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1

週六休息,和媽媽觀看了影片《無問西東》。不料全程淚眼相伴,真是好久沒有看過如此直擊內心的好電影了。

整篇故事由四個小故事串起,相互交錯,整部電影一直被一種高尚的情懷所包圍,高於明哲保身、小資情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東西。

影片的幾個事件,我以前也都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過、聽說過:四胞胎出生被奶粉公司選中提供奶粉;女學生爲老師抱不平模仿別人的筆跡寫信;研究核武器的第九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被核輻射影響身體健康;富家子沈光耀違背家訓當空軍戰鬥時犧牲;泰戈爾來清華演講。看似毫無關聯的幾個素材在編導的妙手之下,起承轉合被串聯起來:開着戰鬥機送食物的沈光耀是第九研究院的陳朋口中的“晃晃”,現代人張果果的父母又是被問心有愧的李想所救……因果輪迴,便是百年。

幾個故事在不同時間、不同時代中切換,但一代代所傳承的精神卻是不變的,在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在戰爭時代放棄優越生活投身戎馬的沈光耀、在那個時代甘於堅守自己所愛的陳朋都在用不同的時代語言和行爲,詮釋和演繹了“真實”。影片中一代代躬耕於自己領域的精英,抵禦得住世俗的狂躁,專注於跟從自己內心做事的行爲,一次次得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遠離戰爭、遠離飢餓,多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學生和整個社會更看重的是分數和名校,那份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已經淡薄了很多。正如影片對白所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保持真我難能可貴,在你迷茫之時,請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裏的對白:

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2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熱播,我也去揍了回熱鬧。帶着些許期待,也爲這段時間的忙碌而找點休閒。

和平時所看到的電影不一樣的是:劇情從現代一直演到了戰火烽飛年代而後又回到現代。思緒此起彼伏,一開始還真有點“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摸不着頭腦的感覺。看完仔細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劇情介紹,原來《無問西東》說的是四代人的芳華,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熱血。電影展現了四代人在貧苦時期年輕學者的迷茫,經典臺詞是:“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戰爭時期老牌知識分子的風骨,經典臺詞是:“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建國初期青年支邊的熱血,“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和平時期物慾橫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經典臺詞是:“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四條敘事線連貫在一起,讓整部影片充滿熱血、溫情的同時又不矯情。

從《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貴,青春的無畏,也讓我明白我們這一代人太過於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時卻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劇中張果果當他掃墓回來,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那句“我跟別人不一樣”雖然輕柔緩和但卻那麼擲地有聲。我們這個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對自我保持初心,對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電影最後以這句臺詞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實在是經典,讓我明白,在任何時代,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善良樂於奉獻的人。

無問西東小學生觀後感3

一部非常催淚的電影。有很多讓人觸動的臺詞。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時候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着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着,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泰戈爾的詩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的喜悅。“——梅貽琦談”對自己真實“

”我希望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自己喜歡的姑娘結婚生子,這不是要讓你爲我添子添孫,而是希望你能夠體會人生的樂趣。“——母親對沈光耀談期望

記住自己的珍貴。

對自己真實。

難以忘記的,是西南聯大搭建的破教室裏,外面狂風驟雨,教室裏雨水滴答,老教授的聲音實在敵不過風雨聲,無奈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聽雨,也是聽心。還有一幕,日軍轟炸機入境,拉響警報,老師和學生卻繼續搬着板凳,在山間繼續授課聽課。他們曾經擁有的是什麼,我們現在又擁有的是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地教書,不好好地讀書?特別是,教書,也許現在30個學生裏有29個都不願意好好學習,但還有最後那一位是真的希望能好好學習的,是歷經各種艱辛努力得到學習的機會的,你憑什麼不好好上課讓他所有的'努力得以回報?

誠心待人,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