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寄生蟲》觀後感

《寄生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昨天刷知乎得知奉俊昊導演的這部作品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被推上知乎熱搜前三,引起了很多討論。

《寄生蟲》觀後感

我一般秉承瞭解後纔有權利發言,便想找來看看,發現國內還沒上映,幸好好友金髮了資源過來。

故事主要是講述長年住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中的兒子基宇通過好友敏赫的引薦得以進入富豪樸社長家裏做其女兒的英文補習老師後,再推薦其妹妹基婷做社長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下來再在陸續設計擠掉原司機和保姆後將其父母安排進來,然而卻在別墅慶祝一家終於“成功進入上層階級”時,因與原保姆的爭執,導致了後面大趴體殺人悲劇的發生,造成家毀人亡。

有的人說,這部劇反映的是貧富差距以及資本社會裏難以逾越的階層;有的`人卻說,它反映的其實是從被日本殖民統治到現在親美的歷史;還有人說,它暗示着資本社會的無限魔力,人們一邊鄙視它又一邊渴望擁抱它。

至於其它那些覺得它被過於讚譽配不上奧斯卡的聲音,我就看看好了。

我始終覺得,不能用是否獲獎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尤其是涉及到文化的差異以及某些大國對我們國家抱有的敵意,我們不能因爲不獲獎就妄自菲薄。

同樣,我也覺得,能在那麼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斬獲國際大獎,除了符合了西方國家的口味迎合了他們的某些觀點外,肯定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值得我們觀看和思考。

本片用了很極端的手法去描述這兩個階級,生如螻蟻活如寄生蟲卻又貪婪自私玻璃心的窮人,帥氣專一自律精明、美麗溫柔善良和藹的富人。因爲這種巨大的割裂,看完後,雖然也爲窮人一家的不幸難過,但卻更多是爲富人一家感到無辜,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他們的不幸是我造成的嗎?有錢就是原罪嗎?

可能因爲自己生活的環境和影片中的兩個家庭都天差地別吧,我所認識的即使住着漏水的瓦房那些最貧窮的人也是淳樸善良勤奮的或者至少是善良的,即使在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也還是有幾百塊一個月的房租,還是一房一廳一廚一衛加上有很好陽光的陽臺,所以看完後並無法產生共鳴。

雖然我沒見過影片中那樣的貧民窟,但是,它的存在自然是預示着那樣的社會肯定是有毛病的,根源在那個制度上,雖然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制度存在,但是,一個即使努力了也無法讓人看到希望的社會制度肯定是病態、需要去救治的,否則它會讓人性變得更加扭曲,也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矛盾。

雖然我們國家也有不完美的,然而,就貧窮而言,它並沒有任由它滋長,而是積極扶貧、開通各種能讓人向上的渠道,讓人民看到活着的希望,雖然貧富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即使貧,我們也不是螻蟻不是寄生蟲,我們有生爲而人的房子、食物、陽光、驕傲、自尊、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就拿現在人傳人的新型感染肺炎來說,雖然因爲疫情影響,我們都被迫困在家裏將近三週了,但是,每天看新聞看到整個國家都在忙碌中、大家衆志成城地抗擊疫情,內心是激動和充滿感動的,所以除了不能經常出門活動空間有限比較乏味之外,內心並沒有過多的焦慮,也堅信我們終將能戰勝病魔的,我相信曙光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