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感大綱

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6K 次

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感1

聽說,你,回來了,念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觀後感。我想見你一面,卻一直未見。

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感

我努力回憶曾經一起經歷的點滴,但記憶蒙上了太多灰塵,已記不清你的臉。幾年以前,那樣想見一面的感覺,哪怕只是遠遠看一眼的感覺的確是有過的。每次騎車在那條曾經一起並肩走過的路面,突然很期待你會笑面如花似的迎面走來;每次路過曾經一起躲雨過的大樹,都會想起你那淋溼的頭髮下面那張無邪的臉。一起騎單車,一起做作業,一起做遊戲……昔日的片段,就像電影膠片一樣,不知道被剪接安放在哪段,偶爾回放的時候,再看見這些鏡頭,能面露喜悅,在心裏問候一聲:“你還好嗎?”就已足夠。

青春,已經像曾經背過的英語單詞,剩下的,還有幾許?18歲那年,那個汗水和淚水夾雜的夏天,我和你一起走過的青春已經結束。

現在,我們都在不同的城市爲生活工作忙碌,就像兩列不同方向的列車,偶爾在中途的某一站相遇,相遇過後又是漸行漸遠。我想,即使我們見面了,也會故做平靜的掩飾內心的尷尬,聊着一些不着邊際的話題。因爲我們腦海中留住的都是彼此昔日的容顏,昔日的愛好,昔日的天真無邪。我不在是那個不懂世事的害羞少年,你也不在是那個無憂無慮的活潑少女。

生活,其實早已在我們之間築起了一道厚厚的.牆。即使我們都記得那段美好,那又如何?我們再也穿不過這道牆給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

所以我懂了:其實,好久不見,不如不見。

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感2

我以爲我會感動到哭,其實沒有;我以爲看完電影后會細琢電影的細節,其實沒有。看完電影,我無心回顧熒幕上掠過的精彩,只是糾結於電影勾起的青蔥回憶。我的故事沒有電影那般精彩,但並不妨礙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進去。

我的那些年,並沒有同學跟老師對抗而受罰,也沒有被大聲罵過“幼稚”或者“大笨蛋”。這些都是青春的專利,成年人的世界裏不會有。

青春往往只由三個要素組成:公敵,異性,和看客。

因爲沒有了管束,便沒有了公敵。結束了學業,只能被迫主動尋找人生的下一站。愛得不純粹,因爲顧忌着以後的漫漫長路。青春的目光不會很長遠,背叛就背叛,天不會塌下來;懶就懶,反正現實還很遙遠;愛就愛了,沒有柴米油鹽。

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能讓每個人都在電影裏找到自己的影子。與其評論九把刀導演自己的青春,不如說一下自己的青春。

以下不是影評,而是我自己的回憶了。

電影中的“精誠五人幫”,在我生活中的版本叫“吹水幫”。與其說每個故事都有一個胖子,不如說每個故事都有一幫兄弟,青春故事尤其。那是一個從不落單的收容所,是青蔥歲月中的避風塘。這一羣人,彼此知根知底心照不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把老師或者舍監當成共同的敵人,能讓大家變得更加團結。去到哪裏,哪裏就變成他們的小天地。

於是,年輕的我會放膽說自己能夠成爲很厲害的人。皆因我實在天真地以爲,比身邊的人厲害,就是真正的厲害。

我也曾爲喜歡的女生做過幼稚的事情。

高一暑假學校組織到英國玩,我暗戀了一個女生,最後兩天我騙她說相機沒內存了,每個景點只好兩個人一起拍,因此留下了一大堆跟她的合照。接下來的學期,她是學校歌唱比賽的決賽主持,我拼了命練唱歌,只爲在決賽中她能介紹我上場。那時的星期六,當宿舍室友仍在酣睡時,我會起個大早去陪她吃一個小時的早餐。去英國讀書後第一年暑假回來,我藉口要複習考雅思,花50塊錢辦了箇中山圖書館的自習證陪她一起自習。去成都考雅思之前,我給她寫了封信表白;考完雅思的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買了張全價機票飛回廣州,只爲早一點見到她。最後,我只收穫了失望,在房間裏哭了一個晚上。

如今,我和她還是好朋友,她當年送給我的圍巾和手套我還留着。只不過那一堆英國的合照,我是很久都沒翻出來看了。

勾起我回憶的,還有女主角的一顰一笑,跟我的前一任女友十分相像。她也是學習很用功的女生,成績很好,但同樣高考失手。高二下學期我和她同班,座位在她的右手邊,中間隔着一條走道。那時她不苟言笑,動作一板一眼,系氣質美人。我們之間少有的一次交集,是某個下午,校園廣播響起一首恬淡的爵士女聲,我瞎說是“Norah Jones”,但立刻被她否定:“是Diana Krall,唔識唔好亂講。” 自此,我心裏就記住了這個人。週末回家下載了許多Diana Krall的歌,保證下一次聽到Diana的歌不會錯認。但我和她下一個的交集已經是兩年多以後,我上了LSE,她就讀在一所不喜歡的大學。夏日之末,三天內兩次見面,鋪墊了往後一年的異地通訊,成就了往後兩年的異地戀情。

我們之間再也沒有聊起過Diana Krall,當年高傲的她對我而言不再神祕。就如許多青春的戀情一樣,人還是那個人,是生活改變了彼此眼中的我們。在我開始工作之前,也是我的青春結束之時,我們分手了。

和柯景騰一樣,我到最後還是沒能把一段青春戀情帶到成人世界。不過,也是在步入社會之後,我才懂得青春的故事,大概也只能停留在青春的時期。大學畢業之後,即使你仍然把自己當年輕人看待,這個社會也不會如此縱容。青春三要素,除了異性之外,公敵不見了,看客不重要了。現實的壓力一步到位,把所有風花雪月的遐想擠壓殆盡。

其實,青春不遠,一部好電影便能把你帶回。只是,現實更近,散場後我竟想不到誰能夠了解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