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華】

呼蘭河傳讀後感1

第一次全面地瞭解蕭紅的人生經歷,是通過電影《黃金時代》,個人認爲湯唯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立體豐滿的。蕭紅女士一生桀驁不馴、倔強自立,一路追尋理想。然而這樣的鬥士必定是顛沛流離、孤獨悲涼的,她在異鄉冰冷的病牀上悄然離逝時年僅31歲。

我一直在思考,這位左翼女作家悲天憫人的情懷究竟從何而來,直到讀到《呼蘭河傳》。呼蘭縣,這座她出生、成長的東北小城,夏季短暫溫暖,冬季漫長嚴寒,這座城裏的人閉塞、守舊又市儈。

小說開篇講了縣城裏一個詭異的大泥坑,雨天洪水氾濫,晴天泥濘黏稠,這個坑吞噬過無數雞鴨貓狗甚至豬羊馬牛,人們過坑的時候手腳並用、提心吊膽,恐怕稍有閃失就會命喪泥沼。可是從來沒人想過要把坑填上,彷彿那個坑就是天然的存在,如同大自然的法則。每個人只要自己安全過了坑,就站在對面看戲似地看別人怎麼過。這是多麼真實的寫照,人心麻木自私,社會怎能不沒落?

童年的“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我”以孩童單純無邪的視角描摹了呼蘭縣裏的人情世故,而其中的世態炎涼由讀者細細品味。初來乍到天真可愛的童養媳“團圓媳婦”被婆婆生生折磨死,可在夫家人的眼裏,婆婆打媳婦天經地義,不打怎麼懂規矩明事理?婆婆更是理直氣壯,兒子小時候踩死了一隻小雞,一隻雞仔值三塊豆腐呢,她打了他三天三夜,不照樣長大成人了嗎?這媳婦怎麼就經不得打呢,不就是把她吊在房樑上用鞭子抽了幾頓、用鐵棍烙了她的腳心而已?團圓媳婦死了,全家人真心疼了,心疼了娶媳婦花掉的銀子,心疼給媳婦尋偏方、請神婆花掉的銅錢。

團圓媳婦死了,街坊鄰居很長時間沒得熱鬧可看,直到看磨坊的馮歪嘴子忽然有了兒子。那孩子出生在大冬天的磨坊裏,身上蓋着面袋子。磨坊主老婆勃然大怒,來路不明的野婆娘生的野種也配蓋面袋子?她毫不猶豫地拿走了嬰兒身上的.袋子,不忘說了句“可凍死我了”。被趕出磨坊的馮歪嘴子一家只能住在茅草棚裏,新生的嬰兒渾身蓋滿茅草禦寒,日夜哭鬧。街坊們就等着看那孩子什麼時候凍死,可他偏偏不死,還長大了,能幫着做事了。

馮歪嘴子的老婆生下第二個兒子就死了,於是他們又打賭猜測第二孩子的死法,看他是凍死呢還是餓死。可是馮歪嘴子硬是把他養活了,儘管這孩子嚴重營養不良,七八個月大了只會拍拍手,可他會笑了,微笑的時候露出了新萌出的乳牙。這世上最深的悲哀,莫過於能用錢換的東西都比人值錢、別人家的悲劇都是自家的樂趣。

“我”從小就想渡過呼蘭河,去看對岸的世界。可是祖父說,你怎麼過得了河?祖父是蕭紅回憶裏的一抹亮色,是她眷戀家庭的唯一原因。可是祖父也不全懂她的心。她是女孩,長大了要嫁做人婦,相夫教子,怎麼可以出去闖蕩世界?祖父沒了,她徹底不再留戀這個守舊的家庭,不再留戀這座冷漠的城市。

正是這樣一個冷酷的時代造就了蕭紅的黃金時代。她用紙和筆高聲吶喊,爲着平等,爲着自由,爲着光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寒假我讀了《呼蘭河傳》,書中字裏行間都透着真情實感,看着書就像聽着作者在淒涼地吟唱,那歌深情、淒涼,深深打動人心。

打開書,呼蘭河城的奇特風俗吸引我。在當時,呼蘭河城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我對跳大神感觸頗深,如果城裏有人生病了,不是先想到要請醫生來醫治,而是請大神來跳一跳,因爲人們嚴重地迷信,居然認爲跳大神、裝神弄鬼就可以“趕走”疾病。讀到這情景我異常吃驚,沒想到一百年前的中國是那樣愚昧、那樣無知,整個城竟是如此的落後、如此的淒涼。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傳》,大多的情節都有些淒涼,甚至可以說悽慘,尤其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名字起得非常好,但卻與“團圓”無緣。她僅僅十二歲就到了婆家,而且見婆家人一點也不知道害羞。一開始,我對這事根本無法理解,纔多大的孩子就嫁人?問了爸爸媽媽半天才勉強知道。十二歲正是純美的少年時代,正是充滿幻想與希望的年齡,而小團圓媳婦卻已經如此的麻木,如此呆滯,似乎什麼都已無所謂。第一次吃飯就連吃了三碗,她的婆婆便開始打她。打出病來了,她的婆婆就請來了人跳大神,最可怕的是還聽信無知偏方!他們竟然把小團圓媳婦放進盛有滾燙熱水的大缸裏,燙昏了,就用冷水一澆,澆醒了再擡到大缸裏……這樣來來回回好幾遍,小團圓媳婦就在人們的愚昧和無知的迷信中被活活折磨死了!

讀到這兒,堂堂男子漢的我心裏說不出什麼滋味,忍不住落下淚來。小團圓媳婦太可憐了!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遭遇。她小小的心靈死前經歷了怎樣的恐怖和絕望啊!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麻木、迷信、愚昧和重男輕女的不良社會風氣。再看看我家,今年臘月裏在一家人的無比喜悅和期待中我的'妹妹出生了!小小的她立刻成爲我們全家的“焦點”,全家人的“小寶貝”,被全家寵成了小公主,連我這個家中的長子也遭遇了大家的“冷落”。可我望着妹妹可愛的笑臉沒有半點委屈,只有滿滿的幸福感!只想她快點長大一起玩耍!是啊,我生活在一個崇尚科學、崇尚知識,男女平等,到處和諧幸福的時代!

掩卷而思,我真正懂了什麼是幸福。我所在的小城雖然是魯西北平原上的一個普通小城,但是她美麗、寧靜,我的家庭幸福和美。與那個時代的孩子相比,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這個美好的時代。沐浴着幸福的陽光,我要努力學習,增強本領,爭取早日用自己的力量把我的小城建設的更加美麗。

到那時,或許我也可以回憶童年寫一部傳記,我想那一定是一首歡快幸福的讚歌。

呼蘭河傳讀後感3

手捧《呼蘭河傳》,坐在房間裏,陶醉在故事中。

這本書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所發生的一個個故事。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寫的淳樸,易懂。她在最後一章《尾聲》裏寫道:"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雖然幽美的事情確實不多,但還是被我找到了幾件,讓我記憶猶新。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從這段話裏可以體現出作者蕭紅小時候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小孩,會和祖父開開玩笑,沒有什麼煩惱。但是,如果仔細讀《呼蘭河傳》的話,就可以發現,其實,蕭紅家中的後花園就是她小時候最好、最開心的玩樂之地了。比起現在,我們的玩樂之地,蕭紅家的後花園就顯得十分渺小了。

到後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着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爲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蕭紅,耍了祖父一把,她爲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傑作而感到得意,她在書中多次寫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見這樣的開懷大笑有多麼難得呀。

我認爲最悲慘的事就是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是在書裏第一章出現的一個鏡頭。泥潭有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都會遭受到災難,泥潭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潭裏。人們有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我爲此而感慨:那些是多麼愚昧的村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只有順應社會,順應天意,認爲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的悲哀!

《呼蘭河傳》裏有一個人物——年僅12歲的團圓媳婦,剛來時她是那樣的健康、活潑。她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這樣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有一天,團圓媳婦要當衆洗澡,要說洗澡,還不如稱爲燙澡。裏面有一句形容團圓媳婦的話: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

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啊,一個12歲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嗎?終於,小團圓媳婦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蘭河傳》,女作家蕭紅寂寞童年的一曲輓歌,呼蘭河畔的一束風俗畫。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一個活潑可愛又淘氣的小姑娘,跟着她的外祖父,在菜園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並玩耍着。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像一隻出籠的鳥兒,無拘無束,在屬於她和外祖父的天堂裏盡情地撒歡。這是《呼蘭河傳》中的一個簡短片段,也是民國才女蕭紅童年時期的真實寫照。

是啊,鄉村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祖父的包容和疼愛之中,幼年的蕭紅在菜園子裏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令人難以忘懷的童年生活。她在這個歡樂的天堂中,能夠隨心所欲,盡情地玩耍。吃根黃瓜,捉只螞蚱,踢個菜種,潑瓢涼水……幼年蕭紅的幸福快樂,難道不令人神往嗎?

賞讀完這一段美文,腦海中依稀閃現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這一段與蕭紅類似的童年生活,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份無比珍貴的寶藏啊!

小時候,爸媽由於工作關係,於是將我託付在了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在老家,我天天可以和小夥伴們挑着擔子,拎着籃子,帶着老虎鉗,上山摘桔子,體驗趣味十足的.“摘桔樂”,回到家後,再和小夥伴們一起美美地飽餐一頓。中午,小夥伴們互相串門,在院子裏嬉戲打鬧,順便蹭一頓可口的午餐。下午,小夥伴們會獻出自己的那一份“血汗錢”,和大家一起湊錢買碗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餛飩,大家各自分到餛飩後,唏裏嘩啦,風捲殘雲。然後,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擡起頭,瞄一眼小夥伴們嘴邊的餛飩皮,相視一笑。如果天氣晴朗,老天開了恩,我們通常會上山去探險,有時候,林子或果園裏也會有我們的身影。有時,我們會抓只罕見的小蟲兒,採朵奇異的小花兒,接着,又跟上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向另外一個地方進發了。在山上,如果我們餓了或渴了,摘幾個枇杷打打牙祭不爲過。運氣好的話,我們就能發現幾塊光滑,而且呈扁平狀的石頭,然後,大家便會帶上石頭,前往附近的一個池塘,打打水漂過過癮……

在那時,鄰居都是自來熟,兩個陌生小孩剛見面就能打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現在,在這個先進的時代,這種日子不復存在了,以往,孩子們玩耍時那銀鈴般的笑聲也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那一座座直上雲霄的高樓大廈佔去了孩子們玩耍的空間,那一個個豪華的鋼筋水泥盒卻徹底禁錮了孩子們的心。現在,寫不完的作業,學不完的知識,讀不完的補習班,是兒童們頭上的三座大山,他們無不被這三座大山壓得近乎窒息。學習和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渴望自由,我們也需要一個蕭紅式的童年。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被無情地扼殺了。

鄰居?一起生活了十來年,連對方的相貌以及名字都是一問三不知,更別提一起談天說地,一起盡情玩耍了。在現代人的腦海裏,鄰居往往只是一個未知、模糊的概念。

蕭紅的童年令人嚮往,每個人自己的童年也值得懷念與珍惜。過去的那份天真爛漫,被現代化理念吞噬了。在此,我要大聲呼籲:“還我們一顆真正的童心!”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作者蕭紅帶着沉重的寂寞與懷念用細膩的手法寫出了她童年的回憶,心靈的家——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個小城裏,天空是灰的,大地是灰的,道路是灰的,房屋是是灰的,人也是灰的,平淡的像一灘死水,不起一絲波瀾。在這個灰色的城市裏,人們身處於一個不動盪不安的社會,擁有着百害無一利的舊思想,愚昧、無知又保守的狀態。

呼蘭河的東二道街上有一個泥坑。這個泥坑很大,又很危險,還在路上。這難道不應該填了它嗎?但迷信就像一個快速傳播的病毒,深深地植入在了呼蘭河人們的腦海裏。封建、動盪的社會,使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性命,一個小孩子掉入了這個泥坑裏,但人們的反應令人失望,愚昧的思想,使他們認爲是“龍王”的報應,人們認爲這個學堂有龍王在報復,便不讓小孩上學了,想走道,不說填坑,淨說拆牆,種樹,思想永遠不往正道想。聰明的只有孩子了,只有孩子纔會說出肉是瘟豬肉,人們永遠在逃避,爲自己找藉口,說服自己這是泥坑裏的肉,只有孩子才知道真正的事實,人們總是苦悶與寂寞的,這裏到處都是無知。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12歲的女孩兒,愛笑,活潑。倘若她出生在這個時代——21世紀,那麼她可能是一個天真爛漫,正在坐在學校的桌椅上耐心的聽着老師講課吧!是一個對未來生活有着無限嚮往,期望的女孩兒吧!可惜她出生在那封建貧苦的社會。可憐的她,被賣到了老胡家做童養媳,母愛如水,哪呢?父愛如山,沒了!小小年紀,只因長得太高,怕別人不相信她是一個12歲的女孩兒,便將她的年齡謊報成了14歲。12歲的女孩兒啊,如今可能是手捧着的珍寶,可是在那個時代的人怎麼了?婆婆爲了一個下馬威,打着教導的名頭,天天毆打小團圓媳婦兒,直到打出病來了,居然不請醫生,而認爲是大神請她走,硬生生的.折磨到死。一個12歲的女孩兒死去時,人們都來圍觀,看得津津有味,一個人死去人們把它當做飯後的談資,在場的人們,沒有一個人制止,沒有一個人幫助那個生來苦命的女孩兒。

難道,世界沒有了色彩,生活就是麻木的嗎,人也就是麻木的嗎?連人的良知、善心也不復存在了嗎?

我認爲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苦悶的。生活在一個看似輕鬆自在,無憂無慮,實際上是個封建、愚昧,保守又灰暗的小城中,身邊還圍繞着人性的麻木。這——難道不是童年的生活苦悶、悲慘嗎?估計只有慈祥仁愛的祖父是她童年生活中溫暖的陽光吧!可能是作者蕭紅童年的生活中最值得回憶與不捨的地方。

與蕭紅童年生活的呼蘭河這個小城,這個小城的人們相比,如今的生活是足夠好的了,不管是學習設施,人們的舉止,生活環境……不知好上多少倍,沒有比較,就沒有感激,我們該把不服嚥下,心懷感恩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6

語文課本中千變萬化的《火燒雲》,帶領我走進了如詩如畫的《呼蘭河傳》。“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景呢?我拿起《呼蘭河傳》,讀着、讀着,就像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在我的心頭潺潺地流過……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作者用嫺熟的筆觸、細膩的心思,勾畫了一座北方小鎮自然單調的美麗,敘述着一個個遙遠而真實的故事,描繪着一顆顆善良樸實的心靈。書中慈愛的祖父,後花園的花草樹木,是作者寂寞的童年生活中最爲重要的慰藉。當我讀到: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童年的作者悄悄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上一朵朵玫瑰花,然後祖父就戴着滿頭紅彤彤的花朵進入家門,祖母大笑起來,父親、母親也大笑起來,祖父自己也大笑起來時,童年的作者也忍俊不禁地笑翻了天,在炕上還打着滾笑。那“攪亂整個後園”的開心笑聲,那火紅耀眼、芳香撲鼻的玫瑰花,深深地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慈愛的祖父,放飛了孩子的天性,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我好喜歡蕭紅筆下的祖父,一個慈祥、善良、博學的老人。

讀着《呼蘭河傳》,我驚訝了!蕭紅筆下的祖父,和我的外祖父是何等的相似呀。我的外祖父也是一個和藹可親、滿腹經綸的老人。他看我的時候,眼睛總是笑眯眯的。我如果犯了什麼錯、惹了什麼禍,他總是安慰我,甚至爲我開脫,從來不責怪我。我的外祖父也很博學,記憶力相當好,教我背《木蘭詩》、《將進酒》、《賣炭翁》,全憑口頭傳誦。有一次,我放學,正趕上下大雨,外祖父接我放學,雨傘一個勁兒地向我傾斜。回到家裏一看,我的衣服乾爽爽的,外祖父的衣服溼漉漉的。我的心酸酸的.,外祖父卻笑得甜甜的。還有一次,我病了,躺在牀上好難受啊!外祖父一直守在我的身邊。一會兒給我量體溫,一會兒給我喂水果,一會兒給我講故事……滿滿的愛,一直包圍着我、溫暖着我。而少不更事的我,稍不順心,有時還和外祖父頂嘴,對外祖父呼來喝去。現在想起來,真是好慚愧。

《呼蘭河傳》中還有好多故事,讓我回味無窮。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賣饅頭老爺爺的辛酸經歷,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的非凡熱鬧,七匹馬拉着大車奔跑的寒冷冬天……我瞭解到那個時代的不平與憤怒,領略到那個時代的風土和人情。正如茅盾先生所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去年暑假,我回故鄉哈爾濱避暑,和爺爺、奶奶驅車來到松花江北岸的呼蘭區,走進那座青磚青瓦的大院,走進那鳥語花香的後花園,走進那《呼蘭河傳》中的世界,尋覓着、尋覓着著名女作家蕭紅童年的足跡……我喜歡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後感7

開始讀《呼蘭河傳》,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爲什麼裏面的人物都好像一點兒情感都沒有?爲什麼除祖父外,人們都是那麼地自私自利?爲什麼他們不但不認爲損人利己的行爲很可恥,不同情收到傷害的人,反而會像看戲一樣叫好,或是哈哈大笑?這些場面像一把把尖刀刺進我的心,又彷彿將我置於冰天雪地,被冷漠的人心凍得陣陣顫抖。

我一直相信,人都是有請的,不論環境多麼惡劣,不論生存多麼艱難。若不是那一份情,奧茨怎會爲了減輕大家的負擔而選擇走向暴風雪中的死神?若不是那一份情,餘秋雨筆下的信客怎會數十年如一日地頂着重重壓力奔走於城鄉間,只爲不辜負老信客的`囑託?於是,我不敢相信,呼蘭河的人們,怎麼這般自私無情。是的,極端的自私無情——對和自己親近的人更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書中的人,連父母去世都不會很悲傷,連自己的女兒要嫁給窮人家受罪,親孃也只撇一句:"這都是你的命!"

看到後面,我漸漸明白,自私和無情,原來都是一個表象。自私源於資源匱乏,而無情則是由於精神的空虛。

我們都是凡人,在資源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時,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呼蘭河的資源有多匱乏?"人們對待叫花子們是很平凡的".爲什麼很"平凡",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樣不幸的人太多啦!再有,人們連每頓飯都要精打細算,又如何去顧及他人呢?

再來看他們的生活狀態。"人活着是爲吃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這將是多麼無聊、空虛的一生啊!呼蘭河的人們只有一個目標:活着。縱使遭遇了再大的不幸,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隻有一個繼續平靜地活着!心中就是再悲痛,大哭上幾場,到頭來還是要面對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這樣活着。看起來他們活得有意義("爲了吃飯穿衣"),可事實應該是,吃飯穿衣是爲了活着啊!於是,我們從這"不假思索"的回答中聽出了深深的無奈。他們一定是想過"人活着是爲了什麼"這個問題的!表面的"不假思索"也許是被他們思索過無數遍的結果!可是,得到了答案又能怎麼樣呢?況且也沒有人能夠回答。於是他們發現,與其糾纏於這個問題,還不如想想有什麼辦法賺錢!這樣活着,當然會極度空虛——這和等死有什麼區別?則這種極度的空虛下,人們的"娛樂"就顯得殘酷而又苦澀。一是拿別人的不幸取樂,小說中的說法就是"說長道短";二是迷信。每天生活在說長道短和迷信中的人怎麼去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也許,在稀缺的物質和空虛的精神下,自私和無情會是唯一的選擇。

呼蘭河傳讀後感8

美和追求美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我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的藝術之花,爲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這部書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後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我,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個性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看得讓人透但是氣來!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12歲。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裏當童養媳,正因活潑,不像媳婦,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爲了讓她懂規矩!之後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爲誘人。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咱們珍惜這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寒假裏,兒子的班級要求孩子們閱讀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我也藉此機會拜讀了這部被譽爲蕭紅代表作的小說。《呼蘭河傳》給我總的感覺不像小說,更像是散文。《呼蘭河傳》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爲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的風土畫。作品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劇性的生活圖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令我深有感觸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沒有把筆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對人物生活的環境的介紹上,“一下起雨來這泥坑子白亮亮地漲得溜溜的滿,漲到兩邊的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來往的過路人,一走到這裏,就象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到了早季,大泥坑子表面乾燥結實,等人或車馬一走上去,使都陷進去了,需要費很多事,才能把翻進去的車馬擡出來。大泥坑子還經常淹死豬、狗、雞、鴨。大泥坑帶結人們的苦頭太多了,但是沒有人建議填平它。由於人們生活的古板單調,他們常常喜歡尋找一些無聊的樂趣,這大泥坑子能給他們以滿足。他們津津有味地談論、添枝加葉地渲染大泥坑子的威嚴,好象大泥坑子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似的”。他們把令人煩惱的事情當作開心的事情談,可見,他們的麻木。在議論大泥坑子的時候,他們還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繫在一起。據說農業學校校長不倍龍王爺,因此龍王爺報復他,他的兒子才掉進了大泥坑。大泥坑還能把"瘟豬"變成"淹豬",使呼蘭人既可以吃上便宜豬肉,又可以去掉疑心,這也算大泥坑帶給人們的好處。圍繞大泥坑子,作者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她借大泥坑子這一能夠反映小城人們精神狀態的'事物極其深刻地描繪丁他們愚昧、麻木、庸俗的精神狀態和灰色的生活。從這點上看,大泥坑子這個極平常的事物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它對呼蘭小城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況做了總的展示。

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呼蘭人除了過着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還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這些盛舉都是爲鬼而做並非爲人而做的。跳大神是爲鬼的,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的,七月十五放河燈,是把燈放給鬼,讓鬼頂着個燈去脫生。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祭鬼的。第二章幾乎用全部篇幅描述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的盛舉,而對唯一爲活人的唱秧歌這一舉動,小說只輕描談寫的一筆帶過。可見,作者描寫呼蘭人的精神盛舉的目的在於揭示他們的愚昧、迷信的精神狀態。

整篇小說,語言不事粉飾,簡潔淺白,如兒童般率真、天然,沉澱了蕭紅的思想才情、風格氣質以及審美理想,讓人回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是個小城,它佇立在寒冷的東北大地上。那裏有十字街、東二道街、西二道街、還有小衚衕,那裏有碾磨房、豆腐店、燒餅鋪、糧棧還有赫赫有名的大泥坑,大家在大泥坑這看熱鬧、聽消息、心安理得的吃着不衛生但便宜的瘟豬肉。

呼蘭河城有老爺廟、娘娘廟、跳大神、野臺子戲等各種信仰風俗,十分熱鬧。呼蘭河人在此生活,掙扎着、享受着、他們平凡、普通,他們麻木、不仁,他們冷漠、無知,他們對鬼神熱情,對現實無奈。

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冬天一片冬雪,夏天滿院蒿草。那裏有作者的後花園,有蝴蝶、蜻蜓、黃瓜、倭瓜她可以在後花園自己玩兒,也可以在那睡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那裏有一位和藹慈祥的老者,是祖父,個子很高,身體健康,眼睛是笑盈盈的,手裏喜歡拿着個手杖,嘴上抽着旱菸管,教她背詩,不許她吃過多的年糕,喜歡和這裏的孩子們開玩笑。

小說都是生活碎片化的描寫,散文化的敘述,沒有跌宕起伏,但依舊觸動人心。

最令我感到悲涼的是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死亡。十幾歲的姑娘,活潑開朗,卻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下,被毒打,跳大神,洗熱水澡燙全身,她的婆婆如此愚昧無知,自以爲是的善良令人既痛心又無力。

同樣的人間悲劇還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他的臉焦黑焦黑,他的頭頂雪白雪白。他無知、他無奈、他滑稽、他悲涼。他在呼蘭河一無所有,他在呼蘭河卑微的生活。

馮歪嘴子是令我欣慰的,他打着梆子,半夜半夜的打,一夜一夜的打。他貧窮,他的家很冷,就像露天一樣,但是他一直向上,勤勞,堅韌,可是命運卻不好生待他。妻子離世,留下兩個幼兒,他依舊沒有消極厭世,他堅持着,掙扎着,他的孩子最後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是生命向上的姿態一直都在。正如結尾: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

生命無常,生命綿長。比如呼蘭河的歲月,呼蘭河的大地,每一位生者,每一位死者,無知落後的東鄰四舍,冷漠封建的圍觀者,看熱鬧的姨婆,聽消息的老廚子,後花園的蝴蝶,拉磨的小驢,掉到泥坑裏的雞鴨

我們都會死去,我們都有漫長歲月,我們懷念,我們追憶。

我記得,我家的院子下雨天時沒有紅磚的地方就會泥濘,大鵝會在水坑裏胡亂撲騰;公雞在我沒睡醒時就開始打鳴,小鳥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散出幾束光照在臉上暖洋洋的.。

東家的小子因爲偷吃了五塊奶油冰棍被拿着雞毛撣子的奶奶追着滿院跑;西家的姑娘十歲就開始在家裏洗洗涮涮、洗衣做飯;北邊的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招呼我去大河邊摸魚。

南邊的我那時從來沒有想過人世間的悲涼和生命的無常。我在路邊發發呆,看看花,想想明天要去姥姥家吃餃子,姥爺一定會給我吃從山東帶回來的香油,金黃金黃的,可香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裏,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裏的泥土裏,年年種着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着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着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可以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着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着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特別的事,也不過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裏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着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這裏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間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着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着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着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着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寫自己的孤獨寂寞。小城裏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裏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裏。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峯之作。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談到解放,隨着時代的進步和人類思想水平的提高,人們本該已經摒棄了愚昧,摒棄了毒害國人千年的迷信思想。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性的解放的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人們的愚昧與迷信仍然存在而且同樣讓人思考。發生在我身邊的經歷就足以說明問題。

我所生長的農村,人民無疑都是質樸的善良的,但他們仍然有擺脫不了的愚昧,遇到問題還是會找這種途徑尋得解決。比如哪一家出了事遇到了災難,這家人就會去請所謂的“陰陽仙”來家裏吃飯,然後讓他瞧瞧家裏到底哪裏出了問題。這時這位“仙人”就會在這家宅基地和祖墳地轉上一轉。結果還真發現了問題:無非就是你家宅基地有些窪,需要用土墊一墊;或者你家門前這個樹位置不對,需要挪一挪;再或者你家祖墳地邊上少一根樁子,需要嵌入一根。

再比如哪家遇到了麻煩事總是解決不了,愁眉苦臉的時候,有人就會建議這家主人去哪哪找人看一看。主人心裏一想,興許去瞧瞧高人找找辦法就真的解決了。於是帶上禮物不辭辛苦趕去討問,說明問題之後這位高人就會指點該怎麼怎麼做:無非也是你家誰誰誰什麼時候不要出門要背星;或者你家閨女出嫁不要嫁到哪個方向;再或者你要在哪個方向燒幾天紙等等。求“神”的人都照做了。

這之後,有災難的那家好幾年都沒了災難,有麻煩事的那家麻煩事也解決了,都風調雨順了。這時鄉親之間都會相互傳來傳去,說哪個地方的“仙人”或高人就是厲害,對他讚不絕口,以後誰家要有什麼事還去請。就算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人們就會再建議主人要不換一個“仙人”再去看看,興許你家問題很多,需要不同的人指點。這時主人還是會照辦,繼續“求仙問道”。

如果這些還都是我聽來的,那我親眼所見的就更真實了。我所見的這種我到現在都找不到一個可以打出來的名字來命名它。也是哪家有了麻煩,就會找年長的長輩給看一看,是不是碰到哪個孤魂野鬼了。我所親歷的是奶奶做的`,有人找她給瞧一瞧是不是遇到誰誰誰了。奶奶清楚了來由,就開始去廚房忙起來。只見她找來一個碗,倒上半碗涼水,用兩根筷子在碗上擺一個十字,然後再用一根筷子挑着用麻線繫上的小土塊,放在十心正上方。

然後開始用手邊晃土塊邊問話。一問:“他家出現了怎樣的問題是不是碰到了你誰誰誰?是的話土塊轉大圈一直轉,不是的話土塊在碗邊轉幾圈就停下。”如果找到了是哪個小鬼搞的鬼,就會先罵上幾句,然後二問:“你是不是缺錢花了?是的話土塊就轉大圈一直轉,不是的話土塊就在碗邊轉幾圈就停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問題所在,然後夜晚幾點在哪個方向給這個小鬼送點紙錢就行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蕭紅那時只是一個孩子,有着短短的頭髮,總是在陌生和驚恐的認識整個世界,小時候她經歷了他人的死亡,和困惑,她保守着自己的價值觀天真的以爲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看到的。如今小紅在成人後,帶着懷念和思念,來回憶這一切的,翻開呼蘭河傳,眼前出現了那個二十世紀的那位孩子有關發生的人和事,馮柺子,有二伯,備受折磨卻依然樂觀地團圓媳婦,他們在呼蘭河這個小地方備受苦難,卻依然堅持快樂的的仰望。

這本語言樸實的書,文字就像孩子稚嫩的童聲,不加一絲一毫修飾,就像把自己心裏話說出來一樣,平白的語言蘊含了無數的場景,我好像墜入了長河,回到了蕭紅的童年。蕭紅的家是荒涼的,但她也感到了人間的'溫暖,帶給他快樂的是她那七十多歲,已經年老身體卻依然壯實的老小子祖父,祖父帶他種花,種白菜,還給它教詩,在她尚未播種的心田裏種下溫暖和關懷。祖父是這樣,但是她那同樣年老的祖母和和祖父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典型的從舊社會走出來的,祖母總是對蕭紅惡言相對,當他和祖母玩的時候,祖母卻狠心的那紙砸他手指,所以童年的她對祖母毫不喜歡,當祖母去世時,蕭紅也不是特別關心,也許長大後會對自己童年產生後悔,但童年的小紅顯然沒有這樣做。

除了祖父和祖母外,有二伯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人,說他奇怪吧,總是一個正常人,但是不奇怪的話,有二伯喜歡和大黃狗說話,和天空的雀鳥說話,他挺喜歡蕭紅,卻又不善於表露,有二伯也喜歡偷東西,當被發現時,總央求他,可在生活中有二伯對小紅並不好,小紅也對有二伯這個人迷惑不解,長大的小紅,對有二伯留下了懷念。

馮柺子是蕭家大院租憑人家中的一戶,他一拉磨字爲生,當自己的妻子去世時,他獨自承擔了撫養孩子的的任務,他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從來沒有煩惱,至少在表面上。

最可憐的就是團員小媳婦,聽他的婆婆說,小媳婦是從很遠的地方買過來的,花了幾吊銀子。初來到胡家,就一口氣吃了三碗飯,滿園子的人都議論紛紛,可是小紅卻和小媳婦非常合得來,從在他初來打水的時候,和他說上幾句話。可是漸漸地,小媳婦的腳上多出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疤,這都是他的婆婆用鐵烙出來的,但他還是很樂觀,小紅長湊到小媳婦一旁,和他小聲的說話,他們本可以成爲朋友的,蕭紅卻在大人們的口中聽到了小媳婦病死的消息。原因是這樣的,小媳婦常常捱打,到了最後竟在半夜哭起來了,封建和迷信害了她,又是拿開水燙又是抽貼,原本大大咧咧,快樂的小媳婦就這樣死了。小紅很是悲傷。我猜,成年後的蕭紅寫這本書就是爲了紀念她吧。

除了這幾位,呼蘭河傳還有幾個讓人樂得發笑的地方,比如,街上的大泥塘子,自古以來就沒有然人好受過,每年發大水的季節,行人都要和猴子學,在牆頭盪來盪去,才能過,竹馬成天爹在泥塘裏,都是路人把這些牲口救上去。呼蘭河雖是一個小地方,但他的樂趣卻很多。

在這幾位人中,我每個都很喜歡,他們都是對命運作鬥爭的好手,沒有抱怨,沒有哀嘆,只有對樂觀的支持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作者以回憶的思緒,將自己兒時生長的家鄉,呼蘭河鎮的人、物、事敘述出來。兒時呼蘭河鎮的生活,對於作者來說,是美好的,是溫暖的。兒時的她,家境富裕,衣食無憂,有爺爺的疼愛和陪伴,家中後院的菜園,家鄉的藍天,晚霞,星星,還有那些沿街小賣、放河燈、唱大戲、跳大神,對於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對於她的童年來說,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呼蘭河鎮的那些人,有二伯、老廚子、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對於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人,也只不過是不同模樣,不同性格的左鄰右舍的大人們。

然而,當作者經過成長、經歷、醒悟之後,再次回憶兒時的家鄉呼蘭河鎮時,作者努力以一種平淡的語氣敘述,雖不願擊碎那兒時的`美好回憶,但內心卻充滿了,憐憫、憤懣、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作者生於1911年,病逝於1942年。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處於混亂的時期,軍閥混戰,列強侵略,時局動盪不安。

通過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從書中能獲得些什麼?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啓迪和意義呢?我們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通過讀此書,能瞭解中國的歷史,在那個時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呼蘭河鎮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那裏的人們雖沒有遭受戰亂、動盪之苦,人們卻過着在封建制度下的一種落後、貧窮、愚昧,安於現狀的生活。

通過對團圓媳婦遭遇,悲慘命運的敘說,充分表達了封建社會之下,人們的愚昧,無知,固執,狠毒,激發了讀者對團圓媳婦的婆婆的憤恨,以及對周遭人的麻不不仁的悲哀。通過對有二伯人物性格及行爲的敘說,有二伯對東家,應該是付出畢生的辛勞和忠心,但始終仍是一個下等人的待遇,得不到尊重和善待,孤獨一生。從另一側反應出,地主階級對人的剝削,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社會階層觀念。通過對這些典型人物命運的敘說,能夠喚起讀者的良知,讓我們決心要徹底根除掉愚昧無知的封建思想,摒棄陋習,要積極上進,滿懷善良,不斷進取和進步,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身邊更多的人。

在那樣的歷史環境的背景下,作者充滿了悲哀、無奈、悽苦,她想喚起人們的良知,她想改變當時的現狀,作者仍以平淡的語調,敘說了馮歪嘴子的生活,馮歪嘴子雖然也貧窮、卑微,但他是用自己的辛苦勞作而自食其力,不畏世俗偏見而謀取自己的幸福,敢於擔當。在妻子死去,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後,當人們都認爲他會垮掉,都等着看他的慘狀的時候,而馮歪嘴子卻樂觀的,堅強的支撐下來,作者正是希望,以馮歪嘴子的行動和行爲,給那些甘願落後、貧窮、愚昧,安於現狀的人們,一記重重的耳光,讓人們覺醒。

作者對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當她把它記在那裏時,也便抹去了最後的悲傷。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不喜張愛玲,大抵她因她那睨睥紅塵的姿態。不喜冰心,因爲總覺她才具不夠。楊絳先生,倒是很我脾胃,文字清麗又不失靈動。至於蕭紅啊,我只曉得,她是個纖細敏感的女子,人生歡樂不多,頗爲命苦。今日這才拾起她的絕筆之作《呼蘭河傳》,讀罷,更覺其人生荒涼悲苦。

這部帶着自傳性質的小說,她開篇就寫,“嚴冬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大地則滿地裂着口。”我蹙了蹙眉,尋思這下筆是不是有點過猛。讀到那殺人殺物的大水坑,搖了搖頭,這呼蘭河這城,可關了一羣單純至自私的怪物。讀至“那裏邊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地過着。”我又爲這小城添增了四字“荒涼”與“平實”。我開始惶恐起來,我的人生軌跡不也如此嗎?我的歲月豈不是這樣被磋磨掉的.嗎?

“大先生”魯迅稱蕭紅的文字是有“靈氣的”。我初讀並不以爲然,總想她的文字過於隨意,天真,乾淨,譬如她在章回一遍遍寫“我的家很荒涼”,可不像孩童的喃喃自語?但只要仔細咂摸,就深感她文字哪裏是天真,簡直“老道”得可怕。譬如“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關係。……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死……挖個坑把人埋了。埋了以後,那活着的仍舊得回家照舊地過着日子。”

蕭紅的文字,看起來真是素淨天真,但正是這份“天真”,讓筆下人物更顯荒誕冷漠與張力十足。胡家二媳婦折磨童養媳,她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人在氣頭上還管得這個那個,因此我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她以爲自己是爲她着想,以爲自己面慈心善,這種天真的殘酷是不是更顯得可怕可恨?至於那冷眼旁觀、落井下石,卻還標榜自己善良的人們,可不就應了魯迅先生所謂的“吃人”嗎?

蕭紅漂泊無定寫童年,寫得哪裏有隻是童年?蕭紅的童年,不見得有多歡喜,父親暴虐,母親寡淡,只要一個呵疼她的祖父。但有什麼關係,畢竟有這麼一個人溫暖着她。所以,她筆下如同死城的呼蘭河,有了明亮的色彩,“太陽在園子裏是特別大的……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鳥就像上了天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於是,童年,祖父,後園,成爲她人生少有的明媚色彩。

當年蕭紅滿心歡喜地對蕭軍講:“三郎,我並不是殘忍。我只是喜歡看你立起來又坐下,坐下又立起,這期間,正有說不出的風月。”及至她在書中寫“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三十一年悲苦如浮萍的人生,在她心裏,終沉澱成“平靜的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