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讀書沙龍發言稿

讀書沙龍發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發言稿,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沙龍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沙龍發言稿

讀書沙龍發言稿1

真正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書,源於一個人。她就是安徽省合肥市小學語文教師——薛瑞萍。“認識” 薛老師是從讀她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開始。我教過四次一年級,我深知一年級的忙亂、嘈雜、緊張,它很難和“心平氣和”這四個字劃上等號的。可薛老師做到了,她做到了教育的和諧。

“定能生慧”——是薛老師培養學生“靜”的依據。她說“我的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是啊,不僅是學生需要靜心,做教師的更需要靜心,試想,如果教師自身心浮氣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叫喊和斥責,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氣和呢?因此,她不但自己輕聲慢語,還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做到輕聲慢語。她有意識的反覆強調:講課聲音儘量小,學生讀書要求用心但輕聲。反覆表揚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看書的孩子。能儘早讓他們懂得靜是好的。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這是薛老師的經驗。這一點,我也頗有同感。我也時常向學生強調:“靜心讀書。”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我們應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

“鹽在湯中”——是薛老師指導學生讀書的真諦。她認爲“語文不比數學,有課外閱讀作暖窩,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如果我現在硬要張嘴入肚,那份苦和澀,是自找的。” 海量閱讀,閱讀經典讀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日有所誦、手不釋卷——這是薛老師的生活寫照,也是她希望在學生那裏得以複製的語文學習之路。更是我這個“看雲”迷的追求。追隨着薛老師,我也帶着我的學生們日有所誦,手不釋卷。早讀時間我和我的學生們朗誦了《神奇的窗子》、《繩子牽着的月亮》兩本詩集上的詩歌,閱讀了《語文經典讀本》上的美文。中午,我們共同聽讀了《小故事 大智慧》、《虛掩的門》《感恩青春》等故事。閱讀課上我們利用班級讀書會的形式閱讀了《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一百條裙子》、《男生賈裏全傳》、《女生賈梅全傳》、《小狐狸》等國際大獎小說;及《愛心樹》、《爺爺一定有辦法》、《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媽媽》等繪本故事。

一路走來一路歌!爲薛老師的執着和堅韌,爲自己的醒悟和追隨。“這一刻開始,你就不算晚。”是的,這一刻開始了,我就不算晚。雖然我多數在模仿,雖然我做得還不連貫,畢竟我開始了呀!畢竟我將滿懷信心繼續前行的呀!

讀書沙龍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還是要感謝共同體的各位領導給我們提供這次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對我而言,與其向“讀書沙龍”要求中提到的介紹自己的讀書經驗或心得感悟,遠不如說是向大家學習和借鑑科學有序的讀書經驗和方法更恰當。當看到羣裏的“讀書沙龍”的通知時,首先的反應就是“讀書沙龍“,應該是一次在讀書方面有很深造詣和資質的教師參與的交流活動,所以沒敢報名,後來,也是聽了我們校長所說的,對於在讀書方面,資質尚淺的老師來說,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後,才決定參加的,今天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學習各位好的讀書心得,學習大家有實效的讀書安排和讀書類別。

今天,我就談談自己參加共同體前後,自己在讀書方面的一點變化吧!談及讀書,說來慚愧,曾經酷愛讀書,但工作幾年後,因爲諸如工作忙孩子忙等種種看是最可以爲自己開拓的理由,而沒有堅持,尤其是在有了孩子後,書依然在讀,但內容卻完全演變成了陪孩子讀繪本和兒童類的書籍,專業性、助推成長類的書籍讀的真是屈指可數。在xxxx和xxxx新舊交替的最後時段,我還在自己的空間日誌中還寫到:xxxx年,我也有遺憾,遺憾自己沒有實現自己每週每月的讀書計劃,更遺憾今年的讀書計劃連五分之一都沒有完成。這就是春節前,我一直的讀書現狀。但在參加共同體以後,羣中老師的讀書事蹟,給予我深深的震撼,孔令強老師、劉建老師、劉芬老師,王富梅老師等等,她們讀書的數量、質量以及對所讀書籍的心得體會,個人成長展現,都讓我感到自己不足和差距,“別人都在進步,而你的原地踏步就是一種退步”,應該是對我當時感觸的最好表達。

於是,春節前,基於大家的引領和啓發,很有熱情的去書店買了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兩本書,寒假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大部分,而後看到羣中老師們的讀後感和交流,《窗邊的小豆豆》,又激起我極大的好奇和要讀的慾望,看過以後,的確不錯。因爲帶的學生年齡段比較小,自己孩子的年齡也較小,所以現在的我更傾向與讀一些與孩子習慣養成、性格培養和品德塑造、班級管理方面的書籍。不過,看到共同體老師們分享和推薦的書籍,真有一口氣就要讀完的慾望。但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讀書,我感覺讀書也需要一個過程的,尤其像我這樣一個曾經讀書不太多,讀書習慣不是很有規律的人而言,需要一個自己對自己生活節奏和時間調整並適應的過程,也需要一個不管多忙,也會按照的計劃,完成讀書量的堅持過程,更需要一個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和興趣取向,將讀書的範疇不斷擴大和深入的過程。

還好,基於共同體的孔令強老師、劉建老師、劉芬老師等一些老師的引領,我的讀書習慣基本形成,每天早上6點醒來後,讀書取代了我原來上微信刷朋友圈和瀏覽或分享QQ信息活動,晚上睡前,當陪伴孩子睡下後,不管早晚,至少讀書半小時,也許在大家看來每天的讀書時間不是很長,但“不積跬步,何以成千裏”啊!希望自己的讀書會一步一步的成長進步!

“讀書沙龍”活動要求中提到,讓談談最近讀的一本書,可是自從進入四月,優質課、課題申報、片區教研展示課,還有下週的公開課,因爲這些事情,所以也沒能靜下心來彙總自己對某一本的感觸和心得。接下來說說最近讀的幾本書吧,《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二者相互滲透和交融的書籍。正如書中序言所說: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滲透……。《好老師勝過好媽媽》尹建莉老師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家庭教育中,作爲家長,我們在家庭教育中竟究要做些什麼?如何做?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時,需要我們如何注意和引導的?在學生的不同成長期間,我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策論和技巧,如何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內容。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傳遞給我們另一種信息,在對待孩子們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質疑和問題,我們既要尊重孩子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客觀現實,還要尊重孩子們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並從孩子們的思維和認知水平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再說《窗邊的小豆豆》,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師都讀過,小林宗作倡導自由教育,貫徹尊重孩子們個性理念,強調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刻板的計劃中,要讓孩子們儘可能多的走進大自然去,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其實。我個人也認爲,自然常態下,孩子們的思維纔會得到更大的發展,良好個性與品德才得以在真實的生活實踐與體會中形成。生活來源於實踐嗎!本書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無論那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至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至成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破壞,所以我們要早早的保護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也許我們現在的教育規則和方式,還不能適應這種教育理念,但是,做不到並不等於不可以嘗試,所以,在我現在和以後的工作中,我也會酌情運用,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接近自然,提供更多接近自我個性發展的空間的機會和條件。最近讀過的書還有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從教師的角度,提醒和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想法和行爲是可取的,什麼樣的方法和心態是對工作和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什麼樣的行爲是不當的,是不利於我們的教學的,以及在忙碌和繁雜的工作中如何的成長自己。其實,讓我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書中最先提到的“辦教育既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更要辦對民族未來負責的教育”。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靠的是人才和科技,我們的教育如果培養出的是“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誠,不會感動,不會充滿激情,”那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要力求讓我們的學生想成才必先成仁,在注重知識教學的同時,品德教育、德行教育更要同步。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老師就必須去學習,去讀書,去選擇更多適合學生成長的方法,促進學生的成仁成才。最近正在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沒讀完,但書中的“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紀律必須合乎邏輯”還有就是“道德發展六階段”,一步步在發展和引導學生學習和人格品德的成長。由於,我讀書的過程比較慢,而且有個習慣,同一本書,讀完一遍以後,安靜或沉澱幾天後,總想要再讀一遍,也許是我接受和感悟知識的能力比較慢,也或許是認識水平有限,對科學的書本知識太過陌生,總要兩遍纔算讀完一本書,所以再開展讀書挑戰賽的時候,我也是很猶豫的,而且我現在還沒有完成本月的讀書計劃呢?非但如此,我讀書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邊讀邊畫,隨感隨想全記在書上,所以我讀過的書,只能用面目全非來形容。

以上就是我個人讀書情況和從書中得到的一點個人的思考,還是那句話,非常期盼能從大家的發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啓發!謝謝大家!

讀書沙龍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致青年教師》是五月分讀的。接到來參加活動的通知後,就根據自己的批註重溫了一遍,劉芬老師通知說,要找出關鍵詞,依據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比較深刻的幾個方面,我彙總的關鍵詞是“慢”的教育,理想教育,愛的教育。在愛的教育中,主要涉及尊重和人性化教育兩方面。

對於“慢”的教育,吳非老師在書中提出,教育的重要特徵是慢,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他說,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成長,教育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不可拔苗助長,不可急功急利,要靜下心,慢慢來。對我觸動比較大,不僅僅是這一理念,更主要的是由此的反思:對於性格比較頑劣的學生,我們是否也應該擁有這種慢的理念呢?有時,我們都會抱怨,說了一次次,怎麼就不見好轉呢?靜下來想想,學生的淘氣和玩劣,絕非一日之功,僅靠幾次的幫助,幾次的批評,幾次的關注,恐怕很難奏效,我們需要的除了不泄的幫助之外,是不是還應該給他轉變的時間呢?要靜觀其變,更要慢觀其變。

再說理想教育,吳非老師在“讓學生喘口氣,好嗎?”一節中,開頭就描述了他理想的教育“在早晨的陽光中,他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會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也會經常性的向老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中經常會有歡樂的笑聲.......”等等,不知道大家心中嚮往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樣的,我所向往的理想的教育大體如此,就如行知小學一樣,我希望孩子們學習的同時,能有更多接近自然,實踐生活的機會,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能收穫一些對生活的感悟和體會,能享受到他們在不同年齡段中應該有的開心和快樂,促進智商情商的同步發展,而不是我們現在重智商而輕情商的狀況。當然,這裏的情商主要指得是實踐的能力,品德的發展,習慣的培養對生活諸多因素的觀察理解體驗感悟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等。我就希望我的學生和孩子,可以輕鬆的快樂的自如的學習生活,擁有他們童年該擁有的知識快樂、和體驗。希望我們能讓理想的教育走的更近些。

愛的教育,包括尊重和人性化教育。讀完此書,讓我記憶比較多的,應該是作者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對學生的尊重和人性化的教育。比如“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以這種信任尊重學生的姿態,和學生交流應該優於“下課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要好的多!再如“尊重學生的參與權”“等一會,讓他把話說完”“我可以讀你的作文嗎”等等,都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人性化管理的一個特例是“作業未必用統一標準”,說的是第五個未誕生的76分,給予處於學習“停滯期或迷茫期的”學生一個高一點的分數和評語,以此給予學生自信和動力,遠勝於屬實的分數和以及屬實分數帶來的沮喪吧,畢竟學習的心態比學習的成績更重要,成績代表一時,而心態將會影響長遠學習!

以上是對於關鍵詞引發的思考,劉芬老師對於本次活動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說老師應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我還真不敢妄言,但要說一說自己的目標,我倒是覺得更簡單明確一些,我的目標應該就是通過多學習,多思考,多讀書,多提升,力求讓自己成爲一個更適合理想教育,更適合學生成長的創新型教師。因爲要擁有創新的教育,就必須有創新的的'老師。

最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給我印象很深刻的章節“吃完最後一根麪條”,很敬畏故事中,學生在面對羞辱時,擲地有聲的反擊和堅強的意志,我覺得,這個故事值得給小學中學的學生們分享,對當下學生的不懂感恩,一味攀比,德育下滑是很好的啓發和教育。

以上內容,不足之處,敬請見諒!謝謝大家!

?活上照顧好他。

今天在曹老師和各位家長朋友面前,真是班門弄斧,歡迎大家多指正。謝謝大家!

讀書沙龍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說明一下,九月、十月,我沒有選讀共同體有書共讀指定的書目,一方面是我在6月份就已經準備好了每月挑戰一本書的讀書內容,書也買了;二是,我對帶有實例的或個例研究的或是與實踐相結合的書比較有興趣,容易懂,很多內容與我們的工作有一定的聯繫,讀完後,可以嘗試,應該說,讀書的水平或是閱讀的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吧。不過從下月開始,計劃讀指定的書目《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因爲從他的介紹,感覺好像也很貼近我們的日常教學。

《做最好的老師》並不是告訴你如何讓自己就成爲了最好的老師,而是就如何提高我們自己的教學素養,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以及就作者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和做法,和我們分享。

書中有一段話說的平凡質樸,但又無比的真誠:可以做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書中還提到“最好”是相對的,因爲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講,“最好”也意味着更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有一個一個的更好匯成一生的更好。李老師書中解釋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是不斷的超越自己。這一理念在他具體的班主任工作中得到了清晰全面的綻放。

當李老師在思考要悲悲慼慼當老師還是要快快樂樂當老師時,他選擇了後者;當大家問及有沒有遇到頭疼的學生以及如何應對時,李老師告訴大家,用轉念的方法,換一種眼光看問題,換一種將難題或難帶的學生作爲專項的課題研究,用科研的眼光去看待,如此一來,心態平靜了,教育從容了,研究有激情了,問題也就戰勝了。

在書中的第一章節《愛是永恆的理念》中,李老師提到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樂於保持一顆童心,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應是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其實言外之意也就是不管我們年齡多大,我們都要嘗試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索,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否則,用成人的思維和規則,去冷漠的對待孩子真誠和真實,一切“語重心長”的說教都無濟於事。記得在參加幼兒園長培訓時,一位67歲的林永哲老師,67歲依然激情四射的活躍在幼兒體智能的領域,他是重點開發並帶教幼兒舞蹈幼、戶外遊戲與家園活動,他曾經就說過,每當你接過一個班的孩子時,你就要嘗試着去問問:自己你今年幾歲了?用這種方式方法來提醒自己,我要用和同齡的孩子們一樣的心情,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道理是一樣的,這就提醒我們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多從孩子的年齡和思維去考慮,多感受多體會孩子的言行,對孩子做出恰當適宜的評判。

在書的第二章節《提高教師的素養》中,講到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告訴我們處於一線的教師,要富有創造性實踐,而創造性實踐的前提是創造性思維,只有個性才能創造個性,只有思想才能創造思想,讓沒有創造性思想的人去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無異於緣木求魚。這和聽了戴荔老師的講座後的感受相似。戴荔老師在講座中展示的“祕密小本”“小組的分級管理”“班級課程的研究”等等,都應是在思想和思考的基礎上,產生的創造性實踐的成功。其實,也許我們老師沒有這麼多時間去思考,也許我們沒有這麼多的理論支持和思想來源,但我們大家可以從這些專家名師的實踐中,嘗試借鑑一些方法根據自己班級或孩子的具體情況,稍加修改的運用一下,一定會有收穫的。即使是失敗,我們也收穫了失敗的經驗啊。

在這本書中,我比較關注的還是第八章的《轉化“後進生”》的部分。因爲在我的教學中,我對後進生、特殊學生和學生情商的培養和開發比較感興趣,所以這部分的內容印象深刻。對於後進生,首先要對於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做全面深入的調查,就像最個案一樣,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學校方面的,根據調查的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羅列出轉化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然後是採取的具體辦法,像“每天的家教聯繫本”像“一週一次的報喜單”“每月或每學期一次的集體評議”“像戰勝自我”自我鼓勵,像“自己根據自己的表現和轉變過程的心得體會的記錄”等,都是都後進生和特殊學生轉變很不錯的方法,還有一個是針對後勁生提升學習成績的高效方法就是“分層遞進教學法”,真正的根據後進生的學習水平,來教學,來練習等,方法高效,但是需要各科老師的共同努力,難度很大。看到這位名師對後進生的研究和努力,我也在反思:在後進生的轉化中,包括我在內,也許都能說出幾鍾方法,但在對待後進生的問題上,在對待特殊學生的基礎上,我們競究給了他們多少的發至內心的真誠的關注和關愛,真正給予他們多少尊重和信任?又歸給予他們多少真正的理解,尤其是在他們的轉化和改善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踐行一種“慢的教育”允許他們慢慢來,允許他們可以在改善的過程中,因一定的原因,原諒他們的又一次犯錯呢?對於特殊學生,他們表面很“英勇”,而內心也是很自卑的,他們內心的自卑和懺悔或者慚愧,我們又聽到過多少呢?他們的很多很多,真的需要我們去付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的創新,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愛心!

除此之外,書中還就“優生”的潛力開發和超越自我做了很詳細的講解,還有學生的青春期教育策略等等內容,感覺這本書有幾個章節,與我們的工作還是聯繫很密切的。大家有時間的後,可以一讀。

讀過這本書,我唯一想實踐的就是在特殊學生和後進生轉化方面,做一下嘗試和努力,哪怕對一個孩子能有一定的改善,我也欣慰。

不足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