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1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螢火蟲之墓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1篇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

喜歡看動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日本的宮崎峻大師吧?是的,他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他的動畫作品中的人物時而唯美、時而質樸,時而讓人感動的眼淚嘩啦,讓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層意義。

我向來喜歡動漫,雖然現在年近三十,可這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影響看動漫的興趣,朋友們都笑我是長不大的孩子。

我每個星期六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將家裏的衛生都打掃乾淨後,端上一杯開水或者一堆零食,享用CCTV-6和其它頻道的精彩電影。第一次看宮崎峻大師的作品是無意之中的,那是某月的星期六晚上,一個電視頻道看到的《幽靈公主》,當時我還不知道那是誰的作品,只知道里面的美麗景物、鮮明的人物是如此的鮮活,特別是在景物處理上,是如此的逼真,我就被吸引住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動漫也能把深層意義發揮得如此好。接下來的幾周裏,我在每個星期同樣的時間,看着各部宮崎峻大師的動畫電影,有《飛天紅豬俠》、《百變狸貓》等。經過我妹的指點,我才知道那是宮崎峻大師的作品,接下來的幾周,我便在電腦中搜索他的作品,我基本都看了個遍,而讓我百看不厭,但每次都哭的稀里嘩啦的,就屬《螢火蟲之墓》!因爲戰爭而給多少無辜的人民帶來同樣的家庭悲劇。

剛開始,我有點看不明白,因爲故事採用了劇中男主人公(阿泰)親身回憶的形式展開。影片一開始,阿泰站在他自己1945年9月21日因戰爭帶來的飢餓即將死去的地方,在地下通道里,行人給了奄奄一息的阿泰一個食物,但阿泰已無力食用,他即將死去,他倒下的時候嘴裏念着媽媽和妹妹,因爲這兩個人他最親的人已經先一步離開了他。阿泰死了,地下通道清理的工作人員來了,這裏已經有好幾個因爲飢餓而死亡的少年,他們一一檢查了每個人的身上,在阿泰的身上找到了一個糖果罐,糖果罐是妹妹以前最喜歡的東西,以前裏面裝滿糖果,後來糖果吃完了,他和妹妹便拿來裝了閃閃亮的螢火蟲。清理人員嚐了一下,很甜,另外一個人則說這個糖果是沒用的東西要他扔掉,清理人員使了很大勁,丟了糖果罐,糖果罐被丟到了草叢裏並打開了,這時候螢火蟲出現了,漂亮的綠色光出現了,妹妹也出現了,妹妹看到即將死去的哥哥,想走過去,這時候哥哥已經出現在他後面了,原來,哥哥死了,和妹妹一起相聚了。哥哥笑着把糖果罐交給了妹妹,妹妹開心的拿起了糖果罐,他們乘上了一趟列車,不知開往哪裏,但妹妹打開糖果罐並倒出了一粒給哥哥,她享受的吃着糖果,兩隻夠不着地的小腳在快樂的舞擺着。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2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爲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裏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着心絃。

一,作爲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後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着雞毛撣子,指揮着哥哥幹這幹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爲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非常困難,家中日常靠着那幾大缸的醃菜蘿蔔過活。但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裏給我們帶來簡單的快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裏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裏掏出的小龍人奶糖。儘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助也不算少,不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籲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建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建議忽略掉,並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於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鍊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爲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不過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該追求做一個有能力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的人。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3

人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和親人永遠在一起。在這和平的年代很難想到那曾經戰爭的時代的苦與樂。

昨天看了一部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是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的第一句臺詞。這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話讓我知道,這部影片一定上演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最令我難忘的一個鏡頭是:飛舞縈繞的螢火蟲,企盼永遠不會吃光的糖罐,最後一起甜蜜分享的西瓜,生活能給予他們的也只有這些了。注視着燈火通明的城市,兄妹倆安詳地睡去,那個糖罐此刻再也不會空了,伴隨着永遠的糖果的聲響,才感覺到原來死後的世界是這麼的美好。

戰爭帶來了什麼?這個電影讓我們感覺到了發動戰爭的一方同樣會反受其害,戰爭傷害的最終是普通的人民。戰爭一打起來就會有轟炸,一旦某個家人不幸離去那麼這個家庭的悲傷是一生都刻骨銘心的。如果失去的是青壯年,那麼老的和小的生存也必然成爲一個大難題。不禁要問爲什麼要有戰爭?戰爭帶給了那邊的人的家破人亡!戰爭也帶給了自己人的妻離子散!就算誰勝利又有什麼呢?可憐了那多麼美好的親情啊!

如果太多的戰爭,或許只有死亡纔是幸福團聚,就像電影裏在那個被遠遠拋出的空罐在空中旋轉,翻騰,掉落在黑暗的草叢中。一點、兩點,漸漸的,許多的螢火上升,飄浮,遊動。微弱的冷光照亮已逝的妹妹,天真無邪的臉龐驚喜地看着生鏽的糖罐,親切熟悉的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那是來找她的哥哥,在車站倒下的男孩。終於又團聚了……

看這個悲劇的卡通片時,我想:最深的感情應該是患難與共吧!最難能可貴的歡樂應該是苦中作樂吧!在這部電影中將這兩句話表現的淋漓盡致,我依然難以忘記那一幕又一幕感人都場面。

我們現在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漫天螢火的美麗更加襯托出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類身體以及心靈的傷害。真的是令人悲哀!戰爭,它所帶給人的,永遠是不盡的悲哀和刻骨銘心的傷痛呢!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生命,珍惜自己的親人,珍惜我們的和平!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4

午時和小A一齊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索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影片講述了二戰後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原子彈後,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悽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着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終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着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爲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美機來襲,衆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後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可是隻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麼事都願意做。

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一天午時,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飢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屍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飢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終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着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我的身體,和妹妹手拉着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述,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緻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着我的每一根神經。那裏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可是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爲絕對的壞人。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必須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着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纔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裏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糰,她會披着牀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裏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5

————社會與人性

這是一部和宮崎駿的《龍貓》同時製作的吉卜力動畫電影,卻完全沒有《龍貓》的輕鬆美好。正相反,這部片子反映出日本近現代最爲黑暗悲慘的一面。

故事是以兩個死去的亡靈的視角來敘述的。亡靈看着生前所遭受的種種磨難,無聲地哭泣着。我不知道導演安排這對悲慘兄妹的亡靈,靜靜地坐在駛向遠方的火車上的用意是什麼,或許他們將不再有戰爭,不再有飢餓,不再痛苦。這讓我想起日本著名音樂人吉田潔的一首歌《遙遠的旅途》,同樣充滿無限蒼涼的意味。這亡靈化爲永恆的悲劇。我想這部片子不太適合小孩子看吧,過於壓抑了。

哥哥誠田,帶着可愛年幼的妹妹,原本過着一家四口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戰爭瞬間爆發,摧毀了一切。隨着時間的推移,主人公失去的越來越多,我們的靈魂也被撕扯的粉碎。“螢火蟲”象徵了希望,光明及美好的回憶。可是即便這光明也只是茫茫黑暗中唯一的微光,導演也殘忍得建造了一座墳墓。這個墳墓的`名字叫“絕望”。節子哭泣着說:爲什麼螢火蟲的生命和媽媽的生命都那麼短暫呢?

節子的糖果罐,裝的不僅是糖,也裝着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的,節子所有幸福。終於節子的骨灰也放進了糖果罐裏,而她的哥哥知道生命的最後,都帶着它。帶着對這個曾經不知人間冷暖,單純幸福的妹妹的,所有回憶。

人性是什麼?在這部片子裏反映得很透徹。主人公誠田原本是個樸實善良的少年,面對親人的生死離別,連掙扎反抗的力量都沒有,孤身帶着妹妹,過着苟且偷生的日子。明知偷竊有罪,可是在生死的懸崖邊,還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的呢?更何況世態炎涼,沒有人願意向這對可憐的兄妹伸出援手,此時面臨絕境的誠田,在戰火中冒死靠着偷竊來維持兄妹的生命。面對的燒燬自己家園的戰火,面對倉皇逃竄的人羣,竟發出歇斯底里的嘲笑:“再多來一點炸彈吧!”從被戰爭傷害,到對戰爭無奈,再到不得不依賴戰爭生存,這中間有太複雜的人性。正如資中筠老先生所言:人性中既有善良也有邪惡,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會呈現不同的狀態。兄妹兩並沒有怨恨任何人,只是悲傷,到後來連悲傷都沒有了。最後,一切都沒有了,一切都成爲過去。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6

宮崎駿的名字以前經常出現在課外書籍和影視推薦中,因爲他的作品都是卡通片,所以他不太注意。我可能知道他的卡通概念深刻而著名,但我從來不想花時間看他的作品。但是去年寒假,出於好奇,我下載了宮崎駿的所有作品,並在空的時候看了一部。讀完他的作品後,我不知道他爲什麼如此出名,以至於在全球動畫產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說宮崎駿的動畫看起來並不無聊。每次你看它,你總是會有不同的經歷和收穫。在我看來,宮崎駿的作品是老少皆宜的,畫面細緻,想象力豐富。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是青少年和兒童,所以他從兒童的角度看待世界。我非常喜歡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很棒,所以情節非常吸引我。然而,儘管他的螢火蟲之墓沒有神奇的色彩,被認爲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感人至深。

螢火蟲之墓是一個關於兄弟姐妹的悲傷故事,他們在戰爭中失去了父母,並在二戰結束時在神戶附近的舞臺上掙扎求生。在故事的開頭,描述了一個在街上餓死的年輕人,故事隨着年輕人的回憶展開。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傷的。失去父母和家人的兄妹不得不住在姑姑家。然而,他們無法忍受姑姑過分的嘮叨和排斥,冷嘲熱諷和傲慢。他們想擺脫依賴他人的恥辱。他們想照顧他們的妹妹,不讓她受委屈。這對兄妹選擇住在鄉下湖邊一個廢棄的洞穴空裏,獨自過着艱難的生活。然而,現實畢竟是殘酷的。戰爭仍未結束。人們仍然沒有食物。沒有經濟來源的兄弟姐妹無法維持他們的生活。最後,他們只能依靠兄弟偷東西來減輕飢餓。最後,我姐姐因爲缺少食物和疾病去世了。整部電影以我哥哥的死開始,以我姐姐的死結束。

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描述戰爭的血腥和殘酷,而是帶着一些悲傷的溫暖,這是對戰爭的無聲控訴。一旦戰爭爆發,這意味着血流成河,人們流離失所,戰爭的代價是沉重的。然而,幾千年來,人類之間的戰爭從未真正停止過。據我從歷史上所知,中國發生過無數次戰爭。特別是在現代國家戰爭中,死亡人數一直是不可估量的。今天的平靜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祖先的全部鮮血。想到這些,我對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沒有抱怨。我現在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珍惜我周圍的人和事。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7

最近剛刷了一部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爲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裏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這部動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沒法兒體會戰火紛爭帶來的悲慘,但影片中的幾處共鳴深深觸動着心絃。

一,作爲家中老幺,有個哥哥確實是一種幸福。不管是吃零食還是平時的家務活,對哥哥撒個嬌,總能吃到更多的糖果,總能成功的把家務活甩給哥哥,然後像個大佬一樣,站在凳子上,拿着雞毛撣子,指揮着哥哥幹這幹那,滿臉驕傲的模樣。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對妹妹節子情感是真,也讓人感動,寧爲太平,莫作亂離人。

第二,小時候家中突遭變故,有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十分困難,家中日常靠着那幾大缸的醃菜蘿蔔過活。可是,母親總能在艱苦的日子裏給我們帶來簡單的歡樂,有時候是路邊的一束野花,有時候是菜籃子裏變出來的大西瓜,有時候是口袋裏掏出的小龍人奶糖。儘管生活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怨言,也從不奢求別人的幫忙。別人能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遠是正解。

影片中的哥哥,帶上妹妹前去廢棄防空洞進行艱苦生活的時候,附近的那位農民伯伯給予兄妹兩的幫忙也不算少,不僅僅在開始時免費借用了手推車,還給他們贈予了茅草和悉數鮮蔬,且在哥哥多番前來討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種厭煩情緒的時候,還作出了“呼籲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產小組”以及“回到親戚阿姨家”的提議,只可惜倔強的哥哥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明晃晃的又將這一“工作”和“回家”的提議忽略掉,並作出前去另一家討要食材的行動。在那個年代,又哪有人能夠如此慷慨呢?

哥哥攜伴妹妹於廢棄防空洞生活的這幾個月時間,事實上就變成了逐漸將妹妹引領向死亡的不歸旅途。而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我,照顧好親人,我們都想做正取,但其實連堅持鍛鍊都做不到,怨恨別人和這個世界,獲取別人的仁慈作爲生活的支撐是要餓死人的,困難到來,總有人熬可是去,也總有人熬過去,而我們,應當追求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起碼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的人。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8

人情世故,世上人,大多如此,外表看起來和善,內心卻是虛僞的很,誠田和節子兄妹明明已經都家破人亡了,他們的阿姨卻在這時落井下石,不得讓人心寒,人心難測,但在你最困難,最無助時,才都會露出他們最醜惡的一面,這部動漫不僅僅代表着這一個家庭,更代表着多少個支離破散的家庭,日本曾發動過侵華戰爭,這不僅僅是給中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同時,日本的人民也深深遭到了傷害,當時日本的人民也很可憐,他們只是無條件的服從於天皇,而天皇的權力又被將軍束之高閣,人民沒有自己的權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戰爭曾帶給世界無法衡量的痛苦,過去已成爲歷史,可過去也是一個警鐘,提醒着當代人。現在的世界依舊不太平,很多地區正處於戰爭中,讓我們共同呼籲和平吧,還世界一份寧靜。

有人曾提出:“爲什麼我們天天都渴望世界和平卻有很多國家在打仗呢?”

有人回答:現在全世界的戰爭都是由美國主導的,美國實行的是全球戰略一個小時打遍全球,這就可以看出美國的軍事水平到底有多高。而美國又是靠銷售武器和戰爭過活的國家,所以美國就要在任何一個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挑起戰爭,以此來推動國家在各種科技領域的前進,然後把科研成果應用到軍工或民生等領域,現在中國大幅增漲的軍費也有一點向美國方向發展的跡象。戰爭還可以把經濟危機轉嫁到其它國家。二戰時美國正在經濟危機的風口浪尖上,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使得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二戰。後來就有人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其實是羅斯福爲加入二戰所試用的苦肉計。因爲美國一旦加入二戰國內的經濟就會重新洗牌,在軍工方面會創造很多就業機會,青壯年無業人員會被應召入伍送上前線,這樣就解決了失業率過高的問題。而在戰爭時,國家不管頒佈什麼樣的法令都是有道理的可行的。看看二戰結束後在自己國家領土發生過戰爭和沒有在自己國家領土上發生過戰爭的對比吧。

作爲當代青年,我們不應該在紙醉金迷之中過活,看清這個時代,看清這個世界,我們將面臨的到底是什麼?不要讓歷史重演,不要讓動漫中的慘劇變爲現實。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9

以前經常在課外書和影視推薦中看到宮崎駿的大名,因爲他的作品都是動漫,也就沒怎麼注意,大概知道他的動漫立意比較深刻,也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我卻從來不願意去花點時間看看他的作品。不過在上個寒假,因爲好奇,就把宮崎駿所有的作品全下載了下來,空的時候就看一部。看了他的作品之後才知道爲什麼他能如此出名,以至於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有人說宮崎駿的動畫是看不膩的,每看一次,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能夠有所收穫。在我看來,宮崎駿作品的可貴之處在於老幼皆宜,畫面細緻,想象豐富。其作品的主角大都爲少年和兒童,所以是用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的。我很喜歡想象力豐富的作品,他大多的作品都是具有奇幻色彩的,因此劇情都很吸引我。不過,他的那部《螢火蟲之墓》雖然沒有什麼奇幻色彩,算是寫實的一部作品,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可謂是感人至深。

《螢火蟲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爲舞臺,描寫了在戰爭中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故事一開始便描寫了一位餓死街頭的少年,並以少年的回憶展開故事情節。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傷的,失去父母、失去家的兄妹二人不得不寄居在姑姑家,但是因爲受不了過分的嘮叨和排擠,受不了姑姑的冷嘲熱諷和白眼,一心想擺脫這種寄人籬下的屈辱,想照顧妹妹,不讓妹妹受委屈,兄妹倆選擇了住進鄉間湖畔一處廢棄的防空洞,獨自過起艱苦的生活。但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戰爭仍未結束,人們依舊過着無法飽餐的日子,沒有經濟來源的兄妹,生活更是無法維持,最後只能靠哥哥偷東西來緩解一下兩人的飢餓感。最終,妹妹還是因爲缺少食物和疾病過世了。整部電影以哥哥的死亡開始,以妹妹的死亡結尾。

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描寫戰爭的血腥與殘酷,反而帶着點悲涼的溫情,這是對戰爭無聲的控訴。一旦發生戰爭,那就意味着血流成河與百姓流離失所,戰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千百年來,人類之間的戰爭卻從未真正停止過,就我從歷史上所瞭解到的發生在中國的戰爭就已經不計其數了,尤其是發生在近代的民族戰爭,死亡的人數早已無法計量,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全是靠着先人用血換來的。一想到這些,對現在生活中所不如意的事,也就毫無抱怨了,現在所該做的事是更加珍惜現在的時光,珍惜身邊的一切人和事。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0

本片描述兄妹二人在戰爭年代的動盪苦難生活,失去了父母的保護,相依爲命。關於影片中飢餓的描述,以至於最後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兄妹二人不受姨姨的歡迎獨自在防空洞中生活,最後食物缺乏而死。

這是一個關於苦難的故事,沒有多少地方讓我感到同情和感動。因爲對於飢餓,我明白的遠遠比這要悽慘痛哭百倍。

在59年,我國各地普遍出現食物短缺,最後餓死人的現象。()在我的家鄉,村子裏的餓死的一家一家的,餓死的人的屍體,因爲只有幹部們是吃了一點糧食的,有一些微弱的力氣,卻只夠把那些餓死的人擡到河灘去,沒有力氣再去掩埋他們了,許多人就這樣連最後的屍體都沒能保存住。

飢餓的人們開始吃樹皮,樹葉和各種野菜,發明創造了許多的吃法,此刻五六十歲的人往往說起59年的樹皮qiongmo是多麼好吃,而到最後樹皮已經吃沒了,人們只能到更遠的地方去找野菜樹葉樹皮,一些人出去就不能回來了。有許多人都是要餓死了,被擡到一齊準備急救,最後有少數的人活到了此刻。

影片中出現的畫面環境鮮花綠草,還有許許多多的稻田和蔬菜,這和我國以前經歷的苦難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遠遠沒有中國千百萬人以前經歷的飢餓的苦難和普遍。如果真的餓得不行了,哪裏還有那麼多的花草和稻田,路邊還有西紅柿,就算是綠樹也會被吃光的。如果把當時我國的狀況畫到動畫上,就應就是滿目瘡痍,沒有樹皮和樹葉的枯乾樹枝。影片中的農夫依然正常地能夠帶着茶壺在稻田邊照顧莊稼,主人公的姨姨家並沒有出現十分飢餓的狀況,每一天都有面團吃,說明許多的正常的家庭都是這樣的狀況,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饑荒。而主人公的捱餓,有一個重要的特殊的個體的原因是父母不在身邊。片頭出現的在街頭垂死的也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而已,時不時有人施捨食物。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出現大面積的饑荒,影片表現的是一些特殊的個體狀況。

我只能說,這是一部日本的,文藝的,電影。有許多中國人說自己十分受感動,不知這些人是否瞭解自己國家和自己家鄉的人們受到過的百倍的苦難。既然爲了日本人的一部動畫片如此感動,爲何不去了解自己的國人以前受過的更加痛苦的經歷?

瞭解之後,就明白,有遠遠比這更加值得用電影去表達描述的飢餓,是中國人以前經歷的比這恐怖千百倍的,更加普遍的飢餓。

螢火蟲之墓觀後感11

《螢火蟲之墓》——戰爭的雙方都需要反思

寫在前面,首先澄清,《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勳的作品。好多人誤認爲他是宮崎駿的作品,呵呵,在那裏我代老宮謝謝大家善意的誤解~

催淚彈一般的電影很多,《泰坦尼克號》、《天堂電影院》、《戀戀筆記本》……但第一次讓一部動畫片感動的淚流不止,《螢火蟲之墓》是第一部,一部日本動畫片,一部日本人關於戰爭的動畫片,一部日本關於侵略中國的戰爭的動畫片形式的反思~

我雖然不是大德蘭修女,但是我同樣堅決的反對戰爭,不管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邪惡的戰爭。只要是戰爭,那就必須是罪惡的~

這部影片就帶給了一個新視角,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發起罪惡的戰爭的邪惡侵略者國內的狀況~影片沒有任何束縛,完全按照導演的意圖細緻的表現出了戰爭出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和人性的泯滅到人的最終死亡,不怕表現出不和諧的一面,我先贊一下。影片表現了親戚從收留到厭惡到拋棄兄妹的過程,表現了人與人間的親情在物質面前不堪一擊;善良的小兄妹,個性是哥哥,從一個善良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性格乖張的流浪漢,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泯滅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吧,這就是被我們描述成有着吞併亞洲野心的日本,對於戰爭所做的思考。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悲慘,但是日本同樣十分慘烈。在戰爭中,是沒有勝利者的。其實,兄妹的願望和汶川災民應對大地震時的願望一樣卑微,就是活下去。日本人做出了這樣的反思,提醒自己戰爭是罪惡的,喚起廣大民衆對於和平的渴望。

透過影片,我發現日本是個善於剖析自己的民族,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說明了日本痛定思痛,發奮圖強的品質。而我們反思戰爭,也不就應總是把目光盯住南京不放,如果總是像個弱者一樣聲討侵略者種種不義,那說明我們還處在弱勢,並沒有真正的強大起來。如果我們總是跟隨主流的宣傳,抨擊侵略者的暴行,那說明我們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如果總把職責推給當時的執政黨,細數當時的首都所遭受的慘痛蹂躪只能說明此刻的執政黨並沒有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