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市農委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市農委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農委的大力指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1號文件和市委農村工作暨縣域崛起工作會議精神,結合今年政府機構改革和羣衆路線“三嚴三實”教育,緊緊圍繞“十大轉變促提高、十項工作出新招、十大項目見成效、十大改革掀高潮”爲工作重點,紮實開展 “三農”工作,奮力打造“三農”工作發展升級版,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勢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績,爲確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市農委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農業總產值。據農業部門預計,1-6月,實現農業總產值81億元、農業增加值48.5億元,同比均增長4%。預計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5元,增長10.7%。

(二)糧食生產。目前,早稻正處於抽穗期,早稻每畝有效穗數較去年略有增加,儘管受到前段時間陰雨天氣影響,但溫度大起大落不多,產量較去年穩中有升。據農情調查顯示,目前,我市早稻栽插172萬畝,中稻、一季度栽插25萬畝,早稻預計7月15號左右開始收割,181萬畝晚稻已播100萬畝。

(三)經濟作物。1-6月份,全市完成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實現總產量89萬噸、總產值15.4億元,同比增長1.3%、5.9%和 10.6%,建成5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蔬菜基地6個,1000畝以上的35個,500畝以上的61個。全市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包括蔬菜)69萬畝,預計總產值15.2億元。

(四)農業產業化。1-6月份,全市完成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75億元,銷售收入164億元,利潤5.5億元,上交稅金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15.5%、15%、14%。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78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1家,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34家,建立基地面積 469.5萬畝,休閒農業企業315家,實現經營總收入4.12億元,接待遊客159萬人次。十大農業產業化項目預計投資總額15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投資70億元,今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5億元。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1-5月,全市共抽檢43168批次樣品,完成全年抽檢10萬批次樣品的43.17 %,其中43122批次樣品農殘合格,合格率達到99.89%,超出任務2.89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建10個標準化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新申報認證 30個。

(六)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上半年,全市開展了29個VIP及VIP+n技術試點工作,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面積繼續擴大,開展治理面積達67萬畝,其中種植結構調整9萬畝,完成深翻耕面積6.02萬畝,已經採購生石灰4.07萬噸,確保今年修復治理面積順利完成。

(七)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213”示範工程,把32個市“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納入“民生100”工程,啓動項目210個,投入資金6200萬元,完成總進度的52%。

(八)爭資引項。今年全市農業系統向省農委申報省級農業財政預算專項項目157個,資金額3660萬元;上報國家201x—2017年開工及“十三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23個,總投資691308億元。目前已爭取國家新增糧食產能田間工程項目3000萬元。

(九)扶貧攻堅與片區開發。1-6月,羅霄山片區規劃內項目開工21個,完成總投資50.1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5%、40.7%。城市5區貧困人口9866人實現全部脫貧。駐村幫扶和財政扶貧專項投入4078萬元,同比增長6%。

(十)“民生100”工程。1-6月,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1150戶,佔年度任務的54.5%。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63家,總數達到2055家。5000畝蔬菜基地提質增效佔任務52%。除險加固病險水庫56座。解決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27.21萬人次。

二、主要成效

上半年,我們根據工作要求,及時分解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加強糧食蔬菜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出“四增”的喜人局面。

一是速度增快。全市農業農村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縱向與上年同期比有所增加,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1-6月,農業總產值、農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都在4%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縣域GDP等超過一半的經濟指標增速保持2位數增長。新農村建設、扶貧攻堅、民生實事等工作100%達到進度要求,全部實現“雙過半”目標;部分指標完成超過80%以上。二是質量增優。向規模要效益,在推進土地流轉方式基礎上獨闢蹊徑,如通過土地股份合作和聯合或者土地託管的方式,擴大生產經營面積,實現規模效益。通過發展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供種供肥、農機作業、生產管理、產品銷售“幾統一”,取得區域規模效應等等。向科技要效益。通過實施“雜交稻”高產示範工程、“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工程,科技普及率達到90%以上,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3%。向市場要效益,“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快速增加,總數達到380個,產品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三是動力增強。國家實施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政策,引導社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領域達50億元,拉動和擴大農村內需。深化農村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速,流轉率達到39.1%。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醴陵、攸縣農商行正式掛牌營業,工商資本下鄉、“PPP”開始升溫,融資渠道拓展。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二三產業異軍突起,佔農業總產值比重 60%。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對外拓展,一批農業外向型企業快速發展。四是壓力增大。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態下的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經濟中速運行特徵顯現,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受大環境影響,農民工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農民收入增加難度更大,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局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