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觀後感

紀錄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紀錄片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觀後感

紀錄片觀後感1

由法國國寶級導演、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和雅克·克魯佐共同執導的世界頂級自然電影《地球四季》,發佈了導演原聲版預告及海報。

預告中可見影片囊括了大量自然奇觀和動物真實生活的場景,畫面乾淨大氣,鏡頭運用震撼,堪稱史無前例。

鹿羣征戰譜寫生命進行曲

該片作爲雅克·貝漢史詩般紀錄片 “ 自然三部曲 ” 的收官之作,同時更是集大成之作,對觀衆而言可謂一場大自然的視聽盛宴。這部生命傳奇之作也將在中國上映。

自然脈動驚心動魄 生命歷程直擊人心

《地球四季》的預告片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爲 “ 票房最高的引進紀錄片 ”《海洋》的續作,導演依然傳承了和諧自然觀,但將目光轉向與人類更爲密切的地面動物、展現美輪美奐的四季更迭。

在細膩的鏡頭語言下,導演爲我們講述了動物們生榮亡哀、舐犢情深的動人故事,並提出了 “ 人類如何與動物相處 ” 這一發人深省的自然命題。該片放眼於浩浩地球萬餘載,恢宏大氣的人文底蘊使這部自然電影大片的格局和視角都不落俗套,傳遞出的價值觀更是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預告片發佈當日,影片的海報也隨之曝光。海報以藍色爲主色調,傳遞出聖潔空靈的視覺觀感。萬籟俱寂的夜裏,明亮剔透的月輪初升,一頭雄鹿背光站於草叢之中,月光下優雅的藍色剪影盡顯生命的神祕與莊嚴。海報中 “ 感受兩萬年野性自然 ” 的標語,更引人遐想,這種着眼於時光長河縱深感的獨特角度,註定電影中有更深更有趣的細節等待挖掘,使觀影過程變成一場奇幻的冒險之旅。

導演五年磨一劍 地球禮讚引人期待

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演員、製片、導演、編劇方面都成績斐然,他對拍攝技術革新的執着,更是爲他贏得了 “ 上帝之眼 ” 的美譽。

爲了拍攝該片,他攜製作團隊進行了歷時5年的艱苦創作,300多人的團隊輾轉8個國家中的100多個拍攝地點進行取材,導演的匠人情懷可見一斑。

在紀錄片中通過動物視角展現自然萬物變遷尚屬首次,而這一拍攝角度也徹底顛覆了人類對自然的刻板印象,使一切都顯得新鮮生動而又興趣盎然。

雅克·貝漢對自然界的關注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獨出心裁的拍攝手法和超出常人的耐性使他在這一領域大顯身手。其中他最富盛名的“天、地、人”三部曲中,《微觀世界》獲得戛納電影節大獎和愷撒獎;《喜馬拉雅》包攬一衆獎項,並獲得奧斯卡提名;里程碑式的紀錄片《鳥的遷徙》也曾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

但實際上,他25歲時便憑藉出色表演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參演的《天堂電影院》一片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現已78歲高齡的他,經歷世事的沉澱,自然情懷更盛,力圖捕捉真實野外場景的該片勢必會再次直擊觀衆內心,刷新人們對現有 “ 人與自然 ” 理念的認知,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真實關係。《地球四季》也勢必將引起新一輪的讚譽熱潮,這也絕對是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

紀錄片觀後感2

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就將上線騰訊體育,這部紀錄片講述公牛最後一冠的歷程,讓球迷看到公牛王朝背後的故事,那裏不止有輝煌,也充斥着矛盾和劍拔弩張。

20日上午8點起,騰訊體育爲您帶來《最後之舞》前兩集,諸多內幕盡在其中,不容錯過。

上世紀90年代,公牛王朝的統治力和影響力無法複製,在1995-96賽季,公牛在常規賽攜72勝10負的戰績闖入季後賽,最終順利奪取NBA總冠軍,喬丹拿到生涯第四冠的同時,也爲第二個三連冠偉業打下堅實基礎;1996-97賽季,不可一世的公牛又一次站在世界之巔,他們秉承着鐵血的意志,團結在一起,喬丹在“流感之戰”後撲倒在皮蓬懷裏的畫面也成爲了永恆的經典。

然而,到了1997-98賽季,外界似乎從這支公牛身上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菲爾-傑克遜和總經理克勞斯之間的恩怨、球員內訌、傷病、內憂外患……各種意外頻發,這也讓公牛的最後一冠變得困難重重。

公牛總經理——“胖子”克勞斯原本是一手建立公牛王朝的奠基人,他選中了喬丹,扶正了禪師,換來皮蓬,並在第二個三連冠裏引入了庫科奇和羅德曼,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人物卻親手“毀掉”了公牛王朝,他的那句“球隊獲得冠軍靠的不是球員”則是進一步加深了公牛內部的矛盾。

克勞斯爲何要趕跑禪師?他們之前又有着怎樣不可調和矛盾?當菲爾-傑克遜摔門而去的一幕出現在鏡頭中時,你能夠感受到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作爲一名控制慾極強的總經理,克勞斯不僅僅針對教練,也將矛頭對準了球員,在1997年,他便動起了重新建隊的念頭,想要在休賽期將皮蓬清理出去,當年,關於皮蓬的交易流言滿天飛舞。

皮蓬原本對於芝加哥原本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隊內場均得分、籃板以及出場時間都排名第二,場均助攻數和場均搶斷數排名第一,但當時的薪資卻只能排名全隊第六,在全聯盟排名100名之後,對於這樣的待遇,皮蓬顯然心存不滿,而交易的流言更是讓皮蓬怒火中燒。

在1997-98賽季剛開始,皮蓬便了接受腳趾手術,直到第二年1月份才宣告復出。皮蓬爲何不選擇在漫長的休賽期接受手術?而是在賽季開始後“撂挑子”,紀錄片裏講述的一些背景也能夠讓觀衆進一步瞭解到這段恩怨的始末。

從生涯開始,喬丹就帶着一種“殺手”的心態,在進入聯盟的第二年裏,喬丹因爲腳傷只打了18場比賽,但在1986年對陣凱爾特人的季後賽首輪,喬丹便在對陣凱爾特人的比賽裏轟下了49分。那是一支擁有了拉里-伯德、麥克海爾以及羅伯特-帕裏什的球隊,喬丹是怎麼做到這點的?他又拿出了怎樣的心態?

強大的意志力是飛人能夠成就偉大篇章的關鍵,乃至於,在1998年,當衛冕公牛遭遇危機時,還是喬丹挺身而出,幫助球隊化險爲夷……

紀錄片觀後感3

十年前,紀錄片《故宮》的最後一集“永遠的故宮”介紹了從20xx年開始的“紫禁城全面修繕工作”,其中提到了在修復倦勤齋的通景畫時,爲了能儘量和乾隆高麗紙保持一致,修復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尋找合適的裱紙。這個非常短暫的小片段,讓逾千年歷史的潛山桑皮紙重回公衆視野。現在,一部從文物修復角度描述故宮生活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溫情而不煽情。與此同時,故宮裏的那些珍品能交到一羣有心的匠人手裏,紅牆暗閣也變成有溫度的日常。

故宮作爲中華文明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存在,一直使人們慕名而去,除了恢弘的建築、精緻的皇家園林,裏面的文物展更是成爲了吸引人們的重要組成部分。看着那些或斑駁的銅器、或殘缺的陶瓷、或奢華的裝飾,彷彿回到了過去看到偌大的清宮中忙碌的宮女太監提的宮燈端的銀器,孤寂的嬪妃們把玩的多寶格亦或那權力頂端的他聽着滴滴答答鐘錶的轉動,感受着時間的流逝。枯燥卻有歡愉,不動聲色地記錄着皇城內每個人的年華。

金閣寺的飛鳥,在歲月裏代謝的鱗羽。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三彩馬,乾隆皇帝用過的黃花梨百寶嵌頂箱櫃,清朝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還有那萬壽紫檀屏風。城門外的我們第一次看到現代城門裏的故事,宮牆內的寂靜和修復工作者內心的平靜中暗藏着洶涌卻平淡的熱情,神祕又日常,古老又鮮活。第二集絲織組緙絲時的溫柔,彷彿恍惚看見的是百年前的繡娘宮女,那一緯一緯的線,穿梭織就時光的畫面,一如從前。星期一早晨,陶瓷組的老師傅在空無一人的故宮裏騎車穿梭,旁白裏流出“最早享受過的人,是百年的末代皇帝溥儀”;青銅修復師修復完壽康空裏世界上體量最大的海南黃花梨櫃子,便坐在對面的炕上靜靜觀賞,“乾隆的生母,當時也許就像這樣,坐在這裏欣賞過自己的櫃子”。修復文物的老師傅們穿越了漫長的歲月跟古老的東西對話,他們自己也周身都帶着安靜閒逸的氣質彷彿被歲月所遺忘。溫潤如水的人,細膩無聲的事,工作的傳承感和歷史感已相映證。

現代深宮苑內的嚴謹日常,敘述了一代故宮手藝人的講究,跨越古今中外與歷史的對話,格物致知,傳承珍貴。剛修復完的《萬壽圖卷》畫面起於西郊擺脫城市喧囂和嘈雜的暢春園;止於紫禁城神武門,然而誰又會知道多少年後的一個午後,這一道城門看着紫禁城的最後一任主人匆匆離去,神武門成爲了中國帝王史最後的夢囈。(圖畫中的歷史)《萬壽圖卷》則描繪皇帝與皇太后從暢春園迴鑾途中,臣民爲祝萬壽所點綴的繁華景緻,以及迎駕並待瞻天顏的'民衆。古代帝王以無限權力在他的國家裏俯仰天下,就體現在這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空間裏。大不可測,多即無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意爲着多,多意味着無窮無盡,無窮無盡就是空。即無窮莫測,故實則虛之。實則虛之是中國人的文化密碼,投射到每個人心中。

紀錄片觀後感4

1997年畢業的路剛作爲國家一級項目經理,一級註冊建造師,鐵道部鐵路科技專家,北京建工集團直屬工程經理部項目經理。20xx年12月,任建工集團地鐵10號線4標段工程,首次攻克了城市鬆散含水地層中複雜洞羣淺埋暗挖施工技術、第一個創造性使用“鋪蓋法”並形成配套系統技術、第一次實現了超近距離穿越既有運營軌道交通零沉降的突破、第一次實現了側穿包鋼砼墩柱固結連續樑大型立交橋零沉降的突破;主持完成了中國南方富水地區第一座暗挖地鐵車站和中國第一座分離島式站臺地鐵車站……

紮實的專業是路剛不斷攀升的基礎,在北京日新月異的建設中,一個古老城市的底下血脈中,路剛以他執着的努力和不屈的精神,攻克一個個難題,推進了首都的建設,成爲名副其實的地下設計師。

初級的管理用人管人,中級的管理以制度管人,高水平的管理以文化感召人。在一次同學聚會中,路剛從建築業的企業文化中得到啓發,

並從來自於市政、城建、中鐵、公路局、司法局、交通局;專業挺廣,橋樑、隧道、岩土、公路、房建,領域齊全的員工工作經驗中獲得靈感,通過“融合”, 打造了一支善於溝通、尊重、學習、創新、賦能、協作和發展的項目管理團隊。從20xx年元月起的每週三下午,被確定爲項目部的“學習日”。從第一個“學習日”起,更習慣於在施工一線指揮的項目管理人員們輪流拿起了教鞭,走上了講臺,開始進行本專業領域的講座,傳授自己的施工經驗。

在這樣的過程中,路剛呈現出以一種管理者的特質,以各部分資源的整合應用,呈現出多元視角,多維思路的創造性和包容的勇氣。始終將自己置身於學習當中,將知識作爲一種生命滋養和工作基礎,在地鐵施工的各項挑戰中,綜合運用資源加以過濾、篩選,體現最優化,以集體的力量跨越一道道難題。

“做事先做人”,是路剛一直遵循的原則。面對着來自不同管理部門的同事、承擔着不同任務的工人,路剛大膽提出了“一部兩制”的項目部管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對着農民工這個日漸龐大的隊伍,讓其在適應工作要求的過程中,逐漸適應都市生活,不僅關注農民工的衣食,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路剛購置數千本圖書設立圖書角、到聯合大學開辦農民工夜校方便工人學習,看到農民工業餘生活單調,路剛又組織起合唱隊、乒乓球隊、組織露天電影進工地演出,豐富農民工業餘生活……

尊重人性才能贏得人心。在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之後,只有給予其更加充分的尊重,才能更好地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同時,賦予它們恰當的知識和不斷改善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其擁有更好地生活品質,讓更多的生命伴隨着北京越來越綿延通達的地鐵環境在“工作中綻放”。

路剛在他實踐的摸索中,對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題。“胸懷天下、肩負江山”的胸懷和使命感,作爲一名承擔着一定管理責任的黨員,應該自覺地以這些先進人物爲榜樣,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有清晰的思路,奉獻的精神,以人爲本的意識,把每一天的實際工作,當作生命的綻放,體現生命的價值

紀錄片觀後感5

無意中看到一輯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講了四種世界上最艱難的上學路,環境和經濟是導致路途艱難的主要原因。反觀我們所處的情境,原先上天待我們不薄。

東非肯尼亞的大草原上,平常活躍在大衆眼中的是各類自由散漫的野生動物,而這次鏡頭卻留給了生存在野生動物和草原夾縫中奮力求學的小孩子們。他們在草原上和動物們無異,都遵循着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

草原上住着馬賽人,小男孩4歲,一晚值夜看着自家的牛不被花豹和獅子侵犯,次日一早喝了一點牛奶就要趕去上學,4歲的他要用1小時時間和兩個小夥伴穿過野獸出沒的草原,雖然內心懼怕,可是他從沒放棄。大象是草原上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動物羣,看到大象,他會逆風而行,避免大象聞到人類氣味而發起攻擊。他說自我最喜歡長頸鹿,看着高大,但不會傷害他的家人。

12歲的小女孩,應對鏡頭,說出了自我的期盼,“我去過一個500人的村鎮,長大以後我想去那裏生活。”她寄宿學校,每月要穿越大草原一次,步行五六個小時回家拿寄宿費。上學的途中,樹上藏着猴子,地上伏着蟒蛇,不時還有象羣出沒。

她媽媽每次目送她離開,眼中都是不捨的淚水,媽媽擔心兇殘的動物,更擔心居心叵測的壞人。家裏經濟條件差,沒有手機和網絡,往往分開幾天後四處打聽才能得到女兒已經安全到學校的消息,這時候才能稍稍安心。父母的愛,與生俱來,從來都不分國界膚色,無關貧窮富有。

尼泊爾昆普村,年紀稍長的孩子每一天要自我踩在架空的鋼索上,赤手推掛着的鐵框,框裏坐着低年級同村小孩,一步一步穿過水流湍急的河流,然後在馬路邊搭順風車去學校。

河面上村民自我拉的鋼索已經變得鬆垮,鏽跡斑斑,卻是孩子們通往未來唯一的獨木橋。對於城市的孩子,乘鐵框在空中穿行是一種趣味探險體驗項目,並且有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在昆普村,懸掛的鐵筐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每一天送孩子們上下學。

位於北極圈內的奧伊米亞康,世界上最冷的村莊,住着500戶居民。鑿開冰封的河面,從水裏撈上的魚,在零下五十度的地面,幾秒鐘就被凍得硬邦邦。祖祖輩輩習慣了住在寧靜的村落,可是爲了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只要溫度在零下55攝氏度以上,他們都會讓孩子去學校。

而在南美洲祕魯,有一羣住在湖面蘆葦蕩中的烏魯人,他們的孩子每一天都要自我划船一兩個小時去上學,完全靠手動划槳的簡易小船,辛苦不說,還很容易被吞沒在雨天的漲潮中,可孩子和大人從未因爲危險而停步,他們都明白,學習纔是唯一的出路。

世界的邊邊角角,還有更多的人,在生存的邊緣掙扎,仍然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常常會抱怨自我的處境不夠優越,可是看看他們,我們已經足夠幸運。

紀錄片觀後感6

萬千雲絮遮日晴,無邊森林草莽莽;

一縷陽光悄然漏,綠草叢中光影駁。

一靜一動,一天一季一生,

一抹流沙,一指年華,

翠翠紅紅,五彩斑斕,

光隨影動,風雲際會。

“微觀世界”中的大世界,“小宇宙”中的大乾坤。

且不說螞蟻瓢蟲狹路相逢的勇者勝,小螞蟻撞下了大瓢蟲;且不說柔美音樂中兩隻蝸牛相擁畫面的溫馨與讓我起雞皮疙瘩的絲毫畢現的唾液的視覺對比衝擊;且不說那讓我望而生畏不敢多看的如此長度的毛毛蟲原來是無數條首尾相銜有序地前行,而插隊亦有禮的、讓人肅然起敬的場景。且不說螞蟻世界的團結、屎殼郎的執着(真懷疑是糞團還是土團,如果是土團,爲什麼要這麼遠運送呢,隨處皆是土啊。)、水中蜘蛛神奇的水泡餐廳、百腳蟲協調這麼多腳的自如行走、雨後囧態各異忙碌的生物們、友好點頭後正義的鬥牛士之間的較量 ……這一幅幅神奇的畫面,是如何拍成?而又讓人受到這樣的震撼與驚歎?或許是因爲這些都是平常習以爲常的視角的放大後,而讓我們看到了以前未了解的細微,於細微處看到了一個大的不一樣的世界;或許是因爲作者對這一部影片所付出的時間與努力,十幾年而一部影片的效率與認真專注;或許是某個故事觸動了我們心底的某一處共鳴點,或許 ……於我最大的感觸是:細微之處見真章。

一、影片中生物們的各種細微動作,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樣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是生物世界的細微見真章。

二、作者用十幾年的時間(一生有幾個十幾年),用這樣的毅力並用了這麼多時間完成了讓人慨嘆的精品,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因爲不放過細枝末節,纔有了高屋建瓴的大視野。是作者做事的細微見真章。

因爲多少帶了點職業病,於是想到了我們的教學。英國詩人布萊克說過:一顆沙粒一個世界,一朵花裏一個天堂。那一個學生呢?對我們來說則是一個宇宙。我們一生若能像《微小世界》電影的作者那樣的精神,那每一個潛心的教師完成一部專業方面的精品不奢望,但至少可以更好地瞭解每個人學生的小宇宙。而瞭解了學生的小宇宙,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易經中有說, “ 無極生太極 ” 到最後 “ 一切歸十方 ” ,從無到有再歸一的始終。細微的末節或許不起眼,但是再複雜龐大的或許也是由最微小最不起眼的構建而成的。記得上次看《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其中有一個沉船原因是將船各部分扣在一起的鉚釘,資料說泰坦尼克號大約需要300萬枚鋼製鉚釘,而船的最後沉沒或許是因爲鉚釘的質量不過關。不管這種傳說是否爲真,但是卻可見細微處有大影響,甚至可能影響最終的結局,可見細微見真章。

紀錄片觀後感7

“國寶”,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然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卻讓我親眼目睹了她那雄偉壯觀的風姿;也被中華人民如小草的生命力一樣頑強的堅強的毅力與不屈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電視裏,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仍風塵僕僕地講說着,姐姐則在一旁專注地盯着電視;突然間,她悅耳的聲音傳來了:“我明天要去“保利上城”看國寶!”聽到這個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高聲呼叫着:“我也去!我也去!”

一大早,我們乘着公共汽車來到了保利上城,遠遠望去:隊伍如長龍一般,也擁擠,有少婦、老爺爺、老奶奶、也有年輕的男人女人、小孩子,人山人海。

展臺前有塊牌匾,是前言;展廳內光線很弱,泛着微光的燈把各件國寶照的發亮,像鍍了金一般閃閃發光。這次展出的是圓明園遺蹟中十二生肖之首其四與南北朝晚期至唐代(既公元5~9世紀)的菩薩、佛像十四樽。

牛、虎、猴、豬四首爲圓明園遺蹟中十二生肖之首其四,原爲圓明園內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水力鍾構件,依次輪流噴水,璀璨炫華,其設計栩栩如生;而菩薩、佛像被塑對象威嚴莊重,沒有人間的喜怒哀樂,特別注重神韻,時代跨越了北魏、東魏、北齊、唐等各個歷史時期,不僅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並給人以高深莫測之感;對廣大佛教信衆而言,無疑是一次無價的心靈洗禮。

在那寂靜的展廳內,面對着它們,我似乎看到了英法聯軍凶神惡煞的表情,如死神一般,奪取着我們自由的權力;也看到了中國人民們奮力抗戰的英勇身姿與那顆流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熱血的炙熱的心,比銀子更耀眼,比金子更可貴。

我看到了,看到了!我們的先祖正附着樹幹擊殺敵人;他們爲了祖國的解放,攀雪山、穿荒原、過草地、經絕壁、橫瀚海、跨峻嶺、踏沼澤,爲了華夏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奇蹟,用辛勤的汗水和熱氣騰騰的鮮血澆開了希望之花。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聽,聽啊!急促的腳步聲、震耳的轟擊聲、悄悄地說話聲;我們的敵人在進攻,我們的戰士在反抗,不僅是戰士,瞧:全中國的人民都在爲自己的國家加油、打氣。中國不再是睡獅,它再緩緩的睜開沉重的雙眼皮,在甦醒;它也不再是嬌弱的種子,而是一顆有着無限和頑強生命力的小草,堅強而剛毅。他們在團結、在互助、在把那無恥的敵人趕出我們的領土。

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那是中華人民勝利與成功的歡呼聲,美妙的音符在空中自由地旋轉,歡快悅耳的歌聲悠然響起;“啪——啪——啪——”整齊有力的掌聲在人們手中奏起一曲美妙的樂章,他們在喊:“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勝利了!損壞的古遺蹟不會復原,逝去的生命不能救贖,希望、理想、成功之花也不能凋謝,因爲他們的上面都有着中國人民的本質,有着炎黃子孫不畏困難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有着華夏民族聰明的智慧與英勇奮戰的身影。他們不可能復原,也不能復原,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着我們:我們要愛自己的祖國,因爲我們是炎黃子孫,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後代!

紀錄片觀後感8

曾經,在念大學的時候,"信仰"對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虛無縹緲,是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自己應該追求怎樣的信仰?但當我踏上區婦聯的工作崗位,成爲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開始有了一種信仰,那種信仰激勵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別是近日,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纔有明確的奮鬥方向,才能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

正如紀錄片裏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實表明,共產主義信仰在萬衆一心的集體進取中迸發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難輝煌;從建黨偉業到建國大業,從獨立自主到自力更生,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從初級階段到小康社會,從中國特色到和諧社會,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信仰的力量引領一個古老的民族持續實現復興的夢想。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挫折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不爲任何風險所懼,不爲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鍊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鍊,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別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門”幹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掌握的只是書本知識,缺少工作閱歷、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爲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基層婦女幹部學習,學習如何把黨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如何做好婦女工作,如何處理好複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向婦女羣衆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我堅信自己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幹勁,爲信仰的旗幟增添新的光彩。

紀錄片觀後感9

上學時總是學歷史,但那時候不能靜下心來理解,遂看不懂其中的含義。不知道精彩在哪,也就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了,所以長大後對歷史沒有什麼認知。

這人上點歲數很多認知和觀念都會發生變化,興趣愛好也是。內心中慢慢的對中國歷史這塊未知的領域感到挺好奇,可是還是貪玩所以也只是好奇而已。近幾個月,因爲在公司旁邊的員工宿舍住,所以每天中午可以在宿舍吃飯,還能在宿舍午休。吃飯期間喜歡看個視頻,於是在嗶哩嗶哩上看中國通史紀錄片。

剛開始覺得太遠的那些歷史先民們肯定愚昧無知,沒啥意思。看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些賊精彩的影視劇,折服於這些充滿智慧、賢明睿智的千古一帝,所以就懷着崇拜的心情從明清開始看。

看到英明的君主亦或開國的英雄時不禁驚呼偉大,看到屈辱到底的宋朝不禁嘆息,看到閉關鎖國剛愎自用的清朝晚期不禁怒罵。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史就是這樣調動着我的情緒,帶給我滿足好奇時的愉悅感,炒雞開心。可是慢慢的這些'近代史'還是在我的不捨中給看完了。

看完‘近代史’後中午飯間百無聊賴,於是不情願的開始看遠一點的歷史。先從有點好奇的戰國七雄開始,倒着看春秋時期、然後商周時期。中間找到了樂趣,又開始補秦漢歷史。

懷着鄙夷的態度看戰國七雄時發現,哇塞,我確實是個傻子!我們的先祖在那麼遠古的時期就已經充滿智慧了,根本就不是我認知中的愚昧無知、尚未開化。

春秋戰國時各個諸侯國此消彼長、相互學習,求賢若渴、千金買馬骨,各個厲兵秣馬、改革圖新,異常精彩。有能取得輝煌進步而不驕傲奢淫的諸侯國如秦國,有失去一切跌入低谷但不放棄臥薪嚐膽的諸侯如越王。

春秋初期,當時的中原一霸齊國旺極一時。但別的諸侯國默默用力,專注於自身,剖析自己改革圖新,隨後風水輪流裝,相繼又出現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等各個霸主。這讓想來不夠自信的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些東西,讓我覺得不再害怕權威,堅信只要自己不斷改進、堅持不懈,我也能做到自己當前崇拜的那些大神。我也可以把我的博客開發成日PV破千的精良博客,超過我當下崇拜的網站。我也可以經過努力去進入我向往的公司,做專業的程序員。

看過歷史上那麼多時期通過改革都能獲得發展,讓我覺得我也應該改革也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多做嘗試。所以生活上我更換髮型,選不同的穿衣風格,嘗試不同的生活習慣。看過那麼多不畏權貴、無薪嘗膽,突破階級的英雄,我開始相信自己也可以做自己崇拜的那些人,所以我開始勤奮學習、嚴格律己...

紀錄片觀後感10

作爲一種跨文化、跨時空的媒介形態,紀錄片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爲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文化是軟實力,但紀錄片卻是軟實力中的硬通貨。雖然中國電影市場成長迅速,但國產紀錄片做得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業紀錄電影十分匱乏,甚至根本就沒有生存空間。

在衆多紀錄片中,動物類紀錄片受到衆多人的喜愛,《蒙哥》、《微觀世界》、《遷徙的鳥》、《克努特和它的朋友們》、《白色星球》、《哭泣的駱駝》等西方的經典之作數不勝數,而我們大多數都有停留在《人與自然》趙忠祥老師的配音裏。慶幸的是我們看到了孫寧攜導演《鷺世界》,他用了五年的時間,用平凡而樸實的記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真實而又震撼的故事。

《鷺世界》的故事發生在三門峽黃河溼地,紀錄了蒼鷺媽媽陸平和寶寶澤一,生存與成長的故事。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要面對生存的殘酷,對與主人公澤一一家也是如此。每年蒼鷺繁育率不超過30%,陸平的三個寶寶只有澤一活了下來,澤一一破殼面對的就是生死考驗,幸運的澤一雖然存活了下來,但他面臨着更多危險和挑戰。

對於自然界來說,肉弱強食是不變的生存法則,澤一小的時候,媽媽陸平會爲他覓食,而隨着澤一一天天長大,學會捕食是他生存下去的必備技能,幼小的澤一在七週大的時候,就開始外出捕食,想要捕到魚卻沒那麼簡單,位置、技巧、運氣、耐心,一個都不能少。魚多的地方,往往競爭最激烈。澤一就被一隻成年蒼鷺用爪子鉗住搶了食物,飢腸轆轆的他悻悻地離去。看到這一幕真的很讓人揪心,而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呢?

對鳥類而言,翅膀就是它們的生命,翅膀斷裂意味着死亡。而媽媽陸平爲了能讓澤一茁壯成長,每天都爲捕食忙碌着,陸平澤一母子聚少離多,母子再次團聚卻成了永別。媽媽陸平翅膀斷裂了,母子相望,沒有擁抱,沒有聲音,沒有眼淚,陸平掙扎着走向了崖谷的深處,陸平不想讓澤一看到自己死亡的樣子,而澤一望着媽媽陸平走向了崖谷的深處,卻也無能爲力。母愛是偉大的,沒有誰願意看到這一幕,但這一幕就真真實實的發生了,看到陸平拖着殘翅離去的模樣,眼淚一直在不停的流。

《鷺世界》展示了母愛的偉大、生活的智慧和生存的殘酷,充斥着滿滿的愛。雖然不敢說最終票房會怎麼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作爲一部商業紀錄電影是成功,並且意義甚爲深遠。孩子天生喜歡各種動物,這些關於動物生活的真實記錄,會讓孩子爲動物的愛而溫暖,爲動物的悲傷而傷心,通過動物的生存表現去體驗更多的情與愛,學習和了解爲了適應環境,爲了生活成長而努力。對於孩子的成長,《鷺世界》是再好不過的選擇,非常適合全家總動員的紀錄片。

中國首部全景聲自然電影《鷺世界》將於20xx年元旦節全國公映,致成長,敬母愛,1月1日,一鷺有你。

紀錄片觀後感11

今天我觀看了“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的電視節目其中奧運冠軍楊威的話使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楊威在當天的講臺上說,他對雷鋒精神最爲感動的,就是這種堅持的信念,對自己夢想的終生堅守。“在當今社會,這種精神尤爲重要。”他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堅守住自己的夢想,從現在做起,從身邊每一件好事做起,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終一定會帶動身邊的人。他說的太好了,就像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我們堅持理想,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成長起來,我們就像小樹苗,也許兩年三年長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也能給人一片綠色,一片陰涼,你就能幫助別人,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同學努力和成長的標準。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這是我們耳邊再熟悉不過的雷鋒格言了。雷鋒說了這句話,並做到了,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到了:在建築工地義務勞動,給素不相識的人買車票,幫助老大娘找親人,……在人民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會幫助大家,卻從未告訴別人他的名字。

雷鋒這個人特別愛幫助人,走到哪幫到哪,這不,電影中演到他來到蓋樓工地,看到一位老大爺挺辛苦,便主動幫忙,看到身穿軍裝的他,工友們猜他是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時,他卻默默的幹完活走了。

我最佩服雷鋒的還是他那份不亂花錢,勤儉節約的精神。影片中講了關於雷鋒的一個小故事。這天雷鋒和幾個同伴在打球,太陽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雷鋒和同伴們一起打完了球,臉上的汗一滴一滴地向下流着,嗓子裏不由得冒了煙。這時,他們看到有賣汽水的,他的同伴們二話不說便跑去買了幾瓶,幾下就喝光了,而雷鋒卻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同伴們問他爲什麼不喝時,雷鋒卻說:“汽水不解渴,還不如喝涼白開呢!”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雷鋒很小氣,連1角5分錢的汽水都捨不得買。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雷鋒他自己雖然從不捨得花一分錢買吃的、喝的、穿的,可他一聽說哪裏有水災、旱災,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錢捐出。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境界呀!他自己捨不得買一瓶1角5分的汽水,卻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捐給災區人民,此時此刻,我的心裏不由得升起了敬佩之情。

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我們去幫助差生,使他們成績好起來,自己同時又複習了所學的知識,不是一舉兩得麼?而且,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對手不是眼中釘、肉中刺,而是讓自己進步的一個階梯,我們不應該敵視對手,反而應該感謝對手,是對手,助你進步的。只要我們熱心幫助別人,世界就會變得美麗、和諧!

紀錄片觀後感12

前不久播出的由中央電視臺出品的《航拍中國》(第一季),豆瓣評分高達9.4,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航拍中國》雖是紀錄片,但卻是大型紀錄片。在拍攝中共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行程15萬公里,歷時一年的時間,300多人直接參與創作。日前播完了第一季,觀衆反饋良好。有網友形容:幀幀是畫、處處是詩。

如果讓你用一首詩歌寫出美麗中國,你肯定無從下手。而《航拍中國》則用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之美。而且,詩人寫的詩歌是在紙上,《航拍中國》寫的詩歌是在藍天上,波瀾壯闊,頗爲壯觀,是中國最美的詩篇。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省都能選取幾個亮點,就可以寫成一首小詩,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詩意畫圈,就是一幅美麗中國的民族史詩。再偉大的詩人,也沒有如櫞之筆,能夠寫盡美麗中國。只有科技的進步,才能把美麗詩篇寫在藍天上。近年來,航拍技術不斷進步,目前已有不少航拍紀錄片精品佳作,如《航拍美國》《鳥瞰德國》《鳥瞰中國》等。

《航拍中國》說的是紀錄片,但很容易拍成中國風光片或宣傳片。如果拍成中國風光片,其價值和意義就會大幅度縮水。而拍成紀錄片,則要有人文精神內涵。《航拍中國》並不是單純地展現中國的大美河山,更重要地是增加歷史情懷,我們從《航拍中國》的解說和旁白中,讀到了中國厚重的歷史,和每段歷史中的人爲情懷。《航拍中國》不只是有面上的美麗,還有無人機的近瞧,一羣微型蟹貼近地面熱鬧快速地前行,還有無數點的美。比如,拍攝已經成爲“網紅”的鏡泊湖懸崖跳水老人狄煥然,他那令人驚歎的縱身一跳是在冬季航拍的,既驚心動魄,又美輪美奐。

《航拍中國》就是一部中國史詩。紀錄片展現給觀衆的是中國的大美山河,不論多麼壯美,如果沒有歷史情懷人文精神,也只能給人不接地氣的“高大上”感覺的風光片和宣傳片。《航拍中國》雖說是紀錄片,但也有藝術片的內涵,也給觀衆帶來反思。比如,在拍攝漠河縣時拍到了一小塊被保留下來的原始森林,還有一個火災紀念館,希望觀衆從中看到美、看到傷痛、看到正確、看到錯誤。總導演餘樂這樣闡述這部紀錄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讓更多觀衆從新視角看到中國山川河流,從而產生一股濃濃的愛國情。其實,《航拍中國》帶給觀衆的震撼,絕不是空泛的愛國情懷,更有歷史的哲學思考,否則《航拍中國》就不會詩意濃厚了。中國不只是有美,還有歷史,還有情懷。《航拍中國》是有溫度的一部詩作。

紀錄片觀後感13

受本學期課程影響,在學校佈置觀摩課作業選擇時,我選了紀錄片《家園》作爲我的觀後感影片。

先說說影片風格。全程航拍,把母親大地的大氣、雄偉、鬼斧神工展現的淋漓盡致;大量長鏡頭的推搖十分流暢,乾淨利落;沒有特寫;沒有對白;主角不再是“主宰者”——人類:有了上帝視角般的俯拍,人類在自己的家園裏似螻蟻般擁擠不堪,苟延殘喘。

一開始我以爲這是一部紀實地球無限風光的風景片,因爲影片的畫面向我們展示的都是地球上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一些我見過的、沒見過的、想象到的、震撼到無法言喻的大地之美都在影片裏向我的眼裏、腦海裏輸送。其實,我也能感覺到這部片子的不簡單,因爲這些美的背後也都是我這些年成長過來時所瞭解到的殘缺。所以,越看到後面,我越有些坐立不安,直到影片不再是單一的風景如畫,江山多嬌。

是的,這些美麗的地方是無人之地:一個是人類還沒有染指的,一個是人類無法染指的。人類還沒有染指的美好而脆弱,需要守護和珍惜;無法染指的迷人而危險,應當敬畏而守護。但是人類是個倔強的生物,他偏不!

鳥兒單隻難成羣體,樹種單一不叫森林。地球是多彩而富饒的生命體,我們作爲寄居者,只是一味的在索取:開採石礦,伐木造物,捕獵濫殺。沒有爲她增添新彩,反而給日漸匱乏的土地增加負擔。雖然大自然本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人類卻一直在介入,強行改變原有的自然形態,讓本來就殘酷的自然考驗更加嚴峻,也使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你看這煙塵中排列整齊的工作車,是不是緩緩向你靠近的怪物,他們在狼煙的掩護下嗤笑着向你進擊!

當然,他們只是造型生動些,也不能怨這些兢兢業業的‘工作者’,它們只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他們也有退休,罷工,壽終正寢的一天,不知道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他們是被拋棄在荒野,與自然相結合成爲一道風景線;還是被扔在“瓦力”的廢墟,等待報廢處理;亦或者是被扔進熔爐,當了燃料……

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了,影片的鏡頭在慢慢推進的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快被火光吞噬,火苗在風的帶動下順勢而上,舞動着她們妖冶的身姿,把地球的“肺將軍”殺的片甲不留。人類爲止損,也能勇敢向前,但付出的都是血的代價,生命的代價。代價太大了,一部分人用生命做爲代價想救,一部分人冷眼旁觀:影片中說20xx年,有1—2億人口將會被生態環境淘汰。也許是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活不到那個時候,所以放棄了吧。但事實相反,如果真的被淘汰,大自然會精確到個人嗎?並不會,而是集體!

紀錄片觀後感14

昨天看的《高三》紀錄片,今天才開始起筆想要寫感受,《高三》紀錄片觀後感。甚至一個晚上,我都認爲我沒有想好。

“沒有高考,你拿什麼拼過富二代。”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尤其在上海,物質需求遠遠超過精神需求。高考,爲了改變命運。說明白點,我們爲了掙更多錢而學習。但是,不管目的是什麼,高考這麼重大的人生歷程我們總要經歷,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過這段時間的方式。

現實是殘酷的,所以有競爭,而產生競爭的原因,是推動成功。武平一中的林佳燕,她家的家境算是一般,跟我相比,我們算是差不多的。在整個的視頻當中,她應該算是女主角了,出現的次數多,內心的獨白也都是她的。最後字幕出來的時候,她是第一個,所以我記得最清楚。林佳燕,中央民族大學。視頻中,她一次次的責問自己,爲什麼考的沒別人好,想的是如何超越。現實中,我在父母一次次的責問中,卻是無力辯白着還有多少人考的沒我好。林佳燕的父母也出現過,而他們的表示是,她的夢想,無論是什麼,他們都會支持,即使是賣掉賴以生存的房子,觀後感《《高三》紀錄片觀後感》。相信我的父母也會不惜一切代價的,一定要上本科。在不停的比較之中,發現在高三競爭的不僅是孩子,也是家長。他們的關心與付出,雖然不一定有回報,但讓他們自己問心無愧。所以,高考之後離婚率飆升的玩笑話也那麼真實。

很有意思的一個片段是,在高考前夕,一個叫張興旺的男孩子,坐了車去廈門。王錦春老師,緊隨其後,把他找回來,問他,高考之前談什麼復讀?!考試結束了,成績不理想,那時候纔要想復讀。你連這兩天都熬不下去了,還想復讀一年?這兩天你該做的能做的應該是奮力一搏而不是退縮。當張興旺以嶄新的面貌回來的時候,我沒有認出他。說是去拜佛了,我媽在一旁看了說,是迷信嘛。我報以一笑,沒有什麼不好的,有方法讓自己振作,什麼都該嘗試。而張興旺最終也沒有辜負他的老師,考上了仰恩大學。

鍾生明和陳斌的失敗,沒有出乎我的意料。但在我看來,鍾生明起碼有自己的想法,他選擇以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沒有錯,但陳斌確實讓我思考了一陣,特別是他與老師之間的對答。“高考兩個月都不到了,你們打算怎麼辦?”“接下來我們的首要任務,儘量的不上網吧,不上網,儘量不曠課,在上課期間都在教室上課。”“儘量?讀書的機會是非常少的,意思說還會去?”這樣的措辭很像我,一般會給自己留有餘地,因爲怕自己做不到,是膽小怕事猶豫不決的人在口頭上和心理上對自己的放縱。但是,高三了,沒有什麼做不到的,這樣的餘地,不該有。我也對自己說,說過的,就必須該做到。連最基本的自控力都缺失的人,談不上考大學。

這樣三類學生高考最後的結果是故事性的,很平鋪直敘,沒有什麼驚人的跳轉。因爲人生大多就是這樣,有付出有回報,前人的總結總是如此精闢高深。而像我一樣的高三學子,在這樣三百多個日子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吃苦。

紀錄片觀後感15

紀錄片《鋼鐵脊樑》觀後感一每一塊普通的鋼鐵,都經過無數次鍛造,經過時間與烈火的考驗,方能成爲民族的脊樑。《鋼鐵脊樑》是我國鋼鐵行業發展的縮影,將我國鋼鐵行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史呈現在了大熒幕之上。一部《鋼鐵脊樑》爲我們生動的呈現了鋼鐵背後,不爲人知的故事。

很難想象,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均鋼產量竟然不夠打造一把普通的家用菜刀,更不用說超強鋼、核電鋼等特殊要求鋼材了。衆所周知,鋼鐵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倘若沒有充足、滿足生產要求的鋼材,那麼工業發展的摩天大廈將會失去主心骨、將無法支撐起工業的發展。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保爾柯察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保爾精神卻被一代又代鋼鐵人所傳承。從建國初期的一無所有,我們幹鋼鐵的前輩在荒蕪的沙漠裏,爲我們開闢一片鋼鐵發展的綠洲。一代又一代的鋼鐵人,接過先輩的接力棒,爲我國的鋼鐵事業添磚加瓦、構建出了龐大的鋼鐵王國。正因爲有他們的付出,我國的鋼鐵事業才能蓬勃發展、位居世界前列。

鋼鐵在烈火中鍛造、激情在鋼鐵人心中燃燒。鋼鐵洪流、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命脈、澆築出了時代的脊樑。從船舶、國防、鐵路、高樓大廈……鋼鐵的身影,我們隨處可見。在鋼鐵發展的背後,有一羣和藹可親的鋼鐵人,他們爲了鋼鐵夢,背起了簡陋的行囊,遠離了家鄉,奔赴了遠方。他們堅守在瀰漫硝煙和熱浪的崗位上。

中國夢、鋼鐵夢,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從蛟龍下海(中國自主建造航母山東號)、到嫦娥奔月(嫦娥系列探測衛星),無處不見鋼鐵的身影。鋼鐵爲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能量。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需要鋼鐵脊樑;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有偉大的夢想。

輕輕地撫摸冰冷的鋼鐵,我能感受到裏面炙熱的能量,那是無數位鋼鐵人爲汗水澆灌的夢想。非常榮幸,能夠成爲一名鋼鐵人。

在陝鋼,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有的人堅守在鍋爐旁、有的人堅守在工地上、有的人在項目工地間穿梭。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中堅守,堅守初心,鑄造不凡,爲“禹龍”品牌的高質量發展不可磨滅的貢獻。廠外大雪紛飛,廠內鍋爐熱火朝天。一線工人在這個寒冬裏揮汗如雨。他們更是用汗水澆築了“鋼鐵脊樑”。鋼鐵銷售長期在外奔波,致力於將最好的鋼鐵服務於更多的企業和人民。爲保障鋼鐵的穩定供應,供應鏈工作人員,長期身居一線,駐點談判,降本增效,爲陝鋼集團的穩定發展持續賦能。爲保證按期、按質交付鋼鐵產品,物流工作人員常常奔赴一線,實地勘察運輸途徑、規劃最優線路。他們雖處於不同的部門、有着不同的名字,但卻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鋼鐵人”三字很沉很沉、需要用一輩子去承擔。

新時代下,對鋼鐵有了不一樣的需求。綠色成爲了鋼鐵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節能減排迫在眉睫,追求高質量發展成爲如今鋼鐵行業發展的主題曲。每一位鋼鐵人都在爲此不斷地努力着,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當中,爲鋼鐵事業的發展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