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讀後感週記(通用15篇)

關於讀後感週記(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讀後感週記,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讀後感週記(通用15篇)

讀後感週記 篇1

寒假中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小學生葉聖陶讀本》,我原以爲是本作文選之類的書,沒想到卻是本童話小說。我在做完作業之餘好好飽讀了其中的幾篇。全書23篇短篇童話,每一篇都引人入勝,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本書跟以往的童話書不同,以往的童話書都是以純真、夢幻、美好的事物結尾的,但是本書葉聖陶爺爺不僅有童話的純真,還融入了許多“成人的悲哀在裏面”,給予我無限感慨,給我一種心靈的震撼。

當我讀完《小學生葉聖陶讀本》之《稻草人》後,感觸頗深,文中的稻草人是個心地善良的人,非常有愛心的人。稻草人立在田野上,見到了一幕幕的人間悲劇,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揪心的苦難。稻草人夢想着能提醒主人,能趕走蛾子,能幫助漁婦,能阻止一個女子的輕生。讓我感觸最深的情節就是當我看到那位老婦人的麥子被啃得精光時,我的心中泛起一陣痛楚,怎麼可以這樣?這些麥子都是老婦人一棵一棵親手種植的,而那些害蟲卻毫不費力地大膽偷吃了,不付出任何代價。我似乎看見了老婦人花白的頭髮和兩行混濁的眼淚。老婦人的遭遇是悲慘的,但是我想說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稻草人的苦難無法說出,老百姓的苦難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說不出任何話,幫不上任何忙。他用盡全力揮舞扇子也趕不走那些可惡的蛾子,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裏有着急,有怨,有恨,有慚愧,也許最後他倒在田野裏就是因爲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們在受苦了。

其實稻草人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種人,一種默默無聞,而無私奉獻,平平淡淡的生活、工作,卻又不平凡的人!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敬仰的人,同時更是我們要追求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的那種人。

只要是讀過葉聖陶童話的人,一定都會有所收穫。像媽媽所說葉聖陶爺爺的這本書讓人感受到童話世界裏如詩如畫的美好,它讓我們嚮往,也讓我們瞭解到了現實世界的一些悲哀,不由得要去同情那些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媽媽說這本書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雖然我現在還不能全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我相信在我今後對這本書細細的品味中會理解,會懂得更多更多。

讀後感週記 篇2

這個月我讀了一本莫里斯·梅特林克,作者是比利時人,肖寶榮改寫的《青鳥》。這本書講得那是相當精彩,當主人公這對敢於嘗試的兄妹遇到仙女得到的神奇帽子興高采烈時,我也眉開眼笑;當主人公去濃霧瀰漫的森林裏感到心驚膽戰,害怕時,我也變得不知所措,接着變慌張好像一個罪犯天高海闊都要被警察抓住,然後變害怕。

《青鳥》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兄妹尋找青鳥的故事,一路上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夜宮的五道大門;恐怖的墓地之旅,難以置信的青孩子的世界;以及幸福家園的見聞。而種種的這一切都是爲了讓兄妹倆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

書上有幾個片段令我感到高興,羨慕。“這個時候,又有兩個青孩子擡着一串巨大的葡萄走了過來。那串葡萄上的每個葡萄每個都像梨子那麼大,兩個孩子擡着可費勁了,小臉蛋都漲通紅呢。”我爲這兩個孩子能種出這麼重的葡萄感到高興。“就在咪蒂還在品嚐這個巨大又不失美味的葡萄的時候,一個孩子抱着一個比自己臉還大的蘋果走了過來。從遠處一看,你還以爲那是一個長着蘋果頭的孩子呢。”我看到這裏時,總覺得這麼大的蘋果是不可能的,但結合起前面青孩子種出得巨大葡萄,我覺得很小的青孩子能種出比臉還大蘋果小菜一碟,如同細線穿過珍珠上的孔一般。“就這樣,那些青孩子都跑過來向兄妹倆展示他們那些新奇的發明。跑向蒂蒂的都是展示他們的機械,而跑向咪蒂的則都是展示植物的。就在兄妹倆看得正帶勁的時候,一陣哈哈大笑聲貫穿了整個宮殿大廳。”我十分羨慕這兄妹倆,一個能看見未來新鮮的植物,一個能看見未來有用的機械。我不禁幻想,要是我也可以品嚐未來的高級的新鮮的“胖”水果,還可以看見未來先進的機械。

我讀了《青鳥》明白了凡是應該要先苦後甜的,經歷過各種困難和磨難後,兩兄妹得到幸福。整個故事就完美地結尾了。

讀完《青鳥》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讀後感週記 篇3

父母課堂每期必讀。如今讀父母課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凡是有責任感的父母,選讀這本雜誌對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有幫助的。裏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層面也很廣。讓家長們受益匪淺,這本書好像一盞燈,給家長們指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學問,不懂教育的家長又怎能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學習好,各方面都要全面發展,以後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而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寵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簡直太差,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們會幹啥?以後又怎麼能去適應社會?先別說洗衣做飯,就是獨自出門購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獨立解決的能力就更差了。光學習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癡更可怕。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獨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要放開手腳。不要什麼事情都擔心孩子會出錯,而不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就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就會無意中扼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讓他獨立去做。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實踐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在這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這樣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以後的行動中更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

總之,要結合當前的環境施之恰當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從未有過這麼深刻的體會。通過讀父母課堂,讓我瞭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養,要放開,要融入社會。要給他們一些關愛,要從小鍛鍊他們。給他們提供小小的舞臺盡情施展發揮,將來就能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爲一顆耀眼的明星。

讀後感週記 篇4

早上睡意未退地走到陽臺,朦朧中紅影繚眼,陽臺的“迎春花”開了!一夜之間開花了!每天我必須多次經過的陽臺,怎麼沒留意過它有結蕾跡象?

從來認爲,花是女人的心事,花名是詩人筆下的詩意,花語是惜花人紅箋上的嘆惜。因此,不解花事不知花期便無花語了。

陽臺這盆花,我既不知它的來歷更不知花名,一年到晚,靜默無語,只有每年春節前纔開花,因此我便稱爲“迎春花”。去年春節前夕,看着客廳裏沉悶的擺設,好像該有些春意的點綴。來了興,去綠肥黃瘦的花市裏轉悠了半天,結果空手而歸。於是把閒置陽臺這盆被冷落的花移到客廳裏,用抹布輕輕擦去葉片上斑結的塵土,澆些水,換了底座。就這樣,一個節日,在深紫紅的熱鬧中匆匆度過。

明天就是立春,花在節前如期開了,提醒我春天已漸漸來到。盤算即將過去的一年,平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說不出有何收穫。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 莫作蔓青花眼看。”白居易《迎春花》詩中的花是黃色的,他把這首詩贈給了楊郎中,告訴這位郎中“莫作蔓青花眼看”,並說明了“黃色花中有幾般”,言下之意迎春花不亞於菊花的高品,雖然是開在了荒郊野外,因它能凌寒報春開,切莫當做一般的閒草野花對待。我眼前這深紫紅的“迎春花”,雖沒有詩中黃花的高品,但卻一刻不誤地報春來,出其不意自有它一份獨特的熱情和期盼。

花事報春,暗送消息。平淡生活中,總是有一點一滴的寓意。平凡的工作,離不開每一天的積極。歲月匆匆,只要感恩生活,便能從中體會一絲驚喜。春天來了,春節快到了,有了去年的經歷,不會再去關心花市的萬紫千紅,還是從陽臺捧回我的“迎春花”,讓它祝福每一天!

讀後感週記 篇5

相信大家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幸福美滿的。直到我拿起老師推薦的《童年》這本書,才知道並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他母親和祖母帶她一起去祖父的家,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染坊主,但他的染坊已經面臨破產了。他還有兩個舅舅,同樣也是非常暴力、自私、市儈的人。阿廖沙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飽受虐待。讀到這裏我心裏微微一震,阿廖沙真了不起,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還能堅強地活下去。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已經放棄了。有一次,我被英語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我回答錯了,被同學笑話,我就想換組。因爲我怕拖大家後腿,所以我想逃避,而不是想怎樣才能學好英語,爲小組爭光,爲自己爭光。我要好好向阿廖沙學習。

處在這樣醜陋的家庭,我們肯定擔心阿廖沙被帶壞,但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醜陋不堪的一面,他身邊還有善良正直的人,這個人便是他的祖母。祖母讓他堅信黑暗總會過去,未來只屬於光明的。祖母雖然也和祖父一樣窮,一樣家庭環境不好,但是她善良、仁慈,處處都讓阿廖沙感到溫暖。阿廖沙還交了很多善良的朋友,比如善良、樂觀的小茨岡人和正直的老長工,他們教會了阿廖沙正直。讀到這裏,我認識到交朋友的重要性,好好的交朋友可以讓你開闊視野,學會與人相處。如果不這樣的話,就會像阿廖沙的舅舅那樣,不斷打架,互相傷害。如果學會愛,學會寬容,學會謙讓,他倆舅舅就不會這樣。最後阿廖沙母親去世,一場葬禮,一場家宴,一次吵架,終於讓阿廖沙走出家庭,奔向社會……

《童年》這本書中高爾基童年的痛苦生活和我們的童年簡直天壤之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在這五彩的生活中健康地成長!

讀後感週記 篇6

所有的苦難與揹負盡頭,都是行雲流水般的此世光陰。所以你要相信苦難背後就是美好的東西

簡愛這本書講的是,女主角簡愛是一個被放在舅母家的可憐孩子,那個家庭不曾管過她,之後又把她送到一個很惡毒的學校,每天受盡折磨,連她最好的朋友海倫都去世了,這個源於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親身經歷,她的兩位姐姐都是在寄宿學校感染風寒而死的。幸虧簡愛有一個對她很好的老師陪她度過艱難歲月。她的老師離開了之後,簡愛也畢業了,來到一個家庭當小女孩的家庭教師,她沒有想到會愛上那位主人羅切斯特,他們兩個本來是要結婚了,但是簡愛發現羅切斯特有夫人,她傷心的離開了。羅切斯特的夫人是一個瘋子,把他的家燒了,羅切斯特失去一條胳膊和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也失明瞭。最後簡愛來到了他的身邊,羅切斯特還是被簡愛打動了,他們開啓了美好的愛情。

夏洛蒂勃朗特創作了的簡愛是一個非常形象且非常生動的女性角色,裏面包含了很多完美的性格,比如說,追求女性平等獨立,簡愛是一個勇敢而堅強的人,我相信夏洛蒂勃朗特也是希望現在的女性能夠擁有她們所應得的待遇,而不是天天被使喚,應該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很強大。

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麗勃朗特及安妮勃朗特被稱爲英國文學史上的勃朗特三姐妹,她們三個生活貧困但是才華出衆,在文學史上都留下了著名的作品。他們的父親沒有重男輕女,女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簡愛》這本書的出版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過拒絕,後來才被一個出版商看中,出版之後就引起了轟動。

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句話: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熱愛自己、忠於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讀後感週記 篇7

她被虐待過,她被拋棄過,她被人生拽到最低層過。但她不卑不亢,她一點一點地將生活扳正,過成她喜歡的樣子。

相比海倫,簡愛雖身體是健康的,但是她的經歷確實要比海倫坎坷,甚至可以說,她過了傳奇的一生。她幼年時,便成了孤兒,父母皆連去世,懵懂的簡愛被收養在舅舅家裏,就在簡愛抓住了生命的稻草的稻草時,萬幸中的不幸——舅舅也離開了人世,命運彷彿是一個錘子,狠命地敲擊着簡愛孱弱

的身軀。可偏偏在這個時候,蠻橫無理的舅媽嫌她礙事,將她送去了洛伍德學院。就在簡愛徘徊於人生的低谷時,一雙大手緊緊抱住了她,她便是簡愛人生中的恩師——譚波爾小姐。她教會了簡愛很多,最後她去奔赴了愛情,與一位牧師結了婚。

故事的後半段,簡愛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在結尾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故事這樣結束了,但是簡愛的經歷,卻值得我們思考。在跌落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而是努力地向上爬着。她幾乎沒有家人,在被表哥欺負的時候,她沒有忍氣吞聲,而是有理有據地批判着他。在舅媽需要幫助的時候,她不計前嫌,她再一次踏上那個讓她留下痛苦記憶的地方一一蓋茨海德府。正是因爲她堅持不懈的精神與她那寬闊的胸襟,才使這本書在文學史上有了巨大的地位。

作者本人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寫這麼一本文學鉅著,離不開他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她曾寫過一本書——《教師》卻不被他人看好,她也如書中的主人公簡愛一樣,絲毫沒有灰心,她用她全部的熱情綴寫了這本文學鉅著——《簡愛》。

人生中的挫折,或許是上帝給你的清醒劑呢,從低谷中爬上來,或許前面就是詩和遠方了呢。

讀後感週記 篇8

尊嚴和愛,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一個是高於生命的靈魂,一個是包容萬物的思想。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它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賦滿了鏗鏘的筆調,它帶着主人公用一生去旅行,去感受人間的冷暖,去觸碰人們的心靈。這本書描述了簡·愛坎坷不平的生經歷,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簡這樣

一個不安於現狀,敢於抗爭,追求幸福,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以小見大,情節跌宕。薩克雷稱讚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

簡愛是一個孤女,從小寄養在舅媽家,舅媽的兒子經常打罵她,舅媽的女兒看不起她,舅媽甚至把地關進陰森恐怖的紅房子,這讓地幼小的心靈刻上了深染的烙印。後來她被送去洛伍德孤兒院,在那裏她經歷了被院長侮辱虐待和失去朋友的巨大打擊。面對這些,簡愛沒有被打倒,而是默默忍受,保持着善良。直到去了菲爾德,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羅徹斯特先生。面對巨大的身份差異,她沒有自卑,她足夠的勇敢,自信與自愛使她獲得了羅徹斯特的愛。

與簡愛相比,我們遇到的挫折太渺小了。但青少年因一些小事就備受打擊,失去信心甚至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爲。我在生活和學習中,我也經常遇到自己不會的題。會因此感到焦躁,但苦惱和鬱悶只會使我的

效率越來越低,而且我的心情也會影響他人的感受,這樣對身體有害對學習也沒有好處,倒不如調整好心態面對一切挑戰。

“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註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現。”當我們能夠笑看風雲時,就會發現人間驕陽正好,風過林梢。

讀後感週記 篇9

印象中,好象有人說:“《圍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小說!”。對於什麼是小說,怎樣稱得上是小說,我不敢置喙?被譽爲現代文學奠基人的卡夫卡,在他的《變形記》開頭就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從不安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已在牀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再往深一層想,也許這句許真的說對了,說《圍城》是一本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充滿睿智的書更適合。小說,一般都是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可並不是所有的小說都能給人啓迪,能讓讀者省視自已的靈魂。但《圍城》就像一面鏡子,映出了人性的種。種美和醜!“什麼都有”,就算不能等同包羅萬有,但至少是能反映出人生百態。我真的很驚詫,驚詫於作者有這種洞若觀火的本事,對人性的理解,人情百態的觀察,細膩和深刻得讓人難以致信。

《圍城》全都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和逼真。文中對當時社會環境的着筆很少,所謂的歷史容量,時代風雲只是點到爲止,一筆帶過,我卻覺得這正是本書的成功處,因爲它不以特定社會下的典型人物爲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我敢說,象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董斜川的附庸風雅,曹元朗的庸俗無聊,褚慎明的欺世盜名,孫柔嘉的胸府心計,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高鬆年的老謀心,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後還會有;至於“文化沙龍”的無聊,三閭路上的奇聞逸事,學校裏的人情世故,上海灘上的稻樑謀,大家庭內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

讀後感週記 篇10

童年的最後一個晚上下起了雨,爆竹聲聲入耳,彷彿在訴說着:“你馬上就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承受起更多的打擊。”回憶童年,我打開了《童年》。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孤獨,他寂寞,他的心裏留下了第一條重重的傷痕。但他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天真純潔,令人嚮往的故事來使慢慢撫平他的傷口。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爲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在他的童年裏,他慢慢看懂了社會,看清了這一切。

“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裏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着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我爲主人公悽慘的童年感動哀傷,又同樣感嘆到自己的童年是多麼美好。家人的關愛,吃得飽,穿得暖,這都是滿滿的幸福。我也羨慕作者有個善良,正義,光明的外祖母,她陪伴着他,儘量多給他溫暖和關懷。我與外祖母身處異地,一年也只能見幾面。我想,我想把外祖母接過來,可她總是放心不下那座老房,那棵棵老樹,那條老河。

隨着時間的飛躍,科技快速發達起來,但人們卻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誰還會像從前?像高爾基一樣,努力生存,不需要把童年變得多麼黑暗,只要爲美好的生活有所付出,有所爭取。就能得到、享受這美好。

我感受到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童年的種種過往,在我的心頭泛起波紋,如同這雨在地上敲出小小的水花。

讀後感週記 篇11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吧。這個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南轅北轍》。

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有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去。楚國本來在魏國的南方,而他卻坐着車一直往北走。有人對他說:“你應該往南走啊。”他說:“不要緊,我的馬好。”那個人又勸他:“可是你往北走,是到不了楚國的啊。”他說:“沒關係。我帶的盤纏多,再說,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他越堅持往北走,他離楚國越遠。

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你的條件越好,距離目標就越遠。

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天,爸爸叫我去買饅頭,但是,中途我去和小朋友玩了。所以,兩個小時了還沒回家。爸爸着急了,把我叫回了家。本來我的任務是去買饅頭,但是我卻去玩兒了,所以沒有完成任務。這和南轅北轍的故事講的是一樣的道理。

南轅北轍讀後感4

從前有個人,準備去楚國去,本來應該往南走,他卻固執己見地認爲自己馬好、旅費多、車伕技術高,往北走也能走到。這就是南轅北轍的.故事。讀了“南轅北轍”這個成語,我覺得這個要去楚國的人非常笨,因爲楚國明明在南邊,他偏偏要往北走,而且他還誇自己的馬跑得快,可是馬跑得越快楚國就越遠了啊!這個成語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應該要搞清楚方向與目標再動手,千萬不要盲目去做,否則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一個道理,一定要先找準目標。如果你的目標在南邊,你往北走,那你永遠也到不了你的目的地。

你的目標在哪裏,你就必須往哪裏走!就像我們在自己學習中,如果認定一個目標就要努力,朝自己的認準的方向奮鬥!

讀後感週記 篇12

《簡愛》這本書,就像一杯純淨水,滋潤了、清潔了我的心靈。它講述了簡愛一生的情感經歷,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這是一本偉大的歷史著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簡愛生活在一種“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沒受到過關愛: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輕視,表哥的毆打······但她並沒有在逆境中絕望、在侮辱中淪陷,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化悲憤爲力量。也許正是因爲她遭遇的種種,不幸,換來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去追求自己心目中那光明的、幸福的生活。簡·愛不服從冥冥中的註定,一切又一切的打破命運的安排,選擇自己的路,在世人看來,她可能微不足道,但卻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她也許不漂亮,但值得他人愛。我很佩服她,佩服她的倔強和堅韌,她渴望知識,追求豐富的精神世界,追求美好的生活。她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令我敬佩。

人,不因爲外貌皮囊的美麗而決定自己是美麗還是醜陋,人美麗,主要關係是因爲可愛,美不指外貌,更重要的是心靈。簡生命的高貴,院子她是能爲自我心靈而活的人,她從自由的心靈裏散發出一種芬芳香氣,散發出綹縷恬淡的氣質。

在當今社會,人心殘忍冷酷的人還是佔多數,由此,簡充滿憐憫、愛心、寬容的心靈做了鮮明對比,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和擁有。

我們感到最幸福的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也得到了幸福!這讓我從簡·愛的一生中看到真、善、美的境界和高尚的幸福理念。

讀後感週記 篇13

《年》這一本非常精美又好看的書,它是以圖畫爲主,栓釋着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年”是一個住在高山上的可怕怪物,是一種有寒冷裏的孤獨感慢慢聚積而成的一個怪物,它經常會生氣和恐嚇那些落單的人,是因爲沒有人和他玩,內心空虛,情緒全都轉成怒氣,纔會有傷人的舉動。所以人們每當歲末之際時就很怕“年”。後來,人們想出來了一個方法:每當歲末之際時,大家都在那一天團聚在一起,放着噼啪作響的鞭炮,穿上火紅的衣服,做滿桌的菜,熱熱鬧鬧的一塊過年。所以這個怪物“年”再也不敢出現傷人了。但是,過年時孤獨的人,“年”會讓那些人因生氣而發狂。不過,要逃脫“年”的魔掌,其實很容易。每當歲末之際,大家都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說說心聲,打打電話,相互問好、拜年,順祝他們新年好!最後也跟“年”說“過年好!”,然後他也變成一個新的“年”了!故事中的“年”畫的並不恐怖,“年”畫得圓滾滾,沒有尖銳的線條,而且整個臉部看起來憨憨的,倒有點像圓圓胖胖的小孩,我非常喜歡它,看完這本書,從“年”的孤獨,我情不自禁地想起5。12四川大地震中痛失父母的孤兒,他們過年時,會感到孤獨嗎?快樂嗎?我想他們不會孤獨的,不會被“年”光顧。因爲有我們的政府人員去照顧、去慰問他們,陪伴他們一起過大年,所以他們不會孤獨,不會被“年”吞吃了。還有我們南方的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想念你們,念掛着你們,我們永遠支持你們。

其實“年“並不可怕,當我們感到孤獨時,我們應該合理調節自己的心態,纔不會被“年”吞吃,在學習方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勇於面對,克服困難,今後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要對“年”說再見,祝“年”新年快樂。

讀後感週記 篇14

這個暑假,是從讀《邊城》開始的,讀着讀着,內心不由地發出一聲感慨,世間萬物不就是這樣嗎?

這是一篇以湘西邊城一個有山有水,世外桃源的地方爲背景的愛情,親情故事,那裏風景優美,民風純樸。主人公脆脆,和祖父一起渡船過日,後來愛上了順順的次子儺送,而儺送的各個天保又愛上了催催,作爲兄長,天保選擇遠走他鄉去做生意,卻不幸遇難,天保的遇難,讓儺送在手足親情面前,暫時放下了愛情……

沈從文先生用手裏的筆,在樹上寫盡了世間的愛,親情,友情,手足情,愛情……都說翠翠是愛的女兒,也是大自然的女兒,那沈從文就是描繪愛的人。通過這本書,通過翠翠純樸的愛,表達出人世間的善良和美好,從而體會出作者追求人世間的善良和美好,一個平靜,充滿愛的世間,而不是一個動盪的世界。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淒涼和哀傷。我本不是什麼易動感情的人,卻在這個昏昏沉沉的陰雨天,因爲這個簡單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衝動。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悲劇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殘缺。《邊城》就是如此吧。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的結尾似是給了些希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和無奈。

合上書頁,我不禁遐想,如果沒有那場暴風雨,如果爺爺不那麼木訥,如果大老沒有死,如果翠翠主動一點,甚至,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那麼,她現在該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不是這一個邊城。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來了,似乎是在告訴讀者,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很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後,活着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的。

讀後感週記 篇15

我讀過《綠野仙蹤》、《格林童話》、《駱駝祥子》……可我更喜歡看的書還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所寫的《童年》。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主人公阿廖莎的故事。阿廖沙三歲喪父,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這個家庭裏,有粗野自私的外祖父。他經常毒打孩子們,曾把阿廖沙打的失去知覺。除了脾氣暴躁的外祖父外,還有個每天爭奪財產整日爭吵打架的舅舅。兩個舅舅經常毒打舅母摧殘致死,有一個經常打阿廖沙媽媽的繼父。這都讓阿廖沙驚恐不已。還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雖然外祖母年事已高,但也逃不過外祖父的打罵。

我不僅鼻子一酸,想阿廖沙的生活多麼悲慘。他甚至在11歲時就去靠謀生來填飽肚子,而我們現在卻和他相反。我們現在衣食無憂,不僅可以接受教育,還整日被父母捧在手心裏……

記得有一次,媽媽晚上加班,我自己一人在家。夜幕降臨之時,我把家裏的燈全部打開,但還是生怕有什麼怪物來光顧,哪個角落裏會不會有鬼?哎,越想越害怕。這時我想到了阿廖沙的故事。他獨自一人在房裏不也睡得很好嗎?他行我也行。我一人在空蕩蕩的房間將那些胡思亂想的妖魔鬼怪統統換成了“我也行”。

這部書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阿廖沙不顧家裏人反對去與“好事情”玩耍。“好事情”經常參加外祖母舉行的晚會,他十分尊敬阿廖沙的外祖母,因此也鼓勵阿廖沙把外祖母說的都記下來,和外祖母一樣具有良好的品質。我感受到了他們深厚的友情。

在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阿廖沙的外祖母。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無論在怎樣的生活中都可以保持一顆善良樂觀的心。外祖母的愛像一盞路燈照亮着阿廖沙的人生。

讀了《童年》以後,我不僅明白了要珍惜童年生活,要勇敢堅強,也明白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友情,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