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開始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開始接觸這本書以前,覺得哲學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它是一種很飄渺,離我們很遠的一種東西,並覺得哲學很枯躁,很無味。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很不理解裏面的內容。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不會有人會思考這兩個問題吧,至少我沒有。但隨即我被裏面的哲學理所吸引了。看着看着,有時甚至會懷疑我是否真的存在,從而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上留下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哲學,對世界的看法。哲學本是枯燥的東西,但《蘇菲的世界》卻全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用生動的語言和奈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產生了一種閱讀懸疑小說的心情。

與其說在看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收眼底。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爲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許多哲學學派始祖蘇格拉底。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理解的一些現象歸於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着,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___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___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紅十字軍爲了耶路撒冷那稱爲___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爲了教義,可後面他們虐寺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爲只要人願意,本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瞭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啓蒙讀物。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一開始她只認爲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後,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祕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並加以解釋。然而隨着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現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爲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後,蘇菲和艾伯特終於脫離了少校的控制,並隨着小說的結束而結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爲他女兒創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係,在跟我們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麼,因爲主宰着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想到到了笛卡爾說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也許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爲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祕。在探索這些奧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爲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麼寫一個人的世界。看了前兩頁,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慾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爲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裏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爲什麼叫馬,何爲馬,在沒讀着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爲什麼?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裏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爲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纔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髮,目的是爲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後,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纔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你可以單純地把它當做一部有趣的小說,同時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部有關西方哲學歷史的入門介紹書,無論是從那一個方面,它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對於徘徊在哲學大門之外而不得其法的人們來說,這本書確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臺階,讓你明白哲學其實並非高深至無法企及的地步。

首先從一個小說的層面來說,《蘇菲的世界》中的故事,是以一種十分新奇的非傳統的方式進行展開的.。小說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個——蘇菲、席德和艾伯特。畢竟,這部小說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塑造一個宏偉的世界或是展現奇詭的情節,故事的精彩與否並非十分重要。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種敘述的方式,使小說有了別開生面的趣味性。文中不同主角的對話,分別帶有着不同年齡的情感色彩,這也使得其中的敘述與介紹變得不再枯燥,反而多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清新感。這也像是在一本故事書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一段又一段新故事,卻巧妙地串連在一起,不僅不顯生硬,反而令人有了一讀到底的興趣。這也是它作爲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另外,文中的蘇菲亦是艾伯特筆下虛擬的人物,卻在故事結尾逃離而出。無論其是否荒誕,至少作者給予了這部小說一種更高的思考——我們是否真實,是否存在,亦或者是人類本身就是虛構的產物,着實給讀者的哲學思考起了個好頭。

而在哲學啓蒙書的角度上來說,《蘇菲的世界》也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當然,若要正式地瞭解哲學歷史,還是通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更爲有效,但對於大多數只想有所瞭解而不作深究的讀者來說,這部書對於他們的意義要深遠得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比起一部枯燥的說明哲學歷史的文獻,一部小說顯然更加能夠引起初學者的興趣,而小說的受衆比起能從文獻看起的學者來說更是多得多,即使從中只有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讀者真正對探究哲學有了深厚而持久的興趣,那也是不小的數量了。而其本身也不是笨拙地把哲學理論說明一遍,而是運用了多種形象的比喻,不僅符合書中蘇菲年齡不大的人物形象,也將各派哲學的觀點深入淺出地講解出來,或許有些偏頗不實之處,卻也算一種獨到的見解了。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大衆化的哲學史,或者說是劍走偏鋒的故事書。你既能從中學習到哲學的智慧,又能感受到故事的起伏,這樣的書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裏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學家纔會踏上危險的旅程,努力地回到毛皮頂端,探索世界的奧祕。還沒開始讀這本書時,“無聊,枯燥,難以理解”這些詞不斷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裏,哲學是個十分枯燥的學問,在哲學的世界裏,每天只會被無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環繞。

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大錯特錯。這本書,拋去了傳統哲學的枯燥與無味,將難以理解的哲學問題分化成一個個易於理解,貼近生活的例子,將哲學簡單化,實際化,碎片化。

從自然哲學家到理性哲學家;從希臘到羅馬;從文藝復興到啓蒙運動;這本僅僅厚達2cm的蘇菲的世界竟然濃縮了西方近幾千年的哲學歷史,並且還吸收了來自各個時期的著名哲學家的理念。

但是在這浩如煙海的哲學家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最受益匪淺的是他,將整個世界分爲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的獨具一格的柏拉圖。

只有它將紛繁複雜的世界簡化成薑餅人和模具的關係。即使用一個模具做出的薑餅人也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但是他們均有一個共同點能讓他人一眼便能認出他是薑餅人。這邊是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界的區別。讀後感·在物質世界的背後,必須有一個“真實”的存在,這便是“理型的世界”,而這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和現象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而感官世界則是理性世界不斷演變形成的擁有具體特徵的世界。

其次,他亦是哲學與人體的器官聯繫在一起的第一人。人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頭、胸、腹。人的靈魂亦是如此。“理性”屬於頭部的能力,“意識”屬於胸部的能力。“慾望”屬於腹部的能力。柏拉圖認爲理性追求智慧,一直追求勇氣,慾望必須加強阻遏。對於當時的'時代而言,這真的是一個首創性的思想,真的是令我十分的欽佩,這不用的加深了我對哲學的愛與追求。

但是,最令我佩服的是柏拉圖對女性的認知。他認爲國家若不教育並訓練其女性國民,就好像一個人只會鍛鍊右臂,不鍛鍊左臂一般。他把女性比作是一個人的左臂,這正間接地肯定了女性在社會中該有的地位,暗藏着早期的“男女平等”的意味可見,在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歐州,擁有這樣先進的思想是多麼的不易啊?

蘇菲的世界,亦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他會喚醒每個人你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他會帶領芸芸衆生走向哲學的殿堂,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顯然是一部哲學的入門級作品,雖然女主角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但我相信這本書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受益頗豐。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這個經過喬斯坦·賈德巧妙編排的主線把歷史上重要哲學家及重要時期裏那些相對晦澀難懂的思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足見其造詣之深厚。

縱觀人類的哲學史,感覺就如同印歐文化中強調的輪迴一樣,從研究自然到個人,又從研究個人到精神,然後又開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迴歸自我的探尋······雖然反反覆覆,但每次都能帶來新的觀念和新的進步,引導着人類社會的進步,正如黑格爾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進步,使得人類朝着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的大腦纔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種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覺中誕生,然後通過實踐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是想知道爲什麼,所以不斷的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但是,隨着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們發現相對於已掌握的知識來說,竟然還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的。難怪蘇格拉底說: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驅使去探索世界,以至於我懷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類滅亡的開始。而這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不要過於習慣身邊的一切,不要沉溺於以往的經驗之中,用一種好奇的喜歡發問的態度去看待我們所在的世界,這也是《蘇菲的世界》要讓我們每個讀者認識的道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學習《蘇菲的世界》第二篇的時候,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這一篇主要講的內容是什麼?我是第一個回答出來的,我的答案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老師用嚴肅的表情對我說:“你肯不肯定?”我看到此情此景,根據以往的推論,肯定是錯的,於是我又接二連三的在文中找出了幾個句子。等同學們都找完以後,老師告訴我們,我找的第一個句子是對的。

我很吃驚,既然我找的第一個句子是對的,老師爲什麼要用這種表情來看着我呢?老師說:“這就是因爲你不夠自信,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太粗心了,導致你只要看到老師表情嚴肅一些,就認爲自己是錯的,把自己是錯誤的這個認知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就是我思維的一個漏洞。

在討論完這個問題之後,老師又讓我們把文章看了一遍,讓我們找出文章中三個問題之中,哪一個是我們最感興趣的?我說的是第一個,文中講的是一個火星人從臺一個很小的太空船裏爬出來,擡頭看着我時,我會怎麼想。我用稀疏平常的語氣說:“這個外星人既然能到地球來,肯定是科技比我們高很多,既然這樣,他到地球來的原因一定是邪惡的,我沒有什麼想法了,他肯定會把殺人滅口的。”

老師用嚴肅的語氣跟我說:“你怎麼知道他就是邪惡的呢?你的認知裏已經判定了外星人是邪惡的,這是你的固定思維模式。你缺少了對這種事的好奇心,你這樣就失去了一個可以和外星人做朋友的機會。如果他是友善的呢,你爲什麼不先去上前和他交流呢?”我一頓時一驚,突然明白了,這就是文中講的對世界的好奇心缺失。

我們認爲地球有地心引力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世界爲什麼能停留在這個宇宙的`空洞當中呢?在沒有地心引力這個概念的時候,人們是怎樣認爲的呢?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你爸爸在飛,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老師給我們舉了很多很多例子,你是否覺得和平是理所當然的?你是否覺得爸爸媽媽愛你也是理所當然的?你是否覺得一個穩定的工作很重要?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實則不平常。

老師,讓我們現在就明白,懂得了這些道理。我們要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考慮清楚再做選擇。不要以爲任何事都是平常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記得初中時即在河南路科技書店買了《蘇菲的世界》,那時貝塔斯曼剛推出,自己完全是被那些嶄新的封面和包裝所吸引,興沖沖買了兩三本書,回家還寫了篇“買書,是因爲封面精緻緣故”的“感悟”。小時候看書慢,一字字啃到23頁便覺費神看不下去,於是乎扔進書櫥,一擺十年之久。現在整書櫥,太多兒時買來未讀之書了。雖有仰望星空般看幾百年前過去的感覺,實則嘆息自己在青春年少時失卻了多少啓蒙良機,懵懵懂懂。蘇菲亦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如果當時能有幸讀完,想必那種親臨故事情節,所受震撼之感要比現在強上千百倍。可又會有所質疑,如果當時讀它,自己又能讀懂多少呢?因爲專業之故,自己是帶着淺薄的西方文化背景來讀的,書中的涉獵,有些使我溫故知新,有些解答我的疑問,有些開啓了新的觀點和視角,纔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可是小時候沒頭沒腦,嚼起來會否覺得生硬呢?未知。哲學是博大而深奧的,只怕此刻的我,也未能將這本啓蒙書如數讀懂吧?成長和讀書就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相輔相成,在矛盾中取進呢。

Sophie是智慧的意思,書名取《蘇菲的世界》,將讀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質疑這個世界,質疑自身,開始了一程奇幻之旅。作者巧妙的情節構思,使讀者不禁對自己的存在也產生了疑惑,彷彿我自己就是蘇菲,或蘇菲確實存活在我們的意念裏。每一個哲學派別的講述,我們都似親身活在那些哲學家眼中的世界裏,不能自拔。思索將我們帶入不同的宇宙觀中。智慧,源自於我們本身,發人深省。

文史哲不分家,《蘇》將哲學概況的通俗演繹,解答了我許多以前唐唐課上似懂非懂的內容。從自然派,古典派,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啓蒙運動,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到現代的存在哲學,不僅僅是文學常識,歷史背景,藝術形式的介紹,還有自然科學,政治經濟等。其實,世界百科不分家,而哲學,就像百科的起源和索引,於是《蘇》能像行雲流水般在各個領域中自由過渡。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哲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前因後果,稟性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也都能從中找到對應。找到了原因,我們往往就能知道下一步如何走,如何保持和諧,如何追尋適合自己的生活。哲學將我們從兔毛深處中沉睡麻木的我們拉出來,試圖看清我們自身,看清這個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

書中有幾個句子,我很喜歡。

“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辰。”

看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真美。這是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了。大概是說,我們和星辰一樣在曠遠的宇宙中孤獨而不可重現地存在,既讓人驕傲,因爲我們和星辰一樣可貴又優美,又讓人悲傷,因爲星辰也是終將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在我看不到的.滿天星火裏,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終於到達地球,而發出光芒的星辰,或許已經湮滅無存。我們,也是星辰。

“事實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缺少光線的照射罷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雙不同的眼裏,亦會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裏,黑暗,只不過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過是,太陽有點遲到。

哲學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麼哲學是什麼?《蘇菲的世界》裏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裏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纔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和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因此,我認爲,哲學的本質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讓人們思考,爲什麼世界是這樣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認爲世界本該是這樣。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哲學家。

說不定,讀完這本書,你就會開始思考。翻開《蘇菲的世界》,它會帶你走進一個智慧的哲學聖殿。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蘇菲的世界,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神祕的哲學導師向一個名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

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她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這個少女也在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新的疑團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們。作者化身爲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爲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爲哲學家?在此,作者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爲什麼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卻反而失去了這種本領呢?!是我們受到的束縛太多了嗎?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問題嗎?還是……我沒有答案,我只是開始在反思了。

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誨,黑暗向光明的衍化,還有豐富的自然科學,反差強烈的巴洛克藝術氛圍…讀此書猶如品嚐哲學盛宴,回味無窮。《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爲每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點燃了一盞盞明亮的航燈……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今天繼續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麼多誘惑,堅持抱着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這裏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閱讀最感興趣的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論,他認爲“當一個物體———諸如一棵樹或一隻動物——死亡並分解時,院子就分散各處並可用來組成新的物體。這些原子在空間中到處移動,但因爲他們有‘鉤’與‘刺’,因此可以組成我們周遭所見的事物。”這樣說來,世間萬物應該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着,等到適宜的條件,結合成一定的形狀,就可以變成一種物體,這種構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構成的嗎?

蘇格拉底最譽爲“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裏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羣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衆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後,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爲兩人都爲了自己的理想甘願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看來沒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後麪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後人的關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蘇格拉底說:“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認爲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會不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爲惡。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爲一個不快樂的人?

我們常說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應該就是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連心都壞了,目標都不對,還能走多遠?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着,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後面看結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我就想這樣跟隨着蘇菲,跟隨着神祕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麼。說實在的,他已經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這本書的結構真的非常妙,大局觀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用蘇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製造懸疑,引人入勝,使讀者自動代入蘇菲的角色接受哲學課程,完全不像純粹的哲學課本讓人昏昏欲睡。而隨着席德生日的臨近,謎團漸漸浮出水面(爲了不劇透,以免影響其他讀者閱讀,具體內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達了前面所有章節都談論到的某個哲學問題。

以前對哲學有一些偏見,總覺得哲學是類似神學或者研究一些永遠沒有答案問題的學說,後來瞭解了辯證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觀,但還是難以理解。有認識的哲學系的同學,會很好奇他們都學些什麼,作業和考試是什麼樣兒的,今後做什麼工作等等。看完這本書發現,哲學並不是純粹的思想層面的學說,它和科學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哲學家大多數也是科學家,他們也會通過實驗來驗證他們提出的理論,甚至可以說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哲學家在解決哲學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總結出來的。

我們從出生就被教授許許多多的知識和所謂正確或者說主流的世界觀,當我們看待某些事物時會產生一些“理所當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數人都會持這種看法,這就是大家從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觀的結果。然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這些所謂正確的世界觀是從何而來的,甚至在閱讀這本書的開始階段,讀到一些可能被現在世界擯棄的哲學思想時,不由自主地鄙視並否定它們,但越往後讀,我發現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現有知識水平的判斷能力之外了,這時我才發現我的傾向性變得很弱,再也不能那麼毫不猶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麼了,我需要利用我現有的能夠被證實的思想觀念來推理這個新出現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內,進而決定自己是否接受它,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觀形成的大致過程吧,被大多數人或者能引領世界的少數人認同的思想便被寫進教科書。但是,後來黑格爾出現了,他明確地告訴了我歷史的發展規則——辯證法。辯證法又告訴我,我們現在認爲理所當然的事物可能會在若干年後會變得非常不可思議,所以我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絕對正確的,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永恆正確的觀念,因爲它們跟所處的歷史環境有關,可能類似於邊界條件對結果的影響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蘇菲的世界》第一遍終於讀完了,讀得較慢,因爲關於哲學,比較燒腦,並且每天和一本散文類的書搭配看,搭配的兩本散文書早讀完了,也虧後來搭配的《沈從文經典作品選》大開本,耐讀,還剩有幾十頁,終是熬過了《蘇菲的世界》。

除了讀時的腦洞大開,過後卻並沒有太多的印象,有點慚愧。

所做的比喻,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而我們多數人都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不願爬出、得過且過的人;再就是“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

印象較深的金句:

“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唯有平衡、節制,人才能過着快樂和諧的生活。”

“我們的本質原來也和夢一般,短短的一生就在睡夢中度過……”

“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

“尊重每一個人的本身,而不要將他當成達到某種外在目的的手段。”

……

所有提到的哲學家,記住的有:

德謨克利斯特,他提出了原子理論,還有關於‘靈魂原子’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

希波克拉底,他的‘醫學倫理’,他要求學生宣讀的誓言,我覺得讓如今的醫生來宣誓,也是合適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師生關係的繼承和發展,也有個印象,得益於學校裏學的知識的積累,知道這三個人;

笛卡爾,以前只知道他是一個數學家,座標系,笛卡爾定理,原來他也是個哲學家,‘我思故我在’竟是他提出的;

之後的康德、黑格爾,只是知道是哲學家;

達爾文,只知道是進化論的提出者,不知道也是個哲學家;

馬克思、恩格斯,這些因爲國家的制度,在小時候的政治裏就學過他們的思想。

哦,還記得一個休姆,但是他的哲學思想不知道主張什麼了。其他的那麼多的哲學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

正如作者所說:“這不是一個讀一次就可以的故事”,我也需要再來讀,再來讀。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幾乎每一個剛開始看《蘇菲的世界》的人都會有着一個共同感受:抽象的很。的確,因爲對於西方哲學,作爲東方人的我們都不太瞭解。而此書又是以小說的形式刻畫了蘇菲這麼一個主人公,經過不斷收到哲學家的來信來了解以及學習西方哲學,從而向讀者展現了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

讀這樣一本關於哲學的似乎遠離生活的書,我們又該學到些什麼呢?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剛好回答了這個問題。“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也許我們能夠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我覺得這句話一語中的。細讀下來,能夠發現哲學真的很高深莫測,衆多哲學家各有着自我的見解,似乎也都挺能自圓其說。

而對於我們這些一般人有時候根本就覺得他們真的是沒事找事幹,你說怎樣有好好的生活可是,偏要來探討這些似是而非的道是有關哲學的問題?其實不然。就像書中所說的“大多數人都把世界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既然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成爲一名哲學家,那麼我們應當要學的就是像他們那樣,以哲學的方式來思考。

於是很多時候也許很多你所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就一下子想通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已收穫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了要學會獨立思考。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他們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他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地提出一系列哲學性的`問題。

我稱之爲獨立思考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才讓人變得深刻,有深度。也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不斷的思考,纔不會讓自我在生活中墮落,纔不至於讓自我成爲生活的奴隸,成爲那“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俗人”。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而這也應當是我們所前進的方向。

另一個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在上一週的讀書沙龍交流會中,和同學們一齊交流讀書心得時,我從她們身上找到了一些很好的讀書習慣。一向以來,我總是習慣於做讀書筆記,看到那種砰然心動有所啓發的句子就記錄下來,然後看完整本書後,剩下的往往僅有讀書筆記,儼然沒有自我的疑惑、思考等等。

而在同組成員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她們有的側重於自我的疑惑,把不懂的問題都提出來;有的側重於聯繫生活,把其中一些哲學觀點應用於生活上。這樣一來,也就豐富了我的讀書方法。

我想,以後我也應當學會在書中找問題,不斷思考,並應用於生活上,而不再是爲了讀書而讀書。我期待着讀完《蘇菲的世界》能帶給我更多精彩的收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這個暑假,老師讓讀三本書。前兩本是統一規定的,而最後一本是我需要在給的幾本書中選一本的。在此,我毫不猶豫的拿起了來自挪威的喬斯坦·賈德的作品《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讀過了。這個暑假,我重新翻開了這本書,這使我不禁回憶起了故事裏許多情節。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名爲蘇菲的14歲少女在一次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離奇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開始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迷團一樣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祈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的知識去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詭異、更離奇。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是一本哲學書,我也從未思考過哲學是什麼。但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像蘇菲一樣,去思考書中的哲學問題,有的時候我還會因爲去思考一個問題而躺在牀上久久睡不着覺。

其實從表面來看,這是一本哲學知識的書。但實際上,它也算得上是一本歷史書,甚至是一本懸疑小說。看到後面,我越來越覺得後面的這些哲學知識枯燥乏味,但一直支撐我看完的是什麼呢?是故事情節。帶着這份好奇,我選擇讀完了它。

書中介紹哲學家時,也同時介紹了許多歐洲古代的歷史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啓蒙運動等內容,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書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紹。而席德是誰,席德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這兩個人疑慮又將整個書變得有一點懸疑色彩。當我看到狗開口說人話,香蕉皮內寫着字,蘇菲的哲學老師把她叫成席德時,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這本書最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段就是蘇菲和她的好朋友喬安出去露營,然後偷偷潛入哲學老師的小木屋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的那件事情。如今我想起那段情節我仍然有些緊張、激動、害怕。

在書的結尾,席德與她的父親和蘇菲與她的老師的位置關係完全顛倒了,原來蘇菲對於席德的疑惑變成了席德對於蘇菲是否存在的猜想。似乎將他們換個角度,故事又會產生新的趣味。

無論是上一次讀這本書或是這一次讀這本書,我都感覺我已經神魂顛倒。這麼快就到了這篇讀書筆記的結尾,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像別的讀書筆記一樣發出多麼大的感慨,但我先說一句:多思考,多觀察,多問一個爲什麼,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秀!

《蘇菲的世界》,是精彩的世界!再讀一次,也仍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