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通用33篇)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通用3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通用33篇)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前年夏天,當時我和我女兒參加了一個去上海的旅遊團,隨團的一個遊客帶了這本書。他看後就給我們講起這個故事,我聽後覺得很有趣於是便向他借來讀了,感受很深,看得我汗流浹背!因爲我隱約感到書中會有自己的縮影!!我想我就是哼哼這種類型的人吧,我太滿足於現在的生活了,覺得這樣挺好的。每天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生活就是這麼輕鬆啊。可是隨着鐵路的改革,鐵路教師這塊又大又香的奶酪被人動了!!鐵路學校正在被移交地方了!!!我象“哼哼”和“唧唧一樣感到不可思議、不安、彷徨和恐懼!

轉眼兩年過去了,今天我再次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感慨萬千,回想起這兩年來的風風雨雨的歷程,書中的各種角色簡直就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影子!是的,當我們在某一崗位穩定下來後,當我們已習慣用某種方法思考問題時,當我們已習慣我們的人際圈子,當我們已習慣用某種態度對待我們的學生時……我們就習慣把跑鞋扔到一邊,穿上拖鞋日復一日的沿着舊有的習慣生活下去,我們害怕改變,或面臨改變卻害怕承認它,面對它,解決它。我們曾經穿上跑鞋東奔西走,我們曾經努力奮鬥,可是一旦發現我們能耐以生存的奶酪時,我們就把跑鞋扔到一邊,再也不想穿它。因此當變故來臨時,我們連逃避的力氣都沒有,更不用說去改變追尋新的奶酪。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實際上是告訴了我們一個至平至常的道理---要自己願意變化,敢於面對現實,勇於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事情纔會有轉機,纔會向好的方面邁進,否則只能是不明方向,鬱鬱寡歡,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直到失去希望,還執迷不悟。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雖然一直我們都在這樣的說,可是當面臨的時候我們做了什麼,都說適者生存,可是又有幾個人在不斷的改變,又有幾個人能認識到,就是認識到了的話也有一部分人是文中所說的:認爲這些變化不會波及到我們的。到最後真的狼來的時候我們只能夠痛哭流涕,後悔自己沒有能夠及時的適應變化的腳步。任何事物或人都有“聰明”和“笨拙”的一面,“嗅嗅”和“匆匆”因爲它們思想簡單而使事物發展更加直接和有效;然而“哼哼”和“唧唧”因爲他們思想複雜而使事物發展“極端”、缺乏實效性和創造性。最初的“擁有奶酪,就擁有幸福”,是一種成功的喜悅,然而過久沉浸在喜悅當中的他們似乎忘了“坐吃山空”這句俗語,進而“固步自封”感受着“知足常樂”。當最初的奶酪已耗盡的時候,他們還沒有覺悟,因爲“奶酪對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所以開始幻想着奶酪會再次在C站出現,不思進取的等待着。這讓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創業難、守業更難、再創業更難,但如果不因小利而沾沾自喜,懂得以此或從新尋求更新的空間和更大的發展,這纔是最重要的”。

當“唧唧”覺悟的時候在牆上寫到“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我想到了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就會被淘汰”!我明白校長對這次贈書活動的良苦用心,我也深深地理解校長在重新尋找新奶酪的同時不忘拉着我們一起去尋找新奶酪的真誠!是的,“覺悟永遠不怕晚,遲做總比不做好”。當然,我要把那雙“運動鞋”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覺悟還是早點兒好。

想到了幾個詞,用它打總結:奶酪變化調整與時俱進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

人的一生會擁有無數的奶酪:親情、友情、愛情,一份好職業,一份好收入,一件衣服,一個好心情…….這些奶酪串起我們豐富的人生。“擁有奶酪,就擁有了幸福。”

我們在這幸福中沉醉,舒服地享受這美妙的感覺。

正如我們這些有幸進入公辦教師行列的人。只要不犯大錯誤,每個月旱澇保收。於是躺在過去的經驗中,用相同的方法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不願面對社會、學生的變化或者根本對這種變化熟視無睹,認爲奶酪永遠都在。自信開始膨脹,有時聽不進任何善意的指正,始終原地踏步。教學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窮人不能成功是因爲沒有富人的冒險精神,他們害怕失敗。”成功者找辦法,失敗者找藉口。我們不能像書中的小矮人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纔有權利永遠享有這些奶酪。當奶酪真的沒有了,也不去改變自己,而是怨天尤人,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去詛咒世界的不公平。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上帝平等地對待每個人。

老鼠成功了在於他們沒有複雜的大腦,不會把簡單的事情看得複雜,而人類恰恰恐懼簡單,把事情複雜化。老鼠成功了在於沒有固步自封,及早迅速地嗅出變化的氣息,迅速地展開行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變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都不願意期待或接受真的發生變化。然則我們處於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會有許多機遇和挑戰。變化不管你是否喜歡,他早已潛伏在你身邊。只有當斷則斷及早行動才能佔住先機,纔不被社會淘汰,而獲得成功。

在尋找奶酪的路途上我們會有迷茫,會有恐懼,任何人幫不了你的忙。“必須自己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脫安逸,超越恐懼。”去嘗試冒險!才能追求成功。

“吃一塹長一智”得到新的奶酪後要學唧唧那樣,不要過分沉溺於新的安逸生活,要知道新的奶酪也會被別人拿去,也會消失的,我們要不斷地走出去探索新的領地,以便使自己與周圍發生的變化隨時保持聯繫。“瞭解各種實際的選擇,要比呆在舒適的環境裏把自己孤立起來安全得多。”看看自然界中的變色龍,那樣才能讓自己生存。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學不來嗅嗅、匆匆,就學唧唧吧!早變比晚變的好,晚變總比不變的好,終歸會有所收穫的。天道奏勤,上天不會虧待有心人的!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本享譽全球的暢銷書。暢銷的原因是因爲人們在這本書中總能找到自己若隱若現的影子,總會在其中發現自己曾經經歷的種種境遇。觸景生情,便能讓人在掩卷沉思時心有所悟。以下,便是我讀後的感悟:

感悟一:學會未雨綢繆,應對瞬息變化

同樣面對奶酪突然不見的事實。小老鼠、小矮人的表現卻天差地別。小老鼠們是並不感到吃驚,它們在每天早早來到奶酪站,聞聞、抓抓中早就察覺到奶酪越來越小,越來越少。它們早就預想到有一天,給他們幸福的奶酪會空空的。對這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做好了心理準備,甚至想到了該如何去辦。變化是突然的,但準備是充分的。未雨綢繆、決勝千里,當然不再是神話了。而小矮人們,面對堆積如山、閃着誘人光亮的奶酪C站,他們陶醉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幸福中,他們完全滿足了。安逸的物質生活,高談闊論的精神生活讓小矮人們有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豪和自信。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正在發生的種種變化。當暴風雨終於來臨時,他們只能聲嘶力竭地吶喊、呆若木雞的站立。他們完全被變化打蒙了。

在生活中,能做到未雨綢繆,卻並不容易。每個人每天都在忙碌着,可常常是忙着處理眼前不斷髮生的各種各樣的事。如同蒙着眼磨磨的驢,原地轉了一圈又一圈,疲憊不堪讓所有的感官都處於麻木的狀態了,這又怎能敏銳地感知到世界已經開始變化了。偶爾,麻木的感官清醒了,可是早已習慣的安定、熟悉的生活促使自己從心理到行動都拒絕改變,拒絕思考。

由此看來,警惕生活中的麻木,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是多麼的重要。讓我們記住唧唧的話:“經常聞聞你的奶酪,你就會知道它什麼時候開始變質。”讓我們學會未雨綢繆,應對瞬息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4

一千個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理解,這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它被金融時報評價,這是“平庸”的讓人吃驚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他用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給我們闡述了深刻的智慧。

整本書很通俗易懂,就是失去奶酪後四種人的反應,寓言故事中的這四類人基本上囊括了所有人的性格,老鼠嗅嗅是代表着憂患意識很強的那類人,他們總能夠未雨綢繆,一葉而知秋。他們憑藉着敏銳的嗅覺,總能先人一步;老鼠匆匆是代表執行力很強的那類人,他們是行動派,說幹就幹,而且頭腦靈活,行動不帶一絲猶豫;小矮人哼哼代表着一羣主觀意識很強,而否認客觀事實的人,他們不務實,不行動,總是存在幻想,遇到挫折只會抱怨;小矮人卿卿是介於老鼠匆匆和小矮人哼哼之間的那類人,他們會因爲挫折而抱怨,會幻想,但是關鍵時刻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能夠適應新環境去把事情做好。在我看來,老鼠嗅嗅是精英,老鼠匆匆是最佳員工,小矮人卿卿是普通員工,小矮人哼哼渾身充滿負能量,他們是社會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已經慢慢接受了個體的差異化,用另一個視角去看待,物盡其用,總是會有適合他的崗位。

身上有明顯缺點,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去改變,提高自己,遇事不慌,及時調整心態,心態好了才能做好事。我們要學會改變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5

今天下午,我坐在書房裏,全神貫注地看着一本讓我思緒萬千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故事講述了四個人物,嗅嗅,匆匆,唧唧,哼哼。他們在面對從有吃不盡的奶酪,到毫無奶酪,從安逸到逆境時,作出的決定和判斷。人性是多面的。我們也許會像嗅嗅,及早嗅出變化的氣息;也許會像匆匆,迅速開始行動;也許會像哼哼,因爲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又也許會像唧唧,當他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我在想,我會像書中的哪個人物呢?我不像嗅嗅,也不像匆匆,因爲我做事,有時還不夠當機立斷。也許我會更像唧唧,當意識到只有改變才能能使事情變得更好時,我會去試着改變,因爲我不願意讓我活在逆境中。很多人,包括我,在某些時候,都很像哼哼,只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因爲害怕,而不願意去改變,不願意前進。每個人都希望有安全感,他們怕改變會帶來麻煩,對自己不利。可是,如果像哼哼一樣不去改變,只會使事情更糟。

人生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一樣,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找着屬於自己的那塊奶酪。作者寫出了我們多面的人性,寫出了我們人生旅途最真實的寫照。想完這一切,我擡起頭,仰望窗外蔚藍的天空,對自己提了一個問題:那我應該怎麼做,才能使事情變得更好呢?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6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變化時刻在發生,事物總是在發展,時代總是在進步,那麼當變化來臨時,我們的意識也跟着不斷地更新,觀念也要跟着改變,觀念變化,行爲也要跟着變化,才能對自己釋然,從而迅速朝着新的方向前進。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捷、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就我個人來說,‘奶酪’始終也在變化着,十幾年前當我從原來的專業對口、學業紮實、又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奶酪A站’步入到現在的不是專業對口、學業格格不入的‘奶酪B站’時,我曾經恐懼過、迷茫過,但是我把這種恐懼、迷茫當做一種動力,促使我努力學習,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學他人之長,始終堅定別人能做的,我相信我也能做,並能做好。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現在我不但適應了‘奶酪B站’中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享受到‘奶酪’帶給我的幸福和快樂。但是我相信,變化隨時還要發生,危機還可能存在,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有奮鬥的心,爲目標不懈努力地去追尋,熱愛自己的事業,對工作敬業盡心、盡職盡責,對事業要努力去鑽研,選擇自己能幹的事,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努力做到最好,時刻要與時俱進。我相信在將來的不久我們將還會擁有更好的‘奶酪N站’。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7

今天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真是受益匪淺!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令人感動。故事講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事,由於奶酪不經意的消失,使他們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繼而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反應:嗅嗅和匆匆立即採取行動,適應變化;唧唧剛開始不能適應變化,後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也加入了尋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維始終定格在原來的狀態,至終仍不能接受這變化。故事的結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卻不願變化,拒絕變化,永遠停留在奶酪C站……

在現實生活中,在學習中,我覺得“奶酪”更像我們要尋找的目標。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還要善於用多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細細品味的新“奶酪”。我曾害怕學習,希望學習中沒有疑難問題,不需要動腦筋思考,所以學習顯得比較機械。通過讀這本書,我懂得在以後的學習中,要適應新的環境,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習成績提高上去。

“奶酪”是人生存的資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奶酪”將無法生存。如果自己捨不得放棄舊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會失去意義,人生也會失去奮鬥的目標。

我們應該做到隨着“奶酪”的移動而改變生活態度和方法,並且能從中得到新的快樂!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8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它主要講了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男孩不斷尋找奶酪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兩隻小老鼠。因爲它們十分可愛,也有着一股探索精神,更在於它們懂得靈活變通。

兩隻小老鼠教會了我許多。在學習中,一定會感到十分迷茫,但越是這樣,我們便更需要向前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答案。

有一次,我卡在了一道難道上,正毫無思緒時,目光隨便落在一本書上,《誰動了我的奶酪》。好奇心使我看了起來。一開始我便被深深吸引了,風趣的話語讓我忍俊不禁。

一本書看完了,我明白了許多:既然連兩隻小老鼠都有探索精神,那我又何償不可呢?隨即便把難題再一次拿了出來。我想啊想,終於將難題解了出來。

還有一次,的讀到了一篇文章《荊人涉澭》,看了許多遍我也沒看懂其中的奧妙。直到再次重溫《誰動了我的奶酪》,才明白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遇到事情要靈活變通,不能用之前的當作現在的。

《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創作這本書的靈感應該是作者在遇到挫折時想到的。

作者就像暴風雨中的海燕,在暴風雨中尋找着方向,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曾放棄,這應該就是作者的初衷。

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學習唧唧,隨着時間流逝,他學會了積極地應對變化,這樣纔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愛《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9

適應變化是我們一生的內容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是由於看到大衆的點評寫的非常好,於是點進去看。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的簡單,故事的情節也非常的平淡,但是恰恰在這個這麼簡單的故事裏,蘊含的道理是多少人都不懂,又是多少人嘴上懂卻無法付諸行動的?

沒錯,故事中的四個角色都是生活中的我們常常所扮演的。我覺得我們大多數都是“哼哼”。

這本書的內容應該分爲幾個部分吧,第一個是關於變化的。第二是關於我們人類過於複雜的頭腦、內心導致自己優柔寡斷、遲遲不下定論、第三是關於我們內心的恐懼。

面對變化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的,不願意面對變化,而變化發生了之後,繼而不面對現實,選擇咒罵、沉迷於幻想,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逃避問題、逃避現實,以爲這樣就可以得到自己心目中的結果。

第二,正因爲我們的頭腦,過於的“聰明”了,所以纔有了這麼多的雜念,一個人不思考問題的話是不可能的,但是過度的胡思亂想又成了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了。

第三,我們內心的恐懼: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恐懼把自己束縛了。

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要想當然、理所應當的享受着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要有一種危機感,當變化出現了之後我們要適應變化、面對變化,不要一昧沉溺於逃避。

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0

如果我讀的不是假書,坦白講,我對這本書的評論並不高,可能出版太早,現在讀來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陳詞濫調。這本書通篇都在誇讚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如何給人啓迪,如何讓人不再困惑,介紹這個故事之前像是作者舉例說明這個故事如何給人啓迪,介紹故事之後又花了一章在一個同學聚會中大家聽到這個故事受到啓迪和感悟(其實感悟本身更多的是在說真應該給朋友家人或者員工早點講這個故事),最後一章列舉了哪些公司利用了本書的道理管理企業和員工。

這本書中那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擁抱變化,適應變化帶來的恐懼。(以下是自己對書中道理的延展思考)現在社會什麼都是變化的,每一天都不一樣,技術在變,推動生活在變,我們的習慣也在變,我們需求和慾望也在變。我們渴望變化,渴望有機會力爭上游,渴望有機會實現夢想,所有有利於自己的目標的事情,甚至書中提到的可怕變化,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因爲我們渴望轉機。

現在說說這本書的核心,這個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本身。講的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和老鼠差不多大的小矮人一起生活在迷宮裏,有一天它們發現了藏有很多奶酪的C站,小矮人開始習慣這種看似取之不盡的奶酪,終於有一天奶酪被吃完了,小老鼠立即去尋找新的奶酪,小矮人無法接受,在哪裏頤指氣使,自怨自艾,無法接受這個看似突如其來的變化。後來其中一個小矮人認識到了現實,也開始去找新的奶酪,然後獲得了一些感悟,逐漸變得快樂自信充實。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1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我寒假讀的書,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想。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了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在迷宮中發生的事。他們在迷宮中尋找他們喜歡的魔法奶酪,有一天他們在C站找到了很多這種奶酪,每天他們都會去C站吃奶酪。突然有一天,奶酪全都不見了,兩隻小老鼠立刻出發去找新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卻一直在抱怨。終於有一天,唧唧覺得應該去找新的奶酪了,但哼哼卻不願意。唧唧克服了恐懼在奶酪N站找到了新的奶酪,正當他和兩隻小老鼠朋友一起玩時,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隨着變化而變化”是唧唧寫在牆上的字之一,我們應該隨着變化而變化,不應該永遠是那個樣子,因爲世界是在不停變化的,所以我們也要變化,才能追上世界的腳步,不然就會落後。

唧唧能順利找到奶酪N站也少不了堅持,就像讀書一樣,如果你讀到一半就放棄了,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有一次,我在閱讀一本書時,還差幾頁沒讀完,我想:反正就剩幾頁了,明天再讀吧!我剛準備放下書時,忽然看見了桌上的《誰動了我的奶酪》,又看了看那本書,剩下的幾頁是一章,分開看可能會忘記,少看很多,所以我堅持讀完了。

《誰動了我的奶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也可以來讀一讀啊!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2

最近,我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後,有了許多感觸。

書中有四個主人翁,老鼠嗅嗅善於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對變化迅速地做出行動;小矮人哼哼面對變化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埋天怨地;唧唧因爲對變化的恐懼而停滯不前,但是最終卻衝破了恐懼的束縛,重新尋找自己的新奶酪。

在這本書中,奶酪只是一個代用詞,它代表着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比如說:金錢、崗位、親情、友情等等這些。而在遭受了“奶酪”不見了的殘酷現實後,我們的做法也許會有許多人會像小矮人哼哼一樣,埋怨老天,並盲目地期待着“奶酪”自己回來的那一天。並碌碌無爲的在等待中度過每一天。抱怨上天的不公平。但在這些變化中我們知道了走出迷宮是需要我們去勇敢地親自探索的。我們是不能停留在其中一個小角落安身立命的。

像哼哼這樣的人應該被社會所淘汰,因爲它只貪圖享樂,想一輩子都在享受中度過,沉浸在自己美好幻覺中,停止不前。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上,一定要你去適應環境,絕對不會有一天環境會主動適應你的,所以我們只能儘量去適應,而不是去抱怨,這樣才能尋找到自己的那塊“奶酪”。雖然這個過程非常艱難、辛苦,但從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到快樂、充實並會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社會變化無常,想要存活在這個社會當中,我們必須做好變化的準備,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3

每個人都會有需要自己做的事情或擁有的東西,然而它們也會隨着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變化着,有的人會隨着這些變化而改變,有的人則適應不了這些變化,就像他們一樣……

在一個迷宮裏,有兩隻老鼠:匆匆和嗅嗅,還有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們一起尋找他們喜愛的食物—奶酪。他們找到了奶酪C站,這裏有他們各自喜歡的奶酪,好不開心啊,從此不用爲食物犯愁了。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奶酪也在一天天的減少,直到有一天全部沒有了。老鼠們迅速作出判斷,必須尋找新的食物源,並很快找到了奶酪N站,又開始了幸福的生活。可哼哼和唧唧呢卻認爲一定是有人動了他們的奶酪,怨天尤人,卻不另闢道路。不過可喜的是唧唧也漸漸明白了,開始了積極尋找並也發現了奶酪N站。只有哼哼還在迷茫。這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故事。

事實上,有很多人像故事中的唧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可以確定下一步該做的事情,並付諸實施,而有的人則就像哼哼一樣,看不到事物變化的本質,不能隨着變化而改變,最終只能走向毀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在學習中也經常會犯哼哼那種錯誤,遇事不能全面考慮,一根筋,呵呵,看了這本書以後要多動腦子了。

有人會想:有一張迷宮地圖就好了,有一個奶酪搜尋器就好了,沒人再動我的奶酪就好了。但是,事情不是總隨着你的意願而變化。那麼,誰又會動了你的奶酪呢?!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4

寒假裏,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斯賓賽·約翰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大的啓發,書中的每一段落,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在《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中有4個角色——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書中的四個主人公,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每天都在迷宮中跑來跑去,尋找奶酪充飢。有一天,四個主人公在一條通道的盡頭發現了奶酪C站,那裏有許多奶酪,他們便開始一起分享。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酷沒有了。兩隻老鼠迅速適應變化,很快就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對這一變化毫無準備,他們希望奶酪能夠變回來。當嗅嗅和匆匆在迷宮中快速奔跑的時候,哼哼和唧唧還在那裏哼哼唧唧。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唧唧終於意識到只有克服心中的恐懼、重新開始探險,才能找到奶酪。

故事中虛構的四個角色,代表了我們人性中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有時我們會像嗅嗅,及早嗅出變化的端倪;或者像匆匆,立刻採取行動;或者像哼哼,擔心事態變得更加糟糕而否認、抵制變化;或者像唧唧,發現變化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後及時做出調整。

故事中的奶酪可以是我們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也可以是金錢、健康,還可以是高爾夫之類的運動……

讓我們每個人都記住書中這樣一句話:“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5

一本好書能給人帶來人生和生活的啓迪,我就讀過這樣一本好書——《誰動了我的奶酪》,它讓我明白了我們要時刻隨着生活的改變而改變的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兩個小精靈和兩個小老鼠在迷宮中尋找奶酪的故事。它們找到了奶酪C站,那裏有許多奶酪,它們以爲可以一勞永逸了,但不幸的是,奶酪一天天地減少,直到最後“失蹤”了。一隻小精靈和兩隻小老鼠重新開始了尋找奶酪之旅。後來,出門尋找的老鼠和精靈找到了新的奶酪。而那隻呆在C站的小精靈恐怕還在那裏餓着肚子苦苦思索“奶酪哪裏去了”呢!

奶酪一詞在實際生活總可能是一輛車、一個玩具、一棟房子、用不完的財富……也就是人們一直想得到的東西。我們是夸父,而“奶酪”則是太陽,我們想得到它,想擁有它。如果我們得到了心中的奶酪,我們就會像小精靈、小老鼠在奶酪C站時,產生依賴心理——我們不想失去它,生怕失去它。但這時,奶酪如果真失蹤了,我們會像留在C站的小精靈一樣失望、傷心,在絕望邊緣徘徊。這是,有些“樂天派”的人就會像出門重新尋找的小老鼠和小精靈一樣,去積極改變,尋找新“奶酪”,他們從來不會耽於消沉,他們會勇往直前,直到新“奶酪”出現。在生活變化面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像這些出門的小傢伙們:學會積極改變自己!當然我們還要時常聞一聞我們的“奶酪”,好知道它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改變思維方式,我就是受益者之一。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6

我讀了一本全球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

這個故事講述了老鼠嗅嗅、匆匆小矮人哼哼、唧唧,在一座巨大的`迷宮裏用自己的辦法來尋找奶酪的故事。老鼠嗅嗅、它能很快嗅出變化;另一個小老鼠匆匆能快速的行動;還有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害怕變化而不想接受變化,但唧唧在發現了變化的好處時,迅速地改變了自己,適應了變化。

書中的“奶酪”代表:錢財、金錢、地位。“迷宮”代表本人所處的環境。

這四個小傢伙在發現奶酪C站時認爲他們有吃不完的奶酪,但事情總是變化着,終於有一天嗅嗅和匆匆來到奶酪C站,發現那裏的奶酪已經沒有了,它倆並不爲這個變化感到奇怪、害怕,因爲他們早已發覺奶酪在漸漸地變小、變少,時刻準備着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發現奶酪沒有時恨天怨地,罵老天不公,停滯在原來的變化中,但唧唧很快認識到應適應變化,明白到迷宮深處去尋找新的奶酪比在原地抱怨要跟有意義,更安全。勸哼哼和它一起去尋找新的奶酪。最後,四位主人公:嗅嗅、匆匆、唧唧、哼哼在迷宮更深處找到了奶酪N站。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要習慣去熟悉環境,快速適應變化,使自己不斷嘗試用新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善於去觀察周圍的環境,發現變化,就要快速適應變化,不要停滯在原來的環境中只有變化才能生存、進步。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7

“書中可愛的形象和輕鬆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一種應對變化的睿智方式,令人十分難忘。”羅切斯特理工學院院長艾伯特·西蒙這句話所指的就是斯賓塞·約翰博士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故事中有四個虛構的角色——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在迷宮中尋找奶酪。在這裏,“奶酪”指的是我們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四個角色代表了我們人性中簡單的一面和複雜的一面。不管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唧唧。他在奶酪不翼而飛時,先是不敢面對,繼而恐懼,接着鼓足勇氣,走進迷宮,最後發現了豐富的奶酪。

唧唧這種敢於調整自己的精神激勵着我。在四下的期末考試中,我只考了全班第16名。我深知,這個成績對想考上名牌初中的我是遠遠不夠的。這時,我想到了唧唧。唧唧都能通過改變尋找到豐富的奶酪,我爲什麼不能呢?於是,我迎難而上,專心聽講,多做多思,不怕苦累,終於在五上的考試中取得了第8名的好成績!

是啊,正如書中所講,變化無處不在,迅速適應可以使我們佔得先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認真思考,究竟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我們又該如何發現新的奶酪呢?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8

“如果你不變,你就會被淘汰。”不僅僅是這本書中的至理名言,也是現實社會中的生存法則。應對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你真的改變了嗎?

在書中講述了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追尋他們想要的東西和是去他們想要的東西時的反應,以可愛、滑稽的手法將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人物類型呈現出來,值得我們深思。

“當你超越了自我的恐懼時,你就會感到簡便自在。”這本書中我對這句話印象極深刻,回想自我從筆試、面試到入職以來,也是由恐懼到自在的一個變化過程,在公司領導和同事的指導下,我在一步步的蛻變,勇敢地應對生活工作中的問題。

“經常聞聞你的奶酪,你就會明白它什麼時候開始變質。”這句話我認爲對收費員工作有着同樣的指導作用。身處服務行業的我們,需要有一段由小矮人哼哼向小老鼠嗅嗅的一個成長過程的時間。所以,作爲新人剛進入收費員崗位時,往往有着不夠成熟的表現,我們僅有經常聞聞我們的奶酪,發現差異並感應到奶酪細微的變化,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技能等,查缺補漏,才能掌握主動權,成爲一名優秀的員工。

隨着第三產業的火熱發展,服務行業的要求更加嚴格化,老員工如何堅持收費站優質服務的初心?新員工如何更好的提升自我的服務?我認爲,我們應當時時去嗅一嗅“奶酪”,用務實的態度去應對變化的現實,不斷地學習、尋找,將書中嗅嗅的精神發揮到工作中去,找到屬於自我的最佳位置。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19

我讀完了美國著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受益匪淺。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述了嗅嗅、匆匆、唧唧和哼哼在迷宮裏尋找奶酪的故事。由於奶酪突然的消失,使他們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繼而各自做出了不一樣的反應:嗅嗅和匆匆立即採取行動,迅速適應了新環境;唧唧剛開始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可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也加入了尋找奶酪的行動;而哼哼的思維始終定格在最初狀態,怎樣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結果是:除哼哼以外,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我需要的那份奶酪,而哼哼卻始終不願理解事實,拒絕了變化,永遠停留在奶酪C站……

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奶酪”更像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我們僅有經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來鞏固舊的知識,善於運用豐富的知識對自我的大腦進行武裝,才能找到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新鮮“奶酪”。想想以前,我其實十分害怕學習,總期望在學習中不要遇到任何疑難問題,不喜歡花太多心思去思考,所以學習顯得十分機械。讀完這本書,我恍然大悟: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努力適應新環境,及時發現並且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奶酪”是人生的資本,一個人假若沒了“奶酪”將無法繼續生存。如果自我捨不得丟棄舊的“奶酪”,也不願去追求新的“奶酪”,他將失去奮鬥的目標,失去人生的意義。

我們應當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變生活態度,經過不斷學習來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歡樂!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0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創作的一個寓言故事,該書首次出版於1998年。

時隔20年後,我們依然還在不斷質疑究竟是誰動了我的“奶酪”?在紛亂複雜的社會迷宮中,要想做到積極適應周圍隨時都會發生的變化絕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摒棄先前對工作和學習環境造成消極影響的態度和性格。大多數人只是恐懼改變,並不恐懼現狀。而殘酷的事實證明,現狀纔是罪魁禍首,才最需要去戰勝的恐懼。在社會這樣一個迷宮中,姑且不說奶酪會在將來冷不丁的某一天消失遠去,我們也不能保證質量能否一成不變。數不清的因素威脅着奶酪的存在以及它的數量和質量,這就需要引起恐懼。作爲直接相關方,我們若是冷眼旁觀的看着奶酪離自己遠去,或是對其變質束手無策,這是何其的令人恐懼。所以應在兩種恐懼之間加一個天平秤,到底孰輕孰重,應有一個判斷。最有利於判斷的方法則是要預測保持現狀的結果,而非只關注於保持現狀能夠得到的東西。利用對安於現狀所帶來後果的恐懼,去戰勝改變的恐懼。

最近被朋友圈的一個圖片刷屏,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卻不容易!這張照片很勵志......當米缸裏都是米的時候,小老鼠們很安逸;當有一天米缸見底,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無能爲力。有一種陷阱,名叫安逸!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1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指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在這個故事裏,“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一幢豪宅,還可以是自由、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闆的賞識。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要得到它,因爲我們相信,它會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爲附庸;這時如果我們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們將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當今的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育的方向和目標變了,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必然也跟着變,試問,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能不轉變嗎?我們業務水平能不提高嗎?當前我們學校正進行生本教育,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教學方法,平時不學習,不接受新生事物、不發展自己,那麼,我們就會落伍,就會被社會淘汰。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追尋。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2

看完這個故事,我如書中聽完故事的他們一樣,陷入了思考,我像是書中的誰呢?我又從“嗅嗅”“匆匆”“唧唧”“哼哼”身上看到了什麼?

我們應該像“嗅嗅”“匆匆”一樣學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克服自我的惰性,細心觀察積累工作生活中的微小變化和細節,時刻保持警覺,防範於未然,才能讓自己快速適應任何環境,輕鬆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小老鼠“嗅嗅”“匆匆”知道自己的嗅覺靈敏,能夠嗅出異常與變化,無論是找到奶酪C還是奶酪N站的情況下,每天都還是先到處聞一聞,抓一抓,注意觀察發現日常細微的變化,讓自己的優勢發揮得當,對環境保持着警覺,未雨綢繆。

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跟小矮人“哼哼”“唧唧”一樣,當你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擁有了一些“奶酪”的時候,就慢慢產生了惰性,放棄了思考,放棄了日常維繫,開始過上頹廢的生活,把自己的優勢特點全都拋之腦後,日復一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坐以待斃。

這樣是十分危險的,日積月累的變化和一層不變的你,終有一天量變產生質變,危機發生了,我們也會像兩個小矮人一樣驚慌失措,措手不及,然後開始一些消極的做法,那些不僅於事無補,還會讓你的危機不斷蔓延。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不斷的鞏固提高和發揮好自己已有的優勢,做好日常的維繫,同時具備危機意識,才能在意外發生時坦然接受,自如應對,迅速投入並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節奏。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3

最後我在這本書最喜歡的是“唧唧”的善良。他待人真誠,處處爲他人着想,不求回報的付出着。“唧唧”在認清奶酪C站不可能恢復到原有狀態後,多次勸說“哼哼”一同出發,他希望他的夥伴能夠跟着他一起出發,而不是躊躇不前,出發後每當有所收穫,他都希望將自己擁有的收穫和喜悅,分享給他的夥伴。

當他第一次找到能夠讓自己吃飽仍有剩餘的奶酪時,他立馬想到了還在奶酪C站捱餓的“哼哼”,把這些奶酪放入口袋,並且回到奶酪C站跟“哼哼”分享。這是他幾次失敗後才小有的餘糧,也是他唯一一點收穫。又一次被拒絕後,他再次出發還是時常懷念“哼哼”,擔心着他。

他在不斷探索的旅程中每到一個地方都始終惦念着還在奶酪C站停滯不前的“哼哼”,爲他特意做下總結和標記,期待"哼哼"離開奶酪C站時,這些成爲指引他的路標,幫助"哼哼"更快捷更順利的穿過迷宮。

即使到了最後“唧唧”發現奶酪N站的時候,他已經不記得回去奶酪C站的路了,但他卻依然想過要回去帶“哼哼”來到這裏。

我萬分感動於“唧唧”對“哼哼”這份真摯的感情,無論生活裏或者工作中如果遇到“唧唧”這樣的夥伴都將成爲你的幸運,都值得你好好珍惜,坦誠相待。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已,我相信這也是“唧唧”最終走向成功很大的一個原因。

我們都生活在“迷宮的時代”,你想要什麼樣的“奶酪”,你準備好了嗎?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4

最近,我讀了這樣一本中國著名的書,是美國一個作家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我們雖然企業只有通過短短4萬字,卻有自己豐富、深刻的道理。使你從生活的大迷宮裏走出。

大約兩隻老鼠和兩個小矮人,他們生活在一個大迷宮裏,奶酪是他們需要的,一旦,C庫裏的奶酪不見了,兩隻老鼠應該改變環境,再找一個奶酪。 而兩個一直在等待新奶酪出現的小矮人,一個叫唧唧的小矮人打破了思想鬥爭,找到了新奶酪的故事。

我覺得文章裏的四個角色不一樣,老鼠“嗅”和“匆匆”的快速動作。但是前面的小人們,他們堅持認爲奶酪會再來,最後,“山楂”打破了緊張的心理鬥爭,克服了自己,找到了美味的奶酪。

那是出開學後不久,學校要舉行“經典誦讀”的選拔,我毫無信心地參加了這次選拔,本以爲,我會落選。沒想到,我居然被選上了,我大喜過望。可我要擔任的是隊中的"靈魂人物"—主誦。要知道,主誦要背好多的臺詞,要掌握好情感,誦不好,還會捱罵。臺詞發下來,到處寫着"男”字,身爲男代表,我的臺詞滿滿一大部分,我更緊張了,每日每夜的訓練,有一次,我被老師罵了一頓,我站在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聲痛哭了起來,我想起“唧唧”頓時滿懷信心,我要爲學校贏得榮譽,我要努力。在比賽當天,我發揮我最好的狀態。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如果我們沒有通過這一本書,我就沒有一個這麼好的成績,是這本書,使我獲得發展不錯的成績,是這本書,使而我自己前進。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5

初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有點小好奇,這是一本什麼書呢?到底是誰動了他們的奶酪?書中的奶酪指的是真正的食物奶酪嗎?帶着疑問與好奇,我開始翻閱了這本書,看完後我恍然大悟,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走出了當時心裏對一些事情的小困惑。

書中的四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匆匆和嗅嗅的成功關鍵在於他們面對變化能迅速的調整方向。雖然他們並不如兩個小矮人聰明,但是他們能夠遇見並接受變化,而且通過“勤奮”的工作,快速找到了新的奶酪。這是“匆匆”和“嗅嗅”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像我們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一樣,要勇於接受事態的變化。如果像哼哼那樣不願意接受奶酪沒有的事實,而又不願意冒風險去尋找新的奶酪,以適應變化,就會被淘汰。面對變化時,關鍵就是要能果斷的做出抉擇。作爲人來說,面對問題特別是做選擇的時候,就會考慮的很多,就像哼哼那樣,機會就會在我們瞻前顧後時被錯失掉。

讀完最後一頁,我把書合上,不由得思考起來。文中的奶酪可以指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快樂、幸福、健康等等。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再變化着,沒有什麼能永恆不變。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長長的假期過去了,有許多人不想開學,還沉湎於假期的快樂中,但還是要面對新的學期。這就是變化。文中的奶酪也是這樣,你只有隨時把跑鞋掛在脖子,才能面對這些變化,適應這些變化。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這就是“奶酪原則”!

我們要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並享受變化。因爲你要記住,總有一天,你的“奶酪”會被別人拿走。

這是結局……

或是,新的開始?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6

在看完“唧唧”尋找奶酪的整個旅程,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小矮人“唧唧”在離開奶酪C站,踏上尋找新的奶酪的過程中跌跌撞撞,歷經磨難。幾次體力不支卻只能找到一點奶酪,吃不了多久,他陷入一次又一次無盡的絕望,內心充滿了恐懼和自我懷疑,但靠着頑強的毅力,不斷的進行自我調整,自我鼓勵以及對目標的堅持明確,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讓自己內心變得越來越平靜和堅定。

他在迷宮的入口發現一些新奶酪,體力得到了一些恢復,帶回去分享給“哼哼”,希望能夠說服他一起前行。又一次被"哼哼"拒絕後,再次出發的"唧唧"發現自己已經克服了恐懼,不再害怕失敗,也不再畏懼未知與變化。他發現自己比起奶酪,更喜歡的是探險的過程和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他喜歡熱愛目前自己的狀態和生活,他的內心變得富足,目標也愈加明確。他找到了比奶酪更爲珍貴的東西——勇氣和毅力,相信朝着目標前進調整,總有一天能夠成功。

終於通過不斷的調整和挑戰自我,歷經時間的磨礪,期待已久的事情發生了,他愉快的結束了現階段的旅程,發現了——奶酪N站。在超越了自我的同時,實現了自己設立的階段目標。我們應該在艱難險阻和磨礪中學會及時調整,戰勝自我,克服對未知的恐懼,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得到想要的“奶酪”。

"唧唧"掌握了幸福成功的訣竅:熱愛生活,對做的事充滿了激情和興趣;明確目標,並能爲其去思考努力作出改變。他成功將失去奶酪C站的不幸,消化並轉化成了無畏前路,勇往直前的力量,擁有這份力量,我相信他在未來可以不斷探索發現大量新的奶酪站。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7

一本好書能啓迪人們的心智,淨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完善人們的品德;然而,一本壞書也能使人們思想墮落、品德敗壞、誤入歧途,所以,好讀書也要讀好書才行。我家就有這樣一本好書,它一直不停地激勵着我前進,給我以智慧。這本書就是全球第一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的作者是享譽全球、深孚衆望的思想先鋒、演說家、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博士。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一個關於生活變化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迷宮中,有四個可愛的小生靈在迷宮中尋找它們奶酪的傳奇故事。故事裏的“奶酪”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也可以是金錢、健康、自由……或許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片刻的安寧。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奶酪”,我們追求它,渴望得到它,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永恆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是追趕太陽的夸父,那心中的“奶酪”就是我們追趕的太陽。爲了得到它,我們不辭辛勞,孜孜以求,哪怕是困難重重,哪怕是千難萬阻。當然,我們不會渴死在路上。

然而,一旦我們得到夢寐以求的“奶酪”,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依賴,我們害怕失去它,害怕別人來和我們爭搶。這時,如果不幸失去它,我們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而感到痛苦和失落。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奶酪”,不要讓它失去。

我喜愛這本充滿智慧的好書,這本書會讓你改變思考方法,讓你成功地取得自己夢寐以求的一切,讓你知道如何來處理自己所處的充滿變化的環境。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8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衆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從表面看,《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其他衆多裝禎精美的書沒大區別,只是薄了些,約4萬字,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由美國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xx萬冊,雄踞亞馬遜網上書店第一名約80周,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29

這天我看了一本名爲《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書。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小精靈在一座大大的迷宮裏尋找香噴噴奶酪的經歷。那四個小精靈是: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他們是四個好朋友。

最後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找到了堆積如山的奶酪,以後他們每一天都來到這兒吃奶酪。但是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就趕忙到別處尋找奶酪??他們往迷宮深處走去。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則停在奶酪C站不斷地想:奶酪怎樣不見了?奶酪到哪裏去了?是不是還會有人給我們送回來呢?……這樣呆了好幾天,最後唧唧提出要到迷宮深處尋找奶酪,而哼哼卻說:“我們爲什麼要去呢?如果別處也沒有奶酪怎樣辦?如果有奶酪你也找不着呢?”但是之後唧唧下定決心必須要行動起來,而且他還在所經路線的牆上寫下了許多有鼓勵和有感觸的話,期望哼哼將來能夠看到,同時也能提醒自我已經過此地,不致於迷路。

這時候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已在奶酪N站找到了比奶酪C站更多更好的奶酪,他們已先享受到了更香更甜的奶酪。此刻唧唧也已踏上找尋新奶酪的途中,他依然是每隔一段時光就要寫一句話,並且期望哼哼能夠趕上來。之後唧唧最後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新奶酪——在奶酪N站。而哼哼始終沒有行動。

故事中的四個小精靈各有特點:匆匆能迅速開始行動;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哼哼因爲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唧唧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地調整自我去適應變化。而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需要在各種各樣的迷宮中找到適合我們自我的道路,幫忙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0

受益匪淺的一部書!簡單的故事道出永恆的真理,就如嗅嗅和匆匆那樣簡單。

小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本書,今年研究生已經畢業兩年了。

這些年,雖然沒讀過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但心中一直會琢磨,這本書到底講什麼的?那麼多人在推薦

起初的想法,我認爲書中應該描述了很多周圍形形色色的人羣,教你辨別到底什麼情況下,什麼人會動你的奶酪,從而讓你時刻保持警惕,看好你的奶酪。

今天讀完,發現我錯了,因爲我太太太看重我囊中的奶酪了!以至於我忘記了它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忘記了它會變質會被吃完。

我一直擔心它會被偷走,卻忘記了它早晚會消失或變質的事實。

正如生命中到處存在着變化,而我們常常忽略它,默認自己的人生不會有變化。

我們都過於專注於現在所擁有的,而忽略了大自然“變化”的本質,以至於量變達到質變時,我們沒有做好準備,我們隨時崩塌。

另一個被我們忽略的本質,就是世界很大,萬物守恆。這裏的奶酪不見了,相信我,另外一個地方一定會出現新的奶酪。

只是恐懼將我們縮成了井底之蛙,我們害怕面對。感性的恐懼,使我們失去了對世界理性的判斷。我們成爲了哼哼,在一點一點消磨時光和生命。

讀完了這本書,我充滿了力量。我願意去迎接改變,並且相信只有跟着奶酪的方向做出變化、我總能找到那些在賞味期限內的新鮮奶酪。

囊中的奶酪已不再是我主要的關注點,就如唧唧在發現N站後,依然探索新的路途,我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本質,我們讓生命時刻處於變化與應對變化中。

謝謝唧唧,你讓曾經是哼哼的我,看到了變化後的樣子。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1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四個小精靈在一座大大的迷宮裏尋找香噴噴奶酪的經歷。那四個小精靈是: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他們是四個好朋友。

最終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找到了堆積如山的奶酪,以後他們每一天都來到這兒吃奶酪。可是有一天,他們發現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就趕忙到別處尋找奶酪――他們往迷宮深處走去。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卿則停在奶酪C站不斷地想:奶酪怎樣不見了?奶酪到哪裏去了?是不是還會有人給我們送回來呢?……這樣呆了好幾天,最終唧唧提出要到迷宮深處尋找奶酪,而哼哼卻說:“我們爲什麼要去呢?如果別處也沒有奶酪怎樣辦?如果有奶酪你也找不着呢?”可是之後唧唧下定決心必須要行動起來,並且他還在所經路線的牆上寫下了許多有鼓勵和有感觸的話,期望哼哼將來能夠看到,同時也能提醒自我已經過此地,不致於迷路。

這時候兩隻小老鼠匆匆和嗅嗅已在奶酪N站找到了比奶酪C站更多更好的奶酪,他們已先享受到了更香更甜的奶酪。此刻唧唧也已踏上找尋新奶酪的途中,他依然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一句話,並且期望哼哼能夠趕上來。之後唧唧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新奶酪——在奶酪N站。而哼哼始終沒有行動。

故事中的四個小精靈各有特點:匆匆能迅速開始行動;嗅嗅能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哼哼因爲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唧唧當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及時地調整自我去適應變化。並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需要在各種各樣的迷宮中找到適合我們自我的道路,幫忙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2

假期裏我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這本書是由美國著名醫生斯賓塞·約翰遜所寫的,令我受益非淺。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住着四個小傢伙,分別是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他們每天都在迷宮中奔跑尋找奶酪,一天他們發現了奶酪C站,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幸福的家。哼哼和唧唧一直貪圖享樂,而嗅嗅和匆匆則一直在不停地尋找新的奶酪站,嗅嗅和匆匆發現C站的奶酪在一天一天的減少,就做好對未來的準備。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嗅嗅和匆匆他們決定去開發新的區域尋找新的奶酪。哼哼和唧唧則十分惱火,他們還一直討論是誰動了奶酪。他們並沒有像嗅嗅和匆匆那樣出去尋找新的奶酪,而是一直停留在原地,等着別人把奶酪送回來。又過了幾天,唧唧決定自己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唧唧不知走了多久,經歷了多少的困難來回探索,終於找到了奶酪N站。而哼哼卻執迷不悟,還在不停地追問“到底是誰動了他的奶酪”......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我的學習,比如在上英語輔導班的時候我經常偷懶耍“小聰明”。上課只聽老師講課從不記筆記,回到家也不復習,以爲自己全都學會了,結果單元測試滿分的奶酪就被努力的同學拿走了。自己還不服氣,像書中的哼哼一樣怨這怨那。

這個故事通過牆上一條又一條的感言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道理。必須時刻保持起警惕,及早嗅出事情的端倪,認真思考並做出改變。而做爲學生的我,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定要確定好目標並一直堅持不懈地爲之努力,纔會擁有最大最美味的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有感 篇33

《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好書,寫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一個迷宮裏尋找奶酪的故事,開始,他們一起找到了奶酪,不久就被哼哼和唧唧吃完了。嗅嗅、匆匆早就料到了,他們並不以此爲怪,因爲他們已經知道,哼哼和唧唧兩個貪吃鬼幹完了所有奶酪。他們只要行動起來,去找新奶酪。

而亨亨卻大喊:“啊!奶酪沒了!一定是有人偷啦!”唧唧也拼命的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又看見了一些小奶酪碎塊。已經發黴的碎快,知道了,這是自己和唧唧剩下的碎塊,他要和哼哼去找新的奶酪!可是,哼哼完全不相信唧唧,唧唧自己去找,最後找到新奶酪。

這告訴我們,要象嗅嗅和匆匆一樣及早發現變化,也可以象唧唧一樣積極應對變化,但是不要像哼哼一樣僵持,消極。我的感受是:嗅嗅和匆匆是明智的,哼哼卻是個大傻瓜!因爲他不知如何應對變化。能及時應對變化的人,纔是真正的聰明人。但是在這本書中,我發現自己像匆匆。在發現事物變化的同時,可以快速選擇改變。假如事物無法改變,我又會選擇離開。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因爲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也不能因爲害怕而失去目標。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變化,只有這樣,纔會使我們擁有自信。

擁有了自信,在面對困難時纔會變得勇敢;擁有了自信,我們的學習才能優秀;擁有了自信。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如未來,變化是唯一不變;不改變,就會被瞬息萬變的未來淘汰,改變了自己的信念,也就改變了自己的行爲。儘早注意細小的變化,這將有助你適應將來臨的更大變化。

這些道理將會成爲我們人生生的指路燈,當你在人生中迷路時,它會照亮你回家的路。

讓我們一起戰勝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與生活中的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