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1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拜讀張愛玲女士的作品,我所閱讀的就是她的《傾城之戀》。在沒看張愛玲女士的任何作品之前,我就有聽過張愛玲女士的生前故事,聽說她是個感情豐富內斂,愛得太癡的女子;而她的作品更是不忿於世的,感情簡樸世俗。

但是當我看完張愛玲女士的《傾城之戀》之後,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衝擊我的地方,只是覺得生活本就是這般現實,她只不過不似大衆作者般用華辭修飾出讀者的烏托邦。她給我帶來的是血淋淋的現實,其中夾帶着她細膩的情感。我可以否認我從這本書有學到什麼,但是它卻確確實實帶給我感動。在白流蘇在香港大飯店的舞廳跳舞的時候,有一段描寫範柳原從別人手裏接過白流,或許這段描寫對於別的讀者來說並不是非常觸動,但於我卻有小小的共鳴,我認爲這是暖心的舉動。同樣地,我也沒有感受到所謂的一剎那間一對平凡的夫妻感受到的一點真心,也許是我感情不夠投入,沒有體會到它裏面真真的細膩;也許我太年輕,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範柳原和白流蘇之間的曖昧不清和道德責任的束縛,再別無其它。我想也許等我再長大點,我就會明白其中奧妙。

張愛玲女士童年有點疼痛,以至於在作品裏看出了白流蘇是她的一種精神折訴。書中白流蘇個性多疑,對人從不輕易信任。讓人看了又是同情又是恨。

我想我還會讀第二遍第三遍第一百遍,有句話說的好,好書不怕多讀。而我想也許隨着人的成熟,終有一天我會讀出其中情感的微妙。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2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有很多作品,而《傾城之戀》就是其中一部讀過之後印象尤爲深刻的小說。這本書主要是張愛玲探究愛情與婚姻的作品,用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對決,來探討愛情、婚姻、人性在戰亂前後的變化和掙扎,值得我們每個人閱讀和思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白流蘇出生和成長在上海的一個腐舊的家庭裏,受到封建時代的思想影響,她的第一次婚姻非常失敗,那個時代的大家庭裏,女性的婚姻只爲謀生而服務,並沒有什麼愛情和自由而言,因此白流蘇的離婚讓她飽受冷嘲熱諷,看盡了世態炎涼,已經對生活不抱什麼期望。帥氣有錢的範柳原出現,再次深深地吸引了她,她決定去香港見他,爲自己的人生下一個賭注,希望能夠獲得愛情和婚姻。而範柳原卻是一個浪蕩子,他徘徊在衆多異性之間,看似是一個花心的人,恰恰也對愛情有着很高的期望,對浪漫和專一的愛情也是非常期待的。經過兩人的鬥法和交往,加之日軍轟炸淺水灣的戰亂,讓他改變了很多,決定去過踏實的生活,與白流蘇結婚,即便此時,白流蘇依然沒有因爲戰亂改變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觀念,悲劇也許還會蔓延…

這本書寫得故事似乎很簡單,但反應出來的人物心理和價值觀卻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封建時代,女性的深愛似乎不是因爲愛情,而是爲了謀生,一切都變成了赤裸裸的交易,這種觀點毒害了舊社會的女性,給她們帶來了痛楚。

我們要敢於抗爭,爲了自由和平等而活!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3

四十年代背景下所生存的女人處於一個十分矛盾的的境地。整個社會和時代都在喧囂和沸騰着,充斥着革命、民主、平等,渴望得到自由,進行自我盤涅與精神啓蒙。於是在不斷變換的法律和一直流傳、亙古不變的天理人情、三綱五常之間,最“裏外不是人”的便是那個時代的女人了。

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便處於這樣的境地。一方面,她出嫁是依家族意思,儘管她是小姐但同時她是女人,在家從父,她對這段婚姻沒有質疑和選擇的權利。但另一方面,她通過法律途徑成功離掉這段不盡人意的婚姻,卻大多是受個人生存所迫——家暴以及天時地利(社會背景)的優勢。於是,她得以在夾縫中生存。

也許在很早的純真少女時代,她也有過對愛情的一絲幻想,但也早已在倫理中被泯滅了吧。所以她覺得愛情不過是一面鏡子而已,具有鏡子所具有的一切特徵:易碎、冰冷、虛幻。始終有一層若有若無的東西橫亙在愛情面前,就像人能看見鏡中之景卻無法真實觸摸到鏡中之意象。所以她選擇了更真實可靠的物質安穩,所以她不斷地與範柳原在兩地周旋,希望做他的妻,她便有了經濟的依靠和現實的安穩。多麼卑微、渺小的願望——但這就是她的生存之戰,在六親不靠的境遇下,她不得不爲自己而戰,除了孤注一擲外,還有別的出路嗎?

傾城之戀範柳原讀後感範文4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不過是兩個有心理障礙的可憐人罷了。不敢再剖開心胸去愛,即便是愛了,還得步步爲營,玩心理戰術,玩文字遊戲。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壓制得不失去了組織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賴性,也就失去了責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蘇是在家庭之中給觀衆演他們是如何對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對家庭產生厭惡感。厭家實際上是厭世,對那樣的社會厭倦到底。

人生是舞臺,個人逃不脫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臺上遠遠眺望着,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說,用筆娓娓動聽地爲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裏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說,亦或是審美。比如,她注重介紹的是女性的角色。介紹了帶有“原罪意識”的女性們是如何因襲了生理、心理的歷史陳跡,一代又一代在“原罪意識”中掙扎,墮落,沾沾自喜和陳陳相襲。她是在現代的屏幕上活現了—羣女的奴隸的羣像。於是張爰玲便遠遠有別於同時代的衆多女作家,她是—個不進入角色而在臺下做解說的觀衆。固然,觀衆也是一個角色,這是我們將要從她的“傳奇”生涯裏辨認的,但當時的張愛玲女士,以這種生態觀彼時的衆生,無疑將是清醒而又冷靜,因而也能真實富有歷史感地爲我們解讀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