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

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篇1】

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

爲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切實抓好今年的春季農業生產,爲保障糧食安全打好基礎。現就我縣201X年春耕備耕生產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春耕備耕生產開展情況

1、會議精神落實和宣傳情況。爲切實抓好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我縣加大宣傳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宣傳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組織收聽收看全國和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並於2月10日召開了全縣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會,會議就當前的春耕備耕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爲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強春耕備耕生產服務,全縣組織了三個送科技下鄉小組,分赴全縣13個鄉鎮,爲農民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強農惠農政策,介紹推薦今年全縣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開展現場技術諮詢,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等,幫助農民謀劃生產思路,調查種植意向,解決實際問題和技術難題,確保全縣春耕備耕生產順利進行。

2、糧油生產計劃和農民種植意向及投入準備情況。今年全縣糧食生產計劃種植總面積32.55萬畝,較上年增加0.25萬畝,增長0.77%,總產14.18萬噸,較上年增0.31萬噸,增長2.2%,其中計劃種植早稻9.7萬畝,中稻8.5萬畝,二晚10萬畝,玉米和其它穀物0.45萬畝,豆類1.6萬畝,薯類2.3萬畝。由於中央惠農強農政策不斷加大對糧油生產的扶助力度,農資總體價格下降,出臺了糧食最低保護價,這些有利條件大大調動了農民和種糧大戶的生產積極性,農民棄耕撂荒現象基本不存在,農民投入準備充分。

3、農業生產、服務和現代農業發展創新情況。今年我縣繼續以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規劃爲引領,突出特色,做好“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素質”四篇文章,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加大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高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

4、早稻集中育秧和糧油高產創建情況。全縣計劃抓好早稻集中育秧示範點400個(連片5畝以上),秧田面積3100畝,拋栽大田面積7萬畝以上,爲切實抓好今年的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縣政府成立了“蓮花縣早稻集中育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袁東鴻任組長,縣農業局局長朱智榮任副組長,同時成立了早稻集中育秧技術指導小組,由縣農業局農技站站長李林海任組長,有關站室技術骨幹爲成員,並制訂下發了蓮花縣201X年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實施方案。糧油高產創建已落實水稻三個萬畝示範片,面積3.5萬畝。神泉鄉爲雙季稻萬畝示範片,湖上鄉爲中季稻萬畝示範片。油菜萬畝示範片四個,面積4.9萬畝,分別落實在坊樓鎮、高洲鄉、荷塘鄉和良坊鎮。

5、農資儲備和供需價格情況。全縣組織農資經銷商調進早稻優質雜交良種140噸,優質化肥5400噸,高效低毒農藥30噸,農膜98噸,拋秧塑盤570萬片,檢修農機具5000臺套,農機具和農資基本能滿足全縣春耕生產。農資價格與上年同期比較,種子、化肥和農藥價格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

6、當前農業生產突出問題及農民的要求、意見和建議。當前我縣農業生產較突出的問題是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工價格高,種糧比較效益低,土地經營權流轉困難,產業化經營規模小,農田基礎設施較差,農業風險大等。農民的要求和建議是: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農資價格還是偏高,要加強農田基礎建設,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素質。

7、農機發展意向及趨勢,農業產業化典型和種養大戶情況。我縣今年農機的發展意向及趨勢是:發展速度持續加快,需求持續旺盛,發展機制持續創新,政策環境持續向好,農機農藝融合。全縣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的農業企業有28個,集約化經營的家庭農場(100畝以上)7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96個,經營土地面積約88000畝,其中水田約3萬畝,荒山和旱土約5.8萬畝。農業產業化典型主要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江西欣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蓮花縣贛星實業有限公司、蓮花縣森美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秦憶實業有限公司、江西省盛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蓮花縣春滿園蓮子專業合作社等。目前全縣共發展種養大戶有224戶,其中100畝以上種糧大戶70戶,種植面積30236.3畝,100畝以上油菜種植大戶14戶,蔬菜瓜果種植大戶16戶,果業種植大戶20戶,花卉苗木種植大戶43戶。養殖大戶61戶,其中養豬大戶26戶,養羊大戶8戶,養牛大戶5戶,家禽養殖大戶10戶,漁業養殖大戶12戶。

8、春熟作物田管和當前長勢情況。全縣春熟作物面積21.85萬畝,其中油菜15.2萬畝,蠶豌豆1萬畝,蔬菜1.2萬畝,馬鈴薯0.15萬畝,綠肥4.1萬畝。當前春熟作物長勢除馬鈴薯和部分蔬菜長勢比上年同期差,其他春熟作物長勢好於上年,預計全縣油菜平均產量130公斤左右,較上年略有增產。災害發生與防治情況:旱災主要是去冬雨雪較少,影響部分遲播油菜出苗,油菜病蟲害發生較輕,全縣油菜未受到損害。凍害,去冬氣溫較正常年份高,未出現霜凍和冰凍等情況。在落實春季田管措施上,我縣主要是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印發技術簡報、電視臺連續播放春熟作物田間管理技術要點等形式,指導農民加強田間清溝排漬及時追施油菜薹肥,噴施硼肥,防治病蟲害。

9、動物春季防疫準備及資金落實情況。去冬今春我縣未發生重大的畜禽疫病,動物春季防疫準備工作就緒,重點預防禽流感、口蹄疫、豬高致性藍耳病等重大疫病,全縣將組織技術人員對規模飼養、散養戶畜禽進行強制免疫,確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質量,確保全縣不出現重大動物疫情。

10、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發展情況。今年全縣畜禽養殖規模有所擴大,重點是發展養豬。蓮花麻雞、蓮花白鵝和山羊。水產養殖主要發展甲魚、鰻魚等特種養殖和四大家魚養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爲切實抓好全年農業工作和當前春耕備耕生產,確保全縣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下一步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繼續抓好春熟作物田間管理,落實春管各項技術措施;二是全面落實宣傳好中央一號文件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三是落實好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四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和推廣力度,抓好試驗示範;五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六是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七是加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力度,做好春季動物防疫工作;八是改進工作作風,深入生產一線,指導服務農民。

  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篇2】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市農委將春耕備耕生產作爲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加強領導,深入基層,紮實有效地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爲奪取農業豐產、促進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現將全市春耕備耕工作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春耕備耕工作開展情況

(一)種植業生產計劃

2013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780萬畝,比去年下降3.3萬畝。其中播種糧食作物計劃462萬畝,比去年下降4.1萬畝,產量預計225萬噸,比去年下降50萬噸;花生種植280萬畝,預計產量60萬噸,與去年持平;播種蔬菜30萬畝,與去年持平,預計產量110萬噸;其它作物播種面積8萬畝。

(二)種植業結構調整

一是調優作物結構。經過幾年努力,我市種植結構日漸合理,呈現出以玉米、花生爲主,輔以雜糧、果樹、馬鈴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結構框架。2013年繼續優化種植結構,全市播種糧食作物計劃462萬畝,其中種植玉米400萬畝,花生種植280萬畝,播種蔬菜30萬畝。

二是調優品種結構。加快優良新品種引進與推廣,提高品種更新換代步伐,通過優化品種結構來提高效益。在玉米種植上推廣應用生育期適中的矮化密植品種,發揮羣體增產潛力,促進單產水平的提升。注重種植品種向優質專用方向發展,推廣應用甜玉米、高油花生、加工型專用薯等品種,在增加產量的同時提高效益水平。

(三)農用物資和資金準備

1、種子準備和下襬情況

種子:全市計劃需玉米種子1000萬公斤,目前已備玉米種子1100萬公斤,下襬到戶1100萬公斤。計劃需水稻種子35萬公斤,目前已備實35萬公斤,下襬到戶35萬公斤。

2、化肥:全市計劃需化肥27萬噸,其中氮肥8萬噸,磷肥 11萬噸,鉀肥8萬噸。目前已備實28萬噸,下襬到戶28萬噸。

3、農藥:全市需各類農藥約500噸左右,備實量500噸,已下襬到戶。農藥備耕準備充足,春播期間大量使用的種衣劑、乙草胺等土壤封閉除草劑經銷商準備充足,保障生產需求沒有問題。

4、農膜:全市春耕需要量8000噸,備實量8500噸,下襬到戶量8500噸。

5、農資價格:尿素2350元/噸,國產二銨3500元/噸,複合肥3100元/噸,肥料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玉米種子18元/公斤,水稻10元/公斤,比去年上漲2元/公斤,花生種子12元/公斤,比去年下降2元/公斤;糧食價格玉米1.8元/公斤,水稻2.8元,比去年下降0.4元/公斤,花生5.6元/公斤,比去年下降0.4元/公斤;農膜價格1.15萬元/噸,與去年持平。

5、資金需求及供求形勢:全市春耕所需資金約8億元左右,農民自籌能力可達4億元,需銀行貸款4億元。據從我市人民銀行了解,能夠籌備支農貸款總額達6億元,全市春耕備耕資金十分充裕,完全可滿足農民生產需要。

(四)優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爲支持我市開展春耕備耕生產,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將今年的糧食綜合直補、良種推廣補貼等惠農政策宣傳到農戶,今年全市糧食補貼資金計4.75億元,其中糧食直補資金4.2億元,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0.44億元,花生良種補貼資金0.11億元。

(五)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

爲保護廣大農民切身利益,規範整頓農資市場秩序,確保農用物資下襬渠道的暢通,打好打勝備耕春耕生產這一仗,市農委會同市工商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組成聯合打假保春耕檢查組,對全市500多家農資商店進行嚴格檢查和監管,對出現標籤不符等問題進行現場糾正,批評教育,以維護農資市場秩序。此項檢查活動將持續到春耕生產結束。

(六)科技培訓情況

爲提高廣大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全市積極開展“科技服務下鄉”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下鄉講課,將新品種、新技術介紹給農民。到目前爲止,全市已組織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1050期,培訓人數11000人次,組織聲像教學93次,趕科普大集14次。通過技術培訓大力宣傳和推廣地膜覆蓋、合理密植、安全控害、配方施肥、節水灌溉、壓地保墒、保護性耕作等技術。

  二、與往年相比,春耕備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土壤墒情好於往年。去年全市各鄉鎮平均降水量694毫米,比歷年多36%;秋季(9-11月)各鄉鎮平均降水量182毫米,比歷年多一倍。封凍前各鄉鎮10-20釐米平均土壤墒情爲17%,是近十年最好的。冬季(12-2月)降雪量9.0毫米,比歷年多1.4毫米,凍土135釐米,比歷年略深,對保墒比較有利。預計,2013年春播關鍵期,大部鄉鎮10-20釐米平均土壤墒情可達到13-15%,對播種有利;春季幾次降雪降水,土壤墒情好,對春播有利。二是由於去年糧食大豐收,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今年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三是黨的惠農政策如糧食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等更加深入人心,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四是春耕生產農民自籌能力和銀行支農貸款資金充足,農民投入能力比往年有所提高。五是從年初開始,市、縣農業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進行科技服務,科技普及廣,農民科技意識增強。

(二)不利因素:與往年比,今年土壤墒情好,容易出現麻痹思想,如果不科學把握,往往會錯過最佳播種期,尤其是早熟品種播種期延後,好的墒情容易錯過,潛在的旱情仍然存在。

  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


1.2017春耕備耕情況彙報

2.2017年春耕備耕情況彙報

3.關於2017春耕生產情況彙報

4.2016鄉鎮意識形態工作情況彙報

5.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