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小孩不笨》有感大綱

觀《小孩不笨》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觀《小孩不笨》有感1

星期四的晚上,我們看了題目是《小孩不笨》的電影,這個電影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我覺得親情能感動一切。

觀《小孩不笨》有感

講了小孩在學校的表現和哥哥在校園裏的學習,還有在家裏的事。在家裏面,媽媽常嘮叨他們,只看他們的缺點,而不看他們的優點,,所以媽媽嘮叨起來就沒完。媽媽嘮叨完後,奶奶又來嘮叨,但是他們根本就不聽。家人說的話總是左耳進了右耳出。小男孩在校園裏快樂的成長着,但是調皮的學生總是捉弄他。哥哥在學校裏不認真學習,又不做作業,惹得老師非常生氣,幾次差點被學校開除,還結識了一些黑幫的人去幹壞事,差點北京差抓住。最後在親情的感動下,終於領悟了。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在家裏媽媽看見我做的事情不對,總是要嘮叨我幾句,直到我聽話爲止。記得有一次,我做作業非常馬虎,有的題目不認真看,常做錯,媽媽就嘮叨我了,我一犯錯就放下手頭的活來教導我。

在學校裏,我也常常不認真聽老師的話,老師佈置的作業不認真做,搞的老師擔心。

別看小孩年齡小,其實也不笨,我一定會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的。

觀《小孩不笨》有感2

今天下午觀看了一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感觸頗深。

影片講述了三個被分配在差班的孩子的成長經歷,同時也糾正了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不正確的理念,強調每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有用之才。這部影片屬於輕喜劇,但有很深的現實意義,令人受益匪淺。

孩子成功的標準是什麼?許多家長都可能會把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讀書好纔是出路。其實我們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清楚他的長處和短處,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和環境讓他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並不是隨波逐流,用當前的統一標準來要求他,否則只能使他逐步趨於平庸。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並不能斷言他就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人,只能說明他不擅長學校的文化課學習,如果還是用學習成績來衡量的話,就等於是拿這個孩子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比,結果可想而知,而且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及時去發現孩子的優勢,使其發揮到最大,孩子就會真正健康發展,逐步走向成功。

在這部電影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問題被明確地擺在了面前。首先,這部片子闡述了孩子與家長的溝通問題。家長們很少給孩子有發言和解釋的機會,平是與孩子交流又很欠缺,孩子們便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實孩子是需要被理解和被鼓勵的,其次,片子反映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問題。片子裏面的中文老師符老師的確是一個好老師,批評懲罰是他的執教風格,在中國或許還有很多地方的老師教育方式就屬於這種類型。然而時代變了,現在的孩子成長得很快,以至於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讓他們所接受,在反省之後符老師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開始鼓勵自己的學生,這不僅讓他在學生的心目中形象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接受了教育,比起原先的鞭子教育要進步的多,時代在改變,溝通也需要改變,這樣教育才會有進步。

人的感情有很多種,父母與孩子間的愛雖然沒有愛情那樣的轟轟烈烈,但卻有着如藍天大海般的博大與永恆,但是藍天大海也會有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這就是大人和小孩溝通不良的時候。在我們小時也有恨父母的時候,現在想想多半都是自己不對,小孩的自尊心有時比大人還強,容不得半點批評。大人們也有自己的問題,他們在拼命工作養活孩子之餘其實也很享受那種當大人的感覺,那種高高在上,不容違抗的感覺。父母對子女的好是不容置疑的,但那不代表孩子可以挑戰他們的地位,可以沒大沒小。

怎樣從一個“爛蘋果”中發現有價值的部分,怎樣給犯錯的孩子一個機會,怎樣讓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亮到最大處,家長佔據了主動的位置。讚美多一點,責罵少一點,纔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那把鑰匙。就如電影裏的那句話: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會變成垃圾;而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會變成資源。

觀《小孩不笨》有感3

“小孩不笨”,這四個字聽起來很新穎。

我是懷着一種期待的心情看完這部電影的。

故事情節很緊湊,催人淚下。

電影講述了三個孩子由好變壞,由壞變好的幾個經典場景。反映了信息社會,許多家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父母忙工作,忙賺錢,缺少同孩子溝通交流。

即使是有限的幾次交流,也不過是:父母說,孩子聽,照着做。在大人們看來,這樣就算是溝通、教育了。

看小孩傑利的演出,父母認爲是無聊之舉……

哥哥傑利博客寫得好,父母也認爲是沒用的折騰……

學謙體育好,喜歡拳擊,卻遭到父親的暴打……

……凡此種種,代溝越來越深,越來越寬,差點就釀成了悲劇。好在劇中父母老師覺醒很快,才皆大歡喜,以令人振奮的喜劇結局。

由電影的目光看現實,我覺得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

在我的同學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優點,但就是被家長老師忽略了。大人的觀點很唯一,也很統一,就是一個答案:讀書讀得棒纔是真的棒,其餘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爲此,家長心甘情願,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給孩子補習,而從來不會問孩子願不願意。很多時候是事與願違,有的甚至適得其反,把孩子對學習僅存的最後一絲興趣,也給磨滅了,還有什麼成績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變壞,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該反省:有同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的經歷嗎?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處理一些問題嗎?是不是經常同小孩做溝通,是不是不斷的改進交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堅信成才父親的那句話:“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來就很純潔,可塑性也很強。由於父母的忽略,會慢慢變遲鈍,甚至麻木。這時的“家”已經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覺的房子了。

最後我想說:不管工作有多忙,爲人父母,請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吧。他們缺少那份愛,那份沉甸甸的愛!

觀《小孩不笨》有感4

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中,住着父母,奶奶,兩個兒子和一個保姆。大兒子楊學謙讀初中,小兒子只在讀小學。他們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沒時間管教孩子。兒子在這個家庭裏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家裏沒人好好管教,在學校又受到不良少年的影響,大兒子竟然當上了小偷,去搶劫了一個老婆婆的金鍊。當大兒子發現自己做錯時,將金鍊還給了老婆婆,最後,他的父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十分幸福地與兒子生活在一起。

電影《小孩不笨2》觀後感

影片反映了新加坡應試教育、藤鞭教育的現狀,有些情節令人捧腹大笑,而有些情節讓人看了會留下一連串的思考:今天我們該如何去愛孩子。

有幾幕情節我特別難忘。成材被學校開除,他的爸爸親自抄了163封信,求遍了全新加坡163所中學;爲救兒子自己摔成重傷。學謙搶一位老奶奶的項鍊,他的爸爸跪地求老奶奶不要告他的兒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試問,爲人父母又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要愛得智慧,有得有法,愛得讓孩子感動,給孩子鼓舞、激勵和喚醒,很多父母都難以做到。

學謙在校被老師當衆鞭打,一鞭、兩鞭、三鞭,孩子那撕心的慘叫,讓人看了是多麼的心寒。看到這一幕,作爲一名教師,無論如何都不能釋懷。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先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當板起面孔成了我們經常的表情,氣急敗壞成爲我們的平常情緒時,我們所謂的“教育”已經離孩子越來越遠了。我們每一天走進校園,就會看到孩子們恭敬的隊禮,就會聽到數不清的“老師好”。孩子總是帶着高興來學校,我們何不從欣賞的態度來看?用寬容的心來接納?影片中一位老師說得很對:我們需要一把鑰匙,而這把鑰匙就是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學生的缺點。讓我們所有的家長、教師,謹慎對待自己的每一個施教行爲,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

《小孩不笨2》觀後感

當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後,陪伴我的是長時間的沉默——

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覺得孩子們很壞、不聽話,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沒有給予適當的教導,反而一味地遣責他們,認爲他們是朽木不可雕,社會裏的一個敗類,那後果會怎麼樣呢?別因爲大人的無知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通過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肯定他們,降下身份做他們的朋友,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並不是那麼壞。

《小孩不笨2》以新加坡竟爭激烈的教育文化爲背景,其實反映青少年在學校及家庭裏所面對的壓力,本片深入探討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缺乏溝通而產生的代溝,反映家長教育子女時所面對的困難。片中的Tom(15歲)和Jewy(8歲)的父母都忙着工作賺錢,對兩個兒都缺乏溝通,以爲只要物質上滿足他們就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Tom的同學成才他和他的父親同樣存在着缺乏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親,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有出息,能好好地讀書,可是偏偏差強人意,使他極爲心痛,以爲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式,結果讓他更加抗拒。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透過三個孩子Tom、Jewy和成才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孩子不只是要關懷和愛護,還要去賞識和肯定。爲人父母更要以身作則,以人格培育孩子的人格。本片讓天下的父母反思: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希望看了這部電影的父母都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今後多關愛自己的孩子,多賞識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笨2》的觀後感

也許是我們父母的步伐太匆忙,沒能顧及孩子的成長,也許是我們總以長輩自居,委屈了孩子太多稚嫩的想法,也許太多的也許讓我們同孩子的代溝愈來愈大,曾經的幸福與快樂離我們漸行漸遠,日見淡漠。

小孩子是每個爲人父母的心頭肉,是上帝恩賜給我們父母最好的禮物。世上哪個父母不渴求孩子天資聰慧?世上哪個父母不盼望寶寶健康成長?我們的心房曾經被小寶貝一聲稚嫩的呼喊所深深溫暖,小孩子的一哭一笑又何嘗不是讓我們揪心的牽掛。即便工作再苦再累,可是下班後一見到寶貝那粉嘟嘟的臉,所有疲憊全都煙消雲散.!

我有兩個女兒,老大性格內向,小的性格活潑。老大的成績中等偏上,小的成績實在不敢恭維。曾經因爲她做不完作業大發脾氣,也曾因她的任性調皮,揮掌教訓。特別是小的,剛教她的東西,等十分鐘讓她再做卻又是不知道。每道習題都等着我給答案,天長日久,我漸漸地對她失去耐心。我曾開玩笑跟別人說:“這個小孩不抱什麼指望了!”看了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爲什麼我沒對她指揮一羣小孩玩遊戲的組織能力而留意呢?爲什麼我沒對她剝桔子給奶奶吃的孝順所感動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貝,是名牌新產品,沒有人能仿冒、僞造。所以我們父母要靜下心來,每個小孩都是一塊末經雕鑿的玉石,就看我們父母怎樣去打磨。

《小孩不笨2》是我的良師益友。我不再以偏見看待我的兩個女兒,她們都是我的“寶”。

觀《小孩不笨》有感5

《小孩不笨》這部電影寫了國彬,文福,Terry三個好朋友他們都讀了EM3(被視爲無藥可救的班級),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給予不同教育,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形成不同的性格和日後的待人處世。《小孩不笨》將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處,幽默,輕鬆風趣,細節富有生活氣息。

一個老師所說的“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影片中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李老師,她教育孩子們,不要逃避困難,要去了解、認識困難,把困難的底細摸清楚,然後克服困難。她給了孩子們很多的鼓勵和信心。在國彬考試作弊後,她幫忙勸德育主任不要告訴他父母,因爲她瞭解國彬的情況。國彬把自己畫的圖畫送給李老師,李老師就替他投稿,參加比賽。那畫上是一個孩子的臉孔,戴着學士帽,而左眼卻淚流不止,眼神黯然。

我注意到後來楊學謙跟父母之間的對話只剩下“嗯,啊,哦”,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奶奶跟他們談話時自己就是做着這樣的反應。“暴力家庭出暴力的小孩”,因爲成才的爸爸自小也是這樣長大的,所以他只知道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同樣的,成才也是在拳頭下長大的,遇到什麼事的時候他就會很自然的想起用拳頭來解決問題。在爸爸臨終的鼓勵下“愛打架就打到全世界去”,在老師的賞識下,成才終於伴着國旗的冉冉升起取得了成功。

這是JERRY的疑問:“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鼓勵和稱讚下跌倒了又站起來,當時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稱讚和鼓勵我們的話,在我們慢慢長大後也慢慢變了,門也慢慢關了”“多看人家的優點,真的那麼難嗎?”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這個總是很輕易被我們忽略的問題。賞識是一種強大的能量,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一句話,一個表情,就是那股力。其實,在每一個小孩裏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壞孩子,只要把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

而作爲青春期的我們,請不要隨便把那扇溝通之門關上。是父母把我們帶來這個世界,是老師給予我們豐富的精神內容,我們要心懷感恩之心去對待我們身邊的人。

觀《小孩不笨》有感6

有一把鑰匙,一直在大家的身上。這把鑰匙可以使每個孩子得到幸福,使跌倒了的孩子就有勇氣爬起來。這把鑰匙其實並不那麼奇異,你只要張張嘴對孩子加以稱讚和鼓勵就能鑄成。

《小孩不笨2》在幽默中不知不覺得使看過它的每一個人內心都漸漸觸動,化悲憫與感動爲兩行熱淚,久久不能平靜。影片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後一次被人稱讚又是幾時?”當我正一時找不到答案,似乎答案離我很遙遠時,熒屏上赫然出現“很久了,是嗎?”時,卻好像心臟的某一處開了閘,有什麼要宣泄出來了。

喋喋不休的父母總是認爲自己什麼都做得不對,就算做對了也認爲做得不夠好;一廂情願的老師總是認爲自己是一個爛蘋果,做什麼都是那樣無可救藥。不知何時起,再也聽不到稱讚和鼓勵,有的只是責備、埋怨、訓斥、誤解甚至毒打。於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家只是個睡覺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學校只是個打發時間的地方,表面上什麼都教,其實什麼都沒教會。

這樣的生活其實很多人都經歷過,包括我在內。中學時期的我也曾不斷地埋怨爲什麼我的父母從來都不稱讚我不鼓勵我:考試第一名卻聽不到父母的表揚;當上學生自我管理會主席,父母總認爲那是個無關痛癢的虛位;家長會我的父親從來不會出席,而我的母親永遠都會遲到;拿着難得考砸的試卷,我總是戰戰兢兢得準備好一頓皮肉之痛……我也曾多麼渴望那把我的父母不輕易拿出來的鑰匙:稱讚與鼓勵。幸好我還有欣賞我的老師,16年的讀書生涯,一路上正是有一個又一個老師陪伴走過,伴我成長,纔有了今天的我。當我懵懂之時,是老師發掘了我的藝術特長,使我充滿驕傲的發展自己學習以外的才能;當我失足時,是老師鼓勵我,相信我能再創佳績,使我再登高峯;當我迷茫時,是老師悉心教導全面分析,使我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所以我是幸運的,從父母那沒有直接得到的關愛我在老師那滿滿地得到了。也正因爲我沿着正途走到今天,我才能明白這樣一個事實:我的父母是愛我的,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愛。

如今,我也站在三尺講臺前,想着自己曾經多麼感激的那些老師,我將傾注我的青春,去幫助我面前的這些孩子去實現他們的夢。而他們的事實是:很多的學生的父母都在外工作,很少能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只是通過電話偶爾關心一下他們的成績,如果成績不理想,父母總會說這樣的話 “我們這麼辛苦地賺錢養家,你還不努力學習,你怎麼這麼不懂事。”這樣的抱怨是孩子們生活的佐餐。於是這些孩子在缺少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家庭對他們疏於教育,使他們着走在黑白之間。平時作業不好好完成,上課不認真聽講,默寫不理想,錯別字連篇,語感差……他們的種種表現使我這個初出茅廬、經驗極少並且一向以優等生自居的年輕教師無法理解。於是我也曾忍無可忍拍桌子訓斥,抱怨他們在小學裏什麼都沒學到,抱怨他們總是長不大。每次當我大發雷霆後,孩子們都深深地低下頭,似乎在說:“其實我們也不想這樣。”我是個火爆脾氣,但是發泄完後,我也會反思問題所在。事實上,我不能把過錯歸咎於孩子,小學基礎不好責任在於小學的老師,他們也是受害者;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無法控制自己的作息責任在於家庭,在這樣的時代,留守家鄉的孩子們是可憐可悲的。這樣的孩子更需要中學老師的關愛。“在每個小孩裏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如果中學老師還是一味的責備,只看到他們的缺點,看不到他們的優點和努力,不給予他們缺少的稱讚與鼓勵,那麼毫無疑問壞孩子就會主導他們的行爲。看了影片,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育者應儘量看到學生的優點,稱讚他,然後針對他們的不足加以鼓勵,使之有信心去補足。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寄住在親戚家,由於生活環境的拘束,這個孩子平時很少跟人交流,情感不豐富,上課總是一言不發,有時精神脫離課堂。有幾次我在全班面前批評他開小差,希望他能夠把持住自己,並嚴厲的要求他舉手發言,但是一點進展都沒有,反而這個學生越加的沉默了。後來有一次我無意間開玩笑說小z上課總是很深沉,但是越深沉的人越是有思想,鼓勵他說說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其他同學對我的話付之一笑,小z起初還是沉默不言,我不斷地鼓勵,並加之啓發,其他同學也開始爲他着急,爲他鼓勁,最後他好不容易回答出一點,但這已經足夠了。那堂課我表揚了他,之後雖然小z還是一貫的沉默,但在我的課堂上至少在我叫到他時,他不再一言不發了。這樣的例子在教育一線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愛護,適時的稱讚與鼓勵能夠使他們重拾希望和信心,用充滿愛的鑰匙喚醒他裏面的那個好孩子。

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和鼓勵,無論你缺失過還是擁有過,不要讓你周圍的人重蹈你的痛苦或是無法享受你曾經擁有的幸福,特別是脆弱的孩子們,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成爲天使,而不是小惡魔。作爲教師,我們要對每個孩子說:“有我伴你成長。”當我們下次再被問到“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後一次被人稱讚又是幾時?”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就在剛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