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篇

【通用】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通用】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

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衆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說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說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

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有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從這裏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說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着名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猜疑心重、爲人機警又有謀略、x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地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啓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

讀完《三國演義》後,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領着我走進了那個戰火紛飛,英雄豪傑風起雲涌的年代,近距離地接觸了一位位英雄人物,瞭解了他們的豐功偉績:劉關張桃園三拜義結金蘭、劉玄德三顧茅廬求賢似渴、曹操割發代首嚴明軍紀、周公瑾火燒赤壁名揚天下、孔明巧用奇謀七擒孟獲……

《三國演義》中英雄雲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翼德力拒當陽橋,勇馬超興兵復仇,黃漢升力劈夏侯淵……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豪情萬丈!但曹操最忌憚的卻不是他們,而是舌戰羣儒、三氣周瑜、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諸葛亮。在曹操的眼裏,他們的所作所爲,只能算是逞匹夫之勇,要是沒有諸葛亮在背後替他們運籌帷幄,自我能把他們打得顧得了頭顧不了腚,亡命天涯還差不多,哪裏還談得上建功立業?的確,諸葛亮雖然只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但卻是三國衆英雄中如最受古今人們推崇與喜愛的'人物:他精忠耿直,爲報劉備知遇之恩,一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也無怨無悔;他足智多謀,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錦囊妙計定乾坤;他顧全大局,隻身赴東吳後,周瑜步步算計,幾次欲置其於死地,爲了劉孫兩家未竟的大業,他以聯軍抗魏爲重,個人得失爲輕,毫無芥蒂地與周瑜聯手擊退百萬曹軍。

諸葛亮的才智就連文武雙全的江東周郎也自嘆不如,更不用提其他人了。其時,劉備剛剛征服四川,政局尚未穩定,傳曹操揮師南下,衆人心內惶恐。諸葛亮臨危受命,肩負“吳蜀聯合抗魏”大任隻身赴東吳。周瑜嫉妒又忌憚諸葛亮的才能,設毒計欲除諸葛亮,要他在十天內監製好十萬只羽箭。諸葛亮一力應承下來,立軍令狀三天內完成。周瑜心中竊喜,以爲諸葛亮這回插翅難飛、必死無疑。沒想到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善用,趁着大霧漫天,用二十隻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多隻箭,不僅僅得到了水戰急需的羽箭,還巧妙地躲過了周瑜的陷害。

諸葛亮神機妙算,畢竟只是個故事中的人物,我所崇拜的毛澤東和馬雲卻是真真切切靠着自我的聰明才智,在屬於自我的那個年代裏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中國共產黨靠着小米和步槍打敗了擁有鋼槍、鐵炮和飛機的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除了依靠強大的羣衆基礎,與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也是分不開的,這充分證明了智慧的殺傷力遠比武器的要大得多得多。馬雲之所以能創造下阿里巴巴這個財富堆砌起來的“王國”,除了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因爲有精準的投資眼光和一流的制度管理,這些都離不開智力。

武力也許能幫忙你擺脫眼前的困境,但有時,它也可能把你拖入更可怕的深淵,僅有智慧,才能幫你擦亮眼睛,看到遠方無盡的完美。讓我們每個人都做生活中的智者,因爲智者無敵!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

這個暑假,我又重溫了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以章回體形式出現的長篇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從作品體例到題材內容,《三國演義》在中國小說歷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而這個暑假我對《三國演義》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賢者之死,死的憋屈

魏蜀吳,曹操、劉備、孫權身邊有無數的賢者,有惜才之人,也有不服之人,讓人記憶最深的莫過於魏國的郭嘉、司馬懿,蜀國的龐統、諸葛亮,讀書筆記.吳國的周瑜、陸遜。當然,也有許多有才之人都不到賢明主公的賞識而投奔他人。郭嘉,死得最輕的人,僅僅爲了曹操,爲他獻計獻策,水土不服,臥病不起,他也希望曹操可以贏。他死後,曹操很傷心。

而有兩個人的'死與諸葛亮有關。一個是龐統,一個是周瑜。“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有幸得到了二人,可龐統卻心懷妒忌,而亂箭死與落鳳坡,龐統的才智與孔明不分上下,唯獨在爲主公獻計之上,有了不服,儘管種種跡象預示着他的死亡,他卻執意領隊前進。另一位周瑜也是心懷妒忌,一開始就知道諸葛亮的才智,想着除掉,可不是有用處就技不如人,三氣周瑜,留下了一句他的怨念“既生瑜,何生亮?”對啊,既然周瑜這個智慧之人出現,爲什麼要有諸葛亮的存在?和孫策一樣,英年早逝,死的心懷怨念,死的憋屈。

寂寞諸葛亮

一直住在南陽,知道自己的才學卻隱居山林不願出門參與紛爭。直到徐庶推薦給劉備,三顧茅廬才讓諸葛亮受恩爲劉備打天下。可他還是很寂寞,蜀國的國君爲人善良,是一個很好的主公,一篇《出師表》表達了他內心的感恩、寂寞、無奈。遇到周瑜,知道不會成爲自己人,長相俊美,才華橫溢,必定有高傲且容不得別人的想法。諸葛亮明白,一邊處事一邊拜託別人不讓周瑜知道他過於聰明的智慧。可還是無奈周瑜的嫉恨。他是以劉備第一,自己利益第二的原則,三氣周瑜,讓蜀軍大獲全勝,卻讓自己失去了一個好對手。後來龐統也爲劉備做事,同爲江湖人嚮往的伏龍、鳳雛,卻不似他想的那樣明智,智慧和他自己不分上下,卻在爲劉備處事時衝動了。看着西方落下一顆星時,正值七夕,諸葛亮再一次寂寞了。第一次哭了出來,失去了一位友人或者也算是一位可以和自己拼才智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5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之年(169)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止這百餘年發生的事情,人物形象生動,其中刻畫了老奸巨猾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黃蓋,自大義氣的關羽……

“刮骨療毒”寫的就是其中一則。

關羽率軍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關平拔出臂上的弩箭,發現毒性已經入骨,關羽的右臂很快變得青腫,不能正常活動了。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軍,衆人只好四處求醫。忽然有一天,一個人從江東駕着小船,徑直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見關羽,來給他醫治。關平一聽,大喜過望。來人竟是天下聞名的神醫華佗!關羽請華佗坐下,命人獻茶,然後問華佗怎麼治?華佗說:“我自有醫治辦法,只是擔心君侯害怕。”關羽大笑道:“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華佗說:“立一根標柱,柱上釘一個大鐵環。把手臂穿在鐵環裏,用繩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開皮肉,颳去骨頭上的箭毒,再敷上藥縫合就沒事了。”關羽稱不用標註鐵環,飲了幾杯酒,人在與馬良下棋。華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發出了細細碎碎的聲音。關羽臉上也沒有痛苦的表情。

看了這件事,我對關羽生出了由衷的敬佩,多麼有魄力的一個人!即使自己的肉被颳去,也沒有半聲叫聲,反而還鎮定自若地與馬良下棋,若換做是我,怕是華佗連刀都沒動,我就叫着跑開了,哪還能端坐着神情自若?

由這件事,我懂得了男兒流血不流淚,要學會堅強。

三國演義的一個個人物有優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這些“優”在我的成長之路上樹立了榜樣。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爲人機警又有謀略,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啓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小時候,我看的是插畫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眼中僅僅只是如同漫畫一般的小人書,單槍匹馬,衝鋒陷陣,只記住了一些驍勇善戰的虎將,忠肝義膽的關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張飛,百步穿楊的黃忠,這僅僅是對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膚淺而無味。

書中的200多個人物構成了《三國演義》的靈魂。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爲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但在《三國》裏,我印象最深的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爲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集歷史與倫理於一體,他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但《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爲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爲的英雄爲之出頭,張飛纔會由溫文儒雅的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爲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我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天下三分,各國你徵我伐、用盡千軍良策,爲的是統一天下。可嘆的是相爭了六十餘年的三國、最後卻並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內政變故、慢慢衰弱、讓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族輕鬆吞併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來安慰自己罷了。

不看四大名著,枉爲中國人!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經典。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代楊慎的這一句詞,甚爲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同時,這一句詞亦是對三國英雄好漢的一句最真實的評論。

《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精彩的、讓人讀着讀着就會感覺身臨其境的故事,例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等等,都是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也是個個不非凡:老奸巨猾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張飛、有勇無謀的呂布……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的劉備,因爲他待人和善、重情誼、爲求得一個肯爲他出謀劃策的人而不惜“三顧茅廬”……

當然,最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抱着“劉備必勝!蜀國一統天下。”的念頭來看的,因爲當時覺得,孫權雖然有周瑜來輔佐他,但是,孫權畢竟有點優柔寡斷,難成大統;曹操生性多疑,爲人奸詐,我不看好他,所以,理所當然的,我會認爲條件較好的劉備會一統天下,江山從此開始姓劉。

可是,事實總是那麼的殘酷。

當我讀到《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時候,我在心裏默默地爲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叫好,心想,這回,三兄弟立了這麼大的功,肯定可以謀一個較高的官職來做,至少,也是五品往上,但是,事實又一次的讓我失望了。

劉備三兄弟雖然謀到了一個官職,但是,那個官職也太小了點,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尉,我真爲他們叫不公,明明立功的是劉備三人,可是,他們的好處卻是那麼的.小。不過,後來想想,在當時,皇帝不問朝事,董卓專政,那亂世將臨的時候,能謀個縣尉做做,就已經很不錯了。誰讓劉備生不逢時呢?

當我讀到《雲長溫酒斬華雄》和《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我深深地爲關羽的英勇而折服,同時也爲曹操而惋惜,這麼一個忠勇雙全的將領,不是他的,而是劉備的,因而,我也特別的羨慕劉備,有這麼一個將領兼好兄弟好哥們,任誰,誰不羨慕呢?

當我讀到《空城計》時,我又爲了諸葛亮的才智而再一次折服,又一次地羨慕劉備,因爲,他有一個可以爲他生爲他死的好軍師!

當我讀到《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時候,我再一次地爲諸葛亮的智慧而折服,而羨慕劉備,知道用心機來令孟獲從心底上服從諸葛亮,甘願爲他所調遣。

《三國演義》裏,還寫了“三絕”,分別爲: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

當然,《三國演義》裏,還有許多精妙絕倫的故事,這些故事,把一個個三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令人讀了,在不知不覺中,也沉迷於此,跟着裏面的人物一起悲憤,一起快樂,一起焦急……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8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著作,我非常喜歡這部小說。裏面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我最喜歡的就是關羽這個人物。他跟劉備,張飛桃園結義,一直和自己的主公出生入死,後來雖被曹操所擒,曹操對他可謂是無微不至。但他始終不忘當年結義的誓言,人在曹營心在汗。

關羽除了忠心之外,那一身的`功夫也是世間少有,手持一把偃月長刀,杯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可謂是無人能敵。垮下赤兔馬更是日行千里。不過此人過於傲氣。不懂得謙虛。最後就是因爲他的傲氣,被東吳大將呂蒙所殺。下場很悲慘。 就是因爲關羽的忠義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我們要學習關羽的忠義,做人還是要學會謙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9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爲裏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纔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爲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說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裏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爲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

中國是一個文學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學作品也很多,著名的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氣。我最近一個月抽空拜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書中有幾個人我對他們印象非常深刻。

曹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奸詐,狡猾,多疑,可又不失聰明。“望梅止渴”這個故事,就是他“哄騙”戰士,謊稱前面有梅林,從而激發戰士行軍的動力。書中稱他爲奸雄,有人覺得他太過奸詐,可是“兵不厭詐”不是嗎?

劉備,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我覺得他就像唐僧一樣,太過心軟了。劉備心腸太軟,太善良。諸葛亮幾次勸他奪掉他世兄的城他就是不聽,寧可帶着十幾萬老百姓一起逃亡也不聽諸葛亮的話。差點害死裏面的魏嚴,但他也很聰明,如果他非好漢,諸葛亮又怎麼選擇他?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當時盛傳“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得天下。我認爲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人了,無論多麼棘手的問題他都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草船借箭就是一個例子,誰會想到向敵軍借箭?這足以說明他的智慧。不過我覺得他一生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輔助劉禪,劉禪不是一個好皇帝,諸葛亮完全可以去輔助其他更有才華的人,可他卻將自己的一生寄託在了劉禪這個毫無希望的人身上,真是遺憾。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爲著名的一場。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曹操的大意,我想,他就不會輸的這麼慘了。這也是我印象中這本書裏最深刻的故事片段,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曹操。

有些人可能會問,三國中如此多仗義俠氣的人物,爲何我偏偏要喜愛曹操?

這是一個矛盾的心理。曹操的性格太多重,令人難以捉摸,而這正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感覺——神祕,像是蒙上一層朦朦朧朧的長紗,隱隱約約勾勒出一個輪廓,觸手可及之時卻又突然消失不見。遠看而不知其彩,近看而不知其形,這正是這部作品帶給我的震撼,也是曹操帶給我的震撼。

人人都有黑色的另一面,我認爲曹操也不是例外。他獨領千軍,雖尚有威嚴,卻壓力倍增,曾經被熱血砌起的肩膀又被這千斤的擔子壓了下去,這是多少人所感嘆的滄桑?

《三國演義》沒有用更多的筆墨着重描寫某一個人物,但是我可以想象出來:他可能擁有灰白的眉毛,枯黃的面頰,佈滿歲月痕跡的髮絲,原本高昂的眼神被時光轉換成了另一種東西,變得深不可測。曹操的眼底有什麼?隔着幾千年的歷史,我看不清他的眼神,但是那是深邃的,不可捉摸的,我感受到了這部文學作品中的`超然魅力。

羅貫中在怎樣的環境中,書寫出這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刻畫出一個個躍然紙上的人物?我讚歎着他的藝術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品,更不用說流傳千古的名著。我想象不出他寫作的思想,但是我能從現在人們的所作所爲看出來,他的這種精神影響了千百年後的今天的人的思想。

若是穿越過去,作者能否知道自己的作品會如此引人入勝?也許他只是想寫一段拋灑青春熱血的故事,在這段故事中融入他的人生遺憾,而創造出了一部不朽的傳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三國演義》裏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

近來,當我看過之後才發現《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好看。我被裏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孔明空城智退司馬懿》……我捧着書,愛不釋手,在這些故事裏流連忘返……

《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讓我非常佩服。我經常拿着孔明扇模仿諸葛亮,甚至做夢也夢見諸葛亮,夢見自己也成了諸葛亮,羽扇綸巾,英姿颯爽,好不威風,哈哈……

後來,媽媽告訴我,《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裏面的故事都是虛構的`,不是真的。媽媽說有一本書叫《三國志》,那裏面的故事就有着歷史的真實性,還說要買給我看,我真想看,在期待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2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說。它是由明朝時代的羅貫中寫的。身爲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故事裏的情節也是曲折動人,跌宕起伏。

就拿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來說一說吧!這篇故事主要講劉備,關羽,張飛這對結拜兄弟騎着馬與董卓的義子——呂布大戰了三百回合。漸漸呂布招架不住了,虛刺一槍後,便騎着赤兔,拿着方天畫戟,狼狽的逃回了營中。對於這篇故事,我對呂布的英勇非常讚賞,也很厲害,但呂布的武力使他非常自大,自認爲沒有人能夠擋住他那致命的一擊,哪怕是上萬人也不足以擋住他前進的'步伐,從而導致他的魯莽,從而導致他的魯莽給他鋪了一條險些丟掉命的道路。呂布的計劃不周全,劉備,關羽,張飛的出現使他的計劃亂了套,說白了,還是有勇無謀,光有力量,沒有腦子的一個人。

再者說劉備關羽,張飛他們用了老子腦子,決定好了計策,不慌不忙的進行着,這讓呂布成功進了套。所以要少用蠻力,多用腦子。

與呂布相比,關羽就顯得沉着多了。有一次他被毒箭射中,然後找華佗神醫來刮骨療毒。關羽的冷靜、沉着和有勇有謀,都讓我非常稱讚。他不像呂布那樣的自大,他都要好好思考一番,再作行動,而呂布是不動腦子,。便去戰鬥了,不動腦子武力值再高也沒有用,用智慧便可以做到以小博大。

劉備、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從一個無名小卒做到了開國皇帝的,就他們一點兵馬,能夠抵擋十萬、百萬大軍嗎?都是靠智慧啊!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活用智慧,便可以做到螞蟻吃死象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3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

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最後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不是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了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不是諸葛亮(總感覺這個人被神化的有點假了),而是曹操。大多數人認爲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曹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失敗的態度:兗州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繡,赤壁敗給周瑜和黃蓋,漢中敗給馬超。每次失敗他都能以他獨特的方式對待,體現了他作爲一個優秀統帥所應具備的素質。面對挫折學會克服,遇到磨難學會堅持,這些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能可貴的'好品質,都詮釋在了曹操對失敗的那抹苦笑中。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有時我常想,如果曹操不是曹操,那他不知死了多少次,但真正的曹操總能死裏逃生!亂世中需要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不管別人認爲曹操人格如何,我覺得三國需要曹操,如果三國沒了他,不僅僅是三國演義這部書不精彩能形容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曹操的錯誤怎能和他的諸多貢獻相提並論!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爲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爲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羣衆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爲“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爲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爲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羣”,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爲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爲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乃至今後華容道“義”釋曹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爲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着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爲了擡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爲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爲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人物。

龐統:雖與諸葛齊名,境遇卻十分淒涼,不是得不到劉備重視,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視……在諸葛亮的光輝下,龐統悲慘地淪爲華麗的龍套……

趙雲: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坡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一身是膽”的美譽,老了仍然力斬五將,武力勿庸置疑。至於品德,自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生入死,而且爲人剛正耿直,劉備有這種人追隨真是三生有幸……

孫權: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這位後輩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個人認爲十分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