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5篇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5篇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好的我們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

青春是單純美好的,那時的我們沒有什麼花花心思、也沒有什麼爾虞我詐,有的只是朋友之間單純的友誼,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考試時候偷偷幫你的小夥伴,睡覺時偷偷給你放哨的小夥伴?當然,我們的青春中還有更多的橫衝直撞,比如:遇到喜歡的女孩(男孩),我們會勇往直前的去表白,雖然有可能被拒絕,但是至少不會讓自己後悔,青春中的我們就是這麼勇敢!

《最好的我們》作爲二熊(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主要以懷舊的口吻敘述“學渣”耿耿發了“國難財”考上重點高中,與“學霸”餘淮成爲同桌,他們歷經了相遇分離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

二熊在《最好的我們》結局中寫道:“許多年後,回想起高中生活,總是會回想起那天晚上,我們手拉着手在月光下奔跑,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纔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的,怎麼奔跑都跨不過的青春。” 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同時也與《最好的我們》題目相得益彰。

導演和編劇爲了保證《最好的我們》的青春性,在演員上大部分選擇90後新生代演員:男主角則是剛剛成年不久的小鮮肉劉昊然;女主角則是譚鬆韻,曾飾演《旋風少女》中陽光開朗、活力十足的曉瑩。 我們沒有美如天仙的女主,我們也沒有帥的驚天動地的男主角,更沒有那些墮胎、車禍的青春代價,我們有的只是平凡大衆的青春,更加貼近大家。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2

英文名字是my best in summer,不知緣何是最好的我們?

夏季是一個茂盛的季節,綠色佔滿了整個大自然,所有的花樹都在拼了命的開花生長。夏季也是我們畢業分別的季節,我們卸下沉重的書包,滿懷希望的等待着那一張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錄取通知書,或許今日的分別是爲了我們能在金色九月時的重逢,九月也是最好的季節,樹木與花兒都脫去它們最厚重的綠,開始披上金色的袈裟,盛裝收穫自己的果實,這樣的季節我們重逢,是不是我們也要收穫自己的學業,事業,愛情?我們在最好的季節最好的年華里享受着最美的人生,我們拿着書本談着我們的戀愛,我們心無牽掛的漫步校園,我們牽着手想要飛奔到未來。然而就在我們努力奔跑時,我們各自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列車,各奔西東,可我還是帶着那份愛,那份堅持,那份篤定,無論我走到多遠,那份初心都不曾改變過,直到我將雙腳重新放到我們一起生活過的土地上時,那份相知,那份熟悉,那牽手時一起奔跑的樣子再次喚起了我心中愛,我努力尋找着你,直到我們將回憶收起,用愛擁抱彼此,我們依然堅信那還是最好的我們。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3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最好的我們,觀後感,,您可以從右上方搜索框檢索更多相關文章,如果您覺得有用,請繼續關注我們並推薦給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觀後感中查看更多範文。《最好的我們》—觀後感

滄海桑田、白雲蒼狗……任世事如何變化我都只愛你一個……也許對於耿耿來說,餘淮是她心頭最不願抹去的一道陽光;而對餘淮來說,耿耿卻是他心底裏最柔軟的一角。

愛有多複雜?其實愛沒有很複雜。愛不過是我難過了你給我抹去淚水;愛不過是我孤獨了你陪我一直聊到第二天的清晨;愛不過是我一個眼神你就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做什麼。看了有些數量的校園劇,我突然覺得《最好的我們》有點好看。

其實所有的校園劇都是差不多的套路,我們身在其中也深喑種種手段,可我們還是忍不住想要“一追到底” 。

人其實是流浪在人羣裏的旅行者,也許你看起來很幸福,但是當你獨自一人待在某一個角落裏,聽着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茫然地盯着手機屏幕,你仍然會有種不自在的孤獨感。所以我們需要人陪伴……當你習慣了身邊某個人的存在時你也會習慣性地逃避那些習慣性出現的孤獨感,而又當那個人消失不見了的時候你就會發了瘋似的想要用盡所有力氣找到那個人。

所以耿耿等了餘淮十年也找了他十年……

人其實好勝心很強。

當你愛上一個人時,你內心裏其實迫不及待地就想和她他在一起,雖然可能她他不會愛你,但你還是無法控制地想要和她他在一起。這也許是一種通病,是一種難以醫治的通病。也許時隔多年你們早已釋懷,但又有誰知道和理解你們內心裏隱隱的失落和痛苦呢?可生活依舊要求你做個正常人,你依舊要笑臉迎接同學聚會上你曾經在意過或者愛過的她他……

所以路星河愛了耿耿十年也追了她十年……

有一種比賽,你輸在“一廂情願”。

你也許喜歡他喜歡得不得了,甚至你願意爲了他無條件地改變自己,你給他打早餐,幫他值日打掃衛生,班級出遊你的書包裏全是他愛吃的小零食,年級成績排名表出來你第一個衝上前卻只關注他有沒有考好、名次有沒有變化、誰又超過了他,事無鉅細的你心裏眼裏只有他……你明明很清楚他很難愛上你,甚至都沒有愛上你的可能,可你還是義無反顧地一心只想着他,直到另一個女生闖進了他的心裏你才幡然醒悟,你說:“一廂情願,就得願賭服輸。”

所以簡單只是韓敘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罷了……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虛擬的網絡世界永遠也抵抗不了你內心那股強烈的感覺,我們要做的不過是當個清醒無比的旁觀者,任繁華塵世如何幻化我也依舊可以洞察己心……

狂人狂語,還望見諒。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4

《最好的我們》小說看到最後特別特別特別的心疼餘淮。跟《何以笙簫默》一樣,趙默笙悄悄的離開了何以琛,何以琛不願將就的等待了趙默笙7年。《最好的我們》裏餘淮自高中畢業以後就消失了,耿耿一直記得餘淮高中畢業以後要跟他說一句話以後,可能就是因爲這一句話,耿耿沒有心思去談男朋友,一直一直等待着餘淮的出現……

後來餘淮還是出現了,他已經不是高中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媽媽的生病他沒有去上清華,媽媽的再次生病他不能繼續在美國讀下去,而相對於現在的耿耿,她已經是自己創造的攝影工作室的老闆,並且生意也不錯。這樣的落差讓他不敢再繼續的面對耿耿,即使耿耿主動的吻他,並且問他高中畢業後所說的話,他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情……

所以特別的心疼耿耿這幾年的堅持,連自己的初吻都是主動給餘淮……

更心疼耿耿與餘淮這幾年的青春與隱約的愛情……

更讓我心疼的還是餘淮的驕傲和自尊……

所以當小說讀到最後的時候,我哭了……

最後小說裏耿耿一直叫學姐的洛枳和餘淮的偶像盛淮男的愛情徹底的感動了耿耿,之前耿耿在牆上看到了洛枳偷偷寫的話:洛枳愛盛淮男,沒有人知道。但是最後洛枳和盛淮男拍結婚照的時候,盛淮男寫給了洛枳: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這個場景感動了耿耿,更感動了我,我想會感動更多的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還是喜歡小說裏專情,沒有電視劇裏三角戀。

在小說裏,從高一到高三畢業,一直都是以主人公耿耿的心理描寫來描述她對同桌餘淮的暗戀,但是餘淮從來沒有跟耿耿說過一句他喜歡她,只是在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很興高采烈的要跟她說一句話,這句話可能會是說:我喜歡你。但是耿耿沒有等到餘淮來說,這可能就是這句話讓耿耿等了六年的時間,更主動的去問他……

整個青春裏耿耿喜歡餘淮,但是餘淮喜歡耿耿嗎,這一直簽着讀者的心……

最好的我們,耿耿餘淮,最好的青春……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5

暑假期間,網絡上熱播一部電視劇,名叫《最好的我們》,聽到這,有些人肯定又說了,一看就又是那種小孩子看的青春偶像劇,什麼你喜歡我,我卻喜歡他的那種,沒營養,的確,現在許多電視劇就是這樣,沒營養,但《最好的我們》這部劇,就我來說,那就是高蛋白,因爲至少裏面的一句話,我記住了,死死地記住了。

在戲裏面,這是一位叫洛枳的學霸姐姐在作文中寫的,叫:“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祕。”

是啊,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有時候別太急功近利,本本分分的做好本職工作,學生自覺地好好學習,建築工人認真的磊上每一頁瓦,老師們無私的把自己的只是傳授給學生,商人們把商品做到物廉價美……

每個人的壽命也就兩萬多天,幹嘛非要弄得那麼不開心,自求上進是好的,但不要太功利,這樣,別人丟你好,世界也會丟你好。

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殘酷!這又能怪得了誰呢?有時候你對某一件事或是一個人期望越大而傷害卻是越多!生活就是這樣子!可自己還是要生活下去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好好生活下去既可!

本本分分,過好每一天,就是這樣,還要奢求什麼呢?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6

電影裏面有許多戳到我的點。陳飛宇版的餘淮,有一種在打光下很痞的帥氣。

電影的節奏還是很緊湊的,它在短短的時間裏面,用倒敘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高中時候的耿耿餘淮,這一部分很甜,陳飛宇版的餘淮總有一些霸道總裁似的臺詞出現,不那麼直接,卻也不扭捏。耿耿的好助攻閨蜜把她的自行車鑰匙扔掉,然後想讓餘淮送耿耿回家,我們都以爲看到餘淮爽快的說“走,我送你回家”。故事的發展應該是女主就這樣坐上了男主的腳踏車後座,然後在夕陽那美輪美奐的餘暉下,慢動作播放,他們幸福的回家去了。誰知道,餘淮會直男式的送耿耿上了公交車,在我們跟耿耿一樣懵逼的時候,以爲故事就這樣了。可是,這時候餘淮騎上他的腳踏車叫停公交,醒悟般的說到“送你上了公交,我才覺得我應該送你回家的”。有點傻氣,但還好是我們心裏想要的那個版本。

我想這個電影之所以在我看完之後,覺得它並沒有像一般的我們以爲的那些青春片一樣俗套或者直接覺得是爛片,很大一部分是因爲這個版本的餘淮他能給予我們觀衆想要的樣子,正中下懷。電影裏面這樣的轉折還有很多。

其次,讓我感動的點,應該更多的是在結尾的時候,都是知道電視劇版的《最好的我們》,因此總少不了比較,因爲劉昊然版的餘淮就是我以爲最好的那個餘淮,可是我沒想到陳飛宇版的餘淮,身上的魅力也不少。尤其是看到長大後的餘淮,那個髮型,那個出場,完全是帥的。

最後的部分讓我覺得感動的點還有電影的配樂。當楊炅翰的《最好的我們》響起的時候,當歌詞唱着“最好的我們,最壞的我們”配着男主回憶的獨白,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電影裏面還有幾處讓我很動容。一個是最後在晚秋高低,餘淮出現喊的那句“你是白癡嗎?”,一下子就讓我跳到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電影裏,沈佳宜在看到柯景騰爲了耍帥,被打,心疼的在雨中喊出的“笨蛋,大笨蛋。”這兩處的給了我一種很相類似的感覺。

以及高考前,餘淮送耿耿回家時,鏡頭看到的星空,也讓我想起《那些年》裏面,地震的時候,男主女主打着電話擡頭看的那片天空。

看完電影,我並不覺得它像一般的青春片那樣爛片,而是讓我覺得自己陷入了很大的情懷當中。電影結尾打的那些字幕,很矯情,也很煽情。

在看電影前,就有網傳,這是部男生看了都會哭得電影,我也很好奇怎麼樣才能讓男生也哭,畢竟因爲看過電視劇版,對情節還是知道的情況下,又像我這麼“鐵石心腸”的人,我覺得哭出來應該還不至於吧。儘管看完電影,我也沒有哭,但是我想說,它真的有帶給我感動,我也沉浸其中。爲陳飛宇的帥在心裏偷偷興奮,爲了最後,晚秋高低,不是“我來晚了”,而是“你是白癡嗎?”的結局而感到滿足。

最後還應該說,我覺得看完這個電影真的覺得挺甜的。但是裏面有盛淮南,卻沒有那個在牆壁上寫“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的洛枳,也沒有電視劇裏面最後也在牆壁上寫了“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的盛淮南。更沒有那個爲了表達喜歡,而在學校操場用鈉和水製造大爆炸的路星河。

但是它還是比較完整的告訴了我們耿耿餘淮他們的故事。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7

端午閒暇之際,抽空和老公觀看了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忽然間勾起了青春的回憶。

男學霸餘淮與笨女耿耿是同桌,兩人互相喜歡,一起度過三年快樂的高中時光,但是餘淮在高考前由於母親病重治療而放棄了出國機會,改報了普通大學,而耿耿則爲了和餘淮在一起拼命學習考到北京,高考結束後耿耿一直聯繫不到餘淮,以爲他去了美國,7年後的一次同學聚會大家再次相遇,並且同班同學告訴了耿耿實情,耿耿找到餘淮,他們又重新在一起。

再簡單不過的劇情,然而看過後還是非常打動人心,劇中男女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似乎看到了自己青春年少的影子,校園的記憶總是那麼苦澀而甜蜜。有同學快笑的面孔,也有搞笑的場景,這些熟悉的劇情彷彿就是昨天自己的經歷。曾經的青春,曾經的我們再也不回去,但是那個時候是最真單純最真實的自己。逝去的青春值得緬懷,值得追憶。

《最好的我們》觸動了我對青春時光的追憶,如同女主人一樣,我的同桌也是我喜歡的對象,高中兩年我們彼此心懷好感,只是沒有勇氣直接的表白,那個羞澀而濃眉大眼的男孩一直是我記憶中揮不去的影子。曾經的我們也互傳紙條,表示好感,曾經好長一段時間,我去教室裏的第一個眼神總會落在他的身上,直到畢業。

我來北京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我曾聽同學說,他復讀兩年考了我們當地的師範學校,成了他們當地的一名老師,後來再無他的音信。再到後來我們建了班級微信羣,可是唯獨他沒有加進來。我也聽同學說,有一次見到他,他問我,同學說我在我北京混得很好,同學說他後來變得沉默寡言

事隔20多年,我不知道他是否還會記得當年的同桌是那麼喜歡他,和他相處的高中兩年中是那麼在意他,每天都關注着他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不知道他是不是感知的到?曾經的我們,是那麼的青春年少,那麼的意氣風發。美好而苦澀的年華只能是回憶,永遠回不去了。緬懷曾經的我,緬懷逝去的青春。

而今我已爲人父母,女兒即將步入青春年少時光,我想也許她們會經歷像耿耿一樣的遭遇,希望她們會記憶這些青澀的時光,以後成爲她們美好的回憶,青春一去不復返,眼前的美好值得珍惜!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8

劉昊然演的《最好的我們》同樣講述的是高中的生活,它是根據八月長安的小說《最好的我們》所拍的電視劇。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特別火熱的也是由小說改編過來的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它也是講述學校時的愛情,這是它說的是大學,《最好的我們》是高中。

我自己感覺《何以笙簫默》和《最好的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最好的我們》因爲是高中生活,它不像大學生活那麼的自由,它每天的時間必須呆在教室裏,面對不停的考試、很多很多的試卷還有學文學理的選擇以及逃不掉的家長會,而大學就不一樣了,更多的是學習以外的生活……

但是《何以笙簫默》最好的地方在於電視劇真的是原版的小說,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最好的我們》就不是了,真的改編了很多……

雖然《最好的我們》中其他的情節跟小說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很多的地方還是感覺很有些看不懂,就感覺沒銜接上似的,這就跟電影版的《何以笙簫默》特別的相似,如果你沒有看多電視劇版的《何以笙簫默》你肯定會看不懂電影版的《何以笙簫默》。

記得電視劇裏耿耿去見爸爸的第二個女朋友,見到了小林帆,小林帆想吃蝦卻礙於自己的媽媽不敢夾於是耿耿自己主動給夾了,這裏電視劇裏雖然也有演,但是我自己看不出來耿耿當時的悲壯心情,而小說裏的解釋讓我們更清楚了…還有爲什麼β蔣年年會喜歡上張平的白襯衫……

跟電視劇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小說裏的心裏描寫,不僅僅包括耿耿慢慢的喜歡上餘淮的過程,還包括像高中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的考試的描寫過程。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9

《最好的我們》是因爲曾經的你纔有了現在的我!在高考當天上映這部關於高中回憶的青春片也着實是應景,我沒看過原著小說和網劇版本,就這部電影來說,完成度還是挺高的,作爲一名新人導演,能工整的把兩條時間線敘述的清楚、完整,在插敘點和節奏把控上也沒有明顯的漏洞,算是中規中矩了。片子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劇情設置上,國內的青春片總是一味的用現在富足生活的空虛來襯托當初簡單執着的快樂有多麼美好,再加上一些特定的時代符號,強行關聯觀衆與作品的共情。但仔細想來,這種情感共鳴太過表面化了,首先青春就是充滿遺憾的,但這些遺憾未必真的與當下狀況有必然聯繫。再有既然幾個人當初的同學情那麼深,就男主、女主那點事爲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信息共享,如果真是鐵了心不干涉彼此的選擇,那麼又爲何一定在最後一晚說出來?情節設置太過僵硬了。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0

我是振華四部曲的死忠粉,自己心愛的書籍被影視化就已經很不開心了。尤其是人設毀成這樣時。我不喜歡路星河。原來很討厭週末,現在很慶幸幸虧沒有出現林楊。簡單作弊的梗是凌翔茜的,韓敘也沒那麼渣吧,後來和週末在一起又是什麼鬼。萬事勝意和圍巾用到一個書裏都沒有的人物上,心累。心疼林楊和燃狗,他們的深情就這麼被黑化了。看到網上那麼多人罵餘淮懦弱不如路星河勇敢我真的受不了,網劇熱播時我班一女生髮朋友圈說寧願錯過一萬個餘淮都不願意錯過一個路星河,我原地炸裂的心都有。學霸夫婦是我最期待的,然而盛淮南的顏值差點嚇死我,洛枳氣質也不符合心中所想。最可氣的是班裏沒看過原著的女生跟我講路星河如何如何,我內心一萬個崩潰。有人說路星河人設像李燃,我心裏認爲李燃是振華最好的男主,炸噴泉的那位比不上。我認爲原著是高度還原青春時代,那些事件那些心理都很有共鳴。二熊的小說應該是青春小說裏首屈一指的,非常好!路星河這個新添人物就已經很讓我心塞了,當看到書評裏有人說一本小說還沒網劇好看時我真的很傷心,想召集一批書粉求一下心理安慰,我還是安心的看存在於紙面上的耿耿餘淮吧。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1

剛開播的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些安利,查了下原作者,同齡人!於是本着對原著口碑的信賴看了起來,拍的真不錯呀,演員的表達自然不做作,主角奪目,配角也都很出彩,好劇好劇。

想起一個小片段,週末和耿耿被流氓追打,跑到振華門口,週末支了耿耿去搬救兵,然後在馬路上瀟灑回頭準備和流氓頭頭正面對決,伴着“這就是我人生中的巔峯時刻”的獨白,真是讓人忍俊不禁,餘淮小爺耍狠鬥勇解繃帶要揍人的架勢也是可圈可點。除此之外,餘書桓和耿依萍在城牆上的對峙,路星河的科學之美、藝術之美、都沒你美,也很有趣,整齣戲清新活潑,觀之心情愉悅。

幾集追完之後忍不住補看了原著小說,作爲八月長安的同齡人,還是挺有共鳴的。作者的風格也是細膩而自然,高中生活的還原度很高,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讓人會心一笑。其實原著的感情線只是淡淡的,並沒有渲染得轟轟烈烈,難得的真實,但是拍成戲劇,確實不容易好看。劇中加入的路星河,我覺得還是挺好的,增加了很多戲劇衝突和笑料,而且他還有偶爾的“上帝視角”,讓耿耿和餘淮的角色更豐滿了。

現在追完了12集,對路星河在讀詩會後跟耿耿說的那句“你不平凡”印象很深刻。其實在這個時間點,誰看耿耿都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女高中生,乖乖上課,規矩成長,雖然在周圍一衆學習成績比自己強的同學中懷揣着小小的自卑,但是依然抱着熱忱生活,是個普通美好的16歲少女。但路星河卻能在這個時候用“上帝視角”看到耿耿的出衆,一舉鎖定自己人生的女主角,也算是改編者的良苦用心,想在觀衆心中早點設下鋪陳,這時的耿耿,雖然還沒達到最好的狀態,但她並不是個平凡的女孩兒。

用現在世俗些的眼光來看,餘淮和耿耿,都不能算得上是什麼“天之驕子”。餘淮聰明,勤奮,目標明確,卻沒有上天的眷顧,先是頻頻在大考中失利,後又成爲了人生羈絆中的困獸。反觀耿耿,她其實並不是什麼學渣,只是在強手如雲的第一陣營中不那麼出衆罷了。比起很多同齡人,她還有很多幸運之處,比如說開明的父母,雖然離異,卻都依然愛她,並能支持她的人生選擇,而餘淮的家庭,則在父母思想高度的層面就被甩開了差距。耿耿的平凡,在於她和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咬牙切齒地啃着數理化,被高考的壓力逼得喘不過氣,對於少年情愫也只是懵懵懂懂,但她又比很多很多的“你我”出色許多。

耿耿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勇敢又堅韌的姑娘。文理分科時,爲了能繼續和餘淮坐同桌、和老友在一起,耿耿毅然力排衆議選擇了理科。在父母的擔憂、未來的渺茫都擺在眼前時,耿耿選擇了迎難而上,而且在日後的兩年中契而不捨、勤勤懇懇地爲自己的選擇負責。高考的又一次出色發揮把她送進了一所不錯的大學,而之後面對不喜歡的工作,耿耿依然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辭職,回鄉,開攝影工作室。她人生的每一步都敢於走向那條不容易的道路,雖然對於改變難免心懷惴惴,卻從不畏縮,每一步都走得漂亮。

其實我是看了劉昊然才理解了耿耿七年的無法忘懷,可能一千個觀衆心中有一千個餘淮吧,對於我而言,這個同桌雖好,但是七年的執迷不悔仍然不是很真實。劉昊然給出了很好的“爲什麼”,大概是春風再美比不過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瞭吧。可能耿耿的同學中大多數人在少年時代比她得意,但是能夠一直向着自己的真心生活的,恐怕沒有幾個。七年間,耿耿固執地保護着心底裏這份少年時期萌發的感情,周遭的壓力,自己的心中的疑惑,都沒能消耗真誠的愛意。小說的結尾,耿耿心中的獨白,“餘淮,有我呢。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我一直在你身邊,別怕。愛情的意義本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扭轉命運的手腕。” 看看這個姑娘,多棒,好想爲她鼓鼓掌!知道很多劇迷嗷嗷叫着,青春你欠我一個餘淮這樣的同桌,我卻更想說,如果十幾歲可以重來,我願做一個這樣的耿耿。

前12集已經追完,譚鬆韻的耿耿,親切自然,可愛有餘,現在還看不出對於耿耿內心這份真摯和堅強的演繹,期待演員後期的表演,能讓我們看到這個內心瑰麗、絕不平凡的耿耿。後期的餘淮,敏感和不安全被生活無情揭開,飛揚的少年墜落成失意的青年,也期待年輕的演員能用飽滿的演出給餘淮的另一面賦予生命,等全劇追完,再來評價。

多說說劉昊然,並沒有看過他太多作品,之前大熱的唐人街探案,也是在看了最好的我們之後補看的。我很喜歡演員劉昊然,包括被安利了他拍攝雜誌的視頻“少年變身事件”,陰暗的劉昊然,尤其是那個惡魔的笑容,讓人刮目相看。平心而論,動態的他比靜態好很多,雜誌圖出彩的很少,動態的視頻卻有滿滿的靈氣,這是老天爺賞飯吃啊劉演員。作爲八卦吃瓜羣衆,這幾天看到了不少沒有營養的討論,可是不管是拍雜誌,拍廣告,拍真人秀,我都沒有什麼興趣,劉昊然是那種,我會最期待看到影視作品中的他的演員,因爲那裏面纔有最好的劉昊然。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2

在讀大學以前,除了資源有限,更是有老師家長規定不可以讀課外書,那都是不顧正業,班主任不時地巡查,看到誰桌上有本讀者都被收走,後來聽一同學講,他一看不下去書就看課外書,竟然沒被發現,嗯,應該是他成績太好,老師比較放心,還記得一次買了一本《十大元帥的歲月》,也不記得怎麼就買了,回去就被我爸罵了一頓,這是你應該看的書嗎?然後,那本書也就擱置放在一邊,至今沒有翻閱過。

現在回想高中時代,印象中也只記得讀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紅樓夢》這樣幾本書,每次都是放假期間,幾天幾夜不睡,晚上怕被發現,就在被窩裏挑燈夜讀,準備高考的時候都沒有這麼用功過,跟着書中的人物或喜或悲,然後每次我媽喊我吃飯,每每埋怨,晚上不睡,整天白天睡,回到家也不開心,整天跟欠了你什麼似的,看到就煩,你說你回來幹嘛,我習慣了不解釋,就任誤會一直下去,反正他們永遠無法理解。

讀大學了,再也不會有人說這不能看,那不能怎麼怎麼樣,終於得以個性得到釋放,然後,經常跟別人開玩笑我叛逆在大學纔開始。

爲什麼要談到最好的我們?

剛讀大學,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與陌生,其實自己是沒有太多心思去閱讀,接觸到八月長安的書,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推薦去讀她的《你好,舊時光》,然後是《最好的我們》,作爲大三的學生,竟然看這類青春的小說看到入迷,看到心血澎湃,看到開始思考人生觀價值觀,看到開始不再對身邊的人與事做出表面膚淺或者不負責任的評價,開始心胸開闊,開始善待他人,也開始學着善待自己,我也因此結識了志同道合的閨蜜。

最近一直熱播《最好的我們》,看了一下,還是有很多失望,那不是我認識的耿耿,也不是我所熟悉的應該的餘淮,我也將我所想象的人物形象弄丟失了,重讀,我一邊又一遍的找尋那個我所熟悉的耿耿餘淮,雖然會有所幹擾,還是又被感動的一塌糊塗,那種簡單的相處,不說話的舒服,沒有什麼情與愛的爭執,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動作,小小的美好的豐富的內心世界,確實電視劇是表現不了的`。

每次讀到一下文字,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感受,你呢?

我們不負責任的用幾句話將人家捧高,但萬一摔下來,誰也不會去接住她。

現實生活中,除了小孩子之間那種小小的嫉妒作怪,長大如我們甚至我們的父母,大家仍總是喜歡狠狠地擡高別人,無論是家長的你看你家的誰誰怎麼那麼厲害,那麼聰明,以後肯定找份好工作,找個好婆家,等到人家不如意的時候,不知道會如何嘲諷呢,還是,我們年輕人相互之間的羨慕,哇,你工作肯定有大大前途,好好幹,說多了,我自己都開始懷疑了,我自己工作也不如意啊,自己被這樣說多了,那種滋味只可意味,其實我內心是十分抗拒的!自己不瞭解他人,反正被捧上去被給予無形壓力的是別人,他人所感都與自己無關,反正大家永遠只能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然後添油加醋的滿口都是酸酸的。

這個世界上,離開誰你都活的下去,因爲大家的幸福,並不是綁定在一起的。

越長大,經歷的事情越多,這樣的體會越明顯,好比親人的去世,你會發現,除了偶而緬懷,你的生活竟沒有任何變化,不相關的人更加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你去世這件事情都爲人所不知,這個世界還是一樣運作,所以,先活着再說,然後,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我是說,人就這麼一輩子的時間,你前半輩子觀看你父母的生活,後半輩子還要模仿複製一遍——你虧不虧啊?"

我默然。話雖這麼說,可是誰能保證我們不重蹈覆轍?也許父母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無聊,他們也有理想和憧憬,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愛情,就像此刻的我們。可是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高估了自己的創造力與運氣。

我一直跟自己講,無論如何,都不能步父母的後塵,仿若這一輩子的使命意義,就是結婚生子養家,然後完全沒有了自我,正如耿耿所想,難道我們父母沒有想過,難道他們不是迫於生計,迫於命運,只願,無論未來怎麼樣,永遠記住那份初心,慢慢的成爲越來越優秀的自己,等到以後步入婚姻也好,作爲家庭主婦也好,我們可以自豪說一聲,這是我樂意去做的,這是我最想做的事,而不會說以爲被迫選擇的,簡單說,就是變爲更優秀的自己,給自己創造越來越多的可以自由選擇的權利與機會!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3

剛剛看完了《最好的我們》,說實話,比身邊好多人遲了一個月。

一開始就被開頭的那句話打動: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十年後的我纔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當時就心一緊,看來在空間刷屏的餘淮小爺要坎坷波折一番了。所以在看校園生活中餘淮風華正茂揮斥方遒時,我的心一直懸着。其實脫離了主角光環後,這纔是真正的青春。

從項羽自刎於烏江,到闖王湮滅在歷史,壯士窮途、英雄末路總是令人扼腕。其實餘淮不是英雄壯士,結局也算圓滿,但我總忍不住沿着開頭的那句話想下去,真實又坦蕩的生活就是這樣。此刻的自己,不一定最好,但一定會有成爲最好的自己的時刻。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4

最好時光,最壞的時光,無論哪一段時光,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有了這些時光,我們,才成爲了最好的我們。 這部劇平淡的就像一杯白開水,沒有帥到讓你時刻準備舔屏的男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而這樣的平淡卻讓人回味無窮。這種平淡像極了你我曾經歷過的青春,當歲月穿綿長久遠的時光,那些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給小說包上數學課本的書皮,東顧右盼偷偷看一眼喜歡的人也會臉紅的小日子好似剝離了現實,蜂擁而至。 簡單的髮型,清一色的校服,爲了衝破高考這道迷障,拒絕一切與學習無關的班級活動,不是不熱愛集體,只是覺得學習更重要;青澀害羞,不懂愛情,不敢早戀,硬生生一次次地把心裏那點萌動的感情拼命壓回去,不是不想戀愛,只是怕影響學習。那些細枝末節你或許已經忘記,但最好時光裏的他和她,我相信你一定記得...... 劇中有一段耿耿的獨白: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纔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奔跑不過的青春。

成績普通的耿耿幸運地考上了重點中學振華,分班榜前,當耿耿餘淮這兩個名字連成一排緊緊挨在一起的時候,耿耿或許不知道,她和餘淮未來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耿耿於懷。 每次考試,耿耿看着試卷上可憐的分數,嘆息之餘會把試卷藏起來不讓餘淮看見。那時的他,是最好的他,是耿耿心裏唯一崇拜的人。哪怕他不完美,他會爲了學習逃掉大掃除,會爲一些小事和耿耿賭氣,可於耿耿而言,餘淮仍然是她心裏最特別的存在,他是無所不能的。 學校天台上,耿耿給正在準備物理競賽的餘淮加油,餘淮說:“耿耿,你可記住了啊,餘淮同學呢,雖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牛,但依然還是很厲害的,起碼比你厲害的多,所以呀,你還是要崇拜他的。”“當然......我只崇拜你......”耿耿面帶羞澀小聲答道。 或許耿耿不知道,那時的她在餘淮眼裏,也是最好的她。其實,任何的好與不好,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或許耿耿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平凡世界裏一普通人,但對於餘淮,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餘淮說:“耿耿,我們一直坐同桌吧!” 即使對餘母撒謊,甚至發生衝突,餘淮也一定要信守承諾和耿耿坐同桌。他會給耿耿耐心講題,爲了幫耿耿拿回落下的相機捱揍也覺得開心。他不說我喜歡你,他只是事無鉅細的關心她,保護她。 相比餘淮對待情感的內斂沉穩,路星河卻是另一個極端的存在,他從不默守陳規。他喜歡耿耿,就大膽的表白,和學校的早戀禁令抗衡,即使被處罰也毫不在乎。他在青春裏爲所欲爲,肆無忌憚地揮霍時光,但他心裏其實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我想,在高三教室裏,一定有很多的耿耿、餘淮、路星河,他們正在爲自己的未來和夢想奮鬥或掙扎着......當然,還有那些懵懂的愛情,與同桌的小默契,與舍友的小爭執,父母老師的小嘮叨,一切的一切,很多年後的你再回味,會覺得一切都美好的不像樣,因爲那是最好的時光。 在我們各自的花樣年華里,下晚自習一起騎自行車路過昏黃的路燈,圍坐在一起熱血沸騰地暢聊夢想,收到情書時那點緊張和竊喜,以及暗戀一個人的小心翼翼,這些微不足道的片段都成了現在值得俯首感激的幸福。願最好時光裏的我們,都是最好的我們。無論過去,現在,亦或將來......

最好的我們觀後感15

昨天去看了最好的我們,高中題材的作品還是很能吸引我的,振華三部曲之前我都看過書,雖然記性不太好,劇情我已經記不太清了,但是如果拍成電影,作爲原著的讀者,我應該都會去看的。

也許,在我的心裏,高中時也是我們最好的時代,那個階段的我們,也許在現在看來,有點作,有點幼稚,可就是這份真實的作與幼稚,反而成了最打動人的地方。喜歡你,所以會給你塞一些小東西,哪怕只是幾顆糖而已。喜歡你,所以會細心地給有一點笨笨的你講解不會做的題,填志願時,問你報考哪裏,想跟你報考同一個城市。因爲喜歡你,所以文理分科時,捨不得不跟你同班,放棄更適合的文科去選擇理科;喜歡你,但是又擔心校園裏的流言蜚語,所以把喜歡藏在心裏,不告訴你,裝作跟你保持一些距離;喜歡你,所以很想坐在你的前後左右,上課時可以看到你,下課時可以一起聊天,討論問題。這些電影裏的劇情,確實是高中時期會真實發生的事情,也只有在那個階段會發生的事情。

想一想,我就讀的高中,其實也跟振華高中很類似,也屬於當地最好的高中,那裏的老師人也很好,挺開明,安排座位時,也可以搬去跟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人一起坐。而我,也是一個從普通的初中裏考過來的普通的女生,長相不突出,成績不突出,也不知道是走了什麼運所以才能考進這所省重點高中,認識了我人生中的一些最好最重要的朋友,和現在的吳先生。吳先生在高中時也算是拉風的人物,成績好,足球踢得好,足球隊隊長,讀書時從未講過話,卻不知爲何會喜歡我這麼一個普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女生,據他那封唯一的情書裏說的,是因爲覺得我是一個很有靈性的女孩子。

因爲不是太瞭解,所以當哪怕是那麼拉風的他跟我表白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拒絕。他的優點就是臉皮還是夠厚的吧,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覺得尷尬離我遠一點,而是在我覺得困擾時繼續耐心的陪我在網上聊天,讓我慢慢的開始瞭解他,一個陽光而又幽默的男孩子,做事情簡單而又執着,在他的世界裏,並沒有莫名其妙的一些煩惱,性格非常的理性而又平穩,跟我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

所以,也許就像我後來總結的那樣,男生要近看,你會發現他具備有許多你平時不易察覺的優點;而女生要遠看,距離產生美,近看就會發現她軟弱而又有依賴心的一面,心裏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