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讀後感三篇大綱

《人生》讀後感三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導語:或許你也曾經有過迷茫,有過困惑的時候,譬如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你會因是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如果你在處於糾結之中,那麼便可以像我一樣帶着疑惑去《人生》中尋找答案。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人生》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人生》讀後感三篇

  《人生》讀後感1

人生的軌跡蜿蜒曲折,無法預測的未來,無法抹去的過去。世間的不公平,時間的殘酷,隨波逐流的社會變化,一切顯得那麼的刺眼,這就是中國過去人們的人生嗎?答案是:是的!盡在《人生》中鳥瞰過去人的人生,提醒着現在的青年爲自己幸福的生活而慶幸並珍惜你所有的,也同時激勵着我們一直努力,爲人生的目標奮鬥!

主角是一個農民家的孩子,名叫高加林。一個很有才氣的小夥子,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在同屆的高中生裏面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不僅是校籃球隊隊員,文章寫的也很棒,這些都標誌着他的未來將不平凡。剛開始工作時,他還是一個普通的民辦老師,自從村裏的書記(俗稱“大能人”)不公平地把它撤了,讓自己的兒子頂替時,高加林變得很難忍受社會的不公平。很少幹農活的他轉向了頹廢的道路,有時還會自暴自棄,認爲人生失去意義的他漸漸走向落寞……,就當他快要垮了的時候,一個美麗的姑娘“救”了他。她就是劉巧珍,村裏“二能人”的二女兒。

美貌的她近乎完美,不管什麼都很能幹,而且不像平常的農民那麼俗氣。唯一的缺陷就是她沒有念過書。從小就喜歡上高加林的'她無私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加林也接受了她。高加林的人生就此又轉折了。他的才華是掩不住的,所以爲了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一個鎮上的幹部走後門讓加林當了一名記者。本身就十分有寫作天賦的他一下子就成了城裏的明星,他的文章在廣播臺上每日播放,人們很欣賞他的文筆。

他還在鎮上的籃球比賽上鋒芒四射,這個投的準、跳得高、速度快的前鋒很快又被大家重新認識了一下。在某個特殊的場合下,高加林和他以前的高中同學黃亞萍相遇了,本來在學校裏就對對方極有好感的兩人很快就走在了一起,爲此高加林甚至拋棄了巧珍。兩人一起準備去南京發展並改善生活,可好景不長,高加林因被發現走後門而被開除,他又重新下鄉。這又斷送了他美好的前程。更諷刺的是,巧珍也因爲高加林的拋棄而嫁給了別人。

雖有悲劇的開頭,但最後加林開始改過自新,從頭開始了他原來的工作——老師。一切都顯得一波三折,也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前途是重要的,但是絕不能爲了它把良心給丟了。一旦認定了一段愛情,就必須堅守它,直到永遠。若在外面事業飛黃騰達,就帶上她;若是擁有繁華富貴,就與她分享;若是一無所有,就好好待她,別讓她受苦。有時,我會站在高加林的角度思考人生,如果我是高加林,我會怎麼做?我會做的比他好嗎?不見得。所以我會活用我所學到的一切,以加林所犯過的錯爲戒,走好我自己的人生!

《人生》,人生,這的確是一本改變人生的書!

  《人生》讀後感2

人的一生要走不知不覺,幼小無知,學和幹,孝敬付出等歷程。有的人做到了後部分的一半,有的做到了多半,有的恰到好處。後部分的十全十美,是人們所希望的。

娘懷十月苦裏熬煎,無怨無悔。幼小心靈來到人間,一派空白,一切一切都由父母來照看,來承擔。孃的餵養,父親的呵護付出,使其漸漸長大。入托入學是父母的責任。爲此父母早出晚歸,奮力拼搏。用血汗換來的錢,供其上學。到大學畢業,已經櫃囊空空。然而,爲了找工作,父母還要東跑西顛,託人靠臉不知又付出多少。爲了兒女,寧可傾家蕩產。古代孟母的斷杼和三遷,都是望子成龍。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的苦心經營,使其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術,有了本領,見到回報。使這個家初呈盛景。父母感到無比欣慰。然而好景不長,兒女的家事,做父母的無一不牽腸掛肚。爲了確心事,還要夜以繼日拼死拼活地幹;還要東挪西借,把兒女大事娶嫁到家。從此,使這個家暗淡無華。隨着時間的推移,熬得二老蒼蒼白髮。在外的兒女,父母仍然放心不下。到如今二老該享點福啦!這福咋享?要錢,兒女掙錢有數,不寬裕;想兒女,他們沒空回家看看。只好電話裏傾聽。無奈,父母相依爲命吧。

老啦,幹不動了,老伴又去了。孤苦伶仃怎麼過?去誰家?孩子多的相互推讓;有的報怨,有的乾脆我不養;有的寧可出錢也不願把老人接回家。爲甚麼?給自己添麻煩,端屎端尿不好乾。使老人心灰意冷,悔恨交加。養育之恩,培育之情忘得一乾二淨。直到老人歸西,假惺惺靈前哭訴,纔好了心病。此人此事此景,屢見不鮮。鼠目寸光之人,雖是少數,但有一定的代表性。人生一世誰無病?人生一世誰無老?人生一世誰無死?要留取丹心示後人。墨子曰:“喪雖有禮,而哀爲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忠心孝心德行,是做人修身的根本。不立本於人世間,最後是惡貫滿盈,被世人所唾棄,成爲人們貶罵的話柄。

孝敬父母恰到好處,還是多數。這是人之常情,是應該的。至於十全十美,對農家來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達到。只要盡力而爲就是了。昨天,報紙上刊登一則實事:結婚不到二年的夫婦倆,爲了伺奉不能下炕的母親和體弱的父親。賣房搞燒烤,把錢用在父母的醫療費上。爲了攢錢,他們有病不願去醫院;爲了照看老人,他們五年了不要孩子。他們對老人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可謂是人間揩摸了。

從古到今,尊老愛老敬老的事例不勝枚舉。像宋代朱壽昌五十年不見母親,“棄官尋母”誓不見母不回還;還有南竒庚黔婁“嘗糞心憂”,父病重,嘗糞甜,心憂面北磕頭代父去死;還有“扼虎救父”;還有“哭竹生筍”……凡此等等,無一不是孝敬父母。

古人能爲之,何況今人呼!讓我們盡忠盡孝,善待老人,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生》讀後感3

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它岔道橫生,充斥着許多的困難和挫折。

人生猶如寬闊的海面,它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涌,正如高加林的人生一樣,有平靜也有曲折,艱難困苦與歡聲笑語並存着。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它以高加林的經歷爲故事線索,展現了一幕幕畫面,體現了艱難選擇的悲劇。高加林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有理想,也有抱負,高考的落榜使他受到了一次打擊,他內心是多麼的苦悶啊!而他教師的職業被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替了之後,這個賦有才華的年輕人又一次遭到了打擊,我能體會到他那時的痛苦與心碎,他是那麼的熱愛這個職業,而如今卻被他人所取代。

無可奈何,他回到了村裏,開始了地道的農民生活。在他人生的低潮期,一個可愛、活潑而且善良的女孩巧珍走入了他的內心世界。他們兩人開始相愛,初戀是美麗的,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是好景不長,他們之間面臨着父母的責難和鄉親的議論,可慰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樣一段糾結的時光飛快逝去,高加林在他人的幫助下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的,風風光光的“記者”,成爲城裏引人矚目的人。事實上,他的確很出色,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同時他也遇到了昔日的好友——黃亞萍。黃亞萍在認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開始狂熱的追求高加林。

高加林在一番思索中,傾斜了天平。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但她與高加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最終接受了黃亞萍的愛,拒絕了巧珍。令人傷感的是,在巧珍被拒絕了之後,她並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擔心高加林,但淚水卻一刻不停的涌出眼眶。這種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僅僅是感動,我無話可說。退一步來說,就算高加林拒絕的是黃亞萍,可他的心也不會就此甘於平靜,不會去想更廣闊的天空。我不懂他爲何放棄了那個那麼愛他的女子,或許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前途纔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亦是這樣,變幻莫測,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高加林與黃亞萍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高加林進城背後的事被人告發,他們的愛情也像空中的蒲公英,隨風飄散,各自東西。而在這時高加林才發現自己深愛的人是巧珍,他也爲此悔不當初。悲劇便是如此,你未曾珍惜的到最後卻是深愛的,烙印在心中一輩子的。他要面對的是再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那一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減少了曾經的狂熱,冷靜的反省自己,接受了村中順德老人的一席話語,而後一下子撲到在黃土地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對許多個岔路口,或悲或喜,或酸或甜。在這樣的旅途中,我們經歷了許多許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這樣一場玩笑。但是有時我又會去想,人活着是爲了什麼,沒有人想象笑話一樣度過一生,然而人生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它充滿了挑戰,充滿了困難。沒有筆直的人生,更沒有缺少岔道的人生,而關鍵就在於我們自己如何去選擇,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