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外國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

外國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下面是外國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請參考!

外國電影的觀後感1000字

  電影《死亡詩社》觀後感

影片講述了威爾頓預備學校新來的一位文學老師基廷先生帶領一羣17歲左右充滿活力,夢想和激情的男孩們勇敢追夢的故事。基廷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老師。他有着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及活潑大膽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們去思考什麼是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他鼓勵着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夢想。但他所做的一切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這就導致了最終基廷先生的離開。

這部電影雖然長達兩個多小時,但一點都不乏味。“船長,我的船長。”,“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超凡脫俗。”,“我站到講臺上是想提醒我自己,我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等經典臺詞,無一不引起我對教育的反思。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受到其所處時代背景的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着人才的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學校教育結構必須反映經濟的技術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發展變革。(詳見課本P53)故事發生的背景在美國的五六十年代,二戰結束不久之後。因爲蘇聯第一枚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使得美國認爲他們落後的原因在於教育。因此當時的美國特別重視對數學,自然科學和現代外語的教育,同時提倡天才教育,致力於發展精

英教育。這種提倡尊重傳統,遵守紀律的“科學主義教育”,必然會壓抑人的個性,使得學生在某些方面形成缺失。提倡“傳統,紀律,榮譽,卓越”的威爾頓預備學校就象徵着當時美國社會的教育主流。而提倡“詩歌,美麗,浪漫,愛情纔是生活的意義”的基廷老師必然與當時的教育主流相悖,這也最終導致了他被迫離開。

第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學會自我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發展,實際上是指在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包括人的社會關係,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個性及審美意識和能力上的和諧統一發展。(詳見課本P97)

在欣賞詩歌時,爲了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斷一首詩歌的好壞,基廷先生刻意“煽動”所有學生把《英語詩歌五百年》的序言全部撕掉。學生們集體撕書那混亂不堪的畫面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學生們在撕碎書本這種實物的同時,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越,解放,那是對傳統,權威的粉碎。威爾頓預備學校向來在對學生的教育上注重對傳統,對權威的把握,他們要的只是學生認真學習課本,獲得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至於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內心的真正訴求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基廷先生的到來使得這羣內心長久被壓抑的孩子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在基廷先生這個“精神領袖”的帶領下,他們積極探索內心的真正

想法。因爲基廷先生的引導,他們邁出了自我思考的第一步。 第三,教育必須符合個體的客觀訴求,即教育必須尊重個體的能動性。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動爲中介同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接受着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改造着環境,並在改造環境過程中改造着自己。(詳見課本P41)若是環境極度壓抑並極力阻礙人的發展,那麼最終導致的結果只能是人的極度壓抑甚至崩潰。電影中尼爾的死正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詮釋。尼爾一心只想演戲,而他的父親卻已經規定好了他只能是一名醫生。聽從父親的話,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曾一度很猶豫。但最終在自我思考之後,他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爲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尼爾冒充父親寫信給諾蘭同意他參演《仲夏夜之夢》,他終於如願走上了舞臺。但同時,他這一舉動也加劇了他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不斷加劇,最終使得尼爾持槍,爲了捍衛自己的夢想而自殺。倘若尼爾的父親能站在尼爾的角度,想想尼爾最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可能這個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還使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想要是我們能積極運用裏面的理念,對我們現有的教育體制,教育方法進行改良,使得我們的教育真正爲學生所服務,並使學生成爲真正受益者,那樣的教育才可謂是真正的教育!纔可謂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