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會說話的雲有感

讀會說話的雲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篇一:會說話的雲讀後感

讀會說話的雲有感

暑假,我看了好多書,其中,讓我最有印象的是作者管家琪寫的《會說話的雲》因爲裏面的主人公的故事和我們同齡,裏面的叛逆和對大人們的看法就像在說我們現在生活是差不多的。書中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有些故事還教會了我們一個個道理。比如:在電影院裏,“我們”和“他們”……其中教會我們道理最深的是在電影院裏。安琪在一次考試中爲了幫助別人而犯下錯誤,最後被“班主任”媽媽當衆教訓後不服而離家出走,走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最後想到了去新竹找媽媽的朋友,才發現錢不夠。

在車站,碰到了一位“好心”的伯伯在陌生“好心”伯伯的一個冰淇淋的誘惑下,還跟着去電影院去看電影。等到了電影院“好心”的伯伯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最後安琪想起了媽媽說的話決不能讓爸爸和弟弟以外的男生碰我,還記得媽媽說,會亂碰女生的都是壞人,一碰到壞人就要趕快跑!終於跑出了魔掌。安琪終於想通了,寧願被媽媽罵得狗血淋頭也不願意在碰到壞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到裏: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也不要爲了他給你一點東西就跟他走。有些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慈祥,可是內心卻很邪惡。

我們一定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父母的愛才是真正的。

  篇二:會說話的雲讀後感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我說,好書就是人類進步的電梯嘍!

我喜歡看那種易懂的書,就像是管家琪的《會說話的雲》。整本書都是在講述管家琪小時候的事,主要還是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便和媽媽一起搬到內湖了。可是因爲她是“楊老師乾女兒”,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與她談心。她離家出走,想起了爺爺和雲。

對於我而言,爸爸媽媽離婚了,那就像是天塌下來一樣。而她卻看起來很輕鬆,因爲我知道她深知埋怨過去,不如憧憬未來。童年只有一個,要去抓緊她。我們都想成爲大人,可大人們都想變成孩子,再次擁有童年。由此可見,純真的童年是所有人都渴望擁有的。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要珍惜童年的每一秒,不讓自己後悔。要記住“純真就美,美就純真”。每個人都有過一段“還沒說過什麼污染”的純真歲月,而且,不管你願不願意,純真歲月永遠是一去不復返的。消逝之後,只能偶爾偷偷地懷念着。

希望大家多看些純真的書,精華心靈

  篇三:會說話的雲讀後感

在寒冷的冬天裏,我回了姥姥家。一天,我無聊地翻看着小弟的書櫃,無意間發現了《會說話的雲》這本書,它吸引了我,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本書。它的作者真是太聰明瞭,懂得口頭教育不如用故事教育我們。

它講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安琪的生活,安琪從上小學開始,她的班主任一直是她的媽媽,而在她12歲時,她的父母卻離婚了,在跟着媽媽的日子裏,發生了許多故事,也告訴了我們非常多的道理,尤其是離家出走。安琪因爲犯了錯誤被媽媽責罵,被氣得離家出走,在車站,碰到了一位“好心”的伯伯,在“好心”的伯伯的一盆冰激凌的誘惑下,還跟着去了電影院看電影。在看電影時,“好心”的伯伯露出了狐狸尾巴,安琪想起了媽媽的話,會亂碰女生的人都是壞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獨自在外面時,不要隨便和別人走,這樣會和安琪一樣落入魔掌的,讓我感受深刻。

在姥姥家的這段時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這本《會說話的雲》陪我翱翔在書的海洋中,回到家我還是很懷念在書中的快樂,它讓我的寒假生活豐富多彩,《會說話的雲》值得一讀。

  篇四:會說話的雲讀後感

我很愛看《會說話的雲》,我用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

書中講了主人的母親是她的班主任,對她很嚴格,她的母親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因爲主人公是老大,所以媽媽老把氣出在她頭上,爲了在班上樹立威信,常把主人公當“雞”殺給“猴”——班上的同學看,幸好我沒有一個像主人公一樣的.媽媽。

我爸爸可不幸多了,奶奶比書裏的媽媽還嚴十倍,幸好我不是爸爸。如果我和主人公一樣不聽話,恐怕我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我爸爸媽媽很耐心,也是賞識家長,還在不斷地學習做最好的家長,但我暗自下定決心不可以讓他們的耐心到底線。

  篇五:會說話的雲讀後感

靜靜地讀完了,開始是當作一項任務,之後慢慢地也喜歡上了這本書——因爲從主人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從主人公母親身上也找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同時也明白了:每個孩子雖小,但他都有自己豐富的心理活動,作爲家長,父母要試圖走進、融入他的世界,而不是讓自己孩子最終選擇對父母關上自己的心門。

我母親也是一位小學教師,同樣是教語文,同樣像主人公的母親那樣對我嚴格要求,(指學習上),但她和文中的主人公母親那樣忽視了一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她有自己的需求,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當作“出氣筒”。

應該說我讀書時成績還是不錯的,總是前三名。但身爲語文老師的母親總是不滿意,總認爲我調皮。當時,她是隔壁班的任課老師,有一天,她忽然把我拎到她任課的班級,面對所有同學站了一整節課。這給我幼小的心靈帶來的傷害,讓35年後的我記憶猶新,那份恥辱還是那麼的鮮活,猶如發生在昨天,就像作者的經歷一樣,“得不到大人的尊重,總是被迫充當家長的出氣筒,更要命的是身邊還往往沒有一個可以交流的大人,這樣的成長過程總是比較辛苦的,也比較容易自暴自棄”,當我到了初中。到了青春期,我也選擇了對父母關閉心門,總覺得外面比家裏好,夥伴比父母親,開始了叛逆,開始了“自暴自棄”;幸運的是父親給我換了一個環境,讓我在新的環境中成長,而自己也想“走正道”,纔有了今天站在這裏和各位老師、家長交流的機會。

我自己作爲父親也非常不合格,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但我想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在座的父母,要尊重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不要讓孩子對你關上心門,因爲在他未來成長的路上,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她可能會自暴自棄。這是我們父母最大的失敗。