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通用10篇)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螢火蟲小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通用10篇)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1

很久沒有因爲被書感動而流淚了,《螢火蟲小巷》徹底地讓我感動了一把。塔莉和凱蒂從十四歲初次相遇,兩個惺惺相惜,又互相羨慕、被對方吸引的小女孩從少女時代到恣意青春,再到結婚生子步入中年,中間有愛情的糾結、事業的迷茫和家庭的牽絆,但超過三十年的感情,歷久彌新,愈發深厚,無論兩人之間有什麼波折,但心裏最在乎的還是對方,知道對方最在乎的也是自己。

因爲我的個性是比較不容易像別人吐露心事,即便是我最親的人,並且我的朋友都以男性居多(因爲他們不會強迫我敞開心扉,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友情)因此我沒有機會體味塔莉和凱蒂之間的這種友情,所以更加讓我感動和羨慕。

塔莉無疑是她們兩個當中最耀眼的那個,從小就是那麼與衆不同,到哪都可以第一時間吸引別人的目光。做起事情也是乾脆利落,一切都是圍繞着她的人生目標,從不後悔,也不會主動說對不起。

而凱蒂卻是個細膩的人,會替別人考慮。她追求的是一種平穩、踏實的生活,但同時也是個很堅強的人,比如在強尼去做戰地記者時,她願意讓強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她也是害怕會失去他),然後自己每天承受隨時都有壞消息傳來,到最後她自己得了癌症,還在考慮強尼和三個孩子以後的生活。

我想也正是如此,塔莉有的時候纔會不加考慮地做出一些會對凱蒂產生傷害的事情,因爲塔莉把她當做自己的避風港,像家人一樣,只有在她面前,塔莉纔可以流露出外人所見不到的一面:疲倦、迷茫和孤獨。

因此在讀到最後一句“在空無一人的街頭,她開始跳舞”時,那種深深的孤獨感讓我有一種心被掏空了的感覺,就像《羅馬假日》的最後一個鏡頭:空無一人的大廳,只有格里高利派克離開的腳步聲。

另外,這本書中不僅僅是友情,還有夫妻之間的愛情,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特別是凱蒂和女兒瑪拉之間,青春期的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那種衝突,也是最讓凱蒂焦頭爛額的事情,看的時候我也會想到我和我的女兒,我以後要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她。因此我特別佩服凱蒂母親,她在面對十四歲時候的塔莉沒有將她拒之門外,阻止她和凱蒂來往,也不是沒有原則的不管不問,塔莉後來沒有走向她母親那樣的道路,這裏面有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凱蒂媽媽。希望我以後也能成爲這樣的母親。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2

塔莉,美麗聰明,卻行爲叛逆,總是人們目光的焦點,但沒有人知道,她一直活在被母親拋棄的陰影中,更害怕一直照顧她的外婆撒手人寰,讓她徹底孤單。她渴望歸屬感、渴望有人能無條件愛她。

凱蒂,一個看起來中規中矩的乖乖女,有着幸福溫馨的家庭,性格溫順可愛,只是乖巧的外表之下,也充斥着無法消解的束縛感,偶爾渴望掙脫。

十四歲那年,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溫暖相遇,從此人生有了巨大轉變。

凱蒂將真正的“愛”帶給了塔莉,讓她開始懂得付出,瞭解“家”是什麼感覺;而塔莉豐富了凱蒂的人生,讓她看到了生命的各種精彩。

從十四歲到四十多歲,她們互相依靠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道路,也歷經了嫉妒、憤怒、傷害、憎恨,重歸於好。

從青蔥歲月到四十不惑,凱蒂和塔莉互相依靠,用感情詮釋着友情的不朽。《螢火蟲小巷》是一篇感人的小說,是一段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故事,是一股流經內心的清流。童年的友情是百合的種子,多年後悄然攜手回望,已是一片花開。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總是固執地認爲,真正的友誼,應是無話不談,追求相同,性格相同。但看着看着,我不免有些失望,凱蒂和塔莉的性格截然不同,她們不經常在一起,說話有所保留,甚至做錯了事一方任性一方妥協。真正的友誼不應該是不含一絲雜質的愛,沒有嫉妒,絕不傷害,愛對方所有的嗎?“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另一個我。”當凱蒂輕輕說出這句話時,我豁然開朗。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永遠不可能純粹化,再深厚的友誼也會摻雜一些羨慕、嫉妒、防範,只是愛總會戰勝這些人性中的缺陷。友情也是如此,就像凱蒂和塔莉,知道對方不完美,還是將對方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

塔莉和凱蒂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都活成了冬天,然而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春天。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3

一個家庭幸福,生活甜蜜,卻厭倦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一個被爸媽拋棄,整天光鮮亮麗,卻在內心深處渴望溫暖。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天使,相遇在那個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從此喜怒哀樂,有你共享。

塔莉一次次被媽媽拋棄,渴望愛又吝嗇愛,即使看起來呼朋引伴,即使最後她享譽全國,她仍是一個孤魂野鬼,飄蕩在荒無人煙的世界上,倔強、恐懼滲透在她的每個細胞裏,幸好遇到凱蒂,給了她一個機會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感受正常家庭氛圍的溫暖。

凱蒂迴歸家庭,面對與他恩愛有加的丈夫卻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最初的夢想淹沒在家庭的瑣碎裏,面對每天做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當生命在雞毛蒜皮中逐漸衰竭,當初璀璨的夢想再次發光,她再一次提筆,書寫人生,書寫對生命的留戀與對孩子深深的愛意。人是不是總是這樣,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換言之,在失去的最後關節悔悟是不是也是一種幸運,但願,活着的每個人,不負時光,體會生命的靜好。

全然不同的生活軌跡,在最難熬的關頭,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或許只是一聲輕輕的“我在”,就能在暴風雨肆虐的生命裏,開闢出一片燦爛。每一次身心俱疲的時刻,撥通凱蒂的電話,就在那一個瞬間,所有的情緒瞬間煙消雲散,或許,這就是好朋友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友誼,早已昇華成血液至親方有的情誼,兩個生命相互交融,一個眼神就能看到彼此的心底。

看到最後,不知不覺哭出聲,人該有多麼幸運,從風雨飄搖的青春期遇到一個知己,經歷誤會,吵架,生疏,和好,循環往復,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還能與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就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擁有我沒有的那些特質,我從心底羨慕你,卻也努力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從來沒有一本像這樣描述女性之間情誼的小說,猶如一汪清泉,緩緩注入我的心田。我想,每個人內心都渴望這樣的溫情,卻在一次次遲疑中錯失了機會,面對別人的善意,勇敢一點兒,生命會不會有些許的不一樣。

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你填補我生命中的遺憾、空缺,我羨慕你,卻也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4

關於選擇。我們都曾以爲對方的生活是最好的,但是最終發現,人生總會有殘缺,而這殘缺,讓我們完整。欣賞塔莉的無所畏懼和灼熱才華,但更想擁抱凱蒂的剋制、包容、堅定。或許,凱蒂纔是更有勇氣的那個人。

關於友情。人生是一段孤獨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身邊的友情較之藝術形象更爲平和低調,但同樣醇厚綿長,共擔憂愁,共享榮耀,我的弦外之音,我的有口無心,你們都懂。

關於死亡。失去深愛的人,我們仍要學會好好地生活下去。學着放手,微笑着道別。儘管,這並不容易。2018年,開始近距離感觸告別,這個沒有人能逃避的人生終極難題。唯有面對,唯有珍惜,唯有把每一天都當做不尋常的時刻。

關於親子。從遙遠的角度重新去看,才知道那些爭吵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少女拼命想長大,而媽媽則極力想留住她。沒有關係,那隻小困獸終會長大,她會衝破情緒的樊籬,散發耀眼的光芒;沒有關係,無需道歉,媽媽從不曾責怪孩子,那些口角那些敷衍那些厭惡是我倆獨一無二的小祕密。

致敬!一部賺足我眼淚卻不覺得悲傷的佳作。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5

通常的好朋友都是所謂志同道合的,至少兩個人的觀念是大同小異的。有些好朋友當人生道路出現偏差之後,他們的友誼也就到頭了。而塔莉和凱蒂即使在後來兩人的道路和志向出現極大的偏離之後,仍然還能堅持當了三十多年好朋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中間雖然也有爭吵,有賭氣冷戰,但最終都歸於之前的美好。雖然好朋友之間不一定要志同道合,但是現實生活中太多太多因爲學歷、距離、家庭條件等的區別而最終鬧掰了的朋友。小時候的友誼彌足珍貴,在你失意時願意親近、願意幫助你的人是你的貴人,應該一生珍惜,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又有多少說了要做一輩子好朋友,真的就做了一輩子好朋友的呢?又有多少朋友僅僅只是因爲發生了一點小爭執,從此老死不相往來甚至變成仇人的呢?可見,她們的友誼是多麼的珍貴,多麼地令人羨慕。

另外 ,塔利爲了夢想,不惜一切代價,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以及凱蒂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裏,一心只想把自己畢身的溫暖和愛都給家人都是很值得敬佩的。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6

從開始讀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想一個人,我的一位朋友。

的確,女人是如此需要友誼,就像需要空氣一樣。我們需要朋友在微小時刻的陪伴左右,更需要她在重要的時刻見證和參與,只有如此,我們纔不會顯得孤獨和無助。

螢火蟲姐妹花因爲不同而心心相惜,也因爲不同而爭吵分離,但無論是理想、事業、愛情、家庭的改變,無論是少女、青年、中年的時過境遷,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從來沒有變過,螢火蟲小巷裏的承諾也從沒有變過。

永遠是朋友。

跟着故事,體會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堅定不移的追求所想與隨遇而安的妥協成全。時間是有限的,要刺激還是安逸,要成就還是成全,要站在臺前還是躲在幕後,你選擇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多少都得放棄。

沒有誰不希望在外拼搏廝殺後回來永遠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可父慈子孝、窗明几淨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就在等你的,那個背後爲此默默付出的人,他所失去的,你可知曉。

沒有人不渴望萬衆矚目、功成名就,可是凌晨三點的街道有幾個人見過,優秀從來都讓人羨慕,而優秀背後的汗水、落寞、焦慮、畏懼…又有幾個人能懂得?

工作還是生活?這是一個問題。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7

《螢火蟲小巷》是講述凱蒂與塔莉,這對螢火蟲小巷姐妹花的深刻友誼與他們的人生故事。全書以青春期的凱蒂與塔莉相遇,到成年期爲夢想拼搏相助相知、矛盾與衝突等等爲敘述主線,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孩,經歷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深深的友誼之情將她們的心緊密相連,“我們是永遠的朋友”,“我需要你”,親密無間的閨蜜情隨時間流逝而深刻動人。

凱蒂是生活在溫馨小家的乖乖女,傳統保守,中規中矩,羨慕會打扮漂亮的受歡迎的女生,渴望羅曼史般的戀愛。而塔莉是自由冒險,外表靚麗奪目,卻幾度被離家出走的母親拋棄,努力追尋愛羨慕甚至是嫉妒凱蒂擁有完整溫馨的家庭生活。但就是性格截然相反的.兩個女生,在一個夜晚於螢火蟲小巷中種下友誼的種子,並在她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她們共同的人生之旅,經歷了青春期,愛情問題,家庭問題,友誼終結與重新和好,塔莉陪着凱蒂走到人生的最後。這本小說情節細膩感人,容易讓讀者感同深受。凱蒂與塔莉,往往分別代表着大多數女生,有人性格像凱蒂,乖巧但渴望勇氣與冒險,有人像塔利,被愛傷害而不敢再愛。凱蒂與塔利,讓我想起我的朋友們,讓我更加珍惜彼此相伴、共同面對人生抉擇的友情時光。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8

喜歡這書上表現的友情、親情和愛情,現實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最終都會因爲“愛”而把心貼在一起~很喜歡 她們說“我需要你!”

友誼是非常美好的東西!“沒有你我該怎麼辦?” 你永遠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塔莉說:“你怎麼有辦法和我做朋友?”凱蒂報以微笑,“我怎麼有辦法不和你做朋友?”

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子成了螢火蟲小巷的姐妹花~都是爲了彼此的夢想認真努力的女孩,只是各自的追求不同,生活也就偏離了兒時編織的夢。看到長大後她倆的生活軌道越來越遠時,當時非常擔心凱蒂和塔莉的友情會受到影響,所幸最後她倆還是在無數的吵架與和好中成爲了永遠最好的朋友~

文中也重點敘述了少女青春期和母親的種種矛盾,就像現在很多父母的“我是爲你好”“因爲愛你”來綁架孩子,但叛逆期的孩子是完全無法理解的。應該要怎樣才能更好的處理好這樣的母女關係,一直在想等我結婚生子後,在教育孩子這塊我能做到怎樣,其實很擔心會一團糟

結局有些遺憾!生命總是那麼脆弱,就算我們再小心翼翼,該來的還是會來,所以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不要讓生命留下太多遺憾! 在死亡面前,其他的事都是小事,閨蜜和好,女兒也都明白了母親的愛,還好在最後都能釋然~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9

當我們在談論友情愛情親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某些不平衡,還是那些慵懶的共同陪伴過的時光?

塔莉,凱蒂,十四到四十,走過半生的情意,她們爭吵,她們賭氣,她們懷疑,但每次都會重歸於好。她們都曾深懷夢想,都向往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很久很久,可成長,總會帶來猝不及防的改變與驚喜,塔莉成了萬衆矚目的新聞大人,凱蒂和自己愛的人結婚生子。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病魔,讓凱蒂離開,我甚至可以想象她們老了一起曬太陽談論舊時光的樣子。

塔莉缺少着母愛,她把自己打扮的酷酷的,和所有人靠近,大概是想彌補那些從未得到過的愛。可她又怕,怕被拋棄,怕傷害。凱蒂的出現拯救了塔莉,塔莉也拯救了凱蒂,她們彼此成就。一開始我覺得塔莉太自私,不會主動道歉,想要和凱蒂“搶”瑪拉,強尼……凱蒂的生病釋懷,我也漸漸明白,塔莉有多愛凱蒂,她努力擠在凱蒂的生活裏,只是不想被遺忘,被拋棄。

斷斷續續看了好久的書。希望你,我,我們,都幸福且快樂。

專四要來了,所以四月見了。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10

這幾天,我讀了《螢火蟲小巷》這本書,它是由美國著名作家克莉絲汀·漢娜寫的。

本書主要講了14歲那年,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溫暖相遇,從此人生有了巨大轉變。

凱蒂將真正的愛給了塔莉,讓她懂得付出,瞭解“家”的感覺,而塔莉豐富了凱蒂的人生,讓她看到了生命的各種精彩。從14歲到40多歲,他們互相依靠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道路……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着迷於裏面的情節,隨着的波動起伏,我的情緒也跟着波動起伏。因爲我也有我自己特別要好的兩個朋友。我們三個人天天泡在一起,一起說一起笑,一起揍欺負我們的男生,哪裏都會響起我們的歡笑聲,看到這裏別以爲我們就沒爭吵過,答案是:當然吵過啦!但是不過多久我們也像凱蒂和塔莉一樣重歸於好了;我想未來我們也有分離的時候,就像書中凱蒂最後離開了塔莉一樣……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續編—《再見,螢火蟲小巷》同樣很好看,建議大家把這兩本書讀一讀,會讓你們對“友誼”有更深刻的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