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15篇[合集]

《論語》讀後感15篇[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後感15篇[合集]

《論語》讀後感1

其實論語中的博大精深哪是我能看穿,猜得透的,這裏就是我一點淺微的看法。另外我認爲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孔子在《論語》中體現出來的封建、專制、等級、愚昧、努力的宿命論思想。

以及在現代社會制度下、現代文明條件下,他的禮樂制度,他對封建等級制度的秩序追求都不是我們現代社會所能接受、認同、推崇的,甚至還可以說是有害的,但是儘管如此,在當時看來,他的這些思想仍然是傑出的.、順應歷史潮流的,他的政治思想是古代封建帝王的精神支柱,成爲集權制度的基礎,歷時數千年,由此也可以看出孔子和《論語》都是歷史上偉大的產物。

《論語》讀後感2

背完這整本書,裏面的教誨讓我過目不忘。在生活中,我也能用到。比如: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以前就有一次去同學家寫作業,沒有告訴家長,家長急得要命。我看完這句話,就在心底想着:以後去哪兒都要告訴家長,出去也一定要有方向。

《論語》讀後感3

作爲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爲,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爲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表什麼評論。畢竟我對其瞭解的深入程度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對其歷史地位或性質妄加評論的程度。

這個學期,思修課佈置寫《論語》的讀後感作爲平時作業,於是我只有硬着頭皮寫一點點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錯誤,請老師給予指正。

《論語》讀後感4

這幾天,我每天的讀書時間,都捧着《論語》。

以前從《唐詩三百首》中閱讀到了優美的詩句,從《三字經》和《弟子規》中學到了最基本的禮儀,現在從《論語》中瞭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說到《論語》大家肯定就會想到古代人搖頭晃耳讀着“之、乎、則、也”。我現在才知道古人能用幾個簡短的字句表達出豐富的.意思。

《論語》裏面的小故事更是讓我百看不厭。有“張檢之儉”、“知錯就改的樂羊子”、“鄭板橋”、“孔子拜師”等等。

《論語》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論語》讀後感5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爲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爲,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50字》。,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論語》讀後感6

論語太深奧了,我也看不太懂。聽媽媽說,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書。通過論語我知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質是現在人中少有的。他教會我們如何接人待物,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

他能被我們後人稱爲“聖人”那都是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和思想,跟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論語》讀後感7

“這五點乃是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它就體現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自己待人時恭敬,別人也就會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恭敬之心帶來寬和的態度,擁有寬廣的胸襟和眼界,衆人自然樂意和你相處,當你已經和他人了交往後,誠信就是你和他人相處的潤滑劑,是友好關係的保障卡。

接下來,你要學會的就是抓住機遇,敏捷做事,如此,你將建立成就,在這一切之後,似乎你已經達到做人的高度,但這時纔是你體現仁愛的集中,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仍然施惠與他人,與他人分享,最終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論語》讀後感8

從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難道別人說的答案都一定是對的嗎?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與自己去揭開“他”的真面目。論語也是如此,我不贊同孔子的一句話是:“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爲什麼我不贊同孔子的'這句話?孔子一直不是說要孝順嗎?可是因爲孔子說這句話而與孔子說要孝道而前後矛盾了。跪羊圖裏寫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學習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難道爲了學習而不顧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嗎?

《論語》讀後感9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論語》讀後感100字。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爲後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爲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00字》。

《論語》讀後感10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爲後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爲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論語》讀後感11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增加了不少見識。

子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告訴我們:“李密自幼好學,勤奮,在地方負有名望,多次下詔要他現任要職。這時他的祖母已96歲了,李密珍惜祖孫二人相依爲命的美好日子,不忍心遠離祖母。文章讀來催人淚下,感動了皇上,同意他暫緩徵詔,還讓當地官員提供贍養他祖母的生活費用,待他祖母去世,又特准他在家服喪後,再出來做官。”

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讀書,卻從不認真讀書,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真是一個大學問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記住他的'教悔。

《論語》讀後感12

昨日,我讀了《論語》。

我讀的是論語裏面的《里仁第四》:子曰:參乎,無道一以貫知。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曽子曰:父子之道,中束,而一已。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那裏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一段。他們的意思我說一下:父母不在身邊,就不能到很遠的地方,想到一個地方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地點,以便父母能找到你。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爲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啓發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爲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起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衆語言爲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和,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讀後感15

《《論語》》學而篇,從爲學、爲人、爲事出發,講到就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

爲學方面,總的要求是要學而時習之,言簡而意賅。學習的目的是要到達,能夠做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樣的話,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當然,學習有時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夠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回想當初考大學,考研,能夠說犧牲的東西太多了,明白此刻有時候都在反思,當初是對還是錯,當然,對錯其實在當初就根本沒有標準,所謂的`對與錯,其實都是用歷史的眼觀來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學則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