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3篇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3篇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篇1

看完約翰.奈斯比特的《世界大趨勢》,一個總的感想是,把世界看一人大拼圖,每一個小拼塊都放在正確的位置,你就能看清世界的概貌。世界和生活都在飛速變化,但是,變化是方式,不變的是生活的內容。

國家本身不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就業率,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國力提升的根本。是保障就業,還是保障失業人口的生活,還是促進失業人口再就業,是歐盟與美國的社會政策的不同所在。從小孩子就應該開始掌握電腦技術。高科技與高情感的結合,是取得商業成功的要點。吸引外資的速度與國家發展的速度一致。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的人數與國力成正比。國家的科研投入與國家發展步調一致。

視覺藝術、建築藝術能使一個地區發生巨大變化。解決問題與抓住機遇有根本的不同、本質的區別,一個解決過去產生的問題,一個面向未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捨棄一箇舊的之後,再增加一個新的,保持競爭的活力。這個方法可以應用於管理你的書架,管理飯店的菜品,管理商店的品類,管理企業。

分散的更有活力,集中也意味着封閉。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篇2

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我認真地閱讀了《世界大趨勢》一書,作者從我們具有哪些思維、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思維等兩個大的方面,結合大量經典的實例,深入淺出、鮮活生動地將我們所應該具備的11種思維模式以及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生龍活虎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語言通俗易懂,道理醍醐灌頂,令人回味無窮。

據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網站統計,在該網站列出的所有書目中,有56170本圖書的名字都與變化有關,其中11195本與商業變化有關,2404本與全球變化有關。不計其數的報紙、雜誌和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更是如此,一直都在宣揚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

確實,我們身邊的事物無時無刻不處於變化之中。“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是處於變化與相對靜止之中,沒有純粹的變化,也沒有純粹的靜止,過度強調變化就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淖之中。

其實,很多情況下,發生變化的並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做事的方式。不管別人的宣揚是如何地鋪天蓋地,只要我們足夠冷靜和智慧,就能夠分辨出變化之中的常量與變量。只有認清了周圍的事物哪些發生了變化,哪些沒有發生變化,哪些表面上發生了變化而實際上並沒有發生變化,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處於不敗之地。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變化的可能只是方式,而不是內容。例如,儘管現在現代化的設備減輕了人們播種和收穫的勞動量,但是和原來一樣,季節仍舊決定着生活的節奏。大部分農民還在飼養一些牲畜用來耕作,只不過當時用來運輸和耕作的馬匹現在更多的時候都用於供人們娛樂。在這裏,發生變化的只是耕作的方式,耕作本身並沒有消失。農民適應新技術和顧客不斷變化的需要的能力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取得進步。儘管他們耕作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但他們還是農民,這一點沒有方式變化。

此外,即使變化了,並不代表着一定是發展了,也有可能是倒退了。我們經常會聽到或者看到這樣一句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變化的是周圍的世界,不變的我們自己。我們不要爲周圍的瑣事所牽絆,而是要牢牢盯住那些已經或者將要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着世界未來的脈搏。

  世界大趨勢讀後感範文篇3

一、《世界大趨勢》一瞥

想象一下,你站在城市裏一條熱鬧的馬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至少有三種不同的'趨勢:

假如你觀察街上的路人,你就會知道他們身上穿的是什麼、手裏拿的又是什麼,你甚至還可以聽到他們討論時事時嘴裏蹦出的隻言片語。這些都叫做微觀趨勢或流行趨勢,一般來說能夠持續1~5年。

假如你再稍稍往上看,你就會看見建築物的外牆,在這些牆上,你可以找到能夠延續一二十年的宏觀趨勢。這類趨勢包括經濟週期和轉型、政治風向,以及新的科技浪潮。

最後,假如你把目光移向建築物的頂端,你就能發現某些大趨勢,這些深刻的社會變革持續時間可以超過20年,通過建築物的高度展現在我們面前,也可以通過一些建築物的功能體現出來。

緩慢的、長期的變化是隱形的,因爲我們的大腦未能將其記錄下來。如果變化持續幾十年之久,每一代人將會對它們越來越適應,它們也將會很自然地成爲生活的一部分。

而你需要具備觀察力和預測全球大趨勢的能力。

二、好習慣成就好發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飽含着強烈的憂患意識,穿越千年的時光,至今依然迴盪在我們的耳旁,警醒着不同職業的人,包括教師。對於教師來說,“傳道、授業、解惑”的“大任”在身,我們自然也要“苦其心志”了,更何況自覺地進行專業發展,更應該成爲教師的分內之事。不管是爲了捍衛職業尊嚴,抑或是爲了實現職業成就,獲取職業幸福感,作爲普通的教師,我們在關注自身的專業發展時,的確需要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作規劃的習慣,就會經常陷入一種煩瑣的事務當中,被揮之不去的倦怠情緒所幹擾,就會大大地降低職業幸福感。我們可以對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行五年、十年的規劃,不過,要作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就要強化每個階段目標的設定,並將目標分解爲大大小小的項目,讓項目來驅動成功的心理暗示,從而引導我們不斷自我超越,走向成功。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教師可能會囿於一定的工作環境之中,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自我封閉,而應該養成關注生活的良好習慣,既關注專業領域的動態信息,也關注其他領域的即時信息。只有這樣,我們纔會對生活保持新鮮感和敏銳感,纔會知不足而進取。關注生活的方式也比較多。對於教師來說,每天的讀書看報,並隨時寫下些許的感悟心得,應該是比較好的關注生活的方式了,它能使我們的思考之樹常青,伴隨其中的憂患意識自然就會在不經意間讓我們體味日有所得的幸福感了。

面對多變的世界和飛速發展的社會,作爲教師的我們到底選擇“未雨綢繆”還是“坐以待斃”這完全取決於是否具有敏銳的思考力,但必然是二種態度造成二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