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有感

觀《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今天早上起早打開電腦觀看王金戰老師講的《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感觸很深。

觀《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有感

王老師說的學生學習好的兩個因素主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佔10%,“非智力因素”就佔90%。“智力因素”主要是靠學生先天性的智力是否發達,這個沒什麼好說的。而學生學習好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家庭中父母的吵架,老師的鼓勵或批評等都會影響着學生們的心理。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或老師經常批評學生等問題都會給學生更造成很大的打擊。讓學生靜不下心來學習。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還記得王老師舉的一個例子。是說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的差,父親帶着他去找王老師,王老師讓他努力先往前提高兩個名次。他只是稍稍努力就提升了兩個名次,王老師感覺他還是很有才能的。就給他了很大的鼓勵。而他的父親卻還是教訓了他一頓。王老師卻是告誡他父親說:“回去趕快和孩子道歉,沒有一個人的孩子能一次考到第一名,只能一點一點的慢慢來。”他的父親回去以後就給孩子道了歉。

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做事不要總想着後面,要一步一步的向前去,走完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做完了這件事在做下一件事,比如說我現在的作業很多,總是感覺做不完,可是我一科一科的寫,最終還是快樂地完成了作業!

針對本篇觀《怎樣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有感提供如下關於記敘文、寫景作文的寫作指導,希望可以幫到你!

●作文百科

議論文-格式手法

(一)基本特點:

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可兼用其他表達方式

以鮮明的態度表明觀點或主張

以充分的材料證明其觀點或主張

(二)語言特點:

①準確、嚴密。

②概括性和簡潔性。

③使用修辭,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

(三)邏輯性體現:

議論文的語言必須準確、鮮明、嚴密、有針對性。

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係,如總分、對照、層進、並列等。藉助起過渡性作用的語句來突出這種關係。如:“有”、“還有”“雖然、但是”“固然”“誠然”“由此”是等。

(四)議論文的種類(按照論證方法分類):

1、立論文—從正面論述其觀點,說明其觀點的正確。

要求: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2、駁論文—對反面論點進行駁斥,確立其正確觀點。

方式:提出論點→證明論點→總結論點

駁論文的破立結合:首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再批駁已指出的錯誤論點,並在批駁的同時或之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加以論證。

(五)結構模式:

議論文的結構:通常由各個部分構成:引論部分(提出問題)→本論部分(分析問題)→結論部分(解決問題)層次清楚,結構嚴謹,是議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

文體特徵分明,情感真摯感人,篇章結構嚴謹。議論文的結構模式多種,一般我們要求掌握一二種適合自己寫法的議論文模式。

1、基本結構

引論——開頭部分,提出問題

本論——主體部分,分析問題

結論一一結尾部分,解決問題

2、論證結構

①第一大類:層進式結構(內容深刻美)

特點:結構上,按照“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爲什麼)——解決問題(怎麼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內容上,以深入深刻見長。

②第二類:並列議論式:圍繞中心排列幾個議論段落,一段一個小分論點。

結構模式:

開頭:或故事,或引用,或開門見山交代總論點

分論點一:XX

分論點二:每段一個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論點(分論據)。

分論點三:XX

結尾:從“爲什麼”的角度深化論點。

③第三大類:對照式結構(互補嚴密美)

特點:文章主體由兩個部分構成,兩個部分構或正反對比,或轉折補充,或辨正分析,論證嚴密全面

④第四類:中規中矩總分式

(六)方法: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不少,最基本的是擺事實、講道理。初中畢業生應較熟練地掌握運用事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的方法。

例證法—運用典型事例證明論點

引證法—引用經典或名言、諺語等證明論點

喻證法—藉助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論點

類比法—用另一同類事物或事例比較說明論點

對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比較說明論點

引申法—又叫歸謬法,先假設所駁觀點是“正確”的,從而引申出荒謬的結論以證明其錯誤。

(七)文體要素:

論點—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中心論點;分論點)

論據—對論點進行證明的材料、依據(事實依據;理論依據)

論證一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

讀後感-結構特性

讀後感的一般特點:

讀後感,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讀”是指讀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觀點:“感”是指讀後有何感受。“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昇華。就所讀作品而言,“讀”是對所讀內容和感發點作必要的交代;“感”是根據感發點進行聯想,談感受。“感”與“讀”互相作用,不可脫節。

“讀”和“感”的結合,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後發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我們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