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優秀)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優秀)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蔣勳說《紅樓夢》是一部關於青少年生活的小說,於是,在他這本《蔣勳說紅樓夢》的8冊書的第1冊裏,以原著爲底板,解讀了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在理解和欣賞的視角下,讓讀者一窺那被他稱爲“隱祕而不定” "情深而善變“的青春期風貌的同時,其辯證思維、獨特視角,引導讀者思考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和溝通,並引出關於“說教”之於成長的作用。

尤其是賈寶玉在學堂裏與秦鍾、賈蓉等的同性的喜歡與糾葛,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有悖於習慣認知的內容,更是凸顯了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模糊而不爲人知的隱祕內心。讀來,更覺得,理解人在不同時期的內心和情感,是何等重要!

上流和下流

人性中都有動物性的部分和昇華的部分,從成人的角度看,老師或父母希望孩子動物性的部分都沒有了,一下都變成了聖賢。

如果說“下流”不再是個預設的“壞”的判斷,語言學上的“上流”跟“下流”,只是兩個不同的狀況,就是:一個可以提升,一個沉淪在動物性中,兩者是互動的。

只有對人性裏往下墜落的部分有更多的瞭解,提升纔有可能實現。

溝通

當我們之間開始雙向溝通的時候,我才發現這麼多年我跟他們講的生活秩序、道德規範都是廢話,因爲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所以,當你不先預設立場的時候,你的窗和門就是打開的,有很多東西會進來,讓你瞭解。

如果,你把門窗都關了,你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你的那些嘮嘮叨叨永遠不會產生作用。

我正是因此同情賈政。他講的所有知都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爲他根本不知道這些青少年在學校裏的任何事情。作者在這裏用了”魚龍混雜“和”下流人物“,是在講人性的.多面性。

一個孩子在溫室裏你保護得再好,他最後也不可能在溫室裏長大,你還是得把他送出去,這是他成長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你再不喜歡,他也必須要在那個世界裏成長。

臺灣有一個寫作和讀書都非常好的知識分子,他很不喜歡外面的教育環境,就把女兒放在家裏,單獨教她。我聽到以後覺得有點驚詫,我覺得即使是再深的愛,也不能把孩子放在玻璃房裏面。因爲怕孩子被帶壞,而把所有自己認爲壞的部分切割掉,這是最危險的,因爲好與壞是相對的,就像防疫針一樣,注入病菌會使人產生抗體。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翻閱《紅樓夢》就不覺的感到這是女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就不得不否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但這也是女人的悲劇。這種悲劇是脫離不了社會的關係的。書主要是圍繞寶黛的愛情來寫四大家族的盛衰。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就已預示了各人的命運會是如何。“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裏寫了兩個人:林黛玉,薛寶釵。紅樓夢引子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誓。“預示了他們三個的未來。不只是大觀園中的十二釵,就連寶玉身邊的襲人,晴雯也都被預示了結果。似乎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她們跳不出命運的圈子,被壓迫着,演繹着這悲傷的《紅樓夢》。

這裏有着太多的美,有遺憾的,也有傷感的。倘若林黛玉聽了賴頭和尚的話不去賈府不流淚,那麼紅樓夢的故事又怎麼會有,倘若寶釵進宮金玉良緣,木石前誓又怎麼會引出來,大觀園中也就少了這樣的有才之人。或許故事正是由許多的一不小心組成的。你看黛玉葬花很美,寶釵撲蝶很美,湘雲醉臥芍藥叢很美,晴雯撕扇很美。

當然這裏的紅顏薄命是最多的。首先想到的'便是秦可卿,她既有林黛玉的婀娜也有寶釵的丰韻。她可以說是十二金釵中最美的一位女子了,卻在第十三回中就去世了。其次是尤二姐,她也是很美的,她嫁給賈璉,被逼迫,只好吞金而死,這也不免符合了她的個性。說到迎春只能感傷,提到她的丈夫也只能是氣憤可想而知她的結局。黛玉是最熟悉的。她們都凝結了太多的悲哀,正如水中月,鏡中花。每當讀到史湘雲的時候,我的心裏就會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也許是她帶着的歡樂很多吧!可是她也是很苦的一個人。當她還在襁褓中時就失去了父母,她寄人籬下,她的舅舅爲了減少開支居然把所有的手工活都交給她做,而她每天也要做到三更。她是很樂觀的一個人。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能夠帶給身邊的人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我很喜歡《紅樓夢》,我只能用我的見解去看這本書,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就會有感想,這便是我的感想。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曹雪芹在《石頭記》裏只用了簡略而又另人隱晦的文字描述了可卿的家世和出世佈景: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棄嬰,小名喚可兒,臺甫兼美,要素與賈家有些糾葛,便配與賈蓉爲妻。這是極不契合賈家這樣一個重血緣講權位的宗族娶媳婦的標準的,何況寧國府賈蓉已是三代單傳,婚姻豈能兒戲?

僅憑美貌絕倫,“描述似黛玉若寶釵,但無黛玉之病體,可比寶釵婀娜”也是萬萬不行能再寧國府成爲一個無足輕重的重要人物的。而她卻是“上能敬重老一輩,下能接近下人,四處周全的圓圓滿滿,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中,作者大寫特寫了秦可卿的葬禮,透過巨大的局面和慎微的細節的濃妝淡抹,以及她所用的“原系義忠親王翻戲歲要的”棺木,體現其身份的不一般。諸如此類之富貴,並非賈蓉媳婦一角所能承當。

再看其閨房,“案上設着武則天當日鏡室的寶鏡,一邊擺着飛燕立着舞過的金盤,盤內盛着安祿山擲傷過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着壽昌公主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製得聯珠帳”,曹翁用竭力誇大的描繪展示可卿的顯貴、豪華,種種諸如此類的描寫,能夠必定她絕非僅僅是養生堂棄嬰。

《紅樓夢》中史湘雲有句詩云“雙懸日月照天地”,劉心武教師以爲,這句話暗合其時的政治局勢,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極可能是康熙朝廢太子“義忠親王翻戲歲”的女兒。

這樣一位長得嫋娜纖巧、性格風流的奇女子,哪裏去尋?許多人厭棄秦可卿,最不齒的就是她與公公那見不得人的爬灰。旁人歪解紅樓,給秦可卿出牆的紅杏供給了許多官樣文章的理由竊以爲,底子無需理由,像秦可卿這樣一位奇女子,亭亭玉立的形狀下必定隱藏着一顆憂傷徘徊的`心,是那麼的迷人和令人愛撫。她多情的表面下隱藏這無助的徘徊,更令人心碎,被豔麗包裹的情傷,比昏暗之傷,更令人感動。

她得聰明智慧,她的溫順平緩,她得憐貧惜賤,十二金釵中獨她一人,大觀園裏也獨她一個!女性命苦在於天妒美女,一個苦楚的人的反面,必定經歷過陽光的反面所折射下得暗影,能夠幻想到命運在這個多情的可人兒

身上留下的一道道印記。今日人羣裏又有幾個人能與秦可卿對抗?紅脂銀粉的反面是一顆空蕩蕩的心,寶馬別墅的反面仍然是一顆孤寂傲慢冷酷的心裏。

亂用漸欲迷人眼,繽紛的世間裏越來越多的女性迷失着自己。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紅樓夢》一書,它是由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作的家喻戶曉的四大經典名著之一。這本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糾葛。同時,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的描繪,深刻而尖銳地批判了封建社會制度、倫理關係、政治吏治……滿腔悲憤地控訴了封建主義的殘酷無情和滅絕人性。

這本書在描寫人物的技巧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精雕細刻出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物形象,書中對王熙鳳的描寫是這樣的。“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這樣的外貌描寫讓我們對王熙鳳印象深刻,像刻在腦海裏似的。在衆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薛寶釵了,因爲她不僅性格溫和,而且長得美麗大方還很會說話,討人喜歡。書中寫道:有一次寶釵生日,院裏搭了個戲臺,賈母先叫寶釵點,寶釵點了個賈母喜歡的《西遊記》,賈母很是喜歡,寶釵不僅善解人意會說話,而且很有才華,有一次元妃來了,她讓寶釵、黛玉等姐妹各題一匾一詩,大家看了看覺得還是寶釵和黛玉寫得最好。寶釵還提醒寶玉不要和元妃唱對臺戲,讓寶玉把“綠玉”改作“綠蠟”並把典故講給他聽。書中曹雪芹刻畫了許許多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好像浮現出他們的身影。曹雪芹刻畫人物栩栩如生,令人驚歎!

最讓我喜歡的還是《紅樓夢》裏的'古詩詞了,這是有了這些詩詞《紅樓夢》才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些詩句中我最喜歡“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爲誰?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這首詩是說,黛玉在爲寶玉流淚,除了爲寶玉還能爲誰呢?本來在爲寶玉流淚,收到寶玉贈送的手帕,知道寶玉深知她的心意,於是哭得更厲害了。上面這兩句話是林黛玉的心聲,但是,她之所以會在那個時候將這兩句話說出來,正是因爲當時的環境,因爲那方帕子而引出的感慨。

我喜歡《紅樓夢》,不僅是因爲這本書刻畫人物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更是因爲這本書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百花園。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時光荏苒,今天,再走到這瀟湘館時,已是人去樓空,地上只堆着一個破碎的,沉重的棺木。裏面躺着閉月羞花的你——瀟湘。

瀟湘,你愛落紅,江畔邊你荷鋤而歸,採下一籮筐的殘花。於是,你不也是一朵小花嗎?你很安靜,你喜歡靜靜的聽落花的聲音,喜歡悄悄地看花悄然落地,喜歡撿起落花,細數它那分叉的紋理,聞聞它留下的輕微的香氣。看那荷鋤而歸的你,那一籮筐的殘缺,不堪的花,正如今日躺在棺材裏的你逐漸冰冷的容顏。

空對着,山中高仕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

瀟湘,你才華橫溢,曉暢詩書。你愛寶玉,記得你們一同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記得你們在寂寞的夜晚對詩,由侍女相送,記得你們互增手帕,你們一起,你們的愛情故事有目共睹,所有人都認爲你們會在一起,可,人終究還是敵不過天。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夢如蘭,堪羨優憐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蘅蕪的出現打破了這安逸的愛情,她處處不如你,她得不到寶玉的愛,達不到大家對她的祝福,她才華不及你,但是,她搶走了你的寶玉,搶走了原本屬於你的幸福,搶走了你世界的一切。

你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因爲你的懦弱,因爲你的優柔寡斷,因爲你保持你那份謹言慎行,最終,他把鳳冠霞披戴在她頭上,一頂花轎斷送了你,也毫無疑問的斷送了你們的'一切……

霜冷長河,蒹葭蒼蒼,伊人何在,獨坐未央。

蘅蕪根本比不上你,但她的才華也僅次於你,你爲何不振作,你爲何要敗於寶釵呢?答案不在你那一句“寶玉,你好……”而是你沒有一個快樂的心,如果可以放棄你的優柔寡斷,放棄你保持的那一份謹言慎行,放棄你所有的多愁善感人生縱使有多番不稱意,但是,也不應該總想着他,做一個快樂的瀟湘,做一個快樂的黛玉。如果你發現當初的負心人不是真的而是你親手葬送了這一切,你心裏有沒有一絲悔恨呢?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火葬廠門口,你靜靜的躺在棺木裏,待容顏成灰的那一刻,這應該是你是你知道“負心人”之後最想去的地方。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今天這瀟湘館已經不在了,但是,走到那個地方不免泛起了一陣漣漪,彷彿賈府還在,大觀園還在,你們還在,原那紅樓不過一場夢罷了。

但世易時移,物是人非,人事早已不同。

……

你說憂苦停息,尋芳清崗。

後來落花丁零,水涸瀟湘。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輕輕翻開《紅樓夢》,細細品讀,黛玉的美麗,才情和悽婉,如奇奇麗麗的詩句一般打動着我的心靈

黛玉秀外慧中,坦率真誠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十分……”是曹雪芹對黛玉容貌的細緻描寫。黛玉被寶玉稱爲“神仙似的妹妹”,被大家稱爲“嫋嫋婷婷的女兒”,大觀園裏沒有一個人不驚歎她的超凡脫俗。

黛玉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她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她對待丫鬟紫鵑親如姐妹,情同手足,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向黛玉請教,黛玉熱誠相接“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爲師。”純真的像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歌的做法和要求,把自己的詩集借給香菱,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

黛玉天生麗質,才情如詩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十分。”黛玉不僅容貌像詩歌,還是大觀園裏真正的詩人。她憐花葬花悽慘紅,她文思敏捷詠秋菊。她奇思妙想詠海棠:“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她用“冷月葬花魂”,對“寒塘渡鶴影”又是多麼的清新自然。元妃省親之時,她大展奇才,寫出“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春”的佳句,令衆人讚歎不已。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漫步在黛玉的詩歌裏,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悽美,悟到的是“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絕望,看到的是“儂今葬花誰笑癡,他年葬儂只是誰”的愁怨。

“無賴詩魔昏曉侵”,這是她的切身體驗。可以說,如果沒有了詩,也就沒有了林黛玉。

黛玉寄人籬下,命運悽婉

黛玉,父母雙亡,寄人籬下,處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中。正如探春所說:“外頭看着光鮮,其實十分難熬。”曹雪芹“堪憐詠絮才”一句,不僅道出了黛玉的聰慧,也向我們暗示了她命運的悽婉。當黛玉聽到寶玉即將和寶釵成婚的時候,她消瘦的身軀顯得更加淒涼。瀟湘館裏,病榻之上,黛玉拼盡最後的力氣,焚燒詩稿,扯斷於塵世的絲絲牽連,“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黛玉的美麗,才情和悽婉,如奇奇麗麗的詩句一般,打動着我的心靈,讓我喜愛,讓我敬佩,讓我傷感。

讀紅樓,品黛玉,一遍又一遍,永遠也不厭倦。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我讀完它之後,心情卻久久不能平復。它極度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的醜態以及對當時的痛惡。書中不斷地細節和刻畫描寫了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原因。 在《紅樓夢》一書中,共刻畫了二百多個角色,他們各具特色,各自有各自的命運。其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探春等。

首先是賈寶玉,作爲家中的男丁,他從小就被祖母,母親所溺愛,所以造成了他每日同女孩兒們玩樂,不顧正業且多愁善感的形象,也正是因爲這樣,他不夠被他的父親賈政所喜愛。

大觀園裏的人雖心靈盡是骯髒險惡,可也不缺乏有真情在,正如同賈寶玉和林黛玉真心相愛,可最終卻也逃不過封建婚姻父母之命。

林黛玉算是作者筆下尤爲突出的一項了,她多愁善感,經常落淚。大家說她是小肚雞腸,可誰又能知道,自從她踏進賈府那一刻,她就註定要小心謹慎,每一步都需要思量萬分。她時常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唯恐一不小心說錯或者做錯,就會惹來旁人的嗤笑。寄人籬下久了,就成了別人眼中小肚雞腸的樣子了。

薛寶釵在大觀園中人緣極好,她爲人處世顯得精明又能幹,矇住了很多人的眼睛,就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可即便是這樣的花言巧語,終究也得不到寶玉對她的青睞。

探春是書中最讓我心疼的角色之一了,女兒身加庶出,讓她註定就有很多的意難平,她性子高雅,創辦海棠詩社,又體貼下人知道如何管理。可惜的是當時的社會讓她始終存在着一股自卑感,再加上趙姨娘對她的'不作爲,更促使了探春的自卑。

談書中最讓人動容的情節,便是黛玉葬花和焚稿。當讀到《葬花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面色蒼白的黛玉坐在牀上正等着賈寶玉的到來,可她沒想到,自己苦等到的卻是心上人將要成親的消息。她病情惡化,奄奄一息的上氣不接下氣。她把自己的手稿,手絹,和自己的眼淚,血全部都統統燒光時,真是叫人垂淚涕泣。她那裏燒去的哪是她的詩稿啊,那分明是她的寄託,她的靈魂!

《紅樓夢》最後的結局很悲慘,黛玉遺恨而亡,賈母歸天,熙鳳魂歸金陵,寶釵出家,一個風光顯赫的賈氏家族就這樣落的一個分崩離析的下場,真是讓人感慨。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最近,我讀了古代長篇小說《紅樓夢》,這本書是曹雪芹和高鶚伯伯所著。聽媽媽說,這本書的原稿是後人再整理曹雪芹伯伯的遺物時發現的,可惜結尾丟失了,高鶚伯伯就幫《紅樓夢》續寫了結尾。《紅樓夢》這本書主要講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最後黛玉香消玉殞,寶玉也出家做了和尚。雖然他們兩情相悅,但到頭來也是紅樓一夢。這是一個催人淚下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

在故事的結尾,賈母說要把這個院子裏的'一個姑娘嫁給寶玉,黛玉本以爲是自己,寶玉也以爲會是黛玉。誰知,寶玉的姐姐們使用了一個“掉包計”,把黛玉換成了寶釵。黛玉氣的一命嗚呼,香消玉殞,寶玉得知黛玉一命歸西也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在《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是《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這一回。裏面講了幾個丫頭和劉姥姥開玩笑,就告訴他了一些“規矩”,劉姥姥信以爲真,便在餐桌上行起了酒令,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擡頭。”看了劉姥姥風趣的言語,我差點笑破肚皮。接着,丫頭們又給了她一雙又粗又重的銀筷子,讓她去夾鴿子蛋,還告訴了她鴿子蛋一兩銀子一個。劉姥姥夾掉了一個鴿子蛋,心疼極了!她那風趣幽默的動作逗得賈母捧腹大笑。我覺得劉姥姥其實是

一個聰明老實的人,她裝傻是爲了讓賈府的人開心,好給她一些賞錢罷了。

《紅樓夢》裏面有許多故事,有的催人淚下,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有趣生動。裏面有許多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們還成立了一個詩社,比誰作詩厲害呢!俗話說:“紅顏薄命”,我看黛玉就是那樣的人吧!書上說,她長得美麗極了,如花似玉,寶玉也被她的才貌雙全所吸引,不可救藥的愛上了黛玉。假如黛玉最後沒死,那麼他們會怎麼樣呢?難道他們會從此分道揚鑣,彼此都忘了對方嗎?可我認爲:他們也許一輩子也忘不了彼此,對方都永遠地刻在了自己的心裏吧!賈府最後還是復興了,但已物是人非,許多賈府中的人都早已死的死,走的走了。我想:雖然寶釵對寶玉一往情深,但寶玉卻絲毫都不喜歡她,他們兩個在一起,應該不會幸福吧!鳳姐處事也很能幹,但心狠手辣,樹敵太多,在賈府落魄時也病死了,她的女兒巧姐兒也託付給了劉姥姥照顧。

我認爲《紅樓夢》是一本很好看的古代小說,也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我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許多收穫。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說到這人人都略知一二的《枉凝眉》,自然會聯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我在閱讀了這部不朽之作後,不免有感而發。

《紅樓夢》這一本書中的人物繁多,關係錯綜複雜,每個角色也都是個性鮮明。說起全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人物,自然非林黛玉莫屬了。她自小體弱多病,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人止不住的產生憐憫。黛玉在元妃省親時爲瀟湘館所題的一匾一詩,讓我覺得與其他姐妹所作的大有不同,字字句句都表現出她非凡的文學天賦。平日裏,黛玉的幾首詩詞也同樣使人嘖嘖稱奇,令我佩服不已。但是,黛玉的性格有時太爲嬌弱,有時又太有心計,很是極端。比如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兒她都會躲到一旁止不住地哭泣,多愁善感,寶玉來勸,還把氣撒在他身上。有時,看似弱不禁風的黛玉還會用冷言冷語諷刺她看不慣的人,使得別人滿肚子的怒火,她卻暗暗得意。可以說,林黛玉有着優秀的才幹,但從她身上,我們同樣應該明白,不能時不時就挖苦別人,別人表面上不說,心裏對你的印象卻會一天天變壞。

在《紅樓夢》裏,主要講述了賈府由鼎盛時給低賤的'戲子潑錢,到被治抄家而一步步走向衰敗。造成這麼大反差的原因實際上有很多,外因是他們家一些違背朝廷的事敗露,一方面是元妃的逝去,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則是賈家子孫一代不如一代了。這不免使我想到了現如今所說的“富二代”。這些“富二代”大多數只會依賴家庭,都是一些紈絝子弟,平庸者佔很大比例。他們整日在父母打拼出的美好生活中過日子,對社會根本沒什麼貢獻。而只有極少一部分“富二代”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繼承父業,或自己拼搏,大有作爲。還有一部分人就很像書中的賈寶玉,明明有一身的才幹,卻整日放縱自己,不思進取,只知道一味地玩樂,自己白白葬送了一份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未來。

由此可見,不論父母給予我們的是好還是壞,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有爲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纔可能真正有所收穫。並不能沉溺在奢華富貴的生活中,也不能抱怨於清貧困苦的條件裏,只有我們自己纔是命運的主宰者。

閱讀《紅樓夢》,你一定會沉醉於曹雪芹構造的紅樓夢中人的故事裏,感悟一份屬於自己的紅樓之夢。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我經常聽到這句話,隨着慢慢長大,我也逐漸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越來越喜歡讀書。

曾經的一位語文老師,在畢業時,對我說:“以後,要做一個書香飄逸的女孩子。”當時的自己並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但還是堅持讀書,希望在某一天自己的身上會有書香散發。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最名的,可是,文縐縐的篇章一大堆,自己總是不能堅持讀下去,唯有《紅樓夢》,從最初的插圖拼音版到現在帶有註釋的珍藏版,說起來也算讀過一本名著了。

自己與紅樓夢的接觸是由一張圖畫開始的。

在漫長的時間河裏的某一個支流裏,自己偶然看到了一張紅樓夢的海報,那是一張黛玉葬花的'插圖。

黛玉飄逸的長髮,白嫩的臉龐,古代女子特有的柔情,隨風飄散的花瓣,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卷。畫中黛玉微垂的眼眸,流露出悲哀與憂愁,那雙眸子,至今我都還記得,憂傷之中包含着許多的故事,使人憐惜,更使人想了解她眼裏的故事。

於是自己開始了“紅樓之旅”。

一開始讀紅樓夢,只覺得人物很多,是一本記錄家族裏的事情的書。

再一次讀時,便有些思路。書中以賈,史,王,寧四個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爲主線,描寫了榮府與寧府逐漸衰敗的過程。

瞭解故事的大概後,自己又被曹雪芹老師的文字魅力所吸引。書中的人物外貌描寫,十分的華麗。

比如書中最初對賈寶玉的描寫:

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氣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臉似桃瓣,睛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絡,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着一塊美玉。

對人物的外貌描寫的十分精緻,似乎都可以想象出他的樣子。

我覺得,不管自己讀多少遍,都不能揭開這本書神祕的面紗,書中的很多地方都是相連的,或是有暗示,有玄機的,這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我想,當一個人讀了很多的書,明白了很多道理,學習了很多知識後,便能散發出書香,成爲一個書香飄逸的人!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在初中時,這就是必看的中考內容,但其實我們只記得大概模糊的概念,知道作者和故事總體情節,但是,對於故事中錯綜複雜的人物其實瞭解的並不是很詳細。

通過暑假這次閱讀活動和高一下學期學習的《林黛玉進賈府》,讓我們更深刻的瞭解了故事中豐富的人物及其複雜的人物關係;林黛玉聰明伶俐的病美嬌,賈寶玉古靈精怪的模樣,以及賈寶玉的母親在賈府中過的`非常的不錯,都體現出她的聰明,頗爲深的心機,賈夫人對林黛玉的慈愛等複雜的情感都在這本書中活靈活現。

賈府實力雄厚,其擁有嚴格的家規及其等級分明嚴格,賈家,寧榮二府,這是財富,權勢的代名詞,可其實有誰知曉,一入豪門深似海,寶玉,寶釵,湘雲,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觀園裏,吟詩賞花,固然風雅,可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觀園裏的人情感封閉地可怕,越壓抑越多,爆發時什麼都攔不住。腐朽制度使賈府大部分人中都擁有封建思想,迫害極深,而賈寶玉是這些人中唯一思想與衆不同的人,他擁有超前的思想,但因爲封建制度的迫害,賈府中無人支持導致他的思想,當他看到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奴婢被迫害,其他人都無動於衷,只有他自己悲痛交加,表達出他的無奈與悲涼。

在寶玉和黛玉的愛情中,雖然時間是短暫的,但他們兩個在一起是非常的相愛,但因爲觀念的不同,所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爲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是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兩個相愛的人天地相隔。有些人覺得寶玉在最後出家是無情的,可我認爲他因爲想逃離封建制度的壓迫,不想被世俗所繼續糾纏,他的選擇無疑也是一種明智的決定。

最後,我認爲,紅樓夢反映封建制度對人民的壓迫,當時社會腐朽混亂,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需要反抗和發現新的思想。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打開中國文學瑰麗的寶庫,尋求古典小說璀璨的明珠,我們找到的最奪目的一顆依然是《紅樓夢》。輕輕地走進大觀園,靜靜地聆聽那曠遠的“紅樓”之聲,在一個封建大家族崩潰的坍塌聲中,我分明聽到了一曲悽美的女性讚歌。

閱讀《紅樓夢》,置身於一大羣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中,我體味着她們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悲哀,更歎服於她們的多才和美貌。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亮相之後,黛玉就成爲整個紅樓夢中最耀眼的角色,她雖然不像以往才子佳人中的“佳人”那樣完美無缺,但在她纖弱的外表下,在她盈盈的淚光中,在她謹慎的舉止間,我看到的是不甘於命運,不屈於家族權勢,努力爭取幸福的剛強靈魂。“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是那樣的嬌弱,更是那樣的多才多藝。言談顧盼之間流露着一個女子的聰慧,她仔細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彬彬有禮地周旋於外祖母、舅媽、哥嫂、姊妹們中間。“多愁善感”卻反抗堅決,寄人籬下而又不卑不亢,她的敏感不正體現着她的聰穎嗎?吟詩、作畫、繡荷包,無一樣滯於人後,如此多才的女子,怎能不引人讚歎?

“山中高土晶瑩雪”的薛寶釵一走近我們的視線,我們就被她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所震撼,她骨子裏閃爍着高出流俗的光輝和大家閨秀的氣度與風範。雖封建正統思想嚴重,然而依然掩蓋不住她超出男性的精明和睿智。她沒有身爲小姐的蠻橫,對下人向來體貼,她雖不能說是八面玲瓏,卻是左右逢源,頗得親人喜愛。賢淑美好的她又怎能不讓人由衷讚美?

說到王熙鳳,“唯權是逐”、“唯利是圖”、“兇狠機詐”是我們對她的印象。她行兇作惡時,自然引起人們憤恨、憎惡。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這位貴族家庭中的`內管家,她的才能、機智、詼諧和歡聲笑語以及對寶玉及諸姊妹的關心卻並不讓人反感。我們很難想象,紅樓夢缺少了“鳳姐”,大觀園裏有多少笑聲不再盪漾。

還有善良的平兒,溫順的襲人,豪爽的史湘雲,剛烈的尤三姐,嚴正的探春,冷譎的惜春,柔順的迎春,孤高的妙玉,俊俏的晴雯……這衆多的體現着“人”的閃光,輝煌着人的價值的青春女子,用她們的淚水釀成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奉獻於封建統治的祭壇。即使是悲劇,卻也多了幾分壯美。於是,在“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的廢墟上,崛起了一枝美豔的女性奇葩。

合上《紅樓夢》書卷,我依然沉浸在這部鉅著營造的藝術氛圍中,聆聽着一曲女性華美的讚歌,耳邊依然回想着寶玉誠懇的話語:“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最近,我讀了《紅樓夢》。這本書主要講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

書中“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展不開的眉頭。”說的都是林黛玉。林黛玉才貌雙全,爲金陵十二釵之首,卻很多心,整日想不開。有一次周瑞家的給賈府的姐妹們送花,由於順路,周瑞家的先把花送給了其他人,最後才把剩下的`兩朵給了林黛玉。而林黛玉卻覺得是別人挑揀後不要的纔給她。看到這裏我不禁感慨: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竟如此自卑。林黛玉對於別人的話總是往不好的那一方面來想,結果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愁眉苦臉,以淚洗面。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史湘雲,她爲人直率,大大咧咧,做事基本不思考。雖然史湘雲有很多缺點,但是她活着很快樂。何必像林黛玉那樣自卑自憐呢?

有一次,賈母和大夥去看戲。賈母看完了戲,很可憐一個戲子,就多賞了她一些錢,轉頭對衆人說這個戲子很像一個孩子。衆人都點頭,但誰都不敢說出口。唯有史湘雲笑着直接說了出來,是像林姐姐。林黛玉認爲別人是在嘲笑自己像戲子一樣卑微,回去大哭了一場。當時衆人並沒有惡意,只是實話實說,沒有別的深意。林黛玉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想不開。

我想起班上我的好朋友小林。話說我們班的女同學都很手巧,編繩還會編花樣。於是我就去學了一套,然後興致勃勃地要去教小林了。可是小林天生手指笨拙,編出來的繩子,要麼是打節,要麼就是纏住了自己。我們都笑他。可他也無所謂,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就這樣大家都很喜歡和他玩。像這樣豁達的人,活得就很輕鬆自在。

班上還有另一個同學小黃。因爲他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太好,說出來的詞句鬧出了一些語病。大家覺得很有趣,就忍不住笑出聲了。他會怒髮衝冠,眼睛裏佈滿血絲,呲牙咧嘴,拿起自己的鐵鉛筆盒裝出要砸人的樣子。看他這副模樣,全班立刻收住了笑聲,接着他就趴在桌子上痛哭起來。同學們都哭笑不得,忙去安慰他。只要有人笑,他便覺得是在嘲笑他,這樣誰還敢和他談笑?

從林黛玉身上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豁達開朗的人。當別人說自己好話的時候,應該謹慎謙虛,不能驕傲狂妄。當別人和自己開玩笑,一笑而過就罷了。如果真有人惡意說自己,你狠狠還擊過後就可以了。活得陽光快樂,不要沉浸在別人的評價裏。整天猜想別人是不是在嘲笑自己,這種生活是根本沒有意義的。

紅樓夢讀後感 篇14

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題記

《紅樓夢》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爲線,以“木石前盟”爲因,“絳珠還淚”爲由,展開敘述。以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歷程體現當時社會的腐敗等等。具玄幻色彩,集飲食文化、建築美學等等於一書,極具鑑賞價值,可謂是歷史鉅作。

其中很多角色都是耳熟能詳了罷。且說林黛玉乃居“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之一,本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絳珠仙草,爲報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故決定傾淚以還之。也就有了“神瑛灌溉”、“絳珠還淚”之說以及後來的紅塵之事。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極爲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一位比西施還美的“病裏佳人”模樣。林黛玉自小體弱多病,喜哭,其中也寓意着故事的結局終是個悲劇。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與李清照有幾分神似,卻又略勝幾分。在寫菊花詩中,她所作的《詠菊》以“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新”而一舉奪魁,她的詩極具有她自身的個性。“滿紙素怨”“難解愁心”便是她自身性情和命運的寄託。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俯身葬花,泣吟一曲《葬花吟》,此詩以血淚凝成,字字發於林黛玉的內心,是憐花,也是她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嘆;是寫花,也是在寫自己,情抒發得盡致淋漓,全詩如泣如訴。

她是一位情感清晰的女子,毫不遮掩,愛就是愛,恨就是恨,喜怒全表現在臉上。皆覺得她尖酸刻薄,清高孤傲,全府上下唯賈寶玉一人知她。

賈府上下除賈寶玉外都覺得她不若薛寶釵端莊大方,善解人意,討得人歡喜。可誰又知薛寶釵喜怒皆藏於心,不表於色,更令人難猜真實呢?

賈寶玉是林黛玉的知己,亦是她的心慕之人。他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叛逆的形象,但實則是一個敢於反抗當時社會,反對科舉,不喜約束的'一個形象。他可以說是曹雪芹理想的化身。

曹雪芹出身豪門,少時的他不喜仕途經濟,後因一些原因家道中落而一蹶不振。因深感世態炎涼,對當時社會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故有了這集文學藝術、兒女情長於一書的《紅樓夢》。

故事的開始,就蘊意着結果的悲劇。皆言金玉良緣好,誰知木石前盟情長?“木石前盟”終是不敵“金玉良緣”?實則不敵世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