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西遊記讀後感(彙總15篇)

西遊記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西遊記讀後感(彙總15篇)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爲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又在網上讀了文言文版的,獲益匪淺啊。

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裏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和地下有密切的聯繫,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有隱藏着醜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作者爲此憤怒不已。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個不受約束,敢於鬥爭的一個不屈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一個鮮活的人物!他從石頭裏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但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的.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係,不是有一些妖怪就借自己是天上是某某神仙的坐騎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爲非作歹呢!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爲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不貪圖榮華富貴,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我想,我們在生活中也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夥,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鍊,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

西遊記讀後感2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西遊記不只有書,還被人們拍沉了電視劇,寫成了小說,還製作成動畫片了,受到了老人和小孩還有年輕人的寵愛。

《西遊記》中的人物有很多首要講的是: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師父叫:唐三藏,高校徒叫:孫悟空,二學徒叫:豬八戒,三學徒叫:沙和尚。

師父唐三藏是一個小說裏的唐僧是虛擬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差異的。小說裏的唐僧,俗姓陳,奶名江流,法號玄奘。他是遺腹子,自幼在寺廟中落髮、長大。由於爸爸媽媽慘痛、怪異的閱歷,他終究搬遷到京城的出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領悟極高,在寺廟僧人中鋒芒畢露。終究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降服了三個學徒,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名玄奘法師,號三藏,俗姓陳。原爲佛祖前的金蟬投胎。在生化寺落髮。

孫悟空是一個系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爲王三五百載。後歷經九載,奔跑風塵,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拜菩提祖師爲師,習得七十二變更之身手。爾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爲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限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舉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謝涕零,經觀世音菩薩指引,拜唐僧爲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但是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會、驅逐。終於師徒四人抵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慧、生動,英勇、忠實,深惡痛絕,在我國文化中現已成爲機敏與英勇的'化身。在一個我國小男孩兒那裏,孫悟空很簡潔就會成爲他崇拜的偶像。

豬八戒原爲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世,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態。在高老莊搶佔民女。豬八戒的武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更。

沙和尚原爲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世,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後被唐僧師徒降服。

在這裏邊我敬服孫悟空,我要學習孫悟空的持之以恆,生性聰慧、生動,英勇、忠實,對而精力。

西遊記讀後感3

大家一聽吳承恩不一定知道,但一說起,《西遊記》那可是人人皆知啊,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和尚在書中被描摹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

十萬八千里坎坷路途,九九八十一場劫難,唐僧師徒一行四人,歷經艱辛,取得真經,靠的是什麼?是集體的力量,是這個絕佳的團隊組合,在這四個人的集體中,無論少了哪一個,都不可能成功的取到,真經。

物無盡美,人無完人,這師徒四人,他們各有各的優點與不足。唐僧,善良而執着,信念不移,有着強烈的責任感,但柔弱無能,善惡不辨;孫悟空機智勇敢,能力超羣,疾惡如仇,但不聽指揮,散漫任性獨來獨往;豬八戒驍勇善戰,忠心耿耿,服從領導,但愛說大話,頭腦簡單,貪吃懶做;沙和尚忠心耿耿,仗義執言,盡心盡力,無怨無悔,但辦事死板不夠靈活。他們四個人走到了一起,可謂是各盡其才,各盡其能,優勢缺陷互補,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團隊。從而促使他們走向勝利。

唐僧——統帥悟空——戰將,八戒——助手,沙僧——後勤。每個人在團隊中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和作用,都是缺一不可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小到一個家庭,一個班級,一個集體帶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哪一個不像西遊記般的團隊,而團隊合作又是那麼的重要。

一隻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後,它們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運回來,這就是團結精神。籃球場上是我,我是我們隊中的堅強後防與組織進攻場上的靈魂——中鋒,還有衝鋒,前陣的前鋒。在場上,我們配合的天衣無縫,成功了!籃球場上一滴滴揮灑的汗水,匯成了耀眼的獎牌。但我知道是團隊成員相互作用,是這個團隊成功的重要因素。

吳承恩早在幾千百年前就用故事講團結精神的重要,記得如此淋漓盡致,讓人驚歎不已,值得我們深思。

西遊記讀後感4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西遊記》這部文學鉅著。這是一本經典的神魔小說,敘說唐僧救孫悟空、收豬八戒、收沙和尚到他們師徒歷經種種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看完這本鉅著之後,我深有感觸,比電視劇中的情節精彩的多。

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表面上是唐僧,其實是孫悟空。在古代,《西遊記》小說出來之前,也有許多把唐朝取經之事進行加工、改造成一段神話歷程。當時書中的主人公還一直是唐僧,但寫作的過程中,漸漸的主人公由唐僧而不知不覺地變爲了孫悟空。這樣,孫悟空的情節就比較多,孫悟空雖好勇鬥狠,脾氣暴躁,但他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鬥爭精神。他天不怕地不怕,火眼金睛看透一切,金箍棒威力無窮,一路上盡心盡力的保護唐僧,是個難得的`好徒弟。與孫悟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師弟豬八戒,他憨厚淳樸,沒有害人之心,幹髒活,幹累活。保護師父時,儘管豬八戒力不從心,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他還是拼盡全力管護師父,傳聞師父死時他也是哭得最傷心的。但豬八戒也有不少的壞毛病,他貪圖美色,好吃貪睡還愛佔小便宜,嫉妒心強,喜歡搬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有時因爲一點小聰明而誤了大事。但如果沒有了他,取經路上就沒有了歡笑,沒有了話語。再說沙和尚,也是師兄弟三人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沒有他,那取經的路上便是一團糟了。大師兄和二師兄一吵架,如果沒有他,那經也取不成。可以說沙和尚就是這個隊伍的中心軸,沒有他,這個隊伍便轉不起來。唐僧是金蟬子轉世,在路上的種種磨難都不能使他改變西去取經的信念。但沒有徒兒們,他就一事無成,還總不能明辨是非,三番五次的要趕走孫悟空。

《西遊記》通過描寫唐僧師徒歷經磨難去西天取得真經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要爲自己所定下的目標不斷努力,既然定下了人生的目標,就要向前看,爲目標而學習,產生爲目標而行的持久信念,言出必行,勇往直前。

西遊記讀後感5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這一本書,我每個假期都讀,讓我愛不釋手。我被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了,特別是唐僧師徒四人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的作者吳承恩爲我們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個徒弟歷盡艱難險阻,斬妖除魔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他們這種執着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才使我費寢忘食地把這本書讀了個透切。

《西遊記》向我們講述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膽小怕事、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火眼金睛、敢做敢當,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好吃懶做,但又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老實本分、踏實能幹。這四個人物形象鮮明,各有特點,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正是他的精妙的地方,這師徒四人中,我最喜歡的人就是孫悟空了,因爲他神通廣大,膽大細心,技藝高超,一路上爲保護唐僧懲妖除魔,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成爲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另外,我還發現在孫悟空的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不服師傅管教。不過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他們師徒四人的這種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爲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該像他們學習。在這本書中,我最不喜歡唐僧,因爲他不懂人情世故,任性,不相信大徒弟孫悟空的判斷,不過,他始終以慈悲爲懷,很有仁慈之心,終於感動了上蒼,最終經歷了千心萬苦,和徒弟們取得了真經。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他還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事,就必須要讓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所以,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像取真經一樣的決心,只有堅持不懈,勇於動腦、動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6

我讀過許多名著,但《西遊記》是我最喜歡讀的,它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懷着好奇與期盼的心情讀完了西遊記兩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得真經的故事。正是這精彩的故事內容讓廣大讀者都非常喜愛它,使它成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書裏有許多人物,每個人物都被吳承恩寫的活靈活現。但我最喜歡的要數“美猴王”孫悟空了,它神通廣大,本領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的去西天取得了真經,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它身上的這種勇敢的精神也令我十分敬佩。

書裏的故事也很有趣,我最喜歡讀“車遲國鬥法除三妖”這一章。在這一回中唐僧師徒西行來到車遲國,見五百僧人被道衆暴力驅使,鬼哭狼嚎。悟空化爲道徒,打探情況。原來這裏十年前遭遇大旱,國王邀請道士與和尚分別求雨,幫助百姓度過旱災。道士與和尚求雨鬥法,結果道士贏了,當了國師,和尚們卻因無法求到雨水,被國王全部監禁。但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眼看出,那些能呼風喚雨的道士們竟然是妖怪。道士們在國王面前否認,正好遇見百姓來求雨,爲了辨別真僞,於是國王讓道士與唐僧師徒鬥法。孫悟空憑藉智慧,讓唐僧與道士們鬥法,使三道士露出真面目,原來,三個道士分別是老虎,鹿和羊變的。國王知道後哭的跟淚人一樣,孫悟空勸他:“有什麼好難過的,他們是妖怪,想來霸佔你的國家”,國王這才止住了哭聲,準備了素餐感謝唐僧師徒,並放了那些做苦力的和尚。第二天,唐僧師徒告別國王,繼續西行。

唐僧師徒執着,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自己做事總是半途而廢,我不禁感到慚愧。我決心以後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

西遊記讀後感7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讀到其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我都感覺回味無窮。

《西遊記》是從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龍馬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爲線索,講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這個取經團隊裏孫悟空英勇善戰,但非常急躁;豬入戒好吃懶做,貪圖安逸;沙和尚腳踏實地,非常穩重,但是戰鬥力比較弱;唐僧心地善良,但是有時因爲是俗世凡人而看不出是人是妖,所以常常糊塗,氣走孫悟空。他們之間有一個和事佬——白龍馬,在四人關係非常微妙的時候打圓場。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組:一路上磕磕碰碰,分分合合,經歷了九九八千一難而取得真經。從他們的團隊日常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幽默搞笑,還領悟到一種團結一致的優秀團隊精神。唐僧師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打白骨精》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情節:狡猾的.白骨精一變少婦,二變老奶奶,三變老翁,將唐僧等人騙得團團轉。不過這種小把戲,可逃不了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一眼就識破了白骨精的身份,爲讀者呈現了三打白骨精的場面,救了唐僧。可唐僧不但不領情,反而責怪悟空濫殺無辜,一怒之下,將孫悟空氣趕回了花果山。

唐僧呢,也由於氣走孫悟空而被白骨精抓入洞中。豬八戒與沙和尚沒有辦法救出唐僧,只好讓八戒上花果山尋求孫悟空的幫助。八戒好說歹說,纔將孫悟空勸回去救唐僧,最終結局是白骨精被收服,唐僧等人又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西遊記》是一部文學著作,它通過精彩的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要辦成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執着和勇敢,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會成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常有的,我們要有勇氣面對,決不能輕言放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它還告訴我們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真理永遠存在。

一部從所周知,百看不厭的名著《西遊記》,贏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愛,也是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充滿了趣味。

西遊記讀後感8

有人說: “人生猶如一部《西遊記》,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就一步步‘往西天而去’,其間的學習與歷練,成爲智慧與成長的要素。《西遊記》裏三藏師徒西行取經的歷險過程與自我成長,正是人一生經歷的最佳寫照。因此,《西遊記》與其說是一部神怪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指導人生的教科書。”

的確,當我們細細研讀《西遊記》時,就會發現其蘊涵的人生智慧對人們的生活、修身養性以及立身處事都有着重要的啓發意義。

一、提高自己對慾望的抑制力

在這花花綠綠、五彩繽紛的世界裏,人們靠法律、倫理、道德維持着人與人之間的秩序。每一個人都應當遵守法律、倫理和道德原則,不能見利忘義、見異思遷。否則,社會就會混亂,人類就要自食苦果。當然,由於人們有對利益的需要和慾望,所以,在聲色名利的誘惑面前,人們必然會面對原則和慾望之間的矛盾。我們只有把握好原則,不讓慾望爲所欲爲,才能使社會安定有序,使人間充滿和諧。

二、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個人在生活中辨認不出真假是非,那麼他就必然要上當受騙和鑄成錯誤,使自己遭受人生不應有的挫折和犧牲。社會生活中真僞並存、魚龍混雜,要想從生活的熔爐中薰陶出一雙慧眼——一雙洞悉生活、洞悉人性中存在的是非真僞的`火眼金睛,那麼他就必須在生活中始終保持警覺的觀察。

三、堅定自己的意志力

一個人之所以沒有作爲,並不是因爲他缺乏才華和不肯付出勤奮的努力,而是他的心神從來就難以駐足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生活。

但丁曾經說過“上帝的恩惠像一支蠟燭,人的意志像制蠟燭的蠟,人要登上煉獄山頂的上地上樂園,也缺少不得自己的意志。”所以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從現實的生活中去更進一步地錘鍊出自己堅韌不撥的品格和意志力,這樣纔不會因其伴隨的艱難困苦和可能遭遇的挫折以及其它美好的誘惑所動搖。

西遊記讀後感9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每次讀起這本書,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最近,我再次認真重溫了《西遊記》這本書,並且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爲我們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來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讀完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把妖魔鬼怪描繪的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把取經路上的重重困難寫的精彩紛呈、扣人心絃。師徒四人的`形象更是描寫的維妙維肖,對比鮮明:誠心向佛、慈悲爲懷的唐僧;正義勇敢、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貪財好色、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的沙和尚……

在《西遊記》衆多的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孫悟空了,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忠誠無私、臨危不懼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他火眼金睛決不看漏一個妖魔,手中的金箍棒絕不對一個鬼怪留情。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孫悟空的表現尤其令我佩服。

話說師徒四人取經途中,路過一座荒山,山上有個白骨精,她聽說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於是一變村姑,二變老婦,三變老翁,幾次欲取唐僧。悟空識得妖精,關鍵時刻揮動金箍棒三次打殺了妖怪。第一次唐僧已經心存芥蒂,第二次,唐僧怒罵孫悟空肆意作惡並念起緊箍咒。到了第三次,唐僧仍然不辨真僞,再加上八戒的讒言,狠心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儘管孫悟空一次又一次被唐僧誤解,但他從沒有放棄,強忍着緊箍咒的疼痛,與妖魔鬼怪鬥智鬥勇。在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悟空有着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和一顆寬容的心,正是因爲他歷盡千辛萬苦、忠心耿耿、不計前嫌的保護,唐僧才最終成功取得了真經,他不愧是我心目中一直以來的超級大英雄。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的不再只是幼時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困難,我們不能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迷失方向,止步不前,而要像孫悟空那樣頑強、勇敢地直面任何挑戰,爲了心中的夢想不斷努力,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西遊記讀後感10

我已經是第三次品讀《西遊記》了,第一次是在三年級,對此書的見解是:孫悟空無所不能,豬八戒又笨又懶。而第二次品讀,是在六年級,見解就深了一個層次,我瞭解了成功的不易和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正可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書每讀一次,見解都會有所昇華。

隨着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我對此書又有了新的見解,這一次,我側重於品讀此書中的妖魔鬼怪。細心的你也許會發現,其中99%的妖怪都是天上神仙的童子和坐騎,按常理來說,它們都應該在天上享受很不錯的生活,有長生不老的`本領,可它們爲何要下界做妖呢?這是一個簡單卻又發人深省的問題。我覺得,這可以用兩個詞來闡述這其中微妙的關係,那就是“原則與慾望”,這些妖怪的前身都是小神仙,它們守護在各個大仙身邊,它們有它們的原則,就是照顧好神仙們,並忠心耿耿的爲它們做事,可它們也有慾望,也幻想有一天自己能雄霸一方,做老大,而不是屈服於別人,爲別人做奴隸,但可悲的是,它們最後都拋棄了原則,選擇了慾望,於是它們一個個都相繼下凡,做了一個個妖怪,當上了老大,滿足了它們可憐而又可笑的虛榮心,但最後的結果又是什麼呢?還不是各歸各位,重倒覆轍,又做回了自己那個卑微的小神仙,這其中又何嘗不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分析與品味呢?

當今社會,金錢、名譽、地位就像一片片綠洲,吸引着在沙漠中行走的每一個人,可他們是否是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昧着良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而有些人,迫切的想追逐成功,想一鳴驚人,功成名就,於是他們不惜放棄原則去換取內心的嚮往,其實這些人,他們的初衷,都是對的,誰不向往成功呢?可他們的行動卻違背了自己最初的願望,這豈不是太可悲了嗎?

慾望不分貴賤,它是人的一種最實實在在的本性,慾望不可無,沒有慾望,生活會如一灣死水;慾望不可太多,太多便會喪失了原則,迷失了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去實現自己合理的慾望,生活將會十分精彩!

西遊記讀後感11

《西遊記》這本書講了性格各異的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裏面有善惡不分的唐僧;疾惡如仇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僧。

從這些人物經歷的故事中,我讀出了三個關鍵詞。

永不言棄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一個永不言棄的人。在取經的路上,充滿了危機:有許多妖精虎視眈眈的妄想着吃一口唐僧肉。在女兒國時,唐僧差點被娶走;在盤絲洞裏時,唐僧差點被殺;在無底洞裏時,唐僧又被老鼠精抓走了……每當這時,八戒就嚷嚷着要回高老莊去。而孫悟空卻從不放棄,他立刻拎起金箍棒,一個筋斗雲追了上去。一次次救出了師傅,最終取到了真經。神魔小說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上次的體育課測了800米,我跑到最後一圈時,一心想放棄,但後來我堅持下來了,並獲得了小組第二名!讀了這本書,我的信念更堅定了,我不能被一點小挫折打倒,要努力堅持下去,永不言棄,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團隊精神

當然,只靠孫悟空自己永不言棄的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團隊的力量。在女兒國,孫悟空一個人取不到水,是沙僧一起幫的忙;在打老鼠精時,沙僧、悟空、八戒三人合力纔打跑了妖怪。同學之間也是如此。上次消防演習時,有兩個同學腿腳不方便,我們便把她們扶到了操場。我認爲團隊精神就是不拋棄,不放棄,團結一心,爲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有團隊精神的團隊纔是最好的團隊!

自我成長

孫悟空剛出世時還是個毛猴,得去拜師學藝。可他剛有了點兒本領就去大鬧天宮,結果被壓在了五行山下,幸好被唐僧所救,隨他去取真經。歷經磨難後他被封爲“鬥戰勝佛”。孫悟空能從毛猴變成“鬥戰勝佛”固然離不開他自身的品質和能力。比如:他拜師學藝時,只有他悟出了師父打他手心三下的原因。同時也離不開團隊精神。他身後有憨厚的沙僧;一路指引他的唐僧;好吃懶做卻又不失善良本性的豬八戒。曾經有人說過:你要想走的快,可以一個人走;但你想要走的遠,就必須一羣人一起走。

永不言棄的個人品質和團隊精神能夠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希望未來的路上,每個人都能有永不言棄的精神和一支擁有共同信念的團隊。

西遊記讀後感12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羣英雄。我認爲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爲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爲了自由爲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爲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爲而爲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爲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爲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爲大多數人爲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讀後感1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著名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長篇小說。這個暑假,我忍不住又重讀了一遍,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西遊記》一書主要講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的徒弟有:大徒弟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能一眼識破妖魔鬼怪,勇敢頑強,敢做敢當,護師傅周全;二徒弟豬八戒,好吃懶做還好色,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關鍵時刻也能幡然醒悟、大局爲重;三徒弟沙僧忠厚善良,任勞任怨,服從命令聽指揮……

這個取經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各有特點,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爲他不僅忠誠,還十分勇敢,如果沒有他一路降妖除魔,其他幾人能否取經成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我覺得取得真經和孫悟空的勇敢是分不開的,他的勇敢打動了我,也影響着我……

記得有一次數學課後,做練習時有一道題課堂明明講過了,可我還是做不出來。怎麼辦?想去問老師,可想到老師課堂上嚴厲的語氣,不敢去。不問,考試考到怎麼辦?我的'心真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師會不會當着別的老師面批評我上課沒認真聽講?我猶豫了,腿怎麼也邁不動。

“妖怪,哪裏跑,吃俺老孫一棒!”孫悟空每章必說的這句話在耳邊響起。孫悟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迎難而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不是找觀音菩薩幫忙,就是找如來佛祖評理……這兩個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神仙啊,孫悟空怎麼不怕的?每次遇到困難,他都勇往直前,從不退縮。想到這兒,我鼓起勇氣,剛到辦公室門口,腿又有些發軟……

“吱”一聲,門開了,走出來的正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她看到我愣了一下,隨即和藹地問:“孔祥睿,你站在門口有什麼事嗎?”“我……我有……一道題不會做?”說完我指了指那道題。“哦,這道題是有點難度的,我還真怕你們聽不懂呢,正打算去給你們再講一遍。進來吧,我先給你講講。”我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老師旁邊,聽着老師耐心的講起來……我發現老師好像變了一個人!

讀《西遊記》後,受孫悟空影響,我也慢慢變得勇敢起來,遇到事情不再畏手畏腳了!

西遊記讀後感14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回首至今五千載,當一部部作品在人們腦海中浮現時,首次想到的爲《西遊記》。《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爲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

書中闡述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神勇忠心的孫悟空;慈悲迂腐的唐僧;憨厚可愛的豬八戒以及忠厚誠懇的沙和尚他們不怕艱險排除萬難,鼓舞着人們永不灰心,爲達目標奮鬥不止,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其中孫悟空嫉惡如仇、機智勇敢的精神令我難以忘懷。.。.。.

就拿三大白骨精來說吧,白骨精三次變幻,都被孫悟空識破,而唐僧呢,不識妖魔,不辨善惡,反而責備孫悟空惡意行兇,將其趕回花果山。讀到這裏,我非常氣憤,孫悟空盡心盡力的除妖,爲的還不是保護唐僧,唐僧卻不分青紅皁白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責備孫悟空,孫悟空受盡委屈,卻不得人心,我多麼替他悲哀,而唐僧的過度迂腐,不懂人才,令我惋惜。.。.。.

最讓我欽佩的人還有沙和尚,沙和尚從跟唐僧西天取經一直是主力擔當,雖然其貌不揚,但他一心跟隨唐僧取經,忠心耿耿,正直無私,不惹是非足以讓我欽佩。

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貪圖女色,但他憨厚單純,對師兄情深義重,爲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如果不是他義激美猴王,那麼少了得力干將,或許西天取經也無果。

唐僧在這三人的保護下,雖歷經磨難,最終取得真經。他們的`正義、勇敢與善良深深融入我心,怎能不向他們學習?

吳承恩叔叔很好的將神性、人性、自然性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他撰寫的《西遊記》不僅奇趣、近於人情,還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想必這正是《西遊記》永遠活在人們記憶的當中的原因吧!

《西遊記》告誡人們的道理總那麼深刻,讀完《西遊記》,我明白了:一個人靠的是要‘團結’,遇到事情不輕易言敗、半途而廢,必須堅持到底,奮力向前,最終的收穫往往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當我再次閱讀這一書時,我發現:不變的是故事情節,而我卻有另一番感觸,實在是太神奇了!

輕泯一口已涼去的茶,停留在口中的是那股餘香。我相信無論這壺茶的涼與熱,它得芳香依舊,繼續品味,別有洞天!

西遊記讀後感15

在聞名中外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讀的就是西遊記了。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它描述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保護下前往西天取徑,一路上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創造了一個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故事情節充滿了奇思異想、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塑造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像,如:孫悟空、豬八戒……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在我童年時期,一部西遊記的動畫片橫空出世,無所不能的孫猴子,貪吃懶惰的豬悟能,心地善良的唐憎……讓我一下子迷上了這部神話小說,百看不厭。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相信許多同學也我和一樣,被孫悟空的聰明、勇敢、不畏強暴、忠心耿耿而折服了吧!從小我就視它爲大英雄,可以說是沒有孫悟空,玄奘就不可能取得真經。

在這部西遊記裏,最能表現孫悟空它頭腦聰明,忠心耿耿,本領高超的莫過於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了。它講述了唐僧一行走進了一座深山裏,在山上住着一個白骨精,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她爲了吃到唐僧肉分別變成了一個女子、老婆婆、老公公假扮可憐來引誘唐僧,最後全被孫悟空一一識破,打回原形。但唐僧肉眼凡胎,根本不知道那是妖怪變的,錯怪了孫悟空,還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這個故事裏把孫悟空的忠心、本事大描定得十分具體詳細,把它爲了保護唐僧而不怕被念緊箍咒而被驅趕的`良好品質表現得是淋漓盡致,更體現了豬八戒貪吃好色又笨和唐僧的膽小老實單純與平庸。當我讀到唐僧不分青紅皁白把孫悟空趕走時,我很氣憤,但看到師徒兩人又重歸與好後,我又拍手叫好。

這本書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一次取經,不可能一帆同順的。只有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並堅強挺過去的話,我們才能取得“真經”並走向人生的輝煌。就像一位名人所說的一樣:不經歷風雨,哪裏見得了彩虹。希望我能在以後碰到一難又一難中學習唐僧一行不怕因難,迎面而上的精神,勇敢地面對並擊倒它,成功實現自己的理想。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