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實用的小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實用的小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工作總結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小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小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9月底了,我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的教學工作。由於我的指導老師臨盆之期將近,也爲了給我更加多的實際鍛鍊機會,她在開學第三週,讓我嘗試上課。當時知道能上課,心情很激動,因爲這樣的實操機會並不多,終於等來了這樣的機會!但是同時,也擔心自己不能完滿完成上課的任務。由於缺乏實踐經驗,而且對語文教材不怎麼熟悉,所以第一次上課前,我必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周前,也有小試牛刀,上過《爬天都峯》的第一課時,講生字詞。這一次課,我要講《小攝影師》。還叫來了一起實習的李老師過來聽課,一起評評課。

這個星期開始,小學生們開始在早上要做操了。我作爲三年4班的副班主任,更要積極主動輔導班主任的工作。因此,我在做課間操的30分鐘,也跟着學生們到操場看操。小學生們真是精力充沛,朝氣蓬勃!短短課間操的幾十分鐘,讓我覺得“小學生就如同早晨八、九點的太陽”這一個比喻是那麼的恰當!

9月20號,我以一名語文老師的身份,參加了學校的語文教研活動。由於下週二會有從化區教育局的領導們過來流溪小學調研,所以我們這次的教研會議,也有專門提出在調研前,我們作爲語文科的教師,怎麼樣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教育局的檢查。會議也明確提出關於學生作業,書寫方面的要求,還提出,要全校老師都注重自己的書寫。我首次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感覺非常新奇。以前我在讀小學的時候,也有過一次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檢查的經歷。不過當時的身份是學生,體會並沒有這一次來得真切。

這一週的工作非常繁忙,要改作業,上課等等。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一種新看法。以前總以爲,當小學老師是很輕鬆的一件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備課、上課和改作業。當我真正接觸了教師這個職業以後,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小學語文教師簡直就是超人!每樣都要會一點,還要能鎮住學生,又和學生做好朋友。這些事情對於我來說難度太大了,不過,要給自己信心和鼓舞,我也總會慢慢一項一項做好的!

小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本人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堅決擁護黨的正確領導,立志獻身教育事業,小學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自任教以來,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對工作盡職盡責。對教學不斷研究,不斷創新,對自身不斷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文化專業知識水平,刻意培養教育教學能力。現總結三大點:

一.重視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職業要成個人永久職業,人必須永遠保持“學高”這一範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再學習”“終身教育”就成了它的註解。

可以說,思想是主宰人類行動的將帥。因此要讓自己爲人民服務,獻身於教育事業。首先必須端正思想,明確人生目標,不斷地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不斷創新,努力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爲社會作貢獻的有用人才,有了這樣的明確目標後,我們就不會再爲環境,爲條件而懊惱不已了。雖講臺搖搖欲倒,我依然操起教鞭;雖工作幾經周折,我依然毫無怨言。

有人說,一個教師應該具備半個演講家的口才,半個作家的文才,半個演員的表演藝術……絀於言詞的我爲了鍛鍊口才,磁帶買了一打又一打。爲了提到寫作能力,我在1990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寫作培訓,並以《企業家報》.《詩刊》等爲練筆場所。爲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我在1992年參加了《企業家報》書友會。爲了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積極參加市進修學校安排的電化教學.教學技能。基本功等各類培訓。20xx.6取得了計算機培訓合格證書,爲了充實的教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我閱讀了《球形教學法》.《讀寫結合法》.《課堂教學模式探討》.《於永正的讀式教學》以及《支玉恆理論》等數十本理論書籍。總之,我努力朝着我的話去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着永遠清醒的頭腦,時常新鮮的血液。

二.爲教育事業,爲培養人才做貢獻:

一名教師的廣義目標是爲教育事業做貢獻,而狹義地說,實際目標就是教好書,培養出人才。對此,我十幾年的教育生涯是最好的註解和補充。

十幾年來,我連續擔任1—5年級語文兼班主任,平時將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上,小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小學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在執教中爲教好書、育好人,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特別是這些一年級剛進學校的學生,他們一點也不懂,我下決心教好他們,每學期都能按要求認真制訂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根據剛入學的學生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方法教育他,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平時很注意自己班主任應有的職責,課外經常對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輔導工作,開展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同時對後進生和差生都進行了細心的引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平時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瞭解他們的心理特徵,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上,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經常鼓勵他們,給戴紅花。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和鞏固他們和知識,經常叫他們談談心。爲了使學生儘快地得到進步,我還利用雙休日、傍晚、假日與家長取的密切聯繫,和他們共同教育好其子女。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後進生在我的精心教育下,思想有了較大的轉變,成績也進步了。平時爲了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我認真備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認真教學。課內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思想的培養,讓學生多動腦、提問題。由此所形成的獨特的課堂教學受到了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愛的教育。只有對祖國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才能教好書,管好班級。十幾年來,我一直都擔任中高年級的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在工作中從不歧視差生。而是想方設法瞭解學生,深入到學生中間,做學生的貼心人。很多所謂的差生在我的教導下變得規規矩距,熱愛學習,熱愛集體。我所接管的班級也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光有愛而缺乏課堂教學藝術是不能達到科學.高效的目的的。我十幾年從事高年級語文教學,在教學中刻苦鑽研,勇於探索。根據目前農村學生接觸媒體的實際情況,主張教材應以教科書爲主,以大量課外讀物爲輔的大語文觀,提出“課堂教學到效化,課外閱讀大量化,讓學生在讀中開發潛能,在讀中自我教育”的做法。主張教學實踐應緊隨社會發展趨勢,迎合社會發展需要,與理論緊密聯繫,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理論。

三、重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平時在教學中,不但注重學生的知識教學與能力的培養,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從學生一進校門,我就開始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母校、守紀律、勤奮學習,和同學團結友愛的好習慣。教育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愛護。

小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爲主體,而不以學生爲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爲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爲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踊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採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採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採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戶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瞭解勞動者的艱辛、瞭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採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

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的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爲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爲本,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爲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