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精選6篇)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精選6篇)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1

鬆居直是日本的圖畫書創作家,對於圖畫書有着深入的研究,被稱爲日本的“兒童文化功勞者”,在他的《我的圖畫書論》中,處處透露着出一種觀點――讀書最重要的是體驗書本身給我們帶來的樂趣,讀書是讀快樂。

其一,讀書不是讀字。

讀書和讀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雖然書是由一定的文字組成的,但它不是一個個單獨無意義的字、詞的機械堆砌,而是表達了一定的情境和情感,是向人們傳遞一種思想,一種精神的載體。讀書不是讀字,而是感受一種愉悅,正如鬆居直先生所言“讀書不是修行,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如果我們以認字爲基礎,讓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去辨別、區分某些文字,那麼,讀書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在這過程中,讀字是目的,讀書反而成了一種手段了,這與真正的讀書是背道而馳的。 會識字並不代表會讀書,鬆居直先生認爲,只有真正理解了書所表達的意思和內容,體驗書所描繪的意境,纔算是會讀書。在重視早期教育的今天,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三、四歲的孩子便能將《三字經》讀或背個滾瓜爛熟,但他們並不真正理解其含義。

相反,鬆居直先生認爲,從對讀書概念理解的意義上來說,不識字的人也能讀書。也就是說,幼兒園的孩子雖然不認字,但他們同樣可以讀書,他們可以通過聆聽成人的閱讀來理解、想象故事。

其二,讀書要拋卻功利。

各樣的測試。這種想法雖然沒有錯,但當讀書被附加了那麼多的'目的時,讀書本身的意義和樂趣卻被忘卻和拋棄。當孩子讀書時,家長們熱衷的是指導和提問,唯恐孩子在看書時遺漏了“重要”的東西,他們往往在孩子還沉浸於故事書的遐想中時就開始將一堆堆的問題向孩子轟炸。正如鬆居直先生所說“大人卻用提問的泥腳將這個童心的世界踐踏得亂七八糟”。 更爲糟糕的是,這種現象在目前幼兒園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許多老師自身沒有或缺少閱讀的經驗,她們自以爲是地操縱着孩子的思維,當孩子正欲進入故事翱翔時,卻被教師生生地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久而久之,孩子在讀書時會背上一個包袱,他在看書時關注的不是書的內容和情節,而是揣測成人會提出哪些問題。

要改變這種現狀,正確的途徑就是拋卻功利的目的性,站在孩子的立場讀書給孩子聽。因此,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有過讀書體驗的人都知道,當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美文時,有時會被其中的意境所感動,久久不能自已;有時則有一種想說想寫想表達的衝動;有時卻只想一個人默默地回味和體會。孩子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許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體驗書籍,並不一定要用我們的方式去達成。感悟雖然重要,但感悟只有發自內心的纔是最真實的,當被加上一定的目的時,感悟就顯得空洞和無力了。其次,要讓孩子看真正有趣的書。當前市場上,有着許許多多的圖畫書,但我們在爲孩子選擇時,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選擇真正有趣的圖畫書。在爲孩子選擇圖書的問題上,我們不需要“務實”,要將那些帶有實用目的的圖畫書推到一邊去。孩子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時期,那些能結合孩子生活經驗,給孩子豐富想象空間的圖畫書纔是好的書籍,“而且在那個世界裏,無論動物還是玩具都能說話。圖畫書的世界,童話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世界,是一個能看到用眼睛所看不到的東西的世界。”我們要把孩子帶入到這樣的一個世界中去。第三,要提供適合孩子的讀書方式。 正如前面所言,孩子缺少識字閱讀的能力,但不識字同樣也能讀書。我們要採取更爲輕鬆的方法,讓孩子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其三,親子閱讀是最快樂的。

對於孩子來說,最親近的情感莫過於對父母的依戀。 聽父母爲他們讀書,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是沒有什麼能夠替代的。這是一個相互滿足和愉悅的過程:父母爲孩子讀書,如果書籍本身又十分有趣的話,這時孩子的滿足和喜悅是無可比擬的;父母看到孩子快樂,自己也會產生愉悅的情感,他們帶着這種情感去爲孩子讀書時,所讀的不光光是書裏的內容,還包含着他們對孩子深深的愛戀,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會體會到這種愛的愉悅,這纔是最爲珍貴和難得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家長能做到這點,他們往往藉口工作忙壓力大,將孩子推到了電視機前,放棄了與孩子交流閱讀的時間與機會,這是多麼的可惜和可悲。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2

上週六值夜班,特向趙老師借了《我的圖畫書論》一書,看了看挺有感觸的。

本來,圖畫書就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而非讓孩子自己讀的書。……越是讓幼兒獨自閱讀圖畫書,孩子就越會討厭讀書。

孩子讀書是孩子的`快樂,而非父母的門面。父母要把有趣的書,而非一定是有益的書放在孩子的身邊,讓孩子自由地感受讀書的快樂。

對孩子來說,讀書不是教養,不是學習,也不是圖什麼利,要有什麼用。讀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有趣和快樂。書是讓人快樂的,這點就是將孩子引入閱讀的世界的力量。

家長往往望子成龍成鳳心切,更希望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很快的記住並領悟出道理,可是如果這一切不是出於孩子在一種自願並充滿樂趣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結論,往往只會變成孩子在爲我而閱讀,他失去了興趣也就迷失了自我,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可怕的事情。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3

圖書是幼兒接觸語言的重要途徑,3—6歲又是幼兒語音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本《我的圖畫書論》由日本作家鬆居直先生著。這本書可以說是有六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圖畫書的知識與觀念、圖畫書的選擇與分享、圖畫書的意向與語言、圖畫書的歷史與傳統、圖畫書的欣賞與細讀以及圖畫書的編輯與出版。這六個部分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圖畫書的選擇與分享以及圖畫書的欣賞。

鬆居直先生他在書中這樣寫到“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中所寫的內容“。而我認爲:幼兒期的閱讀,剛開始也並不是讀懂書中的內容,而是能夠在閱讀中找到閱讀快樂,理解故事的內容,並且喜愛閱讀。即使幼兒很小,由大人帶領孩子閱讀,讓孩子體會書中的內容,着也算是幼兒在閱讀,作爲成年人,不能夠把圖畫書當做孩子識字的工具

,而應該把圖畫書當做是孩子閱讀的起點,現在多數的農村的幼兒家長,還不能夠真正的帶領孩子閱讀,對於幼兒閱讀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讓幼兒自己看圖畫,或者教會幼兒認識圖畫書上的字,讀了這本書,着給我有了很大的啓發,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來向家長說明,孩子閱讀的重要性,如何帶領孩子進行有意義的閱讀,如何讓閱讀成爲孩子的“玩具”。

這本書中提到的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親子閱讀時的交流。這個交流不僅僅的父母讀故事給孩子聽,而是要要求在哪親子閱讀的時候,父母適時地提問與一定的動作表示。來增加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語言的交流可以促使孩子的對故事的理解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肢體的交流則可以拉近親子間的關係,促進幼兒閱讀的興趣,從而孩子提高對閱讀的興趣。親子間的有效交流這對幼兒的發張尤其重要,父母溫柔的閱讀可以提高幼兒對書的認識,可以提高幼兒對文字、圖畫的理解,可以促進幼兒多感官的發展,能夠使幼兒的親子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知識,從而爲今後的閱讀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圖畫書本來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如果父母讀給孩子聽,那麼這樣的一件禮物就會發揮出她最大的價值,親子閱讀帶給孩子們的快樂,是超乎我們想象的,通過有效的親子閱讀,孩子們會很快的領悟出書中的道理,這些道理久而久之的存儲,就會是孩子快樂的成長。興趣是幼兒期一切遊戲的源泉,有了興趣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親子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互相滿足的過程,父母看到孩子快樂,自己也會活得快樂,帶領孩子讀書,不僅是幫助幼兒理解書中的內容,也體現出了父母對他們的深深愛,那孩子在聽得過程中也會感受到這種愛,從而獲得由這種愛所帶來的快樂。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4

日本作家鬆居直先生的《我的圖畫書論》,據說是許多圖畫書愛好者必讀的“聖經”。此書有六部分內容組成:一是圖畫書的知識與觀念。二是圖畫書的選擇與分享。三是圖畫書的意向與語言。四是圖畫書的歷史與傳統。五是圖畫書的欣賞與細讀。六是圖畫書的編輯與出版。

看完這本書後,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與大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以便讓更多的老師熟悉、瞭解、和我一樣喜歡上圖畫書。

一、讀書不是讀字

鬆居直先生在書中這樣寫到:“讀書不是讀字。如果讀字能算是讀書的話,那麼只要是用日語寫的,即使是很艱深的書,我也能從頭讀到尾……但是,只有真正理解了書中所寫的事情,才能算是讀書。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中的內容,讀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讀《論語》而不懂《論語》”這句諺語,諷刺的就是那些只會讀字卻一點兒也不理解《論語》內容的人。反過來說,我認爲即使不識字,也能讀書。

所以,即使孩子還很小,識字量還遠遠不夠,當我們讀故事給他們聽的時候,當他們自己看圖畫的時候,能夠理解其中的內容,也算是讀書。

讀書不是讀字,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些家長思想上的誤區;有個別家長說孩子還小,不認識幾個字,讀不懂書;有的家長說圖畫書上沒幾個字,對孩子不會有什麼幫助,不值得看;聽到家長的話,我想家長誤把圖畫書作爲識字的一個工具,我們應該幫助家長更新觀念,增強對圖畫書價值以及用法的瞭解,讓他們明白圖畫書應該成爲親子間情感溝通的一個橋樑,讓家長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活領悟、自己的文學修養,藉助圖畫書這種孩子喜歡接受和易於理解的方式,進行傳承。

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老師有這樣一個觀點:閱讀,從聽讀開始。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從大聲地讀給他聽吧,早一些,從學前開始,會更好。

二、閱讀時的親子交流

在鬆居直先生的作品《我的圖畫書論》中,他很強調閱讀圖畫書時的親子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語言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或者只是肢體動作上的。語言上的交流,即使沒有過多的對話,當父親(母親)或深沉或溫柔的'聲音,載着文字符號所傳達的美妙的意思,進入孩子的耳朵、大腦時,讓孩子收穫的,除了對內容的理解,還有親子間的感情。

《我的圖畫書論》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有位父親說,只要時間允許,他每晚都在睡覺前給自己上幼兒園的兒子唸書,而且唸書的時候一定要握着孩子的手。我聽了這話,推量那男孩子的心情,我想那孩子會非常非常高興,恐怕一生都不會忘記父親讀給他聽的圖畫書,不會忘記每晚握着他的手給他讀書的父親和那大手的溫暖。圖畫書在這樣的人與人的關係中才更加富有生命。圖畫書作爲連結人與人的紐帶才更有存在的價值。

的確,也正如梅子涵老師的觀點:兒童閱讀,是一件不限於兒童自己的事情。其實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的所謂閱讀,其實主要是在聽大人們講。大人把書買來,看着書,把故事講給他們聽,他們感動、快樂、也受到教育。即使他們長大了,上了小學,上了中學,應該讀些什麼書,也需要大人的推薦。

《我的圖畫書論》,裏面值得關注和思考的還有很多,如果你想對圖畫書的內容、圖畫構造、開本設計、顏色搭配、如何閱讀,以及國內外的圖畫書發展狀況有更多的瞭解,不妨也來讀一讀。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5

用了很短的時間讀完了日本作家鬆居直的《我的圖畫書論》,我感覺到這本書確實很不錯,張老師推薦的很棒!讓我邊寫讀後感邊再一次閱讀一次吧!

我的圖畫書論這本書淺顯易懂,口吻非常的樸實,但卻充滿着作者的智慧,讓我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書的內容並不長,它分爲兩個部分。

一、我的圖畫書論:裏面闡述了14篇作者對於圖畫書的意見和建議,非常的實用。

二、作品分析:鑑於目前圖畫書的參差不齊,作者又教我們怎麼選擇好的圖畫書。

作者謙虛的把這本書說成是“微不足道的一本書”,不過對於我來說,這是我看過後印象很深刻的書籍。儘管是翻譯本,憑藉於譯者精湛的翻譯水平,我也看得好不生澀,非常的順利,而已並不是逼迫自己,而是很想把它看完。從序開始,我從作者的經歷瞭解到作者的一些觀念,他的一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久以來。我作爲一個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對中國負有責任。這是因爲,中國兒童書的出版在20年代就達到了相當高的國際水平,然而30年代以後卻由於我國的侵略戰爭蒙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發展受到阻礙。

因此,我一直希望能爲中國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點點也好。”這一點我沒有了解過,不過也從家長帶來的兒童圖畫書中可以看出許多,到了書店,偶爾看看幾本兒童書,也發現質地之差,畫質就是電腦動畫,讓我這個門外漢也感到羞愧。每次到了大超市,我也看到家長與孩子在一起閱讀的溫馨畫面,但是走近一看呢?發現他們觀看的也就是這些畫質差的書籍,但是,因爲這樣的數量太多,家長的意識被出版社的質量給矇騙了,所以,只有從媒體人這邊入手,纔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還有一句話“溫和、寬容,是許許多多中國人留給我的印象,他們的態度影響着我。倘若,在向中國孩子傳播讀書樂趣這一工作上,能盡一份力量.在我是無尚的光榮。而拙作如能對中國圖畫書的發展起些許作用,我將感到百分的高興。”我深深的感到作者的平易近人,如果我們也能從本書中獲得一些東西,或者僅僅是一個印象,我想作者也會高興了吧。

現在說說第一個部分的內容:我的圖畫書論。我講講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幾段內容。這裏我想不斷引用作者的話,因爲只有他的話可以使我們更加的清楚。

一、學前期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在想象力和圖畫書這一段中,作者有許多精闢的話。

“書不是讀字。如果讀字能夠算是讀書的活,那麼,只要是用日語寫的書,即使是很艱深的書,是專書,我也能從頭讀到尾。但是,盡曾讀下來,也不能算是讀了這本書。只有真正理解了書中所寫的事情,才能算做讀書。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的內容。讀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這讓我感覺到現在也有很多的家長,從小就急切的讓孩子認識字,瞭解字,但是對於真正的理解故事,進入故事,享受讀書的快樂,這個卻沒有給孩子機會。從書中我們知道,圖畫書的一個閱讀是家長進行讀,而讓不識字的幼兒聽家長讀。

作者從一個實例,三種孩子聽“一寸法師”的表現來說聽故事的能力。“所謂聽故事的能力,就是把故事這個眼睛看不見的世界變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見的畫(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稱爲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豐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圖畫書與兒童的想象力有很大的關係。兒童並不是生來就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也越豐富。

圖畫書對幼兒來說提供了豐富體驗的機會。”這裏就講到了如果孩子想象力豐富,他就能從故事中理解不懂的詞彙。而作者也說到了一些想象力很差的孩子,完全聽不進故事的孩子,如果把圖畫書拿給他們看會怎麼樣,一起來聽聽。“如果把一寸法師的圖畫書拿給我所說的聽不進一寸法師故事的孩子去看會怎樣呢?他肯定會看到底,能完全看懂這個故事。爲什麼呢?因爲即使是自己沒有能力想象出故事情景的孩子,如果看了圖畫書中的描畫,也能借助它們在心中描繪出一寸法師的樣子。當場面隨着故事的進展發生變化時,新的插圖又接上來使孩子心中快要模糊消失的形象清晰起來,就這樣,在插圖的幫助下,孩子在心中描繪出故事的世界,從而獲得一種新的體驗。這樣,在用多種多樣的形象豐富了自己的體驗之後,人才變得能夠想象、瞭解未知的事物。

把“一寸法師”變成自己的東西之後的孩子,在聽赫夜公主的故事時,就能夠以一寸法師的形象爲依據,想象赫夜公主的世界,在心裏描繪新的圖景了吧?圖畫書在補充豐富兒童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問題是圖畫書的質量。孩子是根據圖畫書中的插圖來進行想象的。他們邊看插圖,邊在心裏比照圖畫描繪形象,因此,孩子描繪的形象的質量當然要受插圖的影響。如果插圖的質量高,藝術性強,孩子心中描繪的形象也就好,反過來.他們心中的形象就會很貧弱。久而久之.決定了兒童想象力的質量。受二流、三流類型化形象刺激訓練出來的孩子,用那樣的形象驅動想象,他們看東西,也只能受那種形象的影響。”這裏講到了插畫的重要性,作者舉了一個“一寸法師”的例子,讓圖畫書彌補孩子的還未充分發展的想象力。

“等進了小學以後才考慮讀書問題就太遲了,在幼兒期就要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這是影響讀書能力的關鍵,而這關鍵因素,就在好的圖畫書中。”所以在幼兒園時期,我們就要着重考慮孩子讀書的問題。

二、給予圖畫書時,家長的考慮

從作者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作者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給孩子看他們覺得有趣的書籍,而不是着重“教育意義”。有句話能表達孩子是怎麼覺得有趣的,當看到一本書時,他“從內心深處,即存在的根底涌上壓到一切的、強烈而旺盛的喜悅,這纔是生存價值感最樸素的形式”。這句話概括出來,就是急切的喜悅,作者就是讓我們給予孩子他們急切喜悅的書籍。,“我認爲給幼兒讀圖畫書是好事,不必顧慮別人怎樣看。希望大家給孩子們該真正有趣的書——這點至關重要。請堅決地把那些帶有實用目的的圖畫書推到一邊去。”作者也從電視這個角色和家長這個角色對比,他說,在家庭中和孩子說話最多的,竟是電視。讓我看到,如果家長多抽出一點時間給予孩子,和孩子一起看,給他講他們喜歡的圖畫書,那麼孩子們也會更加喜歡家長的。“不管怎樣,請大家每天抽出10分鐘、15分鐘時間給孩子讀點真正令人愉快的圖畫書。”

還有一段我認爲特別好的話“但是圖畫書被用於過多的目的.反而使大人們忘掉了圖畫書最重要的東西。在各種各樣理由和目的的名義下,圖畫書本來的樂趣被忘卻,被從孩子們身邊奪走。而且,越是冠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給孩子讀書時的氣氛就越難輕鬆愉快,有時候,圖畫書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請重新和孩子們一起去發現圖畫書的樂趣吧。”

其實這樣那樣的目的,我們反覆的提問都可能給孩子負面的影響。作者也提到會使孩子反而不喜歡看他們喜歡的圖畫書。因爲看完還要面對家長,老師的連續不斷的提問,有時候也讓孩子感到反抗!“圖畫書對孩子們是快樂的。圖畫書不是教科書。不是問題集。那些厭煩每讀一本書就要被問及感想的人,請你們想象一下,孩子們不也是這種心情嗎?大人們討厭做的事,孩子們也是一樣。給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讀就是了,這是一個原則。有意識地提問,多數情況下只是爲了大人的自我滿足。不過。非常自然地不刻意地和孩子進行些對話,卻是非常好的。總之,要自然。”

三、孩子喜歡的書和看書的形式

作者根據調查,經驗說了很多孩子喜歡的圖畫書,他說到,要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書,去問孩子們自己。確實是這樣,有時候我們認爲好看的有趣的孩子們並不一定這樣認爲,不是嗎?作者列舉了法國的《魔法的牛》,儘管孩子們不認識法文,但是也讀得津津有味。作者是這樣來描述好的插畫的。“好的插圖充分地描繪出故事中的世界,孩子們讀的是圖畫書中的畫。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好的插畫是如此重要。

對於看書的形式,通篇瀏覽,其實作者說了三種,那就是家長講給孩子聽,家長和孩子看圖畫書,還有就是孩子獨自一人看書。其實我覺得達到孩子獨自一人看書時,他的想象力已經很豐富了,所以他能沉浸在書中。

四、如何選擇好的圖畫書,丟棄迪士尼和名作圖畫書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知道,選擇一本好的圖畫書也並非易事。走進書店,書店裏擺着多少各種各樣的圖畫書啊。即使同一個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畫也是這樣,有的豔麗奪目,有的.樸實沉穩。從這樣雜而多的書中挑出真正好的來,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者說過其實選擇圖畫書的一個捷徑,就是多看那些優質的圖畫書。那麼哪些是優質的圖畫書呢?作者詳細的講了《小兔彼得的故事》。他說《小免彼得的故事》這樣的畫纔是圖畫書插圖應有的面貌。

從作者列舉的一本好書中,可以知道“圖畫書並不一定大就好,小就不好。它取決於要告訴讀者什麼,或表現一個故事怎樣畫才合適等因素而採用大小、形狀不同的開本。”所以像小兔彼得,它就是隻有成人巴掌大的書。而《淘氣的火車頭》是大型的圖畫書。適合表現火車頭逃跑去歷險。

從書中,我也知道了,插畫的顏色也不是非要鮮豔的。所以,其實對於我們剛剛接觸圖畫書的人來說,應該多看看那些優質的,培養鑑賞力。就像作者說的,眼睛接觸了優秀的讀本,選擇的能力就高了。

五、丟棄關於名作圖畫書

“迪斯尼漫畫電影就確立了作爲電影藝術的一種門類。那麼我所感到的迪斯尼電影和圖畫書的異質性是什麼呢?這差別恐怕就在於前者的色彩是光的運動,而後者的色彩卻是失去了光的性質的印刷顏色。人們說迪斯尼圖畫書漂亮,是說顏色漂亮,但那實際上是死顏色,而且完全失去了在電影上看到的那種動感。死的色彩和像屍體一樣不動的畫,這就是迪斯尼圖畫書。”儘管孩子們喜歡迪士尼的圖畫書,但是我們也不要推薦。作者已經說明了。“所有的(我想可以這樣說)所謂名作圖畫書都是縮寫本,是和原作似是而非的贗品。“名作圖畫書”恐怕只能說是“原作是名作的圖畫書”,其本身則是粗製濫造的贗品,希望大家在給孩子準備圖畫書的時俟,首先從扔掉這些名作圖畫書做起。”

最後,我想說,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該和家長普及這樣的觀念,也該爲孩子帶來好的影響!還是謝謝張老師推薦的這本書,非常不錯!我們應該經常看一看,並且對照現在的教學活動,找一找問題的所在,與家長一起讓孩子感受圖畫書的魅力。

讀書是讀快樂讀《我的圖畫書論》有感 6

我的圖畫書論是鬆居直的三本代表作之一。鬆居直被稱爲“日本圖畫書之父”。

讀完章節 孩子的成長與圖畫書後我的收穫是:

1、在孩子六到十個月的時候給他看下關於交通工具的圖畫書。

2、帶孩子去過動物園後給他看關於動物的圖畫書。

3、有關於家居用品的書也可以給他看下。

鬆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章節之孩子的成長與圖畫書中寫到:“雖然每個孩子的個性或者成長環境有所不同,但是在出生十個月左右的嬰兒身旁放一些圖畫書,他們會對這個東西產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並沒有把書當做一種讀物,而是當做一種類似玩具的東西。畫着圖畫的四四方方的東西。用手翻開,會出現一幅畫,再翻一下又會出現另外一幅畫。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發現。再加上反覆出現新的圖畫這一特徵,孩子們變會覺得圖畫書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如果翻開的書有自己認識的東西,如汽車,狗之類的那麼孩子們就會對圖畫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就是說給孩子最初看的圖畫書要接近於孩子的生活。他生活中能接觸看到的東西更好。

我家寶寶可以先給他看交通工具的書,因爲經常出去,在馬路上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車來來去去。

動物的.書可以在去了動物園之後。因爲現在城市的孩子見到動物的時間太少了,不像我們小時候,放學後會去放羊。白白的老母羊領着四隻白白的小羊在前面跑,我們在後面追。古話說老馬識途,老羊也會認路。會沿着鄉間的小道一直跑進學校操場邊上半人高的濃密的草叢中。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雞,有的家會有鴨子或者鵝。現在這些動物,雞鴨鵝豬,城市的孩子也要在動物園才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