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記憶碎片》觀後感

《記憶碎片》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導語:《記憶碎片》講述了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萊昂納多·謝爾比必須根據自己支離破碎的記憶來找到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的故事。小編整理了相關影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憶碎片》觀後感

  記憶碎片觀後感1:

說到剪輯,我想起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諾蘭的《記憶碎片》。

我一直想用個方法準確的形容一下這個片子的剪輯,像切香腸,切碎成一段一段又一段,再倒敘正序交叉把它串起來。從前看這部片子覺得好神奇,硬是剪得複雜多樣答案不一;後來去年又出現了部《雲圖》,硬是把6個故事切碎重組,貌似想讓觀衆騰雲駕霧。

雖然兩部片子的剪輯形式差不多,不過,作爲一名諾蘭的粉絲,我還是忍不住爲他這部初期的作品搖旗吶喊。其實應該像切碎了一把標尺,按照刻度10-1-9-2-8-3-7-6-4-5的方式排序,倒敘是彩色的,正敘是黑白的。這種交叉剪輯的方式讓觀衆不敢懈怠,生怕看漏某個環節導致不知所云。

蒙太奇(法文: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爲建築學術語,意爲構成、裝配。後來,電影借用這個概念,使其逐漸成爲影視製作的一個專用術語。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衆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按照這樣的解釋,要我說,《記憶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觀衆的心理順序正相反,先按鏡頭拍攝組合成一個故事,再把這個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慘不忍睹,又用非線性的敘事組合講述出來。

這大抵是懸疑驚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沒有人抵得過結尾的翻盤大逆轉,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裏糊塗…而其實我敢保證,只要你有探索的慾望,它絕對有讓你精神抖擻看下去的勁頭。

影片開頭主人公殺了一個人,然後倒敘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怎麼殺的、爲什麼殺;正序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是怎樣一個人、爲什麼是這樣一個人…然後你充滿同情,和患有失憶症的主人公一樣表現出迷茫、困惑、不安,卻有堅定、執着的精神狀態…最後,影片結尾主人公又殺了一個人。

看過片的朋友,無法忘記的應該是主人公的拍立得相機和滿身的紋身。作爲一個只有10分鐘短期記憶的人,這兩樣東西彷彿必不可少;切碎的剪輯,這兩樣也作爲了主要線索,照片拍下了人物、場景,紋身寫下了原因、事實…讓探索一步一步進行。

最初看完《記憶碎片》那陣,鼓動我買拍立得相機的神經。於是,我就買了,後來用得很少,因爲我好像是買來送人的,很亂精神。偶爾吃西餐的時候,切碎披薩、牛排,打亂,一塊一塊細細品嚐…

會想:世界仍然存在?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來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義…儘管它每天重複的頻率比較高。

我蠻喜歡中文片名的翻譯,《記憶碎片》,和影片的剪輯一樣,切碎的蒙太奇。關於記憶的片子很多,經典的也不少,大多是關於科幻洗腦什麼的;而像這部切得這麼碎的,又是現實版,還真獨一無二。而《雲圖》,是以時間爲主線,6個故事的切換穿插,還是沒有這部來得有味道。

英文片名《Memento》,紀念品,引起回憶的東西。我覺得人的一生就是記憶碎片的索引,所以,人們活在自我的價值中。

  記憶碎片觀後感2:

《記憶碎片》這是一場新奇的觀影歷程,克里斯托弗·諾蘭用獨特的手法引領我們穿越彩色、黑白的交織,讓我們如身爲主角一般的感覺走完了一段非凡的光影之旅。

當電影開始槍聲結束,萊納從夢中醒來,一句:“我在哪裏?”,我們也混亂不解的進入其中,黑白的回憶作爲註解,彩色的現實一點點爲我們呈現故事的始末,我們同萊納一樣也靠着紋身,字條,過往的回憶,獲得相同的線索與信息,得到了萊納的記憶狀態,最終隨着萊納的經歷、累積、選擇的線索,我們也得知了一個我們認爲是真相的結局:“泰德最後的話是真實的,而萊納的妻子是他自己爲其注射藥物過量致死的,且萊納不願意記住這一事實,不想將殺死妻子的痛苦留在記憶之中,因此不斷地給自己製造一個約翰·G的兇手來追殺。”相信這是大部分觀衆得到的結局與真相,是直觀線索最多,指向最多的結果。

但我有表示過我們看《記憶碎片》時,因爲這獨特的方法,使我們和萊納一樣也有這種失憶症,獲得了這種狀態,很多線索、信息都要靠我們自己去選擇,選擇到底誰可信、誰說慌,選擇我們自己想要去相信使我們不會混亂的,選擇對我們所認爲結局有利、相關的信息。而這一切如果不同的選擇得到的結果會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除了故事的非凡敘述方法外另一出彩的安排:開放式的結局。

就像萊納只記住自己想記的,記住對自己有利的,而我們在選擇過程中也會丟掉其他相悖的線索,完全不去想他,因爲他們會使我們陷入混亂,但這些丟掉的其實也一樣可以組成結局、真相:萊納到底在這種狀態生活了多久呢?殺了多少人呢?這沒有相關線索;泰德到底是不是警察呢?說的都是不是實話?以前是不是真心實意地在幫助萊納,沒有有力確鑿的證據;是否真有兇手入室作案致使萊納記憶破碎?僅憑那些沒有其他相關證據證實的警方資料不夠有力;甚至他到底有沒有妻子,愛不愛她,是不是保險公司的調查員等等一切都沒有什麼直接、具體的證實,都是我們自己從模糊的語言,文字中得到的,如果萊納可以將自己的經歷編織成薩米,那麼就同理可以編織出其他的故事,況且如果薩米的經歷都是萊納自己的,那麼他在受傷後是怎麼記住的這一切?他的缺失記憶的毛病是不是有段介於心理與生理的存在,我們都不能明確得知,所以其實我們只要抓住一條線——萊納的驅動力,我們就可以組成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如此我們可以將以前都推翻,將那段結局丟棄,從新選擇後,就可以得出另一段結局:

“薩米,他是一場車禍之後的受害者,他所有的記憶丟失、破碎、混亂,並且不知原因的記憶力無法再持久,沒有親人的他只能在療養院裏生活,混亂且沒有目標與動力,而這被調查車禍的警察約翰·蓋瑪(泰德)所知,萌生了將他插入、替換其他案件中人的身份,利用他來殺人獲得私利的想法,隨之將那一份警方資料經過改編添加後給與薩米,將他替換成了原來案件中的萊納,當得到這一切的薩米變成了萊納,他記不清原來的`自己,他認爲萊納就是自己,他有了目標,有了驅動力,有了生活的色彩,不用在昏暗的黑白中度日,他爲此開始奮鬥、努力,他所有的紋身、字條都有了明確的指向,不再像以前一樣混亂無序。他完全替換了角色;他深愛上了妻子;他撕掉了警方資料中誤殺妻子的真相(謊言),從介於心理與生理不能持久記憶的狀態完全發展爲生理,將真相永遠鎖住、丟棄,不再改變。而他本來用來牢記自己名字的手背紋身也在完全改變成爲萊納時用慣性記憶思維編織成了謊言之上的謊言,以前殘留薩米的混亂記憶也融合在其中爲這謊言豐滿、着色,從此全身心地踏上了爲妻子復仇,追尋兇手的虛假生活,但當泰德想要擺脫,想要讓萊納認爲已經報仇雪恨,可以功成身退之時,他失敗了,萊納潛意識中絕對不能讓自己再變成像以前薩米那樣的生活,他需要目標,需要驅動力才能使自己還真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他不要停下,任何都不能阻擋他,他要無盡的拼圖讓自己組合再打破,他要自己來製造約翰·G,雖然一切都是虛假。”

閱讀哈姆雷特,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我們用不同的想法組成不同的結果,《記憶碎片》這就是一堆不知到底是什麼破碎而成的碎片,凌亂又不全,永遠不能再組成原來的真顏,所以不要探究不可知的真相,而你所要做的只需選擇你需要的,組成你想要的。

  記憶碎片觀後感3:

片子一開始有個提示,相片本來是清晰的場面,可是主人公搖了以後,慢慢變成一張底片了,這似乎給了我們一個提示:本片是倒敘的。但是說實話,誰看到這個開頭都是一片茫然,再往後看,就更加茫然了,起碼30分鐘以後你才逐漸明白這部片子是倒敘的,而且只要你認真看,你就會發現這部片子倒敘的很清楚,黑白的部分和彩色部分是兩個場景,彩色部分是很明顯的倒敘,黑白部分是正敘。

當我看到後來,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感覺我已經是一個失去了短期記憶的人,看到後來我前面的內容雖然不是忘記了,但是已經混淆了,無法把它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內容,所以我只能看着後面的同時往前翻看,這就是我更喜歡在電腦上看電影的原因,有不明白的地方隨時可以翻前去看,而在電視或電影院就無法辦到這點。有些電影才用倒敘或閃回只是爲了花哨,但是本片不是,完全可以這麼說,本片如果不用倒敘,就再也沒有合適的方法來拍攝這部片子了,主人公是個失去短期記憶的人,所以如果採用正敘的話,我們無法理解這種迷茫的感受,但是採用倒敘的手法,我們和主人公一樣的迷茫,一樣的不知道之前的事情,當他逃跑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爲什麼跑,當DODD向他開槍的時候,我們也和他一樣的知道他被人追殺了,但是還是不知道他爲什麼被人追殺。

本片的主人公,越看到後來我越可憐他,自己的妻子被人強姦,而自己被歹徒打了一下之後,失去了短期記憶的能力,然後唯一活着的目標就是替妻子報仇,但是就像別人告訴他的,他報了仇會記得嗎?他會一直找一個叫約翰 G的人嗎?

本片並沒有告訴我們事情的真相,在警官與他最後的對話中,警官說出了一些話,但是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事情的真相,警察說約翰 G在一年前就死了,難道說他一直在利用主人公嗎?一直利用了一年多?而且在主人公殺死吉米之前,明明給警察拍了像,可是他在後來爲什麼又要說不認識主人公呢?這完全沒有道理啊?

最後主人公對泰迪懂了殺心,但他並沒有直接下手,而是利用了自己沒有短期記憶的特點,記下了泰迪的車牌號,從此整個故事開始了,看起來,泰迪、娜塔莉亞都利用了主人公,但是整個故事看起來,是主人公戲耍了他們。

吉米到底是怎麼知道薩米的?主人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誰?他是不是就是薩米?如果他就是薩米的話,他所有的關於薩米的故事難道真的正如泰迪所說,到發生他自己身上?影片沒有給我們答案。

這真的是一部震撼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