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2014~2014年度高三班主任工作總結-班主任工作總結 班主任工作總結

2014~2014年度高三班主任工作總結-班主任工作總結 班主任工作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2014~2014年度高三班主任工作總結-班主任工作總結 班主任工作總結

在困難和壓力中走過了艱苦的一年,但在學校和級組領導的關心和全體師生們的並肩努力下,全班47人蔘加高考(含一借讀生),46人全部入圍,其中27人入圍重點,45人入圍大學本科。750分以上3人,720分(年級前50名)以上7人,黃裕熙同學更是以綜合科867分、化學單科809分取得兩個單科全市最高分,化學類總分823名列全市所有考生第三,即將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基本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任務,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回顧高三這一年,我主要做了一下幾項工作:
一、注意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成爲高考複習的主人
高考是對學生的全面檢驗,不全是智力的競爭,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也相當重要!高三這一年我一直在注意這方面的調節工作!
樹立老師的威信:學生和老師相處得怎樣、對老師的認可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學生的備考效果!由於高三(7)班高三時老師調整較多,學生對老師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複習效率。爲讓學生儘快適應老師,我在接班初即向同學介紹各科任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業績,如語文葉永玲,英語劉篤峯、政治卓昌風等老師。縮短學生的心理適應期,隨後我又在期中考試家長會上向各學生家長介紹各位老師,讓學生和家長對我們教師團隊充滿信心。讓學生明白,高考中自己會取得怎樣的成績,關鍵在於自己的複習主動性如何!從之後學生的複習過程來看,學生基本都能積極主動的自我複習!
鼓勵學生敢於爭先:針對七班優生層面少、中下層面學生多的情況,上學期期中考試後開始着手優等生的培養工作。對同學多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在寒假進行跟蹤瞭解,在志願填報時亦適時鼓勵,從高三這一年來看,效果不錯!7班的鐘浩彬、曹綺雯、張寅瀟一直對自己信心不足,在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高考時分別考了726、706、、734的高分。其中綜合、英語、化學更是取得校內單科最高分!
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高考中學生心態是否正常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水平的發揮。爲此,除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年級組織的由北大心理學博士等老師主講的心理輔導報告以外,我還充分利用月考,模擬考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考前心理指導,考後應試心理小結的訓練。讓學生將一模、二模當作高考來對待,逐步訓練學生“脫敏”克服怯場心理,不斷提高學生應試的自信心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考每科考前,7班的科任老師都到班鼓勵學生,並組織全體學生齊聲喊出“今天我最強”的強音,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對學生髮揮出正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二、加強班級管理,醞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高三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面臨着高考升學的激烈競爭、成績不穩定、投入大量時間但效果不明顯等實際問題,許多學生感到身心疲憊,不堪重壓。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堅持習慣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學年裏,我主要強調日常管理,要求學生一切如常,任何時間內均不搞特殊化,即使在高考期間!高三下學期衛生、學校紀檢情況均名列全級前列!同時通過班會、牆報、談話等形式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意志教育,成人意識教育,生活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這學期開學初,宣傳委員在教室後張貼“勢必成功,君當拼搏”鼓勵同學,一模之後又在辦報上寫下“要想取得高考的成功,就必須堅持到最後一秒”,讓學生不到最後一刻永不放棄。這些活動爲同學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競爭氛圍。
三、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高三全年備考,學生如何複習效果會更好?這些需要及時地引導。在這方面,我主要要求學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引導注意學科平衡:高三開學初,配合上屆學生給全級同學介紹學習經驗的機會,利用班會課時間請原化學班學習成績優秀但受到相當多挫折的王玉玲同學和樑煥蘭同學來給學生作學習經驗的介紹,讓學生儘快適應高三複習!在平時一直強調學科平衡,讓學生明白平衡對高考的重要性。在複習策略中要求學生上學期應花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弱科、長線學科上,下學期、尤其是一模後應突出自己的優科、易識記的短線學科上。
督促錯題收集整理工作:要求學生注意錯題的收集整理工作,建議將每週星期二、星期五的第八節作爲專門的錯題處理時間。
引導合理分配各科學習時間:一模之後,學生普遍感覺時間較緊,部分學生出現偏科現象。在此情況下,我建議學生每天每大科至少保證40分鐘的時間,有多的時間再去突出優科,從高考情況看來,效果應該不錯!
四、幾點遺憾
在高三(7)班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來雖說有不少同學取得較大進步,但依然有一些的遺憾:
未能成功動員黃裕熙報考北大志願,爲莞中今年的高考添彩!
還有黃嘉欣、何瑞興、葉柱均幾個同學在高考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與其第一志願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