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識字難不難讀後感大綱

識字難不難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識字難不難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識字難不難讀後感

近日拜讀了尹建莉女士的《識字難不難》一文,頗有感觸。對於幼升小的孩子,從小使用正確的識字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影響孩子一生。

文中主要敘述了尹建莉女士是如何培養女兒圓圓擁有超乎尋常的識字量。其實歸根結底就是閱讀書籍,而不是孤立的去認、去寫。這使孩子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勞動,卻很難得到相應的收穫。

盧梭說:“人們在煞費苦心地尋找教讀書寫字的最好辦法,有些人發明了單子拼讀卡和字卡,有些人把孩子的房間變成了印刷廠。真是可憐!”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識字習慣呢?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我們從給孩子讀第一本書時,就不是“講”,而是“讀”。不把故事轉化成口語,而是指着書上的文字,一字一字的讀出來。

孩子天生有十足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在父母閱讀時,能自然而然的學着父母的聲調一句一句的'背出來。尹建莉女士的女兒在一歲八個月時就可以指着故事書一字一字的讀到:“小鴨子孤零零的,無精打采地走到河邊……”她可以一頁頁的“讀”着,基本一字不差。別人都十分驚奇,以爲她識字。其實當時她是沒有文字概念的,只是在機械的模仿。就這樣,尹建莉女士一直以“讀”的方式來講故事,且注意聲情並茂。

其實“讀”代“講”絲毫不影響孩子的理解,還豐富了詞彙量。在說話時可以找到合適的詞語表達。

後來尹建莉女士又更進一步,由女兒指到哪兒就讀哪兒。漸漸的,孩子理解文字的作用,並與故事聯繫到了一起。但是文字在她眼裏一點也不枯燥,而是有內容的,生動而有趣的。

同時,在公衆場合看見的一些文字標識、路牌甚至是店鋪名稱都可以與孩子一起讀出來。天長日久,孩子養成看見文字就想讀出來的習慣。

當閱讀成爲一種興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發的對書籍有強烈的好奇,書自然越讀越多,字也越認越多。

在尹建莉女士的教育中,我深刻體會到把識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開心,大人教起來也輕鬆,事半功倍。

合理的方法是美好的,有效的。壞方法把原來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低效。在兒童教育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尋找好的方法,而不是強迫孩子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即使學會了也十分容易忘記。寓教於樂,纔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