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推薦】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推薦】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無罪的人如何通過自己的能力掙脫監獄的牢籠,並救贖他人的故事。但它描述的卻不僅僅是監獄,而是整個社會體制。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我們生下來就在一定的規則中。我們看不見它卻必須遵守它,不知不覺習慣它,依賴它,甚至將它奉爲道德。

它就是體制。

電影裏的瑞德是體制內的智者,有着清醒的頭腦,運用體制賺些蠅頭小利,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就像是囚在籠子中的鳥,離開籠子就無法生存。

因此他從未嘗試着逃離,因爲他知道只有在監獄裏自己纔是有價值的,外面的世界屬於另一種體制,這並不屬於他。

另一個是安德,他從來就不屬於這個體制,哪怕他被囚囚禁了20年,他依舊不屬於這個體制。

救贖一個人,不論是在哪裏,無論救贖的是別人還是自己都很難,安德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做到了,用他的一技之長以及信念和毅力。

安德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在監獄中可以說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建立圖書館、幫助獄友獲得高學歷。

安德處在被壓迫的體制的最高層級,但他獲得的所謂成功(圖書館、單間、保護、甚至生命)都掌控在別人手中,統治者的一句話就能毀掉你的努力。

他清楚自己不屬於這個體制,並且能用正當的手段脫離這種體制的時候,體制的統治者們的威脅以及暴力抹除證據的手段,成爲了他逃離並且在體制中撕開一個小口的必然。

文明與人性同尊

圍牆裏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含有極少社會性且容易讓人失去生活願景的體制化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囚犯不愁吃不愁穿,頂多偷偷從外面運來點娛樂的東西,對世界漠不關心,每天只想着如何消磨時間。

漸漸地他們習慣了早上晚上要點名,做事情前要打報告。只要做好交代的事情,就可以安穩度過時日。

這種失去正常人類社會特點比如爲了生存而競爭而不安的環境,漸漸就把圍牆裏的人體制化,僵硬化了。

創造文明本是人類的進步,可是它卻又像是個鐵籠子一樣束縛人類,這社會有多少人會困死其中?本片將這一深刻的現實矛盾揭示給觀衆。

真實的社會是適者生存的,在肖申克待了50年之久終於出獄的圖書館員Brooks最後卻上吊自殺了。因爲50年的監獄生活讓他再也不習慣外面的世界。

安德卻沒有被體制化。他在監獄裏的十九年,和Red以及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心中還有希望,這個被Red稱作是不好的東西。

安德在內斂的外表下有一顆關不住的心,他一點一點地把光照向周圍的人。另一方面,安德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對未來的希望。

安德用19年的青春救贖了自己的內心,用19年的希望救贖了肖申克監獄。典獄長諾頓一干人東窗事發,監獄所代表的文明也得到了救贖。

文明這個束縛人們的鐵籠子本來是用來造福人類的,卻因爲人性的黑暗,通過執法者的罪惡的手,通過制度的漏洞把不公之網撒向人類,困住人類。

本片通過肖申克的救贖給人們指出了一條救贖之路就是人性的希望世界上有些東西是關不住的,你的內心,他是完全屬於你的。

平凡人的傳奇

安德一直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不管是表面上在得知自己有出獄的希望下找典獄長談判,還是起初進來就開始的挖道工作。

安德盡力活着,有思想有靈魂的活着。他和監獄長談話的失敗更是激起他渴望撕破這個體制的慾望。

很多人說影片講述的是自由和希望,但我想問安德用着自己虛構的身份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真正的自由嗎?

他只是跳到了另一個體制中,我甚至會懷疑,他所做到對自己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救贖。

獄警被捕,監獄長自殺,對於體制來說其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傷害,體制仍然存在,壓迫依舊存在。

體制中的人們依舊日復一日的生活,不同的僅僅是在無聊的體制生活中留下了一部傳奇。

我們其實都生活在體制裏,個人認爲體制是人類社會中的必需品。通過體制我們能夠更好的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極大程度地發揮集體作用。

然而過度的體制卻會讓人類變得大同小異,無法發揮個人的長處特點,更甚者無法適應社會。

每個體制裏,都或多或少會存在着被體制化的人,這些人習慣於遵守體制裏的規則,而無法適應可能遇到的變化。

爲了能夠正常地生存下去,我們應該既要遵守規則,又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規則所束縛,保留規則以外個人的特色,不要失去自我,不能過於滿足現狀。

安迪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是人類會被體制化是件不好的事。體制是被創造出來幫助人類的,但人類反被體制化則是其中的副產品,它會限制人類的進步。

只有改良體制,儘量降低被體制化的可能,才能讓人類發揮自身的價值,促進社會的進步。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兩位金獎演員摩根·弗里曼、蒂姆·羅賓斯主演,改編自暢銷作家斯蒂芬·金著作《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的《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上映時,票房慘遭滑鐵盧,卻能夠在上映後迄今長達25年的多數時間稱霸IMDb和豆瓣電影Top250的榜首。

初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雖覺得電影各方面確實精彩,但總會挑剔它結局過於夢幻不切實際,比如說在關鍵的夜晚之際風雨交加,宛如爲了烹煮雞湯而採用的機械神蹟。如今再看時,卻有些改觀了,無法否認那依舊機械神蹟的情節編排,卻讓我信服了蒂姆·羅賓斯飾演的安迪確實是有本事創造神蹟的人物,也讓我看到他如何救贖全片的敘述者——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瑞德的這一層面。

也難怪電影安排瑞德作爲旁白敘述者,他讓我們與他一齊在一旁觀看安迪這個主角,一同見證安迪超乎常理的作爲與他帶來的影響,也能從這位監獄老鳥得知諸多有關鯊堡監獄的殘酷事實,像是新人最難熬的第一個夜晚,老鳥們用香菸賭誰先崩潰,在夜晚裏以別人之苦取樂;監獄中會霸凌他人、強迫與其發生性關係的惡霸「三姐妹」;監獄如何讓囚犯「體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說「期望是危險的」時,我們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釋出獄的念頭,期望重獲新生。

而《肖申克的救贖》也是今年剛憑藉《1917》獲得第二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羅傑·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該獎項的作品。如果注意這部電影的攝影,這部攝影在敘事上也默默扮演重要推手的主角。

比如說一開始的監獄空拍,我們看到鏡頭隨着載犯人的囚車劃過綠地,帶到石牆裏面冷峻的監獄情景,這是電影少有的寬闊遠景,卻若有似無地告訴我們,這些犯人的未來將會遠離色彩;囚犯第一次見典獄長的時候,透過鐵窗外的光線,他們背對着光,陰影拉得長長的落在地上,然後鏡頭緩緩移到典獄長的身後,我們明白,鐵窗外的光線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後他走向前,此時鏡頭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裝上有個閃閃發亮的十字架,他說監獄裏的首要鐵則——不能褻瀆上帝——而鏡頭告訴我們他就是這座監獄的上帝。

這些看似一般敘事的鏡頭,也許初看的時候沒什麼感覺,重看的時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許這是身爲觀衆的詮釋,但也要歸功於攝影帶來的視覺意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

像是許多人都津津樂道的安迪在屋頂上爲衆人爭取啤酒的場景便是絕佳例證:偏冷的色調建立了整部電影的調性,而安迪一行人來到屋頂幹活,讓我們暫時離開那冷冰冰的建築,並從主角們的身後能夠望見開頭建立的綠色風景。這是獄中老手瑞德用賄賂替這羣人帶來的福利,然而在聽到獄警隊長海德利在抱怨美國的稅收制度時,安迪放下手邊事務,手無寸鐵的走到警衛身邊。飾演安迪的蒂姆·羅賓斯帶來的精湛演出固然是帶給觀衆的第一印象。而鏡頭輔助的敘事也是絕大功臣。

從這個場景所見,一開始雖然來到屋頂,電影偏藍的色調依舊,而安迪與海德利警衛對談的場景,是以仰角來拍攝安迪,而海德利則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會以仰角拍攝地位較低的人物,但這個場景,鏡頭角度首先告訴觀衆,安迪是佔上風的。隨後海德利將安迪推至屋頂邊緣時,切換爲鳥瞰的正上方視角,強調屋頂之高,安迪處境之危險,隨着安迪逐漸說服海德利,鏡頭向下直搖,直到平視兩人,從安迪身後我們再次望見遠處的綠地,我們便明白海德利將會被說服。之後下個鏡頭切換至衆人喝酒的場景,色調明顯轉爲暖色,像是夕陽光線灑在他們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卻表示這發生在白天早上,我們才明白羅傑·狄金斯的攝影已超越了現實,將這鯊堡監獄史無前例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圍。

而電影托馬斯·紐曼的配樂在其中也扮演重要主角,在上述的鏡頭中,當安迪說服了海德利,配樂立刻點亮了某種精神勝利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聖性。除此之外,在這部敘事長達20年的電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件,事件間不見得存在明顯的邏輯關係,音樂也成爲供給轉換氛圍的媒介。更值得注意的是,電影主題曲同時流淌出沉重與清亮兩種感觸的相互剋制,像是獄中瑞德與安迪的價值觀對立,又像是主角幽暗情感裏的期望帶來掙扎,掙扎中漸漸明亮起來,久久繚繞於心。

在電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讓囚犯們見證音樂帶來的感動,恍如久降甘霖,讓時空凝滯,進而引導出這部電影的主題——期望。

期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期望所帶來的堅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獄中的惡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獄、所以他膽敢挑戰警衛,甚至典獄長,也因爲這樣,僅有當我們跟着瑞德看着他度過種種難關,隨着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污穢的排糞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調看見暖光的感動,那海水的湛藍、陽光的和煦,才讓我們再次體會到期望的完滿。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開篇的數目觸目驚心。一個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到退休,大約有35到40年的時間,從技術層面上講,應該都能成"師",但事實上,教師隊伍似乎有些意外,全國1300餘萬的教師,真正稱得上"師"究竟有多少?有人不無心酸地這樣描述老師:只是置於玻璃罐裏的青蛙,有光明,卻沒有前途,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肖申克"。

肖申克是一個監獄。但那裏不失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人物詳盡,各司其職,有着明確的規章制度,在其下也有着很具影響的潛規則,導演用這樣"一滴水見太陽光輝"的張力,把觀衆帶入他的大預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

在這所大監獄裏,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主角安迪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是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裏。

希望就是本文所要表述的核心詞彙:成長意識。所謂成長意識,就是教師個體自我成長的強烈慾望和內心渴求。注意這裏的關鍵賜予,自我、內心,表明是一種自願、自覺、自律、自立。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次精彩的對話,當安迪說出希望這個字眼時候,瑞得如是解釋:希望?聽我說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

這是對困於肖申克的一種提醒,因爲他們已經是被制度化了。

什麼是制度化?又是瑞得來解釋: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那個在肖申克當了50年的圖書管理員,當得知自己被假釋時,卻是要將與他告別的人殺死以繼續留在這裏,最終上吊,這就是制度化的悲哀。

老師從剛畢業踏上講臺,可以說就是被制度化的,換一個詞說就是被格式化了。慢慢被消掉自己的棱角,慢慢適應着制度,慢慢習慣,一眼望去,有多少張麻木而絕望的臉在校園裏耕耘,那麼刺眼而又無動於衷,你是否已然處於"沉睡"狀態。

喚醒你內心的,那個叫做希望的東西呢?

於是,就有了另外一個本文核心詞彙:成長行動。希望總是要付諸於行動中的,否則是空談。

安迪管理圖書館,要改變現狀,每週一封寫信,終於有迴應,然後每週兩封,終於有州政府支持,得到穩妥支金;他用一把小錘子,一張海報,用了20年的時光,給自己叩開走出肖申克,通往自由的路,他贏得了自由。

成長行動在安迪的手中就是小錘子和一張大海報,以及一個縝密的頭腦。老師的手上是什麼?

書上給老師的成長行動點出五個方面。行動計劃、行動目標、行動策略、行動恆心和行動境界。

核心詞彙:行動計劃,就是成長行動的具體安排。安迪用20年的時間和耐心,用一柄比鉛筆大不了多少的手錘,挖通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這條路他的獄友瑞德認爲600年才能挖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很好理解。

核心詞彙,行動目標,就是成長行動該達到的目標。這很好理解,不必多說。

核心詞彙:行動策略,就是教師在成長行動中需要考慮的方法和應遵循的原則。凡事都不可蠻幹,這是真理。安迪的行動無不充滿着策略性,隨身帶500美元去申肖克,爲自己購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海報和鐵錘,冷靜地用專業分析逃稅幫工友討啤酒,漸漸成爲獄警的會計師,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成爲諾頓的洗錢的助手後,虛構人物轉賬,繼而在越獄後扳倒了他。

所謂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作爲一個老師的策略,就不能緊緊盯住你的專業上,眼光更多的要考慮到自己作爲一個人的修養該是如何的。就像安迪那樣,喝啤酒就是像幫自家蓋房子那樣,多麼愜意,這是作爲一個自由人的嚮往。

核心詞彙:行動恆心,指的是行動的持久性,堅持性。有志者,事競成,這是我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但事實上正如書中所言,我們教師缺乏的不是"志",而是"常志",所有光有"志"是不一定"事竟成"的。安迪堅持了20年,你又能爲自己的目標堅持幾年?

核心詞彙:行動境界,是行動的"真"的情感體驗和"美"的心靈呼喚,它能保證行動的持久和有效。看過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場景,安迪通過揚聲器將《費加羅的葬禮》音樂播放出來,導演處理的非常好,憤怒的獄警,碌碌無爲的服刑人員,麻木不仁的服刑人員、絕望悲觀的服刑人員,紛紛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將目光投向那個揚聲器,此時,目光越過的是高牆,是那一道道桅杆,那是對自由的渴望,對生的嚮往,對未來的一種憧憬,這種美好的場景令我不得自拔。

作爲老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上,永遠都不能帶有功力性質的。你要做的是教好孩子,努力讓她們快樂學習,快樂地拿到好成績,這纔是你的目標。

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意識尚存,成長就猶存,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不要讓自己格式化在自己的囚籠裏。套用電影裏的臺詞來結束我的筆記:希望是好事,甚至是最好的事,美好的東西永不會死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199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錘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終收穫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銀行家,名叫安迪,他發現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槍殺死兩人但是最終沒有下手,巧合的是,當天正好有另外一個罪犯殺了這兩個人,於是安迪被指控爲謀殺,被判無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監獄度過餘生。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幫每一位獄友弄來他們想要的東西。安迪前前後後向他索要了許多東西,但是一開始的目的只不過是打發時間。偶爾一次機會,在他在牆上刻字的時候,一大塊石塊掉了下來,這使他萌生了越獄的念頭,於是安迪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在一張海報後面挖着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從另一位獄友得知自己的的確確是清白的,他去告訴典獄長,然而一直讓他幫他洗黑錢的典獄長卻把那位證人祕密的槍殺了,好讓安迪一直幫他洗黑錢。於是,安迪忍無可忍了,他帶着二十年來他一直積累着的證據,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從他的洞中——穿過500碼地,通向了自由。

這部電影每個段落和每個段落之間都有敘述的順序,並且大量的運用了插敘,使觀賞者產生極大的興趣,以及爲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包括每個人的每一句臺詞,都對結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這只是從死板的教科書式的方式來評價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給我影響最深的環節,便是安迪臨近結尾時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時候,給人震撼,安迪從影片一開始就堅定的眼神,艱難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連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風雨和閃電給他的洗禮……這是多麼難得可貴的品質啊:一個人爲了自由,可以忍辱負重20年之久,經歷挫折無數,並且從來都不曾想過要放棄,正如安迪自己所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從不消逝。”對,支持他的就是希望,他那持之以恆的希望,對自由的渴望,以及想擺脫邪惡的這種品質,深深地觸動到了我的內心。

有一段我沒看懂,就是瑞德在監獄中呆了40年的第三次假釋機會,假釋官問他,他在這些年中是否改過自新;前兩次他的回答都是自己已經如何如何改過自新了,不會再危害社會,都是些阿諛奉承的話,而最後一次,他說:“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爲我在這裏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裏,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說實話,我不在乎。”這段話,我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認真品讀了這段話的含義,但還是無法理解。相信結局大家也猜到了,他的假釋被批准了,這使我有些疑惑。

對於那個典獄長,他可謂是最反派的角色了,他極其貪婪,不斷地、無休止境地讓安迪幫他洗黑錢,當他得知安迪是被冤枉而有可能離開肖申克時,他又殘忍地殺害了那個獄友;而到了最後,安迪把證據寄到了報社,無數警車和記者蜂擁而至,他的選擇是——吞槍自盡,這也許是最好的一個結局。

安迪不僅僅自己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他還試圖讓每一位獄友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他堅持每週一信,後來發展到每週兩信,給州議會寫信,建議擴建監獄的圖書館,一開始還不怎麼理睬他,到後來他們覺得不對頭了,怎麼這個小子越寫越來勁了?煩都要煩死了,“只能”劃撥資金擴建圖書館。獄友們有書讀,有音樂聽,是何等的享受!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長時間的畫面展現,就是安迪冒着風險在廣播室放音樂給在操場上的所有獄友聽,那個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所有的囚犯,不管是屋裏的屋外的,甚至上廁所的都聞聲側耳仔仔細細的聆聽,更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部分保安都呆呆地凝望着喇叭,彷彿這輩子從來都沒聽過一樣,霎時間,沒有人發出一絲聲音,就只有歌聲餘音繞樑。這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蟄伏,怎樣的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只有充滿希望,人生從而變得有意義,從而豐富多彩。

總結了這些,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可以對未來抱怨的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嗎?只要希望在我們心中,就沒有什麼不能征服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影片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爲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沒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槍殺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謀殺,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渡過餘生。

瑞德1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他現在已經成爲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能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會賭誰將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認爲弱不禁風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

長時間以來,安迪幾乎不和任何人接觸。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石錘,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作爲交換,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測安迪只是借用這個空閒享受短暫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獄長拿過了安迪的聖經,卻沒有翻開便遞還給他,並告訴他“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獄長沒想到,那“救贖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隨後,他被派去當監獄的圖書館管理員,爲了爭取圖書館的圖書更新,他每週寫一封信,爲圖書館的擴大而努力着,六年後,他實現了願望。之後,他開始幫助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黑錢。並且爲監獄其他獄警處理其他事項所需文件。

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巧合的是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僞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用計殺死了告訴他這個事實真相的Tommy(安迪在獄中的學生),因爲他一方面不願承認自己曾經的誤判,另一方面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

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行動之前,他給瑞德留下了神祕的留言。

安迪通過努力成功“越獄”,他的越獄工具就是那本聖經裏面的“救贖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錘。他領走了幫典獄長洗的那些錢,並且將典獄長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典獄長在案發後絕望自殺。

當瑞德獲得假釋後,他找到了安迪爲他留下的禮物,並克服了假釋後的心理危機,找到了安迪。兩個朋友最終相遇。

中間也講述了假釋出獄後的老布因不適應社會而選擇了自殺。電影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句臺詞:“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裏?”向我們闡述了在獄中對自由的渴望但出獄後有對自由的恐懼。

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它也許要曲折,也許要在黑暗裏瑟瑟發抖,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妥協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骯髒的過程;換句話說,它給了自由甚至說是理想一個完整的定義。

電影告訴我們,自由可以依靠妥協來苟延殘喘,卻不能依靠妥協來取得自由。片中有這樣一段,一個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老管理員出獄後,由於多年的牢獄生活已經使他體制化,面對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殺在房間裏,影片給了我們一個悖論:當自由突然而至的時候,它也許已經失去了光輝,因爲沒有了生活的支持,沒有了生存意義的賦予,自由對於你來說,不過是另一座監獄

看完全集,我纔開始懂得二十年並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裏呆着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力,若是他用來辯解自己,或者說用來說明自己的無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麼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後才慢慢的開始明瞭:他是爲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爲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人的一輩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獄長”肯定是會有的。但是這種來自自己的心底,來自靈魂,來自愛的救贖又會有多少呢?從這個角度能講,其實安迪是幸福的。或許這也是爲什麼一部美國電影能引起這麼多非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種族的人羣的共鳴的原因之一吧。畢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個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着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二十年,而其實應該是一種心靈,一種靈魂,一種很難言明卻又實實在在的永恆。壓力與時間,給安迪的不僅不是枷鎖,很大程度上,它們其實正是給了他一種不朽與輝煌。

原本,我是認爲生命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什麼會成爲誰的唯一與永恆。但是我錯了,我錯了太離譜,也錯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間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電影的最後,當兩個在囹圄之中呆了幾十年的人擁抱到了一起,當他們還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時候,這個時間點不知道我們是該爲他們慶幸還是悲哀......

不管這電影還有什麼偉大之處,也不管多少的影評家會如何從所謂的專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評,我只想說,在這個時刻,我是願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給安迪,給安迪的妻子,給有愛,能愛與被愛着的一切生命。用對待上帝的虔誠爲他們由衷的喝彩。

有愛,有一切!

有愛,人人都是上帝!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心靈以自由和希望而飛翔

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光明,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腳步是無法阻止的。因爲“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爲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題記

我仍記得,安迪剛剛到達肖申克時,典獄長說:“把良心交給上帝,把賤命交給我!”我無法忘記他在說這句話時的樣子,極度恐怖的表情,雙眼如同邪惡的豺狼,粗短的手指不停地揮舞,彷彿地獄的魔鬼。可笑的是他的手上有一本厚厚的聖經,十字架的光芒極其悲憫地映照每個人的臉,如上帝的眼睛,慈悲地望着每一個人的靈魂,彷彿陳述着來自天堂的救贖,卻又無力挽回這一痛苦的結果。

可安迪很少有大喜大悲,他有着堅強的意志,這是如此,瑞德在第一天晚上就因爲判斷失誤而輸掉了兩包煙。他在天台上冒着被推下樓的危險,爲監獄的警官提出了合法“逃稅”的方法,從而爲每人贏得了3瓶啤酒。在49年的春天,一羣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坐在天台上享受着冰涼的啤酒。“如同在整修着自家的屋頂”,“我們感覺自己就如同造物主般自在”,倚着矮牆的安迪,英俊的臉上有着難得的微笑,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縷光芒。也許他生來就不平凡,因爲在此他依然相信希望。

與安迪相比,布魯克斯——老布,似乎就顯得十分遺憾與可悲,他的生活如瑞德所說:“開始你恨他,不知道爲什麼一道牆割斷你的未來。然後你適應它,慢慢習慣這樣的生活。最後你離不開它,離開了就不知道怎麼生活下去,這就是體制化。體制化了”,老布就屬於這樣一個人,他在獄中就已經害怕假釋成功,在出去坐在車上時,無助的眼淚慢慢地滑下,他最終無法擺脫那樣對沒有一點約束的生活的恐懼,自縊而死,令人可悲可嘆。他,放飛了傑克,卻禁錮了自己。也對,當一個人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時,會覺得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一種折磨;當一個人連一粒一粒粉塵都想要珍惜時,會覺得世間的一起一滅都是誘惑。可不但他,就連瑞德都有如此感受:“希望是一種可怕的東西”,可安迪不這麼認爲。只有《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犯人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俗世的氣息帶着自由的感覺。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裏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或許這片刻的清醒,剎那的釋放,將帶來更沉重的壓抑,就如揭開傷口上的血痂。但這不算什麼,安迪與囚犯,他們需要自由,哪怕身體上做不到,只有心靈才感受得到,哪怕只有那麼片刻,依然是他們的渴望。在安迪的同化能力下,瑞德也明白了希望,監獄的體制化生活豐彷彿一種扭曲的誘惑。它如同生活中的梅菲特斯,有着千變萬化的面孔,然而我們不是幸運的浮士德,不會有天使來同魔鬼爭奪我們的靈魂,上帝,儘管沒有棄兒,但也沒有寵兒。他在面對假釋官的時候說:“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在對自由與希望的熱愛的驅使下,愛好地質學的安迪用一把小錘子爲自己打開了通往自由的門,儘管那樣的過程十分艱辛,可有知識的他用了19年的時間完成了瑞德認爲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令他獲救的,是一把小石錘,一張女明星的大海報和一顆熱愛自由的心以及相信希望的信念。我無法忘記劇中的一句話“安迪朝自由爬了五百碼”,從下水管道出來後,暴風驟雨與雷電似乎在恐嚇,閃電如一把明刀般斬斷了黑暗,他承受着暴風驟雨的吹打,卻得到了自由,他展開雙臂迎接苦難,那一瞬間,在我的眼裏,恍恍惚惚看到他不是安迪,他是耶穌,他,就是上帝。當初的上帝,在人間受盡苦難,卻褪去平凡的肉體,成爲了萬民所敬仰的神。而安迪他也是在肖申克里受到了許多的冤枉和苦難,但最終是他點燃了自由的火光。

後記:

“你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扎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裏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一瞬間都變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你就明白了:爲什麼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沉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爲美好永在,希望永在”——《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讀那麼多書,究竟有什麼用呢?”一個朋友疑惑地的說着。

他是我的中學同學,我們的關係不算很好,當然也不能算是很差。他初中畢業後就來到社會中打拼,同每一個勵志故事一樣,他首先具備了中學輟學的基本條件。在每個成功勵志的故事中,若是沒有帶點傳奇色彩的色調,那還算什麼勵志呢?至少我的大學母校董事長就是十六歲單槍匹馬的殺出來了,可惜的是我的這位朋友並沒有一步登天。

我歪着頭想了想,說到”:沒什麼用。只是當你遇到人生瓶頸的時候,它總能幫助你做出最理性睿智的決定,不再讓你受到一些其他聲音的干擾;當你失意落寞的時候,它會給與你無比強大的信心,相信黑暗的時光終將過去,而最終迎接我們的是希望的曙光。”

他似是而非的點點頭,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說的話,但礙於情面沒有再說出什麼反駁我的話來。在他的思維裏,過往的那些複雜社會經歷賦予了他非凡的智慧,但這遠遠不夠,我相信他能夠很清晰的明白這點,但卻不認同讀書的觀點,他覺得這些都太過於夢幻飄渺,遠遠不如實際的來的痛快。

我和他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延伸下去,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興致勃勃的說道”:那你覺得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

”肖申克的救贖。”

在說出這個回答之前,我腦海中依此閃過這幾年來讀的那些書。我想起了趙枚的《上官婉兒》”:一個襁褓中沐浴血雨腥風的女人……”,想起朱蘇進的《鄭和》”:一個狂風暴雨中航行的男人……”,想起了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一個自我成長修煉的二刀流武士……”,想起了雨果的《冉阿讓》”:一個最接近神的老人……”想起了太多人的一生,也想起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執着男人的自我救贖……”

之所以會說出這個答案,其實也不是這本書真的對我影響最大。而是我知道我的這個朋友曾經看過這個電影,我記得他說過的”:嗯……還不錯,只是感覺有點荒誕。”

……

……

沒有一點荒誕的成分,越是慢慢長大,越是能夠理解以前不能夠理解的東西。成長也許就是這樣,從陌生厭惡到理解同情,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有時候也往往會在一瞬之間。

讀書如此,朋友亦如此。

這個社會不存在小說中的那個腥風血雨的江湖,但往往存在着那些古道熱腸的俠客、隱士。往往就在那麼一瞬間,你會感覺到這個人的神奇以及驚豔他的才能,這並不是那種通俗意義上的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而是真正的感嘆、感嘆那些奇妙而有趣兒的想法,由此折服。

依舊還記得餘秋雨在描寫米開朗琪羅的時候”:當他的競爭對手拉斐爾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手稿時,不由得驚歎一聲。”才能就是一種令人折服的天賦,就如同肖申克監獄裏面的銀行家安迪·杜佛尼一樣執着的精神。

”你若是想用這把錘子越獄,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時間……”

也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至少安迪·杜佛尼沒有花費那麼長時間。安迪·杜佛尼沒有想到這場颶風會吹的這麼久,而監獄長諾頓也沒有想到主的審判會來臨的這麼快……

隨着年齡的慢慢增長,我的視野開始轉移到那些卑微到塵土中的小人物身上,就像監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一樣,

”他被改造了。”

我想是的,每一個在肖申克監獄裏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成功改造了,”改造”是政客們的最好;而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來說,我們生活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也在被改造着,而那些來自善意、譏諷、冷眼、淡漠的人,就是那些所謂的”政客”,一旦你遵循了他們的框架之下,也就徹底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義,你也就被”改造”成了社會需要的樣子。

”他們會關你到白髮蒼蒼,牙齒脫落的時候,那時的你無法對社會造成危害了,你也就自由了。”

自由和希望,這兩個在社會中最推崇的兩個語詞。到了肖申克監獄裏面,就成了罪惡和痛苦的源泉,它無時無刻不再折磨你脆弱的神經。很難想象的是,安迪·杜佛尼是怎麼承受下來的。

”他不能保證他在肖申克監獄裏面擁有單獨的房間、他不能保證在某個深夜,他正在挖掘通道時,獄警突然臨時突襲檢查、他不能保證挖通了下面究竟能不能容身出去、他不能保證當他在簡直令人窒息的糞坑中爬行了五個足球場那麼遠的距離後,出口卻橫亙着鐵條怎麼辦、他不能保證逃出來了被附近的農民看到怎麼辦、他不能保證他即便沒有被人發現,而他的那些新身份的鑰匙找不到怎麼辦……”

一切都不能保證,但他還是堅持、執着的往前走,最後他終於還是成功了。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被“體制化”,遵循着內心的呼喊,執着的走着。即便遇到那許多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依舊可以堅定執着的往前走着。

我衝着那個朋友笑着說道”:你讀的那些書,它不能幫助你快速獲得財富,但可以在你想要去做的任何事情上,賦予你無限的可能性以及執着的精神。”

他笑笑,然後走開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00字(一)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纔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裏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爲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着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纔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爲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爲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着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00字(二)

趁着記憶還新、感受最真的時候,寫下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贖,很久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勵志之作。看完之後主人翁的點題之句一直縈繞在耳邊: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銀行家,有着對數學和數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謀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爲是兇手,兩次無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監獄。於是長達二十年的監獄生活開始了!像劇中說的,他並沒有認爲來到監獄是一種煎熬,反而覺得像是在公園散步一樣,是如此的淡定!這二十年,是安迪進行自救的二十年,錘子、海報、以及幫典獄長"逃稅"…一切都是他預置好的,只等那個暴雨夜晚的來臨,伴着閃電雷聲逃離出了肖申克監獄…

在劇中,有幾段兒,我一直有點疑惑,就是安迪在獄長反對的情況下,還毅然的播放那段音樂,我是沒有弄清楚那是怎樣的一段音樂,是嚮往自由和解放?還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監獄建造一個圖書館,由於資金的匱乏,他便一週一週的向有關部門寫信進行申請資金,最後便是一週兩封…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試想一下,安迪建造這樣一個圖書館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到了好多監獄裏很多的人知識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樣出獄之後根本適應不了當今的社會,甚至不能生存,最後的結局只有一種——老布自殺了。還有,劇中一直在強調一個詞"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讓監獄裏的所有人心裏都懷着希望吧,懷着生存的希望,無時無刻!

故事的結局也是亮點,特別是最後瑞德去那顆樹下尋找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一封信、一些錢,好像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安迪留給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9

人生,不外乎兩種選擇,忙着生,或忙着死。

—— 題記

二十年,一個無辜的銀行家因被指控殺了妻子與情夫判了無期徒刑,沒有殺人的他在監獄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監獄的牆,在黑暗中匍匐前進,終於重獲了自由。同伴、學生的死令他沉淪,未來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歡欣。他,就是安迪杜佛倫。

信念

誰能想象,壓根沒有罪的一個人,在最嚴厲監獄—肖申克監獄,即將度過餘生,這是多麼悲催,我坐在電視前,看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倫被戴上手銬,走進監獄,打抱不平的同時,卻又會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個痛快。但安迪沒有,他堅毅的性格讓他沒有消沉,我知道,有一個信念一直支持着他,讓他用堅強來面對這發生的一切,他用堅強的心尋找着一切可能求生的機會,他結識了朋友,憑藉自己職業的特殊幫着監獄的警衛做着逃稅的工作,這樣,他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在獄中謀得求生之道,現在想來,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持,他又怎得以與警衛結成良好關係?安迪選擇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卻辦不到,高高的圍牆,冰冷的閘門,沒有自由,沒有心靈,況且自己還是無辜的,有誰能承受這具大的憂愁,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憑着自己建立起的關係,在獄中宿舍張貼海報,誰曾料想,在那張美女海報下有一個洞呢?安迪就這麼白天工作,晚上徹底不眠地挖着洞,我無法理解,一個小小的鋘錘,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現在看來,是信念讓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頁地努力,點滴積累,便鋪出救贖之道,他用信念救贖着自己,可誰曾料想,這被瑞得戲稱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儘管這電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配角,卻同樣激發了我對生死的解讀。

“忙着生,或忙着死。”

電影中的這句臺詞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確不外乎兩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救贖的道路也只有兩條,生、死。安迪選擇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贖着自己,而老布,他在監獄呆了50年,才假釋離開,卻因無法再監獄外生存而最後上吊自殺。影片中老布將養了二十年的鳥放出監獄的鏡頭令我深有感觸,自由之鳥飛離苦海,而人卻只能停留不動,老布的死,我不認爲是消極,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說,老布已經體制化了,他離不開這個監獄,老布的年齡已經無法挽回,當他哆嗦的手將頭掛上吊繩,我被震撼了,這是死之救贖,他用死,救贖了自己。而瑞得,當他逃離了監獄,住着老布住過的房,做着老布幹過的工作,當他看到老布自殺時所刻下的“老布來過”,當他感到自己一無所有,安迪呼喚了他,他與安迪的諾言——離開監獄後去找一樣東西,還未實現,瑞得離開了,他離開了他的住處,在他臨走時,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來過”令我一笑,卻又放佛懂了許多,生與死,就這麼擺在了一起,兩個人的命運,生與死的交錯間,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選擇了死,瑞得與安迪選擇了勇敢地活,抱着信念的活,其實,生與死的救贖,就這麼擺在你的面前。“忙着生,或忙着死”,命運的交錯,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選擇了生,他用信念堅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過放棄。而老布,他選擇用死來擺脫這禁錮,生,死都是一種方式,一種救贖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麼,我也不必清楚,那歌聲就是那麼美,透徹心扉的美,放佛高牆不再,所有的囚犯都獲得自由之心,遠離了這痛苦,這淒冷,忘卻記憶,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無盡的希望,音樂,就是這麼純粹,尤其是對於囚犯,沒有知道含義的必要,只是欣賞就好,他可以給人信念,給人希望,給人自由,給人以活下去的動力。

當安迪將一片唱片通過廣播播到了全監獄,音樂給了囚徒們自由的心,沒有一個人繼續工作,他們感受到了希望,儘管安迪受到處分,但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說,“希望是個好東西,永遠不會流逝。”他深切體會了爲監獄長洗錢的愧疚,而自己的學生卻因知道殺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監獄長殘忍謀殺,監獄長只是不想讓安迪走,而安迪內心的求生欲更加強烈,於是不久後,他逃離了監獄,揭發了監獄長,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內心的自由之心,它讓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着洞,它讓一個本想放棄的小夥兒,成長爲一個百折不撓的成年人。不能沒有希望,希望帶給人生,帶給人動力,正如影片最後瑞得和安迪相見的那片海,純潔,清澈,比夢中還藍,給人自由,給人動力,給人以忘卻記憶的溫暖,這便是本質的希望,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許,安迪只是一個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瞭解,生、死,兩種的救贖,把握權在我們手裏,命運的成敗,在於我們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們,生與死的抉擇,命運的轉向,將走上不同的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鑿通自己的通道,獨自爬過五百米長的爛臭下水道,又豈爲難事,只要有心救贖,自由就在前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最能夠緩解壓力,那麼我相信“看電影”會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呼朋喚友,又或者和所愛的人浪漫約會,看電影都會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

而要是還能夠在海灘邊上觀影,那麼我相信這將會是一生中非常難得的體驗。

就如同即將召開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一樣,在沙灘旁觀影,相信會是一場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說到沙灘、海邊,就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片尾時,Red和Andy在海邊“重逢”時的那種充滿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開心能夠在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片單“經典重現”單元中看到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

而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評文章出現,然而看過無數遍這部影片的我,卻從沒看過,更沒有寫過這部電影的影評文。

只因爲我認爲:不看透,才精彩。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

之所以一直沒看《肖申克的救贖》影評文,是因爲內心一直對這部影片保持着至高的敬畏。

因爲每次看這部電影時,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而至於到底感觸到了什麼?其實根本說不上來,又或者我內心並不願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個人生階段,每個人生經歷不同,在看這部影片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過一則富有哲理的漫畫:有些人身在監獄,卻內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卻如同坐牢。

這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縛”着的人,雖然是自由身,卻總是被感情、被煩惱、被壓力給束縛着。

而還有更多人,其實是被“太明白”給束縛着。

就好比說,當一個人已經很清楚結局的時候,那麼他在走向這個結局的過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但是他又不得不朝着那個“已知”的結局走下去,所以這時候他並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來,真正的自由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探索過程。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沒有束縛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句臺詞一樣:“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內心充滿“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園裏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變性”

影片中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爲害怕出獄,拿刀威脅赫伍,Red曾說過:

“老布沒有瘋,他只是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出獄是一種自由,而對於老布來說,出獄更像是一種“判刑”。

因爲他知道出獄後,自己不可能適應外面的社會。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太明白所以沒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釋出獄時,Red跟老布一樣患了“體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兌現對Andy的承諾,而那個承諾看似平淡無奇,卻讓Red充滿了“未知”的驚喜。

在Andy給Red的信中寫道:“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對於未知的多變性的嘗試和探索麼?

“老油條”其實就是職場版的“老布”

我們常說:“做人要有夢想。”

雖然可能這個夢想明明遙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前進的動力。

反而如果什麼事情都“觸手可及”,那麼或許這並不能叫“夢想”,頂多只能算是“目標”。

身在職場的我們,其實跟《肖申克的救贖》裏那些被關在肖申克監獄的人是一樣的。

時間久了,很多人就會像老布一樣,患上“體制化”的病——在職場上,被稱之爲“老油條”。

職場版的“老布”幾乎每個公司都有,他們被職場的各種教條給教化,所以他們爲了適應職場,變成了“老油條”。

而之所以他們會成爲“老布”一般的人,更多還是對於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職業生涯的“看透”,已經沒有了更多的希望。

無論多麼艱難,無論走到了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不要放棄”希望“。

認命不是我們該有的心態,哪怕希望可能會把我們憋瘋。

這就是我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

電影是世界的財富,是全世界賦予觀衆精神的一道盛宴。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1

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深刻的震撼着觀者。《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當年和《阿甘正傳》號稱“票房雙雄”。

《越獄》是將《肖申克的救贖》演繹成一部連續劇,然而《越獄》是因其情節編制的百般機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說《越獄》給我的情節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贖》則是給我人生的震撼。同樣的情節,同樣的演員,然而藝術和思想的構思不同,決定誰將隨着市場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誰將隨着歷史的淘洗而越發閃爍光芒。

是的,進入監獄的每個人都是絕對有罪的,因此每一個也可以說是相對無罪的,他們進入這裏只因爲命運的安排——是上帝給了我們原罪還是我們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反正我們進入社會國家的監獄,亦或是人世紅塵的“監獄”,全部是無期徒刑,當然在“頭昏眼花”的時候可以得到“假釋”。

我想最好“監獄”看着是中性詞,因爲“監獄”是一種約束和體制,體制大可大到一個國家,小可小到一個公司、部門、科室。如果監獄是中性詞,那麼就有人離不開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監獄了呆了大半輩子,正如瑞德說的:“開始你恨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離不開它,這就是體制化。”老布在行將就木之時,被假釋了,進入了監獄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這個世界一無所有,無法生存,反而在監獄裏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規則,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監獄纔是他的“家”,老布是一個徹底被體制化了的人,最後徹底愛上了這個體制,那麼它的本質是監獄。然而事實上是被綁票的女人愛上一個強悍的綁匪,按照綁匪的規則而存在。

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爲一種人生的“淪陷”,把“淪陷”也看着中性詞吧,因爲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淪陷在一個體制裏,一個公司、部門、科室裏面,走出這裏沒有辦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說:“我恐懼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進入監獄,然而他已經老到了無法犯罪的地步了,於是在牆上寫下“老布到次一遊”,上吊走了。是的,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數的人生都是“淪陷”於現有公司、部門、科室的體制中,絲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牆內纔是他覺得舒適和幸福之圈,牆阻隔着他,也保護着他,而且保護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和重要。

“救贖”本身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質是日常性的,也看着是中性詞吧。從進入“監獄”的開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個月,沒有和任何人說話,他就在這一個月決定了爲自己開闢一條救贖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氣。他開口要的第一樣的東西是“鐵錘”,剛好能放在被掏空的聖經中那麼大小的鐵錘,一把決定命運的鐵錘。監獄長開玩笑地說“救贖之門”在聖經中,是的,最終應驗了。瑞德對肖申克說:“如果要用鐵錘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棄了,然而肖申克沒有放棄,因爲他利用他的知識發現牆體石頭的祕密,不需要三百年,實際上20年,他就逃離了“監獄”。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聖經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開啓於希望,依賴於知識。“有些東西是監獄的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說“希望是壞的”,因爲他沒有足夠的知識判斷希望能夠實現。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才是我們的自我的救贖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憑藉知識催生希望,又憑藉知識利用了監獄的規則和制度的漏洞舒適地生活在監獄之中,最終憑藉知識打通了救贖之路,獲得了“救贖”與自由。

20年來,肖申克憑藉其銀行傢俱有的高超金融知識,爲監獄裏上上下下的獄官避稅理財,以至於監獄長一天也離不開他,甚至設置重重障礙不讓他離開監獄。20年來,他以嗜好石刻爲掩飾,一天一天悄悄將從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塊一小塊釋放出來。20年來,他在監獄開設圖書館,幫助每一個囚犯學習知識,讓囚徒的生命也有那麼一點點價值。20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構建在太平洋裏盪舟的自由之夢,當他在離開監獄的頭一晚,他把夢想中的太平洋告訴瑞德,瑞德以爲“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間突然從監獄中消失,20年來用希望、知識和毅力構建起來的一個祕密“救贖”系統運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贖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監獄裏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監獄後獲得了“假釋”,不是自我救贖,是監獄“恩賜”他出來的,因此他所面臨的情況與老布是一樣的,瑞德說:“雖然我在監獄被人稱爲有求必應,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後我連電話本都不會翻”。確實,瑞德出來了,他和老布一樣陷入了絕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訴他在“假釋”後到一個標誌性的美麗的大樹下找出一個盒子,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僅自我救贖,也救贖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這個盒子裏面有錢、有地址、有朋友和夢想,瑞德也獲得了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2

早就聽說肖申克的救贖是神作,最早聽說還是看斯蒂芬金的黑暗塔時的作者簡介看到的,再早一點相關的就是之前在加基森所在的區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方啊、)接到過一個40+級的任務叫謝申克的救贖

扯太多了觀衆老爺子會生氣的,我就直說觀後感了

這部片子的確是部神作,真的,去看看就好。

看了這部影片,真的讓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這實在難以用語言形容、、、已經死了3個人了還有一個被打殘了哎

主角進來的時候被3姐妹打,沒有人幫他、

可是後來,主角幫了海利,3姐妹再打主角後,bobs(貌似吧)就被海利打殘了、、雖然主角剛進來的時候我對這3個人人深惡痛絕,但是他被海利打殘的時候還是觸動了我那脆弱的心靈= =(好搞笑、、、自己都被自己搞笑了)

說真的,我覺得這整部影片表達的主旨就是安迪寫的一句話:記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般的文章中心句都在後面,這句話也出現在影片的結尾處。

看到這部片子我想到一件事,就是日本發生的,一個老人因爲沒人養老,就去搶劫爲了入獄起碼比在社會的生活好

片子裏有一個類似的人:brook,他已經被體制化了,在監獄生活的都比在社會好,這也能讓我們想到爲什麼當他得知他會被假釋的時候會做出那麼瘋狂的舉動。

從監獄假釋後,他因爲適應不了外邊的社會而自殺了,當然這裏面我也不否認他太老了什麼事都做不成。

可能brook的事情也是斯蒂芬金在小說的主旨上穿插的一個插曲吧,他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在監獄很長很長時間做着機械化的事情,也不能讓自己適應了這種機械化的生活,自己必須有自己的靈魂來控制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4個自己)

再看看典獄長,雖然道貌岸然,卻做着那麼骯髒的事情,我覺得他掛在牆上的主的審判即將到來後的保險櫃也是他這種外表與內心不符的寫照吧,這廝我覺得是以爲自己利用了安迪,實際上是安迪利用了他

安迪很聰明,真的,否則他怎麼可能成爲一個大銀行家呢

安迪最開始就想得很周到,他先拿了個小鋤頭準備刻石頭,後來發現有人在監獄牆上留名,他也留名了,卻發現有一個小洞!

於是他開始盤算他的越獄計劃,整整20年啊,晚上挖洞,白天把自己身上的土去掉,這是多麼驚人的毅力!還有1周1信(6年)和1周2信(沒有交代)

他爲監獄長做事,我認爲,他利用了監獄長爲自己出獄後的經濟做保證,他虛構名字在別人看起來是高明之舉,不會被發現犯罪,實際上就是要用虛構的那個名字做出獄後的經濟保證

至於他用海報擋着洞和把鋤頭藏到聖經裏這兩件事就不多說了

接下來說他爲什麼會成功,毅力,才華我們都說了,還有人緣

他爲海利做時候要啤酒,說是爲了夥伴們,還不如說是收買人心

如果他沒有收買人心,能成功麼?

在此我反對我舅舅說過的話:人緣是沒有用的,如果人緣沒有用,那麼安迪逃出去靠的是什麼?沒有人緣誰幫他整理圖書館,誰幫他撿小石子來做象棋

這裏的人緣,有朋友的意味,也有利用的意味,比如海利,明顯是被利用了,沒他3姐妹還會禍害人間

安迪成功還有一個,就是吃苦,當然這也可以算在毅力這裏,因爲等待也是一種苦

500碼的下水道,讓你爬,你爬麼?(這裏吐槽一下,如果是我大天朝的下水道,安迪早就死在老鼠腹中了)

安迪之所以能成爲大銀行家,應該就是這4項組成的:人緣,才華,毅力,吃苦

雖然安迪成爲銀行家的過程沒有說,但從他成功越獄這裏便可體現出他怎麼成功的

這影片表達的太多了,但是他的主旨還是:記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希望!

hope!

瑞德說希望沒有用,

安迪卻說,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即使自己的肉身被禁錮了,希望卻不會被禁錮!

安迪希望自由!所以他才逃出去!

瑞德難道不希望自由麼?!那麼他那麼多年的申請假釋是爲了什麼!

這麼多次的失敗,讓他已經沒有了希望!

但是!

當他看到安迪逃出去的時候!

他心中的希望也被喚起了!

於是他又去申請假釋,終於成功了!

瑞德很巧的,假釋後就在之前老布的房間,也差點走上老布的歧途!

但是他知道他要去見安迪,於是他的希望又被喚起了!

於是就構成了完滿的結局!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3

這個暑假由於學校的推薦,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之前就對它早有耳聞,超高的評分和口碑讓我對它非常期待,下面是我對它的觀看體驗。

首先,這部電影本身可以簡要概括爲一個遭受了冤屈的銀行家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監獄得到自由生活的故事。這個主題本身所蘊含的自由,人權思想在當下也是非常的常見,並沒有多新奇,然而就是這樣一條簡單的脈絡,製作人員在其中穿插了許多暗示和內涵,將整部電影的形象與內容豐滿了起來,就好比寫小說,同樣是愛情小說,我們可能只能寫成普普通通的瑪麗蘇小說,而大師卻能將其潤色昇華爲“簡愛”這樣的世界名著。

本片的大部分情節都在監獄中發生,一般來說以這種背景創作的有兩種線路,要麼通過描寫監獄內部勾心鬥角,權錢交易,爾虞我詐,最後發現小夥伴的悲慘過往,從而揭露社會問題的黑深殘作品。或者就是以監獄爲一個背景,通過極其艱苦困難的條件來反映出主人公的剛強,從而表達諸如樂觀,不向命運屈服這樣的思想。而肖申克不是,它沒有否認監獄的黑暗,在影片的開頭,就有犯人被隨意毆打甚至死亡的場面,初看時着實讓我嚇了一跳,隨着故事發展下去,我們能夠看到主角在監獄中爲了“光明”的種種努力。誠然,他也不是那種天才,徒手造炸彈,家財萬貫,意志堅定,面對任何挫折都不動搖的人,那是神,而安迪只是一個可憐的純情銀行家罷了,只是一個有小聰明的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感情,在被監獄長拒絕出獄後也曾經喪失過希望,灰頭土臉的活着,他的才智也不得不屈從偷稅漏稅這些邪惡的伎倆,與他在徒弟被殺時露出的絕望與我們這些普通人如出一轍,監獄的黑暗也曾向他招手。我認爲最能概括這些思想的是在他被姐妹幫羞辱的時候,正如電影中說的,我很希望我能說安迪奮力反抗,最後打敗了姐妹幫,然而這不是童話世界,這裏是監獄。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緻的灰色。真正的強大不是說在面對所有困難時都能承擔的能力,而是即使被命運打倒在地也不會失去自己方向的決心。

我相信,安迪不會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有才能但是冤屈入獄的人,然而只有他一個人,最後打破了那扇牆壁,來到了自由的世界。是他最有智慧還是最有力量呢,都不是。他從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出獄的準備,用一塊鶴嘴鋤,挖透監獄的大牆壁,聽起來像是個童話故事但也並不是遙不可及,試問安迪的獄友們哪個不比他有力量,有時間?電影中的布魯克斯其實可以算是一個例子,他1911年入獄,大半輩子都在監獄度過,監獄的牆壁從束縛他漸漸到保護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哪怕真的走到了牆外,他的心裏也會永遠被無形的枷鎖束縛了,有時候啊,困住一個人的,往往是他自己。而安迪在監獄中的二十年也明白了很多,這裏有黑暗,無情的棍棒,噁心的獄友以及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到頭來,宗教與信仰在錢權面前也只不過是遮掩保險櫃前的那副畫罷了。當舍友都是文盲流氓時,安迪在用自己的努力辦了一個圖書館,即使是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遮住一支蠟燭的光輝,就像他向士官討要冰鎮啤酒一樣,他並不是真的想要一瓶來喝,他只不過是來懷念自由的時光罷了,設立圖書館大概也是如此。但與啤酒不同的是,安迪不僅僅只爲了愉悅自己,哪怕是一個素不相識,負有惡名的小混混,他也願意用自己的時間,去親力親爲的輔導他,子曰:“吾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如是也。這種善良是偉大的,但在監獄裏格格不入,監獄不是童話世界,他還是要服務於典獄長的淫威下,接近全力卻無法改變這個無情的社會,也只能選擇離開了。當他決定鑿穿牆壁,爬過五百米長的地下管道,走向墨西哥的陽光時,沒有人能說他自私。

命運給予他最大的打擊,空有天賦,女友背叛,鋃鐺入獄,苟且偷生,他仍然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保持一顆真誠的心。暴力,欺詐,宗教,慾望,所有社會中的陰暗面在電影中到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在經歷了這些後,真誠,勇敢,美學,善良與追求自由這些我們心中最原初,最美好的品質,安迪將它們保存的完好如初。如果有來生,安迪一定更希望他能在大樹下,和他最愛的女孩相約白頭。我們不能知曉背叛的真正原因,恐怕他也會因此一直心存愧疚,但是在結尾處,海風鋪面,海鷗盤旋,一個酒店,一隻小船,安迪與她久別重逢,相擁而泣時,我們都知道,他們在肖申克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當典獄長以一種平緩而單調的語氣緩緩吐出這句話時,這些囚犯的命運彷彿就此註定。揣摩典獄長的意思,擁有信仰好像還可以作爲這些可憐蟲的支撐,但他毫不留情地收下了一條又一條原本色彩鮮活的生命,久而久之,掌握不了自己的生命的他們,或許也就忘記了信仰爲何物了。在監獄裏,生命以時間爲單位,一分一秒地被刻畫出來,一分一秒地流逝,囚犯們好像感覺得到,卻終究漸漸習慣於這樣的流逝。有時候,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它會摧毀你全部的希望,讓你在麻木中無望地度日。

肖申克監獄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安迪·杜弗倫無罪,卻因無法查清的事實而入了獄。他原本並不屬於這裏,在監獄的第一晚卻一聲不吭,好像已經逆來順受了。這讓人很心慌,沒有希望的人就已經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可他明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銀行家啊,會在一次次心灰意冷之後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嗎?

“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從一開始入獄與新人一起被嘲笑,到受到包格思三人不間斷的糾纏,也許有許多個瞬間,安迪真的是絕望的。他可能滋生出過恨意,可能想過自暴自棄,但這些心情竟漸漸轉變爲他對新生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由的嚮往。這些支持着他忍受,等待着苦盡甘來的一天。在黑暗的監獄裏,安迪也許是爲數不多的還保有着希望的人,甚至身邊人也在勸他放棄,到無望中來,何況他的希望本就不可能有結果,只是個無望的希望罷了。

可是他就是固執地懷着這份無望的希望。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老布。老布在監獄中整整生活了50年,對於他來說,監獄是個無可替代的地方。他早已習慣了這裏,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此,在假釋出獄後,面對多姿多彩的世界,長期生活在黑白中的人痛苦地選擇了自盡。對於老布來說,出獄等於災難,因爲他的生命中早已容不下色彩,體制化禁錮了他的生活,可安迪不同。內心自由的希望使他迫切地尋求每一個品嚐自由的機會。幫助警衛而獲得啤酒,安迪享受的卻僅僅是那短暫卻美好的自由的感覺;打開廣播放歌,悠閒地躺在椅子上;重拾愛好,閒時用雪花膏石和皁石打磨棋子。同時,他也運用着自己的才華,又積極地要求撥款購置新書。這一件件事,無一不體現出,安迪擁有肖申克監獄裏最可怕的東西——希望。

“芝華塔尼歐,在墨西哥,太平洋邊的小地方。”

“我要在那度此餘生,沒有回憶地溫暖地。在海邊開個小旅館,買條破船修整一新,載客出海,包船海釣。”

“你在那地方也大有可爲。”

“我在外頭吃不開的,我一生都耗在肖申克,我已經體制化了,就像老布一樣。”

……

“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殺的,我犯的錯已償清,一間旅店,一葉扁舟,這種要求並不過分。”

“你不該有此妄想,完全是癡人說夢。”

“反正人只要二選一,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從安迪和瑞德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一個懷有希望,一個抱着無望。安迪對未來的幻想,對與監獄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希望,證明他是一個“忙着活”的人,他不會將自己放棄在肖申克中。反觀瑞德,他曾經多次申請假釋失敗,最後終於斷了念想,得到了希望無用的結論。他否定着安迪的幻想,很有可能他自己在入獄之初也有過像安迪一樣的想法,但隨着時間流逝,他放棄了,成爲了一個甘願在監獄中無所謂地度日的“忙着死”的人。當然,也有可能安迪始終抱着自己無罪的想法,而瑞德確實犯罪而比安迪少一份心安理得罷了。

肖申克監獄的黑暗有一部分來自典獄長。他道貌岸然,卻找安迪幫忙做黑賬。賬本就放在繡有“主的審判迅速降臨”的掛畫後,諷刺至極。他找人槍殺了得知真相的湯米,眼睜睜看着他倒地。他口口聲聲說着聖經,卻做着違背道德的事。這也是安迪痛苦的來源之一。

但安迪成功了。他花了二十年,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鉗打通了一條通向希望的路。在下水道中艱難爬行時,骯髒的管道卻將其送往了自由。安迪扳倒了典獄長,又到了曾經夢想過的海邊,開始了新生。

“在巴克斯頓有個大幹田,它有長石牆,北端有大橡樹,美得像福斯特的詩。”

“在橡樹底下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着東西給你。”

橡樹象徵着安迪曾經的美好生活,他在樹下向妻子求婚。而如今,他與瑞德的約定又在瑞德假釋後救了處在崩潰邊緣的他,使他沒有走上老布的道路。

“我備好棋盤等着你。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安迪給瑞德的信,是瑞德重拾希望的關鍵。安迪經歷了種種絕望後,依然相信着人間的至善至美,保留着心底的善良品質。而瑞德與老布曾停留於同樣的中轉站,最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瑞德也來過。”他的結局是美好的。劇尾,他的一連串“希望”,昭示着他的人生又重新開始。

《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無望與希望的故事。有人在無望中掙扎,有人懷着希望奮鬥,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主角安迪卻是一個在無望中尋求希望的人,並且將希望帶給他人。無論如何,安迪在絕境中掙得生機,堅守希望的精神支持着無數人奮奮而行。或許在德州漢考克堡的某一處海邊,新屹立起一棟小小的旅館,裝飾樸素,招待客人十分周全。在藍天白雲下,漫無邊際的金色的沙灘連着漫無邊際的蔚藍的海,在細浪翻涌至沙灘的交界處,有一艘破舊的小船,有個人細細擦洗打磨。收工後,兩個人席地而坐,放上一張棋盤。雪花膏石和皁石打磨的棋子微微泛光,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海天一線,至美至幻。或許,這是原本無望的希望帶給他們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爲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泄。在IMDB當中被超過60萬以上的會員選爲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故事發生在947年,銀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着他將在肖恩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瑞德(Red)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他成爲了肖恩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就賭誰會在第一個夜晚哭泣。瑞德認爲弱不禁風、書生氣十足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也使瑞德對他另眼相看。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裏很悠閒地散步,就像在公園裏一樣。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的鶴嘴鋤,他的解釋是他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他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影星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做爲交換,他爲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兩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瑞德說多年來,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爲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爲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於爲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監獄生活非常平淡,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後,可以聽到悠揚而輕微的口琴聲迴盪在監獄裏。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兇!但當安迪向監獄長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嚴重懲罰。而爲了防止安迪獲釋,監獄長卻設計害死了知情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約會的地方,把那裏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到時你就知道是什麼了。”當天夜裏,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

原來二十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鶴嘴鋤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後,領走了部分監獄長存的黑錢,並告發了監獄長貪污受賄的真相。監獄長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裏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第一頁寫到“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另外聖經裏邊還有個挖空的部分,用來藏挖洞的鶴嘴鋤。

經過40年的監獄生涯,瑞德終於獲得假釋,他在與安迪約定的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和一封安迪的手寫信,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裏,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裏,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裏,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爲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