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于成龍有感談廉政範文

觀于成龍有感談廉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前段時間回家見老爸又在看《于成龍》,便湊到他跟前問:“你怎麼還在看?反覆看多沒意思。”老爸微微一笑:“這是一部正劇,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你沒事看看,多少會有些認知的。”而後,我用了快一週的時間細細“讀”完了這部滿是正氣清風的歷史正劇,沒想到是這樣的打動人。

觀于成龍有感談廉政範文

于成龍,山西永寧人,明崇禎年間的“副榜貢生”,相當於那時候的後備人才。他被康熙皇帝譽爲“天下廉吏第一”,並不是誰都可以有此殊榮的,可見於成龍是個德才兼備的好官。45歲,順治十八年步入官場,也算是大器晚成了,這跟他的業績與品質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從政第一目標地:廣西羅城知縣,在這裏開始長達23年的爲官生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更養一方人”,于成龍一個北方人在那個南方小城生活可謂是相當艱難。上任途中便遭遇惡匪的襲擊,隨即丟失了官服和官印,幾經周折最終順利任職。

他歷任廣西羅成知縣,四川合州知州,湖廣黃州知府,湖廣武昌知府,湖廣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在68歲時病故於兩江總督任上。任職期間,勤勤懇懇,公正廉明,衣着樸素,吃食簡單,一心只爲百姓,從不榨取老百姓血汗錢,被人們稱之爲“於糠粥”“於青菜”“於半鴨”。他這一生做窮官時候多,做富官的時候少。但他始終堅守信仰以及從政時的誓言,一生清廉。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了什麼是“廉吏”,什麼是父母官,什麼是爲老百姓服務。

于成龍本是讀書人,但是做官之後卻是能文能武,帶兵剿匪、緝盜判案。這跟他所處環境有關,他不僅經歷了戰亂災荒,更重要的是他前半生都生活在民間,他明白官場的陋規,懂得百姓的疾苦。所以,做官之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什麼該做和什麼不該做。於老先生這一生的政績,不僅在當時引起整個朝野的關注,現在依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其實,在爲官之路上,他也有過彷徨、無助、苦悶的時候,剛到羅城時自己生了一場大病,身邊的人也是生病的生病逃走的逃走,他想過辭職回家,因爲升官發財本不是他平生所求,只想着多爲老百姓做一些實事,任期結束後平安回家安享晚年。可是,無人願意在這個偏遠貧苦的地方當父母官,于成龍只好迎難而上,這一干便是七年。後因政績卓越被評爲“卓異”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楷模”、“標兵”之類的榮譽,朝廷給他也連升幾級,最重要的是百姓感念他,捨不得他走。這一切,讓他很感動並且增加了繼續好好幹的信心。

于成龍這一生是值得的,雖說他的遺產僅是“鹽米數升、布被一牀、袍服一件、靴帶兩條”,但是南京百姓聞訊紛紛失聲痛哭,有史料記載,當時南京百姓“巷哭罷市”,由此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于成龍雖出仕晚,但是他的精神與品質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借鑑的。第一,清廉公正,剛正不阿;第二,精明能幹,服務人民;第三,恪盡職守,勇於擔當。我想這也正是他平生三次被評爲“卓異”,同僚尊重,下屬忠誠,朋友扶持,家人支持,百姓愛戴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