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孔融最大的優點就是謙讓,不過最大的缺點也是謙讓-太過頭了。先是讓梨,緊接着讓獎狀,後來把地球引力的論文也讓了,接着讓什麼Q幣呀,越野,寶馬車……事事都不得不謙讓,自己爲了深受人愛戴,做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而別人去更加愛戴他,自己也是皆大歡喜。

其實,孔融不理智,爲什麼要讓呢?留自己用怎麼不好呢,爲了讓梨之譽,也不至於事事都謙讓吧!該謙讓的就謙讓,不能讓那些不勞而獲的人得到東西,而想孔融這樣付出勞動的人卻一無所有!

如果大家都在事事、處處上謙讓,那這社會,雖然變和平了,但是人們自己心理上會不願意的,但爲了自己深受愛戴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不會這樣做的!因爲這些東西是我付出了勞動的,我覺得我有權利來享受這個成果,如果我謙讓給了你,其實就是縱容你,不是愛你,而是害你!這樣你會總想着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

我想對孔融說:不要爲了自己得到人們的愛戴而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你不要謙讓的太過頭了!在事事上,處處上謙讓你自己覺得好嗎?不要再謙讓了,你已經謙讓過很多很多次了!

我想對孔融謙讓過的人說:你們真是一羣不勞而獲的'人,凡事都要靠自己,得三好學生,有個好工作,買車買房都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的謙讓而得到的!

總之孔融讓梨之後,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連連。

《孔融讓梨》讀後感2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孔融讓梨》,文中講了孔融把一隻大梨給了他的哥哥,卻把最小的一隻梨留給了自己。這篇文章一直銘刻在我的記憶裏,它讓我明白:謙讓是一種美德。

謙讓之美在於人能更好地溶於自然。我們對植物要有謙讓精神,不能亂砍樹,亂採花,破壞生態平衡。如果亂砍樹,森林會逐漸減少,土地會逐漸沙漠化。目前,在北京一帶,由於樹木逐漸減少,沙塵暴的天氣已經越來越多了,這是人對植物沒有謙讓精神的結果。我們對動物也要有謙讓精神。現在,大街上的流浪貓、狗變多了,牆角、路邊很容易能見到它們可憐的身影。我們在菜市場上能聽到青蛙悲哀的叫,鵝發出的痛苦的長鳴。我們在超市裏,隨處能看到用動物皮毛做成的衣服、鞋子……這些都是人對動物不謙讓的現象。假如我們能保護植物,關愛動物,與自然界和諧相處,那麼我們也一定會收到很好的回報: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謙讓之美在於人與人之間能相處得更加愉快。我們要時時處處爲他人着想,幫助別人。乘公共汽車時,如果你看到老人、抱小孩的阿姨,或者是孕婦時,一定要記得繪他們讓座,這是謙讓的'表現。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身邊,經常有一些打架之類的事情發生,那是不寬容的表現。如果每個人都退後一小步,多爲他們着想一下,就不會發生打架之類的事情了。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美德。幾千年前的孔融能把謙讓做得這麼好,作爲現代的我們來說,更應該把這種美德很好的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

《孔融讓梨》讀後感3

我國古代,有許多人擁有優良的傳統美德,在我看完《孔融讓梨》時,知道了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在小朋友身上,也開出了一朵燦爛的花。

故事是這樣的,桌上有一盤梨,孔融等人來吃梨,別人都挑大梨吃,只有孔融挑小梨吃。之後,別人問他:“孔融,你怎麼不吃大梨呢?”孔融笑了笑說:“哥哥姐姐們比我大,我應該尊敬他們,弟弟妹妹們比我小,我應該讓着他們。”人們聽了都豎起了大母指。就是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讓孔融留芳百世。物以惡小而爲之,物以善小而不爲,中國人不做壞事做好事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不論大與小,都能反應出一個人的德,一個人的德陪伴他的一生。其實,我也很敬佩孔融,誰會說我從來沒有過看見一個東西先上去拿一個最大的,甚至把別人的份子拿走,不顧別人的感受,現在,你是否知道了這個道理,記得小時候,拿什麼東西都是挑最大的,父母拿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我那哪裏聽的進去?更別說比了,跟本就是比不起來的!而且對孔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反感,總覺得爸爸媽媽就是喜歡孔融似的,嘴裏時不時還會冒出一句,不就是讓個梨嗎,有什麼了不起,還什麼美德的種子!總讓人感覺是孔融把爸爸媽媽奪去了似的,那時的我,哪裏知道,那是一種望子成龍的急切,這個故事我早聽過了,但是對他產生敬佩的還是頭一次。

讓我們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撥撒美德的種子。

《孔融讓梨》讀後感4

孔榮仁的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孔榮仁爲家人做梨,爲別人吃小的。孔融讓梨花的故事讓我懂得團結友愛,尊敬長輩。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叫王澤陽。當他們和父母一起吃早餐時,早餐很少。最後,還有一個炸的。他們的父母叫他們的兩個兄弟吃它。在他們互相說不之後,他們最終把它給了他們的父母。這種家庭氛圍有多感人?這兩兄弟在現實生活中不是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爲他們的父母必須去工作。他們的身體又累又餓。

我非常喜歡讀寓言故事。最近我讀了一個故事:有兩隻小羊穿過一座木橋,沒有人讓任何人進去。他們互相打架。最後,沒有人有好的水果吃,掉進了水裏。這個故事與孔榮仁的梨形成對照。孔榮仁梨的孝道流傳至今,廣受讚譽。雖然這兩隻小羊過橋的故事也被傳開了,但它已經成爲人們心中負面的教材。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得謙虛的人。

事實上,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經歷:每次我的父母留給我美味的食物,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把這些“愛”的.食物吞進我的胃裏。現在,有時,我仍然認爲父母應該給我。然而,讀了孔榮仁的梨的故事,我很慚愧。從那以後,我的父母將得到我的食物,我將把它給我的父母。而且還覺得相互謙讓,還能增加生活的氣氛,增進親密,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該讓我們的長輩和親戚快樂,然後是我們自己。“一切仁善孝爲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該明白。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一開始就感謝父母和長輩。

《孔融讓梨》讀後感5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老師,當然很幸運我的孩子能夠擁有趙老師這樣負責並且有親和力的班主任。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有責任陪同和輔導孩子的學習,所以每天晚上陪同女兒一起閱讀課外書的工作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樂趣,我覺得孩子的成長讓我明白了從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些更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

20xx年3月27號我與張鑫悅共同閱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是寫的是古時候一位四歲的小朋友叫孔融,小小年紀的他就明白先禮讓別人,這種有禮貌的精神是值得現在的孩子去學習的。我相信這麼小的孔融能夠明白付出、明白禮讓的人長大一定也會有很好的成就。俗話說的.好,想要得到什麼先要去付出什麼。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今天孔融讓出的也許是隻是一個梨,而他日後得到的也許是屬於他的整片天空。

讀完這篇文章,悅悅給對我說,我也要像孔融一樣,把好的讓給爸爸媽媽先吃。可能7歲的她還不瞭解孔融讓梨的真諦,但是,通過我細細的解說,她似乎更能瞭解孔融讓梨的真正含義。

讀文章不僅能夠讓孩子在詞彙增加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做人的一些道理,在以後我會更積極的輔導孩子學習課外知識,希望她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更上一層樓。

《孔融讓梨》讀後感6

一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高尚的舉動和優秀的品德深深的教育了我。

6 歲的時候,我就能將三字經背下來。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意思是說,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了給哥哥吃大的梨,自己吃小的。 讓我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他聰明好學,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個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孔融有四個哥哥。一天,父親帶回來一籃子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籃子裏的裏挨個看了一看,最後他高興的拿起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爸爸看到了,笑着問孔融: ‘這麼多的梨,又讓你線條。你爲什麼拿的是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給恥笑的,大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吃。’只有四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

尊老愛幼,是多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纔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後感7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讀了《孔融讓梨》一章節,讓我深受啓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的媽媽買回來了一些大大的、甜津津的、水淋淋的黃梨,洗得一乾二淨後,讓孔融來分發給他的五個哥哥和他的姐妹們,而卻留下了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白:"孔融,你爲什麼留下一個最小的黃梨給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極了。"孔融笑了一笑說:"老師說過,要尊老愛幼,所以大的你們吃吧!"媽媽聽後,連忙點了點頭,說:"你是一個禮讓的好孩子。"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尊老愛幼,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在有不少小孩子被父母稱爲心肝寶貝,十分地溺愛,所以孩子們把懂禮貌這三個字忘記得一乾二淨,認爲自己吃的、穿的`是最好的,只以我爲中心。 仔細想一想,其實我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次,在過年的時候,我明知媽媽剛下班回家,已經口乾舌燥了;雖然家中還有一瓶果汁,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果汁就一飲而盡了,完全不理爸爸、媽媽,喝完還要他們再去買。想想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不由慚愧了。

這個故事,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希望,像我一樣的孩子們能改正自己自私的缺點,多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讀後感8

說到讀書感想,讓我想起了以前讀過的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說:東漢時代有個聰明的孩子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爸爸讓孔融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就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有一回:爸爸正在看新聞聯播,我愛看的《機甲獸神》動畫片開始了,我就和爸爸爭了起來。當然是爸爸就到了其他房間去看,我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長輩。還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的大娘做了一盤香噴噴的紅燒肉,我和哥哥都想第一個先嚐,結果他壓着我的筷子,我壓着他的筷子,都不肯相讓。現在想起,我應該學孔融那樣讓哥哥先嚐。我們應該象孔融一樣,做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我們做什麼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生活纔可以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9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裏,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十分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爲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當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劇。我看了看錶,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此刻想想真是不應當呀,怎樣能這樣呢?

此刻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當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當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纔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中國集郵總公司專門配合今年”六一“發行的《孔融讓梨》郵票,設計推出一款愛心郵冊。該套郵票由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岳母刺字、聞雞起舞、曹衝稱象、鐵杵磨針、囊螢映雪、程門立雪等8個著名的歷史典故組成,宣揚謙遜、智慧、好學、堅韌、互助、愛國的優秀品質,讓全國的青少年認識並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和諧社會風尚。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常和表弟爲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考慮別人。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孔融讓梨是個衆所周知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在文中: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孔融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他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爲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讀完這個故事,想想平時的自己,感到有一些慚愧,我想我真應該向孔融學習。孔融那麼小的時候就知道要謙讓,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而不應該自己獨自佔有。雖然,家裏只有我一個小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而我以前卻從來沒有考慮到他們,我現在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真是不懂事。孔融不僅懂得要和別人分享好東西,還知道要尊敬比自己大的人,我要向孔融學習,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孔融很小就有這種謙讓的精神,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和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美德、是尊重、是寬容、也是貢獻,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在家裏孝敬父母長輩,在學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只要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會更和諧;美德使生活更豐富。美德爲人與人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一個鼓勵的眼神是一種美德,一聲親切的問候是一種美德,一次靜悄悄的關懷是一種美德,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也是一種美德……

《孔融讓梨》的故事講述了孔融四歲的`時候,在全家吃梨時,他沒有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搶大的,而是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爺爺問他爲什麼拿最小的,他天真卻認真地說:“我比弟弟妹妹大,我應該讓着他們,我應該吃小的!”

而我們現在,自私的人越來越多,總是先考慮自己,其實我們應當像孔融一樣,學會謙讓,學會愛護幼小。

富有愛心、樂於助人、愛護幼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二,也是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應具備的品德,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快樂是人生中最美麗的彩虹,我們時常可以在助人爲樂的同時得到快樂。

前年暑假,我同往常一樣到徐奶奶家竄門,我看到徐奶奶正拿着窗簾從椅子上邁下來。徐奶奶對我說:“窗簾太髒了,拆下來洗洗。”“好吧,我來幫你!”徐奶奶的手腳不利索,眼睛也已經有些模糊,幫她也是應該的。

我把窗簾從徐奶奶手中接過,放在盆裏浸泡了一會兒,然後拿起擠掉一點水,塗上肥皂,用柔軟的毛刷輕輕地由上到下刷去上面的灰塵。最後,我打開水龍頭,小心翼翼地將窗簾搓洗乾淨,灰塵、污垢就全部清除掉了。頓時,眼前一亮,窗簾潔淨如新。雖然我熱得汗流浹背,但看着煥然一新的窗簾與徐奶奶慈祥的笑臉,我心裏像吃了蜜似的欣喜,心裏的煩惱與雜念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

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必須如孔融一樣謙虛禮讓、愛護幼小。讓美德之花,在心靈深處綻放!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想必大家對《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不陌生吧。我雖然幾年前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可今天卻把這本書翻出來,有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因爲我覺得禮貌謙讓是當今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現代社會,就是缺少想孔融一樣謙讓有禮貌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一天爸爸從外地回來,帶了一大堆禮物。我看上了琳琅滿目的飾品,妹妹盯上了異常可愛的毛絨玩具。挑選一番後,我和妹妹同時發現了一盒糖果上面寫着“雪&彩”。我打開盒蓋,哇!40只小鴨子分別穿着海軍陸軍空軍和冠軍的衣服齊刷刷地看着我(其實是軟糖啦),我頓時呆住了。一會兒我蓋上了蓋子,打算帶走。這時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說:“我要吃糖糖!”她才三歲,畢竟不是我的對手。我順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妹妹一看大事已敗,便使出決計-鬧。只見她躺在地上,四肢亂舞,像個瘋子。我轉身即將離去,她有使出第二計-哭。兩種結合,沒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剛要投降,眼前忽然閃過一道白光,我立即說:“想要糖,沒門!”說着就走了。這時媽媽過來了,妹妹撲來上去,告訴媽媽事情經過,媽媽火了,搶過盒子說:“誰也別想吃。”我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說難聽點,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別。讀完故事,我深深受到啓發,覺得以後不再對妹妹。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深受啓發。

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孔融是這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孔融四歲時,母親買了一些梨,梨有大有小,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開始吃了起來。父親好奇就問:“孔融,你爲什麼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因爲我的哥哥們比我大,我比他們小,所以我要拿一個最小的梨吃。”孔融回答道。父親有好奇地問:“你還有一個弟弟,最小的因該是他吃纔對呀?你爲什麼要吃最小的梨?”“因爲弟弟比我小,我要讓着他,所以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恩”父親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故事讓我得到了一個啓示:孔融四歲的時候時就學會了讓梨,而我們現在還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四歲的孔融把最大梨給他哥哥們和他的弟弟。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拿來就吃,可是孔融卻把梨給了自己的哥哥,說自己小要吃小的。現在時代是變了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我們先祖們的'美德,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也要保留一些祖先們傳下的東西,美德是藏在心裏的我們要發掘它們把它們用到生活中去,那才能讓它體現出它那寶貴的價值

所以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要老是斤斤計較,這樣的日子會很無趣。如果你懂得謙讓,你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歡樂。我們還要向孔融學習,尊老愛幼,尊長的好習慣。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孔融爲家人讓梨,自我吃小的,給人家吃大的。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要團結友愛,尊敬長輩。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個雙胞胎哥哥叫王澤陽,他們在和父母吃早飯時,早飯不多,最終還剩一個生煎,父母要他們兩兄弟吃,他們互相推辭後,最終給了父母。這樣的家庭氣氛,多讓人感動呀,這兩兄弟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爲父母要去工作,體力消耗大,容易飢餓。

我很喜歡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個故事:有兩隻小羊,過獨木橋,誰也不讓誰,還互相鬥毆,最終誰也沒有好果子吃,紛紛落入水中。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構成了比較,孔融爲家人讓梨的.孝心讓後人們一向流傳至今,廣爲流頌,而這兩隻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雖也被人們流傳,可是卻成爲了人們心中的反面教材,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謙讓的人。

在生活中,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每次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小時候我將這些含“愛”的食物囫圇吞棗的吃進肚裏,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此刻,有時還是這樣,認爲父母就是應當給我的。可是,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實在是太羞愧難當了。從此之後,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會讓給父母。並且還感到,互相謙讓,還能增加生活氣氛,增強親密感,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當讓長輩與親人得到歡樂,自我隨後。“百善孝爲先”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當明白。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點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