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我的父親母親》該影片通過一個回鄉兒子的口敘述了黃土地的小山村裏一對戀人四十年的深厚感情故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希望能幫到您!

《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篇一:《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電影主要濃墨重彩地敘述了主人公父親母親年輕時的一段歲月。

主人公父親去世,他回到家鄉。本來是很自然的事情,把父親從縣城醫院接回來安葬,然而村長很爲難,主人公母親堅定地要求村長派人去縣城把父親擡回來,但村裏年輕人都出去了。主人公怎麼勸也不行,母親還要親手用織布機織一塊擋棺布,織布機都壞了,主人公說自己去鎮上買一塊吧,母親怎麼也不同意,主人公只好找村裏老師傅把織布機修好,母親連夜織了一塊布,寧靜的夜晚響着織布機哭噎的聲音。

母親是很固執,但固執得讓人肅然起敬。

那年,母親十八歲,三河屯村來了縣城裏的一位老師,即主人公的父親,二十歲,可能是一見鍾情,母親的心再也不平靜了。母親爲父親所在工地送上最好吃的飯,並在遠遠看着,希望父親能吃上自己親手用心做的飯。母親有意去父親送路遠學生回家的路上,期待能與父親”偶然“相遇。母親捨棄離家近的前井而去後井打水,只爲經過父親所在的學校聽聽他上課的聲音。母親會爲了丟失的父親送的髮卡連續幾天起早貪黑去村中的路上尋找。母親會在大雪天站在冰冷的空氣中等待着縣城的父親回來。母親會因爲縣城的父親沒有按時回來獨自走向通往縣城的路並昏倒在途中。

那條路承載了母親最珍貴的歲月,她要把父親擡回來,讓父親記住回家的路。

村中蓋新房子都要栓一塊紅布在房樑上,這件事由村中最漂亮的姑娘做,落到了母親的頭上,因爲是父親的教室拴布,母親織得又細又密,布里包含着純潔的少女之愛。父親後來告訴母親,每當看到教室樑上的紅布,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父親去世了,母親堅持要在那破舊的織布機上織一塊擋棺布。

這塊布是母親對父親最後的心意,父親冰涼的身體上覆蓋着熾熱的溫暖。

父親與母親相遇是在冬天,寒冷的冬天,然而那個冬天,父親與母親的心是滾燙的。他們的愛情轟動了整個村子,在那個自由戀愛還很新鮮的歲月,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爲小小的三河屯村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在這個愛情氾濫的年代,我深刻地感受到那段歲月愛情驚人的力量。父親和母親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墜入愛河的父親母親因爲上面定了父親犯了”右傾“錯誤不得不分開。因爲愛情,四年後父親再次回到朝思暮想的三河屯村;因爲愛情,父親捨棄縣城,堅定地在講臺上站了四十多年;因爲愛情,母親在教室外聽了四十年父親上課的聲音。時代依舊在變,而愛情具有恆定的力量。

一個時代因爲愛情而生動,一個人因爲愛情而美麗,愛情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我彷彿看到:一個老人,在一個安閒的午後,坐在家門口,沐浴在陽光之中,看着廚房不停忙亂的老伴,回憶起那個時代他們的愛情,青春而羞澀,質樸而純潔,那是一段生動的歲月。老人忽然感到,眼前的老伴是如此的美麗,容光煥發,宛如十七八歲的少女。

篇二: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當前,央視一檔”我的父親母親“節目打動了不少人!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爲它觸及到了不少家庭承受的現實壓力和心底最柔弱處。

隨着中國快速向老年社會進展,老年人的養老成爲一個極大的社會問題。而在老年人發病率中佔有很大比率的老年癡呆症又突顯出它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中的特殊性和不可忽視性。失憶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基本辨別能力,其生存的尊嚴、質量和生命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挑戰,正困擾着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當我們這一代人進入老年後,家庭結構轉入以”2——4——8“爲主的模式,很難想象,那時的兒女怎樣來應付?我們這些父母又將是怎樣一番處境?不認識親人,不知道回家的路,不能和人正常交談,蓬頭垢面四處流浪,然後在骯髒一隅的一領破草蓆上毫無尊嚴地死去……有時想來,我不禁心頭直顫。

也許有人說,只要攢夠了錢,可以請人服侍,也可以進高檔養老院,但生存的尊嚴與金錢無關!那麼我們只有在寄希望於社會能儘快找到應對方法(包括醫學發達到能攻克此病難題)的同時,能清醒理性地對待我們的父母輩,爲這類患病的老人盡我們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對我們應盡的義務。我想,這恐怕是央視這檔節目的初衷。

篇三: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這是一部開始讓人無奈中間讓人難受結局讓人徹悟的劇。

那兩段婚姻是那個年代造就的,卻也是個人的選擇。

一個有文化的父親和一個出身農村的母親,這樣一種結合,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可是累了大半輩子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癡念。

陳志的淡雅註定他只會守着原則生活。從他當知青遇到張翠花開始到結婚前,他一直有機會去挽回未來,可是他不敢,害怕。他隱忍着生活,面對喜歡的人卻在那次的結婚後望而卻步了。如果說他答應訂婚時並沒想過會遇到葉秀蘿,可是去報到那天卻遇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遇到一個像從畫中走出來的人,他是欣喜的,在母親電話通知回家前他忘記了一個只是未婚妻的女人在家等着他,當愛情來臨時候他什麼都忘了,卻在面對選擇時候沒有了勇氣,只是無奈接受……

在婚姻剛開始時候,新鮮感還在,看到他也在努力。可是兩個人的差距卻越來越大,或許不應該是差距,而且境界,心靈的境界不一樣。陳志有他的夢想,喜歡天文,喜歡看星星,想當個老師;張翠花也有她的夢想,喜歡陳志,喜歡爲他做一切事,想當個好妻子;兩個人的夢想一個是精神層次一個是現實階段,生活點滴已經讓倆人越走越遠。

整個局到離婚宴我才流下了眼淚,可是沒想到結局是這樣的,陳志說我怎麼覺得自己突然愛上你了呢,主線還是走了,有着不捨,卻再也沒有無奈了。也許就應該這樣吧,人到黃昏,愛不愛的,已成侈奢。只要有一個人能陪着自己走到生命終點,有他就安心,這就是晚年最好的結局。

所以年輕時候,請勇敢地去愛,不要害怕,哪怕會遍體鱗傷也不要緊。

篇四: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現在人們喜歡看韓國影視劇,似乎韓劇中有我們已經丟失又由衷期望的東西,韓劇中的確有好多溫情、煽情、親情的典範,象《外婆的家》、《假如愛有天意》、《遠路》等,它們張示的優美的畫面、溫馨的音樂、動人的感情,讓人沉醉其間。但中國大陸也不乏有如此的精品,象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就是一個典範。

影片通過一個回鄉兒子的口敘述了黃土地的小山村裏一對戀人四十年的深厚感情故事,當時父親是下鄉支教的城裏人,來到村上簡陋的土房子裏教當地的小孩子讀書,他一來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母親對父親一見鍾情,一有機會就做好吃的東西給父親吃,喜歡聽父親教孩子識字的唸書聲,常常會一個人跑到父親講課時站立的地方暗暗地思念父親的音容笑貌。懷春的少女是動人的,母親穿着大紅的棉襖在父親教學回家的路上靜靜地守候,少女的心思是含蓄羞婉的,母親只是遠遠地目不轉睛地望着父親。母親做了好吃的放在長凳上,希望父親能拿到那隻大青碗(她特意把碗放在頭一個),後來看見父親要走,急忙把剛做好的餃子裹在懷裏追出去,結果半路上跌了一交把碗給摔破了,還把父親送她的紅色髮夾弄丟了,一下急哭了,後來髮夾找到了,碗也鋦好了(真的有這樣的手藝,絕了),這碗和髮夾無疑是他們愛情的信物,母親丟了後的懊惱愁容和找回後的喜悅笑容都表現得自然到位。父親剛到村子的時候,母親給他細心地織了一張”紅“,掛在他教室的橫樑上;父親去世的時候,母親拿出來放了許多年的織布機連夜趕了一張布,是蓋在父親遺體上的(當然是白色的)。父親一輩子清苦,爲學校嘔心瀝血盡責盡職,他是爲新校樓的籌款工作而倒在雪地中的,但他一生有一個深愛他的女人時刻關懷着他,也應該知足了。深沉的愛,使得平凡變得偉大,中國農村有許多象母親那樣勤勞能幹堅強忠貞的女性,她們毫無奢榮取寵之心,只是守着心愛的男人默默地付出,她們的愛情樸實而深沉,值得尊敬。

這部影片無處不在流露着溫情、親情,但絲毫沒有煽情的一面,因爲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們這樣的生活能造就這樣有深度的真情,就象雪地裏的梅花一樣,清新灑脫,同時觸動了觀衆大腦和淚腺的閥門,讓觀衆在淚流滿面的時候也感受到了陣陣梅花香過般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