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少女心向左未來向右觀後感

少女心向左未來向右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我的少女時代》這部影片是高中時代的閨蜜陪我去看的,看完她問我和他還有聯繫嗎,我說,沒有了,我沒有他的聯繫方式。

少女心向左未來向右觀後感

電影的結尾是很多年以後,已經長大成人的林真心和徐太宇相遇了。看到這個結局我就在想:畢竟是電影啊,理想主義。很多人的青春,都是隻有錯過沒有重逢的。也許不是不能重逢,而是不想重逢。

當我說出“我沒有他的聯繫方式”這句話的時候,其實連我自我都覺得好笑,處在通信這麼發達的一個時代,隨便向某個以前認識的人問他的微信或電話,不都是再容易但是的事嗎?說到底是因爲我害怕,怕再次重逢會讓他看到此刻的自我,將他心裏那點僅存的完美印象都毀掉。如果這樣,我寧可選取不聯繫,不明白。這樣我就好像還是那個17歲的少女,依舊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夠眼裏含笑去應對,依然有着閃閃發光的夢想和敢於挑戰一切的勇氣

所以在看到電影結尾的重逢橋段時,我就想着:電影結尾來這麼一筆這不是畫蛇添足嗎,爲什麼不直接留白呢?其實不管是電影,還是青春,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結局,從某種好處上講就是最可遇不可求的結局了吧。

看完電影回來之後,我發了一條長長的朋友圈回憶青春。雖然是我與閨蜜的青春,但其中有一大部分回憶也是和他有交集的。我在想,以這種方式和自我的少女時代好好告別吧。不管是像閨蜜一樣此刻依然陪伴在我身旁的,還是像他一樣此刻已經沒有聯繫的,都值得我去好好說聲“多謝”,是他們構建出了我獨一無二的少女時代。

然而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晚發的那條朋友圈,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多米諾骨牌效應”。

事情是這樣的,在我發了那條緬懷青春的朋友圈,閨蜜把我的朋友圈截了圖發到她的朋友圈。沒想到他是有加閨蜜微信的,他看到後向閨蜜要了我的微信。當我的微信跳出提醒“xx申請添加你爲好友”,備註是他的名字時,我感覺像是被雷劈中:我剛剛鄙視過的電影橋段要在我身上上演了嗎?

我透過了他的好友申請,之後我們很客氣地聊了一會。是的,很客氣,和電影裏男女主角一樣說了聲“好久不見”,區別只在於我們不是應對面,而是用文字,隔着一個屏幕。

客氣地聊了一次之後又沉寂了好幾天。

一向到那天。那天對我來說是挺個性的一天。我在一個比賽拿獎了,並且得到了幾個評委的讚賞和鼓勵。回來我發了條朋友圈,他點了贊並評論了。

我也不明白哪裏來的勇氣,打開對話框就私聊他。也許是勝利的喜悅像酒精一樣能夠壯膽吧,我又像當年一樣變成一個逗比,喊着他高中時代的外號,說:“這麼多年不見,好想看看你此刻變成什麼樣了,發張照片給我看看唄。”

他不依。

我死纏爛打。

他回了句:“這麼好奇的話,那週末約就能夠看到啦。"

我們約好出去的那一天,天氣個性好,陽光明媚,玻璃晴朗。

雖然見了面的我們好像又開啓了逗比模式,但是我還是能感覺到我們話題說不到一塊去。

他開電動車載着我,位子很窄,但我儘量往後靠不貼着他。我突然發現我已經沒有那份悸動了,他就在我眼前,我卻沒有想再去靠近一點點。

“喂,你坐那麼遠,都不怕掉下去哦。”他說。

我笑笑,風從耳邊呼嘯而過。

電影裏的陶敏敏,把頭靠在徐太宇的後背上,溫柔環住他的腰。電影裏的歐陽非凡,爲了讓林真心不凍着,抓起她的手放進自我衣服的口袋裏。而真實世界裏的我們,只是端正坦蕩坐着,我不是陶敏敏,他也不是歐陽。

他騎車載着我,駛過江邊。那天的江水綠得可愛,陽光灑在江面上,映着粼粼的水波,江上有悠然自得的垂釣者,江畔的果樹開着黃色的嬌小的花,江風有點大吹亂了我的發,這真是個完美得剛剛好的冬日啊。他邊開車邊跟我搭着話,我聽着他講他的旅行,他的夢想,他的朋友,他愛着的籃球與足球。

然而我覺得這一切都那麼陌生。

末了,他說:“我們這麼久才見一次面,拍張照留念吧。”

於是我們合了照。這是我們第一次兩個人單獨的合照。照片裏我嘴角彎彎,午後的陽光柔柔地灑在他的臉上,他和我站得很近,180cm的他比我高出整整一個頭。我想如果是兩年前的自我,也許會個性興奮地把這張合照洗出來甚至裱起來吧。而此刻,沒有了那份心跳,最後也只是像普通朋友一樣地同框出現,而已。

分別的時候他告訴我,六月份的時候他拍畢業照,叫我到時必須要到。我說“好的,我必須去”。當然,爲什麼不去呢?只是已經是懷着一份坦坦蕩蕩的心,去看一個穿着正裝的你,將我記憶中那個穿着校服的你,抹去。

之前看完《我的少女時代》,我不能理解導演爲什麼要在結尾安排一場重逢,相見還不如不見呢,不見還能夠懷念。而此刻,我最後明白,多年以後的重逢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它能讓我們都更加理智、成熟、不帶幻想地去看待眼前的生活,去理解這個已經褪去了粉色的世界和處於成人世界的自我。

就像我的女神王諾諾說的,“少女心就像是圓周率小數點後的第三位。它向小數點後無限延續,它讓你更加完美精細,有科學家爲了求它千辛萬苦,它也寄託了人類對科學的完美願望。但爲了解題,你務必把它捨棄。”

再見了我的少女心,再見了我的少女時代,再見了那個白衣翩翩的你。

不管怎樣樣,依然多謝你——你是我年輕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