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精品】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

【精品】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精品】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

【精品】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認真思考工作計劃如何寫了。做好工作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本年級學生共58人,這是個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說明

本冊教材包括個3單元、9個板塊主題、19個活動主題,主要綜合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規定的“我是中國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關內容。

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方式來組織學習內容,充分考慮到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點面結合、由近及遠的編寫原則,選取與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三方面內容作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材料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以單元爲主題來構建學習內容。教科書貫徹兒童的學習“源於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生活、引導兒童生活”的理念,力求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選取他們熟悉、感興趣的、有研究價值的社會問題作爲教科書的素材,來構建開放的學習主題。“方便麪的來歷”、“天涯若比鄰”、“科技改變生活”是本冊教材的三個學習主題,都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問題,指導學生展開開放的學習活動。教材設置的情境貼近生活,能夠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2.重視學生實踐性學習的指導。教科書根據不同學習主題的`需要,設計了調查、訪問、參觀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學習方式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會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從而能自主有效地進行探究學習。在調查、訪問的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捕捉不同的信息,感悟不同的道理,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和參與社會的意識。

3.重視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幫助學生“學習做人”的學科,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體現以育人爲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外在的道德規範只有融入學生的價值觀中,教育才具有實效性。教材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力求學生的良好品德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得以實現。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社會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選擇自己合理的行爲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4.教學時間和空間具有開放性。教科書設計了許多空白的文本框,引導學生把自己蒐集的資料、感想、調查內容等寫下來,這既體現了“使教材成爲與兒童進行對話、需要兒童進行創造的文本”的設計理念,也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留下空間。教科書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中的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教科書還注意本課程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使教學時間得以拓展延伸。

5.教學內容的安排有層次性。教科書從單元學習主題的構建到板塊主題的選擇再到活動主題的設計,都遵循了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點面結合”的設計思路,從最熟悉的內容導入,然後一步步加深,最後擴展到最前沿最複雜的內容。這樣安排,使得整個教學內容層次清楚,又具有深度。

6.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教科書在圍繞單元主題選擇教學內容時,努力體現出課程的綜合性。教科書將天文、地理、歷史、倫理、生物科技、通信科技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把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熱愛科學的教育融入其中,通過學生的探究、合作,實現學習內容的自主構建,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的有機統一與整合。

四、與前後冊教材的關係

本冊教材是高年級的起始冊,主要安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我是中國人”和“走近世界”中的有關內容標準。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注意與前幾冊內容的區別,從不同的角度選取學習內容,體現“螺旋上升”的設計思路;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注意實地調查、思辯活動等適合高年級開展的活動。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的見解,喜歡質疑,教材就多采用一些說服力強的科學材料,避免說教式的教育。材料的選擇不僅僅限於我國,而是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這就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爲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分配

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爲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501班和502班,每班學生均爲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較大。從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並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情感。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爲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七、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學進度:

注:以上僅爲參考,具體教學進度將根據學校工作,機動安排。

五年級上冊教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秉承了前八冊“培養興趣、文化積累、學會學習、整體推進”的總特點,從選編課文、設計活動、安排練習等各方面拓寬並深化了學習內容。本冊教學內容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依然由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以保持教材的連貫性。單元主題分別爲:馬、奇觀、變化、韻味、智謀、水、危急時刻、方法、面對錯誤、家園的呼喚。

  二、教學要求和目的:

1、識字、學詞和練句

(1)使學生自主識字學詞練句,在運用中繼續體會,要求學生帶字典或辭書進課堂,每課書、每個單元都要像對待以往的作業那樣檢查學生的摘錄筆記。還要組織學生交流,通過交流查漏補缺。教材的相關指導可以查二年級下第11單元,三年級上有關的金鑰匙。

(2)密切聯繫實際。對錯別字、病句的問題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課堂上無論交流什麼,都要擠出時間可能讓學生寫出來,哪怕寫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也比光說不寫強。寫完及時在全班範圍內清查錯字病句,再寫。每次習作(包括自讀的筆記、日記),都要組織學生首先檢查錯字病句,自己認爲沒有錯誤了,請別人檢查,然後再交給老師批閱。那些帶普遍性的錯字病句,要發動學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剛開始這樣做可能會感到麻煩

煩些,但是堅持做下去,就能養成習慣。只有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基本知識的教學才能更有針對性,效果才能更好,師生也纔有可能從繁複的題海中解放出來。

2、閱讀

(1)學會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2)學會寫摘錄筆記、批註筆記,並用來自讀。

(3)學會查找目錄的三種方法,檢索資料,幫助閱讀或開展綜合性活動。

(4)培養每天閱讀、讀書動筆、閱讀時翻查工具書等好習慣。

3、習作

(1)懂得寫作是爲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通過與生活結合(日記)、與閱讀結合(仿寫、續寫、補寫等)、與活動結合等途徑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以認真閱讀爲前提、感受爲主,抓重點寫,注意錯別字和病句,提出評語的語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對比修改,可以小組討論,使修改成爲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