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精選26篇)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精選2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精選26篇)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

她,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

她,是紅塵中漫步的朦朧煙雨。

她,是四月裏純淨溫和的少女。

她,是情史中絕代的多情女子。

她,是如紅樓林黛玉般的紅顏。

她,是漫步歲月卻蒼翠如初,薄命卻充滿了夢想和內心堅定的靈魂。

——題記

四月迷柳幾朝亂,煙城輕霜似流花。

空影獨守西湖畔,留人像中未歡顏。

湖畔邊,駐守着春風、冬雪。如琴絃般拉開的背影似時光中獨演的花旦,誰知曉她的傷情。雨後的倒影駁駁。遊人甚多,時常打破雨水積存的水窪中漸漸冷卻的寂靜,激起的水花倒帶般的緩緩落下。這樣的往復,一直留在那西湖邊幾釐米厚的木板中,靜看時光流逝,而情不變。更深的,是那板上人的歲月靜好。

她是一本書、一杯茶便可釀出韻味的清純女子,卻又是隻有事業和詩香纔可歷練的白蓮。她是如此的貌美,令三位少領風情的男子傾心,她又這般愛在夢境中游離,卻又在現實中清醒。她不願意此生碌碌無爲,更不願過於激盪起伏。

徐志摩用一生譜寫了一曲風流倜儻的歌,卻始終躲不過命運的譴責。他在康橋一別林徽因,便是一輩子的忘不去了。他離了張幼儀,舍了幼子,爲的是不辜負青春,該有的自由和那個與自己在康橋相戀的如花女子。但一別而歸,感受到的只是不再回來的戀情,像是寫好的書一般,當初與自己難捨難分的女子已經和恩師之子定下情緣。在爲他悔恨之時,他也該被世人唾棄,這樣無情的拋下一個爲他生養的女子,縱使再才華橫溢,也不過是多情、虛僞。

而林徽因的一生因有三個風華絕代、各領風騷的男子變得與衆不同的多彩。她在最美好的年華和樑思成相遇,與徐志摩相戀。即使那段時光並不漫長,卻在彼此心裏都留下了刻骨而銘心的美好。他們是世人眼中攜手走過紅塵情路的絕配,但在每一個女子心裏渴望的生活莫不過是聒靜平淡卻永不褪色的,怕是她也不例外。所以她放棄了浪漫且曾經深愛的徐志摩。康橋一別便不再相愛如前,夢境固然美好可抵不過現實殘酷。

我心想覺得誰的愛都沒有過錯,但最最情深的依舊是金嶽霖。他埋下小小的情種,等待它開花,在如水心境中綻放,那一朵不被淤泥污染的白蓮,比塵世中萬物都要潔白。他是多麼期望自己可以呵護她,與她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可他更明白,愛她的人是如此之多,又何嘗不是如海般深刻,如天般乾淨,自己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他將自己的幸福奉獻給最愛的人,將自己那份兒女情深藏在心底。而在她逝世後也毅然終生不娶,不離不棄陪伴着她,給她今生的溫暖。他並不會時時提醒着她他的存在,他只會默默相伴,在她需要的時候出現給予她自己所能付諸的一切。他對她的愛一生不變,不像她逝去後,樑思成的再娶。哪怕是歲月泛黃,孤獨的他也獨獨守着回憶度日。

有些緣分只是南柯一夢,瞬間的消逝便成了萍蹤過往。有些陌路只是漂泊不定,路過的剎那便成了依稀往事。有些過人只是萍水相逢,偶然的邂逅便成了情定終生。

她溢滿書香墨韻的文字間,處處是他們倜儻而風華的人生,她在自己短暫的人生裏,印刻了同樣屬於他們的年少輕狂和深沉並且熱烈的愛戀,僅僅對於她柔柔弱弱卻剛毅不屈、激昂的靈魂。

過程的美好於我們只不過是修飾,在映照了真正深愛的結局面前形同虛設。

“曾經沐浴陽光的我們,從何時開始愛上了煙雨的迷霧?曾經習慣了漂浮的你我,又從何時開始,嚮往一種平實的安定?”

是決絕的背影,是歲月的離開,是能夠停留的機會太短暫,是紅塵陌上我們必須獨自走過,是相逢變成離別,是結局的一個人細水長流,是山水兩向望……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

耳邊迴盪着徐志摩的“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我獨自漫步在康橋上,欣賞着平靜優雅的劍河。誰能想到這淡雅莊重的康橋邊會發生一場美麗的邂逅,亦會經歷一場痛苦的離別。

衆生紛繁,每個人都用不同的外殼包裹着自己,有的人冷漠,有的人活潑。但我相信在每個人層層外殼的包裹下,都藏有一份美好、一份純潔。我們會爲一片落葉而悲傷,爲一隻飛鳥而雀躍,爲一朵流雲而失落,爲一次邂逅而心動。

我迷上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迷上了輕柔的風,迷上了花前的細雨,迷上了春的光影,也迷上了山柔水軟的江南。她,生活在許多人的夢中,亦永遠生活在四月天的雲煙中。

林徽因是一杯清茶,那素淨芬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縈繞,難以消散。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能刻骨銘心。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新;一種無意,更能讓人魂牽夢縈;一種簡約,更可以維繫一生。也許正是這素淨芬芳使她走得如此匆忙,不帶走一片雲彩;走得如此果斷,徐志摩從此只能遠遠地看着她的背影。可能正是這果斷的回絕、堅毅的離開、優美的背影,才使得徐志摩日日夜夜爲她牽腸掛肚。

看過繁花,賞過煙火,品過烈酒之後,人們往往會嚮往一片落葉,一點螢火與一杯淡茶。林徽因亦是如此,她在康橋之戀後,累了,她不願揹負過去,只想要現世安穩;她不願也不敢像陸小曼一樣爲了愛情衆叛親離,不願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只願在這山溫水暖的故鄉,生活好自己的一輩子,與青梅竹馬的樑思成一道,度過自己的餘生。

回到故鄉的林徽因,平靜地面對自己的親人,好似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人前人後依然談笑風生,雲淡風輕。沒有人知道這個未滿十八歲的小姑娘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山水環繞的水鄉,她與樑思成一起看戲,一起賞花,日子慢慢地過去。但令林徽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徐志摩爲了尋她,從倫敦來到了這裏。可惜物是人非,林徽因心中的風早已吹向他處。儘管他與妻子離了婚,孤身一人,但錯過的終究錯過了,再也無法追回。

“幾程山水,千般故事,皆化作夢幻泡影。”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往事如煙,曲終人散,就此別過,不必留戀。揮手道別,笑看春風,輕道一聲:“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3

你會因爲愛一個人,等她一輩子嗎?

你爲了自己的夢想曾經付出過多少?

如今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是你愛的人嗎?

沒看過林徽因的文字,只讀過她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寫的很美。這世界上有才華出衆,美貌出衆,家世出衆,學歷出衆的人,林徽因算一個。雖然相傳民國那些才女們一個看不起一個,但是林徽因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想寫的,是金嶽霖,這個等了林徽因一輩子的男人。他們是鄰居,是因爲無論林徽因和樑思成到哪裏,金嶽霖都會跟着他們到哪裏,就這樣默默守護了一輩子。林徽因也曾愛過他的,當年林徽因去香山養病,曾對樑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而另一個人,就是金嶽霖。樑思成跟林徽因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也會祝你們幸福的。可彼時的林徽因,有美滿的家庭,輝煌的事業,即使心裏喜歡金嶽霖,也不會放棄已有的一切,再去追求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金嶽霖自動退出,還是像往常一樣,同他們兩人做朋友,默默陪在林徽因身邊。最讓我難過的是,林徽因死後,金嶽霖是治喪委員會的一員,他當時該忍着多大的悲痛,去送別這個他愛了一生,卻從未得到過的女子。在林徽因死後的某一天,金嶽霖把一些朋友聚到了一起,飯吃到一半,金嶽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寫到這裏已經淚目,作爲丈夫的樑思成,在林徽因死後娶了自己的學生,而金嶽霖,卻還在給她過生辰。而且直到晚年,金嶽霖都跟林徽因的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也都親切的稱呼他爲金爸。這份深沉剋制的愛,無論何時都讓人爲之動容。

另一個和林徽因割捨不斷的男人,就是徐志摩,提起徐志摩,都知道是大才子,上學時就學他的“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但對於感情來說,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渣男。嫌棄自己的原配妻子,甚至爲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原配妻子離婚,如果不嫁給徐志摩,以張幼儀的能力和家世,一定會嫁給一個愛她的人,一生平安富足。徐志摩是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飛機失事而離世,這份孽緣也因爲他的離去而結束。雖然後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但是在他的生命裏,林徽因是他一生的白月光。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委託樑思成在失事現場帶回了一小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她臥室的牆壁上,以此紀念。這一段感情,我覺得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來形容最是貼切了。

而林徽因嫁給樑思成,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結婚之前,樑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爲什麼會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會兒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林、粱兩家是世交,門當戶對,兩個人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鳴,伉儷情深。樑思成和林徽因不僅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夥伴。受林徽因的影響,樑思成也修了建築學,兩個人一起走過了祖國的各個地方,研究各類建築,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林徽因用一輩子回答了樑思成的問題,而樑思成也用一輩子寵愛支持着林徽因,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愛情吧。

從前種種都已成過往,那些愛恨,那些遺憾,也都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留存下來的,是那些優美的詩詞和建築作品。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4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掛念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題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初識林徽因,是這首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再識林徽因,是這本書。那麼到底該怎樣去形容這個民國時的傾世才女呢?柔弱嗎?但她從來堅強;多情嗎?但她從來堅強。無論她這一生經歷了多少,她始終是那杯淡雅的清茶,那朵純潔的白蓮。白落梅在書中寫道:“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的確,想起林徽因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是四月天,而林徽因彷彿被人們封存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夢中的白蓮做了知己。她是這樣的溫和,沒有張愛玲的凌厲,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就是這樣一個民國女子,她的人生早已被書寫,她註定有不平凡的人生。

她從小浸在詩歌的世界裏,錦繡肝腸,並在十幾歲的時候,隨父親去歐洲,後來又去留學,這也使她瞭解到世界的文化,瀏覽過許多的名勝古蹟,觀賞過秀麗山河,也使她深深愛上了建築學。此後,一提起建築學,她彷彿眼裏有光,也在建築學領域有許多的成就。正是因爲四處求學,眼界寬廣,所以她靈秀並不小家碧玉。而正是因爲她的才情,也俘獲了這世間形色的男子的心。其中,在她的人生中有三個最重要的男人。

我本將心託明月——徐志摩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是浪漫的才子,他是康橋的詩人,他是徐志摩。這世間的一切,似乎都與緣分密切相關,一切因緣而起,又因緣而滅,得不到也等不到。而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康橋絕戀似乎也在冥冥中註定是一場無果的戀愛。他們相識於康橋,相戀於康橋,相別於康橋。康橋是美好的記憶,康橋是錯過的遺憾。林徽因不像張愛玲,爲了愛可以放下驕傲卑微到塵埃,她得知徐志摩有妻子之後,毅然決然地轉身,放下這段傾世絕戀。她放不下自己的驕傲,舍不棄自己的清白,她離開了康橋。有人說,他們是絕配,不該分開,樑思成配不上林徽因,但是那不是我們的人生,選擇了,我們又何必評頭論足。有人又說,她太過絕情,而人們又怎知,這個絕世才女心中的傲氣,她想要的是清白。徐志摩確實給了林徽因浪漫、懵懂的愛戀,但是樑思成給她的是現世安穩,是清茶淡水的幸福,他能給她的,是一世的清白。後來,他們並沒有形同陌路,徐志摩的心中一直將她視爲白月光一樣的存在,他們也成爲了知冷暖的紅顏知己。

不信人間有白頭——樑思成

“攜子之手,與子偕老。”他不平凡,不夠浪漫,又不詩意,卻讓人覺得踏實深穩,他是樑思成,一位著名的建築學家。很多人無法理解,林徽因爲何選擇了樑思成,包括他自己也不理解,他對她說: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了,爲什麼是我?她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了嗎?林徽因的回答很溫柔,她是個聰明冷靜的女子,她不允許自己的人生有一點偏差,她桀驁,她不夠任性,她願讓他給她一世安穩,而她也做到了從未半途退場他的人生。

美人如花隔雲端——金嶽霖

“無緣者,縱算近在咫尺,亦只可遙遙相望,如隔雲端,”他是金嶽霖,是中國哲學界第一人,堪稱學界泰斗。生活,他隨性散漫,安之若泰;感情,他理性冷靜,癡心不已。他默默守候了林徽因一輩子,林徽因住在哪裏,金嶽霖總是在她的鄰近,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卻從未離開。林徽因也彷徨過,他問丈夫,我好像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樑思成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會祝你們幸福。金嶽霖和樑思成一直是君子之交,而樑思成的話也讓金嶽霖甘願退出,就這樣,他守護林徽因整整一輩子。他和林徽因的感情也早已超過男女之情,她是他心中的女神,他是她的依靠,他護她一世安穩,直至她逝後,也從未忘記那個驚豔了他一生的女子。倘若說徐志摩是他的靈魂伴侶,樑思成是他的人生伴侶,而金嶽霖則超過了一切,他用最高的理智駕馭了自己的感情,因她終生未娶,癡愛一世。徐志摩給了林徽因詩一般的美麗,給了她懵懂的愛戀;樑思成給了她真實的相依,風雨與共的溫暖;金嶽霖則是讓她心生欽佩,讓她此一生,覺得因他的存在,而不怕無枝可依,更不懼此身無處安放。相比徐志摩那場浪漫的康橋絕戀,金嶽霖給他的是細水長流的愛,是付出不求回報的愛。

林徽因被有些人認爲太薄情,其實並不是薄情,而是人本多情,一切因果也皆是由多情而起。猶記得霞光掩映的晨曉,暮色低垂的黃昏,明月皎潔的夜晚,幼小的女孩手捧一冊冊線裝書,讀着書卷裏的詞句,那時的小女孩並不懂得詩的意境,卻從此愛上了讀書,愛上了淡雅。或許那時的她也不知道她的人生會如此精彩,且正如泰戈爾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讀人物傳記,在書中不斷尋覓他們的人生,卻不斷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無法去評判每個人的人生,因爲那畢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也永遠無法得知故事的背後是怎樣。讀完整本書,不似其他名著那樣啓悟頗多,讀這本書,只想走進,這個溫婉淡雅的女子的一生。

林徽因,她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如蓮花一般純潔的女神。

林徽因,永遠活在她的四月天裏,一世清白。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5

原來,才女身上所流落的氣息韻致,就像那藏有百年故事的老房子裏留下的檀木香衣櫃,總是高大沉厚的樣式,何時打開來,都瀰漫着淡淡香味,李清照是,林徽因亦是。

自古才子佳人多多情,徐志摩也好,樑思成也罷;抑或林徽因、陸小曼,哪個不才情橫溢,哪個不多情?徐志摩爲了林徽因,丟下了結髮妻子張幼儀;陸小曼爲了徐志摩,離開了丈夫王庚;林徽因雖與樑思成喜結良緣,但心裏還裝着徐志摩以及金嶽霖。因爲他們的多情,纔有了“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也纔有了“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着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這跳動的心怎樣安插,田裏一窄條路,八月裏這憂愁?”“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但他們的多情,於我這個情感不豐富的平凡人,顯得很遙遠,如隔雲端。也爲此而慶幸,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先生汪。

她們的情感是我不認同的,就如我永遠也成不了詩人、文人一樣(也許正是因爲我缺少這樣的情感的原因),但我被她們的才情深深的折服,她們讓我敬佩。就如林徽因,20歲擔任印度詩人哲泰戈爾的翻譯;25歲設計出了東北大學的校徽圖案;35歲爲雲南大學設計女生宿舍;45歲與清華大學設計團隊設計國徽,並於46歲時通過由他們設計團隊設計的國徽圖案……詩歌、散文、小說等也伴着她一生。這樣的才情,世間能有幾個女子有之。

我更感慨於樑思成的大度,當林徽因對從外地考察回來的樑思成說,她苦惱極了,因爲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纔好。樑思成聽罷一夜不眠,次日他告知自己的愛妻:“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樑思成這是灑脫?是大度?是太過愛林徽因?還是不夠愛林徽因?抑或……

愛情,婚姻於我,不允許它有瑕疵、有雜質。也慶幸和自豪,我有着這樣的愛情和婚姻。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6

剛好在雨天讀完了這本書,煙雨朦朧中總會透着一種說不出的浪漫。如果旁邊再有一杯清茶,一邊品茶,一邊回味着人生,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呵呵,生活中總會多多少少有些遺憾的,就像書中所說,有了遺憾,人生才稱得上是完美的!

林徽因,一個詩一樣的女子。像風一樣瀟灑,像雨一樣多情,有秋天楓葉的爛漫,也有冬日裏冰冷的決絕。

我不曾瞭解過她,但看了這本書,我卻不禁愛上了她。也許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愛她。因爲她太完美,總是讓人遙不可及,卻忍不住去敬仰她。就是這樣一個民國時期的女子,讓三個優秀的男子心甘情願的愛了她一生。她讓徐志摩牽掛了一生,讓樑思成關愛了一生,更讓金嶽霖執着的守護了一生。

這本書寫得太美了,真的好美,就像細雨一樣柔柔的滋潤着讀者們的心田。這種美也不單單是美麗如絲般細膩華美的語言,還有那像山泉般隱約流淌出來的情懷,時時的盪漾在心間。這情懷是林徽因的,也是作者的。讓我彷彿身臨其境般的旁觀着林徽因那不甘平凡的一生。那麼近,近得彷彿伸手便可以去觸摸,但我不能,我不能用我這雙帶着凡塵的手弄髒這份原本屬於她的純潔和寧靜。這一朵永遠不會凋零的白蓮,因爲他已然活在了太多世人的心中。

曾經讀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讀出的是青春期的幻想和浪漫。現在的我讀懂了詩裏面的悲傷。眼前彷彿看到了那讓人不禁心酸的背影。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愛情讓太多的世人感到遺憾,明明相愛卻不能相守。也正因爲如此,才讓這康橋成爲這世上別樣的一處風景吧。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夠領悟這康橋因何而美,又有多少人能讀懂徐志摩對林徽因這種揮之不去的愛戀,又有誰能真的明白林微因絕決背後的無奈呢?

最終林徽因選擇了樑思城,選擇了安穩。她和樑思成相濡以沫,一起去海外留學,一起研究他們所共同的建築事業。和樑思成在一起她能夠感覺到生活的真實。但心裏總有一處角落是留給徐志摩的,那個給過她浪漫,給過她靈感的男子,沒有人可以替代,也許她自己也很少去提及,因爲她怕再一次陷入那個沒有結果的愛情裏去。當然,初戀總是最美好的,終使不能在一起,卻往往是愛得最深的那一個。

最讓人感嘆的應該是金嶽霖吧,他溫和又執着的愛了林徽因一生,終生未取,守候了一生,寂寞了一生,也緘默了一生。試問世間有幾個男子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不求擁有,只求愛過,陪伴過。書上說金嶽霖的晚年是林徽因的孩子陪伴度過的,這也是給惋惜金嶽霖的世人們最後的一點安慰吧。

林徽因不僅在文學上有着平常女子沒有的成績,在她的建築事業上也爲國家和世界做出了具大的貢獻。她曾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還翻譯了很多國外有名的古建築書籍,寫了很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文章和書刊。這些都給中國和世界的建築事業畫上了輝煌的一筆。

然而,再美的紅顏也抵不過歲月的雕琢,1955年4月1日,她消失在了這個她所鍾愛的四月天裏,那年她51歲。一個詩一樣的傳奇女子。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7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本書,一個人走進了心靈的最深處,觸發了我們,心靈深處最潔淨的角落,那個永遠如初時美好的情懷。一本好書就是這樣帶你走進一個你自己還沒有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

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無論犯過多少錯,經歷過多少起落沉浮,嘗過幾多人情世味,她永遠都是一杯淡雅清茶,那素淨的芬芳在每個人心中久久地縈繞,無法散去。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丌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丌存在多少破碎。她活得樂觀而執着,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丌驚心亦丌招搖,她丌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丌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她常想,人世間生活着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在你的生活中來來往往,你認識了他們,甚至你也丌討厭他們,但是,他們在你的生命中卻丌會留下任何痕跡。只有極少數的人,你願意和他分享你心靈的祕密,你的快樂和憂傷,你的熱愛和熱情,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擱置心靈的地方,是上帝給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人們談起林徽因,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她不三個男人之間那剪丌斷理還亂的愛情。別忘了,在林徽因的生命裏,事業也是丌可戒缺的一部分。

徽因不思成丌止一次地談論,建築的本意,就是要爲孤獨地面對整個世界的人們提供庇護,提供人們休養生息的處所。人們提到“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的房屋,是那房屋窗口的燈光,是那房屋門口倚門盼望的親人。這樣的“家”讓人們有安全感、歸宿感。爲了實現這個“家”的夢想,她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徽因啊,她有着爲理想而丌顧一切的執着!她愛美愛藝術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詩,真摯、雋永而有激情。她曾經說過:“我覺得我的一生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丌算一樁壞事。志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激勵在我的生命中,戒恨,戒怒,戒快樂戒遺憾,戒難過,戒痛苦,我也丌悔的,我也丌得意我自己的倔強,我也丌慚愧。”她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釋放了全部的愛不熱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她走了,在195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儘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們都記得,她走於一天最清新的時刻。儘管這個春天乍暖還寒,風沙撲面,但人們都記得,她的生命定格於美好的人間四月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8

從小到現在,自以爲讀了不少書,讀了不少好書,摘抄了不少好詞好句,直到讀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纔算是明白,原來,這纔是真的書,上面的每一句話,都能如入詩一般的境界,就像漫步在桃花源裏,隨着作者行雲流水般的描述,對主人公有了更多地瞭解,她就是林徽因。

在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獨具匠心的對聯,出自金嶽霖之手。我金嶽霖愛上了才情女子林徽因。佩服金嶽霖老先生,癡愛一生,對林,總是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深情呵護了她一生。他愛得理性,愛得沉穩,愛得不動聲色。如《在你身邊》片子裏出現的那一紙父親彌留之際遞過的人生的保單,也許你從未想用過,從未想流淚,卻因了這出生之際就一直呵護你至今的這張保單而淚流滿面……

你說,你願生命單純如茉莉,清淡如桂子。我說,我願意像金老一樣,對你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愛的不動聲色。我愛你寫詩的才華,“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粱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愛你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你以詩人的眼睛發現,堅硬冰冷的建築物中蘊含着詩意和畫意,更愛你對愛情的執着與冷靜。我們的愛無法變成親情,我無怨無悔,只有用我的一生守望你的幸福。徽因,我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愛,可以在風雨中爲你撐起一片晴天;愛,可以在黑暗中爲你照亮前行的方向;愛是林夏的“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隱忍,愛是柳永的“爲伊消得人憔悴”的執着,愛是李商隱“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因爲愛你,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這是一本唯美的,充滿詩意,溫情的人物傳記,當你打開這本書時,可以跟着作者白落梅,漫步在林徽因的時光隧道里,靜靜的欣賞她的聰慧,她的優雅;感受她和徐志摩之間純真的愛情,和樑思成相濡以沫的溫暖。爲一朵花低眉,爲一片雲駐足,爲一滴雨感動……

祝願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擁有圓滿的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9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被胡適譽爲中國第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知道被多少女子羨慕,亦不知她是多少男子的夢中情人,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讀完此書,心裏只覺得坦然,好像人世間的那些情情愛愛,也不過如此,書中有這樣一段,“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的樂觀而執着,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也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這段話倒是最恰當不過了,她在我心裏也確乎是這個模樣。

有時候我也會想,在那個父母媒妁之言,還是比較氾濫的時代,若林徽因被安排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就是那種特別不合眼緣的人)她會不會反抗,這是個好問題,至少我不敢肯定她會如何做,後人評論說,她是一個理智的人,書上說她不沉溺過往,也不相思氾濫,那些逝去的美好也不曾相忘,卻被理性地擱在心底,但我覺得她清楚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並不真正瞭解她,所以,所幸她嫁的是她喜歡的人,若一代才女淪爲幽怨重重的婦人,那也是一種悲哀。

林徽因內心深處的寧靜,讓她變得優雅從容,她就像凡間的精靈,靈動可人,讓人爲之傾倒,我曾想過要不要像她學習,但後來又覺得自己的性格恐怕也沉不了多久,更何況我與她的人生總歸是不同,在球場上的十幾年,性格跟她太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在球場上飛躍的感覺。而且林徽因到底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白落梅的書挺好看的,最後祝大家開學愉快!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0

繁華流年宛若滄海之上,永遠也釣不回逝水的昨天。你想打撈,卻只是一大段,永遠也打撈不回的光陰,垂釣不回的年華。此時,當你面對這空空的漁網,是否也有過那麼一絲苦瀰漫心頭?

那麼,唯有書方能慰藉你那空虛的心靈。

拿起一本書,坐於樹下,翻開書頁,任葉片的剪影散落,任樹葉沙沙的聲音拂過耳畔。清風拂面,送來潮溼的花香,與那漫天紛飛的墨香繾倦。

遨遊書海宛如垂釣光陰,彼時的我們卻已碩果累累,再不是虛度年華。書,好似人間四月天。

正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縱然像詩意一樣,她的人生卻是輝煌的。讀她,宛如與她在那康河的柔波下徘徊,月色將我們的側影灑上朦朧的色彩。當林徽因不辭而別時,你又是否爲她唏噓不已?其實,每個人只能感慨,並不能認爲她的決定正確與否,又或許本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是我們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此時的她已明白,詩意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百年過後,真正讓人們記住的,只是事業。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纔會刻骨。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香;一,種無意,更讓人魂牽夢縈;一種執着,更可以維繫一生。

是的,在林徽因的生命中,浪漫並不是她的全部,唯有事業纔是她的人間四月天,而她,也永遠像盛開在清波中的白蓮,讀她,從沒有疼痛,有的只是淡淡清新的味道。

病中的她依舊不改當初,她的詩從來不現消極悲觀的愁腸,無論在凋零的秋季,還是在荒蕪的寒冬,我們都可以聞到那抹清新的綠意。或許於她而言,痛只是一個人的痛,樂卻是每個人的樂。

是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合上書,彷彿風中穿來的還夾雜着那淡淡白蓮的清香,隱隱約約望見了那蓮在風中嬌豔盛開,風姿卓越,絕代風華。

她不比張愛玲的凌厲,陸小曼的決絕,卻擁有着她獨自的娉婷。或許她也像一杯烈酒,只是這酒的熱度只鍾情於建築事業,以致於令她付出了絕代的容顏。可她不後悔,若讓她再選擇一次她的人生,也許她還會選擇顛簸一生。因爲她的一生註定不平凡,她註定不是尋常柔弱的女子。

林徽因是一本書,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而書也像林徽因,清新卻耐人尋味,那深刻的哲理蘊藏她們之間,細細揣摩,方了其真味。

的確,只有讀書纔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只有讀書纔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只有讀書纔會希望風將自己帶到遙遠的彼岸,與她同悲同喜,與她相知相惜。

流年輕淺,歲月被輕放在記憶的某個角落。人的一生是由許多碎光流年拼湊在一起,片段的組合纔有了漫長,而那串連的絲線,便是那書,浩瀚無垠的書。

於是,我將攜那書,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1

放假前,在浙中圖書買到了白落梅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這本書。看着這個題目,就會有一種暖暖的非常美好的感覺,心都會立刻變得柔軟、寬暢起來。黃黃的封面把這份感覺襯托得更爲淋漓盡致。讀着封面上的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間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這幾句話,心中的美好情愫再次瀰漫開來。這一定是一本寫得非常美的書。翻開書細細品賞,果真如此。

一、人美

這是一本寫林徽因傳記的書,圍繞着主人公林徽因的一生展開,其間也分別寫到了與林徽因有着感情糾葛的徐志摩、金嶽霖、樑思成三個男人,把林徽因的一生寫得如詩如畫,如歌如訴,美得讓人心醉。

(一)最美林徽因

她是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男子仰慕了一生。讀她的詩,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奼紫嫣紅的春天,也愛上山溫水軟的江南。許多人對這個女子生了情,並認定她是夢中期待的白蓮。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林徽因是溫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樂觀而執著,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亦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他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

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不得不承認,林徽因是一個可以令春風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彷彿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盡的塵世裏淡定自若。都說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讀林徽因的文字,永遠都沒有疼痛之感,永遠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蓮的一生,純淨、柔美、優雅。

林徽因的美不僅是愛的修行的完美,還在於她事業的完美。她,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林徽因一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散文、小說,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情願》、《任然》、《一片陽光》等;她和樑思成一起編寫了《中國建築史》、《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爲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我想,做女人做到這樣真是到極致了,美麗、純淨、有才情。也許我們永遠做不了林徽因,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與她更接近,讓自己更高尚,更純淨,更美麗,並且有點小才。獨特的氣質與修養是女人永遠美麗的基礎。美貌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消逝,而女人內在的才情卻能夠與時俱進,歷久彌香。一個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既有知識女性的大氣,又有平凡女人的溫婉;既有職場女性的幹練,又有普通女人的細膩。她們不僅能夠征服男人,同樣也能夠吸引女人。多讀書,也許能夠實現我們這份美好的願望。

(二)浪漫多情徐志摩

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但徐志摩似乎對這樣一個女子一見鍾情。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徐志摩爲其寫了很多的詩歌,最著名的就是《再別康橋》了。但是由於多種原因,林徽因最後還是離開了徐志摩。但是徐志摩一直都懷想着林徽因,直到飛機失事也是爲了去聽林徽因的講座。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就這樣離開了。這份愛情,很美好,美好得有些淒涼。因爲徐志摩,林徽因的人生也因此蒙上了些許浪漫悽美的色彩。

(三)默默奉獻一生金嶽霖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獨具匠心的對聯出自金嶽霖之手。他愛上了林徽因,並且癡愛一生。一生默默地爲林徽因奉獻着,終身不娶。他愛得理性,愛得沉穩,愛得不動聲色。這樣厚重的愛世間能有幾人做得到?也只有林徽因這樣的女子才能承受得起。這份愛,美得純淨透明,讓世間所有人爲之嚮往。

(四)淡淡相守一世樑思成

結婚前,樑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爲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樣一個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在樑思成眼中,原本就是謎一樣美麗的女子,如今更要爲她這句話細細地守候呵護她一生了。樑思成就像一杯清茶,簡單平淡,但卻不乏清香,他用他的愛守護了林徽因一生,使林徽因的生活雖然平淡簡單,卻永遠不會孤絕和貧瘠,雖然算不上完美無缺,卻過得波瀾不驚、清寧安穩。她在文學和建築上都取得了讓人傾慕的成就。樑思成對林徽因的這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又怎能不叫人感到羨慕與美好呢?

二、文美

翻開這本書,我就十分詫異,人物傳記還可以這樣寫!人物傳記還可以寫得這麼如詩如畫,這麼美!

本書作者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文字清淡,心似蘭草。一個凌霜傲雪,揀盡梅枝的女子。憑一支素筆,寫盡山水風情,百態人生。沒有風華絕代,只有歲月靜好。讀者盛讚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整本書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詩意,彷彿信手拈來。詩意的語言,將傳記的主人,定格在人間四月天,定性爲夢中的白蓮。這樣詩意的語言最般配林徽因這樣美好的人生。本書就是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文中的優美經典語句數不勝數,如:站在時光的路口,回望曾經走過的美麗和溫柔。許多人,許多事,許多曾經花發枝滿的渴求與憧憬,依然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流過,又默默回溯。盤點每一份心情文字,或多或少都透出淡淡的憂鬱和沉重,還有一份無端的惆悵和惶惑。伸手,水色時光流沙般從指間傾瀉,像一隻妖嬈而決絕的蝶。無論你怎樣握緊雙手,也無論你怎樣試圖握住生命中不曾荒涼的歲月,青春都如一場傾城盛宴,濃妝豔抹着登場,又奢華低調着落幕。那些青澀而美好的蔥蘢,依然是心底最深最真的甜蜜和疼痛。

我知道,所有的掌聲和喝彩,都不過是一場場風花雪月的虛無。日出月落的晨昏裏,默數花開風過。我只在原地,等候生命中最溫暖的時刻,等候一雙手,用幸福和溫柔來牽我。世事紛繁,時光終是無言,所謂的執念也許只是虛妄,所謂的抵達也不過是終點。而青春,又多麼象一場盛大的煙火,易碎又那麼容易凋落。再多綺麗精緻的絢爛,都不過是一瞥驚鴻。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又怎堪流水日益不停地雕刻?萬千次回眸,依舊掬不起曾經的歲月,再大的虛吝和紛繁最終都要歸於本真和平淡。而你我,還來不及爲自己埋下一個伏筆,爲自己設定一個方向,荊棘和挫敗便破空而出,將我們逼到無路可退。只等滿眼空花開成半聲嘆息,而荒涼就着月色打撈未央的記憶。生命不止,紅塵無盡。僅以一程換一種懂得,僅以一程換一場經歷,如此,而已。

看書裏的一字一句,我們似乎能夠找到一種寧靜感,一種對生活釋然的感覺,其實人的力量是多麼微不足道,抵不過一寸光陰的削減,所以活得坦然纔好,活在當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

我們都在追求內心的自在和所謂的幸福,每個人都知道,幸福有時候是午後的一杯濃茶,是夕陽下的一縷陽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讀着這些散發幽香的文字,漸漸忘卻塵世的喧囂,走進歷史,品味悠遠,與從未謀面的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共同徜徉心靈的桃花源,美好而溫暖!

很感謝白落梅能夠讓我們看到這麼一本美好的傳記,遇到這麼一段美好的愛情。我想,作者也一定是一個溫暖的女子,有着細膩的感情和溫暖的心。因爲只有這樣的女孩,才能寫出這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都記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2

林徽因,出生於杭州的一朵白蓮,是不染纖塵的一代江南奇女子。她將她的靈氣帶出了杭州,帶入了上海,帶到了倫敦。她以她的與衆不同讓徐志摩爲他等待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懷想了一生。因爲她,世界越發多彩;因爲她,我們體會到了人間四月天的不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讀到了一個如水般溫柔,如風般神祕,如竹般堅毅的林徽因。她雖出身於官宦人家,卻不染凡塵俗氣。自小天資聰穎的她,在姑姑林澤民的教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便開始慢慢懂得了這個世界。

書中講到一張關於林徽因三歲孩童時的照片。那一個小小的女孩,尚未記事,卻對這世間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單純。她渴望探求這世間的風雲變化,渴望着瞭解那個對她來說陌生的世界。這便是林徽因自小便註定的與衆不同。

都說上蒼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優良基因,然而在擁有一個優秀的父親的同時,也有着一個平凡的母親。父母親之間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備受煎熬,對於雙親,她是又愛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這顆小女孩的心靈。小小的林徽因過早的便懂得了世事無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後亦藏着許多的無奈,開始多愁善感。在我看來,書中所講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繡繡》,便是小時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寫照。只是相對於繡繡的最終病死,林徽因確實幸運許多,他懂得什麼是世事無常,什麼是兩情相悅。只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麼多的癡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意,只是徒增傷感罷了。由此,林徽因在對於她與那三個男子之間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捨。所以,林徽因依舊是林徽因,依舊那般清雅,高貴,美麗。正如詩中所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十三歲的她因爲當時的局勢,全家遷居北京,而她卻不得不留下來。我們會想,在那樣的局勢下,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女孩兒獨自一人過生活,必定是舉步維艱,不知所措。可是,任誰都會,可她是特例,因爲她是林徽因。她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從始至終以一種傲然的姿態,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便是她的堅毅之處。

面對感情她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對於徐志摩是如此,對於金嶽霖亦是如此。或許她會做短暫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那首《再別康橋》寫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林徽因始終是她,只會在他人的心上輕輕掠過,她不屬於任何人,亦是無人能抓住她的心。“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國倫敦,她愛上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對毫無結果的愛情,林徽因毅然選擇了放手。等到走了很遠,她纔回頭看了看,原來還有那麼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樑思成,那個最後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或許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恆,只期待這一刻的美好。有句話說的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林徽因寧願放手,也不會期待那所謂美好的未來。願等到老時將這些封存在歲月書頁中的記憶翻看出來慢慢品味,足矣度過餘生。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的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讓我們品出了那如白蓮般清雅,純潔的林徽因。

無論過多少時間,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如蓮般的江南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橋,那一段康橋之戀。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3

她,用一支瘦筆,寫盡了世間的風情。她——白落梅,或許沒有林徽因的風華絕代,但這個清清淺淺的女子,用手中的筆,爲我們描繪着那份歲月靜好的安然與美麗。她用詩意而柔美的文字,帶着我們走進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我們隨着她溫婉的筆觸,聆聽愛情,聆聽一段來自靈魂的聲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深情、是無奈、是祝福、亦是最後的守候與溫暖。

(一)詩意盎然的文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詩意的書名,早已經打動了讀者的心。走進文字裏,就連那些文字都彷彿有着屬於它們獨特的靈魂的氣息,讓我們可以真實的走進那個傳奇女子林徽因的世界裏。林徽因這個傳奇般的女子,如蓮般的綻放在這個渲染的紅塵中,驚豔了多少紅塵的過客。白落梅當是林徽因的知音,她用詩意的文字帶着我們走進了她傳奇的一生。江南,永遠是文人筆下經久的話題,也就是在那個江南我們邂逅了一個叫做林徽因的女子。在這本書中,白落梅將林徽因比喻成一朵白蓮。一朵無數人夢中期待的白蓮。杭州,這座詩意含蓄的城,更是因爲她更加的風情萬種。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就是那朵聖潔高雅的白蓮。她傳奇的一生也因爲這個叫做白落梅的女子而更加的絢麗多姿。推開歲月的門,遊走於夢與現實的邊緣,那些兜兜轉轉的緣分最終塵埃落定。誰會是誰生命中過盡千帆地等待,誰又會是誰擦肩而過的緣。時光終留不住那些逝去的美好歲月,而人生的永遠又是什麼呢?是相知、相守,抑或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深情祝福。時光若水,那些路過的風景,那些溫柔了歲月的他(她)都在那份歲月靜好中沉靜下來。

詩意的文字,是本文最大的亮點。“如果可以,請讓我預支一段如蓮的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加倍償還。這個雨季會在何時停歇,無從知曉。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如蓮的時光,當靜靜地綻放。一個人,一杯茶,一卷書,一簾夢。時光總是銘刻了許多美麗的瞬間,那些鐫刻在心底的人,漸漸地淡出了彼此的世界。靜,是心靈最平緩的呼吸;是一杯清茶,在沸水的沖泡下浮沉出人生的價值;是一份歲月的寧靜。讀一本書,我們喜歡跟隨着文字去尋找着靈魂裏的共鳴,喜歡去追尋那些美好的意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做到了,我們的心跟隨着文字走進那份靜謐的時光,走進了主人公的愛情世界裏,走進了那方山水,走進了靈魂的最深處,我們聆聽着心靈的聲音,看他們的故事,感悟着人生的起伏。“有人說,愛上一個人,是因爲城中住着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爲了城裏的一道生動的風景,爲一段青梅竹馬的往事,爲你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許,僅僅爲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讀着這樣禪味而且詩意的文字,我們隨着作者的文字,輕靈地行走於林徽因傳奇的人生裏。那些美好的、憂傷的過往都隨着筆尖觸及的文字而跌拓起伏,那是屬於靈魂深處的東西,所以說白落梅是林徽因的知己,通過文字我們可以走進那片煙雨的江南,在那青石鋪成的小巷中覓着塵世間淡淡的煙火,將夢輕築;我們可以走進倫敦的雨霧,走進康橋,去聆聽那段詩意美好的初見。

(二)愛是一場修行

林徽因,這個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的女子,這個讓徐志摩懷想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讓金嶽霖記掛一生的女子。她,清雅地綻放於塵世的煙火中,如蓮般高潔,淡然的行走於紅塵的陌上。她,驕傲卻不孤傲,清新卻不薄冷,安靜卻不寡淡。她的一生是幸福的,是優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們輕嗅着文字的墨香,隨着作者的文字,走進那份美麗的初見,邂逅着浪漫美好的愛情。夢,每個女子心中都淺藏着屬於自己最美的那一簾幽夢,林徽因也一樣。這個如蓮一般的女子,在緣分的牽引下邂逅了屬於她的那一簾幽夢。我們不知道那場倫敦的雨霧,該是怎樣的詩意與浪漫,但我們知道,那是林徽因人生中最美的遇見。那是一場夢與現實的迷離,美的心動、美的純粹。愛,只是愛了,無關風月。人生的每一次遇見,都應該是前世的緣。讀林徽因,我們必然會去讀她的情感歷程,書中的那場康橋之戀,當是人生最美的相逢。那一年的歲月裏,風雨亦是多情的,爲了兩個傾心相戀的人兒。也許只有康橋,纔給得起他們美麗的相逢。如今的康橋或許沒有了那段詩意的年華,但那段文字卻記錄了康橋所有的美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些觸動着我們靈魂的詩句,讓這座橋也更加的美麗柔情了。徐志摩說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爲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最美的年華里遇見你。”這份深情,或許也只有那個叫做林徽因的女子當得起。他所以的柔情,都爲了他心中的那朵白蓮,不忍她沾染這塵世的煙火,只求最美的那場遇見。

有的人,一轉身就是天涯。林徽因這個清澈若蓮的女子,最終選擇了塵世的煙火,將那份浪漫而美麗的夢封緘在了記憶的最深處。愛情的世界裏,沒有誰對誰錯,當我們今天再來讀林徽因愛情的時候,或許我們會覺得她是懦弱的,沒有爲了愛情捨棄所有。書中說“林徽因是個清澈的人,她不願揹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誠然,或許林徽因自己也無法分清對與錯。但或許緣分,有時候就是這樣吧!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愛,是什麼?愛是一場修行。我們行走於紅塵中,總有着太多的無奈與辛酸。那些相愛的歲月,是時光釀造的美酒,醇香而濃烈。對於徐志摩來說,這一場愛的遇見,是他最美好的時光。只是,美好總是短暫的。或許,緣分的轉身,留下的註定是滿目的蒼茫。誰也無法去評斷這場愛情裏的對錯,因爲愛情的世界裏本就沒有對錯,是傾心相守,抑或是選擇隔着紅塵的距離靜靜地祝福,也唯有相愛的人可以明瞭。

在這場愛情的遇見裏,林徽因最終選擇了轉身,選擇了將所有的美好深藏。她理智的從夢中醒來,選擇了一份歲月靜好的安穩,而徐志摩亦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個紅顏陸小曼。當然,我們知道,徐志摩一定沒有忘記那個如蓮一般的女子,他只是小心的將那份深愛深鎖在了靈魂的最深處。

(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是這本書所有的主旨。無論是與林徽因最初相戀的徐志摩,還是相伴一生的樑思成,抑或是相守一生的金嶽霖,都化作那句最深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完這本書,我們不由的羨慕着那個如蓮一般的女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生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林徽因做到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一個詩意而且美好的女子,讓三個優秀的男子銘記了一生,讓我們即使只是讀着文字亦會爲之心動。

不得不說,是白落梅帶着我們走進了這樣一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她愛的清醒,愛的透徹,安然地行走在她的世界裏,牢牢地駕馭着屬於她自己的情感與內心。在她的一生裏,徐志摩是她最初的夢,樑思成是她相伴的紅塵,而金嶽霖則是她相守的藍顏。可是,無論是最初的遇見,最終的相守還是一如既往的守候,這三個優秀的男子對林徽因都有着這份最深情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個優雅、美麗、睿智的女子收穫了屬於她的最完美的人生,讓所有人都銘記住了這個如蓮一般的女子。當林徽因告訴樑思成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的時候,樑思成對林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的幸福。”而當林徽因將樑思成的話轉述給金嶽霖的時候。金嶽霖亦回答道:“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當讀到此處的時候,我們都不禁爲這一份深情所打動。金嶽霖,就是以這樣一份深情默默地守候在林徽因的身邊。你若

安好,便是晴天,當是對金嶽霖這場愛戀最好的詮釋了。他用屬於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守候着心中最愛的女子,默默地相伴在有她的紅塵裏。即使只能遠遠地祝福,即使只能沐浴着同一片天空的陽光,即使只能隔着一段紅塵的距離,選擇一份雲淡風輕的相守,亦無怨無悔。

文中這樣描述着“在徐志摩的眼中,當年那個小小女孩已經長成了一位安靜而且風韻的女人。這個女人是他此生唯一的紅顏,永遠可以如初見時那般美好。”紅塵中,又有幾人可以永如初見呢?林徽因做到了,她始終是徐志摩心中永如初見的美好。他們的愛情從來都沒有凋零過,沒能相守或許是徐志摩一生的遺憾,但我們始終相信,他從未後悔過,在他最美好的華年裏,遇見了那個如蓮的女子,自此銘心刻骨癡愛一生。他深深地知道,或許當緣分轉身以後,給彼此一份最美好的祝福,便會海闊天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們從這詩意的文字中走來,看着那些屬於林徽因的美好的、浪漫的過往;我們走進她的愛情,聆聽着她靈魂的聲音,細細地讀着這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徐志摩爲她舊夢難回,樑思成與她攜手寵愛一生,金嶽霖爲她癡心不改一世守候。這個如蓮的女子,安靜的綻放着她所有的美麗,萬千情絲都化作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白落梅不是林徽因,我們誰都無法知曉林徽因真實的想法,但是,我們願意跟隨着作者的文字去尋覓那朵無數人夢中的白蓮。“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輕輕地一句話,落在了多少紅塵男女的心上。有時候,愛情真的可以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緣分只是擦肩,那麼留下一份最美的祝福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4

前段時間到書店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書名富有詩意、哲理,充滿遐想,瞬間便吸引到了我。

打開這本書,才得知寫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作者將沉積於歷史風塵中的人物與事件,再度以鮮活的形象與映像,凸現於世人眼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書名出自於一篇網絡散文,作者將其借用,用在所寫主人公林徽因身上,展示她一生爲人的態度。以前讀書時只是聽說過林徽因其人,後來又翻閱一些關於林徽因的書籍,對她有一些瞭解,曾經某個週末還專門到她戰亂臨時住的四川李莊參觀過。她的一生正如自己和人們評價,如她早年寫了一首《蓮燈》詩歌,:“如果我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她還寫過“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爲一朵花低眉,爲一朵雲駐足,爲一滴雨感動”這樣美的詩篇和散文。但是才女並沒有成爲專業的詩人、作家,而是選擇了建築行業作爲自己一生的職業(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師)。一個擁有愛國情操的她,想在一個新舊制度、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在坎坷動盪的歲月裏,保護和傳承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之優秀的古代建築。她想到了,也最終做到了,在歐美完成學業後就投入了這項工作之中。但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入侵中國,她中斷了很多年考察,被迫拖家帶口,從北京、南京等地流亡長沙、昆明,最後輾轉到達四川李莊。坎坷動盪中,她與祖國同呼吸共患難,執着於學術事業,致力於文化的傳承。書中描寫她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

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爲寫《中國建築史》蒐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她協助樑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願。林徽因是那個時代上空的臨水照花人,因爲她不僅僅擁有智慧、美麗、優雅,還有絕世無雙的事業、愛情與友情。在民國風雲際會的變革中,也許只有林徽因這個名字配得上這樣的殊榮。作者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看完全書後,最喜歡的還並非作者的流暢、清新的文筆,吸引我的也不是其空前絕後的愛情故事,而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職業、對愛情、對文化、對精神的追求,她們與時代、與祖國緊緊相聯,從實際行動、從心靈深處去追尋、探討、體味、感悟。雖然林徽因也有過艱難的抉擇,也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在那動盪的時空走過、路過,但她並沒有錯過,沒有愧對自己和國家。但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爲,這一切說明:林徽因的一生不僅是事業完美的一生,也是愛的修行傳承完美的一生。

讀了此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定位,感動我的還是輕輕的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5

從小到現在,自以爲讀了不少書,讀了不少好書,摘抄了不少好詞好句,直到讀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纔算是明白,原來,這纔是真的書,上面的每一句話,都能如入詩一般的境界,就像漫步在桃花源裏,隨着作者行雲流水般的描述,對主人公有了更多地瞭解,她就是林徽因。

在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樣獨具匠心的對聯,出自金嶽霖之手。我金嶽霖愛上了才情女子林徽因。佩服金嶽霖老先生,癡愛一生,對林,總是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深情呵護了她一生。他愛得理性,愛得沉穩,愛得不動聲色。如《在你身邊》片子裏出現的那一紙父親彌留之際遞過的人生的保單,也許你從未想用過,從未想流淚,卻因了這出生之際就一直呵護你至今的這張保單而淚流滿面……你說,你願生命單純如茉莉,清淡如桂子。我說,我願意像金老一樣,對你如若初見,默默付出,愛的不動聲色。我愛你寫詩的才華,“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粱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我愛你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你以詩人的眼睛發現,堅硬冰冷的建築物中蘊含着詩意和畫意,更愛你對愛情的執着與冷靜。

我們的愛無法變成親情,我無怨無悔,只有用我的一生守望你的幸福。徽因,我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愛,可以在風雨中爲你撐起一片晴天;愛,可以在黑暗中爲你照亮前行的方向;愛是林夏的“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隱忍,愛是柳永的“爲伊消得人憔悴”的執着,愛是李商隱“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因爲愛你,對你無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是一本唯美的,充滿詩意,溫情的人物傳記,當你打開這本書時,可以跟着作者白落梅,漫步在林徽因的時光隧道里,靜靜的欣賞她的聰慧,她的優雅;感受她和徐志摩之間純真的愛情,和樑思成相濡以沫的溫暖。

爲一朵花低眉,爲一片雲駐足,爲一滴雨感動……祝願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擁有圓滿的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6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心裏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着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纔可以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爲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爲,創造一番輝煌!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

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着詩意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爲了什麼,因爲他懂她…後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爲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裏深愛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也許只有林徽因纔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後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裏也永遠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爲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嶽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爲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着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

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癡情。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爲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

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着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7

讀書心得之前,或多或少聽到些關於林徽因的事情,在亞馬遜上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排在文學類的第一名,我就買來看一看。看完後,我覺得林徽因不僅讓我喜歡,更讓我拜服。

我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氣質容貌、文學與事業兼備的女子,現在,我真的瞭解到了這樣的一個女子——林徽因。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讓人拜服的永遠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她的精神,她的堅持。林徽因對工作的熱忱是任何人都勸阻不了的,她如此的驕傲好強,只聽從自己的心。即使臥病,她也沒有讓自己閒下來,當樑思成接受委託,編寫《中國建築史》時,林徽因亦按捺不住,爲寫作《中國建築史》而抱病閱讀了二十四史做足資料準備,並寫了該書的第七章,又承擔了全部書稿的校閱和補充工作。

內心充滿熱愛的女子,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怪不得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我喜歡上了林徽因,她與其他才女不同,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不會用大量悲傷的文字來渲染其心境。她驕傲卻不孤絕,她清新卻不薄冷,她安靜卻不寡淡。無論是生活中的林徽因,還是詩中的林徽因,都那麼的讓人喜愛。她既不是讓人穿腸至死的毒酒,也不是絢爛至極的芍藥,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閒茶,是一朵雅緻素淨的蓮花。正如書中所說:“林徽因知道,一切痛苦都要自己承擔,她沒有理由將自己的病痛強加在任何人身上,所以縱算臥病整整四年,也讓文字不悲不泣,讓日子過得不驚不擾。也許她征服不了命運,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

她是一個貪戀岸上煙火的女子,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溺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自我救贖。”這也是我最欽佩她的一點,這也是我想做到的一點,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如海一般,任外界如何紛擾,內心卻可以平靜淡然。許多人攜飛沙風塵上路,而林徽因則披微雨落花同行。任何境況下,她都可以做到詩意美麗,不同俗流。當樑思成問林徽因爲什麼選擇他時,林徽因說:“我覺得你是一本書,我想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讀,你準備好了嗎?”連這樣的問題,林徽因都可以回答的如此詩意。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林徽因愛的始終是徐志摩,她之所以嫁給樑思成,是因爲她如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一般,只想讓徐志摩看到她的好,害怕他了解了她的普通而離她遠去。

一個人縱然勇敢,也會害怕失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話也許正是白落梅想說給林徽因聽的,因爲我看完這本書,也想一遍一遍的對林徽因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8

隨着雞鳴,從夢中醒來,枕頭旁是昨晚剛看完的白落梅的林徽因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想起自己還沒看過白落梅的作品,甚至都還沒聽過這個人。習慣於以書名和封面去挑一本書,然後去讀,去認識。而當初在書店的書架上衆多的書中,吸引我的就是如此溫暖的書名和它簡約的封面設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對林徽因,瞭解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僅僅聽過她與徐志摩有過一段異樣的戀情。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漸漸地讀到了一個美麗動人、與蓮一樣清麗的女子,她叫林徽因。出生於書香門弟,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薰陶使林徽因成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加上可以說是傾城傾國的美貌,林徽因成了整個杭州城的男子仰慕的對象,甚至後來的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也爲之傾心。二十世紀初的杭州城是屬於林徽因的,這個古老的卻依然美麗的城見證着她的成長,而林徽因就如西湖裏的蓮,慢慢地長大,長高,有一天會露出花苞再綻放......

十六七歲是最美好的年齡。對林徽因來說,在這個時候,因爲家族的原因,她認識了梁啓超之子樑思成,但當時並沒有對這個名門之後有太深的印象。而在她十七歲時的康橋,她邂逅了徐志摩,兩人相愛。徐志摩有妻子,林徽因並沒有介意,但並不是說她願做第三者,在林徽因的心裏,愛情僅是兩個人相愛就夠了。林徽因後來選擇離開徐志摩,甚至不辭而別,但她的一生,都還愛着徐志摩。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對於愛情,林徽因應該有着不爲常人理解的理解吧,所以林徽因選擇了和樑思成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沒有了甜蜜,沒有了浪漫,但有了溫暖,有了樑思成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了對建築事業的奮鬥熱情和激情。

一輩子有多長,我會用心來證明給你。沒有徐志摩那樣的風流倜儻,也沒有樑思成那樣的家庭背景,但有一顆永不變的心,金嶽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從林徽因那裏得到什麼,只是一直默默地守護着她,關愛着她。這樣的愛情唯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金嶽霖用心也用行動證明了這句愛的頌歌。那些當初信誓旦旦地說要愛你一輩子的人,如今他們都在哪裏。徐志摩一如既往地風流,樑思成也另娶,只有金嶽霖在那裏,一直在那裏,不悲不喜,不遠不近。

有時候,愛情這東西太難懂,隨時給你也給她傷痛;有時候,愛情卻又太簡單,我能守着你,就足了,至於你對我怎樣,我並不去想......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9

南國的煙雨,鑄就了她無與倫比的詩情,面對生活的坦然、平靜、如一朵白蓮清絕遺世。她——就是林徽因,是愛、是暖、是希望、她是人間的四月天,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

林徽因生於杭州,一座被譽爲天堂的千年古城,有無數文人爲西湖題詞,沉醉與杭州獨有的清韻,獨有的詩情。

她與徐志摩相戀,或許是她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刻,倫敦,康橋,泛舟康橋,他們彼此都沉浸在詩意的美好,多年後,徐志摩寫下了《再別康橋》,語句中透出對往昔的追憶,一去不返的時光,歷經多年,早已是物是人非。

這本書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林徽因的生平,或許每個人對林徽因,總有不可言傳的傾慕,她作爲那個時代獨有的才女,在詩壇上顯現出柔情似水,而她亦是建築學家,爲國家做出了衆多貢獻。文學是調配凡塵煙火的工具,而並非她的生活,她有着屬於自己的追求,她曾經到各地遊歷,對古建築的華美、威儀,有着獨特的喜愛,以此爲終身的事業,默默爲之付出。

她的一生讓三個人爲她動情,一個是徐志摩他,她的心中一直有這個充滿詩意、文采斐然的人,他們之間存在都不願面對的現實。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康橋之戀,則是他們的內心塵封已久的珍寶,有時甚至依靠回憶曾經,來典當歲月。而梁啓超的大公子樑思成,雖在文采上不及徐志摩,卻在建築方面與林徽因有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他將林徽因呵護一生。另一人則是學界泰斗金嶽霖,他爲林徽因終身未娶,每當林徽因、樑思成搬到哪裏,他便搬到哪裏,悉心陪伴,他與林徽因、樑思成終生爲友。當林徽因過世後,有一年,他將朋友召集起來,默默的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衆人望着這位終身未娶的老者,默默流淚、嘆息。

如果僅讀她的詩,便以爲她所擁有的只有輕靈與典雅,充滿詩情、與明月爲伴、雨與花茶爲鄰,在清風詩書中度過一生,但她有着渴望凡塵煙火的內心,想與世俗爲伴,渴望紅塵中的幸福,她願爲一生所熱愛的事業獻身,在徐志摩死後,她沒有了掛念,一心爲事業,但當夜闌人靜,明月入戶,又有誰知他的內心所想。

當那種風起雲涌的年代到來,它攜一身病骨各地觀察古建築,她本應享受安穩,卻愛上漂泊,愛上旅程中的風暴,愛上旅途中得失消亡。

她亦有那份堅持,爲了事業,她他帶病參與國徽的設計,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拯救了傳統景泰藍工藝,從衆多的學術專家中脫穎而出,她是戰火紛飛年代最清純動人的白蓮,內心卻有堅強信念,她本身好像就是一個謎,神祕而深刻,她以最優雅動人的姿態行走在紅塵陌上,讓世人仰望,卻又不敢輕易追隨,她永遠是明淨如水,好像不屬於塵世的煙火,卻又生於塵世,在人間四月,在清風小徑中徘徊,在燕語呢喃中度過花開花落,而無論歲月如何流轉,它都有不會老去的美麗容顏。

不知她的一生是否有過孤獨,當徐志摩乘飛機趕去聽她的講座時飛機失事,徐志摩走了,她曾經深深愛過、信賴過的人,許下山盟海誓的人,卻首先背棄了誓言,與心中的康橋永遠別離。當她靜靜休養時,是否時常懷念起那個儒雅的詩人,雖離去卻讓人追憶。林徽因從不會讓自己一蹶不振,她是將自己的苦痛埋藏在心裏,她他曾愛過三個人,卻又將每一份處理得恰到好處。當初,雖不得已離開徐志摩,也是她心中認爲的最好的選擇,一意孤行的結果,她不敢也不想去設想。只在心裏爲他留出位置,僅此而已。

縱觀她的一生,都以一種清絕的姿態傲立於世,將苦痛埋藏於心中,不輕易透出,所見到的只是她他所寫的清新的詩詞。每次見到都感覺彷彿是一朵一塵不染的白蓮,經歲月的洗禮,洗淨鉛華,清絕明淨,生於煙雨迷離的千年古城,在細細的光陰中走過青石小巷,在西湖旁靜聽燕語呢喃。不過每個人都無法體會她的內心所想,她要的不是詩酒年華的朦朧,應該是她所堅持用生命付出的事業,在建築學上的造詣,她完美地用她斐然才情書寫她的人生。

這本書用清新秀麗的文字,描繪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語言平靜華美,用虛幻而實在的意境,寫出了林徽因那份無與倫比的詩情,讓每一人都爲她陶醉,爲她的堅持、執着所折服,而她卻始終如一,不改如初時的美好,用她獨有的詩情,去品味凡塵煙火,抒寫清新的人間四月天。

細雨打溼落花,走過一個又一個人間四月,那份獨有的詩情在流年的光陰中不斷傳響,在月圓月缺中度過萬水千山。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0

很早就聽說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美麗的句子,今天看完了這本書,便覺得這裏面很多話讓人感動,讓人久久難以忘懷這美麗。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匆匆過客,有些人與之邂逅,轉身忘記;有些人與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相遇和回眸都是緣分,當你愛上了某個背影,貪戀某個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繫一段情緣。只是緣深緣淺,任誰都無從把握,聚散無由,我們都要以平常心相待。這段話既讓我看清了人與人的交往,又讓我看到了作者關於愛情的看法,雖然我不能給愛情一個準確的描述,但是平常心待之卻沒錯。

不知道是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還是承擔不起生命的輕。生命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話題,魯迅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樣的提問這是給我們大學生的啓示和提醒,我們要怎樣活着?我們應該也必須承擔起應盡的家庭和國家的責任啊,所以我們必須義無反顧的奮鬥,奮鬥。

人的一生就如同草木,經歷榮與枯、生與滅,看似稍縱即逝,實則無比艱難。我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亦如此,但是卻經常忘了時間的珍貴,經常在浪費時間,所以看到這句話感觸頗多。

每個哭着來到世間的人,帶給親人的是無盡喜悅,每個微笑離開塵世的人,帶給親人的則是永遠的悲痛。無論你是來時去,你都關係這身邊的親人,所以要多愛親人一點。

然而,繁華世間又何嘗不是一杯毒酒,你以爲自己早已厭倦,其實卻總想一醉貪歡。等待一場奼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築夢,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世間就算是再無情,冷漠,總有陽光的一面,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去抓住,去感受。

然而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遠離純淨,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裏。世間百態,必定要親自品嚐,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爲,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所謂心靜則國土靜,心動則萬象動。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那時候,任何的遷徙都不會成爲困擾,不至於改變生活的初衷。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至於太過曲折,不至於時刻彷徨在轉彎的路口。世事難遂人願,你想要行雲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有人說,人生就是來經受苦難的,確實,每個人都需要經過各種各樣的坎坷,所以我們不能把人生想的太簡單,可是,人生要是按着軌跡來或是隻有好事,那人生也就太過於平淡了,沒有起伏的人生怎配的上來這世上這一遭呢!

究竟要以何種姿態行走於世間,纔可以做到不被人忘記?一個男子愛一個女子,愛的是她青春的朝氣,是她美麗的容顏,是她獨有的聰慧。多少人會愛上歲月留在她臉上的印記?愛上她那顆被生活宰割得累累傷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作爲女生,我們確實不應只想着裝扮自己的外表,美麗的容顏會逝去,最重要的是要關注自己的內心,關注自己的修養,關注自己的素質,這些不僅不會隨着歲月改變,還是自身的重要品質。

某一個人走進你的視線裏,成了令你心動的風景,而他卻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過一個你。又或許,你落入別人的風景裏,卻不知道這世上曾經有過一個他。不知道多年以後,有緣再次相遇,算是初見還是重逢?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起了三毛與荷西的那場戀愛,這位比三毛小了六歲的大男孩對她許下永恆的愛情。那時的三毛唯有感動,卻不願相信。六年後,他們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將三毛打動。他們攜手走進了撒哈拉沙漠,開始了風雨相伴的人生。他們用了六年的時間來辜負,又用了七年的時間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時間來離別。

有一種遺憾,叫錯過;有一種緣分,叫重來有緣的人,無論相隔千萬之遙,終會聚在一起,攜手紅塵。無緣的人,縱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無份相牽。這些關於愛情的解釋,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東西,愛情是美好的,不應該遭到玷污,所以對待他應該認真,也許他真的很奇妙,真有上天的安排,緣來就要珍惜,無緣也不必強求。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明,她讓自己洋溢着迷人的魅力,讓欣賞者的目光聚集於一身,來享受着她的典雅純美。她時刻愉悅別人,又溫暖了自己。她彷彿永遠都是那麼無意,無意地看着花開花謝。縱然自己深愛一場,也可以做到平靜地別離。縱是愛到深處,也不肯熱烈相擁。她不會將自己逼到落魄的境地,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雅地行走。穿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喜歡林徽因淡淡的書香味,水鄉的柔情,喜歡她的優雅,美麗,淡雅。

這本書就像是一篇美文,又像是江南的小橋流水,那樣溫婉,那樣充滿美感,讀着這本書就像走在江南水鄉,心中盪漾着一中小小的波瀾,雖然沒有大起大伏,但是卻能在心中長久的留存,讓人心中充滿對這樣女子的羨慕,對這樣愛情的嚮往。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1

我最近在看這樣的一本書《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是關於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林徽因的一生。說句實話,我很欣賞她,不僅是因爲她有滿腹的才華,而更多的是因爲她處理感情的理性。她的理性讓我佩服。

看書裏的一字一句,我似乎找到一種寧靜感,一種對生活釋然的感覺,其實人的力量是多麼地微不足道,抵不過一寸光陰的削減,所以活得坦然纔好,活在當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

我們都在追求內心的自在和所謂的幸福,每個人都知道,幸福有時候是午後的一杯濃茶,是夕陽下的一縷陽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

讀着那些散發幽香的文字,漸漸忘卻塵世的喧囂,走進歷史,品味悠遠,與從未謀面的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共同徜徉心靈的桃花源,美好而溫暖!

相比較於之前我所聽聞的其他的女作家,林徽因沒有三毛的那種灑脫和放蕩,她是那樣的與衆不同。她有徐志摩爲之傾其一生的愛戀,更有樑思成的相濡以沫,更有文學泰斗金嶽霖的愛慕。徐志摩與她相愛於康橋,於是有了《再別康橋》。後來又有樑思成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是有了樑再冰的出生。更有金嶽霖的決心爲其默默地奉獻一生,終身不娶。

她是如此的奪人眼球,這就是她,一個爲我國建築奉獻一生的女建築師。我永遠愛她。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2

書幾卷,夢一簾,茶几盞,詩一箋。

此刻,對樓燈火早己闌珊。我坐在書桌前,不知從何下筆。漸漸地,心底浮起幾分燥意。晚風悄然吹過,似乎想要撫平我心中的煩躁。

這時我纔想起,那本擱置在牀頭已久的書——《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拿起書,輕輕拭去上面那層細細的灰塵,萬千思緒涌上心頭。

最初,是被書名以及它簡單大方的封面所吸引。翻開書,細細品味書中的滋味,又是不一樣的體驗。書中很多句子讓我感動,使人久久難以忘懷這份美好。

白落梅用手中的筆,爲我們描繪着那份歲月靜好的安然與美麗。她用詩意而柔美的文字,帶着我們走進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林徽因,這個江南一代才女令我心生膜拜。在白落梅的筆下,“林徽因,不會因爲歲月久長,人間是非而有絲毫改變,她溫婉清澈,優雅安靜。”這樣一位美麗的民國女子怎能不令人心動?

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沒想到,在這個七彩世界曾有這樣一位女子的出現,她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即使漫步於塵世,卻仍能保持屬於她自己的那份純粹與淡然。

書,一頁一頁翻着。美好的情愫再次在心底瀰漫開來,讓我不可控制地淪陷了,也不禁對愛情有了幾分憧憬。也許許多人認爲,在我們這個年紀並不應該想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但也正因爲在這個最美的年紀,我們懵懵懂懂。愛情對於我們來說,神祕而又充滿浪漫。每個女孩心裏都渴望着一段真摯的愛情,幻想着穿着潔白的婚紗,步入婚姻的殿堂。

曾經的我一直認爲,愛情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所有日子都像花朵一樣微笑着住在睫毛下。現在我仍然這麼認爲。但我也要像林徽因那般隨遇而安,愛情來臨時,坦然接受,尋找屬於自己那份純粹的愛情。

自古以來,便有許多詩人讚美愛情。有“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願望,“身無綵鳳雙翼飛,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哀婉。

轟轟烈烈的愛情相比之下,比那平淡的美好多了幾分驚豔。但這幾分驚豔,讓更多人無畏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若論驚天動地,最令我爲之感動的便是梁祝的故事。這悽美得使人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也震撼了我小小的心靈。

而最令我羨慕的便是爸爸媽媽。他們的愛情如柴米油鹽醬醋茶般平淡。雖不及梁祝那般轟轟烈烈,但也如細水長流般長久。

走進《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就像走進了江南小鎮。沒有多少起伏跌宕,有的只是那安靜、清淡,似乎很容易被白落梅精煉的文筆帶進林徽因的世界。讓我沉迷於其中,淡淡書香縈繞在我鼻尖……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3

只是粗粗閱覽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便對林徽因的生平經歷感到佩服。她的爲人處世的哲學值得我們學習。人的青春就好像人間四月天,充滿生機和美好;尤其像四月的青梅青澀中又帶有甜蜜。她的美麗不似牡丹那般妖嬈,也不像菊花那般恬淡,如同書中對她的描述,她就是一朵遺世的白蓮,一朵早開的白蓮。這朵白蓮又像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一樣,不願同流合污,不願在盛夏的六月與滿池荷花爭豔。

他或許不是漫漫歷史長河中最美麗的女子,但卻在這幅畫卷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筆。她爲人處世的智慧註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作爲民國才女,在她的感情路上,肯定出現了很多的追求者。但能夠走進她心房的就只有那麼三個人,她的初戀——徐志摩,她的愛人——樑思成,她的情人——金嶽霖。在與這三人的情感糾葛中,她理性的分析了自己的情感期望。對於初戀,在知道徐志摩是有夫之婦後,她果斷的斬斷了情絲。不留一絲餘地、決絕的離開了倫敦這個讓他們相識相戀的地方。她的驕傲不允許她去幹擾別人的婚姻生活,即使徐志摩離婚後再來這尋這個昔日的戀人,想要恢復以往的恩情,她也絲毫不爲之動心。既然當初選擇了分離,便再沒想過回頭。即使和徐志摩的這段戀情始終是林徽因心中揮之不去的甜蜜,她也能理性的將其封存在心田,任由這段記憶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發酵成美酒。

對於丈夫樑思成,她心中應該是有愧疚的。她沒有全心全意的去愛他,她的心中還裝着別人,但樑思成還是那樣全身心的投入了這段感情,毫不保留的寵愛了她一生。他們的婚姻,不知道該說是新時期的自由戀愛的結果,還是在封建傳統婚姻的遺孤。雙方父母早已爲兩人訂下了婚約,兩人也在雙方父母的期盼下相識相戀,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與才子徐志摩的戀情是浪漫的,是靈魂的碰撞產生的耀眼的火花。與樑思成的婚姻是恬淡的,是靈魂的交融下發出的悅耳的曲目。浪漫的初戀終究不如甜蜜的婚姻。戀愛時的甜蜜終究會被婚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沖淡,而平淡甜蜜的婚姻生活纔是一輩子的幸福。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她不會讓自己處在尷尬的境地。

婚後與金嶽霖的交集,是又一次的靈魂碰撞。這一次在精神上產生的共鳴,在林徽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金嶽霖心中更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以至於金嶽霖在此之後逐林徽因而居,併爲林徽因終身不娶。與金嶽霖的這段情愫,林徽因並沒有像出軌的女人那般對丈夫隱瞞實情,而是主動的與丈夫坦白。她知道寵愛她的丈夫會原諒她,會理解她。她也知道。她會一如既往的陪伴着她的丈夫。她知道,她很珍惜這段婚姻,她不能割捨這個家庭。

在這本書的敘述中,我佩服林徽因的睿智。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因爲有了她的人生智慧,她的生活比同時期的其他才女更幸福。徐志摩和金嶽霖都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唯有樑思成是她停靠的港灣,是能夠給與他安定平穩的幸福生活的人。她的一生都是隨性而爲。她的率性而爲,既沒有讓別人受傷,也讓自己活的瀟灑。懂得適可而止,明白自己的靈魂所需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漂泊不可或缺的智慧。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4

讀完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說實話,以前基本都是看武俠玄幻小說,雖然自己很喜歡古意相關的東西,但類似的書籍還真的從來沒有看過。之所以買這一本小說,是因爲去年11月份在做90後話題,要想一個很文藝的名字,春哥哥就買了一些他認爲很文藝的小說,看完這本後不得不說他還是蠻會挑書的。雖然這個項目當時已經結束,但這本書籍,卻還沒開動。

一月份的讀書計劃說要把這本小說看完,於是就慢慢輕翻,沒想到一看不能停止。特別是其優雅、清淡的文字,按照百度搜索出來的寫法是:本書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

這本小說寫了林徽因的一生,以前只是知道這個才情女子,卻並沒有詳細深入瞭解。通過小說,沒想到她不僅文學造詣很是厲害,在建築學上更是佼佼者。再加上前段時間看了《無問西東》,影片最後放映了當年那個年代的才人學者,更會對她深深敬佩,還是那句話,江山代有才人出。

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衆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癡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衆男子"渴望仰慕愛",讓衆女子"羨慕嫉妒恨"。

看此小說,除了佩服她本身的學術造詣,另一方面佩服她把握感情的分寸。感情的東西不多寫,因爲無權批判,更多的是感慨。而她面對感情的時候,我着實佩服她能激流勇進,適可而止。當她與徐志摩在康橋相遇時,不是不愛戀,只是對方已有妻室,最後因爲一些因素抽身而退。這就好比你剛好遇到一個又帥氣,又有才情,又與你兩情相悅的男子,但偏偏因爲一些因素,你不得不退出,這如果放到現在,絕對很少人能做到。或許就像林徽因後面所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的那樣一個人……"

總之,我憤恨徐志摩拋棄妻子,我又佩服陸小曼與徐志摩轟轟烈烈的熱戀,也傾心他與林徽因一起漫步在康橋的那份感情。包括後面金嶽霖對她一直不離不棄的翩翩君子追隨。所以我之前就說,感情的東西不能多寫,寫多了,自己的情緒也會隨着波動。只能說,我非常佩服林徽因處理感情時的理智,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份體驗紅塵平凡的生活,最終選擇與樑思成共度一生,相夫教子。

“她竟是一個高曠女子,她執着於事業,覺得事業的成就遠比小女兒的情感更爲重要......面對感情,她卻多了一份清醒”。

從這位才情女子我學到了什麼呢,我個人覺得,一方面是對感情的理智,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不能做什麼,需要強有力的規則來約束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對事業的執着,她在文學上,在建築學上,哪怕生病了,也不停的工作,可能是因爲熱愛,也可能是因爲不想讓自己做一個無用之人吧。就像文章裏面所說:“我始終相信,我們費心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在成全自我。這是個積累的過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捨得到不捨,又從不捨到捨得。只爲了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牽掛,少些遺憾,不爲圓滿,但求心安”。

最後抄錄文章裏面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其實是冰心寫的:如果今生是無趣的,那麼我不要來生;如果今生是有趣的,那麼我有今生便足夠了。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5

白落梅的這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是朋友跟我推薦的,說是很不錯的,於是我報着隨便看看的心態,打開了書,沒有想到在沒有放下,書中的一字一句都已經印在我的心裏,那些不是路過心上的句子,而是住進心裏的句子。

文字很美,很細膩,讀的時候情不自禁被作者帶到江南之中,對林徽因的生平沒有太多詳盡的描述,更多的筆墨放在了那段流傳百世的愛戀之中,我喜歡一邊聽這首-被遺忘的時光一邊讀這些文字,對於情感描述的真實性不予置評,哪怕是夢,是小說,這段故事也足夠吸引了……萬公主說她覺得林徽因是她心目中真正的公主,我覺得這個總給人柔韌青蓮般的女子其實真的沒那麼嬌弱,她可以跟隨考察隊走過敦煌,攀過黃土壁牆,去體驗挖掘建築的瑰麗,她可以在病牀上照樣設計國徽,照樣心繫人民英雄紀念碑,試問這樣的女子真的只是一朵蓮花?

再來說說那段曠世的愛戀,之前讀陸小曼,我一直覺得她纔是徐志摩的那個人,這本書中作者塑造的這個多情男人心目中永遠的女神是林徽因,說他寵着陸小曼是要留住這朵玫瑰,而白蓮是心中永遠的愛,歷史怎樣我不知道,看過的資料也不得考證,不過我個人覺得也許鏗鏘玫瑰更適合這個多情才子……

讀《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6

我喜歡藍天白雲,小鳥也不要打破它的寧靜,就單單是它們就好。我喜歡一個人吃飽飯買一瓶酸奶沿着竹園後面的幽深小徑散步,聽着校園廣播,我偶爾走走神,不知爲什麼會笑,很安適,就喜歡這樣,很享受。我喜歡靜,喜歡林徽因的安好,喜歡你若安好的晴天,所以我毫不猶豫的看了這本書。

記得在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話,我有點忘記了,就特地上網查了一下,它的內容如下: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這本書寫得就是林徽因一生的經歷故事。包括她的年幼生活,她出國留學的經歷,她與徐志摩相識相戀,她與樑思成相見相親相愛相依相伴一生,她與金嶽霖的漫長故事……對於林徽因的具體介紹我就不多說了,何況我怕自己描述的不夠準確,對有些內容也有點不記得了。我就想說說一種感覺吧,對林徽因,對這本書、對她的一生說說一些我的感覺。

不知道爲什麼,就只看到、聽到這個名字,我就由心的喜歡上這個人,可能我把她想象成我心目中定義的她。通過書看了她的一生,同樣的,我欣賞她,喜歡她。看了她的面容,(記得今年四月份去新會梁啓超故居時,看到了幾張樑思成和林徽因夫妻的生活照)她的氣質,真的很美,很吸引我。我覺得這位女子,真的讓我喜歡。可能,她就是這麼一個招人喜愛的人兒,或者,她就對了我的眼。

這本書,我是一年多前看的了,具體內容我還真的有點記不起來,不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給我的韻味,給我的感覺,給我的觸動,一直在心裏,無法磨滅。我還記得後期,徽因因爲國家形勢、生活環境各種原因生病了,而且蠻嚴重的,但她還是跟隨丈夫回國了,並且跟隨丈夫去各個地方考察建築建設,途中並沒有喊累、喊停,而是帶病堅持了下去,與丈夫共同進退。其實林徽因真的是一個並不堅強的女子,最起碼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女子是最容易表露柔弱的一面的,但,相反的是,林徽因她堅持了下來,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堅強了一回,她更多的希望自己能幫到丈夫,即使幫不到也不拖累。看的出來,林徽因對樑思成的愛是有她特有的方式表達的。有人說,林徽因最愛的還是徐志摩,而樑思成是林徽因最合適的人。我不覺得這句話是錯的,但我也不贊同這句話的意思。看到林徽因爲樑思成丈夫所做的,那確確實實是愛,照片中林徽因對樑思成的笑容,那確確實實是幸福的。

不管是對丈夫,還是對待別的事情,我覺得林徽因都有自己的思想、態度、方式來面對、解決、處理,不管那是一種好與壞,再或者怎麼樣的方法,都是有着深深的林徽因的味道,可能就是這樣的一點一滴相聚,讓我漸漸的喜歡上這名女子吧。另外,我真的很喜歡這一句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