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優秀範文(精選24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優秀範文(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優秀範文(精選24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

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

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

《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

《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爲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爲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

寫作時的孤獨與祕密的保存,卻轉爲世人的廣大回響。

善良、正直畢竟纔是普世價值。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

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爲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

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

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爲常的美好的東西。

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類爲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

2000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着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着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

納粹,人性的赤 裸 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

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

爲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

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弗蘭克,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爲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

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

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爲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

”迫於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

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

因爲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

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爲陽光和實現並存。

躲在祕密的閣樓裏,就是爲了讓自己蒸發,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裏。

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於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爲,蓋世太保終於叩開了密室的門。

1944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

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飢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屍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屍爐的煙囪總冒着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着那裏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

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年僅16歲,屍骨難覓。

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於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

我把《安妮日記》讀完了,我今天不寫希特勒和猶太人,而來寫寫裏面的快樂小天使——安妮。她實在令我無法忘懷,她那燦爛的笑讓我難忘,她與母親的吵鬧令我難忘,她悲傷時的痛哭更加令我難忘......

我總覺得她跟我的脾氣一摸一樣,)都喜歡大吵大鬧,(當然也跟我一樣喜歡和爸爸媽媽頂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快快樂樂的生活心情都能那麼好。而她卻每天都愁眉苦臉的一點也不快樂,我讀書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她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的話那會不會是另一個我呢?這個問題我始終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我就是我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當然我不會爲了這個問題而每天愁眉苦臉,你肯定仍然是會看到每天快樂的我哦!

每個人都是個天使只要做好真正的自己,不去爲了學習而痛苦、不去爲了問題而悲傷、不去爲了親人而長吁短嘆,記住只有做好真正的自己,生命纔會更加精彩!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猶太少女在戰爭中發生的事情。

安妮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到了十三歲的時候,德國已經侵佔了荷蘭,安妮一家和彼得一家還有杜瑟爾醫生躲進了公司內的密室,來逃避危險,他們在密室的生活非常艱苦,爲了不讓警察發現,窗戶全部釘上,白天不能有一點響聲,他們的一點食品都是公司內部的員工偷偷提供的,他們的生活是極其的枯燥和煩悶的,這裏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飢餓、恐懼和病痛不斷的折磨着他們,不停的轟炸也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他們的處境非常危險。他們居然能在這麼艱苦、這麼危險的條件下仍然敢於面對現實生活,對生活充滿着信心。而我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敢面對了。

我應該好好學習學習他們這堅強不屈、敢於面對現實的精神。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3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個猶太女孩兒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記作品。

與其他日記或史書不同的是:雖然都是寫戰時的世界,但《安妮日記》讀上去並不讓人覺得沉悶、壓抑。儘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時常常用“可怕”、“難過”、“死寂”、“壓迫”這樣的詞眼。

爲什麼安妮筆下的文字不令人時刻感到戰火紛飛時的窒息呢?爲什麼安妮的內心並不絕望呢?這是我讀完選文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惜,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爲我無法詢問當事人。於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靈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妮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爲她的年輕、因爲她特有的對自己、對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圍是望不盡的漆黑,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麼一丁點兒的——光明。那光明是對艱難生活的樂觀面對,是對遙遠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撥開窗簾、透過積有厚厚灰塵的窗戶觀望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其次,安妮善於思考。因此在最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許是磨難、艱苦帶給她的特殊成長吧。那些關於信念、關於夢想、關於快樂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記中常被提及或討論。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學的思想,就像她對宗教的看法。

最後,我認爲《安妮日記》之所以可愛、動人、不沉悶壓抑、讓讀者一陣陣替早逝的安妮惋惜,還因爲安妮在日記中細膩地展示了一段不斷成長的心靈歷程。對我們來說,是讀同齡人的文字,儘管我們經歷的遠遠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屬於這個年紀的迷茫、堅定,或許使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她的處境吧。對已經走過十六歲的成人來說,安妮的清純、信仰、夢想,都是不經意間就輕易打動了他們的因素。成長過程雖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樂,悲傷甜蜜,點點滴滴,都使正在成長和已經長大的人有一種對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們也會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輕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溫暖的靈魂。通過文字,經過心靈,直達永恆。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4

暑假,學校組織網上讀書活動,我看了一本與我們生活非常貼切的書——《安妮日記》。

故事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位花季少年,與我們同齡人一樣,在正直幻想的花季時代,她卻經歷了與我們不同的人生。他們一家和凡達恩夫婦一家整天過着逃亡的日子,爲了躲避全副武裝的德國祕密警察,他們躲到了安妮父親工作的辦公樓裏。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着,可老天就是那麼不公平,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裝的德國祕密警察,隨同荷蘭納粹一起對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突擊。密室中的所有人員被捕。9月3日,短暫停留之後,所有猶太犯人被裝在牛車裏押往奧斯威辛。誰都沒有想到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的,可誰又能改變事實呢,就讓我們在心中爲默默地他們祈禱吧,願他們能夠平安歸來!

在逃亡的日子裏,安妮總不忘記日記,日記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她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日記中,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妮的父母。他們從不會在乎安妮的成績,他們只要安妮健康、快樂、知廉恥就行了,從來不會因爲安妮的成績而打罵她的。安妮也不希望做差學生,她也不希望辜負父母。

在我的生活中,父母對我的成績最“斤斤計較”了,如果哪一次沒考好,他們就會痛罵我,甚至最嚴到還會不讓我吃飯,我渴望能有安妮那樣能理解我的父母。我也知道父母是爲了我好,他們也希望我將來能夠有出息,可也不必實施“暴力”吧,如果你們能夠靜下心來和我好好談談的話,我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我也不會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的!

安妮在書中提到她不喜歡吃蔬菜,可每次凡達恩太太總喜歡往她碗裏夾蔬菜,因此安妮非常痛恨她。我不贊成安妮的這種想法,多吃蔬菜沒有什麼不好啊,有助於我們發育成長,並且蔬菜中的纖維質對人體有益,是維生素的最佳來源。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整腸健胃,調整體質等。所以我建議大家多吃蔬菜。

《安妮日記》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成長期的少女要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相信大家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有所收穫吧!願你們能從中受益!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5

如果你處在戰爭的環境,一直隱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密室中,你會有什麼感受?1942年7月,13歲的猶太女孩兒安妮和其他7個人爲了躲避納粹的追捕,開始長達兩年多的密室生活。

《安妮日記》這本書就是安妮在密室中真情實感的流露。

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不能打開窗戶,還要提心吊膽提防轟炸。安妮沒有向命運屈服,堅持記日記,從不絕望,從不放棄。1944年8月4日,由於有人告密,安妮一家和朋友們被抓進了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我不敢相信安妮居然熊在那麼混亂的環境中寫出這麼多優秀的日記。 “只要我還活着,能看見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無論如何我也要堅持下去,克服我的苦悶,給自己找出一條路來!”你能相信這些話語出自一個13歲孩子之手嗎?這些文字鼓舞人心,讓我們看到了安妮在黑暗中的勇敢和樂觀!

而我呢?媽媽去上班,爸爸有事情,讓我一個人在家。我打開了房間裏所有的燈,生怕哪裏跳出一個人把我抓走。還有彈琴。那首複雜的練習曲我怎麼也彈不好,這裏沒彈正確,那裏節拍沒對上……我又氣又急,火一下子冒了上來。“費腦細胞的事,我再也不幹了!”我重重地拍打琴鍵發狠地說。琴發出了一陣陣吱呀吱呀的噪音……缺乏勇敢和樂觀,這就是我與安妮的最大區別!

“希望已經在我們的心中復活了,這希望給了我新的勇氣,使我再一次堅強起來!”安妮的身上,具備了許多我們身上缺少的東西。她從多個角度談論戰爭與和平,談論人性。她的快樂、期望、悲憤、寂寞、苦悶以及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未來的嚮往,讓我們心生震撼。更可貴的是,安妮一直用真善美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言行,不斷地自我批評並努力改正……她是我們的榜樣!

一朵嬌嫩的小花凋謝了。我們要熱愛和平,學會在挫折面前不低頭,在黑暗中不屈服,勇敢地堅持下去!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6

曾經,我以爲年少輕狂的我們可以面對任何苦難;又或者,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責罰就是我最大的煩惱。曾經,我像一匹脫繮的野馬,肆意橫行,自己都覺得不會再有約束的繩索可以限制我。此刻,我合上了書,充斥內心的卻只有傷感,所有的張狂似乎都已經離我遠去。是她,只有13歲的安妮,用她的日記,讓我沉思!

安妮是一個生長在德國的猶太人小姑娘,在德國人的政治迫害下,他們舉家搬遷到荷蘭。兩年來,安妮經歷種種難境:悲傷、掙扎、痛苦、孤寂與死亡。於是她用寫日記作爲自己唯一的抒情方式。讓一個心靈純潔的孩子來承受這一切,這種殘暴的法西斯的殘害,的確令人髮指。她的死,我相信對她而言是一種解脫,解脫了所有的痛苦。在她死後,她將會無憂無慮,將會又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將會永遠快樂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痛苦的世界。因爲她說“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這句話飽含着希望與憧憬,飽含着安妮對人世的留戀,以及渴望世界和平的真心,更是她的自我意識程度提高的證明。我相信,每一個無辜受到迫害的人們,心裏都是這麼想的。而安妮的悲慘,恰恰反映出了當時德國人的殘暴與無情。原本,人與人之間應該是沒有隔閡的,沒有區別的。安妮在日記中多次譴責民族歧視,多次說明自己渴望和平的世界,沒有歧視,沒有戰爭和硝煙,沒有黑暗,只有光明、快樂與和睦。

記得開始閱讀《安妮日記》的時候,心裏還在暗暗笑話安妮的'天真,用稚拙的筆觸評論她的同學,寫着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可是此刻,令我深思的卻是她那顆執着堅強的心,以及她對人生充滿熱情的渴求,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我把安妮的這番話牢牢地銘刻於心,我知道,在我的面前,也將會有無數的挑戰,雖然我比安妮幸運得多,但是每當我過於張狂,沒法收住自己這顆目空一切的心的時候,我就會咀嚼這句話的深刻內涵,然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凝望星空,我彷彿看到安妮平靜而淡定的微笑,支持我不斷前行。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7

安妮·弗蘭克,是一位16歲的猶太女孩。二戰期間數百萬猶太人被殺害,理由只有”他們是猶太人“

因爲安妮是猶太人,就整天躲在後屋裏不敢出門,若稍不小心,就會被人盯上。他們做事還要輕手輕腳的,生怕弄出什麼聲音被人發現。他們有許多好朋友,時常會給安妮帶一些小禮物。在她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許多禮物,最讓她喜愛的就是她的日記本,她還給日記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吉蒂!

安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吉蒂寫信,向吉蒂訴說她的一切不幸,在後屋裏發生的一切好玩的、不好玩的事情。後屋裏他們所有人都很團結,從不爲一些小事而爭吵。安妮告訴吉蒂她害怕,害怕有一天她們會遭遇不幸;安妮渴望,她渴望和平、人性、安寧!每當安妮看到一批批同胞被蓋世太保抓走,就會引起她心中的憤怒與痛恨。她痛恨戰爭,是戰爭使她失去了一切,甚至於她的自由!

在後屋有時還會遭遇盜賊的偷竊,這時男人們就紛紛下樓查看,女人們則在樓上不安地等待,等知道安全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夜晚有時還會受到炮彈的轟炸,一聽到轟炸聲安妮就光着腳抱着枕頭哭喊着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裏去,因爲對她來說除了那裏她別無去處!

有些時候因爲憋悶,安妮真的想大哭一場,可是她不能,她只能從這間屋子踱到另一間屋子。爲了發泄,她只能去找彼得,與彼得互訴苦衷,只有這樣她纔會快樂一些。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裏,安妮竟說”一個快樂的人會使別人也快樂,只要有勇氣和信心,就不會被苦難壓垮。“說出這些話的安妮,她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在草地上自由的奔跑啊!

當形勢好一些的時候,安妮就日日盼望能夠重回校園,與夥伴們共同玩耍。安妮的內心充滿了渴望,她渴望自由、渴望友情、渴望獨處,但這些渴望,善良、美麗、可愛的安妮都無法得到。

1944年安妮以及8名藏在後屋的猶太人統統被英軍帶走,分散到各個集中營。1945年,安妮死於3月初,而就在同年4月12日,英軍解放了這個集中營!藏匿的8個人中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來!

可憐的安妮,如果當時沒有戰爭,你是不是會和我一樣,生活得很快樂呢?戰爭,一切都是戰爭惹的禍。如果世間沒有戰爭該多麼的美好啊!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8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寫下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德一個猶太家庭,15歲在法西斯集中營悄然死去。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過很多次,對它的認識也漸漸發生了轉變。

起先,我覺得這是一本關於安妮成長曆程的書,安妮以一位青春少女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以孩童心理洞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她有花季少女熱情活潑的天性,她用火一般的熱情去渴望世界對她有同樣的包容。隨着自己的長大,她的心靈變得越發地細膩純真,在向青春期的步入中,她比以前多了幾分羞澀與成熟。同時,她對書籍也變得越來越愛不釋手,對知識的汲取越來越廣泛。與我們不同的是,成長中的安妮,對事物的認識卻又更加深刻細微。她比一般孩子更用心地去看待這個世界,更用情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我發現了她那優美的而又不爲人知的寫作才華。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讓同齡的我們產生了共鳴。她將周圍的陰鬱與恐怖,自己的淘氣與夢想,他人的爭執與心理,一一展現了出來。全書的語言樸實而又精煉,使閱讀中的我們在寫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薰陶。她的語言可以使我們的心靈與她的思想融匯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她周圍發生的點點滴滴。

後來,我領悟到,這又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和我們一樣,安妮本該擁有一個充滿陽光與自由的少年時期,然而,她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的。戰爭扼殺了這個少女美好的生活,如同將來自由飛翔的蝴蝶禁錮在一個蠶繭裏。對於衝破這堅韌的蠶繭,她無能爲力,她只能默默承受上天給她註定的命運。但是,她對於自己的生活漸漸充滿了滿足,她最大的奢望就是安寧地度過每一天,讓知識來活躍自己的頭腦,給自己帶來歡樂。處於黑暗中的她的心中仍然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同樣擁有自己的夢想,靜靜地等待生命機遇的到來。如今,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卻不以爲然,絲毫沒有爲自己擁有這一切而感到幸福、自豪。

落幕了!安妮帶着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亡結束了她黑暗的生活,同時也結束了她心中那份對自由深深的渴望。

人們呀!我們呼喚人性、安寧與和平,同時,我們也呼喚現代孩子的醒悟。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孩子們,奮鬥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9

請你想象一下,當你躲在屋子裏,吃着日益減少的食物,膽戰心驚地躲過一次又一次的軍隊搜查時,你的內心會不會出現絕望?我們的主人公安妮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頑強地生活着。

如果沒有那場戰爭,安妮可能會和以前一樣,在快樂、和平中度過每一天,可是那場戰爭打破了這一切:被炸燬的房子,流離失所的難民,無故死在街頭的人們和那一張張猙獰的臉龐。所有孩子臉上的歡樂都不復存在,帶着恐懼、憤恨,躲進了一所所房子。

和其他孩子一樣,安妮也隨着爸爸媽媽躲進了一所房子中,靠好心人送來的食物度過充斥着恐懼的每一天。可是她又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在這殘酷的現實中,她的臉上仍然帶着微笑,那是一種絕對相信自己的微笑!安妮說過:“我常常擡頭仰望湛藍的天空,因爲我相信日子一定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美好!”安妮相信,只要自己對生活還有希望,並且不斷朝着那個希望前進,那麼一切都會好起來。

即使在這種環境下,她仍然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着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當然,安妮也知道恨,知道挑起戰爭的人是可恨的,她在日記中不斷抨擊那些可惡的法西斯。現實是殘酷的,德軍終究還是找到了他們一家,在一次怒吼中,他們一家被抓進了納粹營。在這裏,她的媽媽首先離開了這個世界,安妮也在德軍投降的前一天慘遭毒手,唯有安妮的爸爸逃了出來。他在那棟存滿了無數回憶的房子裏找到了《安妮日記》的手稿,並將它發行了出來。

讀了這本書後,相信許多參加過那場戰爭、殘害過他人的德軍將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本書也成了德軍罪行的有力證據。

如果安妮還在的話,她一定會再次露出她那充滿希望的微笑。雖然她走了,可她留給了我們一種精神,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只要心中有希望,並且不斷朝着那個希望努力,那麼再弱小的人也能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0

《安妮日記》出版以來,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我也不例外。這不,緾上媽媽硬讓她給我買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書中安妮的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因爲當時德國人的佔領使荷蘭這個國家雞犬不寧,蓋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猶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親的好朋友範達恩一家也搬了過來。兩家人在這裏一起躲避災難。之後又來了一位避難者牙科醫生迪賽爾,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兩年難熬的歲月。雖然忠誠的朋友們幫忙,但是整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之中。

爲了不讓庫房的工人知道,他們每天說話輕聲細語,走路都要輕輕地,只能等下面的人開始吃午飯時,才能洗浴,開水等。在“祕密後屋”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一個個整天擔心受怕,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被一個工人給舉報了。於是,在1944年8月4日,她們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的母親絕食而亡,範達恩先生在毒氣室中喪命,範達

恩夫婦的兒子彼得在俄國軍隊逼近時,被逃竄的德國黨衛軍帶走了,不知死於何處。牙科醫生迪賽爾被轉到德國,死在諾恩梅集中營。被剃光了頭髮、手臂上烙上號碼的安妮、瑪格特、範達恩太太被送往德國的貝爾森集中營,三人都在這裏奪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安妮那可憐的命運一直牽着我的心。

看完後的我,總是記着這樣一個情節:親愛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眼前忽然朦朧地出現了菜絲的身影。我看到菜絲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顯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彷彿在說“哦,安妮,你爲什麼不管我,快把我從人間地獄中救出來吧!”菜絲,對不起,我無能爲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夠讓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她,我會爲她祈禱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卻太悽慘了,她曾說過: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後仍然繼續活着。她的日記讓她實現了這一願望。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1

隨着炮聲的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一切,都被一個才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記錄了下來。

她叫安妮,是猶太人中的一員,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之一。戰爭開始時,她才十四歲,正值花季時期,本來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享受着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爭卻打亂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戰爭迫使她從寬闊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風的密室。每天無法見到陽光,而且還有隨時被德國人發現的危險。

試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麼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裏,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麼難熬啊。還不不僅如此,食物的潰爛,小偷的時常光顧也讓一家人頭疼。想着以前和同學們一起騎單車回家的歡悅時光,又想想這沒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時常迷茫。但這並不能完全破滅安妮當一個記者的夢想,正因爲有夢,才讓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居然還能學會法語,英語,拉丁語,速記等,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完成了。

安妮真是一個大度,樂觀的女孩,在迷失的日子裏,她從來都不抱怨,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讀到這裏,我深感慚愧。作爲一個生活過得幸福安逸的人,怎麼就不能像安妮那樣自立自強,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樂觀呢?

也許,正是這場戰爭才讓她變得如此善解人意。這正和了那句話上帝在給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爲她打開一扇窗。她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她對遙遙無期的和平充滿着希望,還有誰能對這些事情能看得如此坦然?

遺憾的是,奇蹟並沒有發生。,她也沒有等到和平的那一天,她的願望終究沒能實現,就在她離自己的生日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安妮最終還還是離去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個家庭?對於這場戰爭,我無言以對,只是在心中默默記下這永遠一刻。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個猶太人被殘忍的趕盡殺絕,集中營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死去……

在看了《安妮日記》後,我更加憎惡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爲。安妮的眼睛,看到了一片黑暗。

安妮出生在一個上層猶太家庭。在納粹圍捕猶太人的時候,安妮的父親和他的業務夥伴在辦公大樓頂部和後部準備了密室。在密室中,有弗蘭克、佩爾茲一家和杜塞爾。安妮在密室中用自己13歲時收到的日記本寫日記,直至法西斯發現了密室。後來,安妮因爲傷寒死在了猶太人集中營。

本書是以書信形式寫的。一個普通女孩生活在一個不普通的時代,她的日記,正是在二戰裏失去生命的數百萬猶太民衆的心聲。它是一幅自畫像,也是家庭生活的畫卷,是受到死亡威脅的人的自述。安妮相信:雖然發生了那麼多事,人們的內心卻是美好的。我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亂、苦難和死亡之上。雖然日益逼近的槍炮聲在毀滅城市,讓百萬民衆遭受苦難。可是,安妮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災難定會過去,和平與美好總要回來的!

這使我想起了《無命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科沃斯在集中營裏度過的日子,那些充滿驚恐、折磨、死亡與忍受的循環往復的生活。和安妮一樣,科沃斯也是一名猶太人。可他們是那樣堅強,勇敢,用盡生命努力拼搏。正如同安妮所說:

“我不要象在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活得有價值,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因爲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這本《安妮日記》揭露了法西斯對人類所犯下的可恥的罪行。對於這些,我們可以原諒,但絕不能忘卻。

許多年過去了,這本書通過一雙少女的眼睛告訴我們戰爭的恐怖。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大劫難,那麼,我們必會擁有一個不會顛覆的世界。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3

如果說世界就是那呆滯令人窒息的密室,我想幸福就是陽光,是春天,甚至於那新鮮的空氣;如果說生命就是那被剪去翅膀的鳥,我想幸福就是自由,是歌聲,甚至那令人神往的天空……

我關掉燈,想象着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避難的密室,在這兒呆上一年甚至兩年,那該有多可怕!——我得整日面對死寂,在黑暗中摸索,與冰冷的四堵牆爲伴,我每天都提心吊膽,死亡會隨時降臨,我渴望自由,渴望和平,渴望見到平靜的天空,渴望美麗的大自然,可是,我都不能!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是多麼幸福!卻從來都不知道珍惜幸福。我有很多朋友卻總是愛理不理;我擁有很多愛,卻總是將媽媽爲我燉的湯倒掉;我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對大自然中的每一瞬間的感動無動於衷……

原來,幸福是需要珍藏的,當你歷經困苦,體驗過風雨滄桑,驀然回首,才發現幸福來的多麼難能可貴,僅存一絲的感動,也足以讓你回味一生,這時你會思考,是誰,賜予了我幸福?是誰,將幸福的種子撒滿生命的每個角落?

當我們面對眼前一片書山,揹着枯燥的英語單詞,記着令人頭痛的牛頓定律,做着一道又一道深奧的數學題,爲一篇又一篇作文而埋頭苦幹絞盡腦汁時,是不是還會埋怨,甚至放棄?那麼,就想想安妮吧,想想這個與我們同齡的女孩所受的煎熬,想想她的堅強,自信,樂觀,就知道我們有許多尚未發現的特質,學習就好比一場大探險,我們學到這麼多,得到這麼多,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怎能不幸福呢?

珍惜幸福,對於安妮來說,自由,理想,和平就是她的幸福,這些我們都擁有,難道不值得珍惜嗎?

沙士比亞說:“愛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裏,我們是幸福的,讓我們用心去品味幸福,用行動去證明幸福,珍惜幸福,珍藏愛,讓愛的芬芳充盈洋溢在世界的每個角落!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4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它真實地記載了當時法西斯侵略鄰國的歷史,深刻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壓迫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

而安妮,一個可愛善良的女孩兒,在她14歲——16歲的時候,本是應該享受青春,自由成長的年齡,可她卻在地下室提心吊膽的度過兩年。14歲,是豆蔻年華,是少女婷婷成長的年齡,叫做花季;16歲,是女孩子即將步入成年的時刻,叫做雨季。在那花季雨季裏,安妮擁有令許多少女豔羨的資本,家境不錯、長相不錯、性格不錯、學習不錯。可是漂亮開朗的他們,在13歲時就被迫與家人一起移居荷蘭鹿特丹,在這裏平靜的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法西斯佔領了鹿特丹,對猶太人制定了一條條非人般的法律:猶太人上街必須帶上黃色大衛星條紋帽;猶太人不能騎車,只能步行;猶太人只能到對他們開放的商店裏買東西……在這樣的處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訴她的日記本“凱蒂”。可更大的不幸來臨了,許多的猶太人被捕殺,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一間地下室,以保暫時的安全。他們在裏面說話做事都要輕輕地,萬一被上面的人發現,他們所有的人都會被處死。兩年後,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終於被發現,年僅16歲的安妮不久後便得病去世了。

爲什麼同是花樣年華,有人卻只能將它葬送在硝煙戰火之中?

安妮走了,這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財產——那本日記本。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偉大的日記,這還是一部最真實的史書,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與我們差不多的年齡,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我們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說,這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現代戰爭應該是文明的,戰爭只會加劇人們對政府的不滿。作爲新世紀少年,我們應該呼籲:只要和平,不要戰爭!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5

衆所皆知,《安妮日記》是一個猶太女孩在二戰時期寫的日記,它記錄了安妮在後屋藏身的全程,也記錄下了安妮在後屋成長蛻變的過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國生活,安妮的父親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諧的生活卻被希特勒全盤打亂,由於希特勒的種族歧視,一家人爲了生存,從德國流亡到了荷蘭,在一棟房子的後面,與範丹一家和牙醫杜塞爾一同祕密的生活。在日記中,這個地方被簡稱後屋。

在安妮13歲生日時,她收到了一本日記,於是她開始用書信的形式寫日記,並假託寄給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愛情、困惑、苦惱與思考統統寫在了信裏,這讓日記本成爲了她在後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託。

日記中安妮的情緒波動也比較大,她的語氣也從開始的無憂無慮變到了後來的成熟懂事。這讓很多人認爲,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孩是不可能寫出這樣成熟的文章的。

我認爲,可能正是後屋那不盡人意的生活,鑄就了安妮的早熟。

設想一下,你在一個不見天日的環境下生活兩年多,並一直面對同一羣人,不論誰應該都會產生厭倦之情吧。這其中,安妮還因爲其行爲舉止不招人喜愛,成爲後屋人口中的“小丑”。這兩者使安妮提早開始思考複雜的人際關係,並不停地進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

當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時,不要驚訝,因爲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猶太孩子從小就見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見到自己的親人被德國軍人抓走甚至殺死,戰爭的殘酷使那時的猶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潰了。安妮通過對後屋藏匿者們之間的種種矛盾的描寫,也側面的體現出了法西斯統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這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猶太女孩的日記,但在日記裏把法西斯的殘暴暴露無遺。

最後也要講一下安妮他們的結局。在1944年8月4日,後屋全體人員都被蓋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達波蘭的奧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裏也分開了。10月時,範丹太太、瑪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國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1945年1月6日,弗蘭克太太由於精神恍惚,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範丹先生被毒氣毒死。杜塞爾死於諾恩加梅集中營。3月時,範丹太太、瑪戈特和安妮也相繼去世。八個藏匿者中,只有奧托·弗蘭克(安妮的父親)活了下來,也是他將安妮的日記公佈於世的。

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劇,那個時代也是一個悲劇。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6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讓人心痛的故事了。由於安妮一家是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爲了躲避納粹的逮捕,一家人躲進了閣樓,一躲就是兩年多。在這兩年裏,安妮在她的日記“吉蒂”裏記錄了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和點點滴滴。

從安妮的文字不難看出,她年紀雖小,但卻心智成熟,天性樂觀,洞察一切,明辨是非。之所以會讀《安妮日記》是因爲知道阿姆斯特丹有這麼一個博物館叫安妮之家。這個博物館因《安妮日記》而聞名於世。於是懷揣好奇,開始看這本書。從序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折射的是二戰時期被陰霾籠罩下的歷史。也是從序言便知道,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直到現在寫下“安妮一家的最終結局”,仍然抑制不住留下眼淚。安妮記錄了他們在密室裏的日常生活;記錄了住在一起的人們心情變化,喜怒哀樂;記錄了她對生活的惶恐和希望。文字生動而活潑,看書的過程中我分明看到了一部活生生的電影,看到安妮可愛的樣子。

如果,如果在看安妮的日記之前,我不知道她們的結局該有多好。安妮一次次的寫到戰爭到年底有可能就結束了,她們有可能就重獲自由了。每次看到這些字眼,反而更加心痛,心痛即使她生性樂觀,但現實卻不是如她所願。如果提前不知道結局,我一定像安妮一樣,滿懷希望,雖然當下生活艱難,煎熬,但終會過去。我會期待安妮迴歸自由的那一天,我會期待她穿上合身的漂亮裙子那一天,我會期待她暢快的呼吸自由空氣的那一天。讀日記的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情複雜而糾結,好像越往後她離自由越近,又好像越往後讀,越接近她的悲慘命運。

不敢想象,安妮被抓到集中營會是怎樣的心情。她聰明,成熟,心思細膩,活生生,該如何面對納粹集中營地獄一般的摧殘。不敢想象,當自己的所有希望全部幻化成泡影,該有多絕望,心痛。集中營的日子裏,她還會不會經常想起她的日記本“吉蒂”。安妮逝世後的一個周,德軍宣佈投降。她最終的最終沒有堅持到最後,沒有看到黎明。戰後,只有安妮的父親生存了下來,此時的父親又該是怎樣的痛徹心扉。他爲了保護妻女,從德國搬家到了阿姆斯特丹,又進而攜全家搬進密室,可是,所有一切努力最終還是敗給了殘酷的戰爭。他拿到安妮的日記後,又是懷着怎樣的心情讀她心愛的小女兒的心路歷程,躍然紙上的明明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明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很久沒有讀到一本書,像《安妮日記》一樣,給我帶來如此強烈的心痛。願世界和平,願不再有任何人因爲戰爭顛沛流離。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7

最珍貴的東西是免費的。

信念、希望、意志、夢想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只要想要都可以得到。

還有春風、細雨、皎潔的月華、還有燦爛的星輝……世間多少滋潤心靈的美好風物,都是免費的。包括我在《安妮日記》中讀到的——從頭至尾,充斥着“愛”、緩緩沁入我的心脾。

文章開頭就流露出作者對這本日記的愛。“我要這日記當我的朋友,還要爲這位朋友取一個名字,叫吉蒂。”安妮對自己的一本小小的日記如此珍惜,把自己感動的、感觸的每一件事情都告訴這位朋友,可見這本日記對於安妮是一位知己、一位無話不談的知己。

同樣地,安妮對他最要好的同學也充斥着愛,她的名字是漢妮莉。文章中有一段的描寫特別生動不得不迫使我把它摘抄下來。“我看見她衣服破爛,面容消瘦憔悴。她注視着我、大大的眼睛裏帶着那樣的哀傷和責備、我看出裏面的意思,哦安妮,你爲什麼拋棄我?救救我,救我離開這個地獄!我卻救不了她。”那種極度的悲痛的心情凝結在安妮的心裏。愛和拋棄使安妮產生了強烈的內疚之情。這種痛苦比熱鍋上的螞蟻還要燙,比火山爆發還要劇烈。它是一種無法表達的疼痛,但是我們都能理解。只有心中存愛,纔會因此產生無比的痛。

安妮還愛寫。寫作使她擺脫所有的俗慮、使他的精神鮮活振奮!同大部分人一樣安妮曾經也抱怨過。哀嘆自己不會畫畫,但她終於意識到自己至少還能寫。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去抱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因爲自己也擁有很多而恰巧是別人所沒有的。安妮認識到了這點,她珍惜自己的這一優點,寫了好幾篇童話。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爲作家,對夢想的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但是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安妮那樣付諸於行動的,不是嗎?

安妮還愛自然。她嚮往藍天、鳥鳴、月光、正在綻放的花朵。我們可能也愛自然但一定沒有她那麼深刻。因爲只有失去了、我們纔會珍惜。那時安妮住在密室裏,要看到藍天、聽到鳥鳴已經成爲夢想了,不可能做到,所以纔會有這種感覺。作爲幸福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權利,溶於大自然的權利。

安妮還愛很多很多,寫也寫不完。但是從上文已經可以看出安妮的心靈被愛滋潤了。她充滿了愛。整篇安妮日記無時無刻都散發的濃郁的愛。

安妮日記使我們懂得很多很多,體會到了人間無處不在的愛。讓我們打開發現愛的眼睛。去看見、去感受、去珍惜那免費而又珍貴的愛。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8

我沒有去過荷蘭,沒有見過在水一方的風車捲起嫩綠的草屑,轉動着漂亮的四隻白帆;也沒有見過大片大片的鬱金香,逼人眼的花海里,蜜蜂和蝴蝶嚶嗡地採着誘人的花蜜。我將手枕在腦後,垂下眼瞼,想象着自己沿着粼粼的運河走過,擷幾朵素色的鬱金香,用指尖描過那光滑的莖,一直到柄。我想象着自己來到阿姆斯特丹,衣領上別了幾束碎碎的小白花,在普林森河畔的小屋邊尋到一個石塊堆成的墓,將一捧白花攬在墓邊,猶太文字寫的,是一個不朽的名字——安妮。

有幸從一本雜誌上看過關於安妮的圖片,一個眉目清秀,十分精明的小姑娘。在安妮的紀念館前,有一尊銅像,她穿着裙子,手裏抱着自己心愛的日記,凝望着前方。閣樓頂層的密室外堆滿了書,一道機關之後,密室內部卻是一片黑暗。試想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姑娘是怎樣在黑暗中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她亦不是顧城,不過是一個平凡而內心強大的小姑娘。只是,密室的一道牆將光明與黑暗分隔,人從此與世隔絕。只是,那光明也不定就是光明,集中營裏婦女和兒童的哀嚎、壯年男子的鮮血逆流成河,這慘絕人寰的情景,只憑陽光把屍體照得更加明晰以外,哪裏有光明?只是,那黑暗也不定就是黑暗,最絕望的境遇裏往往就能遇見最美的驚喜,那本道破一切的日記就是燎原的星火,是黑暗盡頭一盞微微擎起的紅燭,只要有手,有紙,思想也可以擺脫肉體的束縛。悲喜仍存,思才未泯,信念永存,哪裏有黑暗?

硝煙瀰漫的世界,戰爭也會矇住我們的眼睛。集中營裏多了一個16歲的花季少女,多了一具無辜而純真爛漫的屍體。居里夫人說:“戰爭只能剝奪我們的生命,而搶不走我們的智慧。”一年之後,這本日記終由她的父親按照她的意願出版,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這本《安妮日記》。

她以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她自己眼中的那個世界。她並不脆弱,並不迷惘,她沒有哭泣,沒有絕望。像一枝綠綠的橄欖,哪怕只是剛剛抽芽,經歷一翻徹骨的痛楚,也終會以自己的力量,多一片綠色,多一絲希望,幸福地仰望藍天上撲棱的白鴿。

我不能答出安妮提問的那些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我只能留戀那猶太文字的墓誌銘,祈禱這個世界永遠都是生氣勃勃的春天。

在那石頭的墓碑上,一滴滾燙的淚珠綻在猶太文字的刻痕裏,濺出一朵朵碎碎的白花,一個少女,以她自己的生命渴望着光明與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19

如果大家讀過《安妮日記》就知道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着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下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吧。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爲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爲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裏寫道。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着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爲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0

泰戈爾說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樂觀是一種生活態度,樂觀的生活不怕風雨,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能積極面對,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找到一種希望。

也許,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也許,你的人生有很多磨難,但請不要對它失去信心,這是上帝對你的考驗。

安妮的日記,這是一個叫安妮的小女孩寫的。如果只是一本簡單的日記,它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被殺害,安妮一家爲了挽救生命,在密室裏過着不見天日的生活。、

寒冷、黑暗的房間,連空氣都是壓抑的,在這個的房間裏,所有的人都承受着無數的心理和生理的壓力。安妮更是如此。

作爲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她在密室裏的生活嚴重壓抑了她的個性。更重要的是,她必須承受來自密室成員的批評,這就是所謂的教育,所謂的責備,大部分的責備都是無中生有的,只是自己發泄不了心中的不快,從而變成安妮心裏的垃圾。

而安妮只是個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忍氣吞聲。誰能忍受這麼多的壓制和批評呢?安妮找到唯一可以傾訴的人,凱蒂,一本美麗的日記。

從那時候開始,生活的每一天,無論快樂或痛苦,安妮都會和凱蒂分享她的感受。

令我驚訝的是,在外面戰火紛飛、恐懼不斷的日子裏,安妮沒有去想生活有多麼不公平,沒有無休止地抱怨生活,而是嚮往更好、更穩定的生活,滿懷希望地等待着能再次見到陽光的那一天。

有時她會在日記中抱怨,表達自己對某人的不開心和不滿,但後來她會反思,爲自己粗魯的話語感到羞愧,然後她會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和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作爲一個大學生,我感到羞愧。現在,我們過着非常舒適的生活,沒有繁重的課業和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壓力。

然而,我們如何對待生活?與安妮的積極、樂觀和進步相比,我真的感到羞愧。在這樣輕鬆的生活中,我沒有想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提高生活的意義,每天都像養老一樣生活,雖然快樂輕鬆,但收穫甚微。

這種生活真的有意義嗎?爲什麼我們不積極、客觀的態度生活呢?

生活在密室裏,安妮每天都能學到一些東西,包括文化,包括生活的真諦,還有對社會的認知。

我們要活在一張積極樂觀的笑臉上!在困難的日子裏,記得要堅強,別忘了在輕鬆的日子裏保持積極的心態!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1

小巷中,走過的人們相視一笑,互問你好;涼蔭底下,互相依偎着的老人嘴上掛着一絲笑意;和平廣場上,和平鴿擁攬着一縷金色的陽光……這些安然的場景卻不能讓我忘記了《安妮日記》……

初涉《安妮日記》在上個學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在這本書上。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上的溝通。

正式這番不尋常的溝通是我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與觸動……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這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小女孩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那麼悲慘的遭遇。二戰爆發後,布拉特便對波蘭突襲,便對猶太人進行大肆屠殺……安妮一家人躲到一個密室裏,但是這有用嗎?敵人發現他們後便把他們關進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小安妮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每天她都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小女孩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出色。無奈的她還是喊着熱淚倒在血泊中。但她的精神並沒有倒塌,直到法西斯倒臺了,他們才獲得了重生……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敬佩,有爲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更多的是對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恨,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爲什麼人要製造那麼多不必要的不幸,難道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百般不解、惆悵……

爲什麼文明不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像蒙大奇一樣,像烏托邦也罷,至少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其樂融融,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裏,怎們就不能呢?是的,或許我覺得可能。因此,我希望,希望時間停止戰爭,希望白色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放下橄欖枝,希望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知道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惡戰,一場可怕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不要讓我想起那些人們不幸的眼淚,不要看到他們絕望無助的眼神,不要看到他們孤苦無依的身影。我要聽到全世界人們高聲朗誦和平的讚美詩,要看到渴望和平放飛和平鴿,而不是呻吟無助的詠歎調……

看看周圍人,一切都是多麼的祥和,盲童也不焦躁了,老人他們嘴上也洋溢着彩虹弧度的微笑。每一樣事物,每一個人,甚至每個微生物都是那麼自在,看起來是那麼幸福。

讓我們停止戰爭,愛護生命吧,讓和平永遠伴隨我們左右,讓世間沒有那麼多痛苦與不幸,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2

再打開,我已經長大半年了。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我看到的《安妮日記》不一樣。

它講述了一個猶太女孩安妮在二戰期間長達兩年的祕密生活:

安妮十三歲生日後不久,因爲是法西斯主義和猶太人被迫害,安妮一家,凡達尼斯一家和他的兒子彼得;在安妮父親公司工作的Douceur博士、Claire、Mip和Ellie搬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後房,安妮在日記中一直稱之爲“密室”。

自從搬到荷蘭,安妮一直住在一個黑暗的密室裏。她白天打不開窗簾,怕被別人看見。她晚上只能開一個小窗透透氣,但她會馬上關上。早上早飯後不能用水,因爲隔壁會聽到;另外,家裏人脾氣暴躁,經常鬧,克萊爾體弱多病,猶太人被殺的消息不斷從外面傳來,大家都很不安。

在暗室生活的兩年時間裏,十幾歲的安妮在極度恐慌和不快的情況下,在黑暗的暗室裏度過了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但是,她沒辦法,因爲他們是猶太人,會被德國人處處歧視。戰爭的殘酷超乎我們的想象。

1944年8月4日,當光明來臨的時候,納粹衝進公司的後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祕密生活。最後,安妮、她的姐姐、她的母親、範達納夫婦和杜歇爾在集中營裏悲慘地死去。克萊爾被送到德國苦役,中途逃跑;只有安妮的父親活着走出了集中營。

慘淡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安妮,她仍然是一個愛說話愛笑的女孩。只是最後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然而,從安妮的日記中,戰爭的殘酷已經暴露無遺。

這不是安妮的日記,而是二戰期間千千成千上萬猶太人的心聲。當時的猶太人,可以說是爲了給他們設計刑法,德國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當傻子。安妮和其他猶太人一樣,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了很多。我覺得這本日記不僅僅是在訴說安妮的心情,更是在描述戰爭的痛苦。法西斯,這個曾經奪去數百萬猶太人生命的詞;希特勒這個名字曾經讓千千成千上萬的德國人蒙羞!戰爭不僅能讓每個人心驚肉跳,讓任何人死去,更重要的是,它能摧毀美好的和平!

真的希望戰爭這個詞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要再出現。只有當世界上每個人都生活在和平中,人類才能取得巨大的進步。如果地球真的被分割成幾塊,只要人心還相連,就一定能度過難關。但是,如果人心被戰爭割裂,那就真的沒救了。就像著名的巴別塔傳說一樣,只要人類沒有和平統一,即使巴別塔真的建成了,也會坍塌。因此,和平是人類發展的橋樑。

希望大家記住,任何時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3

上週我從爸爸那裏得到了一本書——《安妮日記》,今天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留給我太深的印象。書的作者是一位僅12歲名叫安妮·弗萊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張突如其來的傳票讓安妮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突變。由於希特勒開始了對猶太人大規模的肆意屠殺,安妮一家不得不被迫開始了躲避的生活。在安妮父親的好朋友:梅璞、伊莉、寇佛斯的幫助下,與溫達安一家、牙科醫生杜瑟爾,度過了25個月之久的密室生活。由於有人告發,被抓入猶太人集中營,之後,只有安妮的父親弗萊克先生一人逃脫噩運。安妮的父親深切地懷念家人和朋友們,將收集和整理好的安妮日記公之於世。

這是一本由安妮自己記錄下被抓前生活的日記,她非常親暱地爲日記本取名爲“基蒂”,在“基蒂”的記憶裏,記錄着發生在密室裏25個月的日日夜夜的事件,更多的向我們展示着安妮的喜怒哀樂。她在這被自己稱爲“人間天堂”,又是“絕望深淵”的密室裏,僅僅生活了25個月。她和姐姐瑪格在努力學習,期盼在離開密室後,找到一份工作,而她更希望成爲一名作家或藝術家,爲此,她充滿了信心。堅毅開明的父母,不僅帶給安妮很大的影響還有深深的關愛,即使在密不透風的密室裏也不錯過任何一個歡樂的節日。

她在密室裏由不安、恐懼漸漸變得沉穩、機智。在和密室裏每一個人的相處中,她學會了觀察思考。她能理解,溫達安先生總能在菸灰缸和雪茄之間得到滿足;也習慣溫達安太太總在嘮叨個不停,把挑剔別人的毛病當成一種樂趣;對於皮特,由不喜歡變成了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對牙科醫生杜瑟爾,安妮覺得他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也是個好人……

在安妮日記裏,每個人都沒有在黑暗裏變得軟弱,而變得勇敢、謹慎和機智,安妮從每個人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所以她感覺自己是個幸福的人。當她堅信幸福的曙光已經開始照耀時,罪惡之手卻伸向了密室裏的他們,我不由得從心裏敬佩這位猶太女孩。她變得堅強和勇敢,她不會輕易受別人的影響。知道自己在軟弱時,一定要有所改變。我面對困難,爲什麼我就不能設法克服自己的缺點,去更好的錘鍊自己的性格呢?

安妮並沒有真正的離去,她活在她朋友和讀者的心裏。她給我留下了她的日記,留下了她的心聲:沒有戰亂,世界一片和平,一切都是美好的。

讀安妮日記有感800字 篇24

記得小時間看過安妮的照片,一個不十分漂亮卻有幾分迷人的少女,深色的秀髮,以及深陷的眼眸,一段題簽,幾行小而娟秀的字跡。上次讀《安妮日記》是在小學時代,中午在教室放鬼片時,兩耳充盈淒涼的尖叫聲的情況下看完的。我始終視描寫癡戀的故事爲糟粕,把少女的情懷拋在腦後,直到今天,兩個生死相隔的同齡人驀然發現,彼此的心,竟有那一種相似的悸動……也許安妮的生命定格在永遠的十五歲,在謎一樣的花季之中,她只是一顆隕落的星辰。情感與慾望的糾葛,以及她內心的寂寞困惑着她;與此同時,少女的羞澀、溫柔和稚嫩更牽絆着她。愛——安妮說她“懂”,卻掩飾不住自己的猶豫。她不懂,她總讓理智戰勝慾望,但不得不承受降臨得過早的煎熬,當然,還有相思所帶來的傷痛。同樣是愛情,它不曾被我視作一種渴望,但卻同樣朦朧,如清晨讓人迷離的薄霧,我的內心,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恐懼,因爲我絲毫不瞭解它。我沒有安妮一樣對愛情的希冀甚至渴望,因爲我的心中有太多瑣碎的眷戀,因爲我生活在城市的高架之下,因爲我的單純以及不單純,以及我那總是過分清醒的頭腦。但是安妮弗蘭克需要,她的戀愛是她的靈魂在天國的慰藉,是她永遠青春的生命的一部分。這部戀曲是一篇拙劣的愛情小說,至少,它的慾念佔了上風;然而,安妮的死卻讓這種情感戛然而止,原本愈來愈熱情的火焰,反而讓悲劇閃光。

愛是給需要它的人的,情感的附屬品未必使你快樂,但沉浸在這樣一種煎熬之中,也必然有它的甘甜。而安妮的愛實際是以生命爲代價的,但生命卻也無私地給予了她在傷痛時所渴望的溫情。我們,這些隱匿在凡塵之中的人,難覓情感,因爲情感是需要澆灌的。

沒有時間去經營,所以,宣揚愛的艱辛,看一本愛的悲劇。

什麼是愛?也許,once you taste love,才能道清。

質疑:安妮的故事是真實的,所以感情赤裸裸地激盪在文字之中。難道愛是禁錮心靈對自己的安慰?安妮深愛着彼得,但她尚還稚嫩的心卻無法承受。命運的捉弄以及少年戀人的死,究竟是悲劇,還是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