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選】《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優選】《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選】《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

暑假裏看了《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它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的巴黎生活,作者用極端的對比手法刻畫了艾絲美拉達,加西莫多,克洛德等人的人物形象,形成了尖銳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艾絲美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和外表醜陋、內心純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以卡西莫多和克洛德進行了強烈對比,卡西莫多雖然醜陋,但他的心靈是美好的,他一生悲慘,從小受盡了世人的歧視,在受到艾絲美拉達的關心後,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的熱情寄託在艾絲美拉達的身上,爲她赴湯蹈火,不屑犧牲自己的一切;而克洛德卻是個道貌岸然的小人,他被壓制在教會之下,作爲聖母院的副主教,卻對艾絲美拉達的美貌垂涎三尺,費勁心思想要得到她,在陰謀敗露後,又想置她於死地,他是如此的可悲又骯髒不堪。

文中的女主角艾絲美拉達是個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姑娘,她有着美麗迷人的'外表,也有着天真純潔的心靈。當詩人格蘭古瓦將被乞丐王國絞死時,她毫不猶豫地救下了詩人;當曾經傷害過她的卡西莫多受刑時,她仍好心地爲他送上水……她的善良感動了無數巴黎市民,但她卻被那個黑暗的社會無情地殺害了!

純潔的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含冤而死,殘忍的克洛德被封建教會所害……文章具有着強烈的悲劇色彩,引起讀者對他們的無限同情。這一切都真實的反應了當時社會的殘暴黑暗以及作者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在作者雨果的筆下,美與醜有了鮮明的意義: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靈;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一顆齷齪卑鄙的心靈。所以,美並不是表現在外表上,擁有一顆善待他人、無私奉獻的心靈纔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我們要正確面對美與醜,不要被外表美所迷惑,而要注重心靈美,做一個像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一樣的善良的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2

經別人推薦,纔讀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名著,未讀之前,以爲這無非就是一個相貌醜陋敲鐘人和美麗女神艾絲美拉達之間的愛情故事。可真正讀完,才發現,這是講述一個人美與醜,外表與內心的故事。

外表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被善良的艾絲美拉達拯救後,而深深愛上了她,願意保護她,爲她獻出一切。當最後。艾絲美拉達被陷害,因謀殺罪被判死刑時,卡西莫多這個敲鐘人毫不猶豫冒着危險,把她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無微不至的保護她。

可最終艾絲美拉達還是沒有逃出厄運,被無情的費羅洛絞死了。卡西莫多幾乎崩潰了,他的怒氣完完全全爆發了出來,他無法容忍自己心愛的人遭受這樣的結果,憤怒地把費羅洛推下教堂摔死,自己也擁抱着艾絲美拉達的屍體死去了。

淒涼的結尾,卻似乎帶着暖暖的愛意,與自己心愛的人一同死去,或許也是一種完美的結局。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別人唾棄的卡西莫多,卻有着超乎常人充滿愛與善的內心。讀到最後,我早已忘掉他的外表,隨之而來是對愛的感動。生活中也是如此,拋開一個人的外表,看到的纔是更真實的別人。

記起幾天前的經歷,自己因爲賣西瓜的店主臉上有幾道疤,就懷疑起他的爲人。懷疑他的推薦的西瓜是生的,懷疑他爲了掙錢而不擇手段。可當他爲了自己尊嚴而切開已經通紅的西瓜時,我才深深明白自己的錯誤,才覺得自己的行爲有多麼可笑。

在這個“看臉”的年代裏,我發現只有拋開這張“臉”,才能看到本質。美與醜,善與惡,不是表面就能看懂。謝謝卡西莫多,讓我明白了這一點。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3

寒假,我幾乎日日夜夜都沐浴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書香之中,被薰陶得如癡如醉。其中,最令我感觸的是法國著名作家、詩人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它使我體會到世間的人情冷暖、善良忠厚。

自從讀了《巴黎聖母院》後,我的心靈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它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一時期的歷史真實,讓我們看到了善與惡,美與醜的較量。曾幾何時,我也對“正直善良”這個詞語感到迷茫,難道人生存在世上善良誠摯真的那麼重要?可是自從讀了它這刻起,我明白了:正直善良並不是個人特有的,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存在着的一種美、一種本能!只是在這個弱肉強食、兵不厭詐的社會裏漸漸被金錢、權力這些過眼雲煙般的利慾淹沒了而已。有誰不想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受到別人的喜歡、愛戴,但由於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原因而被迫將自己善良的.一面隱藏起來,令自己蒙上兇惡、殘忍面具。幸好的是,這個社會仍然擁有許多善良、誠懇待人的心,這些是值得我們學習。因此,我們從小就要培養一顆善良的心,學會怎樣去對待別人。儘管,你的面孔並不漂亮,但你真誠依然能感動別人。因爲,外表並不重要,就如加西莫多,雖然他的樣子令人厭惡、害怕,但是他憑着正直善良受到了衆多人的愛戴,這是不容分辯的!我們待人處世都要本着一顆金子般的心,這樣肯定能“朋友滿五湖,知己遍四海”。雖然, 許多人都認爲在如今這個複雜的社會裏,如果太老實,肯定會受騙,但我們要知道,這個“老實”不同於前者,它是代表機智、小心,而前者則是出自內心的溫柔、善良、對人的好,這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的!

書籍,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巴黎聖母院》,令我體會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真誠與善良而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4

一盞檯燈佇立在書桌上。大雨過後。一切依舊,桌上的《巴黎聖母院》還在那一頁,只不過多了些樹的悲嘆,天的眼淚。我靜靜合上《巴黎聖母院》,陷入沉思……

是美麗毀了她,還是她的善良天真奪走了他的一切,我無語……但她擁有愛,令她幸福的愛,令她惋惜的愛,這個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愛之偉大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巴格特—埃斯梅拉達的母親,她在《巴黎聖母院》中書寫了一部愛的詩篇。當巴格特剛生下那個可愛的女兒時她就對自己說:“女兒就是我的全部。”的確,她全身心的愛她。當吉普賽人將女兒搶走後,她悲痛欲絕,走進巴黎聖母院,當了修女,以後的每一天,他無時無刻不爲女兒祈禱。她希望女兒能夠平安、幸福。

巴格特對女兒的愛,是母親的真諦,是奮不顧身的想爲女兒做一切的情感的涌動。

愛之無私

他,是一位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從他剛出生,就被父母拋棄,被社會唾棄,是教主收留了他,讓他做了敲鐘人。每一天,他都勤勤懇懇的工作,有一天,他看見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在廣場中間,盡情的歌舞,那是埃斯梅拉達,她的旁邊還有一隻可愛的小山羊,從此,他就被她的'美麗與善良深深吸引住了。每一次埃斯梅拉達遇到危險時,是他,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但是他不被埃斯梅拉達喜歡,他聽從他的一切指揮,包括幫她找她的情人,他的情敵。

他對她的愛情,可使玫瑰失色,但卻不能博得女孩的歡心。

愛之可恨

福比斯,一位英俊的軍官。他的瀟灑,吸引住了埃斯梅拉達,同時他也愛上了美麗的埃斯梅拉達,但他只是爲了她的美貌,他的花心可是人人皆知,最後他還是辜負了對他一片癡心的埃斯梅拉達,回到富貴小姐的身邊。這個結局,對他來說,是悲慘的,因爲他走向了婚姻這條路。

樹滴下了雨後的一滴眼淚,是爲了偉大的巴格特。

花擁有雨後的清香,只爲了敲鐘人卡西莫多的一片癡心。

天晴了……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5

《巴黎聖母院》是《巴黎聖母院》是雨果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譽爲十九世紀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

故事發生在十五世紀的法國巴黎。講述了一個波西米亞姑《巴黎聖母院》是雨果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譽爲十九世紀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

斯梅拉達她能歌善舞心地善良並且貌美如仙。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孚羅洛垂延她的美貌千方百計想將她佔爲己有。他欺騙自己的義子——外貌醜陋無比而心靈卻異常高尚純潔的聖母院敲鐘人伽西莫多去搶劫少女卻被王室弓箭長所救。隊長玩弄着愛斯梅拉達的感情。副教主出於嫉妒刺傷了隊長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宗教法庭將愛斯米拉達誣爲殺人犯並判以死罪。伽西莫多因爲滴水之恩斷定愛斯梅拉達沒有殺人便把她救到聖母院後來愛斯梅拉達還是被弓箭隊隊長抓住並送往絞刑架。伽西莫多突然發現:原來陷害愛斯梅拉達的兇手竟是自己的“義父”克洛德副教主便毅然把這個僞善者推下鐘樓摔得粉身碎骨。

伽西莫多跑到地窖與愛斯梅拉達死在一起。

伽西莫多一個外貌醜陋無比而心靈卻異常高尚純潔的人爲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姑娘千方百計的救她;克洛德·孚羅洛一個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按理說在他的眼力有公平、真理他也應該有一顆仁厚、寬大、神聖、高尚的心靈可他的心靈卻是醜陋無比的.。他可以爲了自己不顧一切:殺人、陷害······在別人面前:他是一個“替天行道”的“神靈”但在別人背後他卻是一個僞君子!他的心靈都比不上一個外表醜陋的敲鐘人。

他們二個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是的在生活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了別人的存在。往往是那些其貌不揚甚至是被我們認爲地位低下的人可能一個行爲會給我們一種透骨徹心的振撼。從另一個角度說當我們身遭別人嘲諷與輕視的時候我們無須過多地辯解和怨怒淡然地對待那些俗淺的眼光而事實將證明一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6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什麼是美?什麼是醜?讀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我從中找到了謎底。

愛斯梅拉達美嗎?當然美。她能歌善舞,魅力四射,清爽怡人;然而令她真正登上美的殿堂則是因爲她心腸仁慈、對戀情的矢志不渝。沙多倍爾美嗎?他俊秀灑脫、風騷倜儻、伶牙俐齒;然而他雖有真才實學,卻擺弄情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你能說他美嗎?敲鐘人加西莫多美嗎?他獨眼、駝背、跛足、啞巴,形容醜陋,令人避而遠之,然而他心靈純粹高貴、勇敢機靈、嫉惡如仇,你能說他不美嗎?克洛德美嗎?他學識廣博,申明顯赫,然而他心坎陰險、手腕卑劣,是一個一本正經的僞正人。這樣的人怎能談得上美?那羣乞丐,衣衫破爛、齷齪骯髒、位置低下;然而他們敢作敢爲、極富正義感。他們不也令人肅然起敬,佈滿着動聽的美感嗎?由此可見,美更重視的是心靈,是內在,是品格;而不是表面,不是言辭,不是地位。

我感到現在的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而舊社會的人們生活的悽慘,我們現在應該珍惜已有的生活,不要再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當你回首看看舊社會的人們你會覺得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請不要氣餒,因爲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還有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堪稱逆境成才的典範。她在《簡愛》裏說到:“我們是平等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墳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

是啊,我們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要做個真善美的人。

書籍,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巴黎聖母院》,令我體會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真誠與善良而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7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而他的這部偉大的作品是他第一部引起轟動的浪漫派小說。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形成了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僞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爲不忍心看到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把水送到他脣邊。這樣善良的人卻被教會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作者將其內地與外在的美其名曰結合在一起,產生對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

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身上,第一次體現到人心的溫暖,並願意爲了她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一切。

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

在書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人民的生活,但他們卻有遠遠勝過那些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爲救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驚心動魄。融入了巴黎人民革命的精神,緊密與革命聯繫着。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8

[巴黎聖母院]這部作品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品的特點情節離奇,富有戲劇性,同時它也是一部表達人心中真善美的一部充滿浪漫愛情的作品。

作品內容是一個吉普賽姑娘愛斯梅拉達,美麗善良,快樂熱情,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廣場裏。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被愛斯梅拉達的美貌所吸引,他的慾望被禁慾主義所壓抑的情感蠢動起來,瘋狂的愛上了她。他不擇手段地想佔有愛斯梅拉達,在罪惡情慾支配下,他的追求竟變成了迫害,而外表醜陋的卡西莫多在愛斯梅拉達被送上絞刑架的時候,英勇地救了她。但後又經歷了一些事使愛斯梅拉達與善良的卡西莫多長眠於黃土之下。作者用靈魂和心靈塑造人物,用想象多變幻想來澆鑄作品,使這部小品達到了浪漫主義創作的高峯。

文章的開頭幾篇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主人公,像;卡西莫多、愛斯梅拉達、窮詩人格朗古沃以及費比斯**等。自然他們的心靈性格也截然不同。有的人表現得很善良、熱情而有的.人卻很邪惡與狡猾。各色各樣的人物把這部作品[巴黎聖母院]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使人不由得讚歎。

文章內部的情節有時很優美有時卻很淒涼,愛斯梅拉達的各各 悲慘遭遇使讀者不由得心灰意冷,以及文章內容中醜陋的卡西莫多在教堂中所引詠的詩句說明了人生而平等以及卡西莫多的善良舉動和費比斯**那種花心背氣的表現。文章的最後一篇似乎寫得與題名不符,但最後幾句話卻點名了文章的主旨。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充滿浪漫的作品,也是一部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教科書。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9

一部名著,一段故事,一次心靈的洗滌。《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創造的第一部大型浪漫小說,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著作,從濃厚的筆調,反映出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被譽爲“命運三部曲”之一的《巴黎聖母院》以15世紀法國黑暗的社會制度爲背景,揭露了宗教的虛僞及統治者醜陋的嘴臉,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和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其中小說中的塑造出了善、惡、美、醜性格的人物形象------道貌岸然,蛇蠍心腸的副主教克洛德,命運悲慘的女郎愛斯梅達拉;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齊莫多……以強烈的對比手法,給小說添上炫彩的一筆,烘托出小說的悲壯色彩。

小說的.字裏行間處處體現着世間的人情冷暖,給予我們真諦,讓我們重新審視美醜的意義所在。也許醜陋的面目下,藏着一顆善良純真的心靈;也許英俊俏麗的外表下,深埋卑鄙扭曲的靈魂。不必追求外表的美麗,培養一顆善良和真誠的心去待人處事,才更爲高尚。

副主教克洛德雖然道貌岸然,但是扭曲的人性令他做出了傷天害理事情,令讀者憤慨不已。無獨有偶,那天廣場人聲鼎沸,老人、青年及孩子都在享受節日的快樂,我卻看到了一位西裝革履的叔叔正拉着一位老奶奶推銷着手上的一塊翡翠:“阿姨,這翡翠可是我託人緬甸買回來的,我急用錢,兩千塊賣給你吧……”翡翠是假的,上次奶奶也上了這樣的騙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一位衣冠堂皇的男人怎麼能騙老人呢?……真爲他感到羞恥。

《巴黎聖母院》以強烈的對手法道出了現實的普通現象,煥發人們對善惡美醜的真實較量,反映了雨果希望每人都擁有良好品德強烈願望。品讀名著煥發了我們的天性,開啓了一段心靈之旅,點燃了智慧之燈,也成爲了我們永遠的快樂!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0

翻開《巴黎聖母院》,總能給人一種迷茫的感覺,這本書將人性的虛僞,卑鄙,陰暗表現地淋漓盡致。但黑暗中總有一絲光明——人性的善良和奉獻,雖然很微弱,但也能指引人們前進。正是如此,才讓人有讀下去的信心。

作者雨果將善惡兩者寫到了極端,形成天壤之別的對比。這個方式讓人明白了善惡美醜不在乎表面。印象深刻的是那富麗堂皇的教堂,它是一件華麗的外衣,掩蓋了人性的醜惡,假借宗教來表現。宗教像是茫茫大霧,籠罩了人性美麗的一面。

在封建王朝中,官吏勾心鬥角,針對人民,與人民爲敵,艾斯梅拉達因爲這刀山火海般的冤獄而被迫害。在“奇蹟王朝”中,看似衣衫襤褸的貧民,流浪者,卻互相幫助,捨己爲人。爲救出艾斯梅達拉而攻佔聖母院。看似和善親切的克洛德,實際內心充滿嫉妒,陰狠,自私。而莫加西多更是如此,看似駝背,獨眼,但能捨己救人,從絞刑臺上救下艾斯梅達拉。克洛德和加莫西多都同樣愛慕艾斯梅達拉,但都遭到拒絕,走向毀滅,但克洛德是毀滅他人成全自己,加莫西多是毀滅自己成全他人。這是多麼大的區別啊!

艾斯梅達拉在這個陰暗的時代,是最耀眼的光芒,擁有迷人的外表的她,內心也是清澈純潔。他對待山羊,救下落魄的詩人,想給劫持自己的'加莫西多送水,對負心的弗里斯至死都保持愛情中,不難看出,她是個至善至美的人,正因爲她的特立,才被這個世界所排斥,被辱爲“女巫”“殺人犯”,被送上了絞刑架。

那段時間的法國,烏煙瘴氣,讓人窒息,人民希望有曙光照耀這裏,但不可能,這意味着要打敗“真善美”的上帝,矛盾體現了殘酷的事實,揭示了人性的悲哀。

掩卷,我依舊唏噓不已,鐘聲還似乎在我腦海中激盪……我要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燃燒自己,發出熾熱的光芒!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1

《巴黎聖母院》這本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出自於於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詩人雨果的手筆。在琳琅滿目的書中,書名一下子映入我的眼簾,引起了我濃厚的讀書慾望。雨果讓我佩服的是,他運用美而不虛,實而不僵的手法以及富有獨特魅力的語言完成了這部作品。

這本書寫的是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洛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神父弗羅洛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致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騎兵上尉隊長弗比斯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弗羅洛刺殺,但沒有死。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羣衆爲救愛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副主教弗羅洛威脅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被由弗羅洛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弗羅洛從教堂頂樓推落,最後卡西莫多抱着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行刑之日,隱修女與愛斯美拉達母女相認。從相認到離別,從無比喜悅到萬分悲痛,我的心也跟着跳動。一會兒替她們高興,一會兒替她們悲傷。當讀到隱修女用自己的生命去跟士兵們搏鬥時,腦海中便浮現出那個場面:隱修女露出惡魔般的表情,發出嘶啞的吼叫,來保護自己的女兒。最後士兵越來越多,隱修女跪下來,流着淚,用悽慘的聲音苦苦哀求他們,最後母女還是分離。睜開眼後,我再看看文字,十分感動,心想: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啊!

《巴黎聖母院》作爲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這部小說最明顯的標誌之一,是雨果把善惡美醜作了鮮明的對照。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

就像書中說得那樣:“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2

《巴黎聖母院》這是雨果第一部具有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的現實主義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小說以15世紀路易十一王朝統治下的巴黎爲背景,以不一樣尋常的緊張情節,誇張的人物形象,描述了善良的無辜者在中世紀封建專制制度下,遭受摧殘和迫害的`杯具。

在這樣一部杯具到底的小說中,有很多具有諷刺意味的場面。例如,在審理卡西莫多時,預審官弗洛里昂老爺和被指控的卡西莫多都是聾子,預審官問了卡西莫多“叫什麼”“幾歲”“爲什麼進來”,可是卡西莫多卻一言不發,預審官還以爲他什麼都回答了,於是說“很好”,當府尹大人來時,卻問了一些不是經常問的問題,而卡西莫多卻答非所問,報上了姓名、年齡和進來的原因,因爲他的答非所問,使卡西莫多罪加一等……

杯具永遠是杯具,在杯具中卻給我們這些讀者許多想象,例如:卡西莫多抽泣着從心底發出一聲呼號:“啊!我所愛過的一切!”時心裏的那種矛盾、悔恨、自責都一同表現出來。我猜他的矛盾因爲他把養父給“殺死了”,但畢竟這是養父,可是爲了他所愛的愛斯美拉達,他只能情不自禁地做了這一切;他悔恨是因爲他認識並愛上了愛斯美拉達,致使他殺了救命之恩的養父;他的自責是因爲他沒能救出愛斯美拉達,只能眼睜睜看着她被絞死,他沒能盡舉手之勞,救出養父,只能眼睜睜看他活活地被萬丈深淵吞噬。

對於三個主要人物,概括而言:純潔、善良、堅貞不屈、極富同情心、捨己救人的愛斯美拉達;陰險、狠毒、虛僞、沒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嫉惡如仇的卡西莫多。

千言萬語,還是那句樸素的話——《巴黎聖母院》不愧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佼佼者,雨果不愧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3

善良美麗的少女愛絲梅拉達是巴黎流浪兒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封建專制制度的最高統治者——國王——判處絞刑。她心中那位能保護她的白馬王子衛士長,更是眼睜睜的看着她即將被判處絞刑。伽西莫多爲了救她不顧一切,但是並沒有出現什麼奇蹟。

伽西莫多向往着美和愛情,然而,艾絲美拉達太優秀了,對他來說,艾絲美拉達是一位女神,是高高在上的,也絕對不容一個污點。他開始自卑,痛苦,他的愛情給他帶來了痛苦。但是他們的愛超越了生與死,上帝終究給了他們一個愛的世界,他們死後緊緊抱在了一起。

本書中有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曾經收養伽西莫多的克洛德副主教,或許他的外表很漂亮,留給別人的'印象也是一個好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但是他的內心卻醜陋無比,他總是搞暗中破壞,使別人無法成功。用無道德而又自私的手段從而使自己達到目的,更無恥的是他竟然沒有絲毫的罪惡感。所以,他與伽西莫多自然是無法相提並論了。他不像伽西莫多那樣,雖然是遭人唾棄,獨眼、駝背、坡腳,但是儘管如此,伽西莫多仍然自始至終保持着心靈的美麗,甚至是爲了愛斯美拉達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可見,當時的教會人士是多麼陰險卑鄙,社會是多麼陰暗。整個社會籠罩在黑暗的迷霧中。讓我們去追求光明,告別黑暗吧。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4

巴黎聖母院,其實是一座教堂。而作者雨果恰恰講的就是以這座教堂爲中心的故事。小說將美與醜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僅是外貌的,更有心靈的。

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兩個外表有着天壤之別的人,彷彿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然而,他們卻有着同樣一顆善良的心。她,給搶過她的他送水,他,給心灰意冷,生意破滅的她以撫慰,他爲她輕過命,她爲他流過淚,因爲命運的戲弄,他們都各自經受着活着的煎熬,因爲命運的無知,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擁有兩種人生的他們走到了一起。

命運不見得是悲慘的,但它一定是折磨人的。

愛,它有近萬種詮釋,《巴黎聖母院》中所釋放出的愛的光線可完全移於愛斯美拉達,一讀即知,愛斯美拉達所受着五個人的五種不同的愛。

羅朗塔樓隱修女,她的愛叫做恨,她越是恨被認爲是吉卜塞人的愛斯美拉達,就越表明她有多愛她,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日日看守的紅鞋的主人,就是她最愛的女兒,她最恨的吉卜塞女郎—愛斯美拉達。

詩人格蘭古瓦的愛叫尊重,作爲她名義上的丈夫,他有着詩人都具的那顆單純的心;弗比斯的愛叫遊戲,他是唯一一個她所鍾愛的人,然而卻是把愛情當作一場電影的不正派者;卡席莫多的.愛叫做遠離,他明白自己的醜陋,不接近她,給她最大的幫助、愛護,給了愛斯美拉達感動的藉口;我所要強調的,是這個人,克洛德·弗羅洛,聖母院副主教,他的愛叫恐怖,佔有,撕殺,罪惡。爲了得到愛,他寧願讓愛死去,他的心是可怕的,他根本不懂什麼是愛,他只懂得自己擁有,或別人失去。

愛,和命運,他們永恆地存在於同一個地方,他們不是矛盾的,不是相對的,命運總在愛中幻化成一種語言,愛總因命運而變得很美。命運是進入眼睛裏的一粒塵埃,等待一滴淚水的洗滌,而當那淚珠兒落下,裏面閃動着的,就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