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看了《風雨哈佛路》,小編被主人公不屈不撓的抗爭情節所打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一):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在很艱難的環境中透過教育,最後改變了生活的故事。

關於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改變,不管是環境改變了那個女孩的童年,還是哈佛改變了那個女孩的此刻,還是教育改變了生活,不管怎樣說,整部電影都在描述有關改變的事,因爲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改變。

窮則思變,從古至今都是這個道理,當一件事情以一種方式解決不了的時候,就要改變一種思維方式,以另一種方法去嘗試,我覺得這就應就是人作爲高等動物,爲適應環境而特有的潛力,就像此刻我們在一塊在那裏培訓軟件工程師,大多的原因都是對我們此刻的生活感到不滿,因而選取了再教育來改變此刻的生活,這是我們選取的方式,但並不能說這是唯一的方式,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就導致了每個人要走的路也是不同的,進而導致了每個人改變自己的生活所選取的方法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選取了在教育,但是並不能說在教育就必須能讓你對以後的生活滿意,因爲那裏面存在好多因素,有個人的因素,環境的因素等等,但是我覺得在那裏環境的因素能夠排除在外,因爲學習的環境很好,這就要談談我們個人的因素了,由於我們來那裏的目的不同,導致了我們的態度的不同,造成了結果的不同,所以,這就要我們端着我們的學習態度,既然來了就要做好,學好,不是給別人看的,是爲自己以後的路鋪墊的。

如果想少走點彎路,再教育絕對是個捷徑,既然我們選取了那裏,就就應相信我們的選取,相信北大青鳥的口號,教育改變生活,就就應有信心,持之以恆的學習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二):

她的眼裏流露出一分光芒,堅定的光芒。嬌弱卻堅定的身影在腦海裏揮之不去,她的苦難、她的悲傷、她所經歷的一切一切,此刻都幻化成一縷金色的光芒閃耀在我的腦海。

“I love my mother,so much!”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褐色的眼裏閃着幸福的光,對於家的一切向往。母親吸毒,患有艾滋病,眼睛將近失明,還有精神分裂症,但她仍深深愛着她的媽媽,深深!他的爸爸吸毒,也患上了艾滋病,姐姐想媽媽一樣也快失明瞭貧窮的麗姿去要出去乞討,流浪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她在艾滋病、飢餓充斥的環境裏渡過了童年,她小小的身軀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但——那又怎樣,生活和命運把安全感從他的身體裏一點一點全部抽空,但卻沒有帶走她對生活的期望、對未來的渴求,麗姿早就明白,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始終相隔。

“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爲對我來說從來就沒有安全感,於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務必這樣做。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麼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鬥,看看究竟會怎樣。”

她緊緊地貼在母親的棺材上,用最後一秒鐘擁抱自己的母親,此刻,不是身體與身體的觸碰,而是靈魂與靈魂的交融,“明天就找不到這個地方了,但那又怎樣,這隻但是是一個虛脫的假象,人是依存在心底的。”我的心像被刺中了一般痛,看着那個嬌小的身影,就那樣孤單地站在墓碑林立的地方,她是那樣的孤單,那樣的無力,又那樣的讓人心碎。

麗姿用兩年的時間讀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連上十門課還兼職打工,一邊刷碗一邊看書,她蜷縮在地鐵的角落裏,手裏捧着書本,她相信她努力了總會有回報的。最終,麗姿考上了哈佛大學,那個充滿着光明與神聖的地方。

相比之下,自暴自棄的瑞斯讓我有幾分厭惡,甚至是厭惡!每個人都能夠有夢,每個人都能夠成功!

突然覺得我好幸運,我家並不富裕,但卻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沒有生活在蜜罐裏,但卻沒有生存在苦難之中,我是這宇宙間的一顆小小星辰,卑微卻依舊閃爍着自己微弱而快樂的光芒。

影片結束,腦海中不停的閃現着麗姿帶着光芒的身影和閃着光芒的眼睛,原先人真的是會發光的!我被她堅定的執着的追夢而感動,被她對母親深深的愛而感動,被她閃着光芒的眼睛而感動……那縷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中悠悠的上升,成爲閃爍在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三):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受觸動,女主人公利茲經歷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長道路,最終實現了夢想,走進了哈弗大學的殿堂。她生活在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經常爭吵,之後母親又染上了毒癮,生活幾經崩潰。有一次她和她母親一齊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以前的溫馨彷彿又圍繞在她身邊,“這一刻,我感覺母親又回到了身邊”是對她當時心裏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見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她只是個孩子,但是爲什麼要讓她承受那麼多?然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她母親毒癮又發,跑去酒吧喝酒抽菸,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裏,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

母親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親的棺材上,試圖尋找到那迷失的母愛,兒時的記憶一幕幕浮此刻腦海。淒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但是明天還是要繼續。拾起那殘碎的記憶,路還是要走,而此時,她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的依靠,連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沒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踽踽獨行。但是她還有夢,她要改變生活的現狀,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能夠看出她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卻用努力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們所能想象的程度。“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樣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他們一樣愛着我們。最後當她站在哈弗大學的演講臺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爲之動容。

人的命運是能夠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應對現實,最終我們必須能夠實現夢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強愛人,方可被人所愛所尊重,不要抱怨此刻的不幸,要勇於應對,要勇於去改變,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未流過血的手指怎能彈出世間之絕唱。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此刻的不幸將是對我們最大的歷練,相信自己,相信明天會更好。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用心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絕不放下,我們的夢就在前方,完美的明天等着我們去創造。無論此刻怎樣,請必須要相信透過努力,明天定會很好。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四):

哈佛,很完美神聖的名字,以前的以前,我也夢想着自己能夠去那裏讀書,我對付昱說:“以後等咱有錢了,必須要去哈佛看看,雖然不能在那裏讀書。看看也好,圓了自己的夢!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時候寫的一篇日記,我的夢想是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讀書,看夕陽在樹影下落下斑斑的光圈,記得當時有個男生偷偷地看了我的日記,然後嘲笑說:“你還想上北大,做夢吧。”呵呵,就此刻來說,我的確在做夢,在青海師大,我已經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實際上但是是在爲自己找藉口而已。一個人在安逸的環境下,永遠無法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那個女孩,她說:“我只能往前走,因爲別無選取!”是啊,因爲我安於現狀,所以,終究但是是芸芸衆生裏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以前的豪言壯志,已不知在哪兒,只能這樣嗎問自己,沒有答案,因爲我已無法說服自己去努力了,就這樣吧,但是心裏又有太多的不甘心,我註定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屬於我的人生的,沒有人能夠爲我做什麼,只有自己!

什麼都明白的,想想這樣貌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嗎捫心自問,呵呵,曉依,你真的無可救藥了。

北大、清華、南開、浙大、哈佛、劍橋、牛津……這些世界一流的學校,今生,我和你們無緣了,但是爲了將來,我還是要努力的,對不對

那個女孩,自信的走進哈佛的校園裏,在階梯教室裏認真的聽課。真好!!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五):

《風雨哈佛路》這部片勵志片子我都看5遍了,每一次我都會被裏面的情節所打動流淚。我老是在想我爲什麼流淚,是因爲我是性情中人嗎?呵呵——也許有點這方面原因吧。但還有一個十分大的原因:因爲我沒有勇氣去做麗絲所做的事,沒有麗絲的恆心去做改變自己的事情。也許我是爲自己流淚,呵呵!因爲我不能像她那樣去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我們明白什麼事值得我們去做,可自己就是堅持不下來。看片子的時候是如何的咬牙切齒的去要改變自己,可看完片子呢?呵呵!又回到原點了!所以,我看片子時候哭了。我想你們也是吧!

我們也許會問爲什麼麗絲能夠成功的爬出她生活的環境?我的答案是:她有一顆堅韌的心,有一顆恆心,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發現愛的心,有一顆理性的心。也許正是因爲這些內在的優秀的品質才讓她獲得了上哈佛的機會。不明白你們看沒看過一部日本電視劇《龍櫻》,我認爲這是一部很好的勵志電視劇。它講的是一幫三流學生是如何考到東京大學的。你看完後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顆執着的心。他們有的是有一顆爲朋友的友愛之心,有堅強之心,有感恩父母之心。我想他們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爲他們內在的品質。我們的智商都差不多,所以說學校到底就應培養我們什麼呢!我們又就應去學什麼呢!知識的更新是無時不在的,而我們卻不可能一向在變。但我們有一點不變,那就是我們的品質。我們能夠用它以不變應萬變。

我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問,在電影的最後有位記者問麗絲你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麗絲的回答是我怎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也許看完這部片子的人會很迷惘他們怎們教她的呢?她的父母都吸毒,她的母親吸毒,酗酒,精神分裂。雖然她的父親很聰明,但也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他們是麗絲的創造者,是麗絲早年生活環境的營造者。當我們隨着警察和社會工作者的視線看麗絲的生活環境的時候,我們用最噁心的詞來形容也是不爲過的。真是比狗窩還要難啊?髒,亂,差。因此早年的麗絲被同伴同學稱爲有味道的孩子。不幸的是由於麗絲的母親精神異常——家庭暴力。導致她被關入精神醫院。雖然她母親的精神病好了,但她得了艾滋病。她想遠離她的老公,去她的父親那住!而麗絲不願去,她想留住母親,可沒成功竟不久麗絲被送入了收容所了。在這個人吃人的收容所裏,麗絲長大了。而她的父親與其說是一個不負職責還不如說是一個沒有潛力去負責的人!他說他老婆是女權主義者,說麗絲也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也許這句話對麗絲來說影響是很大的!她從這很多事中,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容忍。

讓她徹徹底底的明白了困難的生活,當她以後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對她來說那還是困難嗎?呵呵!不是困難了!15歲的麗絲就開始了流浪!這時她的媽媽要死了而他的爸爸走了。但她對生活仍充滿信心,相信前面的陸爲她打開着!流浪的她多麼的期望能夠有自己的家!之後她發現她媽媽在哪家就在那!她偷偷的照顧自己的母親!中國有句古話: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麗絲做到了!可我們真的又有幾人做到呢!麗絲的父母是麗絲的上帝,雖然他們給麗絲很少的東西,但麗絲卻把它們永遠存在心裏。因此,無論麗絲遭遇到什麼困難,她的心充滿了愛!因此她是光明的!是純潔的!是富有期望的!因此她能夠直視這個社會,審視自己。去選取自己的路!去追尋自己的目標!這些都是她從她的父母那學的!不是別人教什麼!給你什麼!而是你能學到什麼!你能得到什麼!

我們通觀此片會發現麗絲的母親去世,對於麗絲的生活是一個很大轉折!不明白你發現沒,她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她雖然哭了,但沒有流眼淚!我們能夠想象一下麗絲的內心是多麼的堅強!她的母親小的時候被她的父親強bao了,精神分裂,她的生活的壓力很大,她的內心充滿黑暗,她無法直視這個社會,她選取逃避,喝酒,吸毒,用這些來麻痹自己!使自己處在自己世界裏。可最終呢?被葬在第51區,一個不收費,一個沒有典禮,一個沒有牧師祈禱,一個沒有墓碑,一個被人遺忘的墓區。麗絲不願這樣過下去,她想到好的生活去生活,她不願意就這樣死去!她選取了上學!麗絲的好友克利斯有着和麗絲母親差不多的經歷,可她沒有麗絲那種“愛”,她的心裏充滿着黑暗,最終她可能和麗絲的母親一樣被人遺忘的死去!

我們能夠這樣說:麗絲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爲她心懷着愛,因爲她擁有高尚的品質。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六):

最近有很多思考,突然覺得世界的廣闊,過去的大學兩年生活是虛度的兩年,沒有認識,沒有思考,是活着,沒有生活……什麼是生活?人在迷茫時,看看電影或許會帶來啓發,最近看了不少經典電影,尤其是昨日晚上看了《風雨哈佛路》,感受頗多。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追求親情的,渴望父愛母愛的孩子,這是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震撼。或許大多數人看到的是一個貧窮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但是,不管是在電影開頭莉斯無怨無悔甚至逃學只爲照顧吸毒,有精神撥那個的母親,還是在電影的最後,莉斯說她願意用她的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和哈佛大學學習機會來換取她的完整的家。

甚至她開始改變也就是她明白她務必做出選取的那一刻也是在母親去世之時……其實,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對莉斯來說,父母的愛個性是母親的愛是她最渴望的,雖然父母是“癮君子”,但是她始終還是愛着他們,她覺得父母是愛她的,雖然他們忘記了。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在面試的時候,莉斯本人也意識到她母親像她的孩子,是她一向在照顧着自己的母親。在我看來,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着莉斯,明明有潛力讀好書,改變命運,卻因爲要照顧母親而放下,等到母親死了,才真正衝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愛的兩面性在那裏完全的表現出來,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卻是束縛、枷鎖,這就帶來了人生的抉擇,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這份愛?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追求親情的,渴望父愛母愛的孩子,這是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震撼。或許大多數人看到的是一個貧窮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但是,不管是在電影開頭莉斯無怨無悔甚至逃學只爲照顧吸毒,有精神撥那個的母親,還是在電影的最後,莉斯說她願意用她的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和哈佛大學學習機會來換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開始改變也就是她明白她務必做出選取的那一刻也是在母親去世之時……其實,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對莉斯來說,父母的愛個性是母親的愛是她最渴望的,雖然父母是“癮君子”,但是她始終還是愛着他們,她覺得父母是愛她的,雖然他們忘記了。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在面試的時候,莉斯本人也意識到她母親像她的孩子,是她一向在照顧着自己的母親。在我看來,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着莉斯,明明有潛力讀好書,改變命運,卻因爲要照顧母親而放下,等到母親死了,才真正衝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愛的兩面性在那裏完全的表現出來,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卻是束縛、枷鎖,這就帶來了人生的抉擇,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這份愛?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成功,羨慕別人的過人之處,總覺得他們之所以成功是他們比我們幸運,或者他們身上有着我們認爲我們不可能有的東西,其實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來說,她稱得上比別人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樂,戴維老師。但是,這份幸運也是她對上學的渴望,以及不放下的那個30秒。沒有這份堅持與努力,便沒有她在學校讀書的機會,更沒有之後戴維老師對她的那份幫忙。所以說,那些看似我們沒有的幸運與過人之處,其實就是人的那份執着與努力的累積,他們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堅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這句哈所說: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你以爲的那麼難,最難的是怎樣讓自己不要以爲它難、以及邁出第一步。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七):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受觸動,女主人公經歷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長道路,最終實現了夢想,走進了哈弗大學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個十分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經常爭吵,之後母親又染上了毒癮,生活幾經崩潰。有一次她和她母親一齊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以前的溫馨彷彿又圍繞在她身邊,“這一刻,我感覺母親又回到了身邊”是對她當時心裏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見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她只是個孩子,但是爲什麼要讓她承受那麼多?然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她母親毒癮又發,跑去酒吧喝酒抽菸,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裏,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

母親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親的棺材上,試圖尋找到那迷失的母愛,兒時的記憶一幕幕浮此刻腦海。淒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但是明天還是要繼續。拾起那殘碎的記憶,路還是要走,而此時,她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的依靠,連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沒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踽踽獨行。但是她還有夢,她要改變生活的現狀,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能夠看出她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卻用努力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們所能想象的程度。“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樣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他們一樣愛着我們。最後當她站在哈弗大學的演講臺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爲之動容。

人的命運是能夠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應對現實,最終我們必須能夠實現夢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強愛人,方可被人所愛所尊重,不要抱怨此刻的不幸,要勇於應對,要勇於去改變,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未流過血的手指怎能彈出世間之絕唱。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此刻的不幸將是對我們最大的歷練,相信自己,相信明天會更好。

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用心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絕不放下,我們的夢就在前方,完美的明天等着我們去創造。無論此刻怎樣,請必須要相信透過努力,明天定會很好。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八):

下午,老師用了兩節語文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風雨哈佛路》,看完後,給了我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童年在艾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儘管父母都是“癮君子”,可她始終還是愛着他們,她也覺得父母也是愛她的,儘管他們忘記了……正如莉斯所說“我愛我媽媽,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還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決不會忘記她愛我,雖然她做過一些事,總是這樣,總是這樣,總是這樣。”這令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着莉斯,明明有潛力能夠好好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卻因爲要照顧母親而放下,等到母親死了,才能夠真正衝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的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母親的離去,帶給她的除了悲哀,只有悲哀。

往後,她開始在外流浪。17歲的時候,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1996年,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她成功了!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憑藉着對信念的執着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莉斯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應對逆境與絕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動容!

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自己認爲的那麼難,最難的是怎樣讓自己不要認爲它很難,以及邁出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機會,抓住機會的人不必須會成功,而成功的人卻必須是把握住機會的人,就如同莉斯,她不僅僅把握住了機會,而且她也懂得如何利用機會,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將機會的作用最大化,只是單單空掌握機會是無用的,只有學會運用它到生活中去纔是真理,纔是王者。人生其實真的能夠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九):

莉斯真的是個令人敬佩的女孩,母親是個酒鬼,而且患有艾滋病死了。父親吸毒,同時也患上了艾滋病,住在瘋人院裏。

這就是她的生活,她感言:有誰能和生活討價還價,我覺得,既然我們活着,就就應盡最大的努力。

莉斯沒有家,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到底什麼是家,一片屋頂,一張牀,還是無論何時都會接納你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地鐵站,是樓梯口,是無人問津的街道;吃的是別人丟下的饅頭。有時候,我覺得世界就像被一層膜包裹着,在裏面的人能夠看透它,但卻無法衝破它。在這個世界,我能夠讓自己適應它,卻沒有潛力改變它。人會死,花會謝,最終留下的是一個影像,一個模糊的影像,默默的回憶。

世界不是真實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

她總是這樣分析這個世界,反思自己。所以她說道:我盡力拼搏,不想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此刻,我離這層膜很近,觸手可及,這需要努力,但不是不可能。我期望和別人平起平坐,而不是像此刻這樣低憐憐的。我想理解良好的教育,讀遍所有的好書。

於是,我情不自禁的想,我是不是該發揮自己的每一份潛能呢?我務必成功,別無選取。最終她成功了。經歷了這麼多,反思在繼續: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世界照樣會轉動。現實是不會隨着你的意願去改變的,因爲別人的意志比你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中,不願意睜大雙眼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那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齊,而造成的這種局面。

未來的道路是寬闊的!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十):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許許多多的風吹和雨打,只有經受住了風雨,才能成功。”看了《風雨哈佛路》後,我浮現出了這個想法。

《風雨哈佛路》講述了一個名叫伊麗莎白的美國女孩:她因爲父母親都吸毒並且家境貧寒而在學校裏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但老師卻發現很少到校上學的她竟然在測驗中得了滿分。她還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當她的媽媽因爲艾滋病去世後,伊麗莎白強忍悲痛,發奮學習,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內心被震撼了:如果伊麗莎白的潛力沒有被她的老師發現,如果她因爲父母吸毒而自暴自棄的話,她就永遠也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學,也就永遠不可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然,更爲重要的是伊麗莎白自己的努力:她並沒有向命運低下頭,而是不斷地去獲取知識,衝破了命運對自己的束縛。

她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都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我們爲什麼不能?我想起了自己練習網球時候,有一段時間以前覺得每次網球課練習的資料大同小異,枯燥無味,還十分累,就不想再堅持下去了。此刻想想,打網球也貴在堅持,如果當時放下的話,此刻就不會體驗到打網球的樂趣了。我們就應像伊麗莎白那樣,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必須會獲得成功!請必須記住:陽光總在風雨後,成功的背後往往有無數的辛勞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