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有意義的觀後感整理大綱

有意義的觀後感整理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有意義的觀後感篇一:讀《人生的意義》有感

有意義的觀後感整理

時光飛逝,歲月荏苒,無限的宇宙中,唯獨有一種生物有其目標,他們追求夢想,披荊斬棘。驚濤駭浪無法阻止他們前行,高山險峯亦是讓他們無所畏懼。他們就是偉大的人類。

《人生的意義》向我們展示描述了人生的歷程有四個階段,有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價值層。人的一生終究無法擺脫物理定律的支配,就像我們無論跳多高,終究還是在重力作用下要落地,無論我們能跳多遠,可還是無法擺脫引力而跳出地球。在生物邏輯層中,我們知道除人類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生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有生命的。因此,我們誰都不能不受生物法則的支配來生活。人不同於其他的生物,那就是在人與人之間存在文化交流,在國與國,家與家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文化。他們互相影響作用,共同構成了人生的生物文化層。人類是有意識的,他可以在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成長。

人生最重要的也是人與人所不同的層面就是價值層。人類講道德,追求理想,要創造理想社會。從柏拉圖的理想王國到托馬斯穆爾的烏托邦,以至我們所追求的真善美,這些嗾使超生物邏輯的,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精神創造。

古代聖賢說過:“君子謀道而不謀食”。還有一句話說:“餓死首陽之山,亦不食周粟。”難道生物需要不及道德價值重要嗎? 社會不斷髮展進步,在我看來,無論何時生命依舊是最重要的。

若溫飽問題無法解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我們依然去追求所謂的“人生價值”,是不夠明智的。

追求精神生活,要做到三點。第一,我們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到威脅時爲了換取現實的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第二,在我們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第三,當我們生活困難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做人原則時,我們必須儘可能做道德的抗戰,把道德的領土放棄的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

世界是屬於永遠思考的人的,我認爲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探索,不斷的進取,機械的生活永遠無法獲取前進的動力,這讓人生的意義更是暗淡無光。生活給力我們無數探索追求的機會,我們理應好好把握這樣美好的人生,這纔是理想的'人生軌跡。

人生的意義應該是充滿夢想的,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像林中的兩條路,永遠只能走一條,懷念着另一條。只好笑笑對自己說:你做了蘿蔔,自然就做不成白菜。沒人牽我的手,我就--揣兜裏,老了打開,上面刻着一個字:夢。

人生的意義應該在於我們爲了理想在默默奮鬥,一切的事情都應是順從我心的,這樣的人生纔是無怨無悔的如果沒來世,有今生,你會不會愛上這趟生命旅程?我相信你我都會。而且會在旅程中做出自己最大價值的努力。即便走到生命的最後,沒什麼豐功偉業,都只是有憾但無悔。況且,生有何歡,死有何憾。能

夠擁有激情燃燒的人生歲月,本就不是遺憾。因爲,你活的有熱量。這就是最終的人生意義。

有意義的觀後感篇二:《尋找有意義的教育》讀後感

範朝陽老師和他的教育朋友們,他們是一線教師極少數的思考者,那中國教育大體制的應試巨船,越來越把孩子和教師們困在一團苦水中。高考的獨木橋,勾引了無數爲你懸樑錐股,爲你絲盡淚乾的人。范進中舉後又怎樣呢?隨着社會資源分配的將近板結,大學生打工族泯然衆人焉。這制度看似公平,但教育的真諦呢?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公民地位呢?他們作爲公民,享受了應有的權利嗎?書山之路如苦,那我們要以怎樣的苦行憎心態來面對呀!難道要一輩子回憶這段灰色的童年少年青年之旅?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而我們的教育卻把孩子引入機械的題海和所謂的興趣班,把我們的教師訓練成機械化工廠裏的技工。環境如此惡劣,巨船繼續在黑暗中越行越窄,而我們,一線的教師,是跟着一起這樣所爲嗎?範朝陽他們始終自己的不所爲: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所思的是怎樣在此大環境下尋找自由的公民教育,開讀書會,推薦書單,觀教育電影,辦校園報刊,話人文大講堂,創獨立書店,還有就是每天他們都思考、辯論、寫作、行動,爲孩子點燃一盞希望的明火,爲教育者和家長們敲擊那懵懂的木魚腦袋,使之有所惑動,或豁然之醒。

在我們所在教師羣體,又怎樣呢?這所大船所載的不僅是要中考、高考的中學生,也包括小學生,甚至是嬰幼兒,“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在這場慘烈的競爭中,很多家長都拼盡了全力,所謂“爲了你的將來”,就只能讓你現在吃苦,中國傳統的封建科舉,依然勢力龐大。於是小學,亦是一片緊張的氣氛,並且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們的抽考功課越來越多,從語數英,到再增加到科學,同樣的績效考覈,合格率、優秀率掛鉤,分數的批改和斤斤計較。

堅守講臺,是跟着統考與成績,還是和孩子們蹲守,一起閱讀和活動領悟。在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選擇務實,成績決定一切,有好成績就是成功,那就讀背寫,那就下課見縫插針補課,那就苦口婆心說教炒冷飯,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上,

我們也是身不由己,孩子們,你們就逆來順受吧。

教育是爲了孩子一生的成長,教育是讓孩子自己會思考,會適應這個多元的社會,教育是給孩子以自由,以快樂,教育是教師能從中獲得思想的成長和孩子們的尊重。我們要給孩子們以童書的浸潤,有文學經典、有科普科幻,有歷史讀物。以後要像蔡老師那樣,給繪本,給經濟學的,給法制的,類型拓寬,多元鼓勵孩子們的多方面興趣和特長的鑽研。

有意義的觀後感篇三:《尋找有意義的教育》讀後感

範朝陽和他的教育朋友們,他們是一線教師極少數的思考者,那中國教育大體制的應試巨船,越來越把孩子和教師們困在一團苦水中。高考的獨木橋啊,你勾引了無數爲你懸樑錐股,爲你絲盡淚乾的人。范進中舉後又怎樣呢?隨着社會資源分配的將近板結,大學生打工族泯然衆人焉。這制度看似公平,但教育的真諦呢?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公民地位呢?他們作爲公民,享受了應有的權利嗎?書山之路如苦,那我們要以怎樣的苦行憎心態來面對呀!難道要一輩子回憶這段灰色的童年少年青年之旅?人是會思考的蘆葦,而我們的教育卻把孩子引入機械的題海和所謂的興趣班,把我們的教師訓練成機械化工廠裏的技工。環境如此惡劣,巨船繼續在黑暗中越行越窄,而我們,一線的教師,是跟着一起這樣所爲嗎?範朝陽他們始終自己的不所爲: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所思的是怎樣在此大環境下尋找自由的公民教育,開讀書會,推薦書單,觀教育電影,辦校園報刊,話人文大講堂,創獨立書店,還有就是每天他們都思考、辯論、寫作、行動,爲孩子點燃一盞希望的明火,爲教育者和家長們敲擊那懵懂的木魚腦袋,使之有所惑動,或豁然之醒。

在我們所在初中教師羣體,又怎樣呢?這所大船所載的不僅是要中考、高考的中學生,也包括小學生,甚至是嬰幼兒,“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在這場慘烈的競爭中,很多家長都拼盡了全力,所謂“爲了你的將來”,就只能讓你現在吃苦,中國傳統的封建科舉,依然勢力龐大。於是小學,亦是一片緊張的氣氛,並且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們的抽考功課越來越多,從語數英,到再增加到物化,從市抽考,到區統一聯考,同樣的績效考覈,合格率、優秀率掛鉤,分數的批改和斤斤計較。

堅守講臺,是跟着統考與成績,還是和孩子們蹲守,一起閱讀和活動領悟。在我們中學,很多老師選擇務實,成績決定一切,有好成績就是成功,那就讀背寫,那就下課見縫插針補課,那就苦口婆心說教炒冷飯,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上,我們也是身不由己,孩子們,你們就逆來順受吧。

我作爲一名執教近20年的老教師,回憶自己的教師時代,那是有着14-15年的矇昧時候啊,我是那樣的兢兢業業,特別是化學競賽輔導教學時的起早忙黑,犧牲節假日加班加點,只爲那幾張學生的榮譽證書,而剝奪了他們喜歡的副科,佔據了他們本可玩樂的空餘時間和假日,大大加重了他們的課業負擔,在他們呆滯的眼神和深沉的步伐中看出他們心底的反抗,而那時的我卻因爲那“遠超同區的學校”這拓大的“目標”而藉口,不顧孩子們的默默抵抗。好在,20xx年我進入網絡學習,在山東生遠程研修網的教師大家庭中漸漸蒙頓甦醒,反思自己。教育是爲了孩子一生的成長,教育是讓孩子自己會思考,會適應這個多元的社會,教育是給孩子以自由,以快樂,教育是教師能從中獲得思想的成長和孩子們的尊重。我給孩子們以童書的浸潤,有文學經典、有科普科幻,有歷史讀物。以後像蔡老師那樣,給繪本,給經濟學的,給法制的,類型拓寬,多元鼓勵各人的多方面興趣和特長的鑽研。我和孩子們以活動,校園生物的尋找,花草的種植,蟲蟲的飼養觀察,玩賽車玩飛機,搞製作做實驗,回村子調查古樹,走訪老人探家鄉的“過半年”、“馬燈會”風俗。我們會閱讀小報,做科學繪畫文,制校園植物名片,我們還想和蔡老師的同學那樣編班級報刊,開展讀書辯論會,也可以搞學生特長講壇等。我們和雜誌社互動,把孩子們的所做、所思、所寫曬在網上,投稿給雜誌社,刊登在少兒雜誌中。這些活動孩子們興趣盎然,我們班是一羣活躍的精靈,給靜靜的校園增添“節日”的氣氛,分不在高,優秀就行,作業不在多,領悟就行。我們能舉一反三,我們希望事半功倍。到期末,我們編知識梳理小報,我們小組合作複習,我們訓練答題的正確率,怎樣檢查確保正確,降低失誤。

我所思兮在何處,蔡老師堅持給孩子們以生命深處某個思想的影響,給孩子以自由,我亦趨亦步,在剛剛跨出自己教育的起步後,能堅持自我,給孩子留一個童年學習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