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通用34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通用3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通用34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

讀完《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發現魯迅先生的童年和美好,都是每個人憧憬的世界,想:“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些都是我們沒有的,而這就是魯迅先生童年時快樂地時光。

??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條件比魯迅先生的好多了。每當讀到魯迅先生問老師“怪哉”什麼意思的時候,老師的回答是那樣的冷漠、臉上甚至還有些怒氣。我還是剛不清魯迅先生的老師爲什麼會生氣呢?

??我不能忘了,長媽媽給“我”說過的那個故事:先前有個書生在古廟裏用功讀書,晚上,在院子裏休息時,突然聽見有人叫他。他答應了,看見有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便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換人名,若一答應,夜間便來吃這人的肉的。書生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着——當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一個聲音,一旦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沒有什麼聲音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了,斂在盒子裏。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後來魯迅先生因爲聽了這個故事,不敢往牆上去看。

魯迅先生的年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但是魯迅先生依然以筆作爲武器,懷着一顆愛國心去打擊黑暗。

讓我們鼓勵自己,向魯迅先生學習,纔不愧於自己的一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

我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後,心裏大有感觸。

它的主要內容是:“我”家屋後的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我”於此體驗到了無限的欣悅,那裏有各色植物及可愛的小動物,還隱藏有新奇動人的傳說。到了冬天,百草園是捕鳥的理想天地,枯燥的學生生活並沒有禁錮“我”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的玩耍及觀察。這篇文章抒發了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嚮往及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可是看看現在的我們,一個個都被困在家中。要麼玩兒那些對身體有害的電子遊戲;要麼看電視;要麼就是在家長的監督下“認認真真”地學習。可就是沒有在戶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和朋友們談天說地或與朋友們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的時間。我們每天幾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如果敢消停一刻的話,那麼家長就又該發出讓所有人聽了都心煩意亂的嘮叨“神功”了。比如: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書,而我正想着和朋友一起到哪兒瘋。結果爲了應付媽媽,我就像蚊子一樣哼哼了起來。媽媽見了便說:“你聲音不能大點兒嗎?要是你到演講大會上這樣講的話,大家都該睡着了;再說了,大聲背書更容易記牢……”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大聲背了,怎麼樣,我媽的嘮叨“神功”夠厲害吧!再看看魯迅,他小時候多自在,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他家屋後的百草園是他的樂園;不像我們現在住的樓房,一點玩樂的地方都沒有,害得我們都像一隻只籠裏的小鳥一樣,孤獨無助。而且我們現在的輔導班也是一個接一個,跟魯迅相比我們真是太悲催了!

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體會到魯迅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我希望現在的教育體制也能相應的改改,讓現在的孩子們也有一個快樂而值得回憶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

近些日子裏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唯一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字裏行間像是冗長的巷,裏面是斑駁的回憶投射出的倒影。巷子中似乎也有無數的絲線將我纏繞,拉扯着我拽到記憶的洪流裏。而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更是如此。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每一個角落都藏着他無限的樂趣。之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陪着他吹秋日的微風,然後靜默着小憩。口渴時可以摘珊瑚珠般晶瑩剔透的覆盆子,含在嘴中是滿滿的甜蜜。即使是蕭瑟無味的冬日也如夢幻般,可以在冬季白色的紗裙中穿梭,可以支起架子捕鳥。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忌憚,沒有焦愁,沒有痛苦。仿若一個悠然的夢,而魯迅則是夢中人。這麼多年後他仍然沒有忘記那個夢,他仍然把那個夢編成書籤夾在日記中,在閒暇時可以翻開悠然地瀏覽,時光似乎就可以一下子倒退二十年,他似乎還可以回到那一年的百草園,回到那一年他美輪美奐的夢。

後來他去了三味書屋。他開始了自己的學業。每天都要和厭煩繞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園則早也就丟在那裏漸而荒蕪起來。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無趣的,可是在多少年後,這本書中,魯迅先生還是很懷念那個“讓人生厭”的地方。那裏的壽鏡吾先生也成爲了魯迅一生所銘記的人。

魯迅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無慮的。而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也曾走過那段懵懂的時光,也會在之後去懷念那時還帶着稚氣的自己。自己兒時走過的街,穿過的巷,巷弄裏留着長鬍子賣冰糖葫蘆的老頭子,院門口纏繞的老樹根,還有樹根上自己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跡,在多少年後還是依舊清晰可見,似乎多少年的光陰都不曾打亂他的章節,多少年的風雨都不會吹散他的印跡。他還是那樣分明地站在那裏,當光線都昏暗時他還是那樣散着微光,那樣毫髮畢現地站在那裏。那些童年的故事也刻畫在心房壁上然後就慢慢風乾成圖騰,像是一座橫亙在過往和現在兩個彼岸的橋,成爲心中魂牽夢繞的想往。

我們也有自己的百草園,也有自己的三味書屋。那些躲藏在記憶裏的是永遠也不會消退的。我懷念我的百草園,我的三味書屋。更懷念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流淌過的歲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4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着下課,等待着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羅大佑的這首歌唱出了多少人的童年心聲。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魯迅也不例外。

不必說《阿長與<山海經>》中令魯迅心馳神往的《山海經》和“充滿神力”的長媽媽,也不必說《五猖會》中的迎神賽會和那令魯迅頭疼的《鑑略》,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以稱得上是魯迅童年的真實寫照了。

每次讀到魯迅在百草園中玩弄斑蝥時,拔那何首烏的藤時,去摘那覆盆子時,總會想到我的童年。童年裏有那一次一次的玩耍。一次,我們幾個小夥伴又在一起玩。不知道是誰先看到一隻野貓,也不記得是誰喊了一聲——“貓,抓住它!”我們一哄而起,準備去抓它。那隻野貓看見我們向他靠近,“喵”的一聲鑽入草中逃走了,我們當然也不會罷休。追阿!它東躲西藏,我們圍追堵截。不經意間,踢飛了一塊兒石頭,踩壞了一朵花;貓尾掃過,倒下了一片草葉;腳起腳落,濺出了水坑中的水花。我們興奮地尖叫着追趕着,一直到了牆邊,它一躍上牆,飛也似地跑走了。

貓兒雖然逃走了,但我們又發現了新事物——那牆頭的枝條上掛着紫紅的桑葚!吃貨的心開始躁動。我們幾個同伴商量着,把一個人送上去夠桑葚。於是我們擡腳的擡腳,推屁股的推屁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送了上去。但他太矮小,夠不到幾個,於是我們也要上去了。有人弄幾塊石頭壘在一起踩着石頭爬上牆去,有人順着牆角磚與磚的錯格中爬上去。每人佔據一根手臂粗細的桑枝上,一邊夠一邊吃。吃的滿手、滿嘴、滿臉都是紫紅的汁水。那汁水還一直在從嘴中嚼破的,手中擠破的桑葚中流出來。流出了一個夏天的甜蜜。

也許,童年就是魯迅那時手指下被按住的斑蝥和我們追趕的野貓,就是魯迅那時口中酸甜的覆盆子,我們口中紫紅的桑葚吧!

魯迅筆下冬天的百草園是比較無味的,大概是沒有人陪伴的緣故吧。於是魯迅“就只好來捕鳥”,這我沒有玩過,但是我喜歡“踹樹”。只需要一棵被雪蓋滿的不大結實的小樹,給它來上一腳,之後,雪就又下下來了。童年也許就是閏土父親口袋中叫着撞着的鳥和從樹上撲撲簌簌落下來的雪花吧!

童年不但是開心瘋癲地玩耍,還要包括兒時的學習生活。

就像魯迅他們在老師讀書時在下面用“紙糊的盔甲在指甲上做遊戲”,我們也是會有這類小遊戲的,但在主課上是萬萬不敢的。副課上,我們有時會用筆和尺子拼成各種各樣的飛機,前後桌互相“打仗”。女生呢,則拿出繩子玩起了翻花來。

和魯迅的課間不同,我們不做“在地上和桂花樹上尋蟬蛻”、“捉了蒼蠅螞蟻”這樣安靜的事。我們男生一下課就滿教學樓地瘋跑,還要大喊大叫。噫——爽極了!童年,也許是魯迅折下的臘梅,尋得的蟬蛻,也許是魯迅的同學指甲上的紙盔甲,也許是魯迅自己做的畫。童年,也許是男生桌上的“戰鬥機”,是教學樓裏的喊叫,也是女生手裏翻出的繩花吧!

不論童年的印象是什麼,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妙的,是一生中的最幸福的時刻。它的美好也同時提醒着我們時光一去不復返。還像那首歌中唱的:“老師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裏有苦也有樂。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魯迅寫的《朝花夕拾》就是說他的童年和青春回憶的。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一的一篇文集。寫出了自己在童年所難忘的事。用言真情。使人讀後回味無窮。

最讓我難忘的故事有《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這三篇讓我讀後頗有感受。

《五猖會》主要寫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目,記敘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結果卻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我感到這種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天性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6

我很喜歡看書,因爲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我特別愛讀《魯迅散文集》,他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魯迅筆下的事物都充滿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浮想聯翩。

百花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的院子,園子裏樹木茂盛,花草叢生,有碧綠的菜畦,有高大的皂莢樹,有紫紅的桑椹,還有爬滿牆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直流口水的野果覆盆子,鳴蟬在樹葉裏唱歌,蜜蜂在野花上飛來飛去,雲雀在空中直竄雲霄。園子裏的少年魯迅經常搬來凳子,爬上大樹,在樹叉上坐下,尋找着鳥蛋。大人來了,他又到草叢裏去趴着,在青草的掩護下與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會照着閏土爹的方法,玩雪捕鳥。園子是魯迅的樂土,那裏可真是趣味無限。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很多次,園中美麗的景色,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裏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了。今年八月一日我第一次回農場奶奶家,嘿!奶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得百草園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就跟魯迅家的一樣。我也學着少年魯迅好好玩了一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讓我們一起體會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7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完美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歡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歡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歡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樣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彷彿就在眼前,看在眼裏,刻在心裏。我想,這不只是因爲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採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終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完美的,可怎樣去感受,怎樣去理解這些完美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完美的,就算是以往瑕疵。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的完美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8

讀完魯迅先生寫的這篇散文,我百感交集,從書中,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歡樂童年,也看到了他的不滿。

本文用了對比的手法,魯迅首先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地方,在“他”的百草園裏,有許多好玩的東西,儘管大人們並不這樣覺得,但這依然是個令所有孩子們嚮往的園地,魯迅先生在這裏過得快活自在。但是畫風一變,幼年魯迅該上學了,他來到了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老師是壽鏡吾先生,魯迅敬佩老師的知識淵博,但對老師的一些做法覺得不滿,課堂也很簡單,描繪了一個乏味的學堂生活。

再看看現在,學校的課程五花八門,還有豐富的社團活動,老師巴不得讓學生多學點東西,也不會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孩子們的課餘生話更加層出不窮,不僅有電子產品和夥伴相伴,還有各色的書籍,新奇的玩具。可是現在,依然有些家長們過分地禁止玩樂,強制要求學習。雖然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更專注於學習,但是,這會極大的打擊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從而降低效率。可你會說:“魯迅先生的童年不也是如此嗎,那麼他爲什麼如此成功呢?”確實,他成功了,可是現在成功的人多的去了,而且現今成功的人也能有美好的童年。魯迅先生成功後還是對這樣的童年感到不滿。若能在搞好學習的前提下,擁有快樂的童年,何樂而不爲呢?這讓我聯想到了古人的話:“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又印證了興趣的重要性。從以前的琴棋書畫到現在,有了許多不同的,各有特色的興趣愛好,可以看出,人們依然把興趣當做追求的目標。

回到文章,作者借這樣分明的兩種環境,批判了當時的政府、學堂禁錮思想的不良作風,同時也希望當時的教育事業有所改進,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正是人民寶貴的意見和優秀的代領者才使得社會漸漸完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供孩子們學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9

我正在家專心練字,突然想起自己還有推送讀後感沒有寫,便慌了起來,平靜了一會,便開始在那補起讀後感。

第1篇文章是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我們學過魯迅先生,所以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整篇文章不喧譁,沒有過多的優選語句,但是卻能反映魯迅先生的快樂時光,令人嚮往。

文章一開始就進入主題,講明百草園是先生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杆,高大的皂莢樹,自紅的桑椹爲我們呈現1篇生機勃勃的景象。捉蟲子是魯迅先生十分喜歡的一項遊戲。在先生的眼中,百草園就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魯迅先生還聽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就過得出的結論便是: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每到冬天的時候,拍雪人、捉鳥雀也給先生帶來了不少的童年樂趣。

沒有過多地修飾,反而很簡潔卻又表達的很清楚,這篇文章,真的令我受益終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0

媽媽爲我買了一本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拿到這本書,我就翻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從書裏,我看到了大鼻子等許多孩子的窮苦生活。我們很難了解到他們——一些身無分文的苦孩子,如何獨自在那繁華、廣大的大上海里謀生,要知道那是多麼不容易啊!看着他們的生活,我像吃了還未成熟的草莓,心裏——酸極了。像大鼻子,他小小年紀本應睡在軟綿綿的牀上聽媽媽給他講故事,本應在燒得旺盛炕前烤手取暖,本應吃香噴噴的飯菜和夥伴們一起上學……可是,他沒有,他沒有過這個年紀本該享有的幸福生活。他沒有溫馨的家,沒有摯愛的家人,沒有名字……他只有別人吃剩下的殘渣,他只睡硬邦邦的地板……這多麼令人心酸。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口含金湯勺的小公主、小少爺是何等的幸福呀!但我們卻不珍惜,浪費糧食、挑食、不滿足……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他們真是太可憐了!

但是,當我看到他們成羣結隊地舉旗保衛祖國,發揚愛國精神。我就被震撼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當大鼻子把錢袋拾回給那位學生,我又被震撼了,大鼻子變得懂事了!於是,我就相信,他們一定能反抗成功,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爲我感受到了人間裏的愛!他們懷着各種各樣的愛,彙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條愛的河流,他們都爲自己的愛起來反抗,爲自己美好的生活而競爭!他們流血流汗,他們的遭遇慘不忍睹,他們有多少人失去家,失去親人,又有多少人大半年也不能回家一趟呢?但是他們堅持、反抗,雖然被“拒絕”時辛酸的一幕使人落淚。但是他們依舊堅持、反抗,爲美好的明天而奮鬥,他們的努力見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的愛世世代代傳承給我們!

我不僅看到了人類的愛,我還看到了大自然的愛。

童話中美麗的仙子與鳥兒吟唱,與花朵舞蹈,與小動物們相親相愛的美麗景象,在碧草如絲的原野畫出一道優美精緻的風景線,與悅耳的音樂交融,這是多麼如詩如畫如仙境一般的情境呀!這真是一種溫柔的歡樂的愛。

合上這本書,我久久地感受,藏在書裏的,還有在這個世界上的如巧克力一般絲滑醇厚的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1

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我尤其喜歡。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童年的快樂時光。百草園是快樂的,那是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細緻地刻畫了百草園的景象,給人一種靜態美。“鳴蟬長吟,黃蜂伏在菜花上,叫天子直衝雲霄……”抓住了動態美。動靜結合,描繪了百草園的美好畫面,讓人神往。這也正襯托了魯迅童年的無限樂趣。”“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作者用充滿趣味的語言寫出了油蛉、蟋蟀們吟叫的畫面。我的心彷彿已飛到了百草園,和那些昆蟲們一起演奏音樂了。

百草園的一切都是快樂的,自由的,閃爍着最真實的燦爛光輝。

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時讀書的地方,那裏枯燥無味。書屋裏充斥着嚴厲和孩子們的無奈。但三味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孩子們課後經常去那裏玩耍,所有的無奈和枯燥去到那裏都會被淨化成快樂和無憂,化作春雨,滋潤田苗。

不知道什麼時候,童年彷彿已不再屬於我,離我越來越遙遠。也許是因爲我已經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複雜紛擾的生活當中。也許是因爲我長大了,童年就插上翅膀飛走了,它去尋找下一個更需要它的人去了。雖然它不再屬於我,但甜美的童年之夢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品味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着文章裏散發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我享受着字裏行間的青春的美好年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2

品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着從文章中散發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享受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活潑可愛的青春年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幅幅引人入勝,有趣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讀着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字,我的心彷彿已飛到了百草園裏,與那些昆蟲們來個親密接觸。讀着文章中的文字,我彷彿看到了年少的魯迅與昆蟲爲伴,採着野花野果,舒適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陽光。冬天裏,他在雪地裏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篩,悠閒地捉捕鳥兒,但是總因爲性急,捕不到許多鳥兒。他還喜歡聽長媽媽講故事,看《山海經》,因此而害怕赤練蛇,不敢到長的草裏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園裏,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這裏散發出閃亮的光輝。

不知爲什麼,文章中的一切都讓我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也許就是因爲文章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和可愛,讀來特別親切罷了。

曾幾何時,童年已不再屬於我,是那麼地遙遠。也許是因爲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複雜紛擾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樣,不管在什麼時候,保持一顆童心,人是永遠不會老的。甜美的童年之夢也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漸漸離去,留下來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記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會魯迅先生的童年之夢,我神往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3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我的人生道路,它時而寬時而窄,可我們都必須踏上這條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讀時,只是覺得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運用得出神入化,並沒有聯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細細品味時,腦海裏便浮現出許多想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裏的歡樂生活,以及之後到三味書屋讀書,生活變得如何枯燥無味。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時期的我們是多麼無憂無慮,沒有拘束,不用想着自我該如何謀生,能夠盡情地玩耍,能夠不帶任何目的地歡樂。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會揹負起長輩或家人的期望,我們必須要學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們也會慢慢感受到生活給我們的壓力。這不就是魯迅先生所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給人的啓示嗎?

此刻很多孩子拒絕長大,上了中學還期望一向沉溺在父母的關愛中,期望維持着童年的純真和任性,願望和想法固然好,現實卻不允許這樣。沒有人能一向待在“百草園”裏,我們總有一天要從“百草園”走到“三味書屋”,雖然“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也無趣,但那又是我們人生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在經歷了成長曆程之後,在你能夠獨立生活時,回頭再看“百草園”,不也是很完美的麼?

我們應當從“百草園”中走出來,大跨步地邁向“三味書屋”,經過“三味書屋”的洗禮,讓自我成長爲有知識、有思想、有職責的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4

仔細品味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哪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眼前不由得出現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自然畫。

“不必說碧綠的菜菜蛙,光滑的市井藍,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清潔的叫天子忽然從草簡直竄到雲霄裏去了……”

我讀魯迅先生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魯迅先生那份發自內心的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年情懷。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與夥伴一齊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所以害怕百草園中的“赤練蛇”。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與百草園不一樣的世界,作者逼真的將三味書屋的陳腐味描述了出來。但魯迅先生並未將三味書屋寫的死氣沉沉,而是經過兒童在課餘時間玩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趁機偷樂的兩個小故事的描述,表現了兒童喜歡玩耍這種不可改變的天性。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躺在厚厚雪地上將自我的身體印在上頭,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冷,還把這當成是一種樂趣;我還經常和小夥伴們一齊建造一個自認爲很了不起的工程。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時我在讀了文章後有了那麼多感動。

我們的童年已經漸漸的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鎖的記憶,倒不如仔細品味一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一下那個不一樣時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5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並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境,並且經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6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現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着。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風,冬日的玩雪,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着,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7

他放開了我,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對我說了一句:“笨蛋?放棄對你的追求猶如穿過一個季節。如果是我的錯,我願意用一生來糾正。原來在他的心裏,我是間接殺死他母親的罪人;宿鳥哀啼,天色昏暗。老師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願做綠葉,護花使者,樂爲人梯。你曾經在一個多麼錯誤的時間愛上了一個多麼正確的人!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遊樂園,在那裏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裏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裏,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癡迷於讀書的人,在讀到最好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裏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爲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裏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裏,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在時代發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着上學習班,都比着上哪所好學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8

這篇散文是魯迅根據自己童年的經歷而作的,收錄在《朝花夕拾》中。優美的文字然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彷彿把我也帶到了那個年代。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鋪敘,以純真的筆調展現了孩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對束縛孩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做出了批判。

在作者的筆下,百草園中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美味的覆盆子;孩子們能在冬天的百草園堆雪人、捕鳥;更能聽到隱在那一片荒蕪的野草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文中關於百草園中景緻的描寫,由靜到動,詳略得當,顯示出了身在其中的樂趣不會消失,只會在隨着季節的流轉而變得豐富多彩。

當作者關上百草園的大門後,視角隨機又轉入另一個世界——三味書屋。在魯迅眼裏,這是“最嚴厲的書塾”,孩童來到這裏便會受到束縛。然而作者先抑後揚,隨即寫到書塾的後院的玩耍和課堂的偷樂,給學生時代的魯迅帶來了無限的歡樂。表現出了孩童追求快樂的天性是不可壓制的。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快樂的童年。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回憶起童年的美好。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19

這個週末,我又重溫了一遍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反映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小時候在私塾上學的故事,描繪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爲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裏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這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讀過文章之後,我們會明白,其實魯迅在對當時的社會教育情況做出批判,他認爲學習不應該只是光讀書,死背書,更要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才能喚起兒童的學習趣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0

童年是每個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憶,而伴隨我們度過童年的人或事,也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成爲最最珍貴的記憶。童年像歌曲一樣歡快,如詩歌一樣優美,似水墨畫一樣淡雅,猶空氣一樣清新,勝陽光一樣燦爛……當我走進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記敘了童年生活在紹興的故事,他對記憶中童年的無限眷念融入在這一點一滴的文字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我對長媽媽給魯迅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感興趣,這個故事把那時小小年紀的魯迅嚇得常常擔憂“美女蛇”在夜裏出現。我不禁想起我童年時的一件趣事:媽媽給我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擔心得夜裏睡不着覺,生怕自己也遭遇這樣的噩運。這個問題總是困擾着我,當我把疑惑說給爸爸媽媽的時候,沒想到,他們捧腹大笑,令我很不解。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幼稚,怎麼會有這麼可笑的念頭。

最令我百讀不厭的還是“百草園”,我讀着讀着,就陶醉於其中了。那生機勃勃的景象,孩子們快樂遊戲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們家以前也有一個院子,雖然不怎麼大,但它承載着我童年時編織的美麗夢想。我家的院子裏有一棵葡萄樹,那葡萄剛一有點兒發紫,小麻雀就搶先來啄。大家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濟於事,只好順其自然。爲了“氣死”這可惡的麻雀,我常常和它們“比賽”,在葡萄還是青的時候,趕緊摘下來剝開吃,不讓麻雀搶先一步。雖然那酸酸的滋味一直滲到我的胃裏,但心卻是甜的。葡萄樹的右邊是一個小花壇,裏面有清香可口的菊花腦,牆上攀着芬芳的金銀花,我卻獨愛那少許幾棵鶴立雞羣的狗尾草。我常常拔去幾棵,用它來“燉湯”給布娃娃喝。一到春天,小蝌蚪就成了我的好夥伴,大腦袋、小尾巴,十分惹人喜愛。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很快長出了四肢。一次,我不忍心它們在小魚缸狹小的空間裏活動,偷偷把它們倒在院子裏。誰知道,幾個星期後,院子裏竟是活蹦亂跳的癩蛤蟆!大人們感到厭惡,我卻格外歡喜,每天晚上,我都在“咕呱、咕呱”的叫聲中進入甜美的夢鄉……

冰心奶奶說過,童年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想說,每個人的童年故事都不會改變的,因爲每個孩子都有一樣美麗的童年,也正因爲童年裏充滿了天真、淘氣、溫馨和愛,童年纔會如此美麗,如此令人回味無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本書主要介紹了魯迅先生的生活。其中最讓我感受深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長媽媽魯迅的隱鼠弄死了,魯迅很氣憤。魯迅很想擁有一本《山海經》,長媽媽給魯迅買了《山海經》,魯迅感到很驚喜,對阿長充滿尊敬和感激,就沒有跟長媽媽計較隱鼠這件事了。魯迅先生寫了他童年時和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愛還有《風箏》,講了了魯迅干涉弟弟製作風箏的往事,當魯迅看的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他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從而無法受到弟弟的寬恕,表達了魯迅的自責和懺悔心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前半部分寫了魯迅在童年時期百草園無拘無束玩耍時的快樂生活,接着線了魯迅在三味書屋枯燥的學習生活,表達了魯迅對童年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讓我更進一步瞭解魯迅的生活。我還學到了魯迅寫作的一些方法。

我要向魯迅先生學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2

魯迅先生,一位奮鬥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這樣一位偉人寫出的文章,當然也是思維縝密,十分謹慎的。文章中總是十分巧妙地運用那些看起來毫無殺傷力實則充滿火藥味的語句來諷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我也總是理解不了某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出了魯迅先生對自由與美的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卻也看出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裏枯燥死板且又嚴厲的學習生活十分厭惡。我想,這樣封建的教育扼殺了多少兒童天真、善良、活潑的天性啊。

不過,也許只是飽含着對當時封建教育的厭惡吧,我相信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老師壽懷鑑先生還是有着極大的敬慕的吧。他是那樣和藹博學,總會在讀書時十分投入,甚至到了忘我的地步,雖然對學生很嚴格,卻不會嚴厲地打罵,頂多是瞪幾眼,這在當時的社會下,是多麼難得啊!12歲到17歲,相當於一個人的中學至高中階段,魯迅先生全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着,這也爲他後來那些犀利卻有內涵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壽懷鑑老先生也是魯迅先生一生當中十分重要的幾位人物之一吧。

“美女蛇”這一則小故事,應該是魯迅先生對黑暗的抨擊,寄託着他希望光明與善良有朝一日能夠戰勝黑暗的美好願望。這則故事與百草園的聯繫,也讓我對百草園裏那片長草叢多了一種神祕與不安的感覺。

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他所付出的貢獻是中國乃至世界都家喻戶曉的,讓我們把這份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這份敢於鬥爭的民族精神永久的傳承下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3

細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齊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此十分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鏡吾老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三味書屋,是一個讓人厭惡的地方,跟百草園相比較起來,三味書屋真是個爛地方。然而老先生我自認爲還是不錯的,因爲還是實事求是,並沒有什麼不懂裝懂。三味書屋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好的是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知識,不好的是把我們“捆綁”了起來。

實際上兩個地方是透過明顯的比較,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寫出了小孩子們對於三味書屋的厭惡。這只是我個人的認爲,但我也有另外一種想法,就是和諧統一的方式。寫出了在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中也同樣有對於讀書的追求。不過仍然不明白魯迅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想法。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期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期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摘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着,無論此刻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一樣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4

當我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心中立刻涌出了2種不同的看法。

當我讀完“百草園”這一部分後我心中是羨慕的。羨慕魯迅小時候的自在,可以快樂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現在在家中寫着作業。還羨慕魯迅能有一個這麼好的環境,擁有一個這麼生機勃勃的大園子,可以在園中觀察植物,昆蟲。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個這樣的小花園。

當我讀完“三味書屋”這一部分後,我心中是有些震驚的,震驚舊社會老師的嚴厲,那可比百草園的昆蟲要厲害的多。也正是這私塾讓魯迅失去了自由、快樂。我不禁爲魯迅捏了把汗。

讀到魯迅偷偷描畫時,我又被兒童的天真給逗樂了,反過來一想,正是這“三味書屋”裏先生的嚴厲,博學、才能教導出這麼優秀的魯迅先生。同時也從魯迅對先生的描寫中,深刻的感覺到他是多麼的懷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師啊。

整篇文章讀下來,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舊社會先生的嚴厲。這篇文章還引發了我的聯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幼兒時可以去公園盡情的玩耍,慢慢長大後,開始學習,10歲時開始正式進入艱難的學習征途,長大後,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恩師。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如果我們不珍惜每一個時光,就會覺得這一生沒有意義,但如果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會覺得很快樂,很美好。

整篇文章讀下來,感覺很順暢,細細品味後,卻感受到了許多新看法,難道不是這樣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5

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出自我國著名作家周樹人先生筆下。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回憶童年的趣事,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閱讀時,我彷彿置身於樸素的百草園內,與作者一起“折臘梅”,“捕鳥”……緊跟着作者的腳步,小心翼翼地溜進三味書屋。一進書屋,我彷彿聽見了書屋中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不時還傳出教書先生講課的聲音,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先生。這位先生嚴厲中帶着隨和,魯迅先生十分尊重先生。嚴厲的先生和認真讀書的學生們,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景象。三味書屋與百草園中,處處洋溢着書聲與嬉笑聲。

百草園,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一個枯燥無趣的私塾。這兩個截然不同地方,卻緊密相鄰,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併爲魯迅先生成爲未來的大文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魯迅先生所流露出的懷念、依戀的真摯情感。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讓我們把三味書屋裏的一草一木,看在眼裏、刻在心裏一般。他把我們帶回到了他的童年,循着他的腳步慢慢再走了一遍。

細細品味魯迅先生描寫三味書屋的片段,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校園。早上的校園,到處充滿着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以及老師們的耐心講解聲。瞧!我們四班的同學們正在全神貫注地聽我們的老師講課呢。

“捕鳥”、“鬥蛐蛐”……這些都是魯迅童年的趣事。少年魯迅雖然享受了快樂的童年,但他在學習上也一點不馬虎,相反還特別努力。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幾乎從來沒有遲到早退過。就有一次,他父親病重,魯迅被叫去藥店買藥,等買藥回家再趕去三味書屋時,先生已經開始講課。那一次先生責備了魯迅,並告訴他要做一個守時的人。自那一次之後,魯迅就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勉勵自己做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我想我們也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遵守紀律,刻苦學習的學生。

魯迅先生的事蹟激勵着我們,我不禁再次拿起魯迅的名篇賞析,打開書,走進魯迅先生,走進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6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段經典的文字選自魯迅先生那篇家喻戶曉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給予魯迅先生這種樂趣的,卻是小小的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些野草,一個園子,便是魯迅先生兒時的天堂。即使到了“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仍然也不乏樂趣:下課後和同學們溜到院子裏玩耍,趁老先生讀書入神偷樂,充滿了童趣,充滿了歡樂。

然而到了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孩子們不必在荒地玩耍了,而這種樂趣卻越來越少了。在學校,在辦公室,在路上,在餐廳,人人都捧着一塊方寸之屏,探索着虛擬的世界,沉溺於網絡的快樂。QQ、微信、抖音……一個個新奇的應用,佔用了人們太多的時間。當前,手機確實顛覆了傳統的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便捷,使用手機也許是爲了正事。可是,當人們在用手機點餐、打車、搜索資料的時候,又有幾個能忍住誘惑,不去點擊那一個個獵奇的標題,一個個朋友的動態呢?人們可能會在手機裏得到片刻的歡愉,可是當你放下屏幕時,感到的是樂趣嗎?不,是空虛。現在的人們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卻很少能感受到像魯迅先生一樣發自內心的快樂了。

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真正能放下手機的很少。爲什麼?因爲手機的信息對於人們吸引力太大了。打開網絡,打開人們喜歡的內容,比如:看視頻、聽音樂、讀新聞、購購物、聊聊天等,時間便在不知不覺間流失了。但只要你能放下手機,走出門外,去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或者是靜下心來,品讀一本好書,即使環境像魯迅先生小時候一樣艱苦,相信你卻能感受到比網絡世界更真實、更充實的快樂。

手機方寸之屏,並非居心之所。放下手機,走向大自然,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好,你也能收穫像魯迅先生一樣單純的快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7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回憶了魯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遲遲不能忘懷。這篇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家有一個百草園,那裏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蟬、黃蜂天子(雲雀)、泥牆根……

魯迅先生在描寫百草園的時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擬人等,但是魯迅先生用擬人的手法略多一點,比如把蟋蟀在鳴叫寫成在彈琴。這樣現的更美啦,令我在讀的時候腦海裏不禁浮現出當時蟋蟀在彈琴、油蛉在低唱的美麗情景,讓我們有無限的嚮往。

魯迅先生在文中寫了長媽媽講的一個故事,文中那個讀書人在納涼的時候被妖蛇所糾纏。後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魯迅先生還寫了教訓——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回應,我絕的,雖說這個故事有點迷信,但是這樣子的話,我們也就會乖乖聽話了(就類似於以前媽媽總是說不聽話的小孩子會被狼吃掉)。

讀完全文,我不禁被當時老師覺得學生不應該問課外的問題所感到疑問,課外的疑問也是問,爲什麼就不能問呢?

在他們讀書的時候,雖有不聽話的人,但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還是蠻好的。

Ade是德語再見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魯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適不想也想像他那樣,德文等語言樣樣精通呢?

魯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偉人文章寫的是那麼完美啊!充滿魅力的百草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8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起他嚴肅莊重的面孔。讀了《朝花夕拾》後,令我感觸頗深。特別是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它向我展開了魯迅的童年之窗,將我帶進了魯迅的童年,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也有頑皮的一面。

魯迅的童年,是沉浸在燦爛的陽光中的。無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在小小的不玩耍中,充滿了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百草園是“快樂”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追趕着雲雀,直到它們飛上雲霄;拿着樹枝像趕着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這些都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

三味書屋是“枯燥”的。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就是魯迅先生的生活。但是,在學習之餘,魯迅先生還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讓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又充滿了生趣。

看了魯迅的童年,不禁讓我想到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的。看,我們有有趣的玩具、美麗的洋娃娃……我們當然是幸福的。但我們似乎少了大自然的薰陶。我們一直在接愛父母的關愛,生活在溫室中,父母把我們保護的無微不至,然而,正是由於這樣,我們缺乏了對大自然的瞭解,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看着魯迅先生的快樂童年,羨慕之情由然而生,多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童年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2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著。

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多麼優美的排比句呀!

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裏用功,突然聽見有人叫他,只見有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向他一笑,隱約走開去了,他自然很高興。但竟然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是碰見了美女蛇了;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喚人姓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人肉的。

魯迅先生說:這個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我也是這麼認爲的。

魯迅先生小時候常在百草園捕鳥、逗蟋蟀、尋蟬、喂螞蟻——長大了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到書塾裏去。”一句話就從百草園轉到了三味書屋,我希望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技巧。

魯迅先生小時候上學很會做小動作。有一次,先生說:“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個個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見先生是多麼的嚴厲!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0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親身經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着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着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牆。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着幾棵高高的大樹,由於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麼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牆,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着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裏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裏,桌子的右下角還刻着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現在有現代化的公園和學校,有一流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那麼,從這裏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1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多,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有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爲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在農村,房屋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居家串門了,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限快樂之中。

我多想去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去看看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2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它時而寬時而窄,可我們都必須踏上這條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讀時,只是覺得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運用得出神入化,並沒有聯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細細品味時,腦海裏便浮現出許多想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裏的快樂生活,以及後來到三味書屋讀書,生活變得如何枯燥無味。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時期的我們是多麼無憂無慮,沒有拘束,不用想着自己該如何謀生,可以盡情地玩耍,可以不帶任何目的地快樂。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會揹負起長輩或家人的希望,我們必須要學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們也作/會慢慢感受到生活給我們的壓力。這不就是魯迅先生所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給人的啓示嗎?

現在很多孩子拒絕長大,上了中學還希望一直沉溺在父母的關愛中,希望維持着童年的純真和任性,願望和想法固然好,現實卻不允許這樣。沒有人能一直待在“百草園”裏,我們總有一天要從“百草園”走到“三味書屋”,雖然“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也無趣,但那又是我們人生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在經歷了成長曆程之後,在你能夠獨立生活時,回頭再看“百草園”,不也是很美好的麼?

我們應該從“百草園”中走出來,大跨步地邁向“三味書屋”,經過“三味書屋”的洗禮,讓自己成長爲有知識、有思想、有責任的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3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受到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自由和快樂,體會到他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和枯燥。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奼紫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是魯迅先生對百草園的描述,這樣的百草園無疑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也是兒童的樂園,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蓮們!”這句話包含了他對百草園深深的不捨之情。而在描寫他到“三味書屋”裏學習時,卻遠遠沒有像在百草園裏那麼自由,“我就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就是魯迅先生每天的功課。魯迅先生和同窗經常到園裏的屋外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日復一日,怎麼可能不留戀百草園?這句話體現他對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嚮往,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想起自己的點滴,倍感慶幸!過去,摘桑椹,掏麻雀窩……現在,我們課堂上輕鬆愉快,書聲琅琅;操場上我們盡情玩耍;閱覽室我們沉醉書香……也許這就是我們和魯迅先生的不同之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篇34

有這樣一個園子: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夏天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冬天能捕鳥雀……有這樣一所書塾:有時而嚴厲而慈祥的先生,有在枯燥學習中偷偷玩耍的趣味……這園子就是百草園,這書塾就是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作者魯迅入學前在百草園的所見所聞以及入學後在三味書屋學習和玩耍的經歷。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百草園的部分。生機蓬勃的景象總是能讓我想到我的家鄉。

小時候,我的暑假經常在家鄉度過,那兒有一片溼地公園,陸地上的草綠得好似翠綠,清澈的江水彷彿連接天上的道路。而我喜歡躺在草坪上沾着清晨的露水,享受着溫和的陽光。或者突然嚇飛幾隻棲息着的鳥,自由而張揚的盛夏,耳邊始終是鳴蟬高昂的讚歌。雖然現在回家鄉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但我始終嚮往着童年的那份快樂與美好。

在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天真而又爛漫的童趣。在百草園,作者因爲長媽媽的故事而十分害怕夏夜乘涼之時往牆上看,同時渴望着擁有“飛蜈蚣”;在三味書屋,作者竭力從枯燥的學習任務中尋找樂趣:折花、尋蟬蛻、喂螞蚱……作者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令人心生親切與嚮往。洋溢在書頁上的卻是熱愛自然的純真與作者對美好童年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