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00字(精選16篇)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00字(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00字(精選16篇)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

在一個荒島上,誰能夠活下來?哪怕是一年、兩年。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難的。但是魯濱遜,他,做到了。而且,不是幾年,是整整28年!當我在家中看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怔住了。

魯濱遜是書中的主人公,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冒險。在他第一次冒險的時候,遇上了大風浪,差一點就要死了。如果我是他的話,那我肯定會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但是,魯濱遜卻沒有。他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再一次“出遠門”了。但是這一次,他不會再有上一次那麼幸運了。他在海上遇到了狂風暴雨,被浪頭吹捲到一個小島上。讀到這裏,我想,一個人就這樣孤身來到一座荒島上,他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衣食住行吧?

是的,魯賓遜就是這麼做的'。在來到荒島上的第一個晚上,我是爬到樹上睡覺的。可是一直睡在樹上也不行啊,我想他一定會蓋一座房子。果然,他找來很多樹枝,試着搭一個房子。起初,他是靠吃野果子來生存的。他還把樹上的野果子採下來後,放在陽光底下曬乾,再把它們裝進瓶子裏。他的做法讓我感到疑惑,爲什麼要把食物存起來,而不直接吃呢?後來,我知道了答案,原來在冬天是沒有果子的,也很難捕捉到動物,所以他必須提前準備好過冬的食物。

當讀到他和星期五的那一段時,更讓我堅信,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星期五可是一個吃人的野人!“他怎麼不感到害怕呢?星期五完全有可能把他吃了啊!”當我讀到他通過打手勢和星期五“對話”那一段時,我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聲。如果換做我,我肯定會找一個地方躲起來,讓星期五找不到我。魯濱遜還教會了星期五很多本領,如:抓野鹿、打小鳥等,又和星期五做了好朋友。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有感觸。我從小就生活在豪華喧鬧的城市裏,在家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過着“小公主”般的生活。現在我已經13歲了,我不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了,以後自己能幹的事一定要自己幹,不能夠在依賴爸爸媽媽了。

想到這兒,我就立馬又一種試試看的衝動。於是我跑進衛生間,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衣服讓我來洗吧,您在一旁教我好了。”“那你試試看吧,不過我覺得你一定不會洗的。”媽媽猶豫地站起身來。媽媽,今天我要讓您看看,我不是什麼事都不會做,我心想。但當我真正拿起衣服後,才體會到洗衣服的不容易。

媽媽叫我把一件衣服稍微放平些,用肥皂抹一會,然後用手搓,最後再用水洗。我聽完後對媽媽說:“您可以去幹別的事了,我會洗得乾乾淨淨的。”我按照媽媽說的步驟,用肥皂抹了些在衣服上,然後舉起就要開始搓,誰知衣服裏的水直直地滑進我的袖子管裏。我只得將衣服放下,把手臂擦乾。我再一次拿起衣服,只是沒舉那麼高,我用手使勁搓,但還是搓得不乾淨。這時我想到了魯濱遜,他都能夠自己生存了,而我如果連這麼一點小事都完成不了,那我豈不是太差勁了?想着想着,我越發勤奮的搓着衣服,終於,衣服被我洗的還算乾淨。

啊,《魯濱遜漂流記》真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名著,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學習他那勇敢頑強的精神,更要學會獨立生存。

魯濱遜,真是讓我欽佩得五體投地!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2

小學三年級是,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 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啓蒙意識。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小說主人公魯濱遜也成爲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文章講述了年輕的.魯濱遜出海航行,遭遇了暴風雨,整艘船上只有他一人活了下來。他逃到了一個孤島,賓在這個島上活了下來,造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莊稼,甚至有了自己的奴隸。奴隸的名字被取爲“星期五”,是一個即將被敵人吃掉的土著人(這體現了英國資產階級和奴隸制度的黑暗)。後來,他們與野人激戰,與叛徒作鬥爭。最後,魯濱遜成功回到了英國,故事就此完結。

他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與此同時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

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呵呵,要是我,說不定一直哭鼻子呢?更別說做事了。

魯濱遜不但沒有助手,從破船上拾掇回來的工具也殘缺不全,還缺乏生產經驗,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他做一塊木板花了四十二天。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經過辛勤的勞動,魯濱遜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縱觀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大的困難也不可怕,關鍵是不能放棄,盡最大的力量,全心全意去做,就有扭轉乾坤的可能。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3

輕輕打開書櫃,縷縷書香溢滿書房,靜靜的享受着讀書帶給我的樂趣,輕撫書上的文字,讓一串串跳動的音律帶我遨遊書的海洋,在成年上萬本書中,我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倫·凱勒,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而感動,更爲醜小鴨成爲白天鵝喝彩,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被魯濱遜敢於冒險,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而折服,這本書深深的鼓舞着我,激勵着我,猶如一盞指明燈,爲我指引前進的方向與行進的動力。

下面隨我共同走進《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這本書是家喻戶曉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故事的寫作背景在英國資本主義社會大規模發展時期,以塞爾剋剋的經歷爲原型而創作,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作家丹尼爾。笛福,他被譽爲“歐洲小說之父”,其中,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他是英國資本家庭,善於冒險,有着頑強的意志力。在生活中的苦難敢於鬥爭,成爲生活中的強者,而另一位就是他救下的一位野人——星期五,是他的僕人,星期五具有着知恩圖報,忠誠爲人的性格特點。

這本書共分爲8章,分別是:離家遇險、艱難謀生、苦中作樂、遇險驚魂、“虎口”救人、激戰野人、絕處逢生、重返祖國。主要講述了英國青年魯濱遜乘坐的船被巨浪打翻,獨自一人被海浪衝到了一座陌生的島上,在那裏他彷彿回到了原始時代,只依靠着雙手和有限的工具艱難的'活着,但是魯濱遜毫不退縮,用自己堅強的信心決心勇氣戰勝了各種困難,用28年的時間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莊園,最後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是啊!這28年的荒島生活,可以說給魯濱遜帶來一段非凡的人生經歷,雖然他與世隔絕,但從不放棄對生的希望,他憑藉着人類獨有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終於製造了一個“世外桃源”,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是什麼能讓他堅持了28年,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等到了離開荒島上那一天呢?是因爲他有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笑對困苦,永不放棄,這就是成功必需的因素,魯濱遜正是擁有這些優秀的品質,才能在常人無法想象中的逆境中頑強的生存起來,想想我們從小嬌生慣養,生活條件優越,從來沒吃過苦,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我認爲我們應該學習魯濱遜這種精神,努力做生活中的強者。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坎坷時,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一定要堅守夢想,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成功就會在離你不遠的地方。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股精神的力量在我心中涌動,讓我相信自己不會懼怕風雨,在磨礪中會變得更加堅韌不屈!魯濱遜的美好品質永遠伴隨着我,他又像啓明燈的照亮着我前進的彼岸!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4

暑假期間,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在媽媽給我買的書堆裏看到了丹尼爾·笛福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封底法國著名啓蒙思想家盧梭的評論——“每個成長中的男孩都應該先讀讀《魯濱遜漂流記》”——讓我非常好奇,爲什麼每個成長中的男孩都應該讀一讀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打開這本書認真閱讀起來。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似乎找到了哲人盧梭評論的關鍵詞——“成長”。

成長需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決心和毅力。《魯濱遜漂流記》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是一部關於冒險與勇敢的故事。在故事的'開篇,魯濱遜父母苦口婆心地向他反覆灌輸他們的“幸福”理論——“和平幸福的生活在冒險中是找不到的”;而魯濱遜卻堅持己見,“我不要做律師,我要去航海”。正如作者笛福在該書中所指出的,“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害怕危險的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在流落荒島漫長的28年裏,魯濱遜憑藉着驚人的膽識與決心,戰勝了心靈的孤獨,戰勝了身體的飢渴與寒冷,戰勝了自然環境的惡劣,戰勝了圍剿自己的敵人……每當我看到這些情節時,耳邊總是不時縈繞魯濱遜這樣一句話:“當我來到這個小島上,第一個念頭就是怎樣活下去,而有些人的第一個念頭是怎樣逃離……”

成長需要主動地適應環境,努力地創造條件,甚至需要不斷地創新。流落荒島之後,魯濱遜很快從悲觀、絕望、無助等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積極思考如何存活下來。在該書的很多篇幅中,作者笛福記下了魯濱遜一個又一個“發明”與“創造”:摩擦生火、用動物毛皮縫製的衣物、製造工具與桌椅、燒製陶罐、做木筏、造房子,等等,這一切都是自己動手、主動適應環境辛勤勞動的結晶。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是大麥和稻穀的成功種植,這使得他有了穩定的食物供應。他靠自己的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或者用我們時髦的話說,通過不斷創新創造,他把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變成了一個世外桃源。

成長需要友誼、與人爲善和相互幫助。魯濱遜在小島上救下一個土著人,爲其命名“星期五”,從此與他朝夕相處,並教他文明社會的禮儀、宗教,教他穿衣和學會英語。兩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遠超主僕關係的夥伴情誼。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我們不僅可以讀到冒險的故事、智慧的故事,也可以讀到動人的友情。

儘管我們不太可能遭遇到魯濱遜那樣的兇險、惡劣、孤寂的環境,但魯濱遜式的勇氣、智慧和友善是我們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最後,我想修正一下盧梭那句經典的評論:成長中的每個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好好讀讀《魯濱遜漂流記》。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5

《魯濱遜漂流記》講述了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風暴,他乘坐的那艘船,在大風大浪中沉沒了,船員幾乎全部遇難,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拼盡全力游到了附近的一個小島上,活了下來。但這座島上幾乎什麼都沒有,這也就意味着,他要面臨着一系列的生存難題;他沒有攜帶任何生活用品,這也就意味着,他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在這座島上,沒有衣服自己做;沒有糧食自己種;沒有葷腥自己捕;沒有碗筷自己做,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裏,不要指望別人來幫你或救你,一切都得靠自己!這個故事如同我剛剛看過的一部電影《荒島餘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關於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在魯濱遜冒險的故事中,有無數的事蹟感動了我,他“建造”了兩棟“別墅”,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養了許許多多的羊,還掌握了做麪包的祕訣和做陶罐等生活用品的方法,而這些都是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呀!有時人非常絕望的時候越需要信念和堅強,“我必須要活着,無論如何我要繼續持續呼吸,即使已經沒有了盼望的理由”。生命如此渺小,卻又如此的執著與頑強,理念與信仰支撐着人的`靈魂。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很深,魯濱遜在荒島第26年的時候,他還救了一個野人,這不僅是因爲他需要夥伴,需要一個幫手,更出於他那強烈的同情心,當他發現那個野人要被他的同伴吃掉時,他勇敢地上前趕走了其他野人,救下了他,因爲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給他取名爲“星期五”。他們倆雖是不同種族,但卻沒有種族歧視,開心地生活在了這座島上。他們倆很快結成了夥伴,一起渡過難關,最後,他們救了一位被叛變船員綁架的船長,他們乘着船長的船,順利地回到了祖國,講述着他們的冒險故事。

“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在不同的環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樣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會嚇得膽戰心驚”“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這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對人生的經典描寫,給我的觸動很大。是啊,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往往忘記了我們曾經多麼的艱苦而不珍惜當下,時時刻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故事讀完了,但魯濱遜那段激動人心的荒島求生的故事,卻仍在我的腦海裏徘徊,魯濱遜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人的信念和追求是我們不斷向前進步的源泉,謝謝你,魯濱遜,我要向你學習!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6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給人知識,給人力量,給人勇氣……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魯濱遜漂流記》。讀完這本書,魯濱遜勇於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本文的主人公---魯濱遜,不聽父母的勸告,執意海上冒險。不料遇到颶風,船沉入了海,魯濱遜被捲到了荒島上,成了那次航海唯一的倖存者。在荒島上,魯濱遜遇到了寒冷、飢餓、孤獨、野獸襲擊等等困難,但他都憑着頑強的毅力一一克服。並且在荒島上生活了27年兩個月零19天。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線生機”和“荒島家園”這兩個章節。魯濱遜在荒島中醒來後,驚奇地發現那隻擱淺的大船,在夜裏已被潮水從沙上浮了起來。於是他積極地想辦法靠近大船,從船上搜尋有用的物品,造竹排運送物品,挖巖壁、做地窖當安置住所,分類別貯藏物品,動手製造椅子桌子……魯濱遜靠着自己的勇敢、堅強、智慧一步一步地解決了荒島上生活的'困難。他這種面對困難不害怕的精神,不正是我要學習的嗎?前兩天晚上寫作業時,我遇到了一道數學難題,怎麼都想不出解題的方法,我煩躁極了,甩筆往門外走去。剛到門口,我想起了魯濱遜在荒島中經歷:他那麼多的困難都能克服,我遇到這點小困難都當甩手掌櫃,太沒出息了吧!不行,我一定得解出這道題。於是,我重新坐回到了寫字桌前,再次細細地讀題,找已知條件,思考要求的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我終於啃了這塊“硬骨頭”。這時我想到了魯濱遜說的:“我發現運用自己的勞動、勤勉和智慧,什麼東西都能做得出來。”我們有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還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

魯濱遜的精神鼓舞着我,他的話語也給我巨大的力量。那次在珠海橫琴海洋公園遊玩時,小夥伴們被“鸚鵡過山車”的刺激吸引住了,紛紛往上面的入口處跑。我害怕他們笑我膽小鬼,也跟着往上跑。可站在高高的入口處望着前面時而翻轉,時而加速的過山車,聽着上面人們驚恐的喊聲時,我雙腿打起了抖,想往回走。可這裏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上不能下。我只好焦急地在原地等待,這時媽媽看出了我的慌亂,平靜地對我說“你還記得那句話嗎?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是啊,這些高度和速度和魯濱遜遇到的野獸比起來,根本不足一提.我怕什麼呢?”於是我大膽地坐上了過山車。那次坐過山車,讓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快樂。

看《 魯濱遜漂流記》,從魯濱遜身上,我學會了生存,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勇敢,學會了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7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魯濱遜是個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番五次的離開小康之家,出海闖天下,他的理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着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他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皿、縫紉衣物,把荒島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歷經千辛萬苦的他終於完成了創業過程,獲取了一筆可觀的財富。他剛到海島也曾沮喪過,他的分析好像記賬,用一種算賬的方法很有成效,使魯濱遜從悲觀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面對現實,考慮如何生存下去。魯濱遜求生存的和發展的有力武器就是頑強的理性主義和商業主義思維的方法。我想,假如我是他,在荒島上一定不會有勇氣活下去,可他居然在荒島上或活了28年,我真佩服他的自立、自信、自強,爲求得生存乃至奮鬥不息,同時他還能誠心幫助別人,提高了自己的認識,體會到了邊教邊學的樂趣。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記得我有一次因爲一件小事情而被老師批評,由於想到我出發的意圖是好的,心中有着說不出來的委屈,那幾天上課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因爲我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纔會冒出那麼多荒誕的念頭,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被老師批評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是如果自己做事再小心謹慎一點,也不至於被人誤會,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快樂等着你去收穫!

曾經聽過一個名人說過: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則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這句話鼓舞着我向人生的光明看齊。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夠把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把困難化爲前進的動力。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因,並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這樣做不但徒勞無獲,而且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你的傷害將會更深一層。

作爲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將來的每個挑戰,並且出色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8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的故事。魯濱遜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朋友都遇難了,一人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從此,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但他憑着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在島上生活了28年,最終得以返回家鄉。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之一,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它了,現在由於在上外國文學史,剛好又在圖書館借的外國書籍,有一部分就是關於它的,很幸運,再一次的接觸到它。

小說的作者是笛福,他本人其實就具有不同尋常的人生閱歷,這部小說,是根據蘇格蘭水手賽爾柯爾在荒島的'真實經歷而改編的,真人是在島裏生活了4年,而小說主人公卻是生活了28年之久,裏邊的很多故事情節,其實都是作者曾親身經歷過的,小說的內容十分具有趣味性。

小說主人公魯濱遜曾經是一個富裕家庭的公子,但不想坐享其成,就常常外出冒險,有一次,他們遭遇了海難,魯濱遜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無奈魯濱遜只好在孤島一人求生。在島上,爲了生存,逼他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靠着自己的努力,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麪粉,烘出了粗糙的麪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並且,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過上了像中國傳統模式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後來,他遭遇了食人族,簡單的說是野人,這裏邊即便是孤身一人,他也沒有放棄人生,而是在家裏架好槍、準備好火藥,積極的去抵禦外來“侵略者”,而也因此,他獲得了自己的奴隸——星期五。

我確實佩服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他不僅聰明、勤勞,而且還很勇敢,面對上帝的安排,他始終看到了光明的一面,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在荒島活了28年。小說作者笛福除了塑造這麼一個值得崇拜的主人公外,還一直以第一視角“我”來敘述,拉近了讀者與小說的距離。此外,這部小說其實也是反應了當時的經濟情況的,當時已經是資本主義,強調的是私有財產,魯濱遜的勞動,和他的奴隸星期五,其實都是爲了取得或鞏固自己的私有財產,而魯濱遜其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資產階級代表,他愛勞動,不怕困難,樂觀自信,都可以體現當時正值上升期的資產階級的精神風貌。

小說原文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對於所需要的東西感到不滿足,都是由於我們對於已經取到的東西缺乏感激之情”,現在的社會,也何曾不有這些情況呢?《道德經》有云,知足之足,常足矣。很多東西,其實一般一般就好,擁有了應該學會珍惜、感恩,由此,人生才能幸福。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9

魯濱孫出身在英國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中,他不願享受富裕、安樂的生活,私自離開家去航海冒險。一次在海上遇難,他獨自漂流到一個無人島上。開始很悲觀,後來爲了生存,他從船上找來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島上,他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取得足夠的食物。很多年後,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魯濱孫最忠實的朋友和僕人。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他們搭乘一條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到了英國。

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之後,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這本《魯濱孫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59歲時創作的。主人公魯濱孫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的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沒有人的陪伴,可是他獲救後卻絲毫沒有改變他作爲一個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他不像其他遇難者那樣喪失了語言,喪失了生活習性,甚至喪失了作爲一個人的基本的條件,他不但成功的作爲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明人!爲什麼會這樣呢?只有一個原因——信念!

他來到荒島上,當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後,首先做的,就是去記錄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當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實,好好活!於是他不斷地自己去努力,從船上找來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沒有的也自己想辦法去製造!這也是他沒有喪失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魯濱孫還自己寫日記給自己看!這樣他不至於忘記語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說話,也是爲了可以撫慰自己孤獨的心靈吧!這是他活下去,作爲一個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說過,“作爲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在海上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爲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爲我沒那個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0

《魯濱遜漂流記》中主要描寫了一位叫做魯濱遜的人遇到海難,在孤島求生,最終獲得自救成功的故事。最後一次讀這本書已經是十五年前了。這本小說的梗概被選入了語文書,再看到的時候,也激發起我來回憶一下這本書的興趣,看看17年前讀過得書,又留下怎樣的印象。

第一個印象便是遇到暴風雨、沉沒的船、獨自被衝上孤島的魯濱遜。這是一個簡單又足夠吸引人的開頭,暴風雨是災難,沉船既組成了災難的一部分,又給人奇特的幻想,沉船上的寶藏一直是人類幻想和追求之一;而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則帶來了不幸與幸運的矛盾感受,在所有人都葬身海底的時候,活下來是一種幸運,但當面對荒無人煙的孤島,巨大孤單的折磨可以就是一種不幸了。這吸引了我們讀下去,同時也鋪墊了魯濱遜這個人物帶來的最具有深刻影響的特質——樂觀且堅毅。這樣的特質成爲了整部小說故事最重要的契機,我們才能跟隨魯濱遜這個人物一點一點的深入孤島、瞭解孤島。

第二個印象是魯濱遜成功在荒島上站穩腳跟,他從沉船上獲得了許多的遺物,並且通過這些遺物,爲自己創造出更適合生存的空間。現在想,魯濱遜所處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的時代,並且英國率先取得了工業革命的成功,各種知識、技術都在飛速的發展,書中也將這些應用於現實生活的內容增加進去,讀起來更具真實之感。想來可能也暗含着作者對於工業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的闡述,以及一個人在知識的啓發下,獨自一人生存下來的高度的自由的探討。

第三個印象是魯濱遜在荒島上救下了黑奴星期八,小說寫到這裏,魯濱遜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在小島上無限期的生存下去了,但作者是不是也在思考,一個人的生存並不能完全組成當下的生活,同時也爲了小說可讀性,創造出第二個矛盾,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魯濱遜這個人物的形象在這裏也從前面似乎是無所不能創造一切的上帝模式,逐步向着平凡之人過度,在這裏我記得魯濱遜是害怕的、擔憂的`,豐富了樂觀、堅毅的人物特點,但最主要的人物精神沒有失去,當他果斷的救下星期八,並且射殺了兇殘的敵人的時候,人物的形象立體了起來,他也會害怕,也會出於某種選擇而去傷害他人(雖然是壞人)。而星期八的到來,爲小島增添了活力,之後兩個人的小島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就更接近了。

第四個印象是獲救的部分,魯濱遜在荒島多年後,遇到了被奪權的英國船舶,他救下船長(好像是船長),之後回到英國,可是在時隔多年後,他的親人、朋友都相繼離世,對於魯濱遜來說,沒有了親人朋友的岸上,可能又會變成一座新的孤島,最後儘管魯濱遜度過了幾年的安逸生活,但他依舊選擇了冒險,重新出海。這或許也是當時社會環境下人們對於未知的探索精神和冒險精神的一種體現吧。

其他的部分,着實是記不清了,或許印象有些錯誤,但閱讀一本書,能給自己留下些怎樣的啓事和感受,也許有出入,但也是閱讀的獨特魅力吧。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1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向深受着廣大學生的青睞,帶着對這本書的好奇,一同隨着主人公走進了這本書中。

全篇着重描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經過自己的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戰勝了惡劣的環境,與土著人星期五共同回到了家鄉,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我最欣賞的不是魯濱遜的勤勞與勇敢,而是他那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一個孤零零的大活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十幾年,沒有人陪伴他,甚至於最基本的,與一個人簡簡單單地說會兒話都做不到。整個荒蕪的島上沒有房屋,沒有稻田,只能靠他自己辛辛苦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其實魯濱遜也是一個常人,他沒有什麼驚人的本領能夠在這淒涼的環境中久久地掙扎。可是他承受住了這個打擊,發揮出超出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爲了重新拾起勇氣,魯濱遜寫了一張厲害差異表,把種種可能都分析出來。無論是出於消極還是進取,這使得他能夠冷靜下來,從只會空想的日子裏解脫了出來,學會從絕望中尋找期望,從而勇敢地去應對現實,去改善現狀。

可是比起魯濱遜來,我們這些當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太糟糕了。不要說像魯濱遜一樣經歷那樣的磨難,即使是一些不順心的芝麻大小般的事情也會輕易地被其打倒。頻繁從報紙和電視上得知,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其中的起因往往只是和父母吵了幾句、考試沒有取得夢想的成績,或者是教師批評嚴厲了些,有些人甚至還抱着“視死如歸”的氣勢,其實這正是心理脆弱的表現,是多麼的可笑並且可悲呀!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頻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小學的時候,我有一次因爲一件小事情而被教師批評,由於想到我出發的意圖是好的,心中有着說不出來的委屈,那幾天上課總是走神,恨不得逃離這個深淵般的.學校,走得越遠越好。此刻回想起來真是可笑之極,因爲當時的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纔會冒出那麼多荒誕的念頭,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被教師批評也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是被冤枉的,可是如果自己做事再細心謹慎一點,也不至於被人誤會,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歡樂等着你去收穫!

以往聽過一個名人說過: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於強者來說則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墊腳石。這句話鼓舞着我向人生的光明看齊。是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只要調整好心態,就能夠把全部的煩惱一掃而光,把困難化爲前進的動力。困難來臨時,我們要認真冷靜地分析這件事產生的原由,並且有針對性地加以排除和克服,而不是盲目地發泄和不切實際地空想,這樣做不但徒勞無獲,並且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你的傷害將會更深一層。

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信心百倍地迎接將來的每個挑戰,並且出色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主人公魯濱遜是英國人 ,出生於17世紀中葉。從小他就喜歡和嚮往探險的生活,長大以後不顧父母的阻攔,一心去航海冒險,不幸淪爲奴隸。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逃走了,卻流落到沒有人煙的荒島上。

魯濱遜沒有氣餒,靠着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種植糧食,圈養山羊,修造船隻,燒製陶器,用樹條編籮筐。讓自己生存了下來,還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會“星期五”好多文明。

後來魯濱遜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貨船船長他們,從荒島生活了28年的魯濱遜終於回到了家鄉。

我也喜歡航海和冒險,從沒想過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總想着會一帆風順地歸來,受到別人的尊重和羨慕。現在看來真的是紙上談兵,想法過於理想和簡單,甚至是愚蠢。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勇於向困難挑戰,纔會走出困境,開闢新的天地!煥發新的生機!而我們就是在不斷的挑戰和解決困難中成長起來的。

魯濱遜真的是好偉大!那樣艱難的處境,他都一一克服,創造出生存的奇蹟!相對於我們的學業來說,荒島生存要難的多,難道我們不應該向魯濱遜學習,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取得好的成績嗎?

喜歡魯濱遜的堅強,聰明,和他超人的智慧,還有樂於助人的品質!也喜歡“星期五”的活潑,靈敏和好學。好想看看魯濱遜和“星期五”長什麼樣!呵呵,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有智慧的`人的面貌肯定是不同於常人的,你說呢?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我想每個人對他的認識都是這樣:他爲了這個夢想,放棄了安定、富裕的生活,他厭惡那庸庸碌碌、無所事事的生活,在旅途中他與死神展開鬥爭。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並沒讓他屈服,還從中獲得磨練,反而變得更加堅強。

在風暴與海嘯中,全船除魯濱遜外無一倖免,流落孤島的他爲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還做了一個吊牀。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了一個臨時性的圍牆作來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了塌方。他憑藉自身的努力終於成功改造能避免塌方的房子。

居住問題已經解決,人要生存下去就一定需要食物。他在一次無意中發現了穗頭獲取了種子,他在一次次的試驗中慢慢吸取了經驗,成了種田高手,這樣他又解決了食物的問題。

爲了造船回鄉,他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又在星期五的幫助下終於獲取了成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使我們擺脫困境。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3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自從三年級學過這兩則名言,我對書就愛不釋手,這不,趁着暑假,我又拿起了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

打開書的第一面,便是作者簡介:丹尼爾·笛福,英國作家。英國啓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爲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作品可讀性強。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樂觀有勇氣的魯濱遜通過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

那麼,這麼有名的人物,他寫的書應該很有趣吧!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把書翻到了正文。

正文部分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在包裝和儲藏火藥的兩星期中,我至少帶木包出門一次。這樣做可以達到三個目的:一來可以散散心,二來可以捕獵點東西吃,三來也可以瞭解一下島上的物產。第一次外出,我便發現島上有不少山羊,是我十分滿意。可我也發現這於我來說,並非是件大好事。因爲這些山羊膽小而又狡猾,而且跑得很快,實在很難靠近他們。但我並不灰心,我相信總有辦法去打到一隻的,不久我真的打死了一隻。我首先發現了山羊經常出沒之地,就採用打埋伏的方法來獲取我的獵物。我注意到,如果我在山谷裏,那它們在山岩上,他們也準會驚恐地逃竄;但若他們在山谷裏吃草,而我在山岩上,他們就不會注意到我。我想,這是由於山羊眼睛看不到的部位,是他們只能向下看,而不容易看到上面的'東西吧。因此,我就先爬到山上,從上面打下面,往往很容易打中。我第一次開槍,打死了一直在哺乳的母羊,母羊倒下,小羊呆呆地站在它的身旁;當我背起母羊往回趕時,那小樣跟着我,一路到了圍牆外面,於是我放下母羊抱起小羊,進入木柵,一心想把他養大。可小羊就是不肯吃東西,沒有辦法,我只好把它殺了也吃了。這些羊肉夠我吃好一段時間的了。

讀到這,我也想到我的經歷。

那一天,南京受霧霾的嚴重影響,學校工廠停工。我百般無聊的呆在家,轉眼間,中午到了。我很餓,我拿起口罩走下樓去。我可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

由於剛剛搬家不久,我對周圍不是很瞭解,只記得那幾條路。我在樓下,慢慢摸索着。倏忽,我看到了那根熟悉的電線杆,我高興的王娜走。可到了以後,發現不是商店。我的心情一下跌入谷底。我心裏很是不舒服,我回頭一看,哎呀,滿眼的黃色,我一下迷了路。正在我焦急的時候,一個老奶奶拿着牛奶走過去,我突然想到商店門口就是訂奶處。我順着老奶奶走過的地方,終於找到了商店,我買完東西,走回了家。

《魯濱遜漂流記》告訴我們:孩子,不應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已經懂事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只退縮,要有勇敢無畏的精神。要知道:害怕危險的心裏比危險本身還要困難一百倍。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4

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於1719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一看就知道是主人公魯賓遜的傳奇故事。

魯賓遜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裏,從小胡思亂想,一心想要出海遠航。但父母堅決反對,在一次偶然情況下登上一艘船。上天對他開了個玩笑,讓他留在了一座小島上。魯賓遜是一個不畏艱險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他能鎮定、理智的去思考,懂得自我安慰。在孤島上爲了生存,他與困難乃至死神作鬥爭。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之所以他能生存下來,靠的就是他那不服輸的精神。他注重於行動,從不坐以待斃。

魯賓遜這一人物的形象,相當於現在的創業家吧,如果每個創業家能有魯賓遜的精神,那事業一定有所成就。

再來說一說這部小說的另一個特色人物星期五,星期五是一個野人。在躲避野人過程中,被魯賓遜意外所救,從此他將魯賓遜當作自己的主人。我一直很喜歡星期五的形象,他很熱心,比任何人都老實,知恩圖報,對待主人忠心耿耿、惟命是從。他雖然是一個野人,但他就像個孩子一樣聽話可愛,性格開朗,待人誠懇。願意犧牲自己保護自己的主人。他也很聰明。雖然他如同我們所說的奴隸、下等人,但上等人的品質也未必比他好。

當今社會能有多少人具有星期五的品質,有多少人具有魯賓遜的精神,雖然這兩位人物都是虛構的`,但現在缺少的正是這類人。

一本名著是一個作家的結晶,是他用一生總結出來的道理,相信《魯賓遜漂流記》,《愛的教育》等書,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吧!可要體會其中的道理卻着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你能只憑自己一個人在荒島上建造自己的城堡、種植莊家嗎?你能在荒島上獨自生活二十八年嗎?這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卻真的發生在了魯賓遜身上。熱愛航海事業的魯賓遜,在一次航海中,他遇到了暴風雨,船隻翻了,其他人都遇難了,只有他,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他卻漂流到了那個毫無生機的荒島上。在他剛到荒島上時,是多麼無助、多麼孤獨啊!

但逐漸的,他克服了無數的障礙,無數的困難,把生命延續了下去,並還找到了許多的樂趣。這之間需要多少的毅力與勇氣啊!在現代生活中,如果要找一個煮湯的鍋似乎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但在那個孤島上卻是難於登天啊!魯賓遜絞盡腦汁,嘗試了許多辦法,也失敗了無數次,最後終於成功,做出了一個“鍋”,這一個個困難都被魯賓遜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所征服了。

在孤島上,他會因爲一個小小的成功而高興得無法形容。讀完這本書,感覺它給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在生活中,我想,只要像魯賓遜一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有他那樣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有強烈的求生信念,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就都會成功的。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就應該想一想,我們遇到的事與魯賓遜相比如何呢?我想,只要這樣就沒有什麼能夠難倒我們了吧!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5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着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寬廣的海洋”……上千年來,書籍一直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給我們知識,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啓迪……

這個暑假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讀完這本書,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憑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戰勝了迎面而來的一切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就是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

魯濱遜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讓人佩服。1659年9月30日,魯濱遜在航行中遇到了海難,翻了船,他因此流落到了孤島。試想,沒有了勇氣,在那極度與世隔絕的情況下:荒無人煙,野獸出沒,野人驚擾,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了賴以生存的一切,又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懦弱者,恐怕也只有坐以待斃了。雖然魯濱遜也一度出現過恐懼心理,但勇氣最終讓他生存了下來,而且時間並非一年半載,而是接近28了個春秋。這是一個人生的奇蹟,由不得你不驚歎。

光有勇氣不行,還要有智慧輔助。俗話說的好:“光有勇氣而沒有智慧的'人等於一介莽夫。”魯濱遜能夠生存下來的另一利器就是“智慧”。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搭起了棲身的窩棚、開墾了荒地、種出了水稻、馴養了禽獸……經營起了“像樣”的家業。沒有智慧,很可能一切都是徒勞,或許讓猛獸吞噬,或許被野人所殺……

魯濱遜那種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非凡的智慧,讓我自愧不如——因爲我膽小,尤其是怕蟲子。就拿幾天前的事來說吧。那天晚上,我正在外婆家的房間裏看電視。突然,一隻黑色的東西從沒關緊的窗戶裏直飛進來。我上前去看個究竟,結果,是一隻大蟲子,它到處亂飛亂撞,飛到了牀上,我開始大叫起來。外婆被我吵醒了,她問我怎麼了,我說有一隻大黑蟲子在你傍邊,還會飛。外婆看了看,她說:“只是只知了罷了,沒事,別大驚小怪的。”我看了看,更加害怕了,身上毛骨悚然的,還不停地發抖。於是,我就抖到了外面,拿起了殺蟲劑,朝房間走來,打開了房間的門,一直到蟲子飛了出去,對着它,使勁地噴了一下,它終於死了,嚇死我了。幫它“收完屍”後,我回到了房間裏,身上還是癢癢的,在發抖。還有,每當着急時,我的腦子就是一團糟,冷靜不下來,不懂得用智慧來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切,跟魯濱遜遇事冷靜、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的行動比起來,有着多麼大的距離啊!讀完這本書,我有了很深的感悟,人生的道路需要勇敢者去開拓,父母的關懷不可能永遠伴隨我們,小鳥要高飛,需要堅硬的翅膀,所以我們必須立刻行動起來,擺脫幼稚,學習勇敢和智慧,迎接我們的高空。

智慧和勇氣。就如人的手和大腦誰也離不開誰,永遠是一對好搭檔。勇氣如船,智慧如帆,先有了冒險的勇氣,再用智慧輔助,兩者加在一起,錦上添花,小船才能劃得更遠……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6

星期一的早上,陽光明媚,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題目是《魯濱遜漂流記》。我一見到它,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如果沒有讀過《魯濱遜漂流記》的同學,就聽我給你們講一講吧,我想你一定也會喜歡上這本書的!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文學的第一步現實主義小說,它創造了新的文學體裁,開創了18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先河。《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是魯濱遜,魯濱遜是一個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冒險家 。

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優越的家庭,但自幼就立下了遨遊四海的壯志,他從小就想當航海家,但父親卻不同意,固執的魯濱遜還是在19歲那年私自航海冒險去了。出海時遇到了海盜船的攻擊。魯濱遜成了海盜們的奴隸,最後得到了海盜的信任,終於有了逃走的機會,魯濱遜逃走了。有一天魯濱遜的船翻了,他游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開始在那自力更生,魯濱遜大概在這個島嶼上生活了幾年,他在這幾年裏逐漸爲自己打造出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一天中午,他發現海邊有一個不是他,但又是人留下的腳印,他看到腳印驚魂未定,徹夜不眠。魯濱遜發現腳印後,每天都警覺的搜察。有一天他來到海岸,發現到處堆滿了人的骨頭,原來有野人這裏吃過同類的肉體,他立馬回到住處,準備武器。魯濱遜終於和野人交戰了,他不僅殺光了野人,還救了一個要被野人吃掉的同類,給他取名爲“星期五”,“星期五”也成了魯濱遜忠實的奴僕。就這樣,魯濱遜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國”。魯濱遜又在一個荒島歷險28年,憑藉頑強的意志生存下來並最終脫險了。

讀完了這個精彩離奇故事,我倍受啓發。魯濱遜是一個堅強,偉大的人。他孤身一個人在荒無人煙,惡劣的.環境下居然生活了27年,並且用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汗水下,造成了這個有人有煙的島嶼,這個不再是孤島的小島。

我們需要有魯濱遜的那種勤勞刻苦的精神。我們要學習魯濱遜直奔目標,不甘平庸的精神。

這本書教給我們堅持纔會取得勝利,實幹比信念更重要。我們應該像魯濱遜學習,學習魯濱遜的勇敢。我要向他學習,因爲我膽小如鼠,有一次,老師讓我上講臺去背古詩,我走上講臺,嚇的腿一直打抖。大腦一片空白,平時背的挺熟的古詩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害得我們班沒得到好成績。我一定要加強鍛鍊,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鍛鍊和同學們的交流能力。使自己勇敢起來,做一個勇敢的人。

今天,我才知道這是多麼地不應該,我應該學習魯濱遜那樣,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我相信,我也能像魯濱遜那樣做一個勝利者,做一個不畏艱難險阻,懂得迎難而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