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進讀後感:關於時間的一些事

精進讀後感:關於時間的一些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精進讀後感:關於時間的一些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進讀後感:關於時間的一些事

01此書此人

初遇此書,緣於得到的簡潔解讀版,便被書名《精進:如何成爲一個很厲害的人》深深吸引。恰逢這個時代,誰不想成爲一個很厲害的人,誰又不是不得不成爲一個很厲害的人呢,可到頭來又有幾個真正成爲很厲害的人。

一口氣讀完,很不過癮,對其中的一些精華始終處於朦朦朧朧的狀態。於是,便到處找全版本,可找來找去,直到半年後的今天才找到。依次觀之,成爲很厲害的人還不是我的剛需,至少不是十分迫切的剛需。

快速讀完之後,解饞了,可又感覺沒有吸收多少營養,又再次回看,細細研讀。

此書作者採銅,在知乎貢獻了1000個回答、獲得50萬個贊同、10餘萬次感謝,被網友公認爲“知乎精神”代表。

此書名爲《精進》,主要闡述了提升自我的方法,分別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等七個側面,如何用持續、精確的努力來撬動自己更大的可能,走向精進之路,成爲“一個很厲害的人”。

接下來,我將從第一章開始,逐章展開。

02時間觀

關於時間主題的書籍,浩如煙海、數不勝數。可第一章還是從時間談起,因爲時間是我們的座標,處理好與時間的關係,是我們生活、成長和改變的前提,是一個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本書開篇談時間,就是準備撬動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都可以把控的最基礎的資源。

細讀這一章,四個小節內容,大抵回答了樹立什麼樣的時間觀,時間投向哪兒,如何管控時間三個問題。

本書旗幟鮮明的倡導"活在全部的現在",建立平衡時間觀,用當下聯結過去與未來。

我曾一度被"活在未來"的觀念所感染,也曾對宣稱自己已經"活在未來"的大神充滿崇拜。可冷靜之後,有兩個問題便一直困擾着我,一是我不是大神,我找不到通向活在未來的道路;二是總想着活在未來,卻迷失了現實中的自己。

當我看到"活在全部的現在",突然覺得自己還是要"活在當下"更可行一些,也正應了曾國藩"既過不戀、未來不迎、當時不雜"之語。

而活在全部的現在,前提是要建立平衡時間觀。

書中區分了五種時間視角,分別是積極過去視角、消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宿命論視角和未來視角。

但這五種時間視角里的每一種都不是完美的,我們要選擇平衡時間觀,也就是採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納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採納負面作用明顯的'消極過去視角和宿命論視角。

繼而延伸當下感,既可以“從當下來審視過去”,也可以“視未來存在於當下”,用實實在在的現在鏈接起過去與未來。

在這中間,始終如孩子一般對時間保持"鄭重"的態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於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地投入。

03時間的投向

精力在哪裏,精彩就在哪裏;把時間花在哪裏,成就表可能在哪裏。

說起時間的投向,我們通常用緊急和重要的二維四象法來衡量,告訴我們要注重不緊急但很重要的事情上。

但,作者在本章中用了另外兩個緯度,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了。

收益值,指當下收益大小,包括心智、情感層面,身體、物質層面;

收益半衰期,指收益的持續時間,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以此劃分二維四象,分爲: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如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如買一件當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機遊戲;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如練一小時書法,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如網絡掐架,漫無目的地刷微博。

作者強烈建議我們把時間儘可能的投入到長半衰期的事,而少做短半衰期的事。

04管控時間的三組辯證

管控時間,也許是這一生最難的課題;管控時間的效力,也許決定了一生的高度。

書中,告訴了我們三個不同的時間管控角度。

遠與近。作者提倡用五年作爲一個週期來規劃自己的時間,李笑來老師也主張七年就是一輩子。時間太長,容易陷於空洞的目標和意義之中;而時間太短,又容易陷入具體的方法之中。而以三至五年爲一個週期,結合近期未來與遠期未來,一方面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另一方面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爲”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快與慢。稍微有所事事,或者事有所成的人,都感到時間不夠用,經常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而通常的時間管理,也讓我們越來越快,會讓我們覺得時間更不夠用,事情永遠都做不完,甚至爲此而心力交瘁。時間一旦缺乏了節奏,便失去了平衡,我們要學會主動控制,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純事務性的要快、與體驗相關的要慢。

深與淺。與長短快慢不同,似乎使用時間的深度越深越好,直到可以隨時進入心流模式,不斷提升時間使用的“深度”,減少被動式休閒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對於這一點,我有時候感覺深度之後,頭腦中會出現長時間的空白,感到是不是把腦能量用完了。

回看此章,面對時間管理這樣一個爛大街的話題,作者別具匠心的選擇了不同的表達角度,如"活在全部的現在""收益半衰期""平衡時間觀""鄭重的時間態度"等概念始終在腦海中縈繞、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