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勵志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勵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導語:《摔跤吧!爸爸》引起人們對於家庭教育的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勵志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範文【1】

《摔跤吧,爸爸》講的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爸爸,畢生的夢想就是爲國爭光,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爲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在男權社會的印度女孩子練習摔跤,引來了全村人的譏諷和嘲笑,吉塔姐妹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最終,女兒終於達成了爸爸的夢想。

這部片子中的爸爸,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爲爸爸過於專治,爲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把願望強加於女兒身上,並對女兒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訓練,有觀衆甚至認爲這是一部家庭暴力片。可是我卻不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在羨慕郎朗高超的琴藝、某某又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同時,只看到了他們的光鮮,殊不知背後他們同樣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努力。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耍,沒有一個孩子喜歡天天坐在琴凳上練琴,如果沒有家長的嚴格要求,哪來的成功。所謂的天賦和神童,那只是傳說而已,再大的天賦,再神奇的神童,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永遠都要記住“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小的時候,我們往往責怪父母,管的太嚴,管的太寬,可是長大後,往往會感謝自己的嚴父厲母。影片中的女兒開始也對爸爸充滿了抱怨和不解,當大女兒吉塔取得全國冠軍離開爸爸,前往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之後,脫離了爸爸的管理,她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於爸爸的教學方式,最終在世界賽中完敗。她懊悔的同時開始理解爸爸,在撥通爸爸電話的那一刻,她泣不成聲,電話那頭的爸爸也淚流滿面,而熒屏前的觀衆更是熱淚盈眶。

覺悟之後的吉塔,再一次開始按照爸爸的指導刻苦訓練,最終,終於在父親的不懈教導下站在了世界最高領獎臺上。那一刻,爸爸的一句“你是我的驕傲”,再一次把劇情推向高潮。

一部主色調本該暖心、幽默、勵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該有的特色外,卻幾度讓人有落淚的衝動。面對質疑,父親不爲外界所擾,堅持給姐妹倆訓練時的偉岸形象出現時;爲去除長髮干擾,清晨減掉姐妹倆作爲女性特徵的長髮,剪動、發落,吉塔絕望落淚時;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場,經過惡鬥取得勝利,裁判舉起已是灰頭土臉的吉塔的手臂時;在爲女兒與體制內國家體校的不公進行抗爭,父親含淚舉起並一頁頁翻過悉心珍藏的女兒所取得的榮譽時。太多讓人因愛而產生感動的片斷不能一一歷數。

影片快結束時,父女對話的場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決賽的前一晚,父親對吉塔說,只有你取得了勝利,你纔將作爲榜樣被人們永遠記住,你才能通過自己改變印度所有本來註定要與鍋碗瓢盆,相夫教子過一生女孩兒的命運!這一番話,再一次觸動了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又讓人熱淚盈眶!

愛心、努力和熱情去澆灌希望。當結尾振奮人心且歡快的音樂響起時,我還沉浸在那個真實勵志的故事中不忍離場。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範文【2】

《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就一直希望能“還”阿米爾汗一張電影票。“豆瓣評分9.2”,“阿米爾汗爲拍戲猛增猛減50斤”,“女權主義”,這些標籤足以令人充滿期待。

電影一開始就很好的展現了底層印度人的生活與精神狀態:(1)迷信,總有些稀奇古怪的法子來增加生男孩的概率,對此樂此不疲,當然並不管用,但他們依舊對自己的法子深信不疑 (2)重男輕女,電影用了很多細節來突出 (3)女性的束縛,一生註定與鍋碗瓢盆爲伴,14歲便要嫁給不認識的人。這也是本片的主題,女性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然還有機制上的問題,國家要求金牌,卻不細心培育,官僚既不作爲,運動員“失敗”後還要被譴責。還有對國家級教練的諷刺,對權威的質疑等等。當然還有父親深沉的愛。

電影的立意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披露是很好的。但在構思和表現的處理上還是多了些刻意和俗套。(下面有劇透)父親是全國摔跤冠軍,但屢屢在國際比賽受挫,印度從未獲得該領域金牌。父親很想有個男孩來繼承他的理想,但連着生了4個女孩。偶然的機會,讓父親覺得女孩也可以爲國爭光,於是開始訓練。父親的訓練讓兩個女兒苦不堪言,反抗卻被鎮壓,然後消極怠工,然而在一次婚禮上,電影通過新娘的口點明瞭傳統女性的無奈以及霸道父親的“偉大”(幫兩個小女孩改變命運),然後兩個小女孩就開始奮發圖強,參加比賽不停得獎牌。。其實父親只不過是想實現自己爲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理想,所以非要說幫女兒改變命運多少有些牽強,其次通過新娘直接點明,又多少有些突兀,缺少鋪墊。

女孩獲得全國冠軍後,開始進入國家培訓中心。那裏教練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方法技巧來訓練。而這與父親的訓練大相徑庭,於是矛盾便萌發了,女孩開始蓄長髮,逛街,吃垃圾食品,女孩心中開始認同“更時興”的方法和技巧。而矛盾的爆發,是在女孩回家後,因爲對父親“過時”方法的不認同,和父親有了一場“決鬥”,父親被打敗了。這裏我最初以爲是電影想表達權威的終結,但電影只是用來作爲鋪墊。然後劇情就是,女孩用着教練的一套方法,在國際比賽的不停不停的失敗,首輪都贏不了。女孩向父親承認錯誤,父親開始用重新指導她,然後開始不斷贏得比賽。這個地方太過牽強,用醜化“國家級專業教練”來美化父親,太過刻意。這個地方也不知道表達什麼?“專業級教練的'浪得虛名?”,“父親被掩蓋了的才能?”還是劇情跌宕起伏的需要,是結尾要父女共同獲得成功的需要?

女孩在參加最終決賽前,詢問父親比賽的策略是什麼。父親說,策略只有1個,就是你要知道,人們只會記得冠軍,冠軍會成爲榜樣,不會被忘記,而榜樣會激勵很多很多被看不起的女孩子。所以你打敗的不是你的對手,而是千千萬萬瞧不起女孩子的人。這裏可謂是畫龍點睛了。不過也稍顯刻意和突兀。我最初想,這是女性之間的比賽,無論誰得到冠軍,不是都是女性的成功嗎?但思考了“榜樣”這個詞後,會有些改觀。這個下面再展開講。

這部片子的視覺效果非常棒,摔跤比賽的激烈,力量和技巧的對抗,充滿美學意味。立意也很高,劇情緊湊。但不足的還是上面說的,多了些刻意和堆砌。也是是導演想表達的太多了。父愛,愛國主義理想,女性命運的改變(女權主義),教條腐敗的官僚體制,更高更強的體育追求(冠軍夢),孩子的教育,權威的打破等等。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範文【3】

《摔跤吧!爸爸》在大陸上映後所迅速躥紅的情況,可以說和《摔爸》故事一樣勵志了:

影片取材於真實故事,印度一位男子曾是國家男子摔跤冠軍,但因爲家境所迫和國家情況,他沒能參與到世界級的大賽中,回到鄉下奔波勞碌。人到中年的他意外發現女兒身上遺傳了摔跤的驚人天賦,看到世界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十幾歲出嫁,洗衣做飯過一生 。

再三考慮後,他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長髮、練習摔跤,即便窮困艱苦的家庭條件和全村人的嘲笑,他依然強制要求女兒練習摔跤一年。一年後,女兒們選擇繼續訓練,最終相繼成爲了國際賽事的冠軍,印度女子摔跤史上最成功的人物。

*(影片介紹部分摘自豆瓣)

月5日,《摔爸》與《銀護2》同期上映。前者的排片不到後者的三分之一,票房則是不到後者的六分之一。

5月8日,《摔爸》的排片佔比上漲到《銀護2》的五分之二左右,票房則達到了其五分之三,上座率更是兩倍於《銀護2》。

豆瓣上的評分,它從8.8上升至9.3,以這個速度與口碑,他進入以《肖申克的救贖》爲榜首、《三傻大鬧寶萊塢》位居第12的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只是時間問題。同時,大量指責這部影片爲“男權”、“父權”代言的聲音頻出,擁護這部電影是“女性”“女權”的聲音亦存在。

在全國使用最廣泛的的貓眼電影APP上,觀衆評分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8,專業評分也達到了8.2。在向來因苛刻飽受詬病的影評人面前,它似乎也鎖定了年度榜單前列的席位。與此同時,關於影片價值觀的討論掀起了一波對之前觀點的逆潮: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要用“印度國情”來衡量作品,“不要用三觀綁架作品”,“被白左洗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