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自然之道讀後感(熱門)

自然之道讀後感(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之道讀後感(熱門)

自然之道讀後感1

“我”和同伴們及一位生物學家嚮導,去實地觀察幼龜入海。上島後,一隻幼龜遇到了危險,我們求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幫它脫離危險。嚮導極不情願地將幼龜放入海中,沒想到,那隻幼龜是“偵察兵”,我們的做法讓龜羣得到了錯誤信息,它們成了食肉鳥的每餐。我們拼命地往大海中扔幼龜,想拯救幼龜,但是無濟於事。我們低頭慢慢走在沙灘上,嚮導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幼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想起了以前學過的課文《一座小山村》和《揠苗助長》。小山村裏的.人爲了富裕,把樹砍了賣錢,後來,樹被砍光了,水土流失嚴重,小山村遭遇了洪水的襲擊,被吞沒了;一個農民爲了讓田裏的小苗長得快些,把小苗一根根拔高,結果,小苗都枯死了。村民和農民的做法,都違背了自然規律,因此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以前,澳大利亞草原上有許多的狼,政府爲了不讓羊受到傷害,捕殺狼羣。羊沒了天敵,就大量繁殖,羊越來越多,草漸漸變少。羊沒了食物,也一批批死去,政府只得從外國高價購買狼,來維持當地的生態平衡。

學習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我們必須牢記:爲了世界更美好,更和諧,我們就應該遵循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讀後感2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的老師,當我們犯錯時,它往往會給我們非常嚴厲的懲罰。在這個學期的第九課《自然之道》中,就是描寫一個考察隊因爲破壞了自然規律,得到了嚴厲懲罰的故事。

裏面講述的是作者和七個同伴以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對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那個考察隊因爲救了一個幼龜羣的“偵察兵”,卻使整個龜羣得到了錯誤的信息,幼龜們便魚貫而出。但外面還有許多肉食鳥,一隻只像發瘋一樣啄食那些幼龜。考察隊看見後便救那些幼龜,但最後還是有十幾只幼龜被叼去了。

我讀完這篇課文後深有感觸。是啊!大自然安排的事情我們還沒有弄清楚就不要去觸犯,會好心辦壞事,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也不能見到小動物快要死了,都見死不救。應該去幫助、支緩的,我們就去幫助、支緩;但是不應該支緩的,我們就不能去,否則會遭遇不幸。

還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了家裏有一張大蜘蛛網,網上有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很美麗。一隻可怕的.蜘蛛正慢慢地爬向蝴蝶,正準備吃了它。我心裏想:這麼美麗的蝴蝶被吃了不好吧。我便把蝴蝶放了,把蜘蛛甩在地上,一腳把它踩扁了。過來些日子,我發現家裏的蚊子開始多了,晚上常常把我咬得睡不着。那時,我才發現我做出了,很內疚。

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辦事,往往會產生於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和懲罰,所以我們做事要先弄清楚原理,才能下結論。

自然之道讀後感3

最近,我們學習了《自然之道》,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當嘲鶇要用嘴把幼龜偵察兵從巢中拉到海灘時,作者和同伴讓嚮導救起幼龜,放入大海。這一舉動使巢穴中的幼龜誤以爲外面很安全,它們魚貫而出,結果導致衆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文中嚮導的這句話及若無其事、坦然面對的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想起了發生在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我和媽媽遊覽雲臺山的途中,我坐在路旁休息時,透過茂密的草叢,看見不遠處掛着一張蜘蛛網,上面有一隻黑蚊子在拼命掙扎着企圖逃跑,我急忙拿起一塊小石頭想把它砸死,卻遭到了媽媽的制止:你一旦砸不準,不僅會把蜘蛛網砸破,還會讓蚊子逃跑。你放心,蜘蛛是不會放過它的`。於是,我拿着石頭,目不轉睛地盯着蚊子,時刻準備着。果然不出媽媽所料,只見蚊子被網越纏越緊,馬上就要奄奄一息了,蜘蛛眼見時機已到,慢悠悠地爬到蚊子身邊,先用嘴裏的絲把蚊子又纏了幾圈,然後把嘴扎進蚊子的身體裏,貪婪地吸起來,等到蚊子被消滅後,蜘蛛才大搖大擺地走回草叢,繼續等待獵物。

原來自然界真是奧妙無窮啊!它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同時,我也想向大家呼籲,不僅僅是我們小學生,也包括全體公民,一定要按照自然規律去愛護環境、保護動物!

自然之道讀後感4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自然之道》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七個夥伴和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去了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在他們的旅途中,他們發現了一隻幼龜,正在爬向大海,這個時候如果稍不注意就會成爲海鳥的美食。就在他們爲小海龜擔心時,突然一隻嘲鶇飛來,用嘴啄幼龜的頭,想把小海龜當成它的美食,小夥伴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連忙對嚮導說“你快想想辦法,救救小海龜吧!”可是嚮導卻不願意救小海龜,最後在大家的'請求下,嚮導極不情願的抱起小海龜向大海走去。小夥伴看到這個情景,非常高興。但他們卻不知道幹了一件愚蠢的事,向龜巢裏的小海龜傳遞了一個錯誤信息,讓龜巢裏的小海龜以爲外面很安全,它們爭先恐後的爬向大海,沒想到卻引來許多海鳥,許多小幼龜成了成了海鳥的“美食”。

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意願相反的結果。同時也告訴我們,在幫助別人時要多動腦筋,要用智慧的方法。

自然之道讀後感5

前幾天,我在試卷上看了《自然之道》這篇文章,深受感動;通過仔細閱讀文章,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中:“我”和七個旅行同伴及一個嚮導一起到海島上看剛剛出殼的幼龜是怎樣爬進大海去的。後來他們把一隻就要被膺吃掉的的海龜放進了大海。原來那隻海龜是整個幼龜羣派出的偵察兵。這個舉動使整個幼龜羣得到了錯誤的信息——外面安全!一下子,整個幼龜羣從巢裏蜂擁而出。雖然“我們”全力搶救,但是還是被海鳥吃了不少。

因爲我們不瞭解這個充滿神祕的大自然,所以這樣的'悲劇依然每天在發生。

有一次,我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個金魚,還給它買了溫馨的家——金魚缸。我把它好好地養着,後來爲了給同學的金魚比大小。在一天裏給金魚吃了6包飼料,那可是金魚一個月食物了。我十分高興。心想:看你們怎麼和我比。結果沒過一個時辰,金魚便離我而去,走向天堂。

一件事使我感受到:做事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僅僅從自己的主見、願望出發,不遵循客觀規律,即使是好心,也會帶來惡果!

自然之道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自然之道》這篇文章,首先我明白了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太陽東昇西落;人的生老病死 ……這些都是最普遍的自然之道。其次,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和動物,它們在大自然中承擔着不同的角色,它們都有自己的生存規律,一旦破壞,就會違背自然之道,帶來嚴重的後果。

《自然之道》這篇文章講了旅客強烈要求嚮導把一隻打探的幼龜抱進大海,其他的海龜獲得了錯誤信息被食肉鳥吞吃的.事。表面看人們有同情心,實際人們違背了自然之道,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人們違背自然之道的事例很多很多,還比如: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木,污染水資源,捕殺動物,導致綠色植被越來越少,土地鬆散,沙塵暴肆虐,這樣人類也跟着受罪。土地鬆散,江河邊沒有樹木,沙土流進江河,河牀漫漫擡高,就會發生洪澇災害。

人們把污水,垃圾投入了江河湖海,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沒有乾淨的水資源,大海里的生物可糟了殃。人們捕殺飛禽,蟲子沒有了“眼中釘肉中刺”的天敵,更加猖狂,陸地上本來就少的綠洲沙漠化。

地震、海嘯、沙塵暴、龍捲風,這一個一個的自然災害都逼向了人們,不得不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 所以人們切記,不能破壞自然之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自然之道讀後感7

今天我學習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學完後我深受啓發。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嚮導來到了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準備觀察一下幼龜是怎麼離巢穴進入大海。當我們看到一隻“偵察兵”幼龜被嘲鳩啄時,就要求嚮導把它救下來。嚮導在我們的一致央求下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幼龜放到海里, 結果巢裏的烏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魚貫而出,很多烏龜都被食肉鳥吃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將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鑄成大錯。

由此我還想到一個故事,一個德國的務林官,一上任就發出命令,將森林的枯木和灌木全部清理掉,鳥兒們和益蟲的住所不見了,只能離開這個地方,鳥和益蟲走了,害蟲就開始逞兇了,無限制的'咬食,破壞,結果好好的一片樹林,就這樣被一個隨意的命令破壞掉了。

所以說,自然是有規律和法則的。我們不可以,也不能夠改變它。不管你是什麼人,有多麼大的權威,只要你不遵守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就會給你最嚴厲的懲罰!

咱們生活中的法則不也是這樣嗎?

自然之道讀後感8

今天,我上了第九課,題目是《自然之道》,學完後,我有了深刻的感受。

它裏面講了一個發生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一個故事,主要內容是:一個人和他的七個夥伴以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再這個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龜在築巢孵化小綠龜,所以他們也想順便實地觀察一下太平洋小綠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就在下午,有一隻剛破殼的幼龜從沙堆下面鑽出頭來四處看,似乎在觀察什麼,但就在這時候一隻食肉鳥快速的飛了過來啄了啄這隻小幼龜的頭,還夾住它的頭,想把它拉到沙灘上去美美的吃一頓,這驚險的一幕正好被他的朋友他和嚮導看在了眼裏,就強逼向導去“拯救”幼龜嚮導把那隻幼龜放到大海里以後,就以爲事情過去了,但誰知更多的幼龜從巢裏爬向大海。原來巢裏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成羣結隊的.往外爬儘管他們全力挽救但還是都被食肉鳥給一個一個的給吃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自然的生活規則是不能遭人源干擾的。

自然之道讀後感9

上學期,我學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文中“我們”保護海龜的言行,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對自然界一切生命有了新的認識。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和七個同伴跟着嚮導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黃昏時,“我們”發現了一隻大龜巢,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一隻朝鷹飛過來啄幼龜的頭,“我們”求嚮導救救幼龜,嚮導及不情願的把幼龜送往大海,卻給幼龜羣帶來滅頂之災。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引來了數十隻肉鳥吃得飽飽的。“我們”低着頭,從沙灘上慢慢地走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分,想到違背自然之道的後果,也想到時我以前做過的一件蠢事。

小時候,我在一片花海中找到了一朵異常美麗的花郵寄費香氣迷人,就像噴了香水似的`。在它的旁邊還有一朵一樣的,只是還沒開花。就在我沉醉地欣賞的時候,突然看見有好幾只蜜蜂,我想:“蜜蜂的刺這麼尖,可不能主它把花苞扎傷了。”我便立即把蜜蜂趕走。過了幾天,我又來看花,還想着花沒了蜜蜂的打擾,應該更漂亮了。可結果卻令我大驚失色,那個花苞不但沒的開花,反而還枯萎了。我這纔想起,花朵要靠蜜蜂授粉才能生長,我一開始不應該破壞它的生長規律。

通過《自然之道》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要遵行然之道,否則,反而會弄巧成拙,越來越糟。

自然之道讀後感10

在我的語文書中,有一篇課文題目是《自然之道》,文章其中是這樣寫的:作者和同伴們及一個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突然一隻嘲鷹飛來咬啄幼龜,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因爲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口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了嘲鷹等食肉鳥的美食。雖然作者和夥伴們及嚮導挽救了一些幼龜,但是他們還是感到十分慚愧和後悔。讀後我深受啓發。

當我讀到"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這一句話時,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了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胡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以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生活中,我也曾像他們一樣好心辦壞事。例如:上週星期六的上午,我去奶奶家,奶奶家的'母雞正在孵蛋,當一個個小雞從蛋殼中破殼而出是,我甭提有多高興了。可是有幾個蛋殼中的小雞遲遲不從裏面出來。我着急了,最後將它們一一打破,一隻只活生生的小雞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沒過幾天,這些小雞便死了,我問奶奶,奶奶說這些小雞必須要自己破殼而出才能活。

讀完《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自然之道讀後感11

讀了《自然之道》這篇文章,我深有感悟。受益匪淺。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當嘲鷹要把幼龜偵察兵叼走時,作者和同伴讓嚮導救起幼龜,放進大海,這使巢穴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所以其它的幼龜就魚貫而出,結果衆多幼龜都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物。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這一句我看出了,嚮導知道這是自然界的規律,若無其事。見慣不驚的表情及這一句話,讓我想起了,我在農村發生的一件事:那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和哥哥一同在橘子樹林裏玩耍,我們跑啊!追啊!來到了一棵橘子樹下休息,我仰望天空,突然發現了一隻小鳥,它叼着一根乾硬的小樹枝,朝自己的.窩飛去,“喔!那隻小鳥在搭巢呢!”我大聲地說,只見那隻小鳥疲勞地。艱苦地叼着樹枝,掉了一根,再找一根,不知重複了多少次。

我不禁拿着樹枝,朝鳥巢走去,企圖幫小鳥搭窩。當我準備爬上樹時,哥哥說:“不要幫忙,它會搭好的,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能違反。”我信了哥哥的話。我們等啊!等啊!一等就是20分鐘。30分鐘。40……終於,小鳥搭好了自己的窩,勞累而又開心地飛了進去。

告訴人們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能只從客觀主義出發,不然只會好心辦壞事

自然之道讀後感12

“我”和七個同伴以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途中,一隻太平洋綠龜遭到了食肉鳥襲擊,在我和同伴焦急地呼喊下,嚮導只好將這隻太平洋綠龜放進了大海中。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舉動竟然給其他的太平洋綠龜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這是《自然之道》裏的事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類只有遵循自然界的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青泥”規則,否則一些野生動物,甚至是人類本身將會無法生存下去。

在某國的一個小村莊附近的大山上,生活着一些郊狼以及猴子,然後村莊裏的名村民們則是大量的種植玉米,一開始郊狼以猴子爲食,猴子的數量得到了控制,山上的一些也野蔬果,足以讓它們頓頓都吃得很飽,所以從來沒有發生過猴子偷吃玉米的事件。村民們一個個都生活得十分和諧。

但是,漸漸地,漸漸地,不知道什麼原因破壞了這和諧的場面,山上的郊狼居然下山來殘害民村民,於是,村民就把山上的郊狼殺光了。郊狼死光了,猴子得到了大量繁殖,山上的食物變得不夠吃了,他們只好下山來吃村民種植的玉米。村民們的`食物越來越少,最後一個個都背井離鄉……最終這個熱鬧的村莊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土地……

可見,生態失衡的後果,是有多麼的嚴重啊!

自然之道讀後感13

當讀到第九課《自然之道》時,我不禁想起了《昆蟲記》裏的一則小故事。

那是一則關於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故事。一隻毛毛蟲要從它的繭裏鑽出來,那是多麼困難呀!因爲它得在自己的繭裏日夜不停地頂、咬,纔會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有一個小男孩看到了這一切,就用剪刀在繭上剪了一個洞,讓這美麗的蝴蝶早日來到花叢中自由自在地翩翩飛舞。可現實總是不讓人心想事成。只見那隻蝴蝶"撲、撲"撲了幾下翅膀卻飛不起來,不一會兒就奄奄一息了。那是因爲,毛毛蟲不經過脫繭的過程,它就不能在天空中展翅飛翔了。

毛毛蟲就成蝴蝶尚且需要付出這樣的'代價,更何況我們人類呢?例如音樂神童莫扎特、音樂之父貝多芬、音樂詩人肖邦,這些音樂名人他們得付出別人想像不到的代價,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打擊和那一次次不計其數的失敗,才換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要被困難所征服所征服,因爲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猶如那自然之道。其實,萬物皆有道!

自然之道讀後感14

這幾一天,我讀了美國M。伯羅蒙爾寫的《自然之道》。本文主要講了作者和他的旅行同伴、嚮導一起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看幼龜而害了一大羣幼龜使它們成了食肉鳥美餐的事情。它告訴我們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拔苗助長”也是這個意思。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做過的一件傻事。一天,我在外面逮了一隻又肥又大的蚯蚓放在盒子裏玩,我用棍子挑挑這、弄弄那,突然一不小心,把蚯蚓弄成了兩段,看着蚯蚓在盒子時痛苦地翻滾着,我嚇壞了,傷心得直想哭,可一想,哭有什麼用,又不能讓蚯蚓再好起來,還是給它做個手術吧。說幹就幹,我先用清水把它的傷口洗乾淨,用紙再擦乾,然後塗上膠水,把它的傷口粘好,再用透明膠布把兩端段粘好,還怕不結實,就又粘上了一層防水膠布,心想,這下,蚯蚓的傷該好了吧,可是沒想到過了一會兒,我一看,發現蚯蚓一動不動地在盒子裏,我趕緊拿出來一年,身體硬硬的,死了!這個想法在我的`腦海裏一閃而過,我傷心極了,眼淚都掉了下來,我把一切都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着說:“傻孩子,蚯蚓斷了,還會活,可是一把它們粘起來,復活的路被堵上了,還怎麼活呀?”聽了媽媽的話,我頓時呆住了;……

這件事也是告誡我們,人類做事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如果僅僅從人類的主觀願望出發,不遵循客觀規律,就會好心辦成壞事。

自然之道讀後感15

今天,我們學《自然之道》這一課,此課主要講了:作者和同伴們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遊中,爲了救助一隻幼龜而傷害了一羣龜的事實。

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嚮導和作者還有同伴們,因爲,不遵守自然之道,所以害了一羣龜,我也深有感悟。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那是我才五歲,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丫頭。

當時,我在姥姥家玩,姥姥家的一隻老母雞引起我的.興趣。老母雞正在孵小雞。

我聽姥姥說:“老母雞孵出小雞要二十一天呢!”

唉!二十一天,天呀!能做多少事情呢?

不行,我可不能讓時間浪費掉。

所以,我就幫老雞把一個裂縫的雞蛋剝開。

別說,把小雞剛弄出來時,小雞還東倒西歪的, 可是,過了幾分鐘,小雞就不動了,我當時放聲大哭。姥姥聞聲趕來,問我怎麼了?我說:“我讓小雞先出世了,可是,小雞現在卻死了,我能不傷心嗎?”

姥姥聽了笑的腰都直不起來了,說:“傻瓜!人也是要遵守自然規律的!”

從此以後,我知道了,人也是要遵守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