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1

一、教學目標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本學期應該加強班本身的業務素質水平,提升自己的育人藝術,強化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傾聽、質疑等方面能力,與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努力使學生的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在知識、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個新臺階。

二、教學要點

1、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

2、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傾聽能力、質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實施過程

1、習慣的培養。

(1)遊戲:跟我做、舉手等。

(2)對對歌:進教室、擡頭挺胸、從端正。

(3)手指操。

(4)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制定班級公約、班風,給自己班級、小隊取個新名字等。

(2)佈置教室環境。如設立“袖珍圖書角”、“衛生角”、“金色童年”、“我們在這裏成長”等文化背景。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養:指導培養小幹部

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4、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學生名單(貧困家庭學生、智力障礙學生、自控力差生),學校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②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③針對行爲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開學初計劃用一週的時間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

④開展“幫困”活動。通過“結對助困”等活動,從生活、學習等方面對貧困學生進行關心幫助。

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爲動向。要力爭和班主任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並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代課班級有一(4)班和一(6)班,兩個均爲50人,總體班級中男生人數偏多一點。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在這些學生當中,多數學生對數學課學習興趣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個別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不好,課堂上不能專心致志,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紀律,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自己不能專心而且影響周圍的同學。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個別學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不過都喜歡被表揚激勵。

二、指導思想

課程中改變了原有教學中師生的角色特點,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要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意見,及時反饋,給予正確指導。總之,教師的“教”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學”。

三、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爲依據,一共分爲十個單元。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兩個班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2、數學思考方面初步培養學生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3、解決問題方面使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①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②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③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⑤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⑥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⑦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⑧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五、教學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遊戲法、情境演示法、課件演示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學生學習常規要求

1、基本姿勢

(1)坐姿:身體坐直,擡頭挺胸,兩臂疊交放於胸前桌面上;

(2)看書姿勢:身體坐直,擡頭挺胸,兩臂微屈,兩手扶書,眼睛距離書大約30釐米;

(3)書寫姿勢:身體坐直,拇指食指拿筆,頭和本保持一定距離,注意頭要保持正直,寫字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

(4)舉手姿勢:一隻手舉起放在桌面上,另一隻手平放在桌面上。

2、課堂紀律

(1)有問題舉手,經老師同意後再發言;

(2)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問老師;

(3)要尊重講課的老師和回答問題的同學,學會聆聽,不亂插嘴;

(4)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踊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作業要求

(1)工工整整地抄寫在作業本上;

(2)老師通過發校訊通告知其父母的作業佈置情況(父母監督);

(3)要按時交作業。

4、其他要求

(1)課桌上的書、學具、作業本要擺放整齊;

(2)教科書、作業本要包上書皮,強調“愛護書本,不能在書本上亂寫亂畫”等,使學生養成愛護書本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