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1

在讀《紅樓夢》之前,就從課本上知道了它標誌着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峯,所以下意識裏感覺書裏描述的應該都是寫大氣恢宏的場面,後來通過自己的閱讀發現作者對那些華麗的場面服飾描寫縱然不少,但大多描寫的都是些家常小事和人們之間的往來和摩擦,人們往往會因爲些瑣事而爭吵、勾心鬥角,一開始我確實有些失望與不解,細想恍然,古今中外那些稱得上名著的書籍,大都是宏觀上以大的背景作爲框架,而其中的內容則以人物的具體言行和環境等描寫作爲內容填充,通過對他們的行動和思想的細細揣摩,我們能夠藉此瞭解那個時代,瞭解作者想通過這部作品想表達的、想對後世的我們傳達的東西,名著通常會有些響亮的稱號,卻不會有很高的姿態,它是貼近人民的,描寫、表現人民的,或許正是因此,纔會被稱作名著,而《紅樓夢》無疑是其中翹楚。

閱讀《紅樓夢》的時候,隨着其中的人物出場,一張複雜的人物關係網開始編織逐漸成型,偌大賈府,其中種。種建築也一一出現。曹雪芹先生筆下的賈府,其中的主子家僕,人數衆多,建築也是衆多華麗,可是後來隨着賈府的不斷衰敗,那張人物關係網上的人物逐漸減少,建築也是隻留下外表的華麗內部被逐漸掏空,最終,賈府中人物只剩下寥寥幾人,那座華麗的建築更是搖搖欲下最終轟然倒塌。紅樓夢中的“夢”字,說的或許就是一場浮華富貴夢吧,夢的最終結果,是要醒的。

最終結局雖是一場夢醒,但留給我的,確實無窮的.精神寶藏。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2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爲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讀後感《《紅樓夢》讀後感舒露露》。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

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3

讀完《紅樓夢》,合上書,書中個個人物浮現在我腦海中:聰明靈秀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達穩重的薛寶釵……可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平凡、勤學苦練的香菱。

書中,《呆香菱苦心學吟詩》特別吸引我。香菱請黛玉教她作詩,於是黛玉就拿了一些書給香菱看,香菱拿來認真地讀起來,把黛玉所劃的都背了,又細細思索了一番,並說:“書裏有好多詩我都非常喜歡,我一定要學會作詩才行,你再拿些書給我看吧。”黛玉聽了,又拿了幾本書讓香菱讀,還給她出了個題目,讓她試試自己寫一首。

這時寶玉、探春他們都來了,大家一起談笑。但香菱一心寫詩,也不理大家,一個人坐在旁邊思考,連吃飯也顧不上了。大家見她寫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卻不肯,一個人坐在山石上發呆。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沒睡着,剛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夢裏的詩寫了出來,大家都覺得她作得好極了。

讀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可香菱卻一心讀詩,學作詩,讓自己變得滿腹詩經、才華橫溢。大家都非常喜歡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華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媽媽和老師都說:“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

記得有一次,在期末複習期間,我沉迷於網絡遊戲,在一些該複習的時間上用來玩遊戲,所以成績直線下降,結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評了一頓,之後,我就再也沒碰過遊戲了。

香菱的故事告訴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長大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像香菱一樣有才的女子。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4

其實寒假,我已經讀過紅樓夢,當時我囫圇吞棗並不認真。

今天我又拿起《紅樓夢》這本書,當我這次讀完以後,淚水已經掉落在書上了。

一曲紅樓夢,似夢似幻似謎,亦真亦假,亦假亦真。一遍遍的讀,感受也越來越深。

那大觀園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寶玉癡笑輕浮,黛玉憂傷清高,寶釵大方,鳳姐潑辣書中人物性格鮮明,這本書記錄了晚清時一戶人家的喜怒哀樂,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但是這次細細品味了以後,也隨着我的所學知識的豐富,讓我重新認識了這本書。書中以爲薛寶釵林黛玉和賈寶玉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爲線索,描述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響了沉沉的暮鼓,揭示了許多封建末世不爲人知的人情世故。

回想黛玉剛進榮國府,府中上上下下都受歡迎。然而,當她父親過世後,那些曾對她噓寒問暖的人,便一點點冷淡下來。“花飛花落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爲何要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黛玉是把花比喻成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像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也佩服作者,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後的悲劇結局。

《紅樓夢》裏對每個人物都刻畫的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嘆世態炎涼,真真假假,真不愧是文學史上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