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聽見天堂電影觀後感大綱

聽見天堂電影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聽見天堂是一部關於夢想與勇氣的電影,那麼應該如何寫好電影的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聽見天堂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聽見天堂電影觀後感

  聽見天堂電影觀後感(一)

《聽見天堂》是一部意大利的關於夢想與勇氣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裏面,我們看到了純真與希望。

在盲人的世界,興許剛開始的時候剩下是絕望。兩種對於我們來說的世界,恐怕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比吧。

我想說,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叫米可,一個勇敢的孩子。

米可出身在窮鄉僻壤,但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成爲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麼的熱愛電影,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在他十歲那年,米可玩弄一支來複槍時不幸走火。鏡頭緩慢而又那麼的殘忍。即使再次看到那個場景,也會捂住耳朵,緊閉雙眼,不忍看到。"這僅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嗎?"我想。也許是人生途中不可避免的考驗吧。

從此米可的世界是模糊的,父母再三決定把他送入盲人學院。只是,這樣的做法難道不覺得是對一個還是孩子的米可一種侮辱嗎?

對於才進學院的米可是不順利的。但他卻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唐老師。曾在冬季交流會上,米可的作業受到了校長的批評。原因是米可拿了學校的錄音機。任性的孩子,在第二天沒去上課。唐老師去看望米可。米可躲在了牀下面。但是不小心被老師看見了。唐老師爲了滿足孩子的感受,特意對着空蕩的房間喊了幾聲:"米可。"接着就坐在了牀邊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哪裏去了。我有東西要給他。嘿,給他留個字條好了。好,就這麼辦。來,開始吧。""米可,我是你的老師。我代表你的同學們給你寫信,我們都非常的想念你。關於你對大自然的觀察作業,其實沒那麼糟。有點怪就是了。也許我們的批評太嚴厲了。所以我決定給你一個禮物。也許你會用的到。"唐老師把包放到地上,慢慢推進牀下面。"但別告訴別人,這是我們的祕密。可惜米可不喜歡學點字,所以他看不懂我的留言。我想我還是拿走好了。"說完,便想將包重新拿回,米可拽着包不說話。

——"我不應該帶走嗎?"唐老師輕聲問着。

——"不要。"米可回答道。

——"我真希望米可學會點字。那他就會讀懂我的留言了。他會好好學點字嗎?"

——"會。"那個孩子應了聲。

——"好極了。"說完,老師便走了出去。

這個老師啓發了米可的天然的物資,這個天分是別人沒有的。還記得因爲被校長髮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在演習一個故事。錄音機被沒收,學校決定開除米可。米可對唐老師說:"我沒有和別人說你給我錄音機的事情。"

最後的表演,很精彩。每個家長將眼睛矇住,一次特殊的表演,讓所有家長萬分感動。

最後的最後,場景再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奔向廣闊的草地,耳邊還回蕩着那句:"米可,我們好想你!"不再是譏諷,只剩溫暖。

透過《聽見天堂》傳遞着一個共通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聽見天堂》觀後感(二)

觀看了《聽見天堂》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米可在他十歲那一年,因爲好奇,玩起了家中的槍,結果不小心摔倒,誤扣了扳機而導致走火,從此,米可便只能與五彩繽紛的世界永遠告別,只能在特殊學校讀書。

人們常說:上帝關上了你的一道門,定會爲你打開另一扇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米可無意間用雙手摸到了錄音機。漸漸地,他明白了錄音機的功能,也喜歡上了這個"神奇的小盒子",並用它來領略這個多彩的世界。經過老師的幫助,米可最終成爲了著名的電影音效大師。

是呀,正如電影裏的唐老師所說:人有五個感官,爲何只選擇其中一個?失去了雙眼,還可以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大腦去思考。有些名人,像愛迪生,他兒時雖然生活艱苦,甚至被學校老師稱爲"低能兒",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依然研究出了多項發明。

通過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自己。我們身心健全,生活的也無憂無慮。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嘲笑那些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的人。其實,他們和我們沒什麼兩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諷刺、嘲笑他們呢?只要肯花功夫,肯努力,任何人都有追求夢想,取得成功的權利!

  《聽見天堂》觀後感(三)

不久前,無意間打開網頁,看了電影網的提到的.電影《聽見天堂》,於是就在網上搜索來看。靜靜地觀看了這部意大利的影片,雖然全是意大利文,但從屏幕上的中文字幕絲毫不影響我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影片大意是:一個意大利小鎮的男孩米可,因爲一時的貪玩和好奇,被槍射傷了眼睛,只能夠看見朦朦朧朧的影子,從此他的世界從天堂掉落到地獄。更悲慘的是,根據當時的政府規定,年僅十歲的他被迫離開了父母的身邊,來到了一個陌生的教會制盲人學校裏住讀,在那裏認識了許多與他相同的盲人小孩,以及頑固保守的校長,善良的引路人唐老師,可愛的法蘭絲,鍊鋼廠的盲人青年艾特瑞等各式各樣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長先生,雖然同爲盲人,但他卻早已經被眼前的黑暗給徹底吞沒了,也許他根本沒有去努力,去奮爭過,早早就向現實妥協,他無法理解孩子們對光明和顏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們就該好好地去做個紡織工或是接線生,走大人們已經規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發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當他無法制伏和改變米可的時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趕出學校,不要讓他帶"壞"了別的盲人孩子。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是真有一種靈魂深處的某種東西被喚醒的感覺良知被所謂的傳統壓制,自由被所規定條條框框。如果說應試教育是一間鐵屋子的話,對於這些昏睡的孩子,你怎麼辦?

有百年曆史的這所意大利盲人學校的教學方法很簡單,就是讓盲童學會簡單的識字,然後重點學習紡織和接線一類的工作,將來做紡織工人或者接線員,有一個可以餬口的一技之長。因此,在這裏只有訓誡,並無真正的自由可言。唯有極具天賦的盲童米可,借一個錄音機來捕捉和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受,最終影響了一批盲童,他們錄製了自己製作的故事,在優秀的唐老師的協助下,感動了所有家長,改變了這所學校。

感動我的,不是這羣孩子特別是米可的天賦,而是他在黑暗世界中始終存在的對生活,對自由的渴望。在我看來,米可的意義不在於天賦,而在於始終保持着的這種渴望,這種對於世界的敏感,這種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不屈的探究精神。而對於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或許真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生活勇氣以及對生活的新鮮感覺,也因之失掉了創造力,離天堂越來越遠。

人有無限可能,沒有人有權限制了任何人的發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當然"的偏見,而限制了自己及別人。眼盲心不盲,人的世界還是可以很豐富,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巨龍——校長先生那樣心盲的人?

缺陷雖然使人無法很方便,一樣還有前進的能力,只是不在那條主流的路線,但同樣可以做到成功。所以前進不了,不該怪環境,也不是沒能力,只是沒有去找路或沒有走對路。

貝多芬同樣是殘疾人,走的路比很多人都成功,不是因爲天賦,也不是沒能力,而在於始終保持着的一種種渴望,而不是理所當然。

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生活之路從來都是曲折的,願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像米可一樣不折不撓地把夢想變成現實。不要成爲可怕的巨龍——校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