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新海誠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新海誠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導語:在《你的名字》中,三葉和瀧的情感羈絆在古老神靈的指引下扭轉了時間。已經死去的三葉獲得重生,並改寫了歷史。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動漫《你的名字》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新海誠電影《你的名字》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1】

新海誠很擅長畫“城市景觀”的空鏡。從《秒速五釐米》到《你的名字》,地鐵站擁擠的人羣,交錯行駛的電車,黃昏時分空蕩蕩的街角,便利店裏購買香菸的白領,這些看似於發展主線劇情毫無意義的空鏡,一直是新海誠動畫的標籤。

這不禁讓我們發問:這些對城市生活細節專注得近乎偏執的空鏡,究竟有什麼意義?對於新海誠來說,東京的每處角落都彷彿充滿不具名的魅力,值得他以癡迷的筆觸一一還原。那麼,在新海誠的動畫世界中,東京的魅力究竟是什麼呢?

《你的名字》的結尾,遺忘了一切的三葉與瀧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過。他們的心中充滿震動,雖然仍然只是叫不出彼此名字的“陌生人”,卻對彼此感到莫名的親近。其實這樣城市空間中的“擦身而過”,在《秒速五釐米》中就已經上演了無數次。很明顯,這是新海誠一直以來的執念。這樣浪漫又憂愁的“擦身而過”,正是都市生活的特有現象:因爲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纔會不斷在同一個空間中共處,卻仍然無限疏離。

也就是說,在現代都市產生之前,這世上的陌生人本可以永遠陌生,毫無交集。然而現代都市生活使“陌生人”這個概念變得十分怪異:陌生卻總有交集,有交集卻仍然陌生。

新海誠對“陌生人在城市空間中不斷短暫邂逅”的深切迷戀並不孤獨。從波德萊爾的《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到戴望舒的《雨巷》,施蟄存的《梅雨之夕》,張愛玲的《封鎖》,甚至再到王家衛《重慶森林》那個經典的開場白:“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的距離只有0.01公分”,講的都是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間微妙又難以言說的紐帶。

這種都市陌生人之間的紐帶是既悲哀又充滿希望的。通常我們只能看到它的悲哀之處,因爲擁擠的都市中,兩個陌生人的身體無論怎樣在空間上無限的接近,也不能直接轉化爲精神上的親近。有時候,甚至會反而更加對照出都市人精神上的冷漠,隔膜和孤立。

《你的名字》中,三葉和瀧第一次面對面的相見,就是在東京擁擠的地鐵上。因爲時間的錯位,三葉對於瀧來說只不過是每天都會撞見的無數陌生人中的一員。此時陌生的三葉告訴了瀧她的名字,但瀧很輕易地便遺忘了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某種意義上,電影設定中,三葉和瀧對彼此名字的健忘症,也似乎是在模擬城市生活中,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對彼此不斷的遺忘。三葉和瀧“在無數次交集之後,仍然無法記住對方名字”的無力,彷彿正象徵地映照了現代人在城市空間中“無數次身體的靠近,卻仍然很難在精神上真正親近”的無力。換句話說,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孤獨彷彿一種詛咒。在《你的名字》裏,正是這種孤獨的“詛咒”使三葉和瀧用盡了全力也無法記住對方的名字。

然而《你的名字》想要表達的顯然不止於這樣悲觀的論調。通過這部電影,新海誠終於開始珍惜着一種理想化的希望。不同於《秒速五釐米》中,曾在年少相知的男女主人公在城市街頭擦身而過後永遠“錯過”,曾經擁有的,若有似無的美好愛戀如櫻花飄落般逝去,《你的名字》不再滿足於這種自怨自憐,無可奈何的憂鬱。

如果《秒速五釐米》是在現代都市生活中重塑日式“物哀”,一種美學上對“錯過”,“逝去”的崇尚,《你的名字》終於開始探索都市人的“希望”:

與“空間上再接近,也無力改變精神上的疏離,無力解除人的孤獨”相對,這種希望強調,“空間上再遙遠,也並不能阻隔精神上的親密,不能斬斷人與人的羈絆”。

瀧和三葉在互換身體的過程中並沒有真正見過面,但他們擁有更徹底的“相遇”。通過“住進”而非“接近”對方的身體,他們真切地體驗了彼此的身體和生活,從而纔在精神上產生了難以抑制的共鳴。所以在電影的最後,即使無法記起對方的名字,瀧仍鼓起勇氣叫住了眼前“陌生”的三葉,他們相對流淚。

如此,對於“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你的名字》給出了一個複雜又平衡的答案:

雖然兩個陌生的人,在城市空間中無數次的交集,都無力真正靠近對方,但再有無數次的遠離,其實也並不能真正斬斷他們之間的紐帶。

那麼兩個陌生的人之間無法斬斷的紐帶到底是什麼?

《你的名字》中有一段令人費解的核心臺詞。三葉的奶奶對穿越到三葉身體裏的瀧說:“聚結成狀,交錯糾纏,時而回轉,中斷,卻又再次續接。這就是組紐。這就是時間。”

這一段玄妙的話中,“組紐”指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紐帶。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紐帶爲什麼會被等同於“時間”?

有兩種解讀方式:在第一個層面上,這段話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是靜止的存在,而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並且在時間的維度中向永恆無限地延伸。因此,在《你的名字》中,即使三葉和瀧看似已經徹底失去聯繫,仍能重新尋回彼此;或者即使兩人面對面站着,仍會在下一秒就面臨分離。因爲他們之間忽遠忽近的紐帶,正如時間一樣永遠流逝向未知的前方。

在另一個層面上,奶奶的這段話也重新定義了“時間”。“時間”不再是機械客觀的,跟隨着鐘錶標準的刻度一板一眼的流逝,而是由人的主觀體驗來度量的。這正如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畫作中融化的時鐘所暗示的,正是在人的主觀感知中,當人與人之間築建對彼此的愛意時,時間的線性才被瓦解,變得可以“迴轉,中斷,又再次續接”。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相比新海誠的前作,《你的名字》終於不止於簡單講述少男少女的孤獨和情愛,而是在描摹細膩深微的私人感情之上,進一步延伸向了更宏大的哲學命題:尤其是對現代人生活的“空間”與“時間”的重新解讀。

  你的'名字觀後感【2】

沒有見過面的人真的能相愛嗎?

杜麗娘春閨苦悶,”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高中女孩三葉也是一樣困於安靜美麗的小村子,渴望下輩子變成東京的帥哥,打破一成不變的無聊生活。

於是兩個人都做了一個夢。

杜麗娘於春花掩映中,夢到了一位一表人才的翩翩公子,柳夢梅。

三葉乾脆就變成了東京的高中帥哥瀧。

夢是我們內心深處最隱祕慾望的投射。

杜麗娘每日困於深閨,二八少女情竇初開,卻不得不表現的端莊持重,三從四德。連教書先生都要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解釋成后妃之德。她不可能知道什麼是愛情,可她內心有一個她說不清的本能,指引她。

女主角三葉的生活一成不變,靜謐的小鎮,2小時一班電車,晚上9點便利店就下班,鎮子上唯一的”咖啡店“是一個路邊的自動售貨機。她也想要突破現有的生活。

夢幫助她們突破重重迷霧,直達慾望本體。

杜麗娘的遊園驚夢,在夢裏她被柳夢梅抱到牡丹亭做了羞羞的事情。

三葉夢到自己變成了東京的瀧,她也在東京的繁華忙碌中,收穫到一份充實。(這一段兩個人交換身體的快剪很精彩流暢)

電影院出來,有人在旁邊議論,我們怎麼可能愛上一個夢中的人呢?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可是如果夢中人瞭解我們內心最深處,最羞於啓齒的慾望,並默默爲你實現呢?

兩人互換身體這一段笑料很多,可是歡聲笑語中,我們感受到少男少女微妙的互動,像是脆生生的新芽,鮮嫩可愛。

  你的名字觀後感【3】

播完之後,誠哥採訪說:“大家看的時候,我在下面偷偷地看大家的反應。”

這次故事性有很大的提高,這個故事呢,我覺得很像是《星之聲》的一個擴展版

(其實更像另一部著名電影,我這裏就不劇透了。)

故事的推進,情感的處理、音樂的搭配,在全片的大部分都恰到好處。最後的結尾部分,老實講,有一些稍微刻意了,有一點點“啊,我要再讓觀衆糾結一下”的感覺

神木弟弟配音配得非常舒服,因爲劇情,有一些特殊的配音要求,完成得也非常到位。

看得時候沒有注意,之後才注意到哪個角色是長澤雅美配的,也很適合。

私以爲誠哥是吸取了之前幾部作品不太成功的教訓,這次在自己的專長: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上下了大功夫。

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今年有機會的話,務必一看。

四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